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释梦》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名著,发表于1900年。
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梦作为实例,对有关梦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
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梦的解析》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
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
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
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
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
很早就想读这本书了,但一直有各种原因没有去实践,寒假在家有了充足的时间,可以好好读读这本名著。
《梦的解析》叙述了弗洛伊德对于梦的看法以及在进行精神分析的心理辅导时解梦的方法。
其实这本书在某些程度上改变了我存于心中的道德观。
读过这本书后,每当看到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都有种异样的感觉。
这本书分可以为六个部分,分别是:一、对儿童的梦的研究;二、探讨梦的检查作用;三、探讨梦的象征作用;四、分析梦的运作;五、举例分析几个真实梦境;六、梦的作用在于满足愿望。
弗洛伊德从没有伪装或伪装较少的儿童的梦开始讲起直到“面目全非”的成人梦境,其解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揭开梦的伪装。
《梦的解析》指出梦是—种精神活动;“其动机常常是一个寻求满足的愿望”。
梦是因愿望而起,它的内容是“愿望的达成”。
梦不仅使思想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借幻觉经验的方式,以表示愿望的满足。
关于梦是“愿望的达成”,作者举了许多实例。
其中一个是他的5岁的小儿子的梦。
有一次,他们全家到达赫山脚下去游玩。
小儿子由于常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山上的西蒙尼小屋,因此他并不满足于在山下玩。
但父母并没有带他上山,他当时不很高兴。
弗洛伊德指出:“第二天早上,他神采飞扬地跑过来告诉我;‘昨晚我梦见我们走庙到了西蒙尼小屋。
’我现在才明白,当初我说要去达赫山时,他就满心地以为他一定可以由荷尔斯塔特翻山越岭走到他天天用望远镜所憧憬的西蒙尼小屋去,而一旦获知他只能以山脚下的瀑布为终点时,他是太失望了,太不满足了。
《释梦》读后感

《释梦》读后感《释梦》是一部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弗洛伊德,这位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用他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揭示了梦境背后的深层含义和潜意识的作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其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意象和记忆的堆砌,而是潜意识中欲望和冲动的反映。
他提出的“梦的显意”和“梦的隐意”两个概念,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去的梦境。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被梦境表面的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弗洛伊德还深入探讨了梦境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他指出,梦境中的很多元素和情节都与我们日常的生活经历、情感状态和欲望有关。
通过梦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中的需求。
这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启示,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梦境,试图从中寻找潜意识中的线索和提示。
同时,我也对弗洛伊德的理论产生了一些思考。
他认为梦境是潜意识中欲望和冲动的反映,但这种解释是否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梦境呢?是否有可能存在一些梦境只是简单的记忆再现,而没有任何深层次的含义呢?这些问题让我对弗洛伊德的理论产生了质疑,但同时也激发了我对梦境更深层次的探索。
此外,我还从《释梦》中学到了如何解析梦境的方法。
弗洛伊德提出了“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两种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析梦境。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梦境,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梦境,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释梦》是一部极具启发性的著作。
它不仅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梦境,还让我对潜意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学知识,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析梦境。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读书报告 读书笔记 读后感 《梦的解释》读后感

《梦的解释》读后感
阅读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花了我几个月的时间,感触良颇多。
我曾经认为梦只是人们在睡眠时大脑对经历过的事情或曾经呈现的想法的反映和重现。
阅读完后我才知道并非如此,欲望,才是梦境所想要表现的。
与此同时,身为一名中国人,儒家传统道德自是已根深蒂固,不敢稍微萌生眼中有违“伦理道德”的想法,也不敢面对,但是这本书告我,这正是人类最为原始的本性,,我们只有认识自己、完善自己,才可以抵挡它的可怕。
出版于1900年,作为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梦的解析》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弗洛伊德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对病人的临床研究和对自己的分析,深入探讨梦的实质、梦的解析方法、梦的伪装、梦的材料和来源、梦的工作以及梦的过程的心理等理论问题,从而写成这本书。
象征论是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提出梦是对愿望的满足。
印象最深刻的3点解释便是梦是欲望的满足、关于亲人死亡的梦以及关于考试的梦。
首先,梦是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在书中说:“梦,。
《释梦》读后感

《释梦》读后感
