水泥的高性能化
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高性能化及其工程应用

f 关键 词 】 中 低强度等级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耐久性 ; 抗裂性
【 中图分类 号 ]U 2 .1: T 75 【 T 583 U 5 文献标 识 码 ] f B 文章 编 号 】05— 67 (0 60 10 2020 )2— 04 05— 0 2
De eo m e ta p ia i n o i d e a d Lo Gr de Hi h Pe o ma c n r t v lp n nd Ap l to fM d l n w a g r r n e Co c e e c f
计, 而应 采用以耐久性和抗 裂性 为 l, i 同时考虑工作性 和强 度 的中低强高件能? 凝土配合 比设 计新方法 . 昆
久性 问题 早 已引起 了人们 的广 泛关注 。 由 _ 但 r传统 的混凝
土理论认为混凝 土抗 强度 提高 了, 耐久性 能也能 得到相 应提高 , 受此影 响 , 通常采取 r不断提高混凝 土的设计强度
公路与桥梁等重人工程在 设计巾多采用低强和 中等强度 的 混凝土 , 但寿命设计则要求 达到或超过 10年 , 0 如长江三峡 大坝浇筑的混凝 : 。强度 大多在 C 5 3 , 使用 寿命却要 } 2 ~C 0 但
求很长 ; 又如南京地铁上程 , 其大量应用 的混凝 土强度也是 C 5~ 3 , 2 C 0但它 的设 汁寿命 也耍求大于 10 ; 0 年 口本 明 火 桥 2号和 3号大 体积柱基 ,1 9d的设 汁强 度 只有 1MP ( 7 a配 制强度 为 2MP )但 在报道 中被称 为温升 低 、 动度保持 4 a, 流 时问长 、 耐久 性好 的高性 能混凝土 。 因此 , 目前 的情况 从 图 1 中低 强度混凝土高, 眭能化实现过程 实 现混凝 土的高性 能化 , 一直 是混 凝土科学研 究 的最 终 目的 。 1 出了 中低 强度等 级混凝 土高性 能化 的实 现 图 给
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途径及其性能研究共3篇

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途径及其性能研究共3篇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途径及其性能研究1再生骨料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碎成一定大小的骨料再次利用,并通过现代化工艺进行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其具有环保、经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优点。
然而,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中的骨料已经经历了一次使用,其性能与新鲜混凝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弹性模量、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差异。
因此,如何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性能,综合考虑建筑的安全、性能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生骨料混凝土高强高性能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1.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是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是提高强度的关键。
一般来说,适当降低水灰比,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同时,在降低水灰比的同时,应适当增加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的用量,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并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优化骨料配合比再生骨料混凝土中骨料的比例对混凝土强度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再生骨料与新鲜混凝土的混合配合比要适宜,不能过多添加再生骨料,过多添加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也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
在确定适宜的骨料配合比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骨料的种类、大小等因素,还要考虑混凝土的流动性等因素。
3. 使用化学掺和剂使用化学掺和剂是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的有效途径之一。
常见的化学掺和剂有高效减水剂、膨胀剂、凝结剂、抗裂剂等。
