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结构组成现状分析
苹果采摘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进展与分析

186
Equipment M anufacturing Technology No.01.2016
Brief Probe into Quality Managem ent in General Shop
W EN Ting
(The Saic—Gm—Wuling Automobile Co.,Ltd.,Liuzhou Guangxi 545000,China)
【3]刘兆祥 .苹果采摘机 器人三维视觉 传感器设计 【J】.农 业机械 学 报 ,2010,29(38):13—14.
【4】张 杰 .三 自由度苹 果采摘机 器人 本体设计 【J】.计算 机工程 与应用 ,2015,23(67):38—39.
Research Status,Development and Analysis of Apple Picking Robot LI Su—yun.TANG Xian-jin-
在 苹 果摘 采 机 器 人 的设 计 过程 中 ,其 机械 结 构 的复杂程度决定 了机器人在采摘过程 中的灵活性 以 及在 运 动 过程 中的 平稳 性 ,所 以设计 人 员 在设 计 的 过程中要将机器人 的机械结构涉及得 比较 紧凑 ,更 加 简化 。特别 是 要 注 意提 高机 器 人 的机 械 手臂 以及 末端 执 行 器 的柔 韧 性 和灵 活性 ,使 苹果 摘 采 机器 人 在果 实 的采摘 过 程 可 以灵 活地 躲 避 障碍 物 ,并 提 高 果实采摘率的精确度 ,降低机器人对果实的损伤率。 3.4 改变栽 培模 式 ,扩展 机器 人通 用 性
研 究人 员设 计 出苹 果 摘 采机 器 人 的最 大 目的在 于减 轻农 民的劳动 负担 ,提高果 实采摘 的工作效 率 。但 目前 ,我 国的苹果摘采 机器人 的工作效 率还没 有得 到 大 幅 度提 高 ,例 如 ,人 工 采 摘一 个 苹 果所 需 的时 间是 5 s~10 s,而农 业采 摘机 器人 需要 10 s~15 S;人 工 采摘 一 根黄瓜 所需要 的时间是 8 s 12 s,而农业 采摘 机器 人需 要 1 5 s ̄25 s.虽然苹果摘 采机 器人在 一定 程度上 减 轻 了农 民的劳动 负担 ,但从 以上数据 可 以看 出 ,苹果 摘采 机器人 的采摘效 率没有得 到很 大的改善 。 2.4 机器 人成 本 高 ,难推 广
果蔬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研究现状

果蔬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研究现状
胡皓若;张跃跃;周佳良;陈青;王金鹏
【期刊名称】《中国农机化学报》
【年(卷),期】2024(45)4
【摘要】目前果蔬采摘大多以人工采摘为主,存在效率低、采摘成本大等缺点,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劳动力紧缺,制约农业的快速发展。
末端执行器作为果蔬采摘机器人的关键部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采摘机器人的采摘率和损伤率,对末端执行器的研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充分阐述当前国内外果蔬采摘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根据采摘方式和驱动方式的不同对采摘末端执行器进行归纳,总结出采摘过程中致损原因。
通过列举典型采摘末端执行器,分析末端执行器在采摘过程中果实致损的原因;通过对现有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方案的具体参数对比梳理,提出存在识别定位不准、采摘效率低等问题,并从损伤率、采摘效率等方面对未来末端执行器进行展望。
【总页数】6页(P231-236)
【作者】胡皓若;张跃跃;周佳良;陈青;王金鹏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225;TP242
【相关文献】
1.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研究现状与展望
2.果蔬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柔顺抓取力控制
3.果蔬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研究综述
4.果蔬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研究进展与分析
5.果蔬采摘机器人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采摘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分析

谢谢观看
在传感器技术方面,采摘机器人需要使用多种传感器来获取作物的位置、颜色、 大小等信息。例如,机器视觉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图像中的颜色和形状来确定目 标作物的位置,而深度传感器则可以获取作物的三维信息。这些传感器技术的 结合使得采摘机器人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定位目标作物。
