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昌敦虎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凡刚[教育]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凡刚[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8c86cbc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6c.png)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曾凡刚1基本资料姓名:曾凡刚性别:男职称: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2教育背景1996,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1998,北京大学,博士后学位3工作经历200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4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大气、水、土壤、生物体中有机污染物。
5科研项目[10]北京地区有机微污染物中多环芳烃、非烃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
[9]江汉平原水系中有机污染物研究。
国家课题,课题负责人。
[8]饱和烃、多环芳烃的定性定量研究。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课题负责人。
[7]大气中含N、S、O杂环化合物研究。
国家科技部,课题负责人。
[6]北京市大气中多环芳烃化合物研究。
国家科技部,课题负责人。
[5]大气中致癌多环芳烃化合物研究。
国家科技部,课题负责人。
[4]机动车尾气中含N、S、O杂环化合物研究。
国家科技部,课题负责人。
[3]含N、S、O杂环致癌污染物定性定量研究。
国家科技部,课题参加者。
[2]湘西黑色页岩中形态硫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主要参加者。
[1]北京市食品中致癌物和环境激素追踪.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人。
6学术成果6.1论文(Articles)[11]Effectofhemicellulaseonthemolecularweightandstructureofchitosan.《PolymerDegradationandStability》.2003.1[10]北京市部分地区气溶胶中多环芳烃污染源探讨。
环境科学研究,2001,第三期[9]北京石景山地区大气中有机污染物特征与成因。
环境科学研究,2001,第二期[8]可吸入颗粒物(PM10)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第二期[7]化石燃料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对北京大气的影响.地学前缘,2000.[6]ReferentialsignificanceofsulfurisotopesandseparationofspeciesinblackshalesofChina.《CHINESEScienceBulletin》.1999.[5]RedoxReactionsHydrocarbonsandMineralOxidants:AMechanismforSignificantPorosityEnhanc ementSandstones:Discussion.《AAPG》.1998.[4]广西三种褐煤芳烃的地球化学特征.北京大学学报,1998.[3]利用干酪根核磁共振研究古生界碳酸盐岩的热演化程度,地质地球化学,1998.[2]吐拉盆地侏罗系油砂和沥青的发现及其意义。
推进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pace 2019学术年会会议综述

·135·引言2019年6月27~29日,“PACE 2019中国环境治理学术年会暨青年学者论坛”(PACE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hina and Young Scholars ’ Forum )在中国人民大学成功举办。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和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a ’s Environment ,简称 PACE )共同主办,《中国环境管理》和《环境经济研究》编辑部共同协办。
会议主题为“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会议分为主会场主旨发言及嘉宾致辞、分会场专题研讨两大部分,其中主会场以国内外专家学者发表研究报告为主,集中探讨环境治理的理论、方法、实践、问题及改进建议;分会场以不同专题汇报与讨论为主,包括环境治理理论和方法、中国环境治理机制和执法、全球环境治理、中国环境治理实证研究、环境社会治理创新、生态补偿的市场机制等六大专题。
此次会议聚焦于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集了来自国内外32所高校(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北大学等)、27个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如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北京未来创新中心、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美国环保协会等)的140余名专家学者与推进中国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PACE 2019学术年会会议综述昌敦虎,武照亮,刘子刚,魏彦庆,王 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 100872)【摘 要】 环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 )于2019年6月27~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召开第四届中国环境治理学术年会, 主题为推进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内外环境公共治理领域顶级专家以及国家和地方相关政府官员出席了会议, 并分理论方法、实践应用、行政执法、社会治理、经济政策以及全球环境治理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沈大军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沈大军1基本资料姓名:沈大军性别:男专业职称:教授固定电话:(86-10)-82502680电子邮件:dajunshen@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1008722教育背景1993—1996,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博士1990—1993,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硕士1986—1990,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系,学士3工作经历201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1998—201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高工1996—199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后4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水文水资源;水价;水资源管理;水权5科研项目[32]2011.10-,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发展模式与实现途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
[31]2011.07—,国内外不同发展阶段非农业用水效率比较研究,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项目负责人[30]2011.01-,地下水管理制度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9]2010.11-,西北内陆流域取水总量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效果评估,水利部,项目负责人[28]2010.05-,新时期湖泊管理对策研究,水利部重大课题研究,项目负责人[27]2009,节水型社会和国家水权制度建设,水利部政策研究专项,项目负责人[26]2009.01-,云南省水资源管理战略研究,云南省水利厅项目,负责人[25]2009.05—2010.05,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能力建设,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专题,负责人[24]2009,节水型社会和国家水权制度建设,水利部,政策研究专项,项目负责人[23]2008.10—2009.12,GuiyangIntegratedWaterResourcesManagementProject,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专家组长[22]2008.05—2009.05,水资源红黄蓝分区管理示范研究,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专题,项目负责人[21]2006.03—2008.10,中澳合作“中国水权制度建设”项目一、二、三期,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中方组长[20]2008.01—2009.01,中央本级水资源费使用框架研究,水利部专项,项目负责人[19]2007.06—2008.06,取水许可红黄蓝分区管理政策研究,水利部节水型社会建设专项专题,项目负责人[18]2006.04—2008.01,郑州市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研究,项目负责人[17]2005,郑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项目负责人[16]2005,深圳河湾水污染水环境治理专题研究四:深圳市水资源费、供水水价和污水处理费等政策机制研究,深圳市人民政府,专题负责人[15]2005.03-,GEF海河流域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中央联合专家组,专家[14]2005.03—2009.06,GEF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北京市不同水源水价,项目负责人[13]2004.11—2010.12,GEF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北京市不同水源调配研究,项目负责人之一[12]2004.07—2005.09,政府预留水量研究,松辽水利委员会,项目负责人之一[11]2001.05—2003.05,中国和英国“水需求管理”项目,国家水资源需求管理协调员[10]2001