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看云去》教案

合集下载

《走看云去》教案

《走看云去》教案
a.文“我们是云”可以看出这里写的是我们少男少女们,由“生命便永远年轻”、“生活便永远鲜嫩”进一步地证明作者是借“云”写“少男少女”的情怀。
b.借“云”表达少男少女的什么情怀呢?追溯上文,可以看出是一种“活生生”的、“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的情怀,紧扣②句。可以看出是抒发少男少女的有了追寻,生命便年轻,生活便鲜嫩的豪迈情怀。通读全文知道“有追寻的勇气”,“有一颗年轻的心灵”既是作者对云的赞美,更是作者对有活力有追求的少男少女们的赞美,“生命便永远年轻”,“生活便永远鲜嫩”既是对现实拥有的赞誉,又是表达对少男少女的殷切希望。在文中,作者借所托之物——充满活力的云来抒发想抒之情——赞美有活力有追求的人,以写云赞美人,在景中寓情,情随景生,使所托之物和所咏之志完美地融合。
③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譬如名人、亲人、同学等。
思考问题,畅所欲言。
思考问题,畅所欲言。
作业
1、按照老师要求课前预习课文。
2、积累词语。
3、完成配套练习。
4、请你选根据你的体会和记忆,以《走,看雨去》为题,仿写一个片段。
. .
(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应适时适当地予以点拔,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议一议:
作者赞美少男少女的有活力有追求,那你觉得怎样的人才算是有活力有追求的人呢?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提示:
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人就是有活力的人。
②不怕困难,敢于战胜困难,并不断努力奋斗的人,就是有追求的人。
《走,看云去》教案
教学
目标
1、根据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短文的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走_看云去

走_看云去

品一品
②作者为什么说“我们是云 ” ?
云具有不断追求的精神,让看云的“我们 ”深受 感染、陶醉其中,达到物我融会的境界,仿佛“我们 ” 就是云。宣称自己是云,表达了少男少女有云一般的 不断追求的精神。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 从修辞、情感、含义等方面品味语言, 初步掌握了一点品味语句的方法。同 时,懂得了作为青年人要有活力有追 求,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仰看那天上漂泊的流云”。
朗读课文,内容探究
朗读4-9段,思考:云“为什么要升腾?为什么 要漂泊?为什么要追寻?” 为了“难以抗拒的诱惑”、“永恒的心事”-----为了在天空这个最广阔的舞台展示她优美的 舞步。
朗读课文,内容探究
朗读10-11段,思考: 为什么说“懒散的慵倦不属于我们,发霉的记忆不属于我们, 畸变的生活不属于我们,虚假的面具不属于我们。”? “懒散的慵倦”------甘于平庸、无所事事、毫无追求 “发霉的记忆”------沉湎过去、不思进取 “畸变的生活”------醉生梦死、另类、异化、腐朽 “虚假的面具”------欺诈虚伪 这些都不属于我们,因为我们是勤奋积极、进取向上、 阳光健康、真诚实在的少男少女!
词语积累
yōng
慵倦
xīn
芳馨 低回
línglóngtī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回味无穷 多姿多彩 幽谷 畸变
朗读课文,理清结构
1. (1-3):看云。 2. (4-9):赞云。
3. (10-11):学云(化云)。
4. (12):看云 。
朗读课文,内容探究
朗读1-3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去看云?怎么看云? ——因为春天的慵倦、城市的喧闹,还因为草地的 “绿”等待我们,阳光的“艳”诱惑我们。 点评:去看云,就是去追求充满活力、充满阳光、充 满健康的生活。 ——“随意地躺下来”(在温柔如云的草地上) “静静地躺着”(没有喧闹)

《走,看云去》教学设计

《走,看云去》教学设计

《走,看云去》教学设计《走,看云去》教学设计设计者:曾长春【教学目标】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说出作者写出了云的什么特点,品评表达及表达的妙处。

3.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说出作者在云这意象上寄托的主观之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初步感受诗歌“比兴”手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意象的效果。

2.难点:“托物言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庸庸碌碌、毋庸讳言、无庸细述;辨析“庸”的意思,引出“慵”,根据其字理推想、明确其“懒惰”之意,进而引出词语“慵倦”,理解其意思。

