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合集下载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_郭庆旺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_郭庆旺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增长郭庆旺 贾俊雪高 立* 内容提要 本文构建了一个多级政府框架下的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探究最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中国现实数据为基础,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 M M分析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

研究表明,最优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主要取决于财政收支分权水平。

1995年以来中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总体上较为合理,有助于地区经济增长但影响并不显著;2002年所得税分享制度改革以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增长过快,与中国的财政收支分权水平不相适应,对地区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东部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规模偏大,进而不利于地区经济增长但显著性不够稳健;地方公共资本投资和财政收入政策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且这种影响强化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经济增长效应。

关键词 多级政府框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地区经济增长一 引言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作为财政分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解决外部性、促进财政均等化以及维持有效的税收体系,而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及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O a t e s,1999)。

因此,深入剖析政府间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就成为审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科学合理性的一个重要视角(G r a m l i c h,1993;B i r d a n d S m a r t,1996;H u b e r a n d R u n k e l,2003;R i o u,2006)。

1994年分税制改革奠定了中国现行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

①1994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包括对地方的税收返还)仅为2296亿元,2008年达到22945.6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38%,占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高达54.4%。

可见科学合理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于缓解基层政府财政困难、促进地区财力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好地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习题解答-3

发展经济学(第二版)习题解答-3

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外延型增长自然增长率稳态实际经济周期二、问答1.什么是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2.概述主要增长模型及其所揭示的基本理论观点。

3.你怎样理解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论?4.简述波特的竞争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传统的表述是: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

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计算。

在这种传统的定义下,经济增长被归结为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出现的增量,不等同于经济发展。

但广泛意义的经济增长可以理解为一个存在增量结果的长期持续过程,它包含着结构变迁。

外延型增长: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总体特征,主要由增长因素数量增加产生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外延(粗放)型增长。

自然增长率:哈罗德—多马模型从劳动力投入的角度说明了人口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两个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自然增长率”这个概念。

自然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的年平均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年平均增长率。

在资本与劳动、资本与产量的比例既定时,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它还是适应劳动力增长情况,实现充分就业的增长率。

稳态:在经济中存在一个资本存量变动为零的资本存量水平,在这个水平上,改变资本的几种力量正好平衡,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为资本的稳态水平。

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不论经济的初始水平如何,它终究要走向稳态。

实际经济周期: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主要是由持续的实际(供给方面)冲击而不是未预料到的货币(需求方面)冲击所造成的。

这些宏观冲击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大规模的随机波动,它导致相对价格的波动,理性经济主体通过改变劳动供给和消费对此做出优化反应。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认为经济周期的每一个阶段(无论是繁荣还是衰退)都是均衡。

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发展经济学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课件

发展经济学费景汉—拉尼斯模型课件
农业人口和农业产出的双重剩余
农业技术进步产生的农业剩余到哪里去了?
提高农业人口的生活水平?被再投资到农业生产中?还是被 用来作为地主的消费?
二元经济分析
二元经济迈向成熟经济发展两个转折点
粮食短缺点:剩余劳动的转移会导致农业部门总的生 产水平下降。
商业化点:农业部门的工资率将不再由制度决定,而 是由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决定,整个经济都商业化, 到达成熟经济。
相关假定:
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存在不同的生产规律,农业部 门存在着不变工资(制度工资),工业部门追求利 润最大化
工业部门依赖来自农业部门的农产品供应,除了资 本家的利率被重新投入到生产中,同时也吸纳来自 农业内部的剩余资本
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都存在技术进步
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扩张中资本 积累的贡献
成熟经济:是工业部门和传统部门抗争的结果,其特征是整个社会 经济的商业化,所有的生产者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主义经营
者。
费景汉,拉尼斯,增长和发展:演进的观点,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主要内容
停滞的农业如何向二元经济转变 二元经济如何向成熟经济转变
停滞的农业如何向二元经济转变
理论回顾和对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评价
改进了刘易斯模型,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的二元经 济理论模型,更加贴近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改进主要集中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相互作用上: 劳动力;农产品供应;资本;技术和技术类型
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失业 问题和现代工业部门发展中来自有效需求不足方面 的约束。
工业部门能提供足够多的工作岗位吗?
很显然,传统部门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除了依靠农 业生产率的提高,还必须保持两个部门的平衡发展。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
内生增长理论总结
目 录
• 内生增长理论基本概念 • 内生增长模型介绍 • 内生增长动力机制分析 • 内生增长理论政策含义与实践应用 • 内生增长理论评价及争议点 • 结论与展望
01 内生增长理论基本概念
定义与内涵
内生增长理论是一种经济学理论,强调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经济体内部的技术进步、知识积累、人 力资本等因素,而非外部因素如自然资源、劳动力等。
该理论认为,政策制定者应通过鼓励创新、教育投资、研发支持等方式, 激发经济体内部的增长潜力。
内生增长理论还指出,市场竞争、贸易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对 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 力的增强,内生增长动力将逐 渐成为推动积累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实现更加可持续的
一些学者对内生增长理论的假设和结论提出质疑,认为该理论过于简化现实经 济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忽略了制度、文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存在争议点及未来研究方向
争议点
关于内生增长理论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度量问题;二是模型假设与现实经济 的契合度问题;三是内生增长理论在政策制定中的应用问题。
与发展经济学中的其他增长理论相比,内生 增长理论更强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对经济 增长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发挥 积极作用。
同时,内生增长理论也吸收了其他 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些思想,如人力 资本理论、创新理论等,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02 内生增长模型介绍
AK模型
假设资本积累是经济 增长的唯一源泉。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是经济增长的 核心动力。
内生增长理论还强调,政府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于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以促进技术进步和 知识积累。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界定,发展及其评价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界定,发展及其评价

