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贫日记范文
扶贫日记三篇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瓢泼雨中情,帮扶一家亲屈云兰今年3月,在精准扶贫结对帮扶活动,我与花坪镇落水坪村5组的一户人家结成了"亲戚",记得我第一次去到村里时,村书记就说:那是全村贫困户中最远的一户啊,公路都没通到屋,怎么让你一个年轻小姑娘去那么远。
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想到帮扶的艰难、责任的重大,真是万般情绪涌上心头。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么一种先入为主的畏难情绪,我第一次去帮扶户家中时,总感觉路很难走,还记得当天下着毛毛雨,因为路程太远,所以我们单位的精准扶贫工作小组组长陪我一起,我们顺着一条并不宽敞的土公路走了很久,蜿蜒的公路一直延伸到了大山深处,感觉怎么都走不到尽头。
而当我们终于到达他们家后,映入我眼帘的是很有年代感的土木建造的房子和旁边低矮的茅草房,据后来的了解,家中的房子还是74年以前修建的。
当时家中只有一个年纪超过70岁且听力有障碍的老奶奶,我瞬间就蒙了,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
因为听不到,第一次的交流显得特别费劲,我凑到她的耳边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一些家里的情况,聊过之后我很迷茫,因为总是我问东她说西,我知道不是老人家故意如此,确实是听不到,所以只得草草的结束了我们的第一次交谈。
后来,我前后5次去到了他们家中,通过与她的儿子交谈,知道奶奶的老伴儿已于一个月前过世,家中还有奶奶的儿子和上初中的孙女儿。
我向他们详细的解释了很多扶贫相关的政策,了解了他们家的一些需求和具体的扶贫发展计划。
可能是去的多了,我和奶奶之前有了一些小小的默契,开始懂得彼此要说的一些话。
在我第四次去到他们家时,奶奶请我给她拍一张寿像,因为腿脚不便,且距离乡镇较远,奶奶担心自己的身体不好,想要置办一个寿像。
精准扶贫个人日记优秀文章

精准扶贫个人日记优秀文章精准扶贫个人日记:2020年9月1日今天是我来到贫困山区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天,初来乍到,我对这个地方一无所知。
下了车,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在路边卖着几根红辣椒,他的脸上挂满了汗水,似乎是刚刚从田间劳作回来。
我来到他面前,询问他为什么在这里卖红辣椒。
他告诉我,他的父母都是农民,种植红辣椒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
这个小男孩只有10岁,却已经学会了自力更生,在他那深邃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希望和坚强。
从今天开始,我要为这样的孩子付出我的努力,为贫困山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9月10日在我接触了一些贫困群众后,我深感到他们的困境和需求。
今天,我前往灵泉村,一个贫困村庄,主要以种鸭为生。
由于村庄地势低洼,气候潮湿,导致鸭子生病率较高,村民们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
我和村民们一起商讨对策,提供了一些建议,例如改善鸭群饲养环境,引进高品种的鸭种等等。
希望通过这样的措施,能够改变村民们的生活状况,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和村民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渴望和努力,这也更激励着我坚守在扶贫工作的一线。
2020年9月20日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这段时间以来,我逐渐深入了解到贫困山区存在的一些根本问题。
教育问题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去了一个小学,发现学校的设施简陋,教学条件有限。
尽管如此,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依然强烈。
我和一位教师交流,她告诉我学校缺乏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不足是导致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之一。
我明白了,除了改善基础设施外,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决定通过引进社会资源,提高当地教师的培训质量,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2020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我参观了贫困山区的一个产业园,看到了一大片果树种植园。
通过发展果树产业,当地村民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
我和一位果树种植户交流了一番,他告诉我,之前他一家人的生活非常困难,靠种地几乎无法维持生计。
通过发展果树产业,他的家庭收入翻了一番,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的扶贫日记三篇

我的扶贫日记三篇篇一这两天雨下个不停,酷热的夏天暂时被阴雨赶跑了。
头顶没有了烈日,脚下却是泥泞,扶贫工作依然在冒雨进行着。
今天来到我包扶的第二户群众家,也算是去探望他们吧。
雨天看看他们的房子漏不漏,了解了解他们致贫的更深层原因,看能不能给他们做点什么,尽自己一点力所能及的帮扶。