2.联系实际,列举生活中“慵倦”实例,列举生活中与慵倦相反的例子(奋进、进取)。

3.引出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内容1.分部分读课文,用简短的话概括每部分内容,根据每部分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在理清课文思路和掌握每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总结理思路把握内容的方法。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三、研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1.阅读课文1-3自然段,抓住文中相关语句并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如何去看云和看云的心情,学习表达、评说表达的妙处。

2.精读课文4-9自然段,抓住云的特点学习作者表达云的特点的方法,把住云的特点与“我们”的特点的内在联系。

⑴4自然段写云的姿态。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云的姿态;排比:多个比喻句构成排比,读起来有气势,写出云的千姿百态;拟人:这样写让云具有了活力,看似写云的可爱、潇洒,实则是写“我们”的可爱、潇洒,将人之“志”寄托于云。

(板书:千姿百态的云比喻排比拟人“我们”可爱、潇洒)⑴5自然段写云的形成。

修辞手法:排比,气势磅礴地写出云形成的不同途径。

言外之意:“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家庭、环境,云成了“我们”的代言者。

(板书:云从不同的地方升起来排比“我们”来自不同的环境)⑴6自然段写云的奋进。

大班看云去教案

大班看云去教案

大班看云去教案教案标题:大班看云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大班幼儿认识云朵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3. 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与幼儿一起观察窗外的天空,引导他们注意到云朵的存在。

2.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对云朵的好奇心,例如:“你们看到了什么?那些白白的东西是什么?”3.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云朵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探究活动:1. 带领幼儿一起外出,找一个开阔的地方,观察云朵。

2. 鼓励幼儿互相分享他们对云朵的观察和描述,例如:“你看,那朵云像一只大象!”3. 提供一些形容词,帮助幼儿更准确地描述云朵的特征,例如:“蓬松的、蓝色的、大大的云朵。

”创造活动:1. 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和一支蜡笔或彩色铅笔。

2. 鼓励幼儿观察云朵的形状,并试着在纸上画出他们看到的云朵。

3.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象力,给云朵添加一些特色,例如眼睛、嘴巴等。

总结活动:1. 邀请幼儿展示他们的云朵画作,并分享他们对云朵的观察和想象。

2. 回顾今天的活动,强调云朵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并帮助幼儿理解云朵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3. 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描述云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教案延伸活动:1. 组织云朵观察比赛,让幼儿通过观察云朵的形状和特征,来判断它们像什么。

2. 制作云朵手偶,让幼儿用手偶来讲述一个关于云朵的故事。

3. 带领幼儿去户外进行云朵观察活动,鼓励他们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云朵的变化。

教案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描述云朵的准确性。

2. 评估幼儿在创造活动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云朵画作,评估他们对云朵形状和特征的观察和理解。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场地安全,并有足够的空间供幼儿观察云朵。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描述。

3. 在活动中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以适应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

《走看云去》教案

《走看云去》教案

《走看云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云彩的形态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欣赏和分析《走看云去》这首诗,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走看云去》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会。

2. 云彩的形态和特点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词句的理解。

2. 对云彩形态的描绘和想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诗歌《走看云去》和云彩图片。

2. 云彩标本或图片。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云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云彩的形态,激发学生对云彩的兴趣。

2. 学习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走看云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 分析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云彩的形态和特点,如“白云飘逸”、“乌云密布”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4. 云彩知识介绍教师利用PPT和实物标本或图片,向学生介绍云彩的种类、形成原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云彩的科学知识。

5. 实践练习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和云彩知识,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不同形态的云彩,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6. 总结拓展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云彩的美丽和变化无常,引导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

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云彩的美丽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歌描绘的场景中,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对比不同云彩的形态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云彩图片和标本,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云彩的形态和特点。

2. 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云彩,发现云彩的规律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大班《看云去》教案

幼儿园大班《看云去》教案

幼儿园大班《看云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不同形态和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2. 通过观察、想象和讨论,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云的形态:城堡云、羽毛云、鱼鳞云等。

2. 云的颜色:白色、灰色、黑色等。

3. 云的动态:飘动、变幻、聚散等。

三、教学准备1. 图片:各种形态的云朵图片。

2. 画纸、画笔、彩泥等绘画材料。

3. 音乐《看云去》。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歌曲《看云去》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2. 观察:展示云朵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云的形态、颜色和动态。