.03—2002.03,宁波白溪水库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查,项目负责人[9]1999.05—2000.06,中国水资源评价,国际水资源协会,项目负责人[8]1998.11—1999.11,“中国水行业行动计划”水价专题,世界银行技术援助项目,中方首席专家[7]1999.01-2002.12,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与实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之一[6]1998.03—1999.11,中国水行业战略研究,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环境分析和规划专家[5]1998.01—2000.12,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和实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项目负责人之一[4]1997.01—1998.08,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3]1995.05—1995.10,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项目“我国地域缺水问题、趋势及对策”,专家组成员[2]1995.03—1995.1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分析及补偿工程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1]1993.10—1995.10,“水资源开发利用在国土整治的地位和作用”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6学术成果6.1书籍(Books)[13]孙雪涛,沈大军.水资源分区管理[M].科学出版社,2012.(正在出版)[12]沈大军,张春玲,肖伟华.中国湖泊管理研究[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11]沈大军,孙雪涛.水量分配和调度:中国的实践和澳大利亚的经验[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0]沈大军.中国国家水权制度建设[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9]沈大军.水资源配置理论、方法与实践[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8]沈大军,陈雯,罗健萍.水价制定理论、方法与实践[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7]贾绍凤,姜文来,沈大军.水资源经济学[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6]Shen,D.J.HumanDevelopmentReportUNDP[M].(中国部分作者)2006.[5]沈大军.水管理学概论[M].科学出版社,2004.[4]梁瑞驹,沈大军,吴娟.水资源统一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3]王浩,阮本清,沈大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3. [2]沈大军.水资源价值[M].科学出版社,2002.[1]沈大军,梁瑞驹,王浩,杨小柳.水价理论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1999.6.2论文(Articles)[51]DajunShen.2012,PlannedWaterUseSysteminChina,WaterPolicy,V ol.14,No.4.[50]DajunShen.2012,WaterQualityManagementin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WaterResourcesDe velopment,Vol.28,No.2.[49]DajunShen.2010,ClimateChangeandWaterResources:EvidenceandEstimateinChina,CurrentSci ence,V ol.98,No.8.[48]DajunShen.ClimateChangeandWaterResources:EvidenceandEstimateinChina[J].CurrentScien ce,V ol.98,No.8,2010.[47]XuetaoSun,RobertSpeed,DajunShen.WaterResourcesAllocationinPRC[J].Taylor&FrancisGrou p,2009.[46]沈大军,祝永华,俞建军,倪宪汉.浙江省水权制度建设实践[J].中国水利,2006.[45]沈大军,生效有,王荣祥,刘爱荣.内蒙古自治区水权制度建设及其实践[J].中国水利,2006.[44]沈大军,刘斌,李木山,阎战友.海河流域水权制度建设及其实践[J].中国水利,2006. [43]沈大军.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计量经济学分析与应用——以深圳市为例[J].水利学报,2006.[42]沈大军.以供定需的水资源配置研究——以海拉尔流域为例[J].水利学报,2006.[41]沈大军.水资源费征收依据及计算方法[J].水利学报,2006.[40]沈大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制度分析[J].水利学报,2005.[39]Shen,D.J.WaterRelatedRiskManagementinChina;ALegalandInstitutionalOverview[J].WaterInt ernational,No.3.2005.[38]沈大军.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制度问题及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2005.[37]沈大军.水管理:理论及手段[J].自然资源学报,2005.[36]沈大军.中国水管理中的公正问题[J].水利学报,2005.[35]沈大军,王浩,蒋云钟.流域管理机构:国际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建议[J].自然资源学报,2004.[34]Shen,D.J.The2002WaterLawanditsImpactsonRiverbasinManagementinChina[J].WaterPolicy.V ol8.2004.[33]Shen,D.J.WaterRightsandTheirManagement[J].RethinkingWaterManagement:InnovativeAppr oachestoContemporaryIssues.EditedbyCarolineFigueresetc.Earthscan,UK,2003.[32]Shen,D.J.WuJ.Mountain-River-LakeIntegrateWaterResourcesDevelopmentProgram[J].Watera ndPoverty-ACollectionofCaseStudies:AsianDevelopmentBank.2003.[31]沈大军,阮本清.水资源税征收的理论浅析[J].水利学报,2002.[30]沈大军,阮本清.黄淮海流域灌区农民水费支出的调查报告[J].中国水利,2001.[29]Shen,D.J.,Varis,O.ClimaticChangeInChina[J].AMBIO,No.6.2001.[28]Shen,D.J.,Ruan,B.Q.TheWaterTariffAffordinganalysisoftheindustrialsectors:acasestudyofBeiji ng.Editors:Li,G.TheProceedingof29thAnnualCongressofIAHR,2001[27]ShenD.J.,OlliVaris.BalancingtheWaterThoughtsafterHague[J].AMBIO,No.8,2000.[26]沈大军,王浩,杨小柳,李青.工业用水的数量经济分析[J].水利学报,2000.[25]沈大军.水资源的特性及其对资源利用和配置的影响[J].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24]沈大军.论水资源费[J].中国水利,2000.[23]RonaldM.North,ShenD.J.WaterSectorStrategicPlanning:Overview,ConceptsandPrinciples.Proc eedingsofInternationalSeminaron21stCenturyUrbanWaterManagementinChina.Sept.,1999,Beijing, China.MinistryofConstruction,PRC.1999.[22]ThomasDafoe,ShenD.J.StrategicOptionsfortheWaterSector:EnvironmentalSubsector.HydrosultInc,IWHR.1999.[21]ShenD.J.,ThomasDafoe,EnvironmentalPlanningandAnalysis,WorkingPaper12,StrategicPlanni ngfortheWaterSector,AsianDevelopmentBankTANo.2817-PRC,HydrosultInc.1999.[20]沈大军,杨小柳,王浩,汪党献,马静.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生活用水需求函数的推求及分析[J].水利学报,1999.[19]高季章,王浩,甘泓,沈大军,汪林.黄河断流与南水北调工程[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1999.[18]高季章,甘泓,沈大军.黄河断流与大西线调水[J].科技导报,1999.[17]ShenD.J.,andRuijuLiang.GlobalWarmingEffectsontheHanjiangRiverHydrologicalRegimesand WaterResources.Proceedingofthe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limateandWater,17-20August 1998,Espoo,Finland.V ol.2.1998.[16]RuijuLiang,ShenD.J.TheLong-termWaterDemandProjectionofChina.ProceedingofInternationa lSymposiumonRiversandWaterResourcesinAsia.April1998,Tottori,missiononHydraulic softheJapanSocietyofCivilEngineers.1998.[15]ShenD.J.GlobalWarmingeffectsontheHanjiangRiverHydrologicalRegimesandWaterResources. Proceedingofthe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limateandWater,17-20August1998,Espoo,Finl and.Vol.2.1998.[14]沈大军,梁瑞驹,王浩,蒋云钟.水资源价值[J].水利学报,1998.[13]沈大军,刘昌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规模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1998.[12]沈大军,刘昌明.