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记三篇

合集下载

个人扶贫日记范文三篇

个人扶贫日记范文三篇

【导语】民情⽇记必须要跳出纸上谈兵的怪圈,不但要记,更要去做,对群众所反映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设法尽快帮助解决。

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个满意的答复。

⼩编整理了个⼈扶贫⽇记范⽂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今天的天⽓很好,阳光明媚,下村⼜再次去⾛访结对帮扶的精准扶贫户。

在这⽚熟悉的⼟地上,⼀路上⽥地间⼀群群忙碌的群众,有的在地⾥拔花⽣、有的在割晚稻、有的⽥⾥放⽜,有的在⼟⾥挖红薯.......秋天丰收的喜悦,笑脸写在每⼀个的脸上。

看着勤劳的⼈们,沿着弯曲的⼩路,不知不觉就到了⾃⼰帮扶的贫困户王恩娣家门⼝,⾛进他家第⼀眼就看见她⽼公罗林长和⼩孙⼦在摘花⽣,他看到我起⾝招呼我。

我们拉了拉家常,问了问⽬前的⽣产⽣活情况,他告诉我⽼伴在帮别⼈割稻⼦,就⾃⼰和孙⼦孙⼥在家,现在⽣活都能吃饱穿暖,感谢党的好政策,⼲部们隔三差五的来关⼼我们⽼两⼝,真的很感谢。

听到贫困户的⼼⾥话我⼼⾥很⾼兴,⾃开展结对帮扶以来,贫困户没有把我忘记,还能喊出我的名字。

最后我相信有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有了他们的⾃⾝努⼒,⽇⼦⼀定会越过越好,幸福富裕的⽣活⼀定会梦想成真的。

篇⼆ 10⽉25⽇上午8:10,我们⼈和卫⽣院精准扶贫医疗队5名队员在医院院内集合,带齐检查设备和常⽤药品,前往⼈和乡郭应村委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员家中开展健康义诊服务。

8:45,在当地乡村医⽣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因病致贫患者张新民的家中。

仔细了解患者⽬前的病情后,医务⼈员开始为他听诊、测⾎压,讲解健康养⽣知识,提出合理的康复⽅案,并交代了在⽇常⽣活当中应注意的事项。

离开时,张新民握着我们的⼿,连声表⽰感谢。

9:50,医疗队到达了因病返贫患者⾼庆华⽼⼈家中。

⾼庆华⽼⼈正坐在屋檐下听收⾳机,见到了我们5⼈,⽼⼈颤巍巍的站起来。

当知晓我们的来意后,⾼庆华⽼⼈激动得语⽆伦次,连声说道:“还是党的政策好啊!”由于⽼⼈患脑⾎栓多年,常年卧病在床,⽣活不能⾃理,说话很费⼒,⽆法与外⼈正常交流,所以我们都⾮常理解⽼⼈的⼼情。

我的扶贫日记三篇

我的扶贫日记三篇

我的扶贫日记三篇篇一这两天雨下个不停,酷热的夏天暂时被阴雨赶跑了。

头顶没有了烈日,脚下却是泥泞,扶贫工作依然在冒雨进行着。

今天来到我包扶的第二户群众家,也算是去探望他们吧。

雨天看看他们的房子漏不漏,了解了解他们致贫的更深层原因,看能不能给他们做点什么,尽自己一点力所能及的帮扶。

这是一家原本幸福的家庭,但一场意外,却把他们拖进了万劫不复的贫困中。

三年前二月的一个早上,这家三十六岁的男主人早晨起来睁开朦胧睡眼,走到门前时看见他家门口的柳树有一条枝垂了下来,可又没完全掉下来,耷拉在那儿有些碍事。

于是他站在树下使劲的拽那树枝,可怎么也拽不下来,他就爬到那棵并不高的树上,抓住上面的树枝,想用脚踩断下面的那个掉了一半的树枝,悲剧就在这时候发生了。

他刚站到那树枝上,树枝就突然折断了,他被重重的摔了下来。

这一摔,让他年轻的身躯这辈子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不断的看病治疗,花去了他家所有的积蓄,但他还是没有站起来,从此他成了一位一级残疾人。

从此以后他只能眼巴巴的躺在床上让年迈的母亲照顾他。

他的妻子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进城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孩子上学。

日子就这样艰苦的向前熬着。

还好有政府给的那些虽然少、但却也能救急的低保和残废补助金。

政府给他每月80元的残疾生活补助,又给全家每人每月205元的低保金,这样他家每月就有900元的生活费(他母亲没有低保),再加上她媳妇打工每月的一千多元工资,一家人的吃喝问题还能勉强对付。

