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食用菌栽培15PPT课件

食用菌栽培课件15
第二节 二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
进入
.
1
第二节 二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
一、木腐生菌类二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
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用农副产品的下角 料和矿物质辅助材料
(一)常用的原料及容器
(二)木腐生菌类的基础配方
(三)木腐生二级菌培养基配制
(四)木腐生二级菌培养基的装瓶
(五)洗涤
(六)棉塞的制作
下一页
.
18
短发酵过程
• 建堆时在水泥地面上进行,先在地面 上铺上一层棉籽壳,2~3m×1.5m长 方形底层,层高15~20cm,随之在其 上均匀铺放充分预湿的牛粪,再重复 铺放充分预湿的棉籽壳。
2.棉塞要求 • 呈圆柱状,表面光滑,不松不紧,以拨出稍有声
为宜。
.
返回
16
(七)灭菌、冷却
• 第九章灭菌与消毒讲
返
.
回
17
草腐生菌类二级菌种的制备
• 草腐生菌类指草菇、双孢菇、巴西菇等。
• 目前二级菌种大多是用短发酵的棉籽壳为 原料制作。
1短发酵棉籽壳的制备
• 取棉籽壳500kg,先与15kg石灰粉混合均 匀,并充分预湿,使其含水量达70%,手 握滴水成串,同时将100kg(20%)牛粪粉进 行充分预湿,自然称之为假堆。
• 用指感法确定含水量,要求一在60%,生产蘑菇的含水 量可以大些。
(4).手工拌料
• 当没有搅拌机时,手工拌料应先将主料木屑平铺一薄层, 不溶性的辅料均匀撒在其上,用锹混匀,将可溶性材料 配制成母液均匀泼洒其上,再混合均匀,含水量不足时 用同样的方法加水,直至符合要求。
.
返回
13
木腐生二级菌培养基的装瓶
第二节 二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
进入
.
1
第二节 二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
一、木腐生菌类二级菌种培养基的制备
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用农副产品的下角 料和矿物质辅助材料
(一)常用的原料及容器
(二)木腐生菌类的基础配方
(三)木腐生二级菌培养基配制
(四)木腐生二级菌培养基的装瓶
(五)洗涤
(六)棉塞的制作
下一页
.
18
短发酵过程
• 建堆时在水泥地面上进行,先在地面 上铺上一层棉籽壳,2~3m×1.5m长 方形底层,层高15~20cm,随之在其 上均匀铺放充分预湿的牛粪,再重复 铺放充分预湿的棉籽壳。
2.棉塞要求 • 呈圆柱状,表面光滑,不松不紧,以拨出稍有声
为宜。
.
返回
16
(七)灭菌、冷却
• 第九章灭菌与消毒讲
返
.
回
17
草腐生菌类二级菌种的制备
• 草腐生菌类指草菇、双孢菇、巴西菇等。
• 目前二级菌种大多是用短发酵的棉籽壳为 原料制作。
1短发酵棉籽壳的制备
• 取棉籽壳500kg,先与15kg石灰粉混合均 匀,并充分预湿,使其含水量达70%,手 握滴水成串,同时将100kg(20%)牛粪粉进 行充分预湿,自然称之为假堆。
• 用指感法确定含水量,要求一在60%,生产蘑菇的含水 量可以大些。
(4).手工拌料
• 当没有搅拌机时,手工拌料应先将主料木屑平铺一薄层, 不溶性的辅料均匀撒在其上,用锹混匀,将可溶性材料 配制成母液均匀泼洒其上,再混合均匀,含水量不足时 用同样的方法加水,直至符合要求。
.