水文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研究,1998.[11]梁瑞驹,沈大军.水价制定原则及对我国水价改革的建议[J],中国水利,1998.[10]刘昌明,沈大军.南水北调的生态环境问题[J].大自然探索,1997.[9]ShenD.J.,ChangmingLiu.GlobalWarmingEffectsonHanjiangRiverHydrologicalRegimes.Journal ofChineseGeography.No.3.1996.[8]沈大军,陈传友.青藏高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自然资源学报,1996.[7]沈大军,刘昌明.开源节流潜力,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J].1996.[6]沈大军.我国区域缺水及对策[J].地球科学进展,1996.[5]沈大军,陈传友.拉萨河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6.[4]沈大军,刘昌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分析[J],地理学报,1996.[3]沈大军,陈传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回顾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J].自然资源,1995. [2]沈大军.青藏高原水资源及其评价[J].气象出版社,1995.[1]沈大军.中国21世纪上半叶水供需平衡分析[J].CCAST,1995.7社会职务国际水力学协会委员全球水伙伴中国地区委员会秘书长(2002-2003)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8奖励与荣誉称号[6]2003,中国水利学会大禹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三;[5]200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一等奖,第三;[4]1999,1995-1996年度《地理学报》优秀青年学术论文奖;[3]199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二等奖;[2]1996,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1996,中国科学院亿利达奖学金.。
人大考研辅导班—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研学专业介绍

人大考研辅导班—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研学专业介绍一、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研本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二、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研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法、资源法、国际环境法、房地产法等。
三、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研师资力量、主要博士生导师姓名周珂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环境资源法学会会长、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常务理事、环境法学研究基地客座教授和学术委员会委员。
王欣新教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
学术梯队目前共有三名教师,其中硕导三名,博导二名,教授二名,副教授二名。
四、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考研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我校环境法学科发展起源于八十年代后期,当时经济法教研室曾为本科生开设过环境法选修课。
法学院于一九九八年四月成立了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研室,次年设立了硕士点。
本学科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主编教材:二十一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环境法》、《房地产法》,《物业规范管理教程》,《经济法案例选编》等;专着《生态环境法论》;译着《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发表论文七十余篇。
本学科学术队伍研究水平近年来提升很快,例如我们主编的教材是国内较多采用的教材,目前已多次再版。
我们最先提出的生态环境法概念已为学术界所普遍认可。
我们对于环境法最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国家环境安全、WTO环境与贸易规则、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侵害责任综合协调机制等,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评价。
环境法学的发展趋势有三,第一,由以前的与环境保护运动相关的研究向环境保护实务研究转变,环保运动在学术上比较激进,重理论轻实务,重政治性的群众运动轻科学性的专业研究。
环保实务性研究则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立法的、行政的、司法的各方面实务,例如美国环境法教学案例占了相当大的部分。
第二,环境法逐步成为开放型研究领域,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性加强。
例如美国大学各专业大都有与环境法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化学环境法、医学环境法,法学中有环境刑法、环境行政法、环境侵权法等。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郑祥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郑祥郑祥,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
郑祥博士长期致力于膜分离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公共卫生安全领域的研究。
在环境系统中病源微生物污染的控制、新型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开发、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等技术与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中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论文14篇,EI收录14篇,ISTP收录8篇。
从2008至今,主持编写7部行业分析报告:《2008中国膜产业发展报告》、《2008膜生物反应器行业分析报告》、《2009中国膜产业发展报告》、《2009膜生物反应器行业分析报告》、《2010中国膜产业发展报告》、《中关村膜产业发展报告-2012年》《2012-2013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膜工业卷》。
2008年入选北京科技新星,2010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2012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基本资料姓名:郑祥性别:男民族:汉最后学历:博士专业职称:副教授行政职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系主固定电话:82502694电子邮件:Zhengxiang7825@办公地址:科研楼A座703联系地址: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楼A座802室环境学院办公室转交(100872)2教育背景2009.12-2010.02:德国卡塞尔大学,访问学者,教育部与德国德意志研究联合会(DFG)资助2008.11-2008.12: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联合举办的―生态管理:战略与政策‖高级培训班(第六期),学员1998.09-2003.06: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工程专业,博士1994.09-1998.07: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专业,学士3工作经历2005.07-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副教授;2003.09-2005.06: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4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研究城市水体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5教授课程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理论与应用)微生物学6科研项目[6]2012.01-2015.12,―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北运河水系中游段生态治理关键技术与示范课题:村镇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标准体系构建技术研究,研究任务负责人[5]2012.01-2015.12,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报告系列‖):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负责人[4]2010.07-2013.12,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以非常规水源补给的城市水域病原微生物风险及其控制,课题负责人[3]2010.09-2011.12,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北京温榆河水系微生物污染调查及其控制对策研究,课题负责人[2]2008.01-2012.06,霍英东教育基金优选资助课题:生活垃圾小型可持续填埋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1]2008.01-201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病毒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行为归趋及其削减途径研究,课题负责人7近三年学术成果7.1论文:[27]ZhiweiWang,HongguangYu,JinxingMa,XiangZheng*,ZhichaoWu,Recentadvancesinmembranebio-technologiesforsludgereductionandtreatment,biotechnologyadvances,/10.1016/j.biotechadv.2013.02.004(SCI)[26]LeiYUAN,XiangZHENG,KaijiaoDUAN,HaoHU,JinggangW