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

合集下载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外国人曾经这样描述过
“中国的币制是在任何一个重要国家里所 见仅有的最坏的制度,它是乱七八糟一大 堆铸币、重量单位不同一和纸币凑成的大 杂烩”
2 加强对全国的经济掌控和解决政府财政困难是 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现实动因 1930年中原大战后,国民政府虽然在政治上军 事上取得了完全较大的优势,但是,国民政府仍 然无法掌控或者说完全掌控两广、云贵、青海、 宁夏、山西、新疆和西藏等偏远地区,地方派仍 有较强的实力,他们不但拥有自己的势力,而且 在经济上自行其是 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增 加财政收入,然后消灭异己,强化国家机器,扩 充军事实力
湖南湘潭钢铁厂,年产量10万吨; 湖南茶陵及湖北灵乡铁 矿; 湖北大冶阳新及四川彭县铜矿厂,年产江西天河煤矿,年产量10万吨; 河南禹县煤矿,年产量40万吨; 以及四川巴县达县石油矿、湖南湘潭飞 机发动机厂、永利煤气厂和天利氮气制 造公司等
参考资料
• 《略论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兼谈对抗日战争的作
• • • • • • • •
用》 陈雷 《谈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陈晋文 《略论抗日战争前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抗战》 陈柯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周绍英 《1927_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经济政策述评》吴玉文 《1935年币制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颜翠芳 《浅论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庄梦兰 《试论1930年代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国内动因》申成玉 《试析影响民国时期币制改革的外部因素》江姗
名词解释: 废两改元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废除银两改用银 元的币制改革。1933年3月1日,财政部颁发 《废两改元令》。4月6日,国民政府实行 “废两改元”,规定即日起,所有公私款收 付等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元,不得使用银 两。持有银两者。可以由中央银行代铸银元, 或者在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兑换银元。废 两改元是法币改革的前提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想一想】根据材料,指出八七会议从哪些方面批评了中央在军事问题上的失误?
中共中央始终没有认真想到武装工农的问题,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 成为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中央军委对此完全没有工作,没有提及一般共产党员的军 事训练——这实是我党第一等重要的责任,没有提及有系统的集聚那零碎散乱的工农 武装队伍使后者有组织地坚固力量时,便做发展革命的真实的拥护者,没有想尽方法 去取得武器以武装工农。 中央忽然“积极”起来,不过恰好是相反的积极,决定叫汉口工人纠察队“为避免挑 拨离间的冲突起见”,自动的解除武装……
井冈山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当地群众基础较好,革命形势有利。 周围物产丰富,便于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3.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
(2)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意义: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 经济的发展 (1)民族资产阶级快速发展
③作用: 经济上: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促进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 中国经济近代化,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政治上: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和发展,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无产阶级队伍 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思想上: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近代民主思想的 传播与发展。
——《中共八七会议告全党党员书》(1927年8月7日)
①一是没有真正武装工农;②没有重视对共产党员的军事训练;③二是没有将分散 的工农武装组织成坚固的力量;④三是在反动势力猖狂进攻时,自动解除了工人武装。

国共十年对峙

国共十年对峙

红军在反围剿中缴获的飞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红—方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 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 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央革命 根据地。 与此同时,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鄂赣等 根据地也都得到了发展。
二 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在面临严重经济危机 的情况下,采取了保护发展民族经济的措施,任 用大批专业技术人员,注重决策的科学性,经过 几年的努力,国民政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 抗战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抗战的胜利 起到了重大作用。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这是邓小平作的 八七会议的记录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以后要非常注意 军事,须知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 得的。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一,发动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 恩来等同志领导了著名 的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 民党的第一枪。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 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29年辽宁迫击炮厂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载重汽车 (摄于一九二九年八月)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上海遛狗场看台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史研究会制作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4.井冈山星火 (1)过程 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 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 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 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 军第四军。
社会根 源
形成背 景
政权性 质
影响和 前途
出现范 围
北洋军阀割据
分散的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是 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的 结果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地方实 力派失去了凝聚核心,由此形成军阀 割据的局面
封建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建立 的反动武装集团,它既是地主阶级的 政治代表,又是帝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什么是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是指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 。1927年以后,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 ,通过军事行动掌握国家政权,利用政权掌握国家财政,利 用财政手段进而控制并建立起金融垄断,利用金融优势地位 建立商业垄断和吞并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他们凭借国家政权 ,接收以前政府的国家资本,发行公债,征收苛捐杂税,进 行商业投资,在抗日战争前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僚资本。
3.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 高。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除了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 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3)阻碍因素: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 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二大
从中国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第九章 南京国民党政府之经济政策