在人工智能方面,采摘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的训 练,机器人可以学习如何识别作物并进行采摘。同时,机器人还可以根据环境 因素(如天气、光照等)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采摘策略,以适应不同的采摘环 境。
2、智能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未来的采摘机器人将具备更加智能化的算法和 传感器技术,以便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采摘环境和任务。例如,通过使用更 加先进的机器学习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机器人将能够更加准确地识别和定 位目标作物,并自动调整自身的采摘策略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
3、移动性和灵活性的进一步提升:未来的采摘机器人将具备更加灵活的机械 臂和传感器系统,以便更好地适应各种不同的采摘任务。例如,通过使用可折 叠式的机械臂和传感器系统,机器人将能够在不同的采摘场景中自由切换姿态 和位置,从而提高采摘效率和质量。
2、遥控与远程监控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遥控与远程监控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移动式采摘机 器人。操作者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操控,实时获取机器人的 工作状态、位置信息以及故障预警等数据,实现对机器人高效管理和监控。
3、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与改进
针对采摘机器人视觉识别、路径规划等关键问题,人工智能算法不断得到优化 与改进。深度学习算法的应用已经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扩展到强化 学习、迁移学习等多种领域,提高了机器人的自主性和适应能力。
四、结论
移动式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和发展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尽管现有的 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未来研究应多 传感器融合与信息融合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算法的持续优化以及远程监控技术 的深入研究等方面,以提升采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移动式采摘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将会为现代农业带来更 加美好的未来。
果园采摘机械化

拟定最佳方案
,
以降低成
本
,
减少劳力
,
增加收入
。
相比之下
,
我国主要是分散
栽培
,
分户管理
,
真正集中成片统一管理的大型现代
化果园很少
。
这种小农经济式的种植方式
,
由于生产
规模小和农民技术素质偏低等原因
,
使果园的生产
管理停留在传统经验式的基础上
,
规范
关节可左右移动,丝杆关节可以上下移动,从而工作空间可达3m。20世纪90年代,日本岗山大学在番茄采摘机器人上设计出了具有7个自由度的能够指定采摘姿态的机械手。自由度越高,其手部运动越灵活,控制越复杂。 末端执行器类似于人的手指,设计采用仿生学,即末端执行器结构取决于采摘对象的生物特性、理化特性手指的数量和形状与果实的外形特征密切相关。对于摘取方式,多数采摘机器人使用剪刀剪断果柄或直接用手爪拧断果柄,荷兰农业环境工程研究所()发明了一种电极切割法,利用特殊电极产生高温(1000℃
离实用化和商品化还有一定距离,主要问题在于其灵巧性有待提高,果实的平均采摘周期较长,果实识别率偏低,损伤率较高,制造成本过高。
随着传感器及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发展,采摘机器人的研究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要找到一种可靠性好、精度 高的视觉系统技术,能够检测出所有成熟果实,精确对其定位;二是提高机械手和末端执行器的设计柔性和灵巧性,成功避障,提高采摘的成功率,降低果实的损伤率;是要提高采摘机器人的通用性和利用率。
、
提高经济效益是现代农业的趋势
。
机器人采摘由于
技术和成本的原因
一种果实采摘末端执行器设计与仿真分析

1 所示) , 该末端执行器主要 由步进 电机 、 双作 用伸缩
摘
要 :为 了实 现 球状 果 实 的 自动 化 采摘 , 设 计 了一 种 能 够 完 成 多 种 球状 果 实采 摘 的 机 器 人 末 端 执 行 器 。其 具
有 无需 检 测 与 果实 的 接触 力 和无 需 检 测果 柄 与 末端 执 行 器 的相 对 方位 的 突 出优 点 , 大 大 降 低 了机 器 人末 端执 行
2 0 1 3年 1月
农 机 化 研 究
第 1期
一
种 果 实 采 摘 末 端 执 行 器 设 计 与 仿 真 分 析
丁加 军 ,刘 桂 芝 ,杨 文亮
