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文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梦与文学关系之浅谈

梦与文学关系之浅谈

梦与文学关系之浅谈摘要:梦在文学创作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重要价值,因此梦历来受到文人的青睐,他们常借作品叙述梦或借梦的形式来构筑作品内容。

然而文学中的梦多数并非梦的实录,而是清醒的创作意识的产物,因而文学的梦比真实的梦对当代社会更具有反现实或超越现实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梦,意识,文学1、梦的性质及对其认识《说文解字》将梦释为“从夕,亦省声,不明也”。

“不明”,即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梦幻之谜渐被揭示。

《现代科学技术词典》解释为:“梦是睡眠或类似睡眠状态下在意识中发生的一系列不随意视觉、听觉和动觉表象,以及情绪和思维活动。

”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对梦的性质认识各异,或认为梦是现实的反映、预见的来源、祛病的灵性感受;或认为梦是一种觉醒状态;或把梦视为一种潜意识活动。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在二十世纪初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一种全新的、更富创见的心理学说。

他将梦从生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引进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并对它做出科学的解释。

弗洛伊德在其作品《精神分析引论》和《释梦》中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梦的理论和释梦的技术。

他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

”他通过一系列梦的科学解析,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这些欲望在白天受到了意识的控制和压抑但并没有被消除,夜间借助于睡眠时人的自控和监督能力的减弱,这些欲望便乘虚而入、重新复活,便形成了梦。

他从梦的解析中发现了人类潜意识心理的奥秘,从而获得了一种重新审视人类意识及其产品(包括文学、宗教、艺术等)的全新的角度与出发点,并且,他将文学创作与人的病态心理、潜意识联系在一起。

1908年,他的作品《作家与白日梦》将文学与梦幻之间划上了等号。

这对文学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把一切文学作品等同于梦,但至少可以说人类有相当部分作品确实具有梦幻性质。

简析“梦”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简析“梦”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人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的过程,停。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不少关于梦境的描写。

那么,哪些作用呢?接下来,笔者就举例谈谈。

一、可以表达思想感情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词的上阙写时间的流逝,年之久,是实写;下阙记述梦境,相处的画面,出了对亡妻的思念,日,词人又怎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往事蓦然至心间,止。

但是,么的深厚,常巧妙。

在现实生活中,词人只能看见里,他却能够看见妻子“正梳妆”是“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普通的场景,的点点滴滴之中。

夫妻在梦中相见,本是二人并没有卿卿我我,而是“相顾无言,词人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梦境,有艺术效果。

一场梦逆转了时间与空间,一对夫妻能够再次相见,让苏轼对爱妻忘”碎片断,之后又将现实与梦幻混在一起,说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可他明明知道妻子再也无法与自己重逢了。

这首词的感情非常的深沉,表达了词人对爱妻的怀念之情。

难怪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词能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二、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比如,鲁迅先生在《阿Q 正传》中写阿Q 在土谷祠梦见自己把平时欺辱他的人都惩罚了一遍: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 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作者借这一梦境很好地凸显了阿Q 的性格特征。

阿Q 平时受人欺负,不敢反抗,只有在梦里才能做一回主人,出一口恶气。

这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软弱且喜欢自欺欺人的人。

又如,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描写了大堰河的梦境: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这一梦境不仅表达了人物的美好愿望,而且凸显了大堰河的美好品质。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梦的作用.doc

浅谈文学作品中的梦的作用.doc

浅谈文学作品与梦内容提要:梦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试以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等为理论依据,以部分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从作品本身、作家和作品价值两方面,对梦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进行一个较浅的探讨。

梦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脑潜意识的反应。

梦不仅是作者有意识的创造,也是作者思维活跃的标志。

在文学作品中,梦能够表现文章中心和主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能预示后文或结局;能反应人物性格心理。

对作家或作品价值,梦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梦,相信大家都做过,而文学作品中的梦,也相信大家曾见过不少。

那么在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梦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应了解什么是梦,及文学作品中的梦又有何特点。