这些化学掺和剂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同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采用陶瓷颗粒代替粗集料由于再生骨料中的粗骨料具有较弱的力学性能,研究人员开始采用陶瓷颗粒代替再生骨料中的粗集料,以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与再生骨料相比,陶瓷颗粒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采用陶瓷颗粒代替再生骨料中的粗集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可以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的试验

再生混凝土的来源和制备
再生混凝土的来源主要是建筑废弃物中的混凝土块,这些废 弃物在拆除过程中产生,经过破碎、清洗和分级后得到再生 骨料。
制备再生混凝土时,需要将再生骨料和新骨料、水泥、水等 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过搅拌、成型和养护等工艺过程 ,最终得到高性能的再生混凝土。
优化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通过合理的骨料、水泥、 水等材料比例,提高其强度、韧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提高性能表现和耐久性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开展高 性能再生混凝土的研发,提高其在抗 压、抗折、抗渗等方面的性能表现。
开展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模拟不 同环境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为实际 工程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压力试验机、抗折试验机、耐久 性试验机、天平、搅拌机等。
试验步骤和方法
确定原材料配合比
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设计不 同的配合比方案,进行对比试
验。
搅拌和成型
按照确定的配合比,将原材料 搅拌均匀,然后制作成标准试 件。
养护和测试
将试件放置在标准养护环境中 养护一定时间后,进行抗压、 抗折等性能测试。
数据分析和处理
01
通过对比普通混凝土,评估再生混凝土在抗压、抗折、耐久性
等方面的性能表现。
探索最佳配合比
02
通过试验,确定再生混凝土的最佳原材料配合比,以达到最佳
的性能表现。
评估环境影响
03
研究再生混凝土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负荷,评估其对环
境的影响。
试验材料和设备
试验材料
再生骨料、水泥、水、外加剂等 。
试验设备
配合比的影响
普通水泥混凝土高性能化的技术途径分析

般 结 构 混 凝 土 工 程 的设 计 基 准 期 约 为 5 0~
10 , 是 不 少 工 程在 使 用 1 0年 但 0~2 年 后 , 的甚 至 0 有 使用 9 以后 , 年 即需要 维修 。用普 通水 泥混 凝 土所 完
才 能 称为 高性 能混 凝土 。
2 国 内外混凝 土 工程 的 耐久 性分 析
( )在混凝土工程中为了满足混凝土施工工作 1 性要求 ,施工时一般将用水量增大、使得水灰 比增
大 , 而导致 混凝 土 的孔 隙率很 高 , 占水 泥石 总体 因 约 积 的2 % ~4 %, 别 是 其 中毛 细孔 占相 当大 部 分 , 5 0 特
离 石灰 。
4 高 性 能混 凝土 技术 措施
年高达2 万亿人民币以上的投入 , 预计经过 1 ~ 0 5 2 年 后, 这些工程也将进入大面积的维修期 , 所需的维修 费用和重建费用将极为巨大。 因此 , 更要从提高混凝 土耐久性人手 , 以降低 巨额的维修和重建费用。
一
根据对影响混凝 土耐久性的主要 因素的分析 ,
【 内容摘要 】 世界各国的工程技术人 员都在致力于研 究提 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 高性能混凝土是 当 今 混凝 土工程 发展 的趋 势 , 文从 外加 剂、 本 活性掺 合 料 等 方 面提 出改 善 混凝 土 耐 久性 的技 术措 施 , 以便 提 高
工 程 建设质 量 。
【 关键词 】 混凝土 耐久性
关注的是混凝土在恶劣环境下的耐久性和结构的使 用寿命 。高性能混凝土是基于耐久性进行 的配合比 设计 , 保证拌和物易于浇筑和密实成型 , 不发生或尽 量 少 发生 由温 度 和收缩 产 生 的裂 缝 ,硬 化后 有 足够 的强度 ,内部孔 隙结构合理而有低渗透性和高抗化 学侵蚀能力 。 因此 , 既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 良好的施 工性能 ,又要有优异的耐久性和合理造价的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与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与应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与应用一、概述高性能混凝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水利工程等领域,成为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1.材料的选择高性能混凝土的原理首先在于材料的选择。
高性能混凝土所选用的材料需要满足高强度、高密实度、高抗渗性等要求。
其中水泥需要选择高强度、低热发生的水泥;骨料需要选择高强度、低吸水率的骨料,如花岗岩、玄武岩等;粉煤灰的选择需要注意其细度和活性;外加剂需要选择高效的缓凝剂、减水剂等。
