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德宏州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分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德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完整版)德宏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
户撒 梁河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二)德宏民族服饰文化
❖ 4、德昂族
❖ 男性:男子多穿蓝、黑色大 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 黑、白布头巾,青年多为白 色,中老年用黑色,巾的两 端饰以彩色绒球,也戴大耳 环和银项圈。
❖ 女性: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 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上 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 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织 有鲜艳的彩色横线条。姑娘 成年后,都要在腰部佩戴上 数个、甚至数十个腰箍。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三)德宏民节日文化
节日概念:各民族根据传统的宗教祭祀、农事 生产、历法等因素而形成的具有相对凝固的时 间、地点、活动方式的社群活动日。
德宏民族节日: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阿
昌族的阿露窝罗节、傈僳族的阔时节、景颇族 的目瑙纵歌节。每个节日都有相应的传说及一 套复杂的习俗系统,几乎所有的节日中,均可 找到一些最为古老的文化遗存因子。德宏各民 族节日文化强烈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 色,展示弘扬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区。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 德宏民族概述
景颇族
德宏州景颇族人 口有14.1万人, 占全国景颇族人 口的95%以上, 德宏各县市都有 分布,其中主要 集中在陇川,陇 川是全国景颇族 聚居最多的地区, 被称为“景颇族
之乡”。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 德宏民族概述
阿昌族
我国阿昌族主要分 布在云南和贵州, 总人口有3.96万人, 德宏州阿昌族人口 有3.2万人,占全国
允欠——邦弄
2017.11
孔雀湖酒店,2018.2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一)德宏民族民居文化
❖ 3、阿昌族
阿昌住宅,皆建造为三合或四合院样式,三合 一照壁的形式居多。木头皆是阿昌族人家起 屋建房的主要材料,过去的木框架虽然已经 改变为今天的钢筋水泥框架。

加快推进德宏民族文化强州建设

加快推进德宏民族文化强州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州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德宏民族文化强州建设陈德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了重大部署,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对文化建设的新期盼新要求。

州第六次党代会审时度势,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奋斗目标。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州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民族文化强州建设,是我州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就加快推进德宏民族文化强州建设,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德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政党的精神旗帜。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繁荣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越来越重要。

(一)对文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连续用了四个越来越重要的论述: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

文化的力量可以深刻地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正是取决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凝聚力。

正如马克思在论述中世纪印度发生的情况时指出:“相继征服过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鞑靶人和莫卧儿人,不久就被当地居民同化了。

城市化进程中德宏州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浅析

城市化进程中德宏州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浅析

城市化进程中德宏州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浅析作者:董国菊来源:《文化产业》2015年第01期摘要: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

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世居的五个主体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各自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在多年探索中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辅助”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模式。

但近年来伴随着德宏州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面临边缘化的境地,在传承和发展中遇到危机的同时也面临着机遇。

关键词:城市化;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3民族文化作为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中。

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强国战略”,将建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加强地方传统文化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全民参与的工程,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则为这一工程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然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逐渐面临边缘化的境地,地处中缅边境的德宏州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也不例外。

如何传承和发展德宏州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摆在全州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对促进全州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边疆稳定、生态良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德宏州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情况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2013年末全州常住人口为124.5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城镇人口48.18万人,比上年增长4.4%;城镇化率为38.7%,比上年上升1.2个千分点。

世代居住着以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五个主体民族为主的多个少数民族。

五种主体少数民族合计574857人,其中傣族358916人,景颇族137697人,阿昌族31246人,僳僳族32245人,德昂族14753人。

德宏少数民族研究报告

德宏少数民族研究报告

德宏少数民族研究报告
德宏州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自治州,境内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包括独龙族、傣族、拉祜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特点,对于研究这些少数民族的情况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德宏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他们传承了祖先留下来的传统技艺和生活方式,如独龙族擅长木雕、石雕等工艺品制作,傣族善于丝织、染色等技术。

这些技艺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敬畏和热爱。

然而,受到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德宏少数民族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正在逐渐失去。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很多传统技艺和知识正在逐渐消失。

其次,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富裕与贫穷的差距拉大,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生活质量较低,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也较为薄弱。

为了保护和传承德宏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政府和学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举办了一些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一些学者也积极开展了对德宏少数民族的研究工作,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特点,为提供更好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之,德宏少数民族具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政府和学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提高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文化、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并积极开展研究工作。

这些努力将有助于推动德宏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关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以云南德宏州为例