ANG,SeongIhlWOO,ZhimingLI U,TheeffectofpreparationconditionsofPt/Al2O3onitscatalyticperformancefortheH2-SCRintheprese nceofoxygen,Front.Environ.Sci.Eng.DOI10.1007/s11783-013-0512-5,2013(SCI)[25]RONGCHENG,XIANGZHENG,JIAN-LONGW ANG,NanoscaleFe0ParticlesforPentachlorophenolRemovalfromAqueousSolution:TemperatureEffectand ParticlesTransformation,J.NanoscienceandNanotechnology(JNN),2013(SCI,accepted) [24]XiangZheng,MiaoYu,HengLiang,LuQi,HongZheng,HaraldExler,WernfriedSchierandFranz-Be rndFrechen.MembranetechnologyformunicipaldrinkingwaterplantsinChina:progressandprospect,DesalinationandWaterTreatment,2012.49,1-3:281-295(SCI)[23]LuQi,Hong-chenWang,XiangZheng,Gui-baiLi.Effectsofnaturalorganicmattersmolecularweight distributionontheimmersedultrafiltrationmembranefoulingofdifferentmaterials.DesalinationandWat erTreatment,2012(50:1-3):95–101.(SCI)[22]LuQi,RongCheng,Hong-chenWang,XiangZheng,Guang-mingZhang,Gui-baiLi.Recycleofalum sludgewithPAC(RASP)fordrinkingwatertreatment.DesalinationandWaterTreatment,2011(25):170–175.(SCI)[21]ZHENGXiang,ZHOUY ufenandCHENShaohua,HongZheng,ChixingZhou,SurveyofMBRmark ettrendsandperspectivesinChina,Desalination,2010(250):609-612(SCI,EI)[20]QiaolingLiu,YufenZhou,LingyunChen,XiangZheng﹡,ApplicationofMBRforHospitalWastewaterTreatmentinChina,Desalination,2010(250):605-608(SCI,EI)[19]郑祥,雷洋,陈迪,王志伟,膜吸附反应器(MABR)对饮用水系统中病毒的去除,中国科学:化学.2012,42(10):1479-1486.[18]郑祥,雷洋,陈迪,程荣,纳米TiO2对模型病毒——f2噬菌体的吸附特性,中国科学B:化学,(已接收)[17]杨勇,魏源送,郑祥﹡,王亚炜,北京温榆河流域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9-18[16]管策,魏源送,郑祥.镁橄榄石与钢渣除磷特性的比较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已接收)[15]陈迪,管策,郑祥﹡,魏源送,杨勇四种人工湿地填料对模型病毒-f2噬菌体的吸附特性,,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已接收)[14]陈迪,杨勇,郑祥﹡,魏源送,河流生态治理中人工湿地对病原微生物去除的研究进展,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已接收)[13]陈迪,郑祥*,王琪,中国水资源的战略补充:海水淡化工程进展,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专刊(20),481-487[12]管策,郁达伟,郑祥*,魏源送.我国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脱氮除磷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12):2309-2320.[11]于淼,魏源送,郑祥,温榆河水化学特征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1-8[10]周玉芬,郑祥﹡,雷洋,陈迪,活性污泥对病毒的生物吸附特性,环境科学,2012,33(5):1021-1624[9]郁达伟,郑祥﹡,许瑞娜,肖庆聪,膜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1-5[8]林心颖,郑祥,―绿色信贷‖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专刊):76-84[7]杨勇,王玉明,王琪,杨烨,孙翀,郑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现状分析,给水排水,2011,38(8):35-39[6]肖庆聪,郁达伟,郑祥﹡,膜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水工业市场,2011,8,72-76 [5孙翀,李洁,孙丽艳,许瑞娜,郑祥﹡,雷洋,杨烨,气体膜技术分离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现代化工,2011,31,增刊1:19-23[4]雷洋,王玉明,杨勇,郑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能源回收的潜力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专刊):233-236[3]于淼,周玉芬,郑祥﹡,文献计量学法分析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水工业市场,2010,1:47-50[2]鹿瑞瑾,林心颖,郑祥﹡,我国水务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水工业市场,2010,10:35-38[1]周玉芬,于淼,杨勇,郑祥﹡,MBR在我国应用现状与市场发展趋势,工业水处理,2010,30(7):5-7﹡为通讯作者7.2近3年会议论文/报告[44]郑祥,中国膜产业——过去、现在与未来,第四届北京国际水处理工程师大会,2013年3月11-12,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大会报告)[43]LiuShiyuan,ZhengXiang﹡,YangYe,LiuJia,TheRemovalandinhibitoryeffectofCNTsonmodelviruses,2012ChineseMaterials Conference,July13-16,2012,Taiyuan(ISTP,EI收录)[42]ChenYanan,ZhengXiang﹡,ChenDi,YangYe,Thestudyofnanometerphotocatalytic-membranereactorforremovingvirus,2012 ChineseMaterialsConference,July13-16,2012,Taiyuan(ISTP,EI收录)[41]LiuJia,ZhengXiang﹡,YangYe,ChenYanan,LIfengmin,Researchofantibacterialpropertiesofthreenanoparticals,2012Chi neseMaterialsConference,July13-16,2012,Taiyuan[40]X.Z.Zheng,X.Zheng﹡,H.Z.Zhao,Comparativestudyofvirusremovalbyaluminumusingelectrocoagulationandchemicalcoagulation,The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ustainableWaterEnvironment,July18-19,2012,Guilin(PosterPre sentation)[39]郑馨竺,郑祥﹡,Comparisonofvirusremovalbyelectrocoagulationandchemicalcoagulation,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学术研讨会,2011年11月24至25日,清华大学[38]林心颖,郑祥,―绿色信贷‖实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珠海,2011年11月18-19日[37]雷洋,郑祥﹡,王艳芹,膜生物反应器(MBR)在饮用水与污水系统中对病毒的去除研究,第七届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浙江大学,2011,11月4-7日,杭州[36]郑祥,王琪,陈迪,杨烨,膜技术在公共卫生敏感领域的应用前景,第三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大会报告),2011,9月南京,6-10[35]周玉芬,郑祥﹡,雷洋,陈迪,李锋民,活性污泥对病毒的生物吸附特性,ConferenceO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PublicHealth(CEPPH2011),武汉,2011,9 [34]肖庆聪,郁达伟,郑祥﹡,邱天然,膜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2011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高峰论坛,北京,2011年6月8-9日[33]郁达伟,肖庆聪,郑祥﹡,膜技术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2011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研讨会,青岛,6月20-23日[32]HuiLI,YongY ANG,XiangZHENG﹡,ResourceassessmentandpotentialforpowergenerationfromLandfillGasinChina,The5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asteManagementandTechnology,December15-17th,2010,TsinghuaUniversity,Beijing,China第五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2010年12月15-17日(ISTP收录)[31]ZHENGXiang,Y umiaoandZHOUYufen,MembraneTechnologyforDrinkingWaterinChina---ProgressandProspect,5thIWASpecialMembraneTechnologyConferenceforWaterandWastewaterTreatment‖,1-3Septembe r,2009,Beijing,China[30]ZHENGXiang,ZhouYufenandChenShaohua,SurveyofMBRmarkettrendsandperspectivesinChi na,MDIW08congress,20-22October2008,Toulouse,France(ISTP收录)[29]QiaolingLiu,XiangZheng﹡,ApplicationofMBRforHospitalWastewaterTreatmentinChina,MDIW08congress,20-22October2008,Toulouse,France(ISTP收录)[28]ZHENGXiang,ChenShaohua,andLiuJunxin,EffectsoftemperatureandSRTonnitriteaccumulationinMBR,IWARegionalCo nference―MembraneTechnologiesinWaterandWasteWaterTreatment‖,2-4June2008,Moscow,Russia.