2.配合比设计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如水泥的强度、骨料的粒径、粉煤灰的比例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混凝土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性等级等。
3.施工工艺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其次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最后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控制,以避免混凝土出现龟裂或开裂等问题。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1.桥梁工程高性能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
桥梁作为交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承受巨大的荷载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等优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桥梁工程的要求。
2.高层建筑高层建筑作为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需要具有坚固的结构和高强度的材料。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密实度等特点,能够满足高层建筑的要求。
3.水利工程水利工程需要具有高抗渗性和耐久性等特点,以保证水利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耐久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水利工程的要求。
4.其他领域除了桥梁工程、高层建筑、水利工程等领域外,高性能混凝土还被广泛应用于隧道、码头、机场等领域。
四、高性能混凝土的未来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在未来的发展中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和机遇:1.环保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保的重视,高性能混凝土需要更加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谈谈水泥在建筑工程中的高性能化

也 越 来 越认 识 到水 泥 高 性 能 化 的 重 要 性 。简 而 言 之 ,社 会 、 经 济 的 发 展 , 要 求 混凝 土 材 料 的 高 性 能 化 。 这促 进 了混 凝 土
技 术 的 发 展 , 为配 制 高 性 能 混 凝 土 及 降低 生 产 成 本 ,又 提 出
凝土 时体 现 出更优 良的 性 能 ,还 应 注 意 以下 几 点 : ( 水 泥 1)
水 泥 高 性 能 化 的 含义
目前水泥 生产 厂 家对水 泥 的高性 能化认 识 不全面 。在 我 国 水 泥与 混凝 土分 属于 两个 行 业 ,生产 水泥 的技 术人 员 不 了解混 凝 土技 术及 进展 ,更不懂 得 如何 使水 泥 的性 能与 配制 混凝 土技 术相 适 应 ,往往 将高 标号 、 高 比表面 积 的水泥 认 为是优 质 水泥 的唯一 标 ,结 果 出现 了水 泥与 外加 剂相 容 性差 ,配 制大体 积
含义 : ( 1)是用 现 代 先进 技术 生 产 的可 大 幅度 提 高 各项 物理
酸 耐 碱 混凝 土 低 收缩 抗 开 裂 混凝 土 , 辽 宁新 机 场 跑 道 的 高
强 、抗 冲 击 、耐 磨 、低 收 缩 率 混凝 土 ;低 水 化 热 、 高 强度 的
大体 积 混凝 土 等 。 混 凝 土 材 料 性 能 要 求越 来 越 高 ,数 量 日益
度 抛 下 、 免振 )等 高工 作 性 能 的 混凝 土 C8 0高 强 混凝 土 ,
水泥如何应对混凝土高性能化

如何应对 混凝 土高性 能化 ,从 水泥的细度 、颗粒 形貌 、颗粒 级配、矿 物组成等 因素 ,对 HC的耐久性、流 变性 、水泥与 高效减水剂相容性等方面的影响 ,加 以分析并提 出应对措 P
施 。
关键词
水泥;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
1 混凝 土高性 能化趋 势
11 混 凝 土 高性 能化 趋 势 .
关于高性 能混凝土 (i hp r om ne c n r t ,简称 h g e fr a c oc e e
H C 的 定 义 , 世 界 各 国 的观 点不 尽 相 同 。美 国 认 为 :H C具 P) P
有所要求的性 能和匀质性。这些性能主要包 括:易浇筑、捣
() 1颗粒级 配与需水量 :需水量大 ,其 中水泥水化所 需 水 以外的游离水分在硬化体 中留下空隙,降低 H C的强度和 P 耐 久性 。颗粒级 配较 窄的水泥 ,堆积密度 较低 ,空隙率较
维普资讯
■ 验 研究 试 与
翘 殳 逶 督
28 0生 0
水泥如何应对 混凝 士高性能化
李云英
( 福建建材工业学校 ,福 建 福 州 30 0) 50 2
摘
要 高性能混凝土的 问世 及推广应用 ,对我 国水泥行业提 出了更 高要 求。水泥
问 ,高性 能混 凝 上 技术 为解 决 混 凝 土 耐 久性 问题 开辟 了 一条 途 径 , 它将 主 宰 2 世 纪 , 也是 未 来 混 凝 土技 术 的发 展 方 向 。 1 12 高 性 能 混凝 土的 定 义 .
本文 中水泥是指 高性能混凝土国内最常使用 的硅酸盐或
普通硅酸盐水泥。 211 颗粒级配 ,.