这是一家原本幸福的家庭,但一场意外,却把他们拖进了万劫不复的贫困中。
三年前二月的一个早上,这家三十六岁的男主人早晨起来睁开朦胧睡眼,走到门前时看见他家门口的柳树有一条枝垂了下来,可又没完全掉下来,耷拉在那儿有些碍事。
于是他站在树下使劲的拽那树枝,可怎么也拽不下来,他就爬到那棵并不高的树上,抓住上面的树枝,想用脚踩断下面的那个掉了一半的树枝,悲剧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他刚站到那树枝上,树枝就突然折断了,他被重重的摔了下来。
这一摔,让他年轻的身躯这辈子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不断的看病治疗,花去了他家所有的积蓄,但他还是没有站起来,从此他成了一位一级残疾人。
从此以后他只能眼巴巴的躺在床上让年迈的母亲照顾他。
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进城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孩子上学。
日子就这样艰苦的向前熬着。
还好有政府给的那些虽然少、但却也能救急的低保和残废补助金。
政府给他每月80元的残疾生活补助,又给全家每人每月205元的低保金,这样他家每月就有900元的生活费(他母亲没有低保),再加上她媳妇打工每月的一千多元工资,一家人的吃喝问题还能勉强对付。
但要付水电费、房租、以及俩学龄孩子和他老母亲全家五口人的其它开销就远远不够了。
政府的计划是要他们家在2019年脱贫,这怎么可能呢?两年以后,他的孩子还依然在上学,他依然还是一个残疾人,她母亲越来越苍老,他的爱人还是那个没手艺没技术的打工妹,他们家哪里还可能会有别的收入呢?脱贫真的比做梦还要遥不可及!面对这样的贫困户,我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扶贫想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的是有难度的。
一户人家能不能脱贫,制约因数很多,有时候是非人能力所能及的。
扶贫日记范文

扶贫日记范文积极行动起来掀起扶贫帮困热潮;热情参与进去奏响友善小康乐章。
下面是的扶贫日记,欢迎阅读!【扶贫日记一】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
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5篇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5篇县人社局将要把扶贫对象按户建档立卡,一户一页,登记清楚每户的情况,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现状,分类施策,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集中力量给予扶持。
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个人扶贫日记简短个人扶贫日记简短1今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下村又再次去走访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户。
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路上田地间一群群忙碌的群众,有的在地里拔花生、有的在割晚稻、有的田里放牛,有的在土里挖红薯.......秋天丰收的喜悦,笑脸写在每一个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人们,沿着弯曲的小路,不知不觉就到了自己帮扶的贫困户王恩娣家门口,走进他家第一眼就看见她老公罗林长和小孙子在摘花生,他看到我起身招呼我。
我们拉了拉家常,问了问目前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告诉我老伴在帮别人割稻子,就自己和孙子孙女在家,现在生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干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心我们老两口,真的很感谢。
听到贫困户的心里话我心里很高兴,自开展结对帮扶以来,贫困户没有把我忘记,还能喊出我的名字。
最后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自身努力,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生活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27月6日,肩负着雨湖区地方税务局党总支的重托,我们一行人在副局长尹灿文的带领下驱车数十公里来到了韶山市银田镇凤家村,这里是我局开展“干群一家亲、党群心连心”精准扶贫活动的目的地,也是我们践行“两学一做”的重要载体。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开始逐户走访慰问前期工作中确定的17户困难群众家庭,在送上慰问金的同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困苦,倾听他们的诉求愿望,和村干部一起为扭转他们的困难局面出谋划策。
来到凤家村中沙组郭楚才老人家,低矮的房子,外墙大片的霉斑,门前堆砌的垃圾纸箱,和周围几户干净漂亮的院落相比显得格外的扎眼。
老人正好外出归来,挑着担子的身影佝偻而单薄。
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郭老今年82岁高龄了,老伴、儿子均已过世,媳妇携孙子改嫁,只有已嫁人的女儿隔三差五地过来照顾一下老人。
个人扶贫日记100篇