( 1 . 南 京 工业 职 业 技术 学 院 ,南 京 2 1 0 0 4 6;2 .南 京 工 程学 院 ,南 京 2 1 l 1 6 7)
过程 中出现 松 动 或 者 挤 碎 果 实 的情 况 就 要 添 加 压 力 传感 器 , 对 抓取力进行控制 , 这 样 就 增 加 了末 端 执 行 器 的成 本 及 控 制 系 统 的 设 计 难 度 与 末 端执 行 器 的方 位 也需 要 增 加 相
此 目标任务 可以有 以下几种方式 : ①抓牢果 实后 , 模 仿人采摘时手腕的掰拧动作将果柄拧断 ; ②用微型 电
锯将果柄割 断; ③ 抓 紧果 实 后 , 利 用 一定 速 度 的刀 片
定采摘姿态 , 同 时保 证 结 构 紧 凑 简 明 , 具 有 较 高 的采
将 果 柄砍 断 ; ④ 判断 果 柄 位 置 , 利用剪刀将果柄剪断 ; ⑤ 夹 住果 实 后 , 用激 光将 果柄 烧 断 。 这 几 种方 案 中 , 其 中第 1种 方 案 对 于柔 韧 果 柄 和 枝条 的情 况 采 摘 成 功 率 低 ; 第 2—5种 方 案 对 于 打 断
果蔬采摘机器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发展研究|四川农业与农机/2014年6期|进方向平行滑动,可以保证机构不干扰视觉传感器。
其末端执行器由3把电热刀和围着主茎配置的气动驱动器组成,电热刀的安装位置使其可以从3个方向围住主茎,电热刀上方有V 字形引导器。
首先,视觉传感器识别需要摘除的叶子及其主茎,检测出其位置,接近被摘叶下方的主茎。
电热刀的引导器沿主茎向上滑动,叶柄总可以接触到3个电热刀中的一个,叶柄和电热刀一接触上,电流立即导通,烧断叶柄,摘除叶子。
利用热切断叶柄,还能对切断部位消毒,可以防止病菌从切口侵入。
这种机器人的采摘速度为45s/根,成功率约为80%。
2)冈山大学和井关农机株式会社于1991年合作研究了黄瓜收获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研发是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成果。
首先,为使机器人容易进行收获作业,改进了黄瓜的栽培方式——将传统的栽培方式倾斜化,用支柱等支撑茎叶,只让果实露在棚架的下方,达到果实和茎叶分开的目的,以利于黄瓜的采摘。
这台机器人由可进行果实识别和位置检出的视觉传感器、七自由度极坐标型机械臂、可夹持果实并检出和剪断果梗的末端执行器以及移动机构构成。
1.1.3柑橘类收获机器人1)日本久保田株式会社于1988年试验、开发了柑橘收获机器人。
该机器人机械臂为三自由度垂直多关节型,小臂和大臂长度相等,肘和腕关节的速比为2∶1。
末端执行器可以沿直线运动,使机械臂不会像一般极坐标型关节一样伸向背后,从而避免了与背后的果树发生干扰。
机器工作时,频闪光源发光,末端执行器内部的摄像机随即开始采集图像,检测出果实。
机械臂靠近目标果实并用吸盘将目标果实吸入梳状罩,使其和其他果实分开,最后由锥形切刀将果梗切断。
2)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于1990年开发了橙子收获机器人。
这种橙子收获机器人拥有可实现左右上下和直线运动的三自由度极坐标型液压驱动以及七自由度的机械臂。
当末端执行器内置的光源、彩色摄像机检出果实之后,末端执行器就移向果实,末端执行器内置的超声波传感器检测出距离,半圆形环切刀便旋转切断果梗收获橙子。
采摘机器人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分析

采摘机器人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分析一、本文概述1、采摘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传统的人工采摘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采摘机器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机械设备,具有高效、精准、省时省力等优点,正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
采摘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采摘效率和质量,降低人工成本,还可以改善农民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机械手作为采摘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其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采摘机器人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对采摘机器人机械手结构的设计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采摘机器人机械手结构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其运动特性、受力情况和优化方案,从而提高采摘机器人的采摘效率和准确性,推动采摘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这也为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研究采摘机器人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机械手在采摘机器人中的重要作用在采摘机器人中,机械手的作用至关重要。
