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我的祖国一、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读谱知识:三连音三、综合训练:1、节奏练习2、二部轮唱练习四、欣赏:码头工人(男声齐唱)学习目标:初步掌握三连音节奏,并感受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
德育目标:通过教唱《国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唱好《国歌》的意义,并能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内容:1、读谱知识 2、三连音3、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谱教学学习目标:1、通过教唱《国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懂得唱好《国歌》的意义,2、并能运用较有力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三联音的学习和演唱教具学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三联音的图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读谱知识:出示三连音给学生讲明它的名称。
将音值均分为三个部分来代替原来的两个部分而形成的。
三、唱一唱四、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听录音范唱,教师板书课题。
2、让学生谈谈对国歌的了解,并谈谈所听过的各种国歌体裁。
3、简介歌曲并听教师范唱曲谱。
4、复习G大调音阶,并讲解歌曲中的乐理知识。
5、跟琴慢速视唱歌谱。
6、重点练习连续三个“三连音”节奏,模仿鼓点声的“三连音”节奏。
7、练习容易出错的句子:8、跟录音完整唱歌谱。
五、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同学们都有什么更深的体会呢?希望同学们下节课用歌声来告诉老师。
第二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内容:《国歌》歌词教学学习目标:通过复习歌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教具学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复习G大调音阶。
三、复习曲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跟录音齐唱曲谱。
1、学习歌词并处理歌曲2、按节奏齐读歌词。
3、跟录音唱歌词4、分析处理歌词:第一句的弱起和四度跳进,要唱得沉着坚定,第一、二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得饱满,表现在大敌当前过,我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战斗意志。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全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学全案目标本音乐教学全案的目标是帮助六年级学生掌握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学全案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的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符号和节奏等知识。
2. 音乐欣赏:选取适合六年级学生的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音乐。
3. 声乐训练:通过声音发音、唱歌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准和音域。
4. 乐器演奏:介绍常见的乐器及演奏技巧,让学生能够简单演奏一些乐曲。
5.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教学全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听、说、唱、演:结合听音乐、说音乐、唱歌和演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合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3. 创造性研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如音乐播放器、投影仪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研究欲望。
2. 知识讲解: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向学生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符号和节奏等知识。
3. 欣赏活动:选取适合六年级学生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4. 声乐训练:进行声音发音和唱歌练,培养学生的音准和音域。
5. 乐器演奏:介绍常见的乐器,并教授一些简单的演奏技巧,让学生能够简单演奏一些乐曲。
6.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对音乐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教学全案的有效性,本教学全案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学生表现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和进步情况。
2.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全册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学习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音乐表演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知识:音符、节奏、音域等。
2. 唱歌技巧:发声、调音、节拍等。
3. 舞蹈表演:节奏感、舞姿等。
4. 乐器演奏: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
三、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奏、唱歌、跳舞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合舞等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视听教学法:利用音乐录音、视频等媒体材料,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学习基本知识:介绍音符、节奏、音域等基本概念,并进行简单的练习。
3. 学习唱歌技巧:教授发声、调音、节拍等唱歌技巧,并进行歌曲的学习和练习。
4. 学习舞蹈表演:教授节奏感、舞姿等舞蹈技巧,并进行简单舞蹈的学习和表演。
5. 学习乐器演奏:介绍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教授基本演奏方法,并进行简单乐曲的学习和演奏。
6. 综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合舞等综合实践活动,展示所学技能。
