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浅析软交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现异构 网络到核心传输网 以及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 . 同时集 中业 务数据量并将其 通过路 由选择送 到 目的地 :传输 服务层提供一个稳 定、 可靠 的核心传输网 . 负责传输 各层之 间的数据交换 , 完成业务数据 和控制层与媒体接人层间控制信 息的集 中承载传输 : 控制层是软交换 网络体系 中的核心层 它决定 呼叫的建立 、 接续和交换 . 将呼叫控制与 媒体业务相分离 . 理 解上层生成 的业务请 求 . 通知下 层网络单元如何 处理业务流 业务应用层 中 , 由各种应用服务器提供执行 、 管理 、 生成 业务 的平 台. 并 负责处 理与控制层 中的软交换的信令接 1 2 1 . 提供开放 的A P I 用于生成和管理业 务 而媒体服务器则是用于提供 专用媒体资 源( 会议 、 传真等) 的平 台 , 并负责处理与媒体 网关的承载接 口。 应用服 务器和媒体服务器相结 合 ,便可 以给用户 提供各式各样 的 我们不难分 析得 出: 位 于控制层 的 软交换 . 通过传输服务层 中的核心传输 网 . 与处于媒体接入 层中的媒 体 网关交互作用 . 接受正在处 理的相关信息 . 根据业务应用 层已定义 好 的相关设定 . 指示媒体 网关完成呼叫 这可以说是软交换网络体系 的基本处理框架 为了流 畅的完成以上这一系列基本 数据处理流程 . 成熟 的软 交换体 系必须具有 以下几项主要功能 : 1 ) 呼叫控制 和处理功 能 呼叫控制和处理功 能是软交换最基本 的功能 ,它可 以为基本业 务、 多媒体业务 呼叫的建立 、 维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 , 包括呼叫请求 的处理 、 连接控制 、 智能呼 叫功能和资源控制等 , 可以说是整个网络的
务
1 软 交换 技 术 的概 念
软交换 的概念最早起源 于美 国 在 当时的网络环境下 . 用户采用 基 于以太 网的电话 . 通 过一套基 于 P C服务 器的呼 叫控制软件 . 实现 P B X功能 这种系统不需单独铺设 网络 . 只通过与局域 网共享就可实 现管理 与维护 的统一 . 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 的 P B X 由于当时的企业 网环境 对设 备的可靠性 、 计费 和管理要求不 高 . 主要用于满 足通信需 求. 设备门槛低 . 许 多设备 商都可提供此 类解决方案 . 因此 I P P B X应 用获得 了巨大成功 受到 I P P B X成功的启发 . 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 营 效益 . 网络 的发展更加趋 于合理 、 开放 , 更好 的服务于用户 。业界提 出 了这样 一种 思想 : 将传统 的交换设 备部件化 . 分为呼 叫控制 与媒体处 理. 二者之间采 用标准 协议 ( MGC P、 H 2 4 8 ) 且 主要使 用纯软件 进行处 理。 于是 . 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 从广义上讲 . 软交换技术就是指 以软交换设备为控制核心的下一
下一代网络交换技术发展趋势

固 网智 能化 有效 盘活 了固定 电话 网 的现 有资源 , 提 高
了 固 网 的 业 务 能 力 , 但 在 技 术 上 仍 有 需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 如 统 业 务 管 理 问 题 、 统 一 规 范 协 议 问 题 、 融 合 数 据 库 的 研 究
等 。 随着 网络 的发 展 和业 务需 求的增 长, S R不 仅具 有 HL
的接入 码 ,然 后触 发相 应 的增值 业 务 。弓 入 S t R可 以解 I t L 决 目前 交 换 网 中存 在 的 几 大 技 术 问 题 : 数 据 分 散 维 护 困
难 、 用 户 号 码 与 物 理 位 置 不 可 分 离 、仅 支 持 接 入 码 触 发 业
务 等 。通 过 S L H R能够 做到 用户 数据 的 集 中管 理 、 特别是