《释梦》是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对梦的科学性探索和解释,挖掘出人性的真正主宰——潜意识。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学术价值与人性的洞察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
首先,弗洛伊德以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梦”,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他通过对梦的工作原理的发现,阐述了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观点。
这不仅拓展了人类对自身的探究幅度,也对我们理解自身的行为和情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理论为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都有启示性的观点。
其次,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深入到了人的潜意识层面。
他认为,梦是潜意识的欲望在睡眠时的表现,是人们在清醒状态下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
这种观点挑战了当时主流的观念,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此外,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的精神分析理论紧密相连。
他认为,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而这些欲望通常是被社会的道德、伦理等所压抑的。
通过对梦的解析,可以揭示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达到自我成长和治愈的目的。
最后,我认为《释梦》不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和生命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人性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弗洛伊德的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和争议之处,但他的洞察力和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总的来说,《释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示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人性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强烈推荐大家去阅读这本书,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梦的解析》读书笔记《梦的解析》是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之一,它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思路。
在全书中,弗洛伊德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梦境背后的意义和心理机制,并通过案例与实例,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梦的世界。
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一种表达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方式,或者说梦是无意识的另一种形式。
因此,通过分析梦境,实际上是在分析人的内心世界。
他认为,梦境中的符号和形象都代表着我们心灵深处的欲望、冲动、压抑和焦虑等情感状态。
弗洛伊德的梦解析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条:1. 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反映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许多欲望和冲动是被日常生活和文化禁锢、压抑起来的。
这些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无法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只能在梦中得到释放。
2. 梦具有艺术性质弗洛伊德认为,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质,因为梦境是由我们内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
同时,梦的符号和象征也具有艺术的味道。
3. 梦境中的符号和象征具有共通的意义弗洛伊德认为,梦中出现的符号和象征具有共通的意义,即它们在每个人的梦境中都有相似的含义。
4. 梦即解密弗洛伊德认为,梦境中的符号和象征代表着内心的欲望和冲动,因此梦就像是一种密密麻麻的密码。
只有通过对梦的解释,才能揭示出隐藏在梦境中的心理状态及欲望,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5. 梦是一种保护机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保护机制,通过梦境的形式使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得到释放,从而保护人类的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弗洛伊德的梦解析理论是一种深入分析人内心世界的方法。
通过分析梦境背后的符号和象征,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欲望,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
因此,读完《梦的解析》之后,我深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的认识有所提升,对心理学这门学科也更加感兴趣。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弗洛伊德对梦境中“性欲”和“死亡冲动”的解析。
他认为,梦境中不断出现的性欲象征,以及死亡冲动的出现,都是由于这些欲望和冲动被压抑而无法在日常生活中释放出来。
《释梦》读书笔记

《释梦》读书笔记
弗洛伊德(1856—I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横跨半个世纪,对文学、哲学、神学、伦理学、美学、政治科学、社会学和大众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如果以影响的范围作为衡量伟大的标准,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发动了人类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指出人类的无意识是无法被意识所控制,人类的潜意识中蕴含了巨大的心理资料,他以最理性的声音诉说了人类的无理性。
《释梦》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学术著作。
