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合集下载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对《梦的解析》的评论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对《梦的解析》的评论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过程中的认知特征——对《梦的解析》的评论弗洛伊德认为,梦的产生和梦的工作并不是盲目、非理性的,而是带有很大的目的性和思考性。

梦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潜意识里压抑已久的欲望,这个欲望需要通过凝缩、润饰等伪装方式实现。

它可能表征做梦者的某种真实情绪,也包含着某种心理障碍问题。

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中可以看出,梦是在意识活动没有控制无意识活动下伪装而生的思维,是一种“超我”表现。

一、精神分析理论中梦的机制弗洛伊德指出,任何梦都可分为显相和隐相。

所谓显相是指梦的表面现象,这些显相可以通过人们的记忆或者描述表达出来,相当于我们生活中的伪装面具或者假象。

所谓隐相是指梦内容的实质部分,这部分内容带有真实性。

隐相和显相就相当于我们真实的生活和充满谎言的生活。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认为无论是梦的运作还是梦的化装,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显相,比如象征、凝缩等,这些方式就好比文章写作中所用的表现手法。

《梦的解析》基本理论观点是:意识可以控制大脑运转。

在白天,意识活动控制无意识活动。

因此在无意识情况下滋生的欲望就无法得到满足、发泄或者实现。

晚上,在没有意识的控制下,无意识活动下产生的欲望就会通过梦的途径将其显现。

在梦中,大脑所产生的欲望就会得到有效发泄和实现。

这是一种精神理论。

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在梦里可以实现杀人抢劫的愿望,也可以实现金钱满天飞的欲望。

这些欲望会一点一点侵犯人们的内心,并侵蚀那颗正直、善良的心。

这正是一种“超我”表现。

“本我”总是在做“坏梦”,“超我”就会生气或者愤怒,这就是梦的形成过程和梦的机制。

弗洛伊德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开始了对梦境的探索和人性多面性的解析。

二、梦的工作过程认知特征分析(一)梦的工作机制“人为什么要做梦?”“做梦为什么会存在工作机制?”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个人的意识操纵问题,也是一个人潜意识和内心的真实想法。

在潜意识里面,无意识下活动的欲望会通过象征、凝缩、移置等多种伪装途径躲避意识的监督和稽查,在伪装之后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人的大脑,最终进入人的梦境。

《梦的解析》读后感4篇

《梦的解析》读后感4篇

《梦的解析》读后感4篇《梦的解析》读后感1《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根据精神分析,以自己和身边人所做的梦为典型记述的,类似于梦医案的载体。

这本书出版时间为1900年,但他所提出的很多理论包括人的潜意识、梦是满足人的欲望、梦中的审查机制等等关于梦的解析,直到仍旧十分前卫。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趁人睡眠是以伪装的形式骗过了所有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

在本书的开头,他提出了梦并没有启示的作用,而是用以达成做梦者的愿望。

而对梦境的深入解析,能够在心理学领域帮助心理医生治愈病人。

弗洛伊德书中讲到梦的________、造梦机制及梦的功能。

弗洛伊德记述的顺序是先解梦,然后在分析梦的功能,在解释梦的材料________,最后才是造梦机制。

这种倒叙说明增加了阅读的困难性,为了方便,我先解释梦的________。

梦的材料________,与很多人想到的一样,梦的________偏爱与近期琐事和很多无关紧要的材料、儿时经历、睡觉时躯体受到的刺激。

比如他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梦中写了一本不明属性的植物学专著,而材料________则是白日在橱窗里面看到了仙客来属植物专著。

引申琐事就是做梦者的妻子最喜欢的就是仙客来花,而他常常忘记买给妻子,故而常常责备自己。

但同时他翻开了这本书,上面有很多干枯的植物标本,这是因为他儿时曾经帮助老师整理植物类书籍,去掉其中的书虫却并未获得老师的认可。

而躯体刺激包括很多,比如躯体感觉冷会梦见掉进冰窟,热会梦见走在火焰山,当然包括饥饿和身体器官器质性的改变导致的梦中的场景和感觉的变换,还有我们最常见的尿意,通常我们会以寻找厕所作为梦境展示,但因为梦的动机之一就是接着睡,所以做梦者可能为了偷懒,而一直在找厕所。

造梦机制是梦的解析最为核心的部分,它阐述梦是怎样千方百计保证愿望能够在梦境中被表达,他就是梦的大脑,造梦机制包括凝缩机制、移置作用、逻辑关系表达手段、表现力既画面感、符号象征和其他的典型梦,以及梦中情绪等。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解释
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梦的解释是其学说的核心之一。