[27]ShaohuaChen,ZHENGXiang,andJunxinLiu,MembraneFoulantsinMBRforLandfillLeachateTreatment,IWARegionalConference―MembraneTechnologiesinWaterandWasteWaterTreatment‖,2-4June2008 ,Moscow,Russia.(Presentation)[26]ZHENGXiang,LIUJunxin.MechanisminvestigationofvirusremovalinaMembraneBioreactor,Le ading-EdgeStrategiesandTechnologiesForSustainableUrbanWaterManagement,TheHongKongUni 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ongKong16-20September,2006:129-139(Presentation)[25]ZHENGXiang,JunxinLIU,Y.Z.Peng.DevelopmentandcostanalysisofMBRforwastewatertreatm entandreuseinchina,WorldEngineers’Convention2004.Nov.2-6,2004,Shanghai.China (Presentation,ISTP收录)[24]ZHENGXiang,JunxinLIU,OptimizationofoperationalfactorsofaMBRwithgravitydrain,2004IWAcongress,September2004,Morocco.(Presentation,ISTP收录)[23]ZHENGXiang,JunxinLiu,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treatmentusinganewmembranebioreact orwithgravitydrain,The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pplicationofMembraneTechnology,Sept.27-29,2002,Beijing.C hina(Presentation).[22]雷洋,郑祥,王艳芹,膜生物反应器(MBR)在饮用水与污水系统中对病毒的去除研究,第七届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2011,11月杭州[21]郑祥,王琪,陈迪,杨烨,膜技术在公共卫生敏感领域的应用前景,第三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大会报告),2011,9月南京,6-10[20]郑祥,周玉芬,雷洋,陈迪,活性污泥对病毒的生物吸附特性,ConferenceOn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PublicHealth(CEPPH2011),武汉,2011,9(ISTP 收录)[19]肖庆聪,郁达伟,郑祥﹡,邱天然,膜技术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2011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高峰论坛,北京,[18]郁达伟,肖庆聪,郑祥﹡,膜技术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2011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技术研讨会,青岛,6月20-23[17]郑祥,MBR在我国应用现状与市场发展趋势,第五届中国水务高峰论坛,2010年11月17-18,北京国家会议中心[16]杨勇,郑祥﹡,AnalysisonLandfillGasRecoveryfromMunicipalSolidWasteinChina(我国城市垃圾沼气回收利用前景分析),第二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10月18—19日,2010,江苏徐州(ISTP收录)[15]杨勇,魏源送﹡,王亚炜,郑祥﹡,北京温榆河流域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国家水污染控制专项河流主题―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讨会,2010年10月11日13日,浙江大学[14]雷洋,王玉明,杨勇,郑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能源回收的潜力分析,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10月22—23日,2010,山东济南[13]郁达伟,杨烨,孙翀,肖庆聪,郑祥﹡,反渗透技术在我国电厂水处理的应用:现状与未来,2010中国电力脱盐技术论坛,2010年8月26-28日,内蒙古鄂尔多斯[12]周玉芬,郑祥﹡,膜对饮用水中病毒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研讨会‖,2010年5月21~24日,上海同济大学[11]郑祥,于淼,周玉芬,金明花。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蓝虹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蓝虹蓝虹蓝虹,女,畲族,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学博士后,美国纽约大学环境法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2006-200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同时担任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行动组高级技术顾问,2007-2009年担任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绿色金融及赤道原则项目技术顾问,2009年-2011年在美国纽约大学从事环境法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后任客座研究员。
曾先后在《CornellInternationalLawJournal》、《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重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SCI、CSSCI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被《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人大复印资料)》等杂志转载。
主持和参与完成国际合作、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5项,目前课题经费200万,撰写《环境产权经济学》、《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碳金融与业务创新》等专著6本,参编教材7部。
1基本资料姓名:蓝虹性别:女职称:副教授电子邮件:lanhong@,lanhongeconomics@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1008722教育背景2009-2011,美国纽约大学,环境法博士后。
2006-2007,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02-2004,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经济学博士后3工作经历2011-今,纽约大学,客座研究员2007-2008,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技术顾问2006-2007,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行动组,高级技术顾问2004-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4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环境制度经济学环境金融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产权分析环境政策与法规的经济学分析5教授课程本科教学:环境金融碳金融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环境产权经济学研究生教学:绿色金融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分析环境经济与管理案例分析环境财政生态环境价值核算6学术成果6.1专著[6]蓝虹.碳金融与业务创新[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5]蓝虹.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4]蓝虹.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制度经济分析[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3]蓝虹.环境产权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蓝虹.福利经济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1]蓝虹.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6.2主要论文[1]HongLan,MichaelA.Livermore,CraigA.Wenner.WaterPollutionandRegulatoryCooperationinChi na[J].CornellJournalofInternationalLaw(SSCI).Spring2011[2]蓝虹.论化解农村金融排斥的创新模式--林业碳汇交易引导资金回流农村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管理,CSSCI(B类),2013年第4期。