第1期总第123期 2013年1月山东财政学院学报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FINANCENo.1Vol.123Jan2013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的界定、发展及其评价杨依山1,2,杜同爱3,武鹏飞4(1.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3.山东轻工业学院商学院,山东济南 250353;4青岛市李沧区招商局,山东青岛 266100) 摘 要:在对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定义和研究范围进行界定,以及对其发展阶段和典型模型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理论的演变历史。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是增长率由增长模型本身决定,是由模型的内生变量决定,而不是求助于外生变量;它是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的第三次理论革命,为解释经济增长事实和提供政策建议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3)01-0108-07收稿日期:2012-08-07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山东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09BJGJ29);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BS1073510010);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加快山东生态省建设的综合决策机制研究”(09CJGJ28);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我国加工贸易由沿海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产业集聚研究”(11YAZH093)。

作者简介:杨依山,男,山东单县人,经济学博士,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文化与世界经济发展研究所副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经济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杜同爱,男,山东平度人,山东轻工业学院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文化、经济管理、经济增长理论;武鹏飞,男,山东滨州人,青岛市李沧区招商局,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环境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

环境约束下的内生经济增长

《商场现代化》2012年9月(下旬刊)总第696期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化快速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却因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染而恶化。

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出了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罗默为首的经济学家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随着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经济学家开始将环境、资源等因素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考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本文通过运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将环境污染内生化,对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关系进行定性考察,正确评估我国的经济增长情况以及环境污染问题。

二、模型描述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长期的经济增长过程具有稳态特征,即长期增长过程中所有的变量增长率都是常数。

因此,本文的分析都假定增长是稳态的。

(1)生产函数假设生产函数是柯布-道格拉斯形式,并省略时间下标,考虑加入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环境污染。

这样,公式表示如下:Y=AK α(BL M )1-αz (1)其中,A 表示生产参数;0<α<1;K 表示物质资本;B 表示知识技术创新;L M 表示参与知识技术创新的劳动力;z ∈[0,1]表示污染排放密度,用来衡量已有技术的不清洁程度,它可作为生产要素,因为环境管制越宽松意味着更多更不清洁的生产技术被采用。

L M =uL(2)其中,u 表示投入技术部门的劳动力比例,L 表示劳动力总量。

(2)物质资本积累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出主要用于三个部分,一是社会消费C ,二是用于增加资本存量,三是用于治理污染的投入。

因此,物质资本积累公式为:K .=Y -C -aK(3)其中,K .表示物质资本积累;C 表示社会消费;a 表示污染治理投入占资本存量的比例;K 表示物质资本存量。

由于物质资本的折旧不影响平衡路径上的增长率,因此,这里就不对其加以考虑。

(3)知识技术存量积累罗默认为新技术的产生是建立在相关投入(主要是人力资本投入)和已有的知识技术存量基础上的。

碳中和目标下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分析

碳中和目标下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分析

碳中和目标下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3)1.3 文献综述 (4)二、碳中和目标概述 (6)2.1 碳中和定义 (7)2.2 碳中和目标的时间线 (8)2.3 碳中和目标的全球态势 (9)三、最优经济增长路径的理论基础 (10)3.1 经济增长理论 (12)3.2 碳排放理论 (13)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4)四、碳中和目标下的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分析 (15)4.1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7)4.2 投资与技术创新 (18)4.3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19)4.4 政策支持与引导 (20)五、案例分析 (22)5.1 国际典型案例 (23)5.2 国内典型案例 (25)六、政策建议 (26)6.1 加强碳排放监管 (27)6.2 推动绿色投资 (28)6.3 优化产业结构 (29)6.4 完善政策体系 (30)七、结论与展望 (31)7.1 主要结论 (32)7.2 研究展望 (33)一、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分析在碳中和目标下,如何实现最优经济增长路径。