关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思考——以云南德宏州为例

2 边 疆 民 族 地 区公 共 图 书馆 文 化 信 息 资 源 库 建 设 的 策 略
粟 族 等 5大 主 体 民 族 。 面 就 以 德 宏 州 为 例 来 探 讨 边 疆 民族 地 区公 共 外 , 和 图 书 馆 的 经 费 投 入 情 况 、 息 资 源 建 设 状 况 、 书馆 本 身 的 宣 下 还 信 图 图 书 馆文 化 信 息 资 源 库 的 建 设 。 传 力 度 和 服 务 质 量 有 关 , 以 为 了 获 得 更 高 的支 持 力 度 , 书馆 在 加 所 图
【 摘
68 0 ) 7 4 0
要 】 文结合 着云南省德宏州的地 区和 文化特征进行分析 , 本 首先介绍边疆 民族 地区公共 图书馆建设 文化信 息资源库的 必要性 , 阐述
了 文化 信 息 资 源库 建设 的 具体 对 策 . 出 了收 录 的 内容 及 渠 道 。 提
【 关键词 】 疆民族地 区; 边 公共图书馆 ; 文化信息资源库 ; 建设 ; 文化


展 少 数 民族 文化 和 发展 地 方 经 济 、 治 、 化 、 育 的一 个 重 要 手 段 之 政 文 教 处 于 云 南西 部 边疆 地 区 的 德 宏傣 族 景 颇 族 自治 州 , 、 、 北 部 21 加 强 宣 传 力 度 提 高 图 书 馆 的 使 用情 况 南 西 西 . 与缅甸接壤 . 州 20 全 0 9年 总 人 口约 l9 1 . 人 . 数 民族 人 口约 占全 4万 少 公共 图书馆 由于其特殊 性 , 一般 到馆 内借 阅的读者都很少 , 导致 州 总 人 口的 5 % 。 汉 族 外 还 居 住 着 傣 族 、 颇 族 、 昌 族 、 昂 族 、 2 除 景 阿 德 栗 这 种 现 象 产 生 的 原 因 , 了 受 地 方 人 文 素 质 和 读 者 阅读 习 惯 的 影 响 之 除

德宏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以“数据收集整理”教学为例

德宏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以“数据收集整理”教学为例

德宏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以“数据收集整理”教学为例杨庆舒;穆勒滚;申玉红;周长军【摘要】云南德宏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本地的儿童对德宏五种世居少数民族的服饰、饮食等比较熟悉.将学生熟悉的民族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来进行“数据收集整理”的教学,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提出并解决问题,学生经历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并积极参与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期刊名称】《兵团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27)004【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民族文化;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数据收集整理【作者】杨庆舒;穆勒滚;申玉红;周长军【作者单位】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第一小学,云南陇川678700;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教科中心,云南陇川678700;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云南芒市678400;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云南芒市67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23.5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民俗文化的氛围中,自幼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科学知识的选择和理解,都有本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民族文化逐渐积淀、占据着他们的认知领域,左右着他们的行为规范。

[1]现行的民族地区实施的中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与汉族地区基本相同,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关注不够。

[2]我们以为在民族地区开展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既要体现数学知识的客观性,又要考虑各种文化环境下对数学知识认识、理解的差异性,将少数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融入数学课程与教学,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平等地对待和欣赏本民族文化及其他各民族的文化,对增强民族平等和团结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少数民族数学教学中渗透本民族优秀文化进行了研究和理论探索,[3-4]在一些专家学者的推动指导下,民族文化融入中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逐渐展开。

民委会工作报告民族事务的电子政务建设

民委会工作报告民族事务的电子政务建设

民委会工作报告民族事务的电子政务建设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我是民委会工作报告的撰写人员,今天我将向大家汇报民委会在民族事务的电子政务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了现代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以信息化手段改善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服务,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能,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在民族事务领域,电子政务的建设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子政务在民族事务中的应用1. 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通过电子政务,我们可以建立数字化的民族文化数据库,促进各民族文化资源的传播和交流,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传统文化。

2. 民族经济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可以为民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府服务,推动民族经济的健康发展。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民族企业可以方便地查询相关政策和法规,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等手续,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3. 民族教育智能化服务教育是民族事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政务可以为民族教育提供智能化的服务。

比如,我们可以建设在线教育平台,为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弥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三、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果1. 建设了民族事务信息管理系统我们根据各级民委会的工作需求和信息管理的特点,搭建了民族事务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集中管理各类民族事务数据,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统一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2. 推动了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通过与文化部门、专家学者的合作,我们建立了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平台。

该平台收录了各族人物、历史文化、传统技艺等内容,并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功能,方便了公众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3. 改进了民族教育智能化服务我们通过投入资金,建设了一批电子教室,并开展了远程教育项目。

这使得边远地区的学生能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民族教育的质量。

民族特色资源分析及建库策略

民族特色资源分析及建库策略

民族特色资源分析及建库策略【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民族特色资源展开分析,首先介绍了民族特色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进而探讨了其重要性。

接着详细讨论了民族特色资源建库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实施步骤和管理维护措施。

在总结了民族特色资源建库的意义,并提出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该研究背景为当前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研究意义在于提升民族特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通过本文分析,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民族特色资源,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各民族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民族特色资源、建库、分析、策略、重要性、实施步骤、管理、维护、意义、挑战、应对策略、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族特色资源是指具有独特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的资源,包括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民间文学、传统节庆等。