个人扶贫日记100篇很高兴你对扶贫工作如此关注!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扶贫日记示例:1. 扶贫日记一日期:2019年1月1日今天我参加了当地扶贫团队的行动,去了一个贫困山区进行帮助。
我们给村民们发放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还进行了技能培训。
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我觉得很欣慰。
2. 扶贫日记二日期:2019年2月2日我今天去了另一个贫困山区,和一些志愿者一起帮助修建道路。
这样一来,村民们的出行将更加便利,也有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我真心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够得到改善。
3. 扶贫日记三日期:2019年3月15日今天我去了一个农村社区,帮助农民们进行农作物的种植。
我教他们新的种植技术,希望能提高他们的产量和收入。
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4. 扶贫日记四日期:2019年4月10日我参加了一个农业合作社的工作,在这里,贫困家庭通过合作种植蔬菜和水果,提高了收入。
我帮助他们建立了销售渠道,希望能让他们的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5. 扶贫日记五日期:2019年5月20日今天我去了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为孩子们进行义务教学。
他们的学校条件很差,但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却很强烈。
我希望通过我的帮助,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6. 扶贫日记六日期:2019年6月16日今天我和一群志愿者一起去了一个贫困村庄,为当地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
我们为他们进行健康检查,还分发了一些常用药物。
看到他们得到了及时的医疗帮助,我觉得很欣慰。
7. 扶贫日记七日期:2019年7月25日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去了一个农村,帮助当地的妇女进行创业培训。
我们教她们一些手工制作的技巧,并提供市场营销的指导。
我希望她们能够借此机会创造自己的收入,改善生活。
8. 扶贫日记八日期:2019年8月13日我参加了一个农民合作社的养殖项目,帮助提高当地养殖户的养殖技术。
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养殖方面的培训课程,并帮助他们建立了养殖规模化的模式。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4篇)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4篇)驻村扶贫民情日记一20xx年3月2日星期日天气晴“袁老师你来我们村了,太好了,我们的发展有希望了!”一下车,村支书刘佐军就热情地拉着我的手不停的说。
3个字“太好了”,让我感受到了老百姓对我的信任。
这条路已经在开始硬化,年底可以全部硬化完。
40任在肩。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二20xx年3月6日星期二天气晴90%的现实,依托六盘水市20xx年4月10日星期四天气晴“要想富得快,全靠车头带”。
班子建设是驻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村里的班子团结不?奋进不?奉献不?能力怎么样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今天晚上8时,忙碌了一天的我们,又在村活动室组织学习和讨论了。
在会上,我提出要大家把信息公开,大家的照片就用我的相机照,我负责冲洗。
“丑媳妇也要见公婆”,我们还怕群众看吗,还要把电话号码留下。
我和他们说,“电话费超出的部分我来补,怕的是你电话费用不完,老百姓没事找。
”最后确定公开内容:1个村支两委领导班子和小学校长8人告知栏,1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5人告知栏,1份包含包村干部、驻村队员、村支两委、村民小组组长、致富带头人的联系方式及我们的公开承诺。
还建议要搞好群众工作室,把一楼的妇检室综合利用好,每天安排一名村干部负责处理和记录当天的群众事务,能办的当天办,不能办的电话告知我和村支书。
另外,还要负责村活动室卫生,笑脏不笑破,我们的活动室只要为民做事,做实事、清清爽爽就很好了。
我想,好的团队,是工作开展的基础。
驻村扶贫民情日记四20xx年4月22日星期二天气晴今天下午,我请村支两委的同志们在村里吃了顿便饭。
吃完晚饭,大家又都回到活动室,召开村核心土地功能分听后,有点雾头雾脑。
村主任李兴隆第一个发言:“大家就可以去规划区发展呀,不是很好吗?”性住房补贴,这样他们就不会贫困了”来。
”型沼气池的地点落实了。
“每个人不敢想象,可现在充满了想象”截至目前:双贡村规划种植的50植示范基地的建设。
另外,结合““清洁工程”、“沼气池建设”等项目资金。
我的扶贫日记范文扶贫日记100篇范文

我的扶贫日记范文扶贫日记100篇范文我的扶贫日记一8月27日星期四阴天一大早,大家集中在村委会办公室,继续精准扶贫数据录入。
大家还展开了录入竞赛,最后还是市保密局的高梅玲科长技高一筹,以录入45份调查表的成绩,摘得桂冠!奖品就是——长茂司村一组的信息录入任务!在昨天录入七组31份贫困户数据的基础上,不到12点我也把七组39个贫困户的信息全部录入完成,还甄别筛查出两户重复信息,完成任务后,主动请缨又接下了三组贫困户信息录入任务,大家全力开动,都想早日把信息全部规范化、数据化,午饭还是在村胡书记的催促下,才简单地吃了两口,不到下午2点,又都坐在电脑前继续工作,在信息录入的过程中,大家发现农户收支情况调查表,收入项多于支出项,支出项多集中在生产支出上面,而医疗、学费和人情往来,在调查表上却并没有反应,恰恰这几项是农村家庭较大的开支和付出,有待以后表格完善改进。