7. 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评价和指导。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结和自评,帮助他们反思并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
六、教学资源1. 音乐录音、视频等媒体材料。
2. 钢琴、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
以上是全册湘教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的基本内容和安排,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和学生特点,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湘教版全册音乐教案:六年级上册

湘教版全册音乐教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了解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 掌握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内容单元一:音乐和声音-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声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 乐谱的基本符号和表示方法单元二:旋律与节奏- 旋律的组成和表现形式- 调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节奏的基本元素和表现形式- 节奏的分析和演奏技巧单元三:乐器与乐器家族- 常见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的介绍- 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色鉴赏- 乐器家族的合奏和交响乐队的组成单元四:音乐欣赏- 不同音乐风格的欣赏和辨识- 古典音乐、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特点- 名曲赏析和音乐家介绍-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教学方法- 听音乐、观看音乐视频和演出- 合唱、合奏和独奏的实践活动- 分组合作的小项目和创作任务- 音乐游戏和互动活动- 讨论和分享音乐体验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作业和小项目的完成情况- 音乐演奏和创作的质量- 音乐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合作和团队合作的态度教学资源-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和教辅资料- 音乐视频和音频资源- 乐器和器材- 课堂展示和演出的场地和设备教学安排- 单元一:音乐和声音(2周)- 单元二:旋律与节奏(3周)- 单元三:乐器与乐器家族(4周)- 单元四:音乐欣赏(3周)- 复习和总结(1周)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有效性- 可改进的教学策略和措施以上是《湘教版全册音乐教案:六年级上册》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指导,希望对教师们有所帮助,能够提供一份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教案,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湘教版

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湘教版第一章:音乐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要素的定义和作用。
2. 音阶、和弦的概念及应用。
3. 音乐节奏的分类和练习。
4. 简单乐谱的读写和演奏。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音乐基本要素的概念和作用。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音阶、和弦的练习,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创作。
3. 欣赏法: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步骤:1. 讲解音乐基本要素,如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2. 教授音阶、和弦的概念及应用,进行相关练习。
3. 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感知和创作。
4. 学习简单乐谱的读写和演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要素。
2. 学生能正确演奏音阶、和弦。
3. 学生能独立完成音乐节奏的创作。
第二章:民族音乐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分类。
2. 著名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
3. 民族音乐特色的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2. 欣赏法:欣赏著名民族音乐作品,感受其魅力。
3. 讨论法:分析民族音乐的特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步骤:1. 讲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分类,如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祭祀音乐等。
2. 欣赏著名民族音乐作品,如《二泉映月》、《赛马》等。
3. 分析民族音乐的特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基本分类。
2. 学生能欣赏和喜爱著名民族音乐作品。
3. 学生能分析民族音乐的特色,提高音乐文化素养。
第三章:合唱与合奏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合唱合奏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共34课时)第一课《我的祖国》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XXX、曲作者XXX。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1.导入新课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
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
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XXX 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
2.聆听《我的祖国》师:人们过着甚么样的生活?(学生自在发言。
课件配乐。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1)首唱者——XXX师:歌唱家XXX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
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