这些资源承载着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价值,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民族特色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文化形式和技艺逐渐失传,文化遗产面临着被边缘化和消失的危险。

研究背景着眼于当前民族特色资源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深入分析民族特色资源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些资源的特点和特点,为后续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研究背景还可以揭示当前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对民族特色资源建库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为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和基础数据。

深入研究民族特色资源的建库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研究民族特色资源建库的意义在于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挑战,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正在逐渐消失。

建立民族特色资源库可以有效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保护民族传统知识和技艺,激发民族文化创新活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德宏州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分析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保护、传承、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和发展地方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对地方民族文化对外进行宣传的一种途径。

本文结合云南省德宏州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对建立德宏州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背景、技术支持、功能需求进行分析。

【关键词】德宏州;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
1 背景分析
处于云南西部边疆地区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全州2011年总人口约12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州总人口的52%,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栗粟族等5大主体民族。

德宏州各少数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积累的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智慧的积累与结晶,在对外宣传德宏州民族文化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德宏州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民俗民风、宗教信仰、民族饮食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等吸引了无数的投资者、游客以及专家学者对其独特的文化魅力的向往。

基于德宏州州内基本情况建立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是保护、传承、发展德宏民族文化的基本保障;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为地方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地方民族文化数据资源;为德宏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提供一个平台;为德宏与发达地区、先进地区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必备条件。

2 技术支持分析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基本步骤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存储、信息检索、信息发布四个步骤。

2.1 信息收集技术
信息收集主要是对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文本资源、图像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以及分散于网络中的各种介绍民族文化的资源等的收集。

其中文本资源通过对书刊的数字化扫描后实现;图像资源通过扫描仪或数码拍摄获得;视频信息通过视频捕捉技术来实现;音频信息数字化通过音频录制抓轨技术实现;网络资源通过网络检索工具检索整理所得。

2.2 信息存储技术
对信息数字化处理后进行分类标引或主题标引完成加工后,采用直接存储技术存入数据库中。

2.3 信息检索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全文检索技术、智能检索技术、多媒体检索技术等检索技术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检索。

2.4 信息发布技术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最终要进行信息的发布,信息发布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原来的被动发布逐步转换为主动发布方式。

主动发布技术是指服务器可将更新的信息主动的发送到用户指定的客户端。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将使用主动发布技术,即Web信息推送技术,并将Web2.0环境下的RSS 技术、SNS平台技术等相结合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中,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与服务水平。

3 总体需求分析
分析系统的总体需求,可以围绕系统所承担的使命、信念和期望完成的任务来进行说明。

3.1 系统的使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融合德宏五大少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新体系,实现德宏州五大民族文化信息资源集中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3.2 系统的信念
围绕德宏州五大少数民族文化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搭建高水平的信息资源管理平台,推行科学的服务方法,为地方民族文化发展做贡献。

3.3 系统的任务
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局域网上实现五大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管理活动,再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集中建设,围绕地方民族文化教育和科研的需要,对民族文化信息资源进行动态化搜集、精细化的分类管理,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 系统总体结构分为
4.1.1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收集子系统
对各出版社发行的图书,期刊杂志上登载的论文,网络上各种媒体形式存在
的无序资源按隶属于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进行分类收集,并建立以题名、主题、关键词、出版时间、发行时间、作者、文献信息来源、全文等进行标引,将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添加到该子系统中。

4.1.2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子系统
对入库的民族文化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指对信息资源进行添加、查重、分类、删除、修改、排序等管理,保证文化信息资源的可访问行与可用性。

4.1.3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子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浏览器登陆系统服务器,利用SOA技术,采用不同的检索项和检索方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文化信息资源。

4.2 系统基本功能模块分为以下几类
4.2.1 用户登录与管理模块
用于系统管理员管理用户,可以实现添加、删除用户、修改用户密码、设置用户访问权限等功能。

4.2.2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收集模块
用于收集、分析、筛选、加工、整理信息资源。

4.2.3 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模块
对入库的各种媒体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包括过滤、查重、分类、归档等操作,将入库的资源有序化管理方便检索的资源形式。

4.2.4 检索服务发布模块
在Internet上发布Web service服务。

它提供一份详细的接口说明书,来帮助用户构建应用程序,通过已发布的Web Service注册到管理服务器,便于用户检索和使用。

5 总结
为了加强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的基本信息的需求。

建立德宏州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有利于德宏州民族文化的发展。

借助网络通信技术的方式,在结合纸质文献与实物展示等形式,对德宏州民族文化信息资源进行对外宣传与发展。

动员广大民族研究学者充分发挥他们的学识开展相关的民族文化课题研究,并对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数字化处理充斥到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数
据库中,在这个艰巨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广大社会群众的积极参与,聚集群众的智慧于一体,收集更多的民族文化素材,对其进行甄别、筛选、分析、加工、整理充实到系统中来,这样才能提高系统特色化服务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水平,并且创出自己的特色化品牌,从而实现高效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仲秋雁.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陶健.关于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15):232-2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