我们将回顾碳中和目标的背景和意义,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将探讨碳中和目标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以引导企业和政府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碳中和目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包括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影响。

碳中和目标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分析各行业的碳排放情况,以及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碳中和目标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探讨不同地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的差异性,以及如何通过区域合作来实现最优经济增长路径。

通过对碳中和目标下的最优经济增长路径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档旨在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以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中和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动水平的增加过程。

它代表了一个经济体的繁荣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领域,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经济增长模型,用于解释和预测经济增长的原因和趋势。

一、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所提出的。

该模型的基础理论是供给决定需求,通过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来解释经济增长。

古典经济学模型认为,劳动力和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在这个模型中,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来实现的。

二、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是对古典经济学模型的拓展和改进。

该模型由罗默、索洛和卢卡斯等学者提出。

新古典经济学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研发投资和教育培训等途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劳动力素质,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新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还引入了人力资本和创新要素,将技术进步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是由凯恩斯和凯恩斯主义学派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增长模型认为,有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在该模型中,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投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还受到政府支出和消费等因素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通过调节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控制经济增长。

四、内外生增长模型内外生增长模型是由罗默和卡萨格兰德等学者提出的。

该模型综合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既受内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内生增长模型强调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同时也考虑了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和国际经济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五、索洛增长模型索洛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的。