《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
(2)歌曲创作的背景师: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军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
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群众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
换来了祖国的平安和朝鲜群众的自在、独立。
(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教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二、研究《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师:这是一幅僻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产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地皮上。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全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全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音乐常识课时一:音乐与生活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能够简单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 通过音乐活动的参与,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什么是音乐常识2. 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3. 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介绍音乐常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音乐是什么。
3. 讨论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情绪、环境等的影响。
4. 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活动,并进行简单描述。
5. 分组讨论并展示各自列举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6.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等,增强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7.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学生对音乐常识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的描述能力;- 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第二单元:声音和音乐课时二:什么是声音教学目标:-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能够区分不同的声音;- 通过实验和活动,感受声音的特性和变化。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 声音的特性和变化3. 区分不同的声音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不同声音的录音,让学生猜测声音的来源。
2. 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
3. 实验:利用不同材料制作乐器,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产生和变化。
4. 讨论声音的特性和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声音的特点。
5. 分组活动:给出不同声音的录音,让学生进行分类和区分。
6. 分享分组活动的结果,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教学评价:- 学生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声音的特性和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学生在分组活动中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教案)。
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音乐基础知识第一课歌曲的旋律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旋律的概念;2.学习简单的旋律;3.通过唱歌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内容1.什么是歌曲旋律;2.《小燕子》歌曲的旋律;3.《小燕子》唱歌游戏。
教学步骤1.通过展示图画示范情境,让学生了解歌曲旋律的概念;2.带领学生一起唱《小燕子》歌曲,加深对旋律的认识;3.通过唱歌游戏,让学生巩固在前两个环节中所学到的内容;4.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布置下节课习题。
第二单元乐理基础第三课乐理符号的认知教学目标1.认识乐理符号;2.学习乐理符号;3.能够用简单的乐理符号表示旋律。
教学内容1.乐理符号的认知;2.单一音符的表示;3.旋律的表示。
教学步骤1.通过图画示范,让学生认知乐理符号;2.带领学生学习单一音符的表示;3.通过唱歌让学生理解乐理符号在旋律中的作用;4.让学生自己尝试用乐理符号表示简单的旋律;5.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布置下节课习题。
第三单元古代音乐第五课古乐器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音乐;2.认识古代乐器;3.能够识别并模仿古代乐器的声音。
教学内容1.古代音乐的概念;2.古代乐器的认知;3.古乐器声音的模仿。
教学步骤1.展示古代乐器,让学生认知并了解古代音乐;2.让学生模仿古乐器的声音,感受并体验古乐器的魅力;3.通过学唱古代歌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音乐的特点;4.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布置下节课习题。
第四单元民族音乐第七课民族器乐教学目标1.了解民族音乐;2.认识民族器乐;3.能够欣赏并模仿民族器乐。
教学内容1.民族音乐的概念;2.民族器乐的认知;3.民族器乐的欣赏与模仿。
教学步骤1.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民族器乐;2.欣赏民族器乐的演奏,感受其中的情感;3.让学生模仿器乐演奏,加深对器乐的理解;4.通过学唱民族歌曲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5.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并布置下节课习题。
