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地区一流配电网路线图研究
城市电网主配协同规划研究

2024 05/城市电网主配协同规划研究古 泉(无锡供电公司)摘 要:在电网技术全面发展背景下,电网运营与管理面临诸多挑战。
为满足现代城市复杂的供电需求,如何实现电网各层级、各专业的深度协同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本文通过对主配协同开展“自下而上”负荷预测,明确不同电压层级规划项目优选方法,最终完成专业联动、高效组织主配网项目评审,期望为实现城市电网的稳定、高效、可靠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城市电网;主配协同;三相短路;电压层级0 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市电网承载了巨大的用电负荷,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传统的电网规划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复杂、多元的供电需求。
在此背景下,“城市电网主配协同规划”逐渐成为行业焦点,旨在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通过主配网的深度协同和各专业之间的紧密联动,可以实现对电网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电能的高效传输与可靠供应。
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在城市电网中实现不同电压层级、不同专业、不同主网之间的协同规划,从而为电网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主配协同开展“自下而上”负荷预测1 1 存量与增量负荷预测城市电网主配协同规划日益成为电力系统研究的重点。
在该领域,“自下而上”的负荷预测方法具有对底层信息细致捕捉的特点,使得预测结果更为准确。
存量与增量负荷预测是该方法的关键组成部分。
存量负荷是指现有电网中已有的负荷,其预测可基于历史负荷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如公式(1)所示[1]。
Lt=α+βLt-1+εt(1)式中,Lt为t时刻的存量负荷;α和β为回归系数;εt为随机误差项。
增量负荷则与社区规模、产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等多重因素相关,可采用多因子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如公式(2)所示。
ΔLt=γ+∑ni=1θiFi+ζt(2)式中,ΔLt为t时刻的增量负荷;Fi代表影响增量负荷的第i个因子;θi是相应的回归系数;ζt为随机误差项。
结合存量与增量负荷,可以得到总负荷预测公式,如式(3)所示。
创建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工作研究 柳扬

创建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工作研究柳扬发表时间:2017-12-22T17:10:12.54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5期作者:柳扬方亮[导读] 摘要:建设国际一流配电网,一方面是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解决“两头薄弱”、在公司运营机制、服务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全面夯实公司配电网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满足多元化绿色发展和技术进步促进配电网转型升级重要举措。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湖州供电公司浙江湖州 313000)摘要:建设国际一流配电网,一方面是满足国家电网公司解决“两头薄弱”、在公司运营机制、服务体制上迈出新的步伐,全面夯实公司配电网可持续发展基础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满足多元化绿色发展和技术进步促进配电网转型升级重要举措。
在现阶段开展国际一流配电网创建试点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关键字:配电网;国际一流;高可靠性;绿色电力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world-class distribution network,on the one hand is to satisfy the national Power Grid Corp to solve the "two weak",in the company operation mechanism,service system on a new step basi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comprehensive reinforce the company's demand,on the other hand,but also to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to meet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 