一、什么是梦尽管梦的存在早已在几十年前即令人困惑不解,且所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引从来就没有人能引用一家说法涵盖一切现象,史前时期;原始人类有关梦的观念,深深影响了人们对宇宙和灵魂的看法,他,们深信梦与超自然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一切梦均来自他们所信仰的鬼神所降的启示。

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已认为梦是心理的问题,它并非得于自然,而是一种由于精力过剩(diamonic)而来的产物,他所谓的“精力过剩”,意指梦并非超自然的显灵,而仍是受制于人类精神力的法则,他认为梦是按梦者本身睡眠深度所产生的不同精神活动。

而弗洛伊德博士认为梦是人脑中某个潜意识思想寻找机1会进入前意识,然后突破而入意识界肘,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前意识的思想被潜抑或由潜意识所驱逐而加。

以取代后的显现,当然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里还有很多理论家、学者对梦进行过较深入的探讨,这里就不一了道来了。

二、文学作品中的梦的特点生活中的梦不是创造出来的,它是一种无意识的反映,而文学,作品中的梦则不同,具有以下特点:(一)它是作者有意识的创造,与现实中的梦有必然的联系,并附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正如威廉·琼生所作的《格拉维拉》里夹有许多作者编出的梦一样,大多数富有想象力的文学作家们都在其作品中,涉及到“梦”。

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高鸿萍(闽江学院中文系)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开创了人类文化史的新纪元。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很多,而举世闻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一版再版,其发行量无法统计的划时代的不朽著作之一就是《梦的解析》。

此书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声称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一、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首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

“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

”他通过一系列梦的科学解析, 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就象谚语中问:“鹅梦到了什么?”回答是:“玉米”。

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理论完整地包含在于这两句话中。

第二,梦的动机是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指出,关于梦是欲望的达成这一命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在许多时候和各种情况下,其意义没有任何掩饰,一目了然。

“少儿的梦不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在证明梦的本质是对欲望的满足方面,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而针对有人对梦的统计结果,大部分的梦是不愉快的梦,只有少部分肯定是愉快的梦,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 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改装”。

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

”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这是梦进行了化妆。

“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叙述梦的完整的公式。

有了这么一个公式,不管什么样的梦,便都可以纳入“愿望的满足”这个范畴了。

文学家笔下的“白日梦”——浅谈弗洛伊德白日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文学家笔下的“白日梦”——浅谈弗洛伊德白日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

文学家笔下的“白日梦”——浅谈弗洛伊德白日梦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发布时间:2023-05-29T07:15:56.115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4月总第447期作者:邱潇潇[导读] 一是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愿望的投射,这种情感和愿望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翻译系江苏南京210044弗洛伊德是心理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并开创了心理分析学派。

其中,在其作品《作家与白日梦》中,他从“文学作品是一场白日梦”的角度来分析文艺作品的创作。

他提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有较大的主动性;首先,他知道如何去加工他的白日梦,从而使之失去令人刺耳的带有个人印记的声音,为别人提供欣赏的可能性;他也知道如何有效地掩饰它们,以使它们那受到压抑的源泉的起源不易察觉。

此外,他拥有处理他所独有的材料使之忠实地表达他的幻想中的观念的非凡能力。

”我认为弗洛伊德的这段话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主观情感和愿望的投射,这种情感和愿望往往是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

艺术家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了他们的作品中,通过作品来表达他们的各种情感,抒发对于时代、生活的不满和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而作品则是情感的载体和寄托,这种情感大多与艺术家本身的经历相关。

以作家卡夫卡及其作品《变形记》为例,《变形记》的创作与卡夫卡的自身经历息息相关。

首先卡夫卡所处的时代及他的家庭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

卡夫卡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商人家庭,他的父亲虽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出生贫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男子主义、强势、偏执的家长。

他反对卡夫卡写作,强迫他在自己的工厂里工作,希望子女都能继承他的产业,成为优秀的商人。

生活在这样强权、高压之下的卡夫卡与父亲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也与自己的家庭渐行渐远,他的性格和人生也深受父亲强权干涉的影响。

就像《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也因为异化为甲壳虫最终遭到家人的厌弃,最终孤独地逝去。

