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共22张PPT)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共22张PPT)

材料一 《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 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 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毛泽东 材料二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这部)小说的一个重 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 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
作者:曹雪芹(前80回)、高鹗 (续写后40回)成书时间:清代
清 朝 前 期 的 文 学 艺 术
文学
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 影响最深远的一部。
影响:《红楼梦》成为世界文化宝库 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越来越多的 学者对《红楼梦》进行全面的研究, 形成了“红学”。
《红楼梦》
昆曲 与京 剧艺 术
1.目前全国共有三处曹雪芹纪念馆,其中北京的纪 念馆坐落于北京植物园 ( 原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 所在地 ) ,被专家普遍认为是他晚年著书之处“西山 黄叶村”。曹雪芹在此处所著之书是( D ) A.《西游记》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红楼梦》 2.(2016·玉林)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 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 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B ) A.《秦中吟》 B.《红楼梦》 C.《牡丹亭》 D.《本草纲目》 3.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 为繁荣的时期。此时最有影响的戏剧是( C ) A.黄梅戏和京剧 B.汉调和京剧 C.昆曲和京剧 C.汉调和昆曲
(3)清朝期顶峰: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 殿》、孔尚任的《桃花扇》这两部政治历史剧,内容感 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4)清中期以后衰落:清朝中期以后,由于脱离广大 民众和现实生活(原因),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设计
2.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引导学生从清初文学艺术作品中汲取智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人生道路提供启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事件、人物、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章节《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学生具备以下特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简答等,涵盖清初诗词、小说、戏曲等文学体裁,以及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错误进行讲解。
4.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共同提高解题能力。
1.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认识较为有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2.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尚在形成阶段,对于清初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评价需要教师提供专业指导。
3.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表达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部分学生可能在这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教师关注并给予个别辅导。
5.推荐阅读:《清诗三百首》《红楼梦》《长生殿》等清初文学艺术作品。要求学生选择一部作品进行阅读,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阅读心得。
6.组织学生参与一次关于清初文学艺术的作品展示活动,如诗词朗诵、书画展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3.展示清初诗词、小说、戏曲等文学体裁的代表作品,以及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魅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牡丹亭》是谁的代表作( D )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汤显祖
3. 红楼梦刚面世就传播开来;有开谈不说《红
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说法; 《红楼梦》原
名是
B
A.《大唐西域记》 B.《石头记》
C.《资治通鉴》 D.《史记》
4.《红楼梦》前80回和后40回的作者分别是
A.C班固 高鹗 B.马致远、关汉卿 C.曹雪
京剧 ——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 皇室扶持,成为最主要的剧种,国粹之 一,被誉为“国剧”;
达标练习
1 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 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
建礼教罪恶的是 D A. 西游记
B.《三国演义》C.《水浒传》D.《红楼梦》 2.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的
曹雪芹 红 楼梦
学习目标
1 了解清朝古典小说 红楼梦的成书过 程和内容及艺术特点; 2.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 本史实。 3.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 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自主学习教材107页至112页内容;完成学案 自学内容,并在教材标志;
一 红楼梦:清代作家________创作长篇小说; 又名_________; 前80回曹雪芹定稿创造, 后40回由______整理续写。________晚期 排版面世。地位:艺术成就高,影响最深 远,思想性强,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 多得的文学名著。社会意义:以______与 _____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 封建社会末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芹、高鹗 D.郑光祖、王实甫
3.右图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封面,该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23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课件(23张PPT)

2、 京剧
(1)1790年,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 四大徽班先后进京献艺,誉满京城。
(2)后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 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又带有北 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 或“京剧”。
(3)道光年间,徽、秦、汉的合流,为 京剧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脸谱 颜色的不 同寓意:







贤德妃

贾府最大靠山




贾府最高权
位者
倾国倾城
才气过人
贾府的实际 施政者
小说男主角 大观园中唯一
男性
金陵十二钗
贾元春 贾探春 薛宝钗 贾迎春 贾惜春 林黛玉 李 纨 秦可卿 贾巧姐 王熙凤 史湘云 妙 玉
(第九十六回)宝玉病重,贾母决定让 宝玉娶亲冲喜,凤姐道:“依我想,这件 事只有一个掉包儿的法子。”也就是用宝 钗暗代黛玉的掉包之计。宝玉听说娶的பைடு நூலகம் 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黛玉听说宝玉结 婚的消息后,病情日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葬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花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吟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花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吟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残花渐落,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夯实基础
3.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 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新剧种“皮黄戏”,后来被称为 “京剧”。这说明京剧( ) A.由多种剧种组成 B.在博采融合中创新 C.凸显了北京特色 D.扎根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 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可得出京剧吸收融合了地方戏,又加以创 新,B项正确;京剧借鉴融合了多种地方戏的优点,不是由多种剧 种组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北京特色,排除C项;材料说明的 是京剧的形成中的融合与创新,没有涉及扎根中国传统文化,排除 D项。故选B项。
关键词并结合所学可知,《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 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描写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 末期的社会现实与尖锐矛盾,是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 的作品。C项正确;《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不属于小说,排除A项;《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不属于小说,排除B项; 《儒林外史》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2.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 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 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 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 ) A.贴近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明代到清代
中国古代史
谢 谢!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相关史事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 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 净、末、丑、武行、流行等 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 丑四行 ;又将唱、念、做、 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体 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 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 誉为“国剧”。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代文艺发展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

2.掌握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清代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文学艺术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以“古文运动”为标志,向着古典规范追求,恢复了明朝时期文艺的封建色彩。

2.以“诗、文、小说”三大门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以小说最为兴盛。

3.以满族文化为基础,中西合璧,形成了具有新鲜生动特点的文学艺术风格。

2. 清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红楼梦》:清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2.《金瓶梅》:清代另一位著名小说家兰陵笑笑生所写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极富争议和争议的典型之作。

3.《西厢记》:清代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作为传统戏曲剧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

4.《长生殿》:清代古典剧目,以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为主线,其演出形式和文学艺术都十分优美。

3. 清代艺术的代表作品1.瓷器艺术:清代粉彩瓷、釉里红瓷、蓝花瓷等,纹饰娟秀多彩,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书法艺术:清代书法家如王铎、张瑞图、陈大箴等,他们的书法作品具有豪放、洒脱、独特的艺术风格。

3.绘画艺术:清代画家如石涛、郑燮、齐白石等,他们的作品具有大气磅礴、生动形象和艺术性极高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清代文艺的基本特点。

2.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3.清代文学和艺术的代表作品。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展示清代文艺代表作品的图片,让学生对清代文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 讲解1.讲述清代文艺的基本特点,包括向古典规范追求、以诗、文、小说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及中西合璧等方面。

2.介绍清代文学和艺术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包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推动等方面。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一、《红楼梦》★★★★1.地位: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2.:前80回,曹雪芹,后来经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

3.问世: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4.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5.特色:《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6.价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二、昆剧与京剧艺术1.昆剧(1)发展: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明朝时,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

(2)代表: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

清朝前期,政治历史剧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3)衰落:清朝中期以后,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

由于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2.京剧(1)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

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为乾隆帝祝寿献艺。

(2) 徽调吸收其他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

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被称为“京戏”或“京剧”,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2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一、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清朝初期,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