在进行数据录入的时候,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以前几名修路的村民来村委会结算工钱,因为工程量和人工费的计算方式不同,引起了争议,村胡书记和村左主任,耐心算细账,以亲临修路现场的底气摆事实、说道理、算人工、测土方、守规矩、讲人情,既有坚持原则的寸步不让,也有推心置腹的交心谈心,在理性分析^p 和感性交流后,几位修路村民终于笑逐颜开,得到了满意结果,结算了应得的工钱。
我们工作队不禁为两位村干部暗树大拇指,别看村胡书记平时笑呵呵,万事好商量;村左主任往常似家人,称兄又道弟,该坚持原则时还真不含糊!暨坚守了底线又不激化矛盾,还能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这种功夫不是纸上谈兵得来,也不是坐在办公室喝茶聊天凭空生出,而是真正的与基层群众站在一块、干在一起、想在一处才能修炼成功,这不正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最好体现和深刻践行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长茂司村不仅能得到土蜂毫不留情的馈赠,也能学到为民谋利益、办实事的真功!真是不虚此行、不负年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扶贫日记范文我的扶贫日记一
8月27日星期四阴天
一大早,大家集中在村委会办公室,继续精准扶贫数据录入。
大家还展开了录入竞赛,最后还是市保密局的高梅玲科长技高一筹,以录入45份调查表的成绩,摘得桂冠!奖品就是——长茂司村一组的信息录入任务!在昨天录入七组31份贫困户数据的基础上,不到12点我也把七组39个贫困户的信息全部录入完成,还甄别筛查出两户重复信息,完成任务后,主动请缨又接下了三组贫困户信息录入任务,大家全力开动,都想早日把信息全部规范化、数据化,午饭还是在村胡书记的催促下,才简单地吃了两口,不到下午2点,又都坐在电脑前继续工作,在信息录入的过程中,大家发现农户收支情况调查表,收入项多于支出项,支出项多集中在生产支出上面,而医疗、学费和人情往来,在调查表上却并没有反应,恰恰这几项是农村家庭较大的开支和付出,有待以后表格完善改进。
在进行数据录入的时候,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以前几名修路的村民来村委会结算工钱,因为工程量和人工费的计算方式不同,引起了争议,村胡书记和村左主任,耐心算细账,以亲临修路现场的底气摆事实、说道理、算人工、测土方、守规矩、讲人情,既有坚持原则的寸步不让,也有推心置腹的交心谈心,在理性分析和感性交流后,几位修路村民终于笑逐颜开,得到了满意结果,结算了应得的工钱。
我们工作队不禁为两位村干部暗树大拇指,别看村胡书记平时笑呵呵,万事好商量;村左主任往常似家人,称兄又道弟,该坚持原则时还真不含糊!暨坚守了底线又不激化矛盾,还能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这种功夫不是纸上谈兵得来,也不是坐在办公室喝茶聊天凭空生出,而是真正的与基层群众站在一块、干在一起、想在一处才能修炼成功,这不正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体现和深刻践行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长茂司村不仅能得到
土蜂毫不留情的馈赠,也能学到为民谋利益、办实事的真功!真是不虚此行、不负年华。
今天网络出了问题,精准扶贫日志只能明日放在空间里与大家分享,明日争取把精准扶贫数据录入工作全部初步完成,为后期纠错、归档节省时间。
我的扶贫日记二
10月13日星期二晴
这几天天公很作美,每天都是蓝天白云。
我们驻水田坝良斗河村工作队的3名队员利用这几日的好天气,按照各自单位的结对情况,又分别对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走访。
这次不同于之前的走访,前一次的走访,主要是对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的了解掌握,而这次更侧重于贫困户自己的脱贫规划以及征求对我们工作队前期驻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队长杨平福和队员汪滨的走访户在3组和4组,我的在2组,村里的组级路未硬化,路况很糟,我们只能靠步行。
说是步行,其实就是上坡下坡,或者在山林中穿梭,我笑着说:“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
2组大部分在海拔600米以下,适宜发展柑桔,这里以前也曾发展过,但因农户们不懂技术,
又没有加强管理,基本没有收益。
这次水田坝乡政府专门为该村制定了柑桔发展规划,免费提供苗木、肥料和技术指导。
本月刚组织了一次柑桔栽培技术的现场会,现在又是移栽苗木的最后时间,农户负责挖“窝子”,政府免费发放树苗和肥料。
这么好的政策,乡亲们积极性很高,70多岁的
老人都在地里忙碌着。
种好柑桔,发展主导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
几天下来,在我走访的贫困户中,有的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的却显得有些迷惘。
我深深懂得乡亲们因为贫困带给他们的无奈与无能为力。
交通不便,产业发展薄弱,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年老和体弱的人。