其次是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使得卡夫卡始终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看尽了世态炎凉。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文艺心理学观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意识和无意识
两个层面,无意识是人的本能和欲望的储存库,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
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性欲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性欲是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心理活动,也影响着人类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3. 梦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无意识的表现,它是人的
本能和欲望的满足,也是人的心理冲突的解决方式之一。

4. 文艺创作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文艺创作是人的无意识的表现,作家和艺术家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本能和欲望,同时也满足了观众
的本能和欲望。

5. 心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
自己的心理健康,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升华等多种方式。

弗洛伊德的文艺心理学观强调了人的无意识和性欲对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的理论。

他的观点对后来的心理学和文艺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梦之神秘虚飘与文学之创造:浅释弗洛伊德的梦与文学

梦之神秘虚飘与文学之创造:浅释弗洛伊德的梦与文学

梦之神秘虚飘与文学之创造:浅释弗洛伊德的梦与文学
王文宏
【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0(010)002
【摘要】阐释了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实质,即梦是一个充满含义的心理行为,它的
动力始终是一咱渴望满足的愿望。

梦的形成经历了凝聚、移替、象征和修饰加工过程。

并阐释了弗氏关于梦与文学创造的关系,即梦艰给作家、艺术家以启示与创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素梦是人愿望的满足,而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把自己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贯注到充满纪想的艺术作品中去。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王文宏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5
【相关文献】
1.梦与文学——弗洛伊德关于创作过程的无意识论分析 [J], 李大敏
2.京派小说家的"回忆"和"梦"文学观与老庄的"虚静"论 [J], 冯晖
3.论文学翻译中召唤空间的再创造--以《红楼梦》两英译本为例 [J], 魏泓
4.让语文学习为学生创造美丽的『五彩梦』 [J], 王玉军
5.试析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文学的关系 [J], 朱中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深入探讨了梦的本质和解析方法,提出梦是心理现象的重要表现,是潜意识中愿望的满足。他强调,梦并非空穴来风或毫无意义,而是经过精心构造的精神现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梦境中的元素和情节,如喝水、牙齿掉落等,都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欲望和情感。弗洛伊德通过解析这些梦境,揭示了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和心理冲突。他认为,梦的解析是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外,弗洛伊德还探讨了梦是作家内心欲望的升华和替代性的满足。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出发,探析弗洛伊德有关文学发生的心理动因。方法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作家与白日梦》等论著,分析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结果 的特质相吻合,文学京剧是艺术家的白日梦。结论 也存在着区别。 2 关键词 3 梦的理论;文学;关系 2 中图分类号 3 4%5" 2 文献标识码 3 6 2 文章编号 3 #%%78$!’" 0 $%%& 1 %$8%%!"8%$
!"# $%$&’()( *+ ,)-./%0 12#/0 $3*/4 4"# 2#&$4)*% 3#45##% 02#$. $%0 &)4#2$4/2#
!"# !$%&’()*&’
・ !"・
2# 3