他认为梦是潜意识的表达方式,是个体内部冲突和欲望的反映。

以下是关于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的一些丰富内容:
1. 梦的含义: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隐含的愿望满足,它们是个体对禁忌、欲望和冲突的表达。

梦境中的符号和象征代表了个体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2.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解析梦境的方法,即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将梦中的符号和象征与个体的经历和潜意识联系起来。

他认为梦境中的各个元素都有特定的含义和象征意义,需要通过解析才能揭示出来。

3. 隐含愿望:弗洛伊德认为梦境中的符号和象征代表了个体的隐含愿望,特别是那些被个体压抑或禁止的欲望。

梦境是个体通过潜意识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隐含愿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愿望可能受到道德、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

4. 梦的解防: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个体对抗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方式。

心理防御机制是个体为了保护自己免受焦虑和冲突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过程。

梦境中的愿望是通过潜意识的方式表达出来,绕过了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

5. 梦的替代:弗洛伊德认为梦境中的符号和象征往往是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对象或场景的替代。

他提出了梦的替代理论,即梦中的符号和象征代表着个体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对象或场景的隐晦替代。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对梦的解释强调了梦作为个体内部冲突和欲望的反映,以及梦作为心理防御机制的绕过方式。

他的梦解析方法和理论对后来的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伟大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从我们未来显示给我们的一种心理活动,可以把梦视为内在情绪和态度表达出来的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解释一个人的行为、态度和心理活动,而这种心理活动有三种不同的理论和框架胸膛理论、理想投射理论和解析梦理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三大理论之一胸膛理论,它的概念是一个人的梦一般是他承受外部压力的产物,它可以帮助梦者在梦中发掘自己的问题和冲突,从而让梦者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情绪,以此解决外界压力对他们的影响。

这种理论的最优秀的例子就是梦中的处理方式。

梦的内容是梦者的内心情感的反应,他们可以从梦中识别出出现在他们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中寻找出必要的解决方案。

紧接着让我们来看看另一种弗洛伊德梦解析理论理想投射理论,它的基本概念是,一个人的梦可以把他的情感和态度投射到梦中,这样他就可以在梦中看到自己当前的状态,这就是一种不同的方式来探索自己的行为和状态。

与胸膛理论不同,这种理论强调的是用梦来表达一个人的理想和目标,而不是面对内心的个人问题。

梦中的形象投射出他们的理想,它可以是一个有意义的形象,也可以是一种抽象的形式,提示着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和解决方案。

最后一种弗洛伊德梦解析理论解析梦理论,建立在前两种理论的基础之上。

它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人的梦是他受内心的愿望和深层次的情感的反映,而这种深层次的情感可以用象征性的方式表现出来,梦中的形象可以暗示着一个人的情绪和态度,同时暗示梦者的内心的挣扎和冲突,如果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去解释这些梦,那么梦者就可以轻松地把握自己内心的情绪和思维,从而获得最终的解脱和成功。

以上就是弗洛伊德梦解析三大理论的基本概念,它们均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虽然这三种理论各有特点,但它们都可以帮助梦者把握自己的内心情绪,从而获得心灵的解放和成功。

梦是梦者最直接的反映,解析梦可以使梦者能够看清自己的问题,更好地解决它们,从而改变和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后感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后感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深刻地探讨了梦境背后的心理意义,
揭示了梦的秘密和潜在的心理冲突。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梦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梦不仅仅是简单的随机产生的幻想,而是潜藏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忧虑和
压抑的情感。

弗洛伊德通过分析梦境中的符号和隐喻,揭示了人类潜意识的运作方式,这对于理解
个体心理以及人类行为有着深远的启示。

同时,他还从梦境中找到了治疗心理疾病的
方法,即通过分析梦境来解开受潜意识困扰的问题,帮助个体找到内在的平衡。

总的来说,读完《梦的解析》让我对梦和心理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
更加珍视梦境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弗洛伊德的理论不仅对心理学领域有重大影响,也对我们个体的生活和成长有着深刻的启示。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梦的解析读后感(一)在我的认知里梦是人心里状态的一种反映,而这种心里状态很有可能是在白天所思考的事情,也很有可能是存在于潜意识的,恐怕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想必那些都是人人都明白的,但从来没有人把它与心理学进行挂勾,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一个梦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但对于科学领域而言《梦的解析》乃是一个具有重要性意义的发现!而我也对书中有关于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研究也颇为感兴趣,不只是由于对于未知领域我充满了好奇,还是费洛伊以他那独特的手法向我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神秘的世界,简言之费洛伊特就是那么的神秘。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从心理学角度对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这些研究使梦与疾病的关系渐渐清晰与明确起来。