透过对梦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希望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能认清当下形势,积极提高意识,认真落实到行动,对工作能够充满信心,充满激情,这种激情首先源自于对这份工作的看中对你团队的信任,如果你不信任团队,不重视工作,每天来上班消耗生命都是一种折磨,但相反,对工作积极,对团队信任,自己的心情也能好上许多,同样是干活同样是挣钱为什么不给自己创造一个愉悦点的环境呢。
希望大家对我们的集体有信心,我们的集体比起同行很多集体好太多了,你们也可以出去对比看看,真的是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更加要对彼此有信心,因为我们所付和所得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路漫漫其修远,要做的很多,而每一步离不开在座的所有人共同努力,齐心协力,一起发力!。
《释梦》[奥]弗洛伊德著读后感
![《释梦》[奥]弗洛伊德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f62de6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d.png)
《释梦》[奥]弗洛伊德著读后感第一篇范文:《释梦》[奥]弗洛伊德著读后感《释梦》是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是他将梦的分析引入心理学领域的开山之作。
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梦境解析方法,认为梦是人们潜意识欲望的体现,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
他通过大量的病例分析,揭示了梦境的隐喻性和象征性,认为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潜意识。
在阅读《释梦》的过程中,我被弗洛伊德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心理分析所折服。
他通过详细的病例分析,让我对梦境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意识到梦境并非是偶然的产物,而是与我们的潜意识密切相关。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的表现,是我们潜意识的一种语言。
通过解析梦境,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发现自己的潜意识欲望和冲突,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
弗洛伊德的梦境解析方法也让我印象深刻。
他强调梦境的隐喻性和象征性,通过对梦境的深入分析,揭示梦境背后的深层含义。
例如,弗洛伊德将梦中的象征物,如飞翔、溺水等,与人们的潜意识欲望相联系,从而使我对梦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然而,尽管我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深感震撼,但我认为他的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弗洛伊德的梦境解析方法过于依赖个案分析,缺乏普遍性。
此外,他将梦的解析局限于性欲和攻击欲,忽视了其他可能的潜意识欲望。
因此,虽然《释梦》对我对梦境的理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我认为我们不能完全局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而应该结合其他心理学派的观点,以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方式去理解和解析梦境。
第二篇范文:《释梦》[奥]弗洛伊德著读后感《释梦》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之一,它以梦境为切入点,揭示了潜意识在人类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梦境解析方法,认为梦是人们潜意识欲望的体现,是人们内心深处的心理活动。
他通过大量的病例分析,揭示了梦境的隐喻性和象征性,认为梦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潜意识。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释梦》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心理学领域,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类文化和社会现象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梦的解释》佛洛依德读书笔记分享

8、西塞罗 (Cicero)
(二)梦源于现实
1、哈夫纳(Haffner)
梦使清醒生活继续进行。梦总是与不久前出现在意识里的意念相联系。如 果仔细研究,几乎总能发现一条线索,它与白天发生过的事件紧密相连
(二)梦源于现实
2、魏甘德(Weygandt)
因为很明显在大部分的梦中,我们恰好是回到了习惯的生活,而不是从那 里解脱出来
一、梦与清醒生活的关系
(一)于现实
2
(三)总结
3
(一)梦脱离于现实
• 1、布尔达赫(Burdach) • 梦从不会重复日常生活中的劳累和享受、快乐和痛苦,而更多的是让人们从这些中解脱出来。甚
至当我们满脑子都想着一件事或集中能量于某件任务上,在梦里出现的也是一些完全陌生的东西, 或者只出现与陌生事物相连的一点点现实因素,或者梦只是符合了我们的心境,而把现实状况用象 征的方式表达出来 • 2、J.H.费希特(Fichte) • “补足的梦”,称它们是心灵自我治愈的一个神秘方式 • 3、L.斯特姆佩尔(Strümpell) • 人一旦做梦,就脱离了属于清醒意识的世界 • 在梦中,对由清醒意识整理好的内容还有其正常行为的记忆,完全失去了 • 在梦里,人完全与寻常事务以及清醒时的生活隔绝开来,对此毫无记忆
当我们入睡后,整个生命和它的存在形式就好像掉进了一扇看不见的陷落活门,就此消失不见 这种对立是真实而正确的,我认为隔绝中还有隐秘的连接,它们是并行存在的。我们可以说,不
管梦中出现了什么,其材料都是从现实生活而来的,或者说是从围绕着现实生活的精神生活发展 出来的。不管梦中的事情多么神奇,它也无法脱离真实世界,不管是高雅也好,滑稽也好,其基 础材料都是要么来源于感官世界中已见的东西,要么来自我们清醒状态时已经想过的东西。换句 话说,梦中出现的,都是我们或者于外部世界、或者于内心已经经历过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伊德《释梦》读书笔记
弗洛伊德的《释梦》,正如序言所说,是一本非常晦涩难懂不好读的书,我之所以捧着它,撑着双眼,喝下咖啡也要继续看下去,不过也是因为我笃定自己,必须要看完它。
不但想看完这本书,还想顺带把一系列能牵连起来的书籍都看了。
甚至在看这本心理类书籍时,我会萌生出想要看完莎士比亚全集,奥赛罗,哈姆雷特,十字花科植物大全,叔本华,精神心理学分析,法律等没什么关联的书,甚至还想学习一下德文。
一本书的叙述:
再往更早的时间去追溯,我会看见那个处在迷茫期的自己,在轮转的昼夜中,反复拷问自己何为存在,who am i?反复诘问而求不得答案,长期处在痛苦的困惑之中,因而从一个城市流转到另一个城市,用一种信仰覆盖另一种信仰。
反反复复也解不开谜底。
那时上海正是130年来最热的夏天,爆裂的太阳火辣辣的炙烤大地,日落之后,树上的蝉鸣叫声都嘶哑了,退却的火烧云和霓虹把将尽的天空染成紫红色。
我趴在D的阳台边抽烟,边看三楼下面偶尔经过的人。
痛苦的困惑也并没有跟着太阳一起消退,烟头忽明忽灭还未燃尽,我忽然想:不如从这里跳下去,会怎样?