但要付水电费、房租、以及俩学龄孩子和他老母亲全家五口人的其它开销就远远不够了。

政府的计划是要他们家在2019年脱贫,这怎么可能呢?两年以后,他的孩子还依然在上学,他依然还是一个残疾人,她母亲越来越苍老,他的爱人还是那个没手艺没技术的打工妹,他们家哪里还可能会有别的收入呢?脱贫真的比做梦还要遥不可及!面对这样的贫困户,我们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扶贫想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的是有难度的。

一户人家能不能脱贫,制约因数很多,有时候是非人能力所能及的。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一】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二】宣传部共有13名干部,2016年共包扶后王家山村17人,贫困人口大多数是年老,残疾人,行动非常不便。

宣传部主要领导和包扶干部通过调研,决定对年老和残疾贫困户进行精神扶贫。

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理念在支撑着这些人?为了消除心中这一疑问,宣传部及时购买了老年收音机、各类书籍,尤其是王道老人需要的笔墨纸砚,把这些精神食粮送到贫困户的手中。

当天离开的时候,已是下午,刚下过雨的庄稼汲取着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快速地成长着。

已经30多岁的王彦辉,本该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却因童年的灾难沦为一个智商只有几岁的孩子,当他看到有人来访的时候,却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这一切深深地刺痛了我们的心。

什么样的雨露和阳光能滋润他茁壮成长,收音机里的音乐或许能打开上帝留给他的另一扇门工作人员心情沉重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7月29日,星期五下午,室外温度是32度,实际可能都达到了35度。

宣传部所有人员却出发到包扶村后王家山,提着西瓜、饮料、白糖、饼干等消暑用品,大热天的,你们还记得我们王娥娥的妈妈向包扶干部说道。

礼轻人意重啊包扶干部还显得不好意思。

不轻......不轻......娃娃们连一口水也不喝、一口饭也不吃大妈说着,我们已经走远了。

已经到晚上9点多了,我们该回去了,送出去我们的心意,大家心情一下子超级好。

残疾人王振祥行动不便,夏天还不知道吃西瓜没有?一个暖心的疑问,形成了此次送凉爽之行。

一个志愿者希望与王道老人结对帮扶,这是个好思路,精准扶贫的链条应该越长越好,一定要抽时间和其他志愿者好好谈谈这事这是精准扶贫日志中最有希望的一段话。

关于扶贫工作的日记【篇三】今天,阿光叔叔、小和姐我们三人去第一批尼西鸡养殖户家对禽舍做消毒指导。

全村被崩池神山分成两个片区,按所处地域分为山前和山后,山后五个村民小组基本地处于神山之上,由此多少可以想见山后的一部分状况。

然而,真正进入村组公路,我还是被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九曲十八弯吓得不太敢说话,一条公路拐来拐去盘踞在整座山上,形状简直跟那条蜷缩水泥路上晒太阳的蛇有得一拼。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扶贫民情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应该切实地为村民干实事,下面为大家精选扶贫民情日记,欢迎阅读!扶贫民情日记一3月12日星期三晴今年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开门搞活动”的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普通群众,了解民情民生,开展结对帮扶。

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转变作风,让群众得到实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

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

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

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

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

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

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

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

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

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

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

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

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

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

优秀扶贫帮困日记三篇

优秀扶贫帮困日记三篇

精选扶贫帮困日记三篇篇一经了解,一家三口人,母亲刘明英84岁,体弱多病,佝偻着腰;大儿子李香全46岁,小儿子李香定44岁,两兄弟均未婚,弟弟李香定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在与我们交谈中,我们问大儿子李香全,怎么不出去打工挣钱娶媳妇,他说道,本来是可以出去打工挣钱的,但是家庭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可能,一般出去走个亲戚都得半天之内回家,不敢走远,母亲和弟弟在家都得我照顾,更别说出远门挣钱了,我们三个人都是苦命人,只能在一起相依为命,他淳篇二;当我们抱怨工作压力大的时候,还有人连工作都找不到;……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完全取决于心然年过65口人,除了老伴,还有女儿女婿2.7亩自留地和自己开荒的7(400元/月)、计划生育金(80元/月)、养老保险金(80元/月)通过对联系户的走访调查,我得出的结论和村里给出的信息是一致的——因病致贫,这种情况在农村相当普遍,我们单位联系的12个农户,有11户是因病致贫,还有一户是因残致贫,说到底,也是因病致贫。

在现今的农村,村民种田不仅不需要缴费纳税,而且还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惠农政策,只要有脑力劳力,只要踏实肯干,日子总会越来越好,可以说,村民致贫的根源几乎都是因为病痛。

