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烟雾事件原因
历史上的今天——1952年12月4日,英国伦敦爆发雾都劫难

历史上的今天——1952年12月4日,英国伦敦爆发雾都劫难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伦敦确实是世界闻名的雾都。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的原因,每到秋冬季节,北大西洋较暖的水流与大不列颠群岛区域较冷的水流汇合,同时从海上吹来大量暖空气与岛屿上空较冷的气团相遇,形成浓浓的海雾和陆雾;;二是人为的原因,伦敦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工厂众多,烟囱林立,加上城市人口密集,家家都使用传统的壁炉。
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
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 Smoke),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
1952年12月3日清晨,伦敦气象台报告说,一个冷锋将在夜间通过,中午气温可达6摄氏度,相对湿度约为70%。
对于当地人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冬日。
阳光普照之下,英伦三岛显得格外和煦温暖;北风吹佛之下,人们更是感到心旷神怡。
这时,天空不时地出现绒毛状积云,将蓝天点缀得更为壮观、美丽。
这一天,从北海吹来的风,吹遍了整个英格兰,将英国中部的工厂和城市居民住户的烟囱内冒出来的团团浓烟吹到九霄云外,因此空气变得格外清新、洁净,给人以舒适之感。
到了傍晚时分,伦敦正处于一股巨大的高压气旋的东南边缘,较为强劲的北风绕着这个反气旋顺时针吹着。
第二天,即12月4日,这个气旋中心已经移到了伦敦以西几百公里处,沿着常规的路径向东南方向移动。
上午,风速渐渐变小了,云层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
到了中午时分,乌云把太阳全部遮住,伦敦上空阴霾弥漫,气象台温度表的读数为3.3摄氏度,相对湿度上升为82%。
即使白天行车,汽车也需打开车灯,小心翼翼行驶。
12月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
伦敦气象台的风速表测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量度——风速表读数为零。
据专家的估计,此时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
整个伦敦处于无风状态,到处都是雾,站在泰晤士河桥上望去,恍如置身于白茫茫的云端。
硫酸型烟雾

硫酸烟雾型(伦敦烟雾)污染定义:燃煤排放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
发生的气象条件:气温较低、湿度较高、日光较弱,多发生于冬季。
与光化学烟雾的区别:均称为“烟雾”。
化学性质不同:伦敦烟雾是还原性混合物,故称为还原烟雾,而洛杉矶烟雾是高浓度氧化剂混合物,因此称为氧化烟雾;发生的根源不同:伦敦烟雾主要由燃煤引起,而洛杉矶烟雾则是由汽车排气引起。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
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
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2)对植物的危害: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或者表面上看不见什么危害症状,但植物的生理机能已受到了影响,造成植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坏。
(3)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①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导致人和动植物因缺乏阳光而生长发育不好。
②增加大气降水量当大气中有其他一些降水条件与之配合的时候,就会出现降水天气。
在大工业城市的下风地区,降水量更多③下酸雨:有时候,从天空落下的雨水中含有硫酸。
随自然界的降水下落形成的。
硫酸雨能使大片森林和农作物毁坏,能使纸品、纺织品、皮革制品等腐蚀破碎,能使金属的防锈涂料变质而降低保护作用,还会腐蚀、污染建筑物。
1、SO2的气相氧化SO2的直接光氧化:夜间或无光情况:SO2与O2的反应极其缓慢;白天太阳光照射:SO2吸收340-400nm紫外线成为激发态分子SO2*,但不离解:SO2 + hν→ SO2*SO2*+O2→ SO4SO4 → SO3+O或者SO4+SO2→ SO3+O2SO2的间接光氧化(与自由基反应):由光化学反应提供的HO、HO2、RO、RO2、RCOO2等强氧化性自由基,促进SO2的转化:HO+SO2+M→HOSO2 +MHOSO2+HO→H2SO4HO2+SO2 →HO+SO3CH3O2+SO2 →CH3O+SO32、SO2的液相氧化SO2能溶于水,并在其中氧化为硫酸盐。
烟雾也会“杀人”的原因

