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部经典之作,它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并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对梦的理解有了全新的认识。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愿望的满足。
在梦中,我们的大脑可以自由地表达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欲望和情感。
这种观点让我意识到,梦并非毫无意义的产物,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反映。
通过分析梦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弗洛伊德提出了梦的象征性。
他认为梦中的各种元素都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某种特定的心理内容。
例如,飞行可能象征着自由和逃避现实的愿望;蛇可能象征着恐惧和诱惑等。
这种观点让我对梦的理解更加丰富多样,也让我意识到梦境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隐藏着深层的心理信息。
弗洛伊德还强调了童年经历对梦的影响。
他认为,童年时期的经历和冲突会在潜意识中留下痕迹,并在梦中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这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童年经历,试图从中找到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
《梦的解析》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它不仅让我对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多的探索。
我相信,通过对梦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
浅析《梦的解析》

浅析《梦的解析》张成明2013050862 应急管理早就听说过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也知道弗洛伊德以及他的这本扛鼎之作在心理学界的重要性及深远影响,一直很想拜读一下这本大家都评价很高的书,可惜高中学业繁重一直没有机会,到了大学终有机会,潜心读书竟有众多收获。
《梦的解析》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极高。
没读之前,在想这本书为什么会获得这么高的评价;读第一遍,实在感觉晦涩难懂,四十万字的巨著,读起来就像是一场耐力的考验,很多次想放弃,但还是坚持读完了;再读一遍,理解加深了很多。
弗洛伊德创建了一个庞大的解梦体系。
全书分为7个章节,分别为:1900年以前有关梦的科学研究、梦的解析方法、梦是愿望的达成、梦的改装、梦的材料与来源、梦的动作、梦程序的心理。
第三章梦是愿望的达成,在这一章里,弗洛伊德提出了他关于梦是欲望的满足的学说。
“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能欲望,缓和了冲动;又不致于唤起检查机制的警觉,从而保护了睡眠。
从这个意义上讲,梦是愿望的达成。
但在梦的状态下,心理检查机制仍发挥相当作用,使能欲望不能赤裸裸地表现自己。
因此能欲望只能采取象征的、曲折隐晦的手法来求得自我表现,以逃避检查。
”弗洛伊德提出他对梦的形成的解释,他认为,潜意识中的能冲动(从质上说是性欲冲动)趁人睡眠时以伪装的形式骗过有所松懈的心理检查机制而得以表现,就构成了梦境。
未读之前就听说弗洛伊德把梦的解释归咎到性上,之前对于这点,我是很难接受和苟同的,但读到第五章《梦的材料与来源》,弗洛伊德把梦中所叙述的事物称作“梦的外显内容”;而把那他认为体现着愿望,而只能通过意念的分析才能达到的隐藏着的东西,称为“梦的内隐思想”。
他说,梦不能公然代表身就是禁忌的愿望、特别是那些同性欲有关的愿望。
知道了,弗洛伊德并不是把一切解释都归咎于性。
读后感 论文 浅析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Key words: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Freud,The subconscious
在弗洛伊德自己看来,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其理论能够让人们理解梦并不是某事的征兆也不会是未来的预演,它向人们系统地论述了“梦是愿望的实现”这个观点,也就是说“梦都是具有某种意思的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人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着,形成了如今的潜意识理论。
梦代表愿望的达成,但是如何来解释让人焦虑的梦,让人感到惊恐的梦?梦是需要解释的,并非梦表面所显示的意义那么简单,这就是梦的伪装特征。
通过种种的例子,我们可以充分证明:一个看起来内容很痛苦的梦,其实是可以解析成是愿望的达成的。我们不要认为这些在解析时发现的,“碰巧”就是人们平时不愿意去想或去做的一些事。其实这些令人不快的感觉,和平时我们面对不愿做或不愿提的事所产生的反感情绪一样的,是在解开梦之谜底的时候,必须克服的种种阻力。当我将所有不愉快性质和梦的伪装一起来考虑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梦都是经过伪装的,梦中的愿望,在平时被严重压抑了,所以愿望的达成被伪装到初开起来似乎无法看出的程度。所以,我们说,梦的伪装其实就是一种审查制度在工作。针对所有梦中令人不快的内容的分析,我们得出下边这个公式: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伪装而)达成。最后,我还需要提到和这些以痛苦为内容的梦相近的“焦虑的梦”假如把这类梦也看作是愿望的达成,恐怕对那些没有接受过梦的解析训练的人来说,更加的不好理解。