返回
13
木腐生二级菌培养基的装瓶
食用菌栽培PPT课件

返回本节
主要侵菌柄,使其髓部萎缩变褐
猝 倒 病
病菇生长缓慢 初期软绵呈失水状 菇柄由外向内变褐 最后整菇变褐成僵菇
由链孢霉引起
返回本节
⑵细菌病 只侵染菌盖 ➢斑点病 患处有凹陷的粘液状斑点
斑点干燥时菌盖易开裂
返回本节
➢黄斑病
菇体现黄斑或整体黄化 不粘,不腐烂。
➢干腐病
菌盖歪斜,菌柄基部膨大 菇体萎缩,干硬、不腐烂
返回本节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黄年来.食用菌病虫诊治(彩色)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 社,2001 2苗长海.简明食用菌病虫防治.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张维瑞.新编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0 4.张金霞.食用菌生产技术.第21章.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 5.黄毅.食用菌栽培.第二版.下册.第15章.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张松.食用菌学.第9章.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7.食用菌[J].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2005:1~6 8.中国食用菌技术 中国食用菌
不体粘柔, 软不,腐裸烂露。,无保护外壳
竞1%争敌性 敌杂畏菌水(盆特点、主要种类)
二或、挂害粘虫虫主板要(种涂类聚及丙危烯害粘症胶状)
成酵虫母比 :菇使蚊料健发壮酵,似变苍酸蝇变质。
一干、硬竞 ,争生性褐杂斑菌,及不病流害褐液,不腐烂,无臭味,轮枝霉侵染。
(病一害) 主竞要争种性类杂及菌危害症状
(1:二50) 0倍主5要0%病的害多菌灵
三、防治 1.防治原则 2.防治措施(农业法、物理法、生物法、 化学法)
返回本节
作业题
1.竞争性杂菌对食用菌的危害有哪些? 2.褐腐与褐斑病有什么区别? 3.杂菌初期的菌丝与食用菌的菌丝有什么区别? 4.诱发病虫害的条件有哪些? 5.防治病虫害的农业措施有哪些?
食用菌栽培课件4

二级性组合表
A A A a a - - + + A - - + + a + + - - a + + - -
2四极性还有许多食用菌,由同一子实体所产生
的担孢子萌发的菌丝间进行交配时,只有1/4的交配 组合能产生可孕的双核菌丝
这种不亲和性是由两个位点基因所控制, 用A、B表示两个基因,在每个位点上有两 个等位基因,并用A1、A2和B1、B2分别表 示每个基因的等位基因。若带有式A1 B1的 单核菌丝和A2 B2 的单核菌丝之间进行配对, 其结果产生一个可孕性的双核体。我们把 它写成A1B1+ A2 B2 。这样一个双核体在 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孢子有4种类型: A1、 A2 、 B1、B2 (新代型)、 A2 B1 、 A1 B2(重 组型)。
(一)孢子的萌发形式
1、芽管式孢子壁有薄有厚,孢子壁厚的有孢子孔,萌
2、伸长式孢子壁较薄的,一般没有孢孔。在适宜的条 3、芽殖式
银耳孢子大多数先以芽殖方式产生酵母 型分生孢子(芽孢子),然后再由此萌发形成单核菌丝。 有的孢子萌发时,先出现横隔,伸 出1~4支分支孢子梗,每个孢子梗再形成蹄形分生孢子, 由此再萌发形成单核菌丝(如黑木耳)。 发之始,通过孢子孔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在适宜的温度、 湿度条件下孢子萌发,从孢孔中伸出芽管 件下孢子吸湿、膨胀、纵向伸长,孢子内的核直接进行有 丝分裂,随后中间隔膜形成,分成两个细胞。
• 初生菌丝沿水平方向弯曲生长。幼嫩菌丝通常细而长,并有少量
分支;后期菌丝增粗,有更多的分支产生。菌丝在培养基表面生长漫
延,成为网状的菌丝体
• 有的菌类,如双孢蘑菇孢子含有2个核的异核体
单核菌丝 mononuclear mycelium
某些食用菌菌丝遇到恶劣条件某些细 胞形成厚垣孢子
《食用菌栽培平菇》课件

1
平菇的收获时间
平菇通常在成熟后的特定时间内进行采收,以保持食用质Biblioteka 。2平菇的采收方法
采收平菇时可以使用刀具小心地切断或拧下整个菌盖部分。
3
平菇的处理方法
采摘后平菇可以进行清洗、分级和包装等处理步骤,以便在市场上销售。
平菇的市场前景
销售形式
• 新鲜平菇供应给酒店、 餐馆及超市
• 加工食品,如罐头、干 燥的菌菇制品
3
平菇的生产周期
平菇的生产周期通常在3-4个月之间,根据不同的栽培方法可能会有所变化。
平菇的生产形式
常见的平菇生产形式
平菇的生产形式包括大规模商业养殖,家庭自种和 农户合作社等不同模式。
平菇生产的优缺点
平菇生产的优点包括容易上手,投资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包括需掌握技术和细致的管理。
平菇的收获与处理
《食用菌栽培平菇》PPT 课件
# 食用菌栽培平菇
简介
什么是平菇?