他的思想极为深刻,在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

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不断的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这就使精神分析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根源。

在弗洛伊德看来,梦不外乎是一大堆心理元素的堆砌物。

有关释梦的技巧,他在治疗“歇斯底里症”的过程中有了明晰的运用,所以,他说“梦的内容是在于愿望的达成,其动机在于某种愿望”。

按费洛伊德的意思来说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得到的,既满足了自我,缓和了冲动;又不至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梦就是愿望的达成。

因此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的表现,简单的来说这也属于自我潜意识的一种表现。

说到对于此我也是相当赞同的,那梦里的一幕幕似乎都还是前一秒才发生过。

我是一个比较爱怀旧,同时也比较感性,在小学刚毕业的那段时间里不知是太过于怀念过去小学与死党在一起的时光,还是对一初中生活的一种乏味,每晚梦到的总是过去与同学在一起上课的场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梦满足了我那些日子对于思念的满足。

喜欢李宇春的我与由于不可能看到她的真人,所以我有一段日子的梦想就是看到李宇春的真人,可能是真的想得太多的缘故,结果还真梦到了,那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心情一直是相当的好,所以状态一直都还是不错的。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通过深入研究梦境,揭示了梦的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象征意义。

阅读这部作品,我对梦境、心理学和潜意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梦境的两种解析方法:一种是表面意义,即梦中所发生的事件和情境;另一种是深层意义,即梦背后的潜意识思想和欲望。

这种解析方法让我意识到梦境并非简单的生理现象,而是内心世界的反映。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潜意识欲望的体现,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在睡眠中的表达。

这种观点让我对梦境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梦境,尝试从中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品中还对梦的来源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弗洛伊德认为,梦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情感和欲望,它们通过梦境得以表达和释放。

同时,梦还具有保护和维持心理平衡的功能。

这让我对梦境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梦的解析》还让我对心理学的分支——精神分析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我提供了一种探索潜意识、认识自己的新途径。

这使我更加关注心理健康,也开始关注心理学科的发展。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如何看待梦?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如何看待梦?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如何看待梦?弗洛伊德,替这代⼈寻求到了⼀个更深⼊的世界观,科学的使命是教导⼈类如何在这个艰难的星球上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使命艰巨,⽽弗洛伊德的奉献不可或缺。

他直指⼈⼼,但愿⼈类对⾃⾝会有进⼀步的了解!——茨威格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精神分析这种⼼理学技巧进⾏解析。

梦境所演⽰的,其实是内⼼某种愿望的达成,即使连那些不那么愉快的梦也是,只不过真实欲望在这个时候被伪装起来了⽽已。

1在弗洛伊德以前,⼈们如何看待梦?在弗洛伊德以前,⼀般⼈对于梦主要有两种看法:⼀种认为,梦是来⾃⿁神的启⽰,可以预⼘未来,可以指导⾏动;另⼀种看法则认为,梦是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没法解释。

民间主要通过密码法、象征法这两种⽅法来解梦。

密码法就像查字典,把梦拆开,通过查询前⼈已经编写好的解梦书,翻译梦⾥每个东西所代表的意义,然后再把它们串起来。

(就像我们学英语⼀样,每个单词都有对应的汉语意思,把不懂的英语按照汉英辞典就可以翻译成我们能懂的语句。

)象征法则像打⽐⽅,把梦当成⼀个整体,认为梦⾥发⽣的⼀切象征着做梦者在现实中的境况和未来⾛向。

2弗洛伊德如何看待梦?弗洛伊德⾸先否定了上述两种对梦的看法,他认为把梦当成超⾃然⼒量的启⽰是迷信,同时,他反对把梦当成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认为梦是充满意义的,梦和做梦者清醒状态的思想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重要的是,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释的,⽤⼼理学技巧来解释梦完全是有可能的。

弗洛伊德也否定了民间的两种解梦⽅法:象征法全凭⼀种主观的推测以及直觉的反应,密码法则靠个别⼈编写的“解梦书”来翻译梦,⽽解梦书籍提供的解释不⼀定适⽤于所有⼈,这两种⽅法都不可靠。