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吴健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吴健1基本资料姓名:吴健性别:女最后学历:经济学博士专业职称:副教授行政职务: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邮编:100872固定电话:(86-10)62511939(O);62511645(F)电子邮箱:jianwu@;zhxwj@2教育背景1999-2002中国人民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1997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0-199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3工作经历2012.1-4澳大利亚国立大学Crawford经济学与政府学院,访问学者2011-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2007-2011,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2006-2008,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系主任,副教授2006-2007,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1999-2006,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讲师1997-1999,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系,助教4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环境政策的经济分析、环境经济政策的设计、自然保护与经济发展、环境管理体制5科研项目[39]2012.07-今,―中国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的经济分析与驱动因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576)‖,负责人;[38]2012.05-今,―遗传资源经济监测评估方法与工具研究(―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C01B01)‖,科技部,子课题负责人;[37]2011.03-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项目)‖,―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育部,课题组主要成员;[36]2011.03-2011.05,―内蒙古可持续交通发展项目(RSC-C12701)‖,亚洲开发银行,环境专家;[35]2011.01-今,贵阳市生态文明产业规划,贵阳市政府,负责人;[34]2010.11-2012.04,―重点国家环境税开征背景和实施经验研究‖,国家税务总局,课题主持人;[33]2010.09-今,―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协同效应综合评价与分析‖,环境保护部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负责人;[32]2010.05-今,―国家清洁空气行动战略‖,国家环保部、美国能源基金会,项目负责人;[31]2010.01-今,―中国环境资源税收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子课题负责人;[30]2009.08-2010.11,―长江上游生态监测与预警系统经济社会子系统‖,国家环保部、UNEP、GEF,主持人;[29]2009.10-2010.10,―环保收费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国家发改委,课题主持人;[28]2009.03-2009.08,―北京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评审环保收费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专家;[27]2008.08-今,―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城市污水处理价格政策设计与示范研究子课题‖,科技部,子课题负责人;[26]2009.01-2010.01,―跨区域大气管理管理体制与能力研究——以北京空气区为例‖,国家环境保护部、能源基金会,技术负责人;[25]2008.12-2009.12,―节能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能源基金会,技术负责人;[24]2008.03-2009.05,―加强中国环境管理体制‖,世界银行,制度分析专家;[23]2008.01-2009.03,―中国开征环境税的方案研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部,专家;[22]2007.03-今,―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PRC35289)‖,亚洲开发银行,政策与体制专家;[21]2007.10-2009.03,―湿地保护水资源配置方案的费用有效性研究‖,加拿大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东南亚环境经济学项目,项目负责人;[20]2007.10-2010.05,―北京市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研究‖,北京市政府优秀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项目负责人;[19]2007.02-2008.05,―中国双赢的能源政策经济学‖,哈佛大学政府学院能源技术创新项目,专家;[18]2007.01-2009.01,―环境污染事件损害赔偿中的价值评估‖,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主持人;[17]2006.01-2006.11,―公共财政背景下环境与贫困的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主持人;[16]2006.03-2006.10,―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失估算‖,科技部,主要研究人员;[15]2005.07-2005.12,―中国环境税收改革‖,UNDP、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专家、子项目负责人;[14]2003.05-2006.12,―环境和自然资源定价与税收研究‖,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项目协调人、专家;[13]2005.01-2005.05,―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研究‖,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研究人员;[12]2004.07-2004.12―深井灌注的政策与体制可行性研究‖,国家环保总局、美国杜邦公司,主要研究人员;[11]2003.10-2005.05,―黄河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管理研究‖,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协调人、研究人员;[10]2002.11-2005.10,―中国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技术‖,中国-挪威双边项目,项目协调人、主要研究人员;[9]2003.08-2004.03,―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亚洲开发银行,环境评价咨询专家助手;[8]2003.11,―中国控制SO2排放的经济手段研究‖,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德国GTZ、清华大学,咨询专家;[7]2002.08-2003.01,―在中国执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京都议定书》(KP):省级决策者的能力建设‖,国家计委气候办,协调员、培训教材编辑;[6]2001.10-2002.10,―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研究‖,世界银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项目协调人、主要研究人员;[5]2001.03-2001.12,―全国电力行业SO2减排规划及实施方案研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电力总公司、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主要研究助手;[4]2000.03-2001.12,―中国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研究‖,美国环境保护协会(EnvironmentalDefense)、北京环境与发展研究会、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辽宁省本溪市环境保护局、江苏省南通市环境保护局,研究助手;[3]1999-2002,―中国实施SO2排污权交易的可行性研究(案例研究)‖,美国环保局、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助手;[2]1999.12-2000.06,―本溪清洁生产项目——广泛推行清洁生产(CPR/96/307),―提高本溪市政府控制大气污染的能力建设UNDP(子项目五)‖,主要研究助手;[1]1999.10-2000.05,―清洁生产评价体系研究‖,国家科委、北京市环境保护局,主要研究人员;6学术成果6.1论文[31]WuJian,JunjieWu,Xiaoxia,Wang&ZhongMa.Securingwaterforwetlandconservation:Acompara tiveanalysisofpolicyoptionstoprotectanationalnaturereserveinChina[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 nagement,2012(94):102-111;(FiveyearIF=2.760)[30]王晓霞、吴健.湿地水资源保护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8):57-61;(CSSCI)[29]吴健、于卿婵.环境税改革,何处借力[J].环境保护,2010(9A):24-27;(CSSCI) [28]马中、吴健.中国实施环境税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0(9A):14-16;(CSSCI)[27]吴健、霍健、庞军、胡涛.绿色贸易政策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J].环境保护,2010(12):32-34;(CSSCI)[26]牛坤玉、吴健.农业灌溉水价对农户用水量影响的经济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9):59-64;(CSSCI)[25]周丽旋、吴健.中国饮用水源地管理体制之困——基于利益相关方分析[J].生态经济,2010(8):28-33(CSSCI)[24]吴健、邹骥.促进中国未来洁净煤发电技术选择的政策思考[J].中国产业,2010(2):30-34;[23]刘昊、祝珺、吴健.污染物深地质处置管理[J].环境保护,2009(12B):45-47;(CSSCI)[22]WuJian,WangXiaoxia,NiuKunyu,LiShushan.CostEffectivenessofPolicyOptionsforSustainable WetlandConservation:ACaseStudyofQixingheWetland,China.TheEconomyandEnvironmentProgra mforSoutheastAsia(EEPSEA).ISBN978-981-08-4768-5.No.2009-RR6,2009,11[21]吴健.