平菇是一种可食用的真菌,外形呈圆盖状,肉质鲜嫩,具有特殊的风味。
平菇的营养价值
平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对身体健康有益。
培育平菇
1
平菇生长环境
平菇适宜在温度适中、湿度适宜及通风良好的环境下生长。
2
平菇的培育步骤
从选择种菌到培养基的准备,再到菌种接种和培育,需要经历一系列步骤。
产业的发展现状
平菇产业在相应地区已经有一 定规模,生产技术及市场销售 不断改进。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 加,预计平菇的市场潜力会进 一步开发和扩大。
结语
1 平菇的未来前景
2 为什么选择培育平菇 3 平菇培育的建议
平菇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 和较高的成长潜力,有望 成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
食用菌栽培概述PPT课件

2021/7/22
42
三、食用菌的营养特点
▪ 1、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是理想的 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 (1)蛋白质
▪ 若吃250g干蘑菇相当于吃0.5kg瘦肉, 或0.75kg鸡蛋,或3kg牛奶中的蛋白含量。
▪ (从单位质量上看,蛋白质含量不如肉类, 但质地却与肉类相同,而且优于肉类和蔬 菜,没有对人体不利的因素。如菇类中氨 基酸配比平衡,可以弥补。)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
中宁县农业广播学校 中宁县食用菌协会 石空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主讲:陈忠福
2021/7/22
1
生物学的分类(生物工程)
▪ 一、动物:包括天上飞的大到鸟类小到昆 虫,地上跑的包括人类以及各种能自主行 走、呼吸、吃食物的活体,水里游的可见 物体。
▪ 二、植物:从土地长出来,有根系从泥土 里吸收水分、养分的植株,大到参天大树 小到小草。
草菇、滑菇、真姬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 姬松茸、灰树花、灵芝、茯苓等15种左右,这就 是我们的生产对象。
▪ (发现10000多种;报道720多种;人工栽培的
近50种;商业性栽培15种左右)
2021/7/22
39
二、食用菌生产对象与了解范围
▪ 2、了解范围
▪ 搞食用菌生产,需要掌握食用菌生产的基 本理论和操作技术,需要研究食用菌的形态特 征、生理特征、分类地位、生态环境、遗传育 种,制种技术、栽培方法、病虫与杂菌防治、 保鲜加工、合理消费、商品生产和市场发展趋 势等各个方面。
▪ 3、各种野生毒蘑菇。
2021/7/22
3
一、食用菌的概念
第
一▪ 食用菌俗称菇或蕈(xùn),是一类可供食 讲 用的真菌的总称。
▪ 但自古至今,人们只把那些能吃而又能形 成大型子实体的真菌,才叫食用菌。
《食用菌栽培学》课件

用菌的栽培。
食用菌的培养料选择与配制
01
02
03
04
选择适宜的培养料
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长需求, 选择适宜的培养料,如木屑、
棉籽壳、稻草等。
配制比例
根据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和食用 菌的生长需求,合理配制培养
料的比例。
调节水分
培养料的水分含量要适中,以 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灭菌处理
培养料需经过高温或化学药剂 灭菌处理,以杀死杂菌和害虫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和选用抗病 品种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农药来控制 病虫害,如使用寄生蜂、病原菌和抗生素 等。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利用光、热、色等物理因子来驱避或诱杀 害虫,如设置黄板和蓝板诱杀蚜虫和蓟马 。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但 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 食用菌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方式
段木栽培
利用树木段木作为培养 基质,接种菌种后进行 培养,适用于多种食用
菌的栽培。
瓶栽
将培养料装入瓶子中, 接种菌种后进行培养, 适用于香菇、平菇等食