3. 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对云的观察和感受。

4. 创作:分组进行云朵绘画或彩泥创作,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总结云的特点,加深记忆。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天空中的云,并描述给家长听。

2. 家长协助幼儿拍摄cloud photos,并在班级群内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云朵时的兴趣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对云朵形态、颜色和动态的认知程度。

2. 评估幼儿在创作环节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和Cloud photos 的分享,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观察和表达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观察云朵的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2. 邀请家长参与云朵主题的亲子活动,促进家校互动。

3. 开展云朵绘画比赛,鼓励幼儿发挥创意,提高绘画技能。

八、教学资源1. 云朵图片素材库。

2. 绘画和彩泥材料。

3. 音乐《看云去》音频文件。

4. 家长反馈表和Cloud photos 收集。

九、安全注意事项1. 户外活动时,确保幼儿在教师视线范围内,防止意外发生。

2. 使用绘画和彩泥材料时,提醒幼儿注意手部卫生。

3. 家长参与活动时,确保遵守活动规则,确保幼儿安全。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教案的实施过程,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分析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思考如何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走,看云去》

《走,看云去》
无限美好。
在日出和日落时分,云彩常常呈 现出一种特别的形态和色彩,如 朝霞和晚霞等,让人惊叹不已。
05
云在生活中的应用
航空与航海中的云利用
01 02
导航
云在航空和航海中是一种重要的导航工具。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高度和 分布,飞行员和船员可以判断天气情况和风向,从而确定飞行和航行的 方向。
地标
云在航空和航海中还可以作为地标。通过观察特定的云状和云群,飞行 员和船员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以及目的地的距离和方向。
平原云的颜色通常为白色或灰 色,有时也会呈现出蓝色或绿 色。
平原云通常伴随着微风和少量 降水,对气象变化的影响较小 。
海洋云
形成于海洋地区,由于海洋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较为 复杂,海洋云的形态和特征也较为多样化。
海洋云的颜色通常为灰色或蓝色,有时也会呈现出白色 或绿色。
海洋云通常呈现出片状、带状或团状云体,高度较低, 通常在海面上方。
看云的小贴士
带上望远镜
望远镜可以帮助你更清晰地看到远处的云彩,了解它们的形状和 颜色。
注意天气变化
注意观察天气变化,及时调整观赏位置,以免被雨水淋湿或受到大 风的影响。
带上足够的零食和水
在看云的过程中,可能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水分,所以记得带上足 够的零食和水。
THANK YOU
降雨预报
云是降雨预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高度和分布,气象学家可以判断降雨 的地点、时间和强度,从而为人们提供准确的降雨预报。
风向和风速预报
云在风向和风速预报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高度和分布,气象学家 可以判断风向和风速的情况,从而为人们提供准确的风向和风速预报。
云在自然景观中的应用

看云去 教案

看云去 教案

看云去教案教案标题:《看云去》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观察云朵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通过云朵的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了解云的形成原理和分类。

2. 观察不同类型的云朵,学习描绘云朵的技巧。

3. 进行云朵观察和描绘活动。

4. 制作云朵模型,展示学生对云朵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准备:1. 云朵图片或视频资料。

2. 绘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

3. 制作云朵模型的材料,如棉花、纸板等。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云的形成原理和分类,引发学生对云的兴趣。

探究:2. 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云朵,引导他们描述云朵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3. 引导学生思考云朵的变化和移动,让他们想象云朵是如何形成的。

实践:4. 给学生分发绘画纸和绘画工具,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云朵形状进行描绘。

5. 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如柔和的色彩过渡和层次感的表现,使描绘更加生动。

拓展:6. 引导学生用棉花和纸板制作云朵模型,让他们展示自己对云朵的理解和想象。

7. 鼓励学生用模型进行故事创作,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8. 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描绘作品和云朵模型,并让他们分享他们对云朵的感受和想法。

9. 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丽和可贵之处,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观察云朵和描绘云朵时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2. 通过学生的云朵模型和故事创作,评估他们对云朵的理解和想象能力。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云朵观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云朵的变化和美丽。