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有感

认识真正的自己——读《梦的解析》有感这段时间,我阅读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感触良多。
本来我以为梦只是人在睡眠时大脑对白天发生的事情或曾经想到过的事情的反映或重现,或者单纯只是莫名其妙的念头,但阅读完后我才知道原来梦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它反映了我们人类的欲望;同时我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从小被灌以儒家的传统道德,自不敢萌生在大家眼中有违伦理道德的想法,即使有想法也不敢面对,但是这本书告诉了我这其实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本性,正因为其可怕,我们更要面对以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梦的解析》出版于1900年,是西克蒙特·弗洛伊德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该书在作者生前就再版了8次,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一直经久不衰。
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称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经典之作。
本书由作者大量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对病人的梦的临床研究和对自己的梦的分析,深入地探讨了有关梦的实质、梦的解析方法、梦的伪装、梦的材料和来源、梦的工作以及梦的过程的心理等理论问题。
他把象征论作为理论基础,认为梦是对愿望的满足,这不仅提供了开启神经症患者心灵的一把钥匙,而且还成了认知正常人潜意识活动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
其中弗洛伊德对梦的种种解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3点:1、梦是欲望的满足。
2、关于亲人死亡的梦。
3、关于考试的梦。
梦是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在书中说:“梦,并不是无中生有的,它们并非毫无意义的,荒谬的,它们也不是我们一部分观念昏昏欲睡而另一部分清醒的结果,相反,它们是绝对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欲望的表达。
......有一些梦并不掩饰表示一种欲望的满足,但在那些欲望的满足无法识别的梦例中,则一定具有某种堤防这种欲望表达出来的意思。
”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和最近做的同种主题的梦。
很小的时候,经常会在刚爬上床准备睡觉时发现自己有尿意,但是怕黑不敢上厕所便勉强入睡,导致之后会做梦发现自己身处卫生间,然后很利索地脱掉裤子一泄而快,当然醒了之后就会发现自己尿床了,这或许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是欲望的满足,因为我想上厕所就会梦到自己上厕所从而满足了我解决尿意的欲望。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后感

弗洛伊德《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深刻地探讨了梦境背后的心理意义,
揭示了梦的秘密和潜在的心理冲突。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梦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
认识,梦不仅仅是简单的随机产生的幻想,而是潜藏着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忧虑和
压抑的情感。
弗洛伊德通过分析梦境中的符号和隐喻,揭示了人类潜意识的运作方式,这对于理解
个体心理以及人类行为有着深远的启示。
同时,他还从梦境中找到了治疗心理疾病的
方法,即通过分析梦境来解开受潜意识困扰的问题,帮助个体找到内在的平衡。
总的来说,读完《梦的解析》让我对梦和心理学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让我
更加珍视梦境背后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弗洛伊德的理论不仅对心理学领域有重大影响,也对我们个体的生活和成长有着深刻的启示。
《梦的解析》点评

《梦的解析》点评《梦的解析》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一部革命性著作,它以科学的方法深入剖析了人类梦境,颠覆了人们对梦的传统认识。
弗洛伊德在书中提出了“潜意识”与“俄狄浦斯情结”等重要概念,揭示了梦作为潜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内心真实世界的反映。
首先,弗洛伊德通过大量的梦例分析和理论探讨,成功地将梦从神秘的、超自然的领域引入到科学的、心理学的领域。
他认为,梦是人在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
这种对梦的新认识,不仅让我们对梦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其次,弗洛伊德在书中提出的“自由联想”方法,即让患者自由地说出他们在梦中看到或想到的一切,以揭示隐藏在梦中的潜意识内容。