promote the distribution of green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network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t this stage,it is necessary and feasible to launch a pilot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International first-class; High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Green power0 引言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施耐德电气赢得无锡地铁1号线分配电系统项目

施耐德电气赢得无锡地铁1号线分配电系统项目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制造》》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宣布,赢得江苏省无锡市地铁1号线分配
电系统项目,全长2942km的地铁路线配备由施耐德电气研发团队打造的高标准
化分配电系统PrismaiPM。
该系统集高品质、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档外观于一身,【总页数】1页(P12-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642
【相关文献】
1.富士通将军中央空调赢得无锡银辉中心项目 [J], 高璐
2.施耐德电气赢得无锡地铁1号线分配电系统项目 [J], 无
3.12家银行联手向无锡地铁1号线项目授信131亿元 [J],
4.施耐德电气赢得无锡地铁一号线分配电系统项目 [J],
5.广州地铁设计院机电专业BIM技术实施案例——无锡地铁1号线落霞路站、高
浪路站、市民广场站项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110kV城市高压配电网接线方案的比较

G =! 卜-= —一—=! —十 = ! 十 ! =
2 +l 7jS lj +2
2 +1 6j3
2 计 算 条 件
1 设 定 A、 C、 ) B、 D四座 1Ok 变 电所 。 1 V 2 )由 1 Ok 线路 连接组 成基 本 网 。 1 V 3 )由 2 0k 1座上级 变 电所供 电 。 2 V
为此 , 必 要 从 多 种 接 线 方 案 中 , 取 一 种 有 选
1 0k 高压配 电网的最优 接线 方式 , 对 简化 接 1 V 这
线、 合理 布局 、 优化 网络 、 减少重 复投 资 、 分发挥 充 高压配 电 网功 能 , 以及 对 电 网规 划 提供 技 术 依 据
都十分 有利 。
目前 , 无锡 市 的 1 0 k 电 网 已从 原 先 的 输 1 V
表 1 各 变 电所 负荷
MVA
电网功 能 转 变 为 城 市 高 压 配 电 网 , 为 超 高 压 成 输 电网到 中压配 电 网 之 间 的 高 压 配 电 网 。它 的 结 构合 理 与 否 , 接 影 响 到 1 0 k 电 网 的使 用 直 1 V 效 率 、 设 费 用 、 行 成 本 以 及 功 能 的 充 分 发 建 运
2+1 8j6 2 +1 9j8
— G
图 1 4号 方 案 左半 部 A B G 流 分 布 图 —- 潮
考虑 导线机 械强度 及 不产生 电晕 的最小 截 面 积 要 求 后 , 各 段 导 线 截 面 积 : A 段 为 20 取 G 4
mm ; AB段 为 7 G B段 为 2 0mm 0mm ; 4 。
4 )各变 电所 间 的距离 标 于接线 图 中 , 位 为 单
探究“一流配电网”规划中110kV目标网架

160电力讯息2017年11月採究“一流配电网”规划中110k V目标网架蔡培育(国网福建晋江市供电有限公司)【摘要】在现阶段的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输配网网架可以说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电力资源供应质量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 用,因此对其积极展开优化措施也有一定必要性,然而以往传统的优化算法早已无法满足现今飞速发展的电力系统,需要不断创新研发新型先 进的算法,即为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这对网架优化有着积极促进影响。
本文主要对"一流配电网"规划中110k V目标网架展开了针对性分析。
【关键词】一流配电网;110k V目标网架;规划【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7)21-0160-02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网运行系统取得了 突出性成就,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相应的电网运行结构也 就变得极其复杂化,导致电网运行安全性遭到巨大威胁,需要 相关工作人员对此充分引起关注和重视。
同时随着近几年电 网与市场发展的逐渐接触,致使其正在向企业管理模式过渡,进而成本问题也愈加凸显,而在110k V目标网架的构建过程 中,需要充分考虑众多因素,从而一定要在有效保证建设进度的基础上提高目标网架整体质量。