水泥颗粒级配就是水泥不 同颗粒大小的含量 。水泥颗粒 级配是混凝土性能的决定因素, 目前 比较公认的水 泥最佳颗 粒级配 为:3 2. ~3 1m对强度 的增 长起 主要 作用 ,粒 度分布 1 应连续,总量 不低于 6% 5 ;小于 3 m含量不超过 1% o ;大于
水泥在混凝土中的作用:配比优化与性能提升

水泥品种与性能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不同品种水泥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不同品种水泥对混凝土
耐久性的影响
不同品种水泥对混凝土
经济性的影响
• 不同品种水泥的水化产物种类和
• 不同品种水泥的水化产物种类和
• 不同品种水泥的价格不同
数量不同
数量不同
• 不同品种水泥对混凝土经济性的
• 不同品种水泥对混凝土强度的影
• 优良的水泥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 高强度
• 高耐久性
• 高流动性
水泥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配比优化
水泥用量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水泥用量增加,高性能混凝土性能提高
• 水泥用量过少,高性能混凝土性能降低
水泥品种与性能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 不同品种水泥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不同
• 优良的水泥性能对高性能混凝土性能有重要影响
• 不同品种水泥对混凝土耐久性的
影响不同
响不同
影响不同
水泥强度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
水泥强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水泥强度与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关系
• 水泥强度是混凝土强度的基础
• 水泥强度与混凝土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 水泥强度越高,混凝土强度越高
• 水泥强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不
同
水泥耐久性与混凝土耐久性之间的关系
水泥在耐腐蚀混凝土中的应用
耐腐蚀混凝土的特点与要求
• 高耐腐蚀性能
• 高强度
水泥在耐腐蚀混凝土中的应用
• 优化水泥用量,提高耐腐蚀混凝土耐腐蚀性能
• 选择优良水泥品种,提高耐腐蚀混凝土耐腐蚀性能
06
结论与展望
水泥在混凝土中的作用及配比优化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的高性能化1 前言生产水泥的目的是满足各种混凝土建筑工程的需要。
国标中水泥按强度分等级,是为了满足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基本物理性能要求。
从广东过去几十年混凝土材料的发展过程来看,上世纪80年代前,工程绝大部分使用低标号混凝土(C30以下)。
低标号混凝土对配制技术或配制材料的要求均较低,外加剂(减水剂)甚少用到混凝土工程。
在此情况下,无论是立窑水泥或湿法窑、干法窑烧制的转窑水泥,在配制混凝土时抗压强度差异不大。
即使今天,按此条件配制混凝土来进行对比,大部分的强度结果均有类似规律。
但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混凝土工程的大型化及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要求越来越多。
以广州近几年混凝土材料的设计、施工要求来看,出现了垂直高度300多米的泵送混凝土,高抛自流平(26m高度抛下、免振)等高工作性能的混凝土;C80高强混凝土,F5.0~6.0的高抗折、耐磨性好的道路混凝土;S20高抗渗、耐酸耐碱混凝土;低收缩抗开裂混凝土,广州新机场跑道的高强、抗冲击、耐磨、低收缩率混凝土;低水化热、高强度的大体积混凝土等等。
混凝土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数量日益增多。
为满足城市化及混凝土材料性能提高的要求,广东省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已有上百家,外加剂普遍使用,与外加剂相容性好的高标号水泥被首选、配制混凝土的粗细骨料质量要求及配制技术不断提高。
这些均是提高混凝土材料性能的措施及保证。
从混凝土材料的发展及配制技术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水泥高性能化的重要性。
简而言之,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