行了化妆,经过解析,不愉快的梦的动机仍然是现实欲望。 对于梦为何要进行伪装,他认为“每个人的梦是由两种精神 力量 0 或可描述为倾向或系统 1 支配的。其中一种力量构成欲 望用梦来表现出来,另一种力量则对梦中的欲望实行稽查作 用,迫使欲望不得不通过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 2 & 3 因此要 解析这类化妆的梦,就必须透过梦的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梦 背后的思想来。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概念—— — “显意”和“隐 意”。所谓显意,它类似于假面具,是“梦所叙述的东 西”,“梦的外显的内容”。所谓隐意,是假面具所掩盖的 欲望,是“那种隐匿的我们只有通过观念分析才能达到的东 西。”是“内隐的梦的思想”。梦的解析过程就是从外显的 梦到内隐的梦的工作过程,而“每个特殊的梦经过分析后, 必定可以重新证明梦确实具有代表欲望满足的一种神秘意 义。” 2 " 3 #C ’ 梦工作的四个过 程 梦是如 何由隐意转 变成为显意 的,这是《梦的解析》专著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弗洛伊德认 为梦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凝缩作用。“任何人对梦内 容和梦念进行比较进,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梦进行了大量的凝 ・ !"・ Nhomakorabea!
夜间梦与白日梦之间的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动机来源于意识的本能欲望,
艺术创作也不便外。文学创作是作家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本 能欲望的一种手段,人的幻想是由人的实践欲望形成的,幻 想的本质就是人在实践中被压抑的欲望的感性显现。对作家 来说,其创作过程就类似于白日梦,即以幻想的形式宣泄受 压抑的情感,“白日梦”就是作家的幻想。弗洛伊德认为孩 子们最热衷的、最喜欢的事情就玩耍和游戏,在这种游戏 中,孩子们构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或者,更进一 步,他以自己高兴的崭新的方式重新安置他的世界的事物, 在这个意义上,玩耍中的孩子正是在以类似作家的方式在行 动。当孩子长大以后,他停止了游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就 放弃了幻想,他说到“实际上,我们根本不能放弃任何事 情,我们只不过将一种事物转换为另一种,那看上去是被抛 弃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替代物或代用品的组合。” % ( & 而这种 替代游戏的方式就是“白日梦”即艺术创作。 #) $ 艺术创作和梦都在于欲望的满足,“当科学工作成功 地解释了梦的歪曲这一因素时,我们将不再难认识到夜间的 梦与白日梦—— — 我们均十分了解的幻想—— — 完成同样是愿望 的实现。” % $* &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创作是作者借以表现愿 望、实现愿望的一种手段,在他看来艺术创作的人多是现实 中感到不幸而产生表述愿望的,创作是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 愿望的一种形式,由于作家的愿望在现实中受到了压抑,不 能发泄,就借助于创作得以释放,使幻想得以暂时的满足。 #) # 艺术创作和梦在满足欲望的表现方式上都使用了歪曲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欲望的达成,梦通过化妆扭曲地表达欲望,以及通过凝缩、移置、象征和润饰进行梦的工作,这正与文学 梦与白日梦 0 文学 1 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之间
奥 地 利 精 神 病 医 生 、 心 理 学 家 弗 洛 伊 德 0 9:;<=>? @AB=? 1 在 $% 世纪初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是一种全新的、最富 创见的心理学说,并因其将这一学说全面推广到哲学、社 会、宗教、文化领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弗洛伊 德成为了 $% 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人物之一。 有人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哥白尼相提并论;有人以弗洛 伊德的出现为标志将人类的认识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有人称弗洛伊德是“人类伟大的人物和领路人之一”。的 确,弗洛伊德以其对人类精神和行为所作出的惊世骇俗的发 现,不仅对心理学、哲学、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 学、政治学、美学等几乎所有人文学科和精神领域,而且也 对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了解以及日常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都产生了划时化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 论出发,探析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的形式。文学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化妆的梦,作者是 以委婉隐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幻想的。而艺术家使用化妆的 形式来进行创作根本的原因在于,“相反,成人则为自己的 幻想感到害臊,并对别人加以隐藏。他把自己的幻想像最私 人化的财产一般珍藏起来,通常,他宁可承认自己的过失也 绝不告诉任何人他的幻想。因为这个理由,可能产生这样的 认识,即他相信自己是唯一创造此种幻想的人,他丝毫不知 道别人那里这类创造十分普遍。” % $$ & #) + 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释,梦的形成经历了凝缩、移置、 象征和润饰这四个过程,而文学作品的形成基本上也是经历 了这样几个过程。