1关于110k V高压配电网网架结构的发展现状分析在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社会大众的安 全用电意识也在迅速增强,这就导致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逐渐成为电网建设的重要关注指标,然而根 据相关调查显示,现今我国在网架结构上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具体如下:①通常在对110k V高压配电网展开合理规划设计 之前尚且没有做好网架的搭设安排,进而容易导致网架构建过程不具备统一规划,想往哪搭就往哪搭,一味依靠自身工作 经验,完全不对110k V高压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展开综合性考 虑分析,使配电网因规划不合理导致线路出现严重的毁坏等现象,从而致使部分地区出现供电不均匀问题,甚至还存在无 用可用现象。
无锡110kV唐界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无锡IlOkV唐界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江苏省电力公司无锡供电公司二OO八年八月1项目概况1.1项目建设规模本工程为无锡IlOkV唐界输变电工程,新建IlOkV唐界变电站(1×80MVA)及1回IlokV进线(3.6km架空线路与0.86km电缆),总投资为4220万元。
建设规模见表1.2变电站平面布置IlOkV唐界变电站位于锡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安盛路与东盛路交界处东南角。
目前项目拟建址周围为空地及在建道路,北侧60m为在建安置小区,目前无人居住。
IlOkV唐界变电站可研占地面积为7902m2,变电站为全户内布置。
户内布置有:一层:主变压器室、20kV开关室、IlOkV电缆井;二层:GlS室、二次设备室、20kV 电容器室、20kV消弧线圈室;三层:消防器材室及安全工具室。
变电站为无人值班设计。
1.3送电线路路径本工程架空线由22OkV宛山变新出至唐界变电所。
架空线长度约为3.6km,按双回路设计单回路架设,导线采用LGJ-300∕25(GB1179-83)型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JLB40-120铝包钢绞线;电缆长度约为0.86km,电缆采用64/1IOKVYJLWO3∙l*1000mm2交联聚乙烯绝缘皱纹铝包LLDPE绝缘外护套单芯铜导体100Omm2电力电缆。
此线路沿开发区道路走线,线路两侧30m范围内无民房。
1.4变电站排水IlOkV唐界变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日常巡视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直接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1.5事故油池站区内设有事故油池,主变压器事故时,其事故油可经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由有资质的单位回收处理,事故油不会外排。
2环境保护目标通过现场勘查和资料调研,确定本工程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IlOkV唐界变电站四周100m范围内及UOkV架空配套线路保护区(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内的居民区、学校、医院及其他环境敏感点。
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工程分析3.1工艺流程本工程为输变电工程,将高压电流通过输电线路送入下一级用户。
江苏省电力公司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

配电网技术导则实施细则(试行)江苏省电力公司2009年12月目录前言 (1)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3)4 一般技术原则 (6)4.1电压等级及供电距离 (6)4.2供电可靠性 (7)4.3中性点接地方式 (10)4.4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12)4.5短路水平 (13)4.6电压偏差 (14)4.7环境影响 (14)5 配电网规划原则 (16)6 中压配电网 (23)6.1一般技术原则 (23)6.2防雷与接地 (24)6.3配电网结构 (25)6.4架空配电线路 (28)6.5电缆配电线路 (34)6.6架空配电设施 (38)6.7开关站、配电室、户外环网单元、箱式变电站 (63)7 低压配电网 (73)7.1一般技术原则 (73)7.2低压架空线路 (74)7.3低压电缆线路 (76)7.4低压配电设备 (77)7.5低压配电网接地运行方式 (80)8 配电网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配电网自动化 (81)8.1配电网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81)8.2配电网自动化 (82)9 用户接入 (93)9.1用户接入容量范围和供电电压 (93)9.2用户供电方式 (93)9.3双电源或多电源用户 (94)9.4重要用户 (94)9.5特殊用户 (94)9.6高层建筑用户 (95)前言为把江苏电力公司建设成为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国内领先、国际著名的企业,规范江苏省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及改造工作,提高配电网设备装备水平,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规程,并结合目前江苏省电力公司配电网的发展水平、运行经验和管理要求而提出。
