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颅窝肿瘤影像诊讲义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 年第 1 09 9卷第 3 期 JM dI aigV 11 o32O e m g o.9N . O9 n
儿 童 后 颅 窝肿 瘤 的 MR 诊 断 与鉴 别 诊 断 I
朱记 超 , 陈燕 萍 , 张方蝾 , 迎伟 邱
( 南方 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 广东 广州 50 1 ) 155
Bcll po a( L L . eut:6css fIs w r l a di vri, a ,i r ea e i hr, a ¥ n or n l -e m hm D B ) R sl 1 ae otee ee o t e s 7cssne e lr ms ee 4es i ut v t- ly s l c e n m e e b l h p e f h e r
t ,1 euol t a 5eedm m ,1 e ag b s m , ye bypai nu eiei m r D ) n d uel g o ma 1m d lba o , pn y o a m ni l t a 2dsm rol t er phl t o ( wr ,ad1 i s a e l sm h o ao se o t au l f r
I ai i nscCn r a agH sil ote M d a nvsy unzo 155 . C i m gn Da ot e e,N n n o t ,Su m ei l i rt,Ga ghu5 0 1 ,P R. hn g g i t f pa h c U ei a
【 bt c O j teT a a e ae f R e i ns d i r t a osf oeoc n s / riei A sat r 】 be v:o vutt l In h d gos n f e i d g s srrr i fs tn sn h— c i e l e h v u oM it a ia d e nai n iop ti a a o au o l l l

后颅窝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后颅窝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ppt课件

imaging manifestation
• CT
1.肿瘤多呈低密度或稍高密度。 2.若侵犯周围脑组织,可有水肿。 3.钙化发生率很高。脑积水表现。 4.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均匀强化,也可 因钙化坏死而强化不均。 MR 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 描表现及其他征象与CT相似。
室管膜瘤
室 管 膜 瘤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 • • • 2Y以下: 幕上/幕下约2:1。 2Y-10Y: 幕下多于幕上。 10Y-15Y: 大致相等。 15岁以上(成年):幕上多于幕下 。
桥小脑角区
• • • •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 ) 脑膜瘤(meningioma ) 三叉神经瘤(trigeminal neuroma ) 胆脂瘤(cholesteatoma )
• 是成人小脑四脑室区最常见的肿瘤之 一。高峰年龄为40-60岁。可同时有恶性 肿瘤或幕上脑实质转移病灶存在。但小 脑转移瘤单发也不少见,病灶常较大, 其内常见坏死。
imaging manifestation
• CT 类圆形或椭圆形等低混杂密度,周
围水肿呈低密度。
• MR 呈等长T1信号、长T2信号,信号不
分型:大囊小结节型、单纯囊型、实 质肿块型。前者是本病的典型和最常 见的表现。
CT 囊性部分多表现为接近脑脊液的
密度,附壁结节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 常位于一侧囊壁,多为单发,较小。增 强扫描附壁结节明显均匀强化,囊性部 分无强化。瘤周水肿轻。
MR
• 囊性部分T1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稍低 于脑脊液。结节呈等T1信号。MR可见结 节内或瘤周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结节 显著均质强化。
imaging manifestation

后颅窝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80例分析)

后颅窝肿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附180例分析)

Vo .5 No4 1 2 .
J 12 1 u. 0 0
后颅 窝肿瘤 的 Mll 断 与鉴 别诊 断 ( 1 O 分 析 ) 诊 q 附 例 8
刘智勇 , 孙志刚 , 张秀芳
( 内蒙古民族大学 附属医院, 内蒙古 通辽 0 80 ) 2 00
[ 摘
要】 目的 : 分析后颅窝肿瘤 的MR 表现 , I 总结后颅窝肿瘤的 MR 特征 , I 以提高后颅窝肿瘤 的诊 断和鉴 别
准确率为 10 定性准确率达 9 .%. : I 0 %, 72 结论 MR 对后颅窝肿瘤的诊断 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可为后颅窝肿瘤提供详细的术前信息.
[ 关键词 ] 磁共振成像 ; 后颅窝肿瘤 ; 诊断 [ 中图分类号 ] 7 9 R 3.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6 10 8 (0 00 —4 0 0 17 — 152 1 )4 0 5 — 5
LI U Z —y n hi a g,S UN Z —g n hi a g,ZHANG i f n X u— a g
(fltd H sil n e o gl nvri rN t nli , og a 2 0 0 C ia Afi e opt ,InrM n oa U i s yf ao a ts T n lo 0 80 , hn ) ia a i e to i ie i
M RI Di g ss nd D i e e i l a no i a f r nta Dig ss f a no i o
Po t r o s a s e i r Fo s Tu o s a l ss o 8 a e m r : na y i f 1 0 c s s
诊断. 方法: 收集 后颅窝肿瘤 10 , 8 例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结果 : 本组 10 8 例肿瘤中 , 位于桥小脑角 区