总结本文档介绍了湘教版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共4个单元,分别是音乐基础知识、乐理基础、古代音乐和民族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祖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我的祖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懂得独唱与合唱的区别。
重点:在于欣赏好《我的祖国》熟记旋律,回简要地分析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A B 两段的对比。
难点:学唱歌曲的A 部分,(注意:情绪,力度,速度)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教材分析《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是一首合唱曲。
由教师介绍“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公然出兵干涉,并将战火烧到了中国鸭绿江边。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正式爆发。
)三、欣赏歌曲3、听老师范唱,想“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讨论:歌曲可以分几部分?5、两部分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为什么?6、第一部分的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二部分为什么和第一部分有所不同?7、试着让学生唱一唱,以加以体会。
8、讨论:这首歌曲你听了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处理成独唱加合唱,独唱表达了什么?合唱又起什么作用?9、让学生根据歌曲的速度、情绪、不同的力度演唱。
10、第一部分是在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充满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第二部分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自豪感。
四、学唱歌曲指导学生根据用赞美的情感和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
(分领唱和合唱。
)五、你欣赏了这首《我的祖国》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吗?板书设计《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第一部分:赞美祖国的秀美江山热爱第二部分:赞美祖国的强大自豪课后小结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复习上节课所学歌曲(1)、视唱全曲,(2)、分组演唱三、新课教学(1)、默念歌词一遍(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3)、随琴在心里唱一遍。
(4)、视谱((5)、学唱歌曲(6) 、注意歌曲力度整体演唱(1)、请学生担任领唱(2)、演唱全曲(3)、升华情感:说说歌曲内容,所要表达的情感(5)、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分角色唱: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五、总结全课老鸟、小鸟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绕口令二部合唱曲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互相奉献爱心的美好情感。
3、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二部合唱,从中享受集体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老鸟、小鸟》这首二声部歌曲。
教学难点:学会用和谐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小鸟,因为鸟的数量很多,渐渐地这里成了鸟儿们的王国,鸟儿们每天聚在一起,快乐的舞蹈,愉快的歌唱。
二、复习下滑音三、音程练习:1、单音程:2、和声音程:(1)、视唱全曲,(2)、用鸟叫声“啾啾”唱一遍。
四、歌曲练习:1、瞿希贤简介(女作曲家,自幼爱好音乐。
1948年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作曲系,曾从师于弗兰克尔(德籍教授)、谭小麟教授等。
解放后,长期在中央音乐学院音工团和中央乐团创作组工作。
)2、整体听赏。
3、学习第二、三乐句。
(小鸟们的歌声)(1)、随琴默唱歌词一遍(2)、随琴轻声把歌词唱一遍(用和谐的声音来演唱)4、学习第五乐句。
(老鸟们的歌声)(1)、随琴在心里唱一遍。
(2)、合唱一遍,并加上拍手的动作5、学习第一、四乐句(老鸟与小鸟的对唱)(1)、学唱第一句(老鸟的声音轻松宽厚,小鸟的声音轻巧圆润)(2)、学唱第四句(饱含深情)6、学习第六乐句(群鸟欢歌)7、整体演唱(1)、复听全曲(2)、简释绕口令歌曲:歌词简单重复(3)、演唱全曲(4)、升华情感:说说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怎样照顾你的?父母年老时,你会怎么做?(5)、表现:带着深厚感情再一次演唱歌曲(分角色唱:领唱1和领唱2,其他同学当群鸟)五、总结全课(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二部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奉献爱心的美好和甜蜜,懂得了用纯洁善良的心灵来汇报社会和家庭。
我们的生活将是充满爱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将是充满爱的世界。
)听赏《飞来的花瓣》教学目标:(一)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二)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四)聆听合唱《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1、复习歌曲《老鸟,小鸟》2、听赏乐曲《美丽的花儿》、《飞来的花瓣》3、领会其歌曲与乐曲的思想含义教学用具:磁带、教科书、录音机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师生问好!2,悄悄地春天来了,春雨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到来,让花儿都开了,小树都发芽了,花瓣也悄悄地飘向我们,现在我们带着春天的思绪一起来听听《飞来的花瓣》。
3,边听边想:歌曲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生反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谢意及无比崇敬之情。