本导则由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提出。
本导则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无锡供电公司、淮安供电公司、苏州供电公司、常州供电公司、镇江供电公司本导则主要起草人:陈少波、赵靖、张策、刘振江、何寅、吕培强本导则由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并解释。
无锡太湖新城110kV电网网络结构模式探讨

区 . 目前 其城 市 电 网正处 于 规 划 和起 步建 设 阶段 在 电 网规 划 阶段 . 讨采用 何 种合理 的 1 0k 电 网 探 1 V 网络 结构模 式 .对 于该 区域今 后 的电 网发 展乃 至城
3 无锡 太 湖新城 1 0k 电网结 构模 式 多方 案 V 1
电源 丙
变 电站 乙
变 电站 丙 电源 丁
2 0k 变 电站 组 成 的 2个 2 0k 环形 供 电 网络 。 2 V 2 V
同时 . 还规 划建设 约 2 6座 l0k 变 电站 。 l V
由于无 锡太 湖新 城具 有较 高 的供 电可靠 性 和 电 能质 量要求 . 10k 电网结构是 沿用 现有 简单 的 其 1 V 辐射 、 馈供 式结构 , 是采 用其他 较 为复杂 可靠 的 电 还 网结 构 . 论对 于 电网满 足终端 用户 要求 。 无 还是 今后 建设 、 运行 的经 济性 要求都 具有 重要 意义 。
无锡地 区主要 的金融商业 、 高新技术集 聚 区。根 据负
荷预测 专题 研究 结果 . 湖新城 远景 负荷 为 29 0 太 0 ~ 3 0 0MW . 划 负荷 密 度水 平 接 近 3 0 规 0MW/m2. k 基 本 与上海 中心城 区的 负荷 发 展 水平 相 当 。 同时 , 由
于太 湖新 城规划 作 为新 的无锡 中心 城 区 .其供 电可 靠性 、 电能质量 具有 较高 的要求 。
和 双侧 电源 三 “ ” 线 模 式 . 通 过 分 层 评 价指 标 T接 并
体 系对 无 锡 10k 高 压配 电网各 种 接线 模 式进 行 1 V 技术 经济性 计算 分析 . 最终得 出最 优 10k 1 V高 压配 电网 网 络结 构 模 式 具 体各 类 网 络结 构 模 式 如 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无锡地区一流配电网路线图研究发表时间:2017-12-11T16:57:18.51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作者:舒琳[导读](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1. 研究背景遵循国网公司 “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简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不断深化“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简称“两个转变”)的进程,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简称“两个一流”),在已持续开展八年同业对标的基础上,明确了创新对标工作的总体思路,要以开展国际对标为手段,对照“两个一流”,找准差距,明确目标,制定改进计划;以健全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提高对标工作质量和效率。
由此,如何构建“世界一流电网——无锡配电网”的关键指标,建设一流配电网,是打造世界一流电网的根本途径,因此,以开展一流电网技术路线和管路路线专题研究工作十分必要。
2. 研究思路“世界一流电网——无锡配电网”示范项目旨在将无锡地区配电网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技术经济综合最优化的配电网。
围绕如何实现一流电网目标,建设核心要素指标体系,以网架坚强和安全可靠为基本,以绿色低碳和经济高效为向导,优化强化现状电网的结构,推广选用先进技术设备,提升配电网智能化水平。
通过对比国外一流电网相关指标,依据国家电网关于一流电网的要求制定无锡世界一流配电网发展目标,并结合供电安全标准和国网一流电网建设标准,提出一流配电网相对应的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提出无锡建设世界一流配电网的技术提升措施和管理提升措施;以指导无锡电网走向世界一流配电网的建设道路。
3. 研究内容报告以实现一流配电网为核心开展系列研究工作,以明确一流配电网技术和管理道路方向为基础提出技术管理提升策略,并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措施指导实际工作。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分析一流电网总体发展目标,提出近中远期实施策略和措施体系,分阶段明确一流配电网核心指标的提升程度,提出实现一流电网目标经济有效的实施路线图。
从电网及可靠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划分可靠性提升阶段,制定各阶段可靠性发展目标,从加强配网规划、强化可靠性管理、推广不停电作业及状态检修、提高配电自动化和信息化等方面提出可靠性提升策略。