技 术 开始 受到 业 界的 普遍 关注 。本 文 概 括介 绍 了交换 领域
这 三种 技术 的发展 。
实现 了 P T S N和 P HS用 户数 据 的共 享, 将 P HS系统 中的
H R分 离 出 来 , 由 S I R来 完 成 P I R功 能 , 即建 立统 L t L HS tL
业 务 的 能 力 , 从 而 屏 蔽 交 换 机 功 能 的 差 异 性 , 增 强 固 网 业
实施 网络 演 进 提 出 的 整体 提 升 固定 电话 网 智能 化 水 平 的 系统 解 决 方 案 , 即将 分 散 在 交 换 机 中 的用 户 数 据 脱 离 出
来 , 统 一 集 中 到 按 区 域 划 分 的 用 户 数 据 中 心 , 使 之 成 为 整
一
集 中 的 用 户 数 据 库 S R、 S I R 中存 储 包 括 PS N 网 、 HL tL T
软交换技术的现状及待研究的问题

目前 , 2 和 SP是分组 网内两大相互 竞争的协议 . H 33 I
其 中 , 33 议 是 IU—T制 定 的标 准 ,S H.2 协 T I 议 是 IT P协 EF
制定的标准, 两者均可 以完成呼叫建立 、 释放 、 补充业务 和 能力交换等功能。H 33 2 协议 采用 了 I N的设计思想 , S D 采
1 软 交 换技 术 的 研 究进 展
找国 网络 与交换标准研究 组在 19 年下半 年就启动 99 了软交换项 目的研究 ,软交换设备总体技术 要求》 《 规范 了 软交换 在网络 中的位置 , 明确 了其功能要求 、 业务要求 、 操 作维护 和网管要求 、 协议和接 日要 求 、 计费要求和性能指 标, 规定 了与 l P电话及智能网的互通要求等:该标准经过
供应商的产品有哪些特点?是 否成熟可用?这些都是 目前
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问题。 本文将概述 目前有关软交换技术 的研究进展,介绍软交换 的功 能及应用方案 ,简述供 应商
的产 品 特 和软 交 换 应 用所 面 临 的 问题
外, 网络与交换研究组也在积授制定有关信令网关 和媒体
网关及相关协议 的技 术规 范, 已经列项开始研究 网络开放 式体系架构及相关设 备单元 的测试规范。 我国高科技 83 计 划已经歹 项有关软交换 系统在移 6 Ⅱ 动和多媒体应用的研 究。该课题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 重 点研究能够支持 多媒体业 务和应用 于无线 系统 的软交 换 体系,采用开放式 A 的业务和应用支撑 环境 ,以及软交 H 换 系统的组 网技术 ・ 多媒体业务一般 由基于包交换 的宽带多媒体 通信 网所 承载。由于涉及到图像等 因素 在终端 、 业务和资源等 主要方面都 比单纯 的话音业务要苛刻得 多。 为了选到在公
电信网的战略转移:——发展下一代网络

3 ・2002
1 3
维普资讯
电信网的战略转移——发展下一代网络
方案 .只需要最少量的规划、设计和测
试工作.应用多年 .为用户熟悉 ,业务 指配时间可以减少到几个小时或几天 其次 ,以太网是标准技术 互换互操作 性好 具有广泛的软硬件 支持 .成本 低。最后 .以太网是与传输媒体无关的 承载技术 .可以透明地与铜线对、电缆 和各种光纤等不同媒体接 口 避免了重 新布线的成本。从结构上看:首先 .以 太 网正 以前所 未有的端到端 解决方案 WD M系统还应具备波长可扩展性,新 的波长应能随时加上而不会影响原有工
舾 设炎 - 囊投秉 ,
j 信 卢 特 壤 用 穗
藿{簿番量 大增。 攮 蠹 案 舍 幅 加 譬
囊 秘 术 在 渐 升.括 费 统 同 累 ; 1 t 逐 上 包 计 系 、 管 墨
巍j 窖户藤 务 搠 j 瞢t毽. 漂管 各个方 鬟 鹱 静 屯 理等 面的 件算捷 方案. 威为 将 泰潦 矩霉
展的交换矩阵。方法之二是采用创新的 设计思想 .例如采用分布式交换矩阵和
挫j 囊空一夸鞠 熬誊蠹,鬃弗 静蒲,可扩充,可远程窖吏的救据存储系统戚为电
_硒 韧需求 | 一 I 篙_ 藿 。 _
多维光互联背板 . 就有可能提供巨大的
交换容量、线路容量、端1 3密度和线速 转发分组能力。方法之三是在 网络 中引
和性能 .不能满足未来网络扩展性的要 求.需要进一步探究可以经济持续扩客 的有效途径。方法之一是将路由器的单 级交换结构扩展为多级结构 . 通过互联
萄{带 l蔼 j盘 | 簌赘 寓薅 特钟罐 塑|少 凝不夏总 教的1% 0.