4,听第一段,边听边想:第一段表现了老师对学生怎样的一种思想感情?(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教导的一种感激之情,用花瓣一样的信件表达了对老师的无比怀念、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5,听第二段,边听边想: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样一种合唱形式?三个“回答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反馈)6,学习歌曲第一段,听老师演唱歌曲,生听。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学习歌曲第一段猜调教学目标:能学会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歌曲《猜调》,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少年儿童嬉戏游玩时天真活泼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有韵味地演唱《猜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2、师:云南是中国拥有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刚才民歌组的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云南民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云南的少儿歌曲。
请听。
3、听赏《猜调》4、提问:(1)、歌声在问什么?你能否尝试模仿?(2)、这首歌运用了声乐演唱形式中的哪一种?(生:对唱)教师小结:这是一首云南儿童游戏时对唱的歌,歌唱时因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唤起对方的注意,并激起对方感情上的反应,所以往往开始先唱一个长长的引腔,再唱主要内容。
通过一串串问题,对方以对、答的形式展开活动,问得巧,答得妙,妙趣横生。
5、学唱歌曲:(1)、师生以对答等形式学唱歌曲旋律。
(2)、跟伴奏唱歌词(3)、加入前倚音演唱师:歌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生:(歌曲结尾处加入倚音,表现出对歌双方自信、得意的情绪,生动地表现出儿童顽皮、可爱的性格。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师问生答,生问师答,一问多答,多问一答。
)6、猜谜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谜语并用对歌形式表现。
)(2)、学生参与表现。
(分组进行对答游戏。
)7、课堂小结。
山乡的彩云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音程的概念。
2、通过教唱《山乡的彩云》培养学生⑴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⑵正确的理解歌曲内容,恰当的表达歌曲的能力。
⑶用明亮,有弹性的声音唱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揭示其思想性、艺术性,艺术的表达歌曲。
教学难点:欢快活泼的节奏速度。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初听歌曲,感受艺术性。
出示问题复听作品、边听边思考:(1)山乡的景色是怎样的?(2)山乡发生了哪些变化?(3)你对‘‘千朵万朵落山窝’’有什么认识(4)能不能想象出一幅改革开放之后的山乡巨变图?2、揭示主题。
㈠、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指出衬词不读㈡、讨论问题。
二、习唱歌曲:㈠、分句听唱并分句赏析;反馈、矫正。
㈡、整体习唱与指导:思考与讨论:①:思考与练习之一。
②:衬词在歌曲中的表情作用。
③、为了把歌曲那活泼、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出来,哪些地方唱强些?哪些地方唱轻些?三、出示目标,并艺术的处理歌曲:1、颁布目标。
2、艺术处理。
①独唱。
②领唱、齐唱、一唱众和。
板书设计:山乡的彩云──改革后的山乡巨变──典型的节奏型──衬词的作用。
栗子大丰收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栗子大丰收》,体验农村人喜气洋洋的生活情趣(2)能仔细听赏民歌管弦乐曲《丰收锣鼓》,能听辨出主题2两次邀请安走势的直走乐器,并认识演奏这首乐曲的名字打击乐器。
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学会用富有鲜明力度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过程:一、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踏着欢快的锣鼓声走进教室,是不是感受到了丰收的喜庆?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领略山乡丰收的壮景。
二、山乡晨曲1、观赏山乡丰收场景图片,学生交流观后感。
聆听山那边飘来的晨曲。
三、山乡的歌1、学生用LU随琴轻声哼唱旋律。
学生划拍认读旋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突破难点。
全班跟琴齐唱全曲。
2、学唱歌词。
老师范唱,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注意歌曲中的力度变化。
3、参与表现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
学生听老师演唱一、二乐句,体验后讲出一、二的演唱情绪是抒情、优美的。
学生商议三、四、五、六乐句的演唱要求。
(这部分在演唱时强弱对比要分明,要把看到山乡丰收景象后喜悦心情用欢快的情绪演唱出来。
)学生演唱最后两句,体验结束句兴奋、幸福的感情,总结出用抒情、激动地情绪和明亮的声音将歌曲推向高潮。
四、庆祝丰收过度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丰收的山乡庆祝吧!1、听赏《丰收锣鼓》2、复听乐曲,讨论交流。
A、这首乐曲有几个音乐主题?B、仔细聆听主题2中歌唱性的主旋律,你感到第一遍的主奏乐器是();第二遍的主奏乐器是()。
第一遍:唢呐二胡笙第二遍:二胡笛子扬琴C、讨论归纳师:这首乐曲有两个音乐主题,第一个主题音乐欢快热烈,第二个主题轻快而富有歌唱性。
它们运用了二胡、唢呐两种不同的乐器主奏。
旋律喜悦欢快,特别能体现喜庆气氛。
六、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请学生自由发言,资助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大,从领略《栗子大丰收》的美丽,到听赏《丰收锣鼓》,我们一直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让我们再次随着《丰收锣鼓》的音乐跳起来吧!播放音乐,在欢快的歌舞中结束本课。
音乐家贝多芬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及贝多芬对人类音乐的伟大贡献。
在学习中联系创作背景理解作品的感情,能自然有感情地歌唱。
了解歌曲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当人们都成为兄弟时,人类才能得到幸福教学重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学习他与社会与疾病与命运抗争到底的伟大人格,并且运用乐器编小合唱。
教学难点:跨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唱出重音,并控制好音量。
教学过程: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引出新课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见一位音乐圣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教师弹奏《献给爱丽斯》片段,请学生说出是谁的作品。
2、提问:①你还听过贝多芬的哪些作品?②他为什么被称为“乐圣”?为什么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3、现在老师就带大家走进美妙的音乐殿堂,去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