烟雾也会“杀人”的原因烟雾(smog)是煤烟(smoke)和雾(fog)两字的合成词,由英国人沃伊克思(H.A.Voeux)于1905年所创用。
原意是空气中的烟煤与自然雾相结合的混合体。
目前此词含义已超出原意范围,用来泛指由于工业排放的固体粉尘为凝结核所生成的雾状物(如伦敦烟雾),或由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经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是多种污染物的混合体形成的烟雾。
烟雾也会“杀人”的原因烟雾在生活中是极为常见的现象,但是历史上却发生过一系列震惊世界的烟雾“杀人”事件。
这是怎么回事呢?1952 年12 月5 日,一股强冷空气流入了伦敦地区,冷暖空气交会,使得该地区从傍晚开始出现了浓雾和强降温。
由于气温降到0℃以下,市民们纷纷燃煤取暖。
到了6 日早晨,早起的人们发现,室外能见度极低,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必须开灯。
更可怕的是,许多市民感觉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
这种现象一直到晚上也没有缓解,不少人感到窒息,甚至严重到不能躺着睡觉,只能整夜坐着睡觉。
一时间,去医院求诊的患者空前暴涨。
此后的4 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到4000人。
直到12 月9日,浓雾逐渐消散,一切才逐步恢复了正常。
然而,此后的2 个月内,伦敦又有几千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之后的1956年、1957 年和1962 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12 次的严重烟雾事件。
这一系列发生在伦敦的烟雾事件的主要原因,就是工厂和居民大量使用燃煤,排放出的废气中的粉尘和二氧化硫在城市上空积聚,引发了浓雾天气。
燃煤产生的粉尘表面会吸附大量水,成为形成烟雾的凝聚核,这样便形成了浓雾。
燃煤粉尘中的三氧化二铁,同时会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氧化生成三氧化硫(SO3),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
这些硫酸雾滴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体弱者吸入后会发病甚至死亡。
由于造成这次烟雾事件的“元凶”是煤烟,所以伦敦烟雾也被称作“煤烟烟雾”。
自然辩证法论文-伦敦烟雾事件

自然辩证法经典案例精选——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揭示了有关生态危机的问题,所谓生态危机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现象。
当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便是环境污染,它几乎渗透到每一领域中。
伦敦烟雾事件便是由大气污染所致。
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因而危害了人体健康、舒适感或环境的现象。
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大气污染已经成为现代国际社会最大的公害。
所以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迫在眉睫。
生态科学的发展在唤醒人们生态良知的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得到彰显,进而为生态自然观的产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生态自然观就是人们从生态科学的视域对自然的总体看法。
自然界演进到现在,它已不再是原生状态的自然界,不是脱离人的、把人排除在外的、与人无关的单一的自然界,而是一个属于人的世界,是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彼此包含的矛盾统一体。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实践中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给予我们如下启示: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只有从解决社会问题入手,克服人与社会的分化,才有可能真正克服人与自然界的异化。
人与自然的和谐,即在谋求人类利益的同时,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人类为了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主动调节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然界本身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时,必须使自己行动建立在对其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
只有对自然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减少我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的盲目性,为我们的行动提供最可靠的思想保证。
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族人那样,决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
伦敦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开始,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四日市哮喘:每年排出大量的硫氧化物、碳氢化物、氮氧化物和飘尘等污染物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造成光化学污染。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氟化物烟雾的混合物是主要致害的物质印度:异氰酸酯剂量-反应关系一、剂量:是指给予机体的量或机体接触的量。
包括1、给予剂量、2、应用剂量、3、吸收剂量、4、送达剂量和5、生物有效剂量。
二、效应和反应:1.效应又称量反应:是指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这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
如苯可使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减少,有机磷可使胆碱酯酶的活力减低。
2.反应又称质反应:是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
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如发生率、死亡率等。
其观察结果只能以“有”或“无”,“正常”或“异常”等计数资料来表示。
三、剂量-效应关系或剂量-反应关系: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的程度增加,或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增加。
1、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2、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1、一氧化碳经呼吸吸人肺后,通过肺泡壁弥散人血与血红蛋白(Hb)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由于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大240倍,COHb离解却比正常Hb 慢3600倍,因此,血液中co与氧竞争Hb时,大部分血红蛋白成为CoHb。
coHb 携氧能力差,引起组织缺氧,而coHb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更加重组织缺氧。
2、此外,一氧化碳还可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二价铁结合,抑制该酶活性,影响组织细胞呼吸与氧化过程,阻碍对氧利用。
环境保护案例 伦敦烟雾事件