排污权交易再认识[J].中国产业,2009,10(3);30-31[20]吴健、刘昊、祝珺.中国排污权交易市场尚未真正形成[J].环球电气(ISSN1006-222X),2009(8)[19]吴健.刍议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服务对象[J].环境保护,2009(6B):40-42;(CSSCI)[18]马中、吴健、魏珣、张红亮.建立基于效果和效率的减排长效机制[J].环境保护,2007(17B):20-22,(CSSCI)[17]MaZhong,WuJian(2007).CorrectingEnvironmentalMarketFailuresthroughEnvironmentalFisca lReformsinChina.Environment&ResourceEconomicsReview.16(3):607-627[16]吴健.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价值评估与价值实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6):13-17;(CSSCI)[15]Lindhjem,WuJian,etal(2007).EnvironmentalEconomicImpactAssessmentinChina:Problemsan dProspects.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Review(SCI/SSCI),27(1):1-25.[14]WuJian,MaZhong(2006).RoleofGovernmentinProtectingNaturalHeritage:CaseofChina'sNatio nalNatureReserves.H.Job,JianxinLi(Ed.).NaturalHeritage,Ecotourism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PotentialsandPitfallsforC hina.(MuenchnerStudienzurSozial-undWirtschaftsgeographieBd.45).Regensburg:VerlagMichaelLa sslebenKallmunz.(ISBN3784765459):P119-12[13]MaZhong,WuJian,LeoHorn(2006).Poverty–environmentlinksinthewetlandsofSanjiangPlain,Pe ople‘sRepublicofChina.Steele,P,G.Oviedo,andD.McCauley(Eds.).Poverty,Health,andEcosystems:E xperiencefromAsia,IUCN,Gland,SwitzerlandandCambridge,UKandAsianDevelopmentBank,Mani la,Philippines[12]马中、王耀先、吴健.建立环境财政体系,增加环保投入是落实国务院《决定》的关键.中国环境报,2006[11]汪志国、吴健.美国水环境保护的机制与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12)第30卷第6期:1-6[10]高培勇、马中、吴健.我国促进节能财税政策的现状、国际经验与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2005(7)[9]吴健、文峰.公共管理背景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财政改革[J].《环境保护》,2005(5):43-47(CSSCI)[8]吴健、杨鹂.浅谈环境容量及对企业发展的意义[J].《科技与企业》,2004(10)[7]吴健、马中.美国排污权交易政策演进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4(8):59-64;(CSSCI).《生态环境与保护》2004(11),全文转载[6]吴健、马中.总量控制的经济学分析与政策问题讨论,《生态经济》,2004(8):22-26;(CSSCI) [5]吴健、马中.论科斯定理对排污权交易的理论贡献[J].《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5):21-25;(CSSCI)[4]马中、吴健.论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环境保护》,2004(3):13-15;(CSSCI)[3]马中、吴健.排污权交易的理论与实践意义[J].《上海环境科学》,2002(12)(特刊)[2]马中、吴健等.论总量控制与排污权交易[J].《中国环境科学》,2002,22(1):89-92;(ISTIC)[1]马中、吴健、邱劲.新世纪环境保护事业的六大趋势[J],《生态环境与保护》,2001(1)6.2著作[10]吴健.《环境经济评价——理论、制度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ISBN978-7-300-15304-9)[9]吴键.《排污权交易——环境容量管理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ISBN7-300-06473-6/F.2099)[8]马中.《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M].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吴健参加编写).(ISBN7-04-019360-4)。
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昌敦虎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昌敦虎1基本资料姓名:昌敦虎性别:男专业职称:讲师固定电话:(86-10)82502989电子邮件:nicostigerer@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1008722教育背景2002-2005,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理学博士1999-2002,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工学硕士1995-1999,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理学学士3工作经历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所,环境规划专家北京三生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学术部副部长4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水环境经济与管理5科研项目[14]2009-2011,再生水分质供水的价格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13]2008-2010,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主题,水环境保护价格与税费政策示范研究课题,子课题“再生水开发利用政策设计与试点研究”负责人、课题联系人[12]2009-2010,北京市再生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分析,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课题负责人[11]2009-2010,环保投资统计报表建立与核算、发布制度研究,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公益项目”,课题专家[10]2009-2010,北京市COD减排核算方法研究,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9]20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评价标准,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课题专家[8]20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效能增强及监管机制的研究,环境保护部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排污交易专题项目,课题专家[7]2009,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环境规划,北京市顺义区环境保护局课题,课题负责人[6]2009,山东省微山县可持续发展规划,山东省微山县课题,课题专家[5]2007-2008,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湿地水质管理”子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课题,子项目专家[4]2007-2008,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管理研究——基于流域管理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3]2007-2008,大气污染损失的环境经济评估,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委托课题子项目,子项目负责人[2]2006-2007,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1]2002-200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交通部课题,课题负责人6学术成果6.1书籍(Books)[2]迈克尔·贝尔著.环境社会学的邀请[M].昌敦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戴安娜·黑尔斯著.健康的邀请[M].昌敦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2论文(Articles)6.2.1期刊论文[10]高宗祺,昌敦虎,叶文虎.港口城市发展战略初步研究——兼评“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的发展思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127-131.[9]胡虎,李宏军,昌敦虎.关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可接受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2009,35(8):83-87.[8]黄心洁,马中,昌敦虎.从建筑中水到社区中水——以北京市为例[J].环境保护.2008,404(18):4-7.[7]陈禹桥,昌敦虎,金兰淑,宋倩,林国林.七星河湿地地表水污染因子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5)增刊:71-72.[6]昌敦虎,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企业环境责任[J].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5]昌敦虎、宁淼、古丽鲜·安尼瓦尔等,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4):65-74.[4]昌敦虎,退耕还林工程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古胜村退耕还林工程的“本土化+制度化”[J].