后颅窝肿瘤课件

后颅窝肿瘤课件
瘤内可见迂曲血管流空影。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 强化,脑膜尾征少见。
学习交流PPT
14
鉴别诊断
• 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 • 好发于中年人 • 好发部位为额叶皮层和皮层下白质。 • CT平扫多为等或低密度,钙化常见,多为弯曲条
带状钙化,囊变、出血少见。 • MR信号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 儿童好发于侧脑室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积水而产生的颅高压症状 和局限性神经损害2大类表现
学习交流PPT
18
脉络丛乳头状瘤
• 成人常见于第四脑室 其次为侧脑室,亦见于第 三脑室和桥小脑角区
• 儿童好发于侧脑室
•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积水而产生的颅高压症状 和局限性神经损害2大类表现
学习交流PPT
19
学习交流PPT
15
鉴别诊断
• 神经节胶质瘤: • 发病年龄:一般小于30岁 • 好发部位:80%位于颞叶 •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囊+壁结节。 • CT平扫多为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囊变及钙化
常见。 • MR扫描常可见皮层发育不良,增强扫描壁结节多
为中度强化。
学习交流PPT
16
脉络丛乳头状瘤
• 脉络丛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脑室脉络 丛上皮细胞的颅内良性肿瘤 占所有颅内肿瘤的 0.4%-0.6%
脉络丛乳头状瘤
• 多局限于脑室内,位于侧脑室者以三角区居多, 多为单侧,少为双侧,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 与侧脑室壁分界不清,瘤周可见水肿。
• CT扫描为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不规则; MR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 脑脊液分界清楚,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学习交流PPT
20
脉络丛乳头状瘤
学习交流PPT

后颅窝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PPT68页

后颅窝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PPT68页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后颅窝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后颅窝肿瘤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后颅窝肿瘤CT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后颅窝肿 瘤 C 及磁共振成像诊断价值 T
广 东省农 垦中心 医 ̄(2 0 2 540 ) 王朝文 黄 小茹 潘海锋 谢 磊
本 文回顾性 收集 了 4 2例后颅窝肿瘤患者 , 并结合手术 和 病理证实 的后颅 窝瘤 的影像学 资料与临床有 关资料 , 进行讨
论分析 , 力求提 高对后颅 窝肿瘤诊 断与鉴别诊断 的准确率 。
3 0mg 0 / mL碘 海 醇 注 射 液 。 M I 是 Se n s n 超 导 R 机 i mesE s z e A
肿 , T值 6 1 。蛛 网膜囊肿 1 , 于左后 小脑 , C ~ 2Hu 例 位 与颅 骨
部分相连 , 局部颅 骨变薄 , 呈类 圆形 , 增强扫 描无强化低 密度
胞瘤 4例 ,Ⅱ~ Ⅲ级 星形 细胞瘤 5 , 例 少支胶质细胞瘤 1 , 例
均位 于小脑半球 。囊性 星形细胞瘤 一般为 I 星形细胞瘤 , 级 边 缘 尚清 , 强扫 描未 见 明显强 化 , 周 围有轻 度水 肿 , 增 灶 第 四脑 室受 压变形 , 实性一 囊 星形细胞瘤有 4例是 Ⅱ Ⅲ级 星形 细胞 瘤 , 增强扫 描实性肿块有 明显强化 , 围水肿 比较明显 。 周 后颅 窝转移 瘤一般都 有原 发恶性 肿瘤 存在 ,可为单 发或 多
医技杂 志 2 1 年 1 月第 1鲞 勇 0 01 0 8
Ju a oPata M d a Tcn us Ot e 21 , o 1, o 1 or lf r i ei l ehi e, c br 0 1 V 1 8 N .0资 料 与 方 法
号 , 2 示实质部分呈略高信号 ,囊变或坏死区呈明显高信 T WI
号。 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 而囊变或坏死 区不强化 。 髓母 细胞瘤 1 例均位于小脑蚓 部 ,平扫 T WI 后颅窝小脑蚓 部 2 见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病理类型多样,术前准确判断肿瘤类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中重点阐述儿童后颅窝常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并梳理影像学诊断思路,以提高影像医师对儿童后颅窝肿瘤的诊断水平。