第九章 南京国民党政府之经济政策

2.法币改革


白银风潮--30年代危机,美国《银购入法》和 《白银法案》,四年购入白银2442万盎司。- -白银外流1934年1.8亿两,1935年1.86亿两。 李滋.罗斯,1935年11月3日公布《法币实施办 法》,自次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行发行货 币为法币,1元等于英镑1先令2便士半。集中了 3亿多元的白银。1936年5月签订《白银协定》, 1元=0.2975美元。
思考:税制改革的绩效分析。
(2)清理盐税: 盐税之弊:一在包商制度,二在分区和引 岸制度;三在地方截留。 统一盐政和盐税,改进缉私、加强盐场管 理,实行就场征税,改进食盐运销制度、 实行自由制等。 1919年-6872万元,1930年-13929万 元,1931年-17665万元。

(3)裁厘改统。
二建立国家金融体制实行币制改革?一四行两局的成立?四行两局是国民党政府于19281935年间为垄断全国金融和经济而建立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组成的官僚资本金融体系的简称
第九章 南京国民政府之经济政策
(1927—1937)
“南京的十年”:



“行政久不统一,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之分配素 不确定,国家耗费过滥,而军事尤为膨胀;本国 币制紊乱,而外币充斥市场,内外积债过巨,而 信用日益低落;全国税制杂乱,而系统破坏无 余。”--国民党三大《对于政治报告之决议》 “中国之革命,今方由理论宣传与武力征服期, 逐渐进于此两种工作与政治的建设经济的建设并 行之时期。”--1928年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 --军政、训政、宪政 南京国民政府的作为、作用与影响--吉尔伯特.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3)中国农民银行
前身-1933年的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 总行在汉口,资本额1000万元。 1935年4月制定《中国农民银行条例》 “供给农民资金、复兴农村经济”的专业 银行。 “军队开到哪里,机构设到哪里”,开始 的16处增加到87处。

1927-1937年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述评

1927-1937年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述评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文章作者:【原文出处】民国档案199201【作者】宗玉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于政治统一的同时也开始了国民经济的建设工作。

十年中,国民政府为振兴经济作了不少努力,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到1936年,国民经济达到了旧中国的最高峰。

这里,根据其发展过程及特点,把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分为三个时期。

一1927年8月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的经济建设这是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的初步开展时期,其重心是财政的整顿与建设。

南京国民政府刚建立时所面临的局面是极其困难的:它外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十分低下,命运操在列强手中;国内,以奉系张作霖为首的“安国军政府”控制着京、津、东北及山东、苏北等地,维持着北洋军阀的最后统治;滇、黔等省仍由地方军阀割据着;国民党内部则派系林立,地方实力派实际上割据一方,企图与蒋介石为首的中央政权分庭抗礼;各派军阀政客集团为争夺政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一切都威胁着蒋政权的统治。

为了巩固、稳定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国民政府把政治的安定,国内的统一放在首位,而“殊甚少虑及”经济建设(《革命文献》第26辑,第55页。

)。

不过,因为经济力量是政治斗争的物质基础,国民政府在进行政治统一之时,也以部分精力从事经济建设;为了顺乎民意,国民政府也需要进行经济建设。

蒋介石曾说:“我们要复兴国家,完成革命,最切实最急需的工作莫如生产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吴曼君:《总裁思想》第六册,“经济”。