这促进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为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及降低生产成本,又提出了水泥的高性能化。
它是混凝土高性能化及低成本生产混凝土的基础。
目前广州市绝大部分重点工程、尤其是对混凝土性能要求较高的工程所用水泥均为省内几家大水泥厂提供,这主要是由水泥性能决定的。
2 水泥高性能化的含义目前水泥生产厂家对水泥的高性能化认识不全面。
在我国水泥与混凝土分属于两个行业,生产水泥的技术人员不了解混凝土技术及进展,更不懂得如何使水泥的性能与配制混凝土技术相适应,往往将高标号、高比表面积的水泥认为是优质水泥的唯一标准,结果出现了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时温度应力大、收缩大及耐久性差等问题。
本文认为:水泥性能的优劣必须从水泥在混凝土中的使用性能及效果来衡量。
水泥的高性能化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含义:(1)是用现代先进技术生产的可大幅度提高各项物理性能的水泥。
(2)可满足混凝土性能的不同要求,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更有利于实现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3)在配制混凝土时,能够用最少的水泥用量来达到高性能混凝土目标。
国标GB175-1999中已对各等级的水泥物理性能作了要求及规定。
但要使水泥在配制混凝土,尤其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体现出更优良的性能,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水泥的标准稠度需水量要低。
这对减少配制混凝土时的需水量,提高混凝土性能有利。
(2)水泥胶砂的抗折、抗压强度高。
这与所配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生产成本直接相关。
(3)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好。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的好坏决定了配制混凝土时的需水量、塌落度经时损失、外加剂掺量等,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生产成本。
这是水泥高性能化中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4)水泥配制砂浆和混凝土时泌水率小、水化热低、化学收缩值较小。
这对所配制混凝土的耐久性、体积稳定性有直接关系。
从现阶段认识来看,水泥的高性能化应具有以下的特点:配制混凝土时需水量低、流动性好、与外加剂(高效减水剂)有较好的相容性;具有较高的胶砂强度,在配制混凝土时,能减少水泥用量,增大矿物掺合料用量,实现混凝土的绿色化;水泥的颗粒分布合理,使之更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耐久性能。
3 影响水泥高性能化的主要因素针对水泥高性能化的要求,我们研究了熟料烧成工艺条件(熟料的矿物组成、煅烧温度、烧成速度、冷却制度)、水泥颗粒分布、混合材种类等因素的影响,分述如下:3.1、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C3S水化速度快,早后期强度高;C2S水化速度慢,水化热低,对28天以后强度增长有利;C3S与C2S矿物总量越高,水泥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越好。
C3A与C4AF为熔剂矿物,C3A需水量与水化热最大,凝结硬化快,对早期强度较有利,但水化产物稳定性较差,硬化浆体强度不高,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与耐久性能不利。
从与外加剂相容性的研究结果来看,C3A吸附减水剂能力最强,其次是C4AF,C3S 与C2S对减水剂的吸附较少[1]。
一般来说熟料硅酸率越高,越有利于提高水泥的力学性能及其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但由于熟料矿物吸附减水剂的能力还受矿物的固溶量、结晶状态等因素影响,故不可单从率值的大小来判断水泥性能的优劣。
若熟料烧成率较高,硅酸盐矿物含量较多,A矿晶体发育良好,大小适中,晶形较好,f-CaO含量低时,水泥的力学性能及与外加剂的相容性就较好。
3.2、熟料的烧成温度及烧成速度的影响高温烧成的熟料与低温烧成的熟料表现出的性能不同。
高温快烧的熟料,硅酸盐矿物固溶较多其他组分(如C3S固溶Al2O3、Fe2O3、MgO等形成A矿)。
这增加了A矿的含量及内能,提高了水化活性,并使C3A与C4AF含量减少。
其固溶量随温度的升高及烧成速度的加快而增大。
故高温快烧的熟料,A矿发育良好,尺寸适中,边棱清晰,水泥浆体强度较高,与外加剂相容性好。