2.过程(1)康熙时设立南书房,绕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年间,设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3)乾隆时期,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3.影响: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1.文字狱(1)含义: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C 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它”指( )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水浒传》
核心素养提升
3.清朝前期,昆由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成为昆曲传世之
D 作的是( )
①汤显祖的《牡丹亭》 ②洪昇的《长生殿》 ③王实甫的《西厢记》 ④孔尚任的《桃花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红楼梦》是一部“前不 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 千古绝唱! ——冯其庸:《千古文章 未尽才−为纪念曹雪芹逝 世二百二十周年而作》
读材料:分析归纳《红楼梦》 的地位。
自有《红楼梦》出 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 写法都被打破了。
——鲁迅
历史感悟
思考: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历史感悟
(1)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 求自由的愿望不断增强 ;
核心素养提升
4.在尚未普及电视的20世纪七八一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 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的童年就是在阅读连环画中度过的。下面搭配错
C 误的是( )
核心素养提升
5.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其中深刻鞭挞封建制
A 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矛盾,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
史命运;歌颂抗争精神,批判了以
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2)艺术性高:全书背景广阔,情节
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
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
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
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来。
交流《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从中 归纳小说的艺术特色。
5.影响:
清代艺术成就最高、影响 最深远的小说,是世界文化宝 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昆曲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P109-110,完成“昆曲发展”表格。
时间
发展
代表作品
明朝 清朝前期
日趋成熟,成为 一个全国性剧种
发展到顶峰
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清朝中后期 逐渐走向衰落
今日昆曲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 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深入思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谈谈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红楼梦》?
材料一: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贾宝 玉选择的标准是两人思想一致,情意相投,带有 一种叛逆思想,这对封建时代的择婚标准是一种 挑战。
——冯其庸《谈谈红楼梦的思想》
材料二:丫鬟们说宝二爷没上没下, 高兴时 与丫鬟、 仆人们一起玩儿,有时还向我们赔不 是。 宝二爷不把丫鬟当奴婢看待,并说人都是 平等的。
作者
曹芹
成书时间
清代(乾隆晚期)
主要内容
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 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 描写贾、史、王、薛四大家 族的兴衰变化。
《红楼梦》问世后,据载:
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得金数十,可谓不胫而
走者矣。
——程伟元《红楼梦序》
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 然.”
艺术水平高 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语言精炼生动,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把我国古典长篇 小说创作推向高峰。
从语种上看,《红楼梦》译本目前已涉及英、法、日、韩、俄、德等 20多种不同文字。其中,英、日、韩等文字译本又包括不同译者翻译的多 个版本,尤以日文和韩文版本居多,各达十几种。
初中历史 七年级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小说创作放异彩—《红楼梦》 戏曲艺术更繁荣—昆曲与京剧
小说创作放异彩—《红楼梦》
《红楼梦》
作者: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自主探究】 结合课本P107-108,完成下列表格。
《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 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叙 事严谨,文辞华美,音律严 格,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手法相结合的佳作。
《桃花扇》借助秦淮歌伎李香君 与侯方域的恋爱故事,表现出人民 的亡国之痛,人物形象鲜明,情节 起伏跌宕,词句谨严凝练。
红色寓赤胆忠心; 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 白色寓奸诈狠毒, 蓝色寓刚强勇猛; 绿色寓侠骨义肠; 黄色寓凶狠残暴。 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 等色,各有寓意。
【知识延伸】
根据你所熟悉的四大古典小说里的人物,绘制一张 京剧脸谱。
曹操
董卓
张飞
蒋干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将中国申报项目京剧,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京剧申遗成功!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昆曲与 京剧艺术
昆曲 京剧
清朝: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 19世纪中期:京剧形成
汤显祖《牡丹亭》
曲文流丽、人物内心描写细致,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 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 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2.京剧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111,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 1790年,乾隆80岁寿辰,四大徽班进京;
➢ 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优点, 加以改造和改进,道光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 “皮黄戏”——“京剧”诞生。
——冯其庸《谈谈红楼梦的思想》
社 尖锐会追深矛末求刻反盾期个地抗,的性反传揭社自映统会露由了礼现了。封教统实建,治和 阶级奢靡与丑陋,从而
揭示了思封想建社性会强走向衰
亡的历史命运。歌颂了 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 性自由追的求下平层等人民的抗 争精神,批判了以专制 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意 义。
梅兰芳《国色天香》
“你会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 一个古老神话,优美和谐而永 恒的世界,充满及其微妙的庄 严和宁静。大多数西方人认为: 京剧无疑超越了东西方之间所 存在的障碍。”
-----罗伯特·里特尔于 1930年首次看到京剧《国色天 香》的评价
本课小结
《红楼梦》 作者、成书时间、影响
清朝前 期的文 学艺术
近几年《红楼梦》又出现了世界语、阿拉伯语译本。意大利、马来西 亚、泰国等国家正在准备出版《红楼梦》的新译本和全译本。随着汉学的 复兴,海外汉学家对《红楼梦》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研究水平也越来越 高。
至今,《红楼梦》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 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戏曲艺术更繁荣—昆曲与京剧
【知识拓展】
京剧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生、旦、 净、末、丑、武行、流行等七行,以后归为生、旦、 净、丑四大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和集中地 体现了我国戏曲的精华。京剧是中华文化的“国粹” 之一,被誉为“国剧”。




【知识拓展】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 绿、黄等色,各有寓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