4.编制依据《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6-2003)《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Q/GDW 1738—2012Q/GDW 1738-2012《电网智能化规划报告》《无锡市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报告》《“世界一流电网-无锡配电网”示范项目无锡城中区配电网规划报告》《“世界一流电网-无锡配电网”示范项目无锡太湖新城配电网规划报告》正文根据无锡配电网的实际情况、总体发展目标和分阶段发展目标,提出近中远无锡一流配电网实施策略及有效的一流配电网实施路线图。
1.一流配电网实施策略无锡一流配电网实施按照“总体策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顶层设计阶段,第二阶段为全面建设阶段,第三阶段为引领提升阶段。
以下分别从三个阶段提出一流配电网的建设策略:第一阶段:顶层设计阶段(2013-2014)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构建一流配电网的架构。
进行关键技术的应用试点,全面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建设奠定基础;结合试点工程建设,根据国家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管理制度制定。
构建一流配电网格局架构:横向覆盖无锡全地区,纵向覆盖管理全过程,依托省公司“两个一流”国际对标成果,导入国内、外电力公司在同质业务上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建设区域特性差异和用户属性差异的一流配电网。
制定一流配电网要求下的供电安全标准:借鉴ER P2/6供电安全标准的理念和逻辑,分别针对A+/A/B/C四类区域的不同目标可靠性要求,构建无锡一流配电网供电安全标准。
规范网架结构,完成坚强电网基础性建设,城中区、太湖新城重点指标突破提升:加强城中区中压配网建设,理清网架结构,构建标准双环网,双电源率达到30%,中压电网可转供率大于90%;加强太湖新城高压配网网架建设,提升主变\线路N-1通过率大于90%。
实施坚强电网关键技术示范点工程:开展合环运行、400V低压手拉手示范工程。
对城中区、太湖新城开展合环运行试点。
玉祁北部片区开展低压联络试点,即分别对20kV东育线小学005甲线方东配变、20kV东育线小学006甲线方东4配变实施低压线路联络建设。
实施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示范点工程:在理念创新上,初步形成新型治理模式;在自动化建设上,城中区、无锡太湖新城、玉祁北部片区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
10kV滨湖3#公配所开展用户分解开关智能化改造试点;在互动化建设上,城中区、太湖新城开展站所物联、电缆物联的应用试点。
在信息化建设上,初步完成营配调信息集成;初步建成配电网统一管理平台。
制定管理提升方案:制定适于一流配电网的新型电网治理模式。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4-2017)总结“示范点”的坚强电网、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实施经验,结合初见成效的新型配电网治理模式,按照第一阶段的一流配电网框架结构设计及路线图设计流程,全面铺开无锡一流配电网建设。
到2017年,电网特点可总结为: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关键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备一流的供电能力,一流的网架结构,一流的供电设备。
在电网部分重要区域开展枢纽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建成智能调度中心,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智能电表使用广泛,双向互动服务得到推广;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分布式能源试点。
全面实施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夯实电网基础:根据不同分区的可靠性目标下对电网建设的相关要求,全面建设配电网络。
全面实现标准接线,规范设备选型。
高压配网方面:提高供电能力,完善网架结构,重点提高高压配网N-1通过率。
10kV电网方面:规范接线,改造复杂接线。
设备选型方面:规范设备选型,一步到位,选择可靠性高、免维护或少维护的电力设备;完成枢纽变电站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更换完成现有残旧设备。
全面推广高效、精益化管理模式:完善新型配网治理模式:在第一阶段初步形成的基本上总结经验,完善新型配网治理模式,真正实现规划设计建设与调控运维检修相互协调、对立统一的两段式管理机制。
实现高效流畅的全过程管理。
完善可靠性管理模式:强化实施可靠性管理的“三次优化、六大措施”,即分别通过常规可靠性管理、运行可靠性新技术、攻坚重大停电影响等三次优化构建可靠性管理提升框架;通过工程定额管理、实施状态检修、转供电管理、停电事件合并管理、不停电作业、重大停电管理等六项措施将可靠性管理落到实处。
第三阶段:引领提升阶段(2017-2020)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评估建设绩效,结合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一流配电网的综合水平,引领一流配电网的发展。