在儿童各部位发生的实体肿瘤中,脑肿瘤是导致其死亡的首要原因。

后颅窝肿瘤占儿童所有脑肿瘤的45%~60%,大多数发生在3~11岁。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病理类型多样,其中以髓母细胞瘤最常见,占30%~40%,其他较常见肿瘤包括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5%~35%)、弥漫性中线胶质瘤(20%~25%)、室管膜瘤(10%~15%)以及同属于胚胎性肿瘤中的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1%~2%)。

少见情况下,儿童后颅窝亦可发生其他病理类型肿瘤,占全部后颅窝肿瘤的10%~15%,包括伴有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生殖细胞瘤、畸胎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血管母细胞瘤、脑膜瘤、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等。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肿瘤,其临床处置方式不完全相同,术前对肿瘤准确定位、定性,结合年龄、临床资料等明确肿瘤类型,对临床决策的选择至关重要。

儿童后颅窝肿瘤的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颅高压引起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和呕吐等,也可出现共济失调、视乳头水肿、眼球震颤、运动障碍等。

婴幼儿则以头围增大为主要表现,多因肿瘤体积较大时,压迫导致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当肿瘤体积较小时,可无任何临床症状。

因此,CT和MRI是发现和诊断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主要方法。

CT对于显示肿瘤内是否存在钙化较敏感。

MRI因无电离辐射、能够进行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已成为儿童脑肿瘤诊断和评估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对于显示肿瘤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边界、成分、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强化方式、是否出现神经轴的脑脊液播散、预判肿瘤生物学行为等具有重要作用。

一、胚胎性肿瘤1.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胚胎性肿瘤,WHO分级为Ⅳ级,多见于15岁以前,以3~7岁最多见。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优秀课件