因此,完善和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和大病救助制度,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于我而言,帮扶联系户任重而道远。

初来咋到,情况不明,我还不能拟出系统而有效的帮扶措施,当前,我除了帮助联系户不折不扣地落实扶贫政策外,还打算就近帮助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以便户主在打工增加收入的同时照看家人,如果经济形势向好,还可以帮助户主把7亩林果地以流转、租赁或入股的方式增加收入。

我深信,只要政策到位,只要协力并进,我的联系户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走出困境!到那时,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百姓脸上的笑容会更灿烂!篇三近日,地区人社局住金山路八道巷社区工作组成员与社区干部,为辖区内平房区贫困户赵伟送去了天颐堂中医院捐助的3000元房屋维修费,为这个困难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

扶贫工作日记六篇扶贫工作日记六篇【篇一】**年5月13日星期一晴作为一名新一轮轮换的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队队长,今天是到村里报到第一天。

刚从国道转到进村的乡道,就被上千亩的稻田的景色吸引了,我赶紧把车窗摇下,用力地吸了一口满是稻草香味的空气,说了句:“这才是大自然的味道”。

**年5月16日星期四晴今天一早,沿着已经硬底化的村道一路走访贫困户,寻找着在门口显眼处的——西区办事处统一制作“关怀户”的牌子。

在一户贫困户家,我看到了门口堆放了很多竹子,想进去看看,究竟这些竹子有何用途。

走进院子,就看到一个人正座在竹凳上制作竹梯。

我首先介绍了自己是新来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扶贫工作队队长。

他赶紧停下手里的活,掏出支烟递给我,我顺手就接过了烟,自来熟的点燃起来,一边了解他的名字。

他叫**,为低保贫困户,因小儿麻痹症的原因,落下了肢体残疾。

目前有门做竹梯的手艺,现今整个**县只有两人会做竹梯,而他是其中之一。

因竹梯为绝缘材料,都是售给电工这类工作的人,这也造成了销售渠道单一,销量不大。

离开**家后,我又专门找了村两委进行了解。

他今年51岁,既是一名低保贫困户,也是县残联在大象村的联络员。

我个人觉得,一名残疾人又是贫困户,**年10月21日星期一晴最近,我经常到**的“生产车间”(旧屋)和他了解情况。

这种竹梯的原材料必须是**,**是良好的绝缘体材料,**购置回来后,要经过火烤拉直,阴干放置2个月。

再进行竹梯的拼装,拼装每一把竹梯时间只需要20分钟,首先要测量好阶梯的长度,各阶梯之间有30厘米的固定间隔值。

因为竹梯是给电工工作使用,需要绝对的绝缘,整个梯子都是竹材料,所以他做的竹梯不用铁钉,一律是竹钉子。

现在市场主要销售的是7、9、11阶的三种竹梯,价格为每一阶8元,所以每把竹梯的售价也是不同。

因为销路单一,他备货量也不大,一个月也就制作40把竹梯这样。

除了竹梯,**还会竹工艺品的制作,“大象村以前有竹工艺品厂,很多村民都掌握了这门手艺”,他告诉我。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

扶贫工作日记三篇导读:本文扶贫工作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建档立卡整改,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基础。

驻村一个月以来,我的主要工作是扶贫攻坚建档立卡整改,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调查表和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再次进行逐一检查梳理,对照入户调查信息,查缺补漏,完善规范档案资料。

这些信息覆盖面广,精准度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非常大。

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5+2”“白加黑”就成了我们工作的常态,周末几乎从没休息过,晚上夜夜加班至凌晨。

第一书记胡红宝长时间填写档卡,眼压升高,有时候看东西都重影模糊,我的体重也减了五斤。

想想也不错,这下一举两得,既干了工作,又减了肥,只是有时有点头晕,看来要增加些营养了。

其实不光是我们村,大部分驻村干部都这样,白天入户核查,晚上熬夜整理数据、分析致贫原因。

不少群众白天干活不在家,就得晚上去核查,回来后整理完材料到下半夜是常事。

篇二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从2015年我单位就开始定点帮扶久富村,为改变其贫困面貌,这几年在基础设施和产业扶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通过对村里道路的改造,大部分村民告别了泥泞、颠簸的土路,走上宽敞平整的水泥路,这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大家的出行,减少了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我们帮助村里修建了村委办公楼,改善了村委的办公条件,还修建了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修建好的文化广场,为村民提供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的理想场所。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进行产业扶持。

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我单位帮助村里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帮助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引领群众发展种养业,带动村里的贫困户脱贫。