作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他决不是在作品 中写了某一个具体的人与事,也不是将现实生活原原本本地 搬到作品中,而是集中了许多人的性格特点与形态,集中了 许多事件,从中选择出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这种选择与 集中恰恰与梦的凝聚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点,都会将凌乱的 经验与体验凝缩成一个新的整体而整理出来,新的整体的出 现,不是原来雏形,而是取代了,将之赋予一个新的意义, 这个新的意义的东西代表着一种新的抽象思想,这种抽象的 思想通过文学作品中具体人物形象所体现出来。 + 弗洛伊德强调梦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但二者的 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梦里,梦境可以随意变化,梦念之 间可以没有逻辑性,时间、空间以及主人的活动是随意的, 情节经常不连贯。但在艺术创造中,作家心理结构总有一部 分是健康的,那便是使他得以构想、计划,并使其作品成功 的部分。也就是说作家在创作中自始至终进行着有意识的控 制。虽然梦和文学都是表现人的欲望,文学创作在满足欲望 的过程,更具道德感和理性,它是现实世界集中而典型化的 表现,是非曲直在作品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惩恶扬善的情节 描写更是作家和读者的追求。但梦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基 本不受道德和社会价值的影响,“在梦中,我们并没有变得 更完美或更有道德感。相反,意识在梦中似乎应该沉默,因 为在梦中我们感觉不到同情,可能会犯下最丑恶的罪行—— — 偷窃、暴力和凶杀,对此毫不在乎,以后也毫无内疚之 意。”% $# &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弗洛伊德, 梦 的 解 板 % . & ) 北 京 : 国 际 文 化 出 版 公 司 , $((( , # , (- ,$#! ,$,- ,$,! ,#’# ,+$$ ,",) % ’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讲演新篇 % . & ) 北京:国际文化 出版公司,$((( ,$,) % ( & 、 % $* & 、 % $$ & ,弗洛伊德,论文学与艺术 % . & ) 北京:国 际文化出版公司,$((( ,$** ,$*- ,$*$) / 责任校对:罗 辉0
第#期
井 冈 山 医 专 学 报
第 $$ 卷
缩作用。” % " & 与梦念的丰富多彩相比较,梦内容简短、贫 乏、精练。这主要是凝缩产生的作用。凝缩作用主要是通过 省略来实现的;梦并不是对梦念的忠实翻译或点对点的投 射,而是对高度不完全的,支离破碎的复制。二是移置作 用。即在梦中,一方面将隐意中的因素加以转移,用不重要 的替换重要的,用引喻代替原文。“我们可以发现,梦里出 现的并不是梦念中的重要概念,而是在梦中出现次数较多的 概念。” % ! & 另一方面,梦利用多重性决定作用,从具有较低 精神价值的元素中创造出新的价值,然后各自寻找途径进入 梦内容中,这就产生了精神的转移。三是象征作用。他认为 梦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梦中没有获得任何单独的表现,隐意 在转变成显意的过程中,思想必须翻译成视觉意象。也就是 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抽象的欲望。“作为这同一种回复的结 果,思想在梦里转化为视觉形象;这就是说,梦的隐意变得 更生动和形象化。” % ’ & 四是润饰作用,即“二级加工”,这 是指醒后梦者把梦中颠倒的材料再加以条理化,使其更能掩 饰梦的真相。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就是“把梦的工作的最 后产物发展成为某种统一的东西,某种近于连贯的东西。”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井 冈 山 医 专 学 报 !"#$%&’ "( !)%**&%*+,&% -./)0&’ 0"’’.*.
()*+ ## ,$ -./+ $%%&
试析弗洛伊德关于梦与文学的关系
朱中方
0 井冈山医专,江西 吉安 2 摘要 3 目的 ’&’%%% 1 通过分析
是,睡眠使自己进入精神机制,使心灵暂时失去作用。第四 种理论认为做梦时的心灵具有一种实现在清醒生活中大部或 全部不能实现的特殊精神活动的能力或倾向,这些功能发生 作用一般使得梦里有一种实用的功能。很明显弗洛伊德的梦 的理论受到第四种理论的影响更大一些,他认为梦是可以解 析的,“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 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 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2 $ 3 他通过一系 列梦的科学解析,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 —— — 是欲望的满足,就象谚语中问:“鹅梦到了什么 D ”回 答是:“玉米”。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理论完整地包含在于 这两句话中。 #C $ 梦的动机是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指出,关于梦是欲 望的达成这一命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在许多时 候和各种情况下,其意义没有任何掩饰,一目了然。“少儿 的梦不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在证 明梦的本质是对欲望的满足方面,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而 针 对 有 人 对 梦 的 统 计 结 果 0 "!+ $E 的 梦 是 “ 不 愉 快 的 梦,只有 $7+ 5E 肯定是愉快的梦 1 ,弗洛伊德认为这是梦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