这种方法为后来的精神分析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此外,《梦的解析》还深入探讨了梦的来源、形成机制以及梦的伪装等问题。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内容常包括琐碎经验的残余,可以被解释为梦的伪装表现,而梦的伪装是两种精神动因之间通道上稽查作用的产物。
他还指出,梦的形成过程中,由于精神材料经历了广泛的凝缩过程,所以造成梦的内容与梦念之间的比例失调。
这些观点为我们理解梦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然而,《梦的解析》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过于主观和片面,过于强调性欲在梦中的作用,忽视了其他可能的因素。
此外,他的理论也受到了一些实证研究的挑战。
尽管如此,《梦的解析》仍然被视为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梦的解析》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它以科学的方法深入剖析了人类梦境,揭示了潜意识在梦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但它的影响力和价值是无法否认的。
这部著作不仅为我们理解梦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也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奥秘和复杂性。
《梦的解析》读后感

《梦的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经典之作,通过深入研究梦境,揭示了梦的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象征意义。
阅读这部作品,我对梦境、心理学和潜意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梦境的两种解析方法:一种是表面意义,即梦中所发生的事件和情境;另一种是深层意义,即梦背后的潜意识思想和欲望。
这种解析方法让我意识到梦境并非简单的生理现象,而是内心世界的反映。
弗洛伊德认为,梦境是潜意识欲望的体现,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突在睡眠中的表达。
这种观点让我对梦境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开始关注自己的梦境,尝试从中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品中还对梦的来源和功能进行了探讨。
弗洛伊德认为,梦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情感和欲望,它们通过梦境得以表达和释放。
同时,梦还具有保护和维持心理平衡的功能。
这让我对梦境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梦的解析》还让我对心理学的分支——精神分析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我提供了一种探索潜意识、认识自己的新途径。
这使我更加关注心理健康,也开始关注心理学科的发展。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如何看待梦?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如何看待梦?弗洛伊德,替这代⼈寻求到了⼀个更深⼊的世界观,科学的使命是教导⼈类如何在这个艰难的星球上脚踏实地,勇往直前。
使命艰巨,⽽弗洛伊德的奉献不可或缺。
他直指⼈⼼,但愿⼈类对⾃⾝会有进⼀步的了解!——茨威格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有意义的精神活动,可以通过精神分析这种⼼理学技巧进⾏解析。
梦境所演⽰的,其实是内⼼某种愿望的达成,即使连那些不那么愉快的梦也是,只不过真实欲望在这个时候被伪装起来了⽽已。
1在弗洛伊德以前,⼈们如何看待梦?在弗洛伊德以前,⼀般⼈对于梦主要有两种看法:⼀种认为,梦是来⾃⿁神的启⽰,可以预⼘未来,可以指导⾏动;另⼀种看法则认为,梦是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没法解释。
民间主要通过密码法、象征法这两种⽅法来解梦。
密码法就像查字典,把梦拆开,通过查询前⼈已经编写好的解梦书,翻译梦⾥每个东西所代表的意义,然后再把它们串起来。
(就像我们学英语⼀样,每个单词都有对应的汉语意思,把不懂的英语按照汉英辞典就可以翻译成我们能懂的语句。
)象征法则像打⽐⽅,把梦当成⼀个整体,认为梦⾥发⽣的⼀切象征着做梦者在现实中的境况和未来⾛向。
2弗洛伊德如何看待梦?弗洛伊德⾸先否定了上述两种对梦的看法,他认为把梦当成超⾃然⼒量的启⽰是迷信,同时,他反对把梦当成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认为梦是充满意义的,梦和做梦者清醒状态的思想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最重要的是,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释的,⽤⼼理学技巧来解释梦完全是有可能的。
弗洛伊德也否定了民间的两种解梦⽅法:象征法全凭⼀种主观的推测以及直觉的反应,密码法则靠个别⼈编写的“解梦书”来翻译梦,⽽解梦书籍提供的解释不⼀定适⽤于所有⼈,这两种⽅法都不可靠。
他提出⽤精神分析法来解析梦。
3梦到底是什么?梦是愿望的达成。
弗洛伊德认为,所有梦的核⼼本质都是愿望的达成,就算是让我们痛苦、焦虑的噩梦也不例外。