作为采摘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机械手负责直接与目标农作物进行交互,完成识别、抓取、剪切和放置等一系列复杂动作。
这些动作的成功执行,直接决定了采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采摘质量和适应性。
机械手的设计直接决定了采摘机器人的工作能力。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机械手可以适应不同形状、大小和成熟度的农作物,实现精准、高效的采摘。
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速度控制也是影响采摘效率的关键因素。
因此,对机械手的精确控制是实现高效采摘的关键。
机械手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采摘机器人的采摘质量。
在采摘过程中,机械手需要保持稳定的抓取力度,避免对农作物造成损伤。
同时,机械手还需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精度,以确保能够准确地将农作物采摘下来。
这些要求都对机械手的设计和制造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机械手的适应性也是采摘机器人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
一种水果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一种水果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一种水果采摘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领域。
其中,水果采摘领域也不例外。
水果采摘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是实现采摘水果的关键部分,它能够通过精确的操作,快速、高效地完成水果采摘任务。
一、末端执行器的设计水果采摘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一般采用机械手或机器人手臂的设计。
它通常由多个关节组成,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操作性。
末端执行器可以通过感应器来感知水果的位置和形状,并通过复杂的算法来确定最佳的采摘路径。
二、末端执行器的操作流程1、感应水果:末端执行器使用感应器来探测水果的位置和形状。
这些感应器可以是光学相机、红外相机或深度相机等。
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确定水果的精确位置和大小。
2、路径规划:一旦确定了水果的位置,末端执行器将通过复杂的算法计算出最佳的采摘路径。
这些算法通常考虑多种因素,如机械手的灵活性、水果的位置和形状等。
3、采摘水果:在规划好路径后,末端执行器将开始执行采摘操作。
它可以使用夹持器或剪刀等工具来抓住或切断水果的茎干。
在采摘过程中,末端执行器需要保证水果不受损伤,同时也要保证机械手的操作安全。
4、放置水果:一旦采摘完成,末端执行器将把水果放置到指定的位置。
这个位置可以是篮子、箱子或其他容器。
放置过程中,末端执行器需要保证水果的稳定性和整齐性,以便后续的处理和运输。
三、末端执行器的优势1、高效性:末端执行器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采摘任务,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
2、准确性:通过感应器和算法的配合,末端执行器可以精确地定位水果的位置和形状,从而保证采摘的准确性。
水果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水果采摘机器人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提升水果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然而,采摘水果的精度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设计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摘机机器末端执行器研究现状分析末端执行器是果蔬采摘机器人的另一重要部件,它的设计通常被认为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之一。
一般果蔬的外表比较脆弱,它的形状及生长状况通常复杂。
在机器人采摘过程中果蔬外表发生损伤的原因主要有:①果蔬位置识别或机械臂控制规划有误,导致末端执行器划伤或刺伤果蔬外表;②末端执行器夹持或抓取力过大,压伤果蔬外表;③末端执行器抓持不稳定导致果蔬掉落,与地面或其他坚硬物体接触而碰上外表。
作为采摘机器人的执行装置,末端执行器应根据不同果蔬果实的生物、机械特性及栽培方式,采取不同的专用机构以提高采摘的成功率并减小对果蔬的损伤为主要目标。
一般集成两项功能:①检测果实的位姿,为执行机构提供导航信息;②以适当力度夹持果实或果梗并剪切果柄,完成采摘动作。
在动作上通常包括获取果实和果实与植株分离两部分。