2. 鼓励学生用摄影或绘画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云朵,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2. 学生对云朵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是否得到提高?3. 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是否得到培养?4.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活动,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预设:
①“生命美丽地活在大自然的风景里”。美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提示:健康,富有朝气的意思。
②“懒散的慵倦不属于我们,发霉的记忆不属于我们,畸变的生活不属于我们,虚假的面具不属于我们。”属于我们的是什么?
提示:勤奋、向上、健康、真诚。
③“躺不住那就起来吧!尽兴地唱或者欢乐地跳!太阳为我们打着金色的追光。”为什么躺不住呢?(太高兴)为什么太阳会为我们打着金色的追光?
应对办法:
对词或句子的品析可以从修辞、情态或含义等角度人手,如果学生还不能领会,教师可以示范。如“沿一路柳丝轻拂的长堤,我们潇洒地逃出喧闹的城市”。句中的“潇洒”一词就写出了我们追逐大自然的风度,暗示了我们融人大自然的快乐的心情。其中的“逃”字是指我们尽快的、义无反顾的动作,表达出对喧闹城市的厌烦和无奈,同时也透射出了我们的渴望、追求与青春的冲动。
提示:暗示太阳不再是太阳,太阳好像和我们一样,景和人融合于一体。
④“我们是云!一朵一朵活生生水灵灵的云!一朵一朵飘在春天里映着阳光的云!一朵一朵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的云!”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
提示:写出了云“活生生”、“水灵灵”、“充满活力”的特点,作者从看云到宣称自己是云,表达了自己对云的喜爱。抒发了自己豪迈的情怀。
2、积累词语。
3、完成配套练习。
4、请你选择课文中最喜欢的段落,力求背下来。
5、根据你的体会和记忆,以《走,看雨去》为题,仿写一个片段。
《走,看云去》教案
教学
目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短文的内容,领悟作品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合作、交流,在阅读中体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在读的基础上,品味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引导学生感悟并珍重人生的“第一次”。
难点:在自主阅读,分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课时
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丰富多彩、变化多姿的云彩,通过视角的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看完后,请学生用优美的词浯描述所见到的景象?
学情估计:用语言描述云的画面时,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进行,若有少数地方用词不准,师生可以共同交流、探讨,借此营造一个共同交流的氛围。
二、读一读: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品一品: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小组之间合作、交流。
要求: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若有意见,小组内解答不了,提出来全班共同讨论。
2、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教师适时予以点拨。
⑤“有了一种追寻的勇气,生命便永远年轻;有了一颗年轻的心灵,生活便永远鲜嫩!”这句话仅仅是赞美云吗?清联系全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3、想一想:④⑤两句实质是写什么?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a.文“我们是云”可以看出这里写的是我们少男少女们,由“生命便永远年轻”、“生活便永远鲜嫩”进一步地证明作者是借“云”写“少男少女”的情怀。
b.借“云”表达少男少女的什么情怀呢?追溯上文,可以看出是一种“活生生”的、“永远年轻永远充满活力”的情怀,紧扣②句。可以看出是抒发少男少女的有了追寻,生命便年轻,生活便鲜嫩的豪迈情怀。通读全文知道“有追寻的勇气”,“有一颗年轻的心灵”既是作者对云的赞美,更是作者对有活力有追求的少男少女们的赞美,“生命便永远年轻”,“生活便永远鲜嫩”既是对现实拥有的赞誉,又是表达对少男少女的殷切希望。在文中,作者借所托之物——充满活力的云来抒发想抒之情——赞美有活力有追求的人,以写云赞美人,在景中寓情,情随景生,使所托之物和所咏之志完美地融合。
(这一环节教师的引导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应适时适当地予以点拔,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议一议:
作者赞美少男少女的有活力有追求,那你觉得怎样的人才算是有活力有追求的人呢?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提示:
①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人就是有活力的人。
②不怕困难,敢于战胜困难,并不断努力奋斗的人,就是有追求的人。
③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譬如名人、亲人、同学等。
观看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用优美的词浯描述所见到的景象。
听教师示范朗读,然后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并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小组之间合作、交流。
思考问题,畅所欲言。
思考问题,畅所欲言。
作业
1、按照老师要求课前预习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