用菌的栽培。
袋栽
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 ,接种菌种后进行培养 ,适用于多种食用菌的
栽培。
床栽
将培养料铺在床面上, 接种菌种后进行培养, 适用于香菇、木耳等食
PART 06
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食用菌产量与产 值持续增长,成为全 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 国。
新型栽培技术、设施 和品种的研发与应用 ,推动产业升级。
食用菌的培养料选择与配制
01
02
03
04
选择适宜的培养料
根据不同食用菌的生长需求, 选择适宜的培养料,如木屑、
棉籽壳、稻草等。
配制比例
根据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和食用 菌的生长需求,合理配制培养
料的比例。
调节水分
培养料的水分含量要适中,以 利于食用菌的生长。
灭菌处理
培养料需经过高温或化学药剂 灭菌处理,以杀死杂菌和害虫
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加强栽培管理和选用抗病 品种来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和生物农药来控制 病虫害,如使用寄生蜂、病原菌和抗生素 等。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利用光、热、色等物理因子来驱避或诱杀 害虫,如设置黄板和蓝板诱杀蚜虫和蓟马 。
在必要时使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害,但 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避免对 食用菌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方式
段木栽培
利用树木段木作为培养 基质,接种菌种后进行 培养,适用于多种食用
菌的栽培。
瓶栽
将培养料装入瓶子中, 接种菌种后进行培养, 适用于香菇、平菇等食
用菌的栽培。
袋栽
将培养料装入塑料袋中 ,接种菌种后进行培养 ,适用于多种食用菌的
栽培。
床栽
将培养料铺在床面上, 接种菌种后进行培养, 适用于香菇、木耳等食
PART 06
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
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内食用菌产量与产 值持续增长,成为全 球最大的食用菌生产 国。
新型栽培技术、设施 和品种的研发与应用 ,推动产业升级。
食用菌栽培学香菇栽培课件

香菇的生长环境
香菇是木腐菌,需要以木材为主 要营养来源。
香菇对湿度要求较高,需要在空 气相对湿度为80%-95%的环境中 生长。
香菇适宜在阴凉、湿润、黑暗的 环境中生长,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香菇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 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18℃。
香菇栽培技术
香菇栽培季节与场所选择
香菇栽培管理
香菇发菌管理
发菌室选择
选择通风良好、光线适中、干燥 的房间作为发菌室,并确保房间 清洁无杂菌污染。
发菌温度控制
保持发菌室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避免过高或过低,以促进香菇菌 丝正常生长。
菌种选择
选择适应本地气候、产量高、品 质好的香菇品种作为栽培菌种。
接种操作
接种前对菌种进行严格消毒,接 种时保持无菌操作,接种后及时 将菌袋移入发菌室进行培养。
香菇的栽培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香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的食 用菌,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香菇栽培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的香菇产业提 供了有力支撑。
在未来,香菇产业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人类提供更多健康美味的食物选择。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香菇的形态特征