只不过成年⼈的⼼理活动⽐⼩孩⼦复杂得多,在梦⾥实现⾃⼰的⼼愿不会像⼩孩⼦那么简单直接、毫不掩饰,他们会通过伪装把真实的欲望隐藏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面人性的真实———评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高鸿萍(闽江学院中文系)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鼻祖,弗洛伊德开创了人类文化史的新纪元。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很多,而举世闻名,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一版再版,其发行量无法统计的划时代的不朽著作之一就是《梦的解析》。
此书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声称发现了三大真理: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儿童是有性爱意识和动机的。
一、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首先,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可以解析的。
“无论如何,每个梦均有一种含义,尽管这是一种隐匿的含义;做梦用来代替思想的某种其他过程,我们只有正确地揭示出代替物,才能发现梦的潜藏义。
”他通过一系列梦的科学解析,发现所有的梦都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就象谚语中问:“鹅梦到了什么?”回答是:“玉米”。
梦是欲望的满足这一理论完整地包含在于这两句话中。
第二,梦的动机是欲望的满足。
弗洛伊德指出,关于梦是欲望的达成这一命题在儿童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而在许多时候和各种情况下,其意义没有任何掩饰,一目了然。
“少儿的梦不会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在证明梦的本质是对欲望的满足方面,却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而针对有人对梦的统计结果,大部分的梦是不愉快的梦,只有少部分肯定是愉快的梦,如果说愉快的、欢乐的、幸福的梦是愿望的达成,那么怎样理解不愉快的、甚至痛苦的、悲惨的梦呢?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无论怎么不愉快的梦,都不外乎是愿望满足的一种“变相的改装”。
他认为:“一个愿望的未能满足,其实象征着另一愿望的满足。
”因为做梦的人对此愿望有所顾忌,从而使这一愿望只得以另一种改装的形式来表达,这是梦进行了化妆。
“梦是一种(被压抑的、被抑制的)愿望的(经过改装的)满足”这就是弗洛伊德叙述梦的完整的公式。
有了这么一个公式,不管什么样的梦,便都可以纳入“愿望的满足”这个范畴了。
那么,梦为何要进行伪装呢?他认为“每个人的梦是由两种精神力量(或可描述为倾向或系统)支配的。
其中一种力量构成欲望用梦来表现出来,另一种力量则对梦中的欲望实行稽查作用,迫使欲望不得不通过伪装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要解析这类化妆的梦,就必须透过梦的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梦背后的思想来。
为此他提出了两个概念———“显意”和“隐意”。
所谓显意,它类似于假面具,是“梦所叙述的东西”,“梦的外显的内容”。
所谓隐意,是假面具所掩盖的欲望,是“那种隐匿的我们只有通过观念分析才能达到的东西。
”是“内隐的梦的思想”。
梦的解析过程就是从外显的梦到内隐的梦的工作过程,而“每个特殊的梦经过分析后,必定可以重新证明梦确实具有代表欲望满足的一种神秘意义。
”弗洛伊德认为,“释梦就意味着寻求一种隐匿的意义。
”对于梦的来源,他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它也许在白天即受到激动,不过却因为外在的理由无法满足,因此把一个被承认但却未满足的意愿留给晚上入梦。
二是它也许源于白天,但却遭受排斥,因此留给夜间的是一个不满足而且被潜抑的愿望。
三是也许和白天全然无关,它是一些受到潜抑,并且只有在夜间才活动的愿望……第一种愿望起于前意识;第二种愿望从意识中被赶到潜意识去;第三种愿望冲动无法突破潜意识的系统。
在这三种来源之外,他强调“要加上第四个愿望的起源,就是晚间随时产生的愿望冲动(比如口渴或性的需求等)。
第三、梦是如何由隐意转变成为显意的,这是《梦的解析》专著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形成经历四个阶段。
一是凝缩作用。
“任何人对梦内容和梦念进行比较进,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梦进行了大量的凝缩作用。
”与梦念的丰富多彩相比较,梦内容简短、贫乏、精练。
这主要是凝缩产生的作用。
凝缩作用主要是通过省略来实现的;梦并不是对梦念的忠实翻译或点对点的投射,而是对高度不完全的,支离破碎的复制。
二是移置作用。
即在梦中,一方面将隐意中的因素加以转移,用不重要的替换重要的,用引喻代替原文。
“我们可以发现,梦里出现的并不是梦念中的重要概念,而是在梦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概念。
”另一方面,梦利用多重性决定作用,从具有较低精神价值的元素中创造出新的价值,然后各自寻找途径进入梦内容中,这就产生了精神的转移。
三是象征作用。
他认为梦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梦中没有获得任何单独的表现,隐意在《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专刊24转变成显意的过程中,思想必须翻译成视觉意象。
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示抽象的欲望。
“作为这同一种回复的结果,思想在梦里转化为视觉形象;这就是说,梦的隐意变得更生动和形象化。
”四是润饰作用,即“二级加工”,这是指醒后梦者把梦中颠倒的材料再加以条理化,使其更能掩饰梦的真相。