目前,久富村有种植产业4个,核桃、连翘、香菇、大樱桃已形成规模;养殖产业1个,修建8个养鸡大棚,已投入使用,另有养牛产业正在酝酿中,全村的产业发展格局正逐步形成。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文档六篇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文档六篇

个人扶贫日记简短文档六篇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个人扶贫路上的日记一定很纪念意义,以下是WTT为大家准备的关于个人扶贫日记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个人扶贫日记【1】带着学校周五中午扶贫会上分发的表单,我早上九点出发,经过车辆人烟稀少的大公路,穿过雨后盘旋泥泞的村村通石子山路,越往山上走,越感觉到冷空气迎面袭来,闻着前方勤劳农家柑橘树,柚子树的清香,我知道今天帮扶的第一户贫困户农家快到了,快走过长满柑橘树的大石子路经过泥湿的黄土小路时,出来两只狂吠的家犬,还好主人家知道有人来,马上面带微笑,热情地走出来拦住它们并询问我找谁。

在农户热情的带领下,我来到马兴凤老人家,他的妻子蔡红春老人正在洗衣服,冬天山上气温格外低,加上近日寒雨不断,所以一早她就把为数不多的补丁衣服洗了准备晾干。

看到我来了她马上放下手中的活,一边引我到炉子旁就坐,一边热情的打招呼并拿出几个大柚子,让我走时带路上口渴吃,虽年事已高,老人的热情依旧,委婉的谢绝老人家后,就拿出今天的资料进行记录。

二老告诉我他们家现有两口人,这和我帮助的另一位覃华东家一样,只不过覃华东家有一在金果坪乡中心小学上六年级的学生,而且学生成绩优异,很懂事。

由于马兴凤家的二老身体欠佳,常年就种着屋前后人的一小块田地,一年养一头猪,自给自足,没有什么可支配的收入。

我告诉老人家这次调查资料提交上去后,相关部门会根据民情制定出好的政策,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老人家很欣慰的笑了,真诚的道了声质朴的感谢。

走出马兴凤老人家,在大公路上赶上了一位热心的90后农村小伙的客运车回到了学校。

提前打电话约好,下午一点我来到了覃腊梅家,经过了解,她家住的粗糙土房子是危房,已经向村里反映上报。

覃腊梅原有7亩田地,后来分出去给女儿覃仕菊4亩,由于常年身体体弱多病,就留在家里,简单的种着剩下三亩,有油菜,红薯,洋芋,养了两头猪,留一头卖一头。

她的儿子覃仕红在武汉工地当门卫,几年前做过切大肠手术,她讲当时儿子的病在浙江小地方没医院敢治,后来辗转回到恩施,才在大医院把人倒过来再切除露出的部分才好些,听着这位母亲伤感的.叙述,感觉的到她很想念在外打工的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日记三篇
篇一
瓢泼雨中情,帮扶一家亲
屈云兰
今年3
纪超过70
次去到了他
您拍的特好看。

7月12号这天,单位有同事说趁着这几天业务工作不是太忙,去帮扶户家里看看吧,我想着得把给奶奶洗完裱好的照片送过去,顺便还得看看他们异地搬迁的房子建得怎么样了,于是一拍即合,决定第二天出发。

13日一早,我们一行人踏上了行程,到达村里时已经快到中午,经过商议,我们根据路线分了两班,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去到落水坪村5组帮扶户家中。

经过了一段长途跋涉,到达扶贫户所在的组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因为我们的帮扶对象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同事想了想说:"我们一起先去山上吧,这会儿天阴沉沉的,看来是要下大雨了,等会儿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再去你那家".达成一致后,我们通过山间小路上了山,去到了同事的帮扶户家中。

刚刚坐下,大暴雨就来了,外面大雨如注,而我们坐的地方,一直飘着小雨,我第一次真实的见到了书中所说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情景。

与此同时,这户人家的贫困情况也出乎我的意料,房子很老旧,目光所及之处,看不到一点现代化的东西,但是看得出来主人家
很勤劳,无论是家中喂养的猪和鸡,还是一路走来看到的玉米地,无不告诉我们,这是当今中国千千万万农村妇女的代表,淳厚朴实,勤俭持家。

我就在这种意境里,伴随着雨声,听同事和主人家亲切的拉着家常。

坐了一个多小时,眼看着雨小些了,我们决定下山,走的时候,同事给主人家塞了两百块钱,我看到她瞬间就红了眼眶,一直说不能要不能要,自己一个残疾人,还不了恩情,能有人这么关心一下她就很好了。