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优秀课件

影像学表现
• CT平扫:边界不清混杂密度或低密度肿块,多发条带状
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瘤 周无或轻度水肿
• 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 • MR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 • MR增强:随程恶性程度不同出现不同度强化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图)
颅内肿和掌握的知识点: -掌握颅内肿瘤的影像诊断原则 -掌握常见颅内肿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熟悉各种影像学方法对颅内肿瘤诊断 的价值与限度 -了解特定解剖部位好发肿瘤的影像学 诊断及鉴别诊断
学习重点难点
• 本节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脑转 移瘤的影像学表现 -桥小脑角区、鞍上、松果体区常见肿瘤种类
• 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则强化
影像学表现
• 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
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 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
• MRI增强:呈不规则强化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图)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5%-20%,年 龄多在50岁以上,肿瘤多位于髓质深部,病理以坏死和出血为 特征
• 增强
-多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为带 状强化
影像学表现(MRI)
• 平扫
-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类圆形,边界清楚, 四脑室受压变形、前上移位,常伴幕上梗阻性 脑积水
• 增强
-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 移灶也明显强化
髓母细胞瘤 (图)
室管膜瘤
• 概述
-占颅内肿瘤3-5%、占神经上皮肿瘤12%,儿童多 见(1-5岁),70%位于幕下,四脑室最多见,成 人多位于幕上,10-20%脑脊液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2 降、眩晕颜面麻木、面肌抽搐等)。
2021/1/20
颅内肿瘤发生的一般规律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 2Y以下: 幕上/幕下约2:1。 • 2Y-10Y: 幕下多于幕上。 • 10Y-15Y: 大致相等。
2021/1/20
听神经瘤
41 2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2021/1/20
4 21
听神经瘤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听神经瘤 2021/1/20
精品jing
后颅窝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范围
后颅窝组成骨包括颞骨岩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部后面和枕骨,主要结构包
括小脑、脑干、第四脑室、
小脑天幕及桥小脑角池等。 后颅窝肿瘤指小脑天幕以
41 下、枕骨大孔以上的肿瘤。
1 变坏死、出血。
4 2 3.临床表现主要有耳鸣、听力障碍、眩晕等。 2021/1/20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2021/1/20
41 2
影像学表现(imaging manifestation )
• CT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 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 ) •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 ) • 室管膜瘤(ependymoma )
1 • 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
2 )
4 • 转移瘤(metastases )
2021/1/20
桥小脑角区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1.圆形或类圆形略不规则等密度或稍高密 度肿块,以内听道为中心。肿块较大时 常有囊变。
1 2.患侧内听道扩大。
3.相应脑池的改变。
4 2 4.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2021/1/20
MR
0 0 1 1 0 0 11 0 .肿1 0 1 块0 1 1 呈0 1 等0 0 0 或1 0 1 稍0 0 长1 0 1 T1 1、稍长T2信号。
4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2021/1/20
41 2
脑膜瘤(meningioma )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 是桥小脑角区的常见肿瘤,属于脑外肿 瘤。起源于岩锥尖部的脑膜。
41 2 • 肿瘤内常见钙化,但明显囊变罕见。
2021/1/20
imaging manifestation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 CT
1.平扫 圆形或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肿块影 ,密度均匀,边界清楚,与相邻脑膜有 宽基底相连。
41 2 • 胆脂瘤(cholesteatoma ) 2021/1/20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2021/1/20
41 2
小脑及四脑室区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1 • 15岁以上(成年):幕上多于幕下
4 2 。
2021/1/20
桥小脑角区
• 听神经瘤(acoustic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neuroma ) • 脑膜瘤(meningioma ) • 三叉神经瘤(trigeminal neuroma )
• 位置:即桥脑与小脑之间的区域。
内听道和三叉神经是其最重要的解
剖结构。
41 2
2021/1/20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 )
10 0 .1 为1 0 桥0 1 0 小1 0 1 脑0 1 1 角0 1 区0 0 0 最1 0 1 常0 0 见1 0 1 的1肿瘤,约占该区肿瘤的 80%,后颅窝肿瘤的40%。 2.起源于听神经鞘细胞,为脑外肿瘤。病变早期发 生于听神经内听道段,随着肿瘤的生长,内听道 扩大,并向内侧脑池生长,形成肿块,肿块可囊
1 。邻近脑沟及脑池扩大。
2.肿瘤小时信号 常较均质,增强扫描呈均 质明显强化。瘤内出现坏死时不均匀强 化,表现为单环或多环不规则强化。有 时可见增粗的听神经强化,呈鼠尾征。
1 3.邻近脑组织结构、四脑室受压、移位、
2 变形以及相应脑池的改变或引起梗阻性
4 脑积水。
2021/1/20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2
2021/1/20
0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1 1
2021/1/20
41 2
临床表现
0 0 1 1 0 •0 1 0 颅1 0 高1 0 1 压1 0 1 症0 0 状0 1 0 ;1 0 0 小1 0 脑1 1 症状(共济失调、患 侧肌张力减弱等 );脑干症状(交叉性 麻痹);桥小脑角症状(耳鸣、听力下
1 2.常引起局部骨质增生硬化。瘤内钙化常
见,明显囊变罕见。
4 2 3.增强扫描常呈明显均匀强化。
2021/1/20
MR
0 0 1 1 0 0 1 10 .1 肿0 1 0 瘤1 1 呈0 1 0 等0 0 1 或0 1 稍0 0 1 长0 1 1 T1、等或稍长T2信号。 2.肿瘤与小脑之间常有长T1、长T2信号纤 维包膜。 3.周围水肿轻,瘤体较大时可有占位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