香菇中的核酸物质可以促进胆固 醇分解,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
心血管疾病。
香菇的栽培历史与现状
香菇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 溯到公元前100多年的东汉时期。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香菇栽培 技术不断完善,现已成为世界 上最重要的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 菇生产国,栽培面积和产量均 居世界首位。
贮藏条件
干燥后的香菇应存放在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同时,要防 止虫蛀和发霉。
食用菌栽培学PPT课件

根霉
发生情况:又叫黑根霉菌,是菌种生产和栽培中常见的一种杂菌,发生 普遍,危害严重。
症状特点:受其污染后,培养料(基)上无明显的菌丝生长,只有平贴 基物表面匍匐生长菌丝。污染后期,在基物表面0.1~0.2cm高处形成许多 圆球形的小颗粒体,初形成时灰白色和黄白色,成熟后转为淡黑色。因 此,其明显特征是黑色颗粒状霉层。
5 螨类(菌虱)
种类多,常见有粉螨与蒲螨
爬行慢,体小
特 分散时看不见
点 聚集时常呈白粉状
趋温暖潮湿环境及肉香味
6 跳虫(烟灰虫)
无翅低等小昆虫
能爬善跳,似跳蚤
特点 聚集时似烟灰
趋阴暗潮湿,不怕水
卵
紫
黑
红缺
跳 虫
角
弹器
跳
跳虫
虫
角
跳
虫
7 线虫
有寄生性和腐生性两种 细长,两端尖
幼虫透明乳白色,似菌丝
眼菌蚊
幼虫
成虫 卵
2 瘿蚊类 又名菇蚋瘿蝇、小红蛛、菇蝇。
常见种类:嗜菇蝇蚊、施贝氏菇蝇蚊、异足蝇蚊、 嗜菇蝇蚊是本科内发生最普遍的种危害双孢蘑菇、 平菇、银耳、木耳、香菇等。
发生规律:幼虫在培养料内直接取食菌丝及培养料 的养分,使菌丝衰退。出菇后幼虫到子实体上取食 菌皮,造成明显的伤痕和斑块。菇柄和菌盖 的接 连处菇柄上常聚集大量幼虫。子实体因带虫及虫伤, 使品质下降。
菌丝萎缩
导致 子实体变色、畸形或腐烂
3.主要种类
培养料腐烂
⑴非丝状杂菌
细菌:致病子实体;使料变粘、臭、腐烂 酵母:使料发酵,变酸变质。
细菌
发生情况:其是一大类营养体,不具有丝状菌丝结构而 是单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在菌 种分离培养、转管扩大培养及栽培过程中,也常受到 细菌污染而使菌种报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下 纯培养
污染状
h
13
青霉
发生情况:青霉菌的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在很多有机物上均能生长, 是食用菌种分离、提纯、菌种生产及栽培过程中广泛引起的一种杂菌。 该菌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寄生致病能力,能引起子实体发出病害,国内外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均有发生。
病状特点:培养基受污染后,初期出现白色或黄白色绒状菌丝,1~2天后 菌落便渐渐转变成绿色或蓝色的粉状霉层。局限性生长。凡有青霉菌污 染的地方,食用菌菌丝生长受抑制或不能生长。
菌丝萎缩
导致 子实体变色、畸形或腐烂
3.主要种类
培养料腐烂
⑴非丝状杂菌
细菌:致病子实体;使料变粘、臭、腐烂
酵母:使料发酵,变酸h变质。
4
细菌
发生情况:其是一大类营养体,不具有丝状菌丝结构而
是单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在菌
种分离培养、转管扩大培养及栽培过程中,也常受到 细菌污染而使菌种报废。
污 染 状
显微
h
12
曲霉
发生情况:种类多,常见有黑曲霉、黄曲霉,但以黑曲霉发 生较多。从危害上讲,黄曲霉还可分泌毒素,对人的健康危 害性大。
症状特点:黑曲霉污染培养料或培养基后,可长出绒毛状菌 丝体,但扩展性差,很快从菌丝上长出分生孢子梗,形成黑 色粉状的分生孢子头,使菌落呈黑色粉状。
发生条件:培养料含水量偏高、空气相对湿度过大以及通风 不良等有利于其生长。
症状特点:马铃薯斜面菌种受到细菌污染后培养基表面 呈现潮湿状,有明显的菌落,有的散发出臭味,导致 食用菌的菌丝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在栽培中培养料 受大量细菌污染后,有的细菌可能对食用菌菌丝生长 有益,有的则有害使培养料发生变质而腐烂。
发生条件:培养基或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操作不严、培
养料含水量过高、PH值偏酸、高温高湿都有利于其发
发生条件:由于病菌分布广,共生的分生孢子数量多,孢子小,空气中 到处漂浮有青霉菌的分生孢子。菇房高温高湿,有利于其生长。
h
14
根霉