为了安全与高效的完成采摘动作,末端执行器还可能加入吸盘、推杆等附加机构以及各类传感器以完成准确采摘并减小损伤。
1.获取方式获取和分离果实是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必须实现的两大关键动作,即首先通过抓取、吸入、勾取等一定方式获取果实,再通过扭断、剪切等不同方法完成果实与果梗的分离。
从目前发表的文献来看,获取果实的方式主要归为非夹持类和夹持类两种。
分离果实与果梗的方式有传统的扭断、折断、拉断以及通过剪刀或切刀进行切断,还有新式的热切割方法等。
1.1.直接切断式这类末端执行器一般都是直接剪断果梗,由于其本身不能实现果实的回收,因此剪掉的果实直接落地或者落入事先放置的果箱中。
例如,日本开发的甜椒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茄子采摘末端执行器、番茄采摘末端执行器、美国柑橘采摘末端执行器均为此类结构,如下图所示。
1甜椒采摘末端执行器2茄子采摘末端执行器3番茄采摘末端执行器这类末端执行器的结构更能较为简单,适用于植株冠层内枝叶较稀疏,且果实具有一定抗冲击能力的果蔬。
对于果梗较短的植株,往往造成无法剪切或碰上果实的现象,对于冠层空间比较复杂的植株,果实下落过程中很容易被碰上,并且下落的位置也不定,影响果实的回收。
1.2 吸入式这类非夹持类末端执行器主要是通过真空系统将果实吸入末端执行器内,再通过切断、扭断等方式分离果实和果梗。
如图4所示的柑橘采摘末端执行器结构图,由真空吸盘先吸持住果实向后拉动,同时末端执行器的弹性盖板向前移动,使果实进入笼体内,然后盖板收缩进而保住果实,随后一对割刀合拢切断果梗。
4 柑橘采摘末端执行器如图5(a)所示比利时开发的苹果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设计成漏斗的形状,漏斗内安置摄像机,当有果实进入手爪范围的时候,真空吸引器打开将果实吸入,再通过旋转扭断果梗将果实采摘下来。
图5(b)所示英国开发的苹果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由一截管道、两个内置圆环和两个弹簧盖组成,该末端执行器获取果实的原理也是吸入+扭断式,当苹果的位置信息传来之后,真空系统将果实吸入,再扭断果梗采摘下苹果。
(a)(b)图5 苹果采摘末端执行器还有吸入+勾取的方式来获取果实等等。
吸入式的末端执行器硬件设计简单,工作原理类似,对于果实娇嫩、果梗柔弱细长的草莓等果实,采取吸入加勾取比夹持的获取方式更可行,但这类末端执行器对果实个体尺寸差异适应能力较差动作速度较慢,稳定性不高,而且相邻的未成熟的果实也容易被一同吸入和采摘下来。
1.3 夹持类这类末端执行器其夹持器通常由带有真空吸引器和数目不等的手指构成。
按手爪的个数可分为两指和多指型,目前大多数果蔬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为两指,也有一些三指和四指的末端执行器,用于外形不规则或较大的果实。
因此,一般情况下,对于形状较为规格,尺寸和质量部太大的果实,应首选较少手指进行抓持。
1.3.1 两指夹持如图6所示,日本东京大学乔俊(Jun Qiao)等人开发设计的甜椒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该末端执行器具有两个瘦长形的手指,长度为160mm,厚度和宽度分别只有1mm和10mm。
两个手指组成的手爪抓住果柄的过程由依靠一个凸轮的瞬时针旋转运动进行张开和夹紧动作,凸轮的旋转运动由一个步进电机进行驱动,凸轮为椭圆形,旋转90度后手爪就完成一次张开或夹紧的过程。
图6 日本的甜椒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中国农业大学张凯良等人设计了草莓采摘机器人,其机械原理如图7所示,该末端执行器的夹持机构主要有机械爪及其附属部件构成。
丝杠与内螺纹管通过螺纹连接,由电机带动丝杠旋转,从而螺纹管进行前后运动,进而带动两根手指做闭合或张开动作,完成对果实的获取。
在两手指的内侧上装有橡胶垫,增加了缓冲,可使末端执行器更可靠地夹持,同时,在靠近手指根部的位置安装了一对间距可调的机械触点,作为机械爪夹持力度的反馈装置。
可见,该末端执行器的夹持装置获取果实的精确性、可靠性以及对果实的保护程度明显要好于日本的甜椒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1.手指2.内螺纹管3.丝杠4.电机图7 机械爪机构示意图刘继展等研制了番茄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图8),由于番茄的成串生长增加了真空吸盘装置,避免了采摘时将相邻的未成熟果实一同夹持。
真空吸盘装置由真空发生设备、真空检测控制元件、吸盘和连接附件组成。
采用小型压缩气罐为气源,采用适应曲面及不平整工件、具有良好缓冲性能的真空波纹吸盘由真空软管、接头等附件连接组成末端执行器的真空系统。
真空波纹吸盘固定于齿轮的前端,通过齿轮齿条传动带动吸盘前进和后退,并与真空系统相配合,完成吸住并拉动果实的任务。
采用两指夹持机构,如图9所示,手指指面设计成圆弧并贴有5mm厚的橡胶,增强了夹持的可靠性。
手指夹持机构由直流伺服电机驱动,通过锥齿轮的传动,带动具有左旋和右旋两段螺纹的双向螺杆传动,使与之组成螺旋副的两手指产生平行相对运动,从而合拢或松开,完成对番茄果实的夹持。