他提出⽤精神分析法来解析梦。

3梦到底是什么?梦是愿望的达成。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梦的核⼼本质都是愿望的达成,就算是让我们痛苦、焦虑的噩梦也不例外。

只不过成年⼈的⼼理活动⽐⼩孩⼦复杂得多,在梦⾥实现⾃⼰的⼼愿不会像⼩孩⼦那么简单直接、毫不掩饰,他们会通过伪装把真实的欲望隐藏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高鸿萍(闽江学院中文系)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开创了人类文化史的新纪元。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很多,而举世闻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一版再版,其发行量无法统计的划时代的不朽著作之一就是《梦的解析》。

此书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声称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一、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首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

“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

”他通过一系列梦的科学解析, 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就象谚语中问:“鹅梦到了什么?”回答是:“玉米”。

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理论完整地包含在于这两句话中。

第二,梦的动机是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指出,关于梦是欲望的达成这一命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在许多时候和各种情况下,其意义没有任何掩饰,一目了然。

“少儿的梦不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在证明梦的本质是对欲望的满足方面,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而针对有人对梦的统计结果,大部分的梦是不愉快的梦,只有少部分肯定是愉快的梦,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 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改装”。

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

”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这是梦进行了化妆。

“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叙述梦的完整的公式。

有了这么一个公式,不管什么样的梦,便都可以纳入“愿望的满足”这个范畴了。

那么,梦为何要进行伪装呢? 他认为“每个人的梦是由两种精神力量(或可描述为倾向或系统)支配的。

其中一种力量构成欲望用梦来表现出来,另一种力量则对梦中的欲望实行稽查作用,迫使欲望不得不通过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要解析这类化妆的梦,就必须透过梦的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梦背后的思想来。

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概念———“显意”和“隐意”。

所谓显意,它类似于假面具,是“梦所叙述的东西”, “梦的外显的内容”。

所谓隐意,是假面具所掩盖的欲望,是“那种隐匿的我们只有通过观念分析才能达到的东西。

”是“内隐的梦的思想”。

梦的解析过程就是从外显的梦到内隐的梦的工作过程,而“每个特殊的梦经过分析后,必定可以重新证明梦确实具有代表欲望满足的一种神秘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

”对于梦的来源,他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它也许在白天即受到激动,不过却因为外在的理由无法满足,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满足的意愿留给晚上入梦。

二是它也许源于白天,但却遭受排斥,因此留给夜间的是一个不满足而且被潜抑的愿望。

三是也许和白天全然无关,它是一些受到潜抑,并且只有在夜间才活动的愿望⋯⋯第一种愿望起于前意识;第二种愿望从意识中被赶到潜意识去;第三种愿望冲动无法突破潜意识的系统。

在这三种来源之外,他强调“要加上第四个愿望的起源,就是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比如口渴或性的需求等) 。

第三、梦是如何由隐意转变成为显意的,这是《梦的解析》专著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

一是凝缩作用。

“任何人对梦内容和梦念进行比较进,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梦进行了大量的凝缩作用。

”与梦念的丰富多彩相比较,梦内容简短、贫乏、精练。

这主要是凝缩产生的作用。

凝缩作用主要是通过省略来实现的; 梦并不是对梦念的忠实翻译或点对点的投射,而是对高度不完全的,支离破碎的复制。

二是移置作用。

即在梦中, 一方面将隐意中的因素加以转移,用不重要的替换重要的,用引喻代替原文。

“我们可以发现,梦里出现的并不是梦念中的重要概念,而是在梦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概念。

”另一方面,梦利用多重性决定作用,从具有较低精神价值的元素中创造出新的价值,然后各自寻找途径进入梦内容中,这就产生了精神的转移。

三是象征作用。

他认为梦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梦中没有获得任何单独的表现,隐意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专刊©24转变成显意的过程中,思想必须翻译成视觉意象。

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抽象的欲望。

“作为这同一种回复的结果,思想在梦里转化为视觉形象;这就是说,梦的隐意变得更生动和形象化。

”四是润饰作用,即“二级加工”,这是指醒后梦者把梦中颠倒的材料再加以条理化,使其更能掩饰梦的真相。

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就是“把梦的工作的最后产物发展成为某种统一的东西,某种近于连贯的东西。

”精神分析家释梦时则要透过梦的运作机制,由显梦寻出隐梦,发现梦者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