在漫长的成长岁月中,不如了结这样的想法不止千百遍出现在我的脑海中。
如今我可以毫无愧疚的写下来,是因为我已经不
会再有这样的想法了,在了解生命的脆弱和可贵之后,人们往往更懂得去珍惜。
不过在当时,这个念头刚从脑海中闪过,就像是感应到危险似的,D忽然从客厅冲过来,跌跌撞撞冲进阳台,冲到我背后,
一边反手抢夺我手里的烟,掐灭,暴躁的扔下阳台;一边从背后紧紧抱着我,低下头,抱着我的手臂还隐隐在发抖。
就那样抱着我,持续了几秒钟?还是几分钟?我在震惊和错愕之中,被大力带离那个阳台。
不可置疑的是,D是一个懂我的人,懂得我当时的痛苦,懂得我痛苦的原因。
可惜他帮不了我,没人能帮助一个迷惑的人真正走出迷惑,除非他自己找到了答案。
红色蜡笔绘画爱心:
其实D是跟我同样迷惑的人,因为懂得,才能感同身受。
有时候我们会花很长的时间去讨论一些漫无边际的话题,关于痛苦,关于迷茫,关于人生,关于选择的方向。
无论什么问题,最后他都会转移到自己的观点里去,并且他的观点在大多数时候,都是相当尖锐,不通人情的。
有时候我会静静的听,然后挑选几个自己也同意的观点,默许;有时候我会不满于某个尖锐的观点,反驳;还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某个观点意见不合,争论无果,不欢而散。
有时候他旁敲侧击的讥讽我,“钱钟书的老婆杨绛,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是书读得不多而想得太多。
”气得我想跳起来打他。
我之所以想跳起来打他,是因为D是硕士学位的在读博士,这样的人说出这样的话,我感到自己脆弱的自尊心受到了暴击,于是我只能靠拳头去还击。
D说我就像一只小刺猬。
弗洛伊德的《释梦》,其实也是D推荐给我的,其实他推荐过许多不错的书给我,不过每次都是草草提个标题,转瞬之间我就忘了。
但偶尔在书店里遇见那本书后,就会有种好像见过的熟悉感。
关于《释梦》这本书,其实D推荐过不止一次,曾在书架上看到过它的解析,拿起来翻了翻,觉得内容枯燥干巴,就草草放下了。
之后他问起,有没有好好看看那本书,我诚然解释,那本书太难了,不是当时的我适合看的书,看不明白。
之后我回到成都,对曾经久久困扰我的问题有了新的认知。
在电话里和D聊起这个观点时,他沉默了很久,然后说:“你现在已经可以看弗洛伊德的书了,因为你已经找到了答案。
”
酒吧室内拍摄:
逛书店时,我的习惯总是拣到什么感兴趣的书,就拿起来翻一翻,如果文辞是我喜欢的,就坐下来看一看,常常这样,周日的时间,秒针转动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就天黑,也没留意。
也是碰巧在书店里,看到了弗洛伊德,想起那句“你已经可以看了。
”
厚厚的书,非常多的理论和实践,在拿起那些书的时候,我会从内心感谢著作者,他们耗费了毕生,去解析人类难解之困惑,那是一条异常艰辛和孤寂的路。
同样,在各种浩瀚、庞杂的知识海洋里,有许多组成我们的东西,为我们所娱乐、所了解、所使用,背后都铺陈了大量的前路和心血。
正因为这些,我才可以在这里,一边喝茶一边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