同事一直说,我们能够通过精准扶贫认识,也是一种缘分,帮扶一家亲,你就收下吧,自己留着买点小东西,以后我有时间,就会来看你,我们也从旁帮着劝她,推了很久她才收下。

下山的时候,原来走的那条路已经不能走了,我们决定从另外一条路走到公路边。

雨还在下,这时,我的这位同事把自己带着的雨伞让给了同行的另一位同事,他说,起码我年轻些,淋一下没事。

我们一行三人顺着被茅草遮盖着
得现在走的这条路很平坦,连着步伐都轻快许多。

在又一*
在山里的人家担忧,如果这样连日的暴雨,村民出行势必有安全问题。

坐在回城的车上,我不禁想到了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有位扶贫干部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在
祖国欣欣向荣的今天,怎么还有这么多贫困的老百姓"?我想,成为贫困户的原因有很多,也许有的人是因为不思上进,但通过这几个月我自己实地的与他们接触,看到更多的,都是一群辛苦劳作、自力更生的可爱的人们。

自然环境的恶劣、交通的不便、技术的落后、思想的守旧、甚至疾病等等,都是掣肘农村发展的主要原因。

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们,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迷茫过、恐惧过,但我们从没退缩过。

我们有面对艰难和困苦的决心,也有改变和被改变的勇气。

在我看来,党中央自上而下开展的扶贫工作,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引导我们的干部职工真正的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

这样一来,他们的日常生活在我们眼里变得鲜活、变得动态,不再是从书中或电视里面看到的那样,冰冷而不真
实。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明白他们的所需所想。

在繁重的农活之余,在每一个琐碎的日常之后,他们也需要倾诉、需要表达、需要有人给他们讲一讲外面的世界,也许只是亲切的与之拉拉家常,都能增进彼此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

从他们最需要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乘着精准扶贫的快车,与他们一起早日实现脱贫梦想。

篇二
2017年4月20日星期三天气晴
一套领导精心安排的办公设备、一副妻子细心准备的生活行囊、两个经验丰富的公益志愿者陪着我带着市委、市政府和部领导对扶贫攻坚工作的殷殷嘱托,我来到聚宝乡黑顶村开始履行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

的黑顶山儿女。

会主任默默的解决生活的各项困难。

15户贫困户、34
扶贫攻坚,累并快乐着!
洮南市委宣传部闫海义
篇三
3月1710多名职工,新年后又一次来到青天乡三槐村,深入
到各自结对贫困户家中开展"二清楚二明确"活动,即弄清楚家庭状况、弄清楚致贫原因,明确脱贫路子、明确脱贫时间。

上午10点,我们一行刚到三槐村部,就和等候在这里的村干部与结对户热情地打招呼,相互问长问短,村部顿
时热闹起来,一股暖流流淌在大家的心中。

接着,我们在村会议室召开了简短的见面会,简要地总结与通报了去年来的结对帮扶情况。

会上,乡党委书记说,三槐村在县人社局的帮扶下,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都有显着提升;各帮扶干部对贫困户的脱贫、发展一直倾力支持。

我代表局党组向结对帮扶贫困户讲述了2015年所做的帮扶工作,并简要地介绍了2016年的计划安排,把我们所做的和准备做的事情,明确告诉大家,让大家清楚明白。

这次走访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每个结对干部个人捐资700元,由村两委统一准备了米、油等生活用品,向结对户送上一点心意。

随后,我们在各自结对贫困户的引导下,深入到他们家中走访慰问。

虽然山中坡陡路滑、崎岖难行,但大家精神饱满,亲自背着大米、拎着食用油,步行数公里的山路到贫困户家中走访,实地了解致贫情况,商议具体的帮扶措施。

三槐村掌形组王贻海户是我的结对户,全家3口人,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靠他做建筑砌匠的一点工资和一点茶桑收入,收入微薄。

他家致贫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上大学,入不敷出,开支较大,家庭很贫困。

我和乡党委王书记步行4里多山路来到他家,看到我们来后,王贻海同志热情地接待我们坐下。

我向他详细询问了家里情况,认真听听他们有什么具体要求。

我很高兴地听说孩子学习很上进,家里目前虽然较困难,但孩子毕业后,就会负担减轻。

看到他家空闲地较多,我建议他们今年多养几头黑猪,多种点土产品,我帮助销售,一起共同渡过眼前的困难。

王贻海告诉我,今年他准备搞种养业,养殖3头有机黑猪,利用猪粪养泥鳅;准备开挖一口渔塘。

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感觉到
暖暖的,心想:春天已经来了,收获硕果的金秋还会远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