不止上个世纪的伦敦,世界上的许多 国家都在受大气污染的困扰
无论是政界 人士还是普 通老百姓都 意识到了事 态的严重性, 并开始思考: 我们该为此 做点儿什么
了。
现在那种状况已成为过去。污染治理真的产 生了效果,空气干净了。在工厂和家庭中大 力推广无烟燃料,广泛利用天然气和电力, 使伦敦摆脱了烟雾的困扰。空气中二氧化硫 的含量已经降低了90%.今天的伦敦已经大不 一样了。
二氧化硫烟雾的减少使伦敦人的生活质 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大片的绿地成为伦敦的 肺,它们不断地向伦敦注入新鲜的氧气,吸 收空气中的尘埃。伦敦的显现出了湛蓝的天 空。
对空气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的根本在于要掌握 建立在良好科研基础上的空气质量信息和排 放物信息,而且有了信息还必须有效地利用 它,把它迅速传递给建设规划者、地方政府 官员,或是国家政策的决策者。空气质量信 息的公开也能够教育公众,使他们意识到问 题的严重性,有助于激发公众乐于协助政府 进行空气质量管理。另外,工业界也必须合 作。由政府发起的治理污染和清洁生产措施 成功地改变了伦敦排放污染的工厂,终于使 烟雾一去不复返。
不止上个世纪的伦敦世界上的许多不止上个世纪的伦敦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受大气污染的困扰国家都在受大气污染的困扰无论是政界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并开始思考
繁荣背后的 环境危机
1952伦敦烟雾事件
这是典型的煤烟污染事件。英国工业
城市伦敦,在未治理前最笼罩无法 扩散。伦敦1873~1965年共发生烟
雾事件12次,最严重的一次导致4
日之内非正常死亡4000人。
空气中普通的水雾
并没有什么危害。
当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由 铁路、工厂和家庭释放出来的烟 雾高达两百五十万吨。1952年伦 敦烟雾事件发生期间,空气中二 氧化硫浓度达到了每天每立方米 约四千到五千微克(安全浓度为 100微克/米以下),烟尘颗粒物 的含量约五千微克。空气的重度 污染导致了伦敦在一周内死了约 有四千人。
伦敦雾霾的原因有什么

伦敦雾霾的原因有什么雾霾污染也曾经困扰伦敦,根据《生命时报》驻伦敦记者的报道,我们也许可以看到治理雾霾污染的一条出路。
为什么伦敦雾霾,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伦敦雾霾的原因形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
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
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
更为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
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
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
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
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便形成了浓雾。
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
伦敦烟雾事件的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随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的“雾日”逐年减少,1980年则进一步下降。
目前,伦敦有毒烟雾已销声匿迹,并成为全球的生态之城。
伦敦雾霾的治理措施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1953-1960)。
英国政府1953年成立了由比佛爵士领导的比佛委员会(the Beaver Committee),专门调查烟雾事件的成因并制定应对方案。
在比佛委员会的推动下,1956年英国出台专门针对空气污染的《清洁空气法》。
该法提出禁止黑烟排放、升高烟囱高度、建立无烟区等措施,并且在控制机动车数量、调整能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大气污染事件回顾丨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事件回顾丨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12月5日至12月9日,在英国伦敦市区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这次事件是由于当时不恰当的工业活动和大气污染控制不力所引发的。
直接答案:伦敦烟雾事件是由于燃煤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所导致的大规模空气污染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之所以在历史上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引起了全球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并促使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此次事件导致了伦敦的死亡人数急剧增加,据估计,当时超过4000人因此丧生。
这次事件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长期不良影响,许多人因此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伦敦大量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的供暖和工业能源来源。
燃烧煤炭产生了大量的雾霾和有毒气体,例如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当时的工业也没有足够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导致废气排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此外,1952年12月的气象条件也对这次事件的严重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高气压系统造成了逆温层的形成,这导致了底层大气层的空气无法通过对流混合和扩散,形成了稳定的大气层,使污染物无法散发出去。
这使得伦敦市区内的雾霾不断积累,形成了可见度极低的浓雾。
伦敦烟雾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这次事件迫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大气污染问题,例如禁止在城市使用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推动工业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改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
此外,伦敦烟雾事件的影响也超出了英国国境。
其他国家也开始关注和加强大气污染控制,并推动国际合作来解决这个全球性的问题。
伦敦烟雾事件可以说是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之一,对今天的环境政策和控制措施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技术方面,伦敦烟雾事件也促进了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发展。
通过对事件的研究和分析,人们开始认识到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并意识到及早预警和采取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因此,伦敦烟雾事件也推动了大气环境监测和管理技术的进步。
总结起来,伦敦烟雾事件是一次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由于燃煤排放和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伦敦烟雾事件成因分析:
一、逆温现象和高压系统
1952年12月5日,伦敦上空出现逆温现象,空气处于十分稳定状态,这就造成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等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
同时,英国大部处于高气压控制之下,多下沉气流,污染物难以向高层大气扩散,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二、工业排放和冬季燃煤取暖
自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煤炭成为工业和家庭使用的核心燃料,因此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同时,英国冬季比较寒冷,居民家庭普遍要烧煤取暖,使烟尘排放量比平时更高。
三、主要污染物
发生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燃煤产生的粉尘表面会大量吸附水,成为形成烟雾的凝聚核,这样便形成了浓雾。
另外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
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