我一边给乡亲们宣传现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一边帮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抓住现在的好时机,不要自我放弃。
每个人都有过上好日子的权利,对他们而言,“好日子”靠的是好政策和他们勤劳的双手,还有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
乡村里的夜晚似乎来的比城市的要早,写到这里,抬头一看,天已披上了黑色的薄纱,一天又结束了。
来这里的这段时间,除了会牵挂家里2岁多的儿子,我已习惯了这里的寂静。
作为一名母亲,或许我是不称职的,但是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些“扶贫人”做的一点工作,能让这里更多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好的教育和生活。
我的扶贫日记三
12月21日星期一阴天有雨
今天,我到大槽村去看精准扶贫工作分配给我包扶的3个贫困户,他们住在高桥乡大槽村的深山中,这里是高桥乡东部边缘,190户531人散居在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去年人平纯收入只有4686元,是省定特困村,车行近两个小时才到村里。
在村党支部书记董蓓蕾的带领下,我首先来到李兴明家,他家有三间大瓦房和一排附属房,收拾得干净整洁。
83岁的母亲长年瘫痪在床,两个女儿都外嫁且在外打工,妻子身体不好,家里种
了亩玉米、1亩油菜、6亩核桃,喂了4头猪。
我楼上楼下转了一遍,发现储存了很多玉米,圈里还有2头年猪、1头母猪,可以看出是个勤劳之家,只是传统种植收益低,再加上母亲长年病,把这
个家拖到了贫困线下。
“村里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我问董蓓蕾。
因为贫困户产业发展一定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因户施策,依靠合作社的带动,单打独斗是很难成气候的。
“目前村里有药材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种植丹参、前胡的还比较多,收益都还可以。
”董蓓蕾说。
根据李兴明的情况,我们共同商定,决定2016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让他种植2亩丹参,兴建一个食用菌大棚,再把生猪养殖好。
因为根据县里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对新发展食用菌的贫困户,将补助5000元建一个食用菌大棚,由合作社负责制袋、技术指导、产品收购,每袋有3元补助,最多可补贴3000袋。
药材按“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每亩一次性扶持种苗费300元,肥料2包。
这样一算账,光食用菌就可获得万元的补贴,每袋只按5块钱收益,就有万元收入,两亩药材也可收益5000元以上,仅这两项就有2万块钱的收入了。
李兴明担心药材种植和食用菌技术,又怕劳动力不够,我将这些疑虑都一一为他化解后,他才放心。
随后,我们来到姜学元家中,他今年61岁,因妻子刚刚离世,儿子在宜昌打工,他一人在家
操持农活,家庭收入以种植的5亩多玉米和土豆为主。
我向他宣传了县里出台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姜学元有很强的发展食用菌和药材的念头,我当即和他到田里共同选址,决定发展和李兴明同样的规模。
而到村民刘立香家,我更多的是心酸,刘立香一家3口,老两口年老残疾又多病,根本没有劳动能力,40岁的儿子刘志平至今未婚。
我鼓励刘立香一家要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有各级党委政
府的帮助,就一定能战胜眼前的困难。
我和村干部一起,为刘立香一家落实了2亩药材和一个食用菌大棚的计划,只需付出很少的劳动力,就会有较高的收益了。
通过前几年全县实施的“五大惠民工程”,村里的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是这些户因种种原因,没能脱贫致富,通过制订脱贫计划,我还是很有信心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脱贫。
随后,我在村干部家召开了市县驻村工作队、乡、村主职干部碰头会,听取了乡、村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了解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当了解种植前胡不仅管理简单,而且当年可以收益,亩平不低于2500元,比种丹参强,我当即要求董蓓蕾将3户药材品种调整为前胡。
就汇报的情况看,我感觉到精准脱贫任重而道远,我要求参会的干部们必须怀着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去扶贫,在产业培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搬迁安置到户、政策兜底等重点工作环节上抓好落实,进一步细化方案措施。
村组干部要摸清村情,根据困难户的不同发展意愿,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落实相关帮扶政策,扶持有能力的产业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共同发展产业,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早日实现同步全面小康。
会议结束时已是夜幕降临,浓雾锁深山,但道路依稀可见。
我坚信这次县委、县政府本级财政投入2亿多元实施精准脱贫,一定能帮助这些农民兄弟摆脱贫困,奔向美好的明天。
虽征途漫漫,但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