该模型强调技术进步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索洛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定存在一社会计划者,其面临的问题是在人口增长 率为n,以及式(8)、(9)、(10)的约束下,选择人 均消费c、人均污染治理投入v2以及污染强度z,使得如下 跨时效用最大化:
2.2 稳态增长解 令g为各个变量的增长率,即
(15)
(16) (17)
这里,ρ>0为主观折现率,U(t)为瞬时效用函数,依赖 于人均消费及环境质量,由于环境质量与人均污染物存量 大致成反比关系,因此,瞬时效用函数可以写作:
1 模型描述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发现是:多数国家 的长期增长过程具有稳态特征[22],这一发现使得在增长具 有稳态假设条件,数学处理很方便。增长理论还发现只有 劳动附加型技术进步才能保证增长的稳态性。因此,本文 在以下的分析中也假定增长是稳态的。
将经济系统划分为两个部门,即物质生产部门和污染治 理部门,在这两个部门中均有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为分析方 便,假定总人口与劳动力人数相等,且第0期的总人口与总 劳动力人数都标准化为1,劳动力人数L的增长率为n。 1.1 物质产品生产与污染排放
理,最优增长路径的现值Hamilton函数为:
这里,λ1、λ2、λ3分别为时刻人均物质生产资本、污染 治理资本和污染物存量的影子价格。
经整理,得三个控制变量的一阶条件为 (12) (13) (14)
三个状态变量的欧拉方程为:
在中国,王海建、彭水军、包群等分别利用“干中 学”、R&D、人力资本积累的思想给出了若干考虑资源耗 竭与环境污染的内生增长模型[16~20]。但是,在他们的模型 中,表征污染治理的变量被外生化处理,即模型只考虑自 然环境对污染的自净能力,而没有考虑人为的污染治理。
鉴于人为污染治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于渤
《生态经济》 2010年 第11期 总第232期
ECOLOGICAL ECONOMY
一个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夏传勇1, 2 张曙光2 昌敦虎3
(1.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经济管理研究所,北京 100012;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北京 100191;
地球只有一个,资源和环境是有限的。如果经济增长 不断地对自然环境造成损害,则经历一定阶段之后,势必 会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耗竭的危机,从而影响到人类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 何协调好经济增长与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之间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经济学家先是引入新古典经济增长 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如Dasgupta & Heal[1]、Stiglitz[2]、 Solow[3]、Hartwick[4]以及Garg & Sweeney[5]等运用新古典 增长模型探讨了耗竭性资源的最优配置及其对长期经济增 长的限制。但是,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将技术进步外生化处 理的,它没有解释技术进步的原因,从而也就不能解释经 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并揭示技术进步对耗竭性资源可持续利 用的影响,这使得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以Romer[6]、Lucas[7]、
Grossman & Helpman[8]、Aghion & Howitt[9]等人为代 表的内生增长理论,通过运用“干中学”(learn by doing) [10~11]、人力资本积累[7]、R&D [6, 8]等模型将技术进 步内生化,从而较好地刻画了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机制。 随着内生增长理论的不断发展,经济学家开始在内生增长 模型框架下探讨经济增长与资源耗竭、环境污染之间的问 题[12~15],这些模型较好地将环境成本内生化到经济增长过 程中,但较少关注资源耗竭问题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可用于三个部分,一是社会消费 C,二是用于本部门的投资V1,三是用于污染治理部门的 投资V2,易知,V1=Y-C-V2,故物质生产部门资本存量的 变化方程可以表示为:
(5) 污染治理部门资本存量的变化方程可以表示为:
(6) 另,自然环境中污染物存量的变化方程可以表示为:
(7) 结合式(1)~(4),对式(5)、(6)、(7)进 行变换,可得出人均物质生产资本存量k1=K1/L、人均污染 治理资本存量k2=K2/L和人均污染物存量x=X/L满足如下变 化方程:
3. 中国人民大学 环境学院,北京 10了一个 源和环境约束下的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动态优化 为基本分析工 具,得到了该模型的 优稳态增长解。在模型稳态增长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和规范特征, 即耗竭性 源消耗速率、经济系统 各类消费偏好和技术参数、污染强度变化率与经济增长 间应满 的动态关系。 关键词:“干 学”增长模型;物 生产部门;污染 理部门 文献引用:夏传勇,张曙光,昌敦虎. 一个 源和环境约束下的两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J]. 生态经济,2010
(3)
式中,φ>0表示外生的一般性生产技术水平参数,K2、L2 分别表示污染治理部门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0<β2<1。
对于污染物,除了人为治理之外,自然环境也能洁净 一部分,描述环境自净量与环境中污染物存量之间关系的 环境自净函数D(X)可以写作:
(4) 式中,η为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0<η<1,X为环境中 污染物的存量。ηX表明污染物存量在任一时点的衰减比例 不变,这种线性的假设完全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实际上,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衰减方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本文暂 不过多讨论。 1.3 资本与污染物存量的变化
69
绿色经济 GREEN ECONOMY
等[21]建立了一个考虑能源耗竭、污染治理的基于R&D思想 的经济持续增长内生模型。然而,在他们的模型中,污染 治理投入只考虑了资本投入,并没有将劳动投入也纳入其 中,该处理方法与污染治理同时需要投入资本和劳动的现 实情况不甚吻合。
本文以下将基于“干中学”的思想,将耗竭性资源纳入 生产函数,并考虑环境质量(文中用污染物存量作为环境质 量的替代变量)对跨时效用的影响,建立一个两部门内生经 济增长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优化作为基本分析工 具,讨论了耗竭性资源利用、消费与污染物存量在长期增长 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以及经济稳态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对于物质生产部门,假定生产函数是劳动附加型的, 且只讨论生产过程中的耗竭性资源投入,并且假定只生产 一种产品,只有一种污染物,生产过程的污染往往是与产 品的生产同时产生的,可视为生产的副产品。
参考Stokey提供的方法[14],假定物质产品由一系列已 知的技术生产,其差别仅仅在于不同技术的清洁程度不一 样,用z [0,1]表示污染强度,用来衡量已有技术的不清洁 程度,它可作为生产的要素,这是因为环境管制越宽松意 味着使更不清洁但更多的生产技术被采用。当不考虑环 境因素的影响时,z=1,于是得到最大产出量(潜在产出 量);当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时,z<1,则产出量低于其 潜在产出量。若记Y为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出量,则Yz为实 际产出量。
作者简介:夏传勇(1979~ ),男,江西宜春人,博士,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战略管理、可持续发展;张曙光(1969~ ),女,广东 惠州人,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飞机飞行品质和飞行仿真、非线性飞行动力学和控制、交通运输管理;昌敦虎(1977~ ), 男,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
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量P,是产出水平和污染强度 的函数,可以表示为:
(2) 式中,γ为污染程度指数且γ>1,可理解为环境标准的严厉 程度。γ越大意味着给定生产技术的实际污染排放越小,zγ 刻画了已有技术z的污染效应。 1.2 污染治理与环境自净
物质生产部门的污染排放,在污染治理部门得到治 理,治理比例与污染排放量、污染治理部门的资本和劳动 投入有关。利用“干中学”的思想,考虑到污染治理设备 和劳动投入在去除污染物的过程中所具有的饱和效应,即 在污染治理中,不管资本和劳动怎样增加,都不可能把所 有的污染全部治理,污染治理量Q的值有一个上限P,可 以将污染治理量Q表示为:
利用“干中学”的思想,假设生产函数为CobbDouglas型,资源R在生产过程中是基本的(essential), 即当R=0时,有Y=0,若Y>0,则必有R>0,可将产出量Y 表示为:
(1) 式中,A>0表示外生的一般性生产技术水平参数,K1、 L1、R分别表示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存量、劳动投入与耗 竭性资源投入,0<α1<1,0<β1<1,0<1-α1-β1<1。
3. School of Environment & Natural Resourc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learn by doing"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ed a two-sector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model with exhaustible resources, pollution abatement. The balance growth solutions were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dynamic optimal control. Fur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requisites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we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se solutions, that is, what dynamic relations must be satisfied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ate of resource exhaust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economy system and the pollution intensity. Key words: "learn by doing" model; material production sector; pollution abatement secto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