)。

国民政府是“依据建国方略实业计划所指示之方策原则,为确定物质建设实施程序之标准(《革命文献》第76辑,第55页。

)”的。

据此,孙科拟定“建国大纲”,把经济建设按程序分为交通、工矿、农业等项。

当然,由于各时期的具体条件不同,经济建设重心也不同,并非一概遵循这一程序。

当时训政刚开始,百废待兴,万端待举,国民政府把财政建设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

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摘要: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了一系类经济政策。

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这些经济政策,是为了更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及对后世的影响,同时对当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

评价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政策,就必须要理解和弄清楚这一时期颁布了哪些经济政策,然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间大约在1928-1937年间,这一时期的经济政策可归纳为财政政策、建立金融体制和货币政策、产业规划三大类。

一、财政政策。

(1)整顿税务。

主要表现在关税、盐税、统税三个方面。

关税方面,实行关税自主运动。

国民党政府采取各个击破方法,分别同各国谈判从新修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关税自主以后,国民党政府对关税税进行了对此改革,特别在1930年将原来以银价计征的进口税改为以金价计税,关税收入大为增加。

全国海关税征收进口税总数1931年比1927年增加了约4.8倍。

1 盐税方面,颁布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何人不得垄断”,100公斤征税五元。

2 这是中央政府能够得到盐税收入,使得这一时期,盐税在税收收入中列举第二,并且同关税一样逐年增长。

统税方面,“裁厘改统”即废除延续了70多年的厘金制度,对日用工业品开征统税,即一物一税。

“裁厘改统”后,税目简化,税收渐趋合理,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工商业发展。

同时,税收收入逐年增加,1927年统税收入仅为600万元,到了1928年为2970万元,1931年为8870万元,到1935年,统税收入为15240万元,成为第三大税源。

3三大税在具体征收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复征税、税率仍旧很高等问题。

但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对三税的整顿,对三税的征收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

1927年的三税收入有4650万元,合计占税项的84.6%,1928年就增长到25930万元,占税项的91.9%,到了1936年,达10146万元,占税项的95.5%。

第十讲、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分解

第十讲、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分解

小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 产 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民国初年(一战期间) 1927——1936年 1937——1949年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短暂发展: 陷入困境:
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的历史,思考: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 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推动因素:
白银国有; 以中(中国银行)、中(中央银行)、交(交通银行) 农(中国农民银行)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币制改革的作用: 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形成 统一的国内市场,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这次币制改革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但后来,四大银行成为官僚资本聚敛财富的重要工具。 ③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因此,在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前速成长。甚至有人称为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注意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三个快速发展的时 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初步发展;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 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 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所以,遵义会议是中共走向成熟的标 志) 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 北红军会师,中央红军长征结束。1936年10月,红军三大 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军长征结束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爆发的背景: ①1931年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到1935年华 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 ②中共自身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行政策调整, 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民党重心的转移和反共磨擦 活动
四、 敌后战场的抗战
五、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建立
第三节
战略的相持阶段后期
一、皖南事变 二、整风运动和敌后军民的艰苦奋战
三、正面战场的持续抵抗 四、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成立 与民主宪政运动 五、中国军队入缅作战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
一、币制改革与国民经济建设 二、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 三、十年经济建设概况
一、九一八事变和东北沦陷

第五节 日本侵华与中国的局部 抗战
二、一二八事变
三、伪“满洲国”统治与东北抗日 四、日本蚕食华北
五、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第六节 红军长征
一、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二、遵义会议 三、红军主力会师与南方游击战争
第七节 民族危机加深 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一、华北事变
二、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第七节 民族危机加深 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三、国民党“五大”和对日政策的变化 四、中共各项政策的调整 五、西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初步形成
重点和难点
一、中共选择革命正确道路的必然性和 现实性。 二、中共的土地革命政策。 三、中间政派的主要政治主张与活动。 四、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 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
抗日战争
第一节 全国抗战的开始 一、七七事变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二、八—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四、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与《抗战 建国纲领》 五、洛川会议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六、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态度
第二节 战略的相持阶段前期
一、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 二、汪伪政权的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