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就是“把梦的工作的最后产物发展成为某种统一的东西,某种近于连贯的东西。
”精神分析家释梦时则要透过梦的运作机制,由显梦寻出隐梦,发现梦者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
为便于揭示潜意识的欲望,释梦可与分析自由联想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精神分析治疗中,释梦和自由联想分析构成了治疗神经症患者方法的核心部分。
二、梦与文学的关系认真阐释《梦的解析》就会发现,弗洛伊德在论述梦的实现过程时,其实也是在论述一个文学艺术作品成功的过程。
弗洛伊德的关于梦的理论与文艺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学艺术作为潜意识的升华,与梦有着同源对等的关系,同梦有着相似的特点。
因此,弗洛伊德断言文学艺术就是“白昼梦”,这便是他于1908年写下了著名的《创作家与白昼梦》文章的真正动因。
他认为,文学艺术的分析应当参照梦的分析,“梦”应当是文学艺术的参照系,只有将文学艺术与梦相类比,将梦的分析方法应用到文学艺术的分析中来,才能有效地发掘人类文艺活动中的潜意识,最终实现文学艺术的科学解释。
通过弗洛伊德对梦的形成过程的分析,我们会看到文学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与梦的形成过程有着许多相同处,文学作品的形成基本上也是经历了凝聚、移替、象征和修饰加工这样四个过程。
作家在创作一个作品时,他决不是在作品中写了某一个具体的人与事,也不是将现实生活原原本本地搬到作品中,而是集中了许多人的性格特点与形态,集中了许多事件,从中选择出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这种选择与集中恰恰与梦的凝聚有着极为相似的共同点,都会将凌乱的经验与体验凝缩成一个新的整体而整理出来,新的整体的出现,不是原来的雏形,而是取代了原来,将之赋予一个新的意义,这个新的意义的东西代表着一种新的抽象思想,这种抽象的思想通过文学作品中具体人物形象。
这一切都说明,梦能给作家、艺术家以启示与创造,而且许多冥思苦想也无所得的成果,在梦中却可以收获,这便是梦的重要意义所在,所以弗洛伊德说:“梦并不是无意义的,并不是荒谬的,并不是以我们的观念储蓄中的一部分休眠而另一部分开始觉醒为先决条件的,它是一种具有充分价值的精神现象,而且它是一种愿望的满足,它在清醒时我们可以理解的精神动作的长链中占有它的位置,它是经过一种高度错综复杂的理智活动而被建造起来的。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愿望的满足。
这里的“愿望”,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实现因此便在幻想的梦境中寻找到实现的一种满足,通过这样的幻境,梦者体验到了实现的快乐,尽管这种实现是虚幻的,但是在梦者的感觉上却是真实的。
这种虚幻的感觉,弗洛伊德认为有两种,一种是晚间的梦,一种是白日的幻想,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白日梦”。
在谈到“白日梦”时,弗洛伊德认为:“幸福的人从不幻想,只有感到不满足的人才幻想。
未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每个幻想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并且使令人不满意的现实好些。
”弗洛伊德将梦与白日梦相提并论,作为作家创作的一个重要条件,这是因为他认为充满幻想的作家由于自己的本能欲望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由此使自己的思绪游离于现实,把自己被压抑的本能冲动贯注到充满幻想的艺术作品中,使欲望在作品中得以实现,从而收获一种感觉上的真实。
但是,尽管梦、白日梦与文学创作有着极为类似的相同,弗洛伊德还是以他的精明看到了文学作品与梦、白日梦的不同。
他说一个没有文学修养的人在谈到他的梦时,会给人一种平平叙述的感觉,有时甚至无法让人听得进去,但是,当一个有文学天才的人描绘他的游戏,或叙述在我们看来是他个人的白昼梦时,我们体会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巨大乐趣。
作家通过变化及伪装,使白昼梦的自我中心特点不那么明显、突出了,与此同时,提供了纯形式的乐趣。
作家提供给我们的快感增量,目的是使我们脑深处的更大的快感释放出来。
对文学的真正欣赏,来自我们脑子里的紧张状态的松驰。
作家抒写自己的梦与白日梦是一种渲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对于欣赏者来说,也存在着这种功用,欣赏的同时,也在渲泄着自己的欲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梦与白日梦是无理性的幻想,而作家的创作却是在理性的支配下表现自己的梦与白日梦。
梦境自古以来就是最富表现性的艺术手段之一。
人类学家们认为,梦境与现实不分是原始思维的一个特点。
梦的意象和境遇深刻地影响着初民的现实生活,成为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的思维的发展,艺术作品中的梦境则更多地被用来作为一种命运的昭示、一种无意识的象征,或作为一种美好“愿望的达成”。
参考书目:[1]《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著作家出版社1986年。
[2]《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著商务印书馆1984年。
[3]《弗洛伊德论美文选》弗洛伊德著知识出版社1987年。
[4]《弗洛伊德主义批判》M.M.巴赫金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年。
3《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专刊19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