1.手指2.真空波纹吸盘3.双向螺杆4、8、11.直流伺服电动机5.激光聚焦透镜6.齿条7.外壳9、10.锥齿轮12.齿轮图8 番茄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主体结构示意图图9 手指尺寸及吸盘行程马履中等研制的苹果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夹持机构如图10所示,气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两手指后端滑槽的高副连接,最终把导杆的直线运动转化成两手指绕转轴的摆动,从而组成滑槽导杆机构,实现对果实的夹持。
手指圆弧面内侧设计覆盖了海绵橡胶层,这样可以保证在抓取过程中抓取力分布均匀,增大手指与苹果的摩擦力,可以减少夹持时对苹果的损伤,但海绵弹性系数过小,受很小的力就会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不能起到很好保护果实的作用。
1.薄型气缸2.支架3.活塞杆4.导杆5.销轴6.转轴7.手指8.海绵材料9.橡胶材料10.滑槽图10 苹果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1.3.2 多指夹持类手指的数目越少,夹持的稳定性越差,多指的末端执行器虽然夹持更为稳定可靠,但机构和控制的复杂性大大增加,同时在采摘过程中与果梗、枝叶的干涉现象也会随之增多。
如图11所示的茄子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抓取机构简图,该抓取机构由4根夹持手指(直径4mm的钢丝,可以形变,手指外包有1cm厚的海绵)、2个滑轨(每个滑轨的一端固定在机械手本体上,另一端固定在夹持手指上)和双向丝杠(带螺母,每个螺母分别与夹持手指固定)组成。
4根夹持手指两两相对(图中仅能看到两个),左面的两个连在同一滑轨上,并与双向丝杆的左螺母固定;右面的两个连在同一滑轨上,并与双向丝杆的右螺母固定。
通过电机带动双向丝杠,使左右两个滑轨相向而行。
蜗轮蜗杆的传动比是1:10,电机正向转动时,双向丝杠的两个螺母沿相向方向运动,运动速度为电机的1/10。
当螺母运动到定位果实的位置时,完成夹持动作。
而且,双向丝杠的中间部分无螺纹结构,于是,夹持手指的预紧力可以夹持到设定的最小的茄子果实,以后丝杠转动而螺母原地不动;当两个螺母在连在其之间的回位弹簧张力的作用下,螺母向相反的方向运动随双向丝杠的转动,螺母重新回到丝杠的螺纹上,沿着螺纹向两边运动,从而完成松开夹持的果实的动作。
该末端执行器收获茄子的范围仅是3~6.5cm,作业时很容易造成遗漏掉果实,当松开夹持的果实时,回位弹簧降低了执行器的整体稳定。
1.滑轨2.夹持手指3.丝杠上的螺母4.末端执行器外壁5.双向丝杠6.蜗杆7.蜗轮8.电机轴9.回位弹簧图11 末端执行器抓取机构简图居洪玲、姬长英设计了一种多用途的末端执行器(图12),不仅能收获苹果和梨,其他生长类似的果实也可以一同收获。
含有三个机械爪,如图13所示。
此末端执行器的抓取机构主要由3个机械爪(宽25mm,长75mm的钢板,外包有弹性材料)、直线滑轨和止动块组成。
电机反转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条,将转动化为平动,进而通过连接杆带动机械爪向里运动,实现对果实的抓取采摘。
水果的直径是20~90mm。
3个机械爪分布在3600的圆周上,用螺丝与连接杆固定在一起,连接杆安装在齿条上,齿条安装在直线滑轨上。
滑轨两侧用止动块限制运动界限,从而控制手爪的抓取范围。
弹性材料的变形适应能力,可以避免快速抓取带来的损害,还能依据果实的外形包裹果实,防止果实脱落。
1.机械爪2 弹性材料3 传感器4 上护盖5 齿条6 止动块7直线滑轨8 支撑套9 定外环10 电磁离合器11 联轴器12 座架14 电机15电磁离合器16 转盘17 垫脚18 连接杆19 齿轮20 传动轴图12 末端执行器的整体结构1.机械爪2.弹性材料硅胶3.连接杆4.止动块5.滑轨6.转盘.7.齿条8.齿轮图13 末端执行器的抓取机构美国研制了研究员提出了一种西红柿采摘机器人,该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采用了真空吸盘+四指机械爪,真空吸盘本身具备抓取功能,四个夹持手指对称分布,使用塑料质地代替尼龙材料,减小了夹持时的侧向运动,通过线缆连接起来共同驱动,可以更稳定的抓持住果实。
如图14所示,这种柔性手指弯曲曲线平滑,具有一定的补偿能力,能够很好适应果实的大小差异。
但该柔性手指由一个动力驱动4个手指的所有关节,属于高度欠驱动机构,当遇到枝叶稠密等障碍物时,手指容易发生弯曲,易造成果实抓取的失败。
图14 美国的西红柿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2.分离方式无论夹持类和非夹持类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完成果梗的切断或果梗与果实的分离,才能最终实现采摘果实。
现有的采摘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研究成果来看,多采用扭断、折断或剪切的分离方式,一些末端执行器对新的切割原理进行了尝试。
2.1 扭断、折断、拉断扭断是利用手腕的旋转和周转关节在执行器抓牢果实后拧断果柄,需要多次往复扭转才能断开果梗,末端执行器需要较大的工作空间,这样就难于避障。
这种方式对于果柄易断的果蔬较为实用,如番茄的采摘,但对于果柄柔韧性较高的果蔬则采摘成功率较低。
而且无论扭断、折断或拉断都只适用于果实被充分夹持的情况下,其优点是无需再附加另外的分离装置和动力,但这就要求末端执行器的夹持机构夹持果实要足够可靠,对果实提供充分的作用力,又不能造成对果实的损伤,这样夹持器对果实的夹持力要有较高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