低温烧成的熟料,硅酸盐矿物活性较差,胶砂强度较低。
并且由于C3S固溶Al2O3、Fe2O3减少,熟料矿物中析晶出来C3A、C4AF较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大,与外加剂相容性差。
3.3、冷却制度的影响熟料在较高温度范围(1450~1200℃)的快速冷却,有利于A矿保持良好的晶形,减少C2S粉化,硅酸盐矿物活性较高;溶剂矿物多以玻璃体存在,大量减少C3A和C4AF的析晶。
因而快冷熟料,即使C3A、C4AF计算含量较高,由于大部分以玻璃体存在,所磨制的水泥仍与外加剂相容性好,凝结时间正常,水泥强度较高。
慢速冷却时,熟料中β-C2S转变为γ-C2S,矿物活性降低,C3A、C4AF大量析晶,磨制的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
3.4、水泥的颗粒分布与形状的影响水泥中4~30um的颗粒对强度增长贡献最大,大于60um的颗粒对强度基本不起作用,小于3um的颗粒对减少泌水、缩短凝结时间、提高1天强度有利。
水泥颗粒分布集中,颗粒堆积的空隙率大,水泥标准稠度大,凝结时间长,1天强度低,与外加剂的相容性也较差,反之亦然。
故较佳的颗粒分布是水泥颗粒较分散,使之在浆体中能达到最紧密堆积,若颗粒分布都集中在4~30um,则水泥的力学性能得以更充分地发挥,与外加剂相容性也较好。
此外,水泥的比表面积大小要适当,比表面积过大,细颗粒含量过多,易造成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增大,配制混凝土时需水量增大,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变差等问题。
反之,水泥比表面积过小,凝结时间延长,早期强度低,易造成较严重的泌水现象。
水泥颗粒的球形度对水泥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大,球形度高的颗粒流动性能好,对减少配制混凝土时的需水量、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均有利。
但目前国内生产设备尚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3.5、混合材的影响混合材种类及掺量对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及配制混凝土时的需水量影响较大。
在水泥中掺入大量轻烧态的火山灰质混合材,会严重破坏水泥各方面的使用性能,应引起重视,并严加限制。
经研究表明矿渣、石灰石、较优质的粉煤灰等材料做混合材对水泥的使用性能、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影响较少。
此外,水泥中石膏的品种及掺量、碱含量、含碳量等对水泥的高性能化也有影响。
4、实现水泥高性能化的主要途径4.1、优化熟料的矿物组成、烧成温度、速度及冷却速度熟料矿物组成要根据工业窑炉的预烧及烧成能力来设定。
对大型预分解窑,可选用较高的硅酸率、铝氧率和适中的饱和系数,这样有利于提高熟料的烧成温度。
在新型干法窑系统中,由于物料预烧好,烧成温度高,烧成速度快(提高窑的快转率),冷却速度快(窑内冷却带短,选用新型冷却机),可形成较多的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体,C3A、C4AF大部分固溶于A矿及形成玻璃体。
这种熟料磨制的水泥性能优良。
受湿法窑的预烧能力及热力强度的限制,配料的硅酸率难与预分解窑相比,但也应尽量提高硅酸率,一般来说湿法窑窑内冷却带较长,烧成温度、速度及冷却速度均不及预分解窑,故铝氧率不宜过高。
4.2、优化水泥的颗粒分布对比实验证明,水泥颗粒的连续级配及紧密堆积;增加30um以下的颗粒含量;控制适宜的水泥比表面积;是优化水泥颗粒分布的三个目标值。
这对于减小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减少配制混凝土的需水量,改善与外加剂的相容性,提高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及混凝土耐久性均有利。
初步的对比结果表明:开流粉磨系统磨制的水泥(比表面积在360~390m2/kg)更有利于性能的最优化。
若考虑系统的节能或水泥颗粒分布的可调性,实现最优化等因素,应选用哪种粉磨系统及设备磨制水泥尚需进一步对比研究。
水泥颗粒的球形化无疑对水泥性能有利,但国内目前难以实现。
4.3、混合材的优化从水泥的高性能化考虑,水泥中应少掺或不掺混合材。
混合材的加入会降低水泥的胶砂强度及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混合材宜采用掺合料形式在配制混凝土时,根据混凝土性能的需要酌情加入。
高性能水泥若要掺加混合材,应选择矿渣、石灰石、优质粉煤灰等材料,掺量不宜过多。
4.4、熟料配方、水泥颗粒分布的设定还应尽量考虑降低水泥水化热、泌水率、收缩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