到2020年,电网特点可以总结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配电网,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全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电网固化、管理常态化;全面建成绿色电网;进一步深化电网智能化水平,自动化、互动化、信息化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电网固化、管理常态化:进一步完善电网技术、管理水平,达到各项技术目标后,最终实施电网固化、管理常态化。
进一步深化电网智能化水平:超过50%的关键变电站实现全站设备的智能化,建成全防御、运行优化、高效管理三位一体的智能调度体系;广泛应用建设智能小区及智能化用电设备,双向互动服务全面推广;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具备发电能力和用电功能的各种终端用电设备实现“即插即用”。
全面建成绿色电网:具备较强接纳和优化配置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力。
2.提高配电网可靠性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通过分析国内外高可靠性城市的可靠性提升历程,可以看出,可靠性提升主要经历快速发展及稳步提升两个阶段。
其中,快速发展阶段初期,可靠性水平波动较大,中后期供电可靠性水平迅速上升,总体发展趋势为螺旋式上升,波动范围逐渐减小;稳步提升阶段供电可靠性指标比较稳定,提升速度较为缓慢。
从电网及可靠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划分可靠性提升阶段,制定相应发展目标,结合“着眼过程、全局最优,标准引领、措施保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试点先行、有序推荐”的原则,提出可靠性提升策略。
快速发展阶段为可靠性提升的基础阶段,以电网建设、管理为重点,通过完善网架结构、提升设备水平;建立管理体系、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为可靠性提升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及管理基础并辅以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的研究及试点建设工作,逐步积累经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工作。
此阶段大量的电网建设势必加重预安排停电影响,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大限度削减预安排停电影响,做到可靠性提升的全局最优。
2.1加强配网规划网架结构是影响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坚强的配电网络是保证对用户可靠供电的物质基础与必要手段。
提高供电可靠性是系统工程,应从电网的规划、设计以及对现有配电网络的优化改造入手。
做好负荷预测工作,合理安排电源点建设,确保配电网有充足的电源供应和备用容量,尽可能减少因限电造成的供电可靠性降低。
在配电网中推广采用多回线、环网、多分段连接等方式,以提高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
改善和优化输、配网架结构,满足电网的“N-1”准则和合理的变压器容载比,因地制宜的选择接线模式。
对部分可靠性较低的线路,在原有线路的基础上,对所有分支线路均加装隔离开关或熔断器,合理分段,安装联络开关,加强系统的改造与调整以限制由于分支线路故障或检修对主干线路造成停电的影响。
如果在相邻的两条线路某一处或两处装设联络断路器,当线路出现故障或计划检修时,通过相应操作,除故障段或工作段外的线路设备仍可正常运行。
对此类线路应适当加装分段开关,在原有线路基础上增加主干线路分断开关、分支开关、高压用户的分支开关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停电范围,将故障停电造成的影响降到最小。
加大现有低压配电台区改造力度,规范低压配电台区的型式、供电半径及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以典型设计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地实际用电负荷的负荷结构、自然增长率,选用质量可靠的、技术先进、产品成套较好的设备物资解决老旧台区设备质量差、互换性差、技术落后、能耗高、长期过负荷等问题。
按模块化、系列化、标准化的思路进行配电网的设计、建设改造。
2.2强化可靠性管理快速发展阶段,重点提高可靠性管理措施,实施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可靠性管理策略。
加强转供电管理,做到能转必转;消除重复停电事件;加强预安排停电时间管理,减少预安排停电时间。
实施三次优化、六项措施的可靠性管理方案,即通过常规可靠性管理、运行可靠性新技术、攻坚重大停电影响等三次优化构建可靠性管理提升框架,通过工程定额管理、实施状态检修、转供电管理、停电事件合并管理、不停电作业、重大停电管理等六项措施将可靠性管理落到实处,优化年度可靠性停电方案,最大限度降低预安排停电小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