发生情况:又叫黑根霉菌,是菌种生产和栽培中常见的一种杂菌,发生 普遍,危害严重。
症状特点:受其污染后,培养料(基)上无明显的菌丝生长,只有平贴 基物表面匍匐生长菌丝。污染后期,在基物表面0.1~0.2cm高处形成许多 圆球形的小颗粒体,初形成时灰白色和黄白色,成熟后转为淡黑色。因 此,其明显特征是黑色颗粒状霉层。
发生条件:毛霉平常生活在各种有机物质上,形成的孢子成熟后在空气中飘 浮,沉降到有机物质表面上,只要温湿度适宜便很快萌发出菌丝。在高温高 湿下,生长速度快,菌种生产中培养料灭菌不彻底、接种室或接种箱的灭菌 不彻底或操作不严等均可造成污染
h
16
白色石膏霉 白色绒毛状菌丝
→白色革质状物 →白色石膏状粉末 →桃红色粉状颗粒
陆晓民
2008年2月1日
h
1
第九章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一 竞争性杂菌及病害 二 常见害虫 三 病虫害综合防治
h
2
一、竞争性杂菌及病害
(一)竞争性杂菌
主要侵染培养料
不直接侵染食用菌
1.特点 多为腐生性杂菌
有些在外部形态和药物反应上
与食用菌类似
h
3
与食用菌争夺水分、养料、氧气
2.危害 改变培养料pH,分泌毒素
显微镜下
初期
h后期
10
链孢霉属
发生情况:其又叫好嗜脉孢霉或红粉菌,与绿霉相似, 对食用菌生产威胁性很大,特别是在气温较高湿度较 大的季节时,更易发生。该菌一旦发生后,生长速度 快,使食用菌和菌丝无法生长。在菌种生产或瓶栽袋 栽时,常引起大批菌种报废。
症状特点:培养基受其污染后,其菌丝很快长满整个
培养皿或试管,并长出淡红色的分生孢子,呈粉状。
培养瓶或袋内的培养料受污染后,菌丝灰白色或黄白
色,纤细,向下生长迅速并长到棉花塞上,很快便在
棉花塞外形成大量淡红色的分生孢子,其厚度可达
1cm,所以又叫红粉菌。 h
11
链孢霉属
发生条件: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空气中到处都漂 浮有病菌的分生孢子。当其沉降到有机物表面后很快 就可萌发生长,环境不净,操作不严,管理不良,高 温高湿,都有利于该病发生、传播。
生发展。
h
5
酵母菌:(子囊菌亚门)
发生情况:是一类没有丝状菌丝结构的子囊菌,在自然 界中分布很广。在菌种分离培养,菌种生产及栽培中可 污染培养基和培养料,其中以栽培过程中污染培养料为 主,使培养料发酵变质,食用菌的不能生长。在平菇栽 培中,由于播种时间早,气温较高,在培养料含水较高 的条件下易发此病。
症状特点:培养料被其污染并大量繁殖后引起菇床培养 料发酵变质散发出酒酸味,多从床料中间开始发生。
发生条件:其为一种广泛分布的真菌,培养料含水量过
多、气温较高和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有利于发生。
h
6
细菌污染h
酵母菌 7
h
8
⑵丝状杂菌
前期菌丝都近乎白色
①共同特征 孢子成熟后变呈各色
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丝状真菌,其分布较广,空气中有大量的
鬼伞
小伞状,
后腐解流墨汁
h
17
小菌核 米黄色,似油菜籽
长出孢子,胞子随风扩散,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新的菌丝。
②种类
h
9
木霉
发生情况:常又称绿霉菌,发生极为普遍,为食用菌生长中的重要杂菌。 症状特点:受其污染后,初期培养料上长出白色纤细的菌丝,几天后,
便可形成分生孢子。从菌丝层中开始逐渐至边缘变浅绿色,最后成深绿 色并出现粉状物。 发生条件:绿霉时生活在土壤中或有机物质上,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 漂浮,降落到有机物表面后,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很快可萌发生长。
发生条件:基本同前,但不如毛、绿霉那样快和大。
h
15
毛霉
是菌种及栽培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杂菌,由于该菌对环境条件适应性强,生长 迅速,产生的孢子数量多,所以生产中稍不注意,就易造成污染。
症状特点:受污染的培养基或培养料初期生出灰白色粗壮稀疏的菌丝,其生 长速度明显快于食用菌的菌丝的生长速度,后期气生菌丝顶端形成许多圆形 小颗粒体,初为黄白色后为黑色。
霉菌孢子,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生长成新的菌丝。它对营养条件要
求不严格,很容易在各种物质上生长,造成发霉现象。霉菌呈绒毛状或
疏松的棉花状、并有各种颜色,在菌种生产常以菌落的颜色来进行辨认。
它们俗称:绿霉、黄霉、青霉、红霉。霉菌的菌丝分气生菌丝和营养菌
丝,营养菌丝有吸收养料的功能,气生菌丝可以分化出繁殖器官,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