林业科学,2005,41(5):169-174.[3]昌敦虎、陈济丁、孔亚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关键因子[J].公路,2005(6):130-134.[2]昌敦虎、陈鹏、陈济丁,青藏高原与天山山地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比较分析[J].交通环保,2005,26(3):15-18.[1]昌敦虎、安海蓉、王鑫,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公众参与行为扩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131-133.6.2.2会议论文[2]昌敦虎.城市大气环境保护规划预测的一般模式[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环境经济与管理方向)环境规划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讨[C],第二作者.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6.3研究报告(Reports)[6]2008,三江项目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污染调研报告(2008.07)[R],提交亚洲开发银行;[5]2008,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管理研究报告[R],提交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4]2007,三江项目水质监测年度报告(2007)[R],提交亚洲开发银行;[3]2007,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分析[R],提交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2006,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监测报告(2006)[R].,提交黑龙江省林业厅;[1]200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报告[R],提交交通部.7奖励与荣誉称号[4]200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优秀论文[3]2008,北京市优秀辅导员[2]2007,中国人民大学校级工会积极分子[1]2007,中国商品学会年会优秀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考机构-人大考研-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昌敦虎
1基本资料
姓名:昌敦虎
性别:男
专业职称:讲师
固定电话:(86-10)82502989
电子邮件:nicostigerer@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100872
2教育背景
2002-2005,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理学博士
1999-2002,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工学硕士
1995-1999,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理学学士
3工作经历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所,环境规划专家
北京三生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学术部副部长
4研究兴趣与研究领域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规划与管理;水环境经济与管理
5科研项目
[14]2009-2011,再生水分质供水的价格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13]2008-2010,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战略与政策主题,水环境保护价格与税费政策示范研究课题,子课题“再生水开发利用政策设计与试点研究”负责人、课题联系人
[12]2009-2010,北京市再生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分析,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课题负责人
[11]2009-2010,环保投资统计报表建立与核算、发布制度研究,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公益项目”,课题专家
[10]2009-2010,北京市COD减排核算方法研究,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9]20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营质量评价标准,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课题专家
[8]2009-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效能增强及监管机制的研究,环境保护部水污染物总量减排和排污交易专题项目,课题专家
[7]2009,北京市顺义区北务镇环境规划,北京市顺义区环境保护局课题,课题负责人[6]2009,山东省微山县可持续发展规划,山东省微山县课题,课题专家
[5]2007-2008,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湿地水质管理”子项目,亚洲开发银行课题,子项目专家
[4]2007-2008,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管理研究——基于流域管理的视角,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
[3]2007-2008,大气污染损失的环境经济评估,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委托课题子项目,子
项目负责人
[2]2006-2007,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题负责人
[1]2002-200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交通部课题,课题负责人
6学术成果
6.1书籍(Books)
[2]迈克尔·贝尔著.环境社会学的邀请[M].昌敦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戴安娜·黑尔斯著.健康的邀请[M].昌敦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2论文(Articles)
6.2.1期刊论文
[10]高宗祺,昌敦虎,叶文虎.港口城市发展战略初步研究——兼评“港兴城兴,港衰城衰”的发展思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127-131.
[9]胡虎,李宏军,昌敦虎.关于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可接受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2009,35(8):83-87.
[8]黄心洁,马中,昌敦虎.从建筑中水到社区中水——以北京市为例[J].环境保护.2008,404(18):4-7.
[7]陈禹桥,昌敦虎,金兰淑,宋倩,林国林.七星河湿地地表水污染因子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5)增刊:71-72.
[6]昌敦虎,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企业环境责任[J].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2007.
[5]昌敦虎、宁淼、古丽鲜·安尼瓦尔等,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24(4):65-74.
[4]昌敦虎,退耕还林工程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省古胜村退耕还林工程的“本土化+制度化”[J].林业科学,2005,41(5):169-174.
[3]昌敦虎、陈济丁、孔亚平,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关键因子[J].公路,2005(6):130-134.
[2]昌敦虎、陈鹏、陈济丁,青藏高原与天山山地多年冻土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比较分析[J].交通环保,2005,26(3):15-18.
[1]昌敦虎、安海蓉、王鑫,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公众参与行为扩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4):131-133.
6.2.2会议论文
[2]昌敦虎.城市大气环境保护规划预测的一般模式[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
[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环境经济与管理方向)环境规划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探讨[C],第二作者.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
6.3研究报告(Reports)
[6]2008,三江项目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污染调研报告(2008.07)[R],提交亚洲开发银行;
[5]2008,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管理研究报告[R],提交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4]2007,三江项目水质监测年度报告(2007)[R],提交亚洲开发银行;
[3]2007,七星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分析[R],提交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国家
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2]2006,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监测报告(2006)[R].,提交黑龙江省林业厅;
[1]2005,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研究报告[R],提交交通部.
7奖励与荣誉称号
[4]200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优秀论文
[3]2008,北京市优秀辅导员
[2]2007,中国人民大学校级工会积极分子
[1]2007,中国商品学会年会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