为便于揭示潜意识的欲望,释梦可与分析自由联想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精神分析治疗中,释梦和自由联想分析构成了治疗神经症患者方法的核心部分。

二、梦与文学的关系认真阐释《梦的解析》就会发现,弗洛伊德在论述梦的实现过程时,其实也是在论述一个文学艺术作品成功的过程。

弗洛伊德的关于梦的理论与文艺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学艺术作为潜意识的升华,与梦有着同源对等的关系,同梦有着相似的特点。

因此,弗洛伊德断言文学艺术就是“白昼梦”,这便是他于1908年写下了著名的《创作家与白昼梦》文章的真正动因。

他认为,文学艺术的分析应当参照梦的分析,“梦”应当是文学艺术的参照系,只有将文学艺术与梦相类比,将梦的分析方法应用到文学艺术的分析中来,才能有效地发掘人类文艺活动中的潜意识,最终实现文学艺术的科学解释。

通过弗洛伊德对梦的形成过程的分析,我们会看到文学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与梦的形成过程有着许多相同处, 文学作品的形成基本上也是经历了凝聚、移替、象征和修饰加工这样四个过程。

作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他决不是在作品中写了某一个具体的人与事,也不是将现实生活原原本本地搬到作品中,而是集中了许多人的性格特点与形态,集中了许多事件,从中选择出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 这种选择与集中恰恰与梦的凝聚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点, 都会将凌乱的经验与体验凝缩成一个新的整体而整理出来,新的整体的出现,不是原来的雏形,而是取代了原来, 将之赋予一个新的意义,这个新的意义的东西代表着一种新的抽象思想,这种抽象的思想通过文学作品中具体人物形象。

这一切都说明,梦能给作家、艺术家以启示与创造,而且许多冥思苦想也无所得的成果,在梦中却可以收获,这便是梦的重要意义所在,所以弗洛伊德说:“梦并不是无意义的,并不是荒谬的,并不是以我们的观念储蓄中的一部分休眠而另一部分开始觉醒为先决条件的,它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而且它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它在清醒时我们可以理解的精神动作的长链中占有它的位置,它是经过一种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而被建造起来的。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愿望的满足。

这里的“愿望”, 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因此便在幻想的梦境中寻找到实现的一种满足,通过这样的幻境,梦者体验到了实现的快乐,尽管这种实现是虚幻的,但是在梦者的感觉上却是真实的。

这种虚幻的感觉,弗洛伊德认为有两种,一种是晚间的梦,一种是白日的幻想,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白日梦”。

在谈到“白日梦”时,弗洛伊德认为:“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足的人才幻想。

未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每个幻想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并且使令人不满意的现实好些。

”弗洛伊德将梦与白日梦相提并论,作为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因为他认为充满幻想的作家由于自己的本能欲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由此使自己的思绪游离于现实,把自己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贯注到充满幻想的艺术作品中,使欲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从而收获一种感觉上的真实。

但是,尽管梦、白日梦与文学创作有着极为类似的相同,弗洛伊德还是以他的精明看到了文学作品与梦、白日梦的不同。

他说一个没有文学修养的人在谈到他的梦时, 会给人一种平平叙述的感觉,有时甚至无法让人听得进去,但是,当一个有文学天才的人描绘他的游戏,或叙述在我们看来是他个人的白昼梦时,我们体会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巨大乐趣。

作家通过变化及伪装,使白昼梦的自我中心特点不那么明显、突出了,与此同时,提供了纯形式的乐趣。

作家提供给我们的快感增量,目的是使我们脑深处的更大的快感释放出来。

对文学的真正欣赏,来自我们脑子里的紧张状态的松驰。

作家抒写自己的梦与白日梦是一种渲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对于欣赏者来说,也存在着这种功用,欣赏的同时,也在渲泄着自己的欲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梦与白日梦是无理性的幻想,而作家的创作却是在理性的支配下表现自己的梦与白日梦。

梦境自古以来就是最富表现性的艺术手段之一。

人类学家们认为,梦境与现实不分是原始思维的一个特点。

梦的意象和境遇深刻地影响着初民的现实生活,成为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的思维的发展,艺术作品中的梦境则更多地被用来作为一种命运的昭示、一种无意识的象征,或作为一种美好“愿望的达成”。

参考书目: [ 1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著作家出版社1986年。

[ 2 ]《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1984 年。

[ 3 ]《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弗洛伊德著知识出版社1987年。

[4 ]《弗洛伊德主义批判》M. M. 巴赫金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