对现有的电信计费系统进行 方面的关注程度和投资力度
软交换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未来趋势

信 息 技 术30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软交换技术的兴起来源于美国企业的网络应用中,主要的运行基础是太网电话,并将一种服务器思维呼叫软件来实现其功能。
在这套系统中不需要单独的设定网络设备,而是以局域网共享的方式来实现统一化的管理目标。
这样的系统在成本价格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进而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技术产品,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1 软交换网络技术的含义在软交换的设计思想中,主要完成业务开展的控制与分离,承载和接受的理念融合等。
将从前交换机中的功能全面的体现在分散的网络中去,软交换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具体的网络服务中提供了实时性的功能,进而完成呼叫控制和接受相关任务。
软交换网络是将交换网络作为作用的基础,通过对存在的交换机功能进行相关性能的改造和设置来实现控制和接受的基本要求。
这样的改造能够使软交换网络中应用服务器、控制设备以及信令网络有机的联合在一起,以标准的协议来作为连接各层网络之间的纽带。
其中每层的网络都是相互独立存在的,以原有的技术发展而逐渐推进各层技术的改革,多种灵活的接入方式是软交换网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以这样特别的方式来实现新提供的商业开发业务。
2 软交换网络技术的中的协议2.1软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协议将S I P 协议应用在软交换和服务器之间,在功能上主要用来现实软交换网业务和软交换设备厂之间的独立,这样就能够使软交换网络业物独自实现开放功能,并且使用第三方的服务器来单独开发交换网中的业务,通过设定的Parlary接口来完成具体的开放工作。
2.2软交换机间的协议如果需要对不同的软交换机之间进行相关网络连接,则需要将通信技术引入到软交换机之间,主要需要运用的协议有BICC和SIP -T两种。
将这两项协议充分的运用到其中,进而实现交换机之间的通信功能。
2.3软交换机和网关之间的协议在软交换机和媒体网关之间主要是采用MGC P协议和MEGACO/H.248协议,其中不包含SG的网关媒体。
5G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5G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近年来,5G网络技术成为了一大热点,不仅成为了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成为了科技行业研究的重点。
5G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5G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一、5G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5G网络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对4G通信技术的升级和改进。
在5G技术下,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快的网速和更低的延迟,同时还能够支持更多的设备连接。
目前,5G技术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商业部署,成为了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大亮点。
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全球已有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5G网络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部署,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2.5亿。
在我国,5G网络技术的商用部署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5G市场,拥有世界领先的5G基础设施和技术。
根据中国电信联盟的数据,截止2021年底,我国5G基站建设总数已经超过105万个,5G用户数达到了亿级别,5G商用覆盖范围也已经覆盖超过300个城市。
二、5G网络技术的未来趋势尽管5G网络技术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因此,未来5G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网络效能提升在未来,5G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会集中在提升网络效能上。
随着5G网络进一步深入普及,用户将对网络效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未来5G网络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将会是提高网络带宽和速率,降低网络延迟和升级多用户接入能力等方面。
(二)边缘计算技术的发展随着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边缘计算技术已成为了一大热门话题。
边缘计算技术是指将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从中央服务器迁移到更接近用户的地方,大大加快了数据传输速度并减少了网络时延。
因此,未来5G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将会重点发展边缘计算技术。
(三)强化网络安全保护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5G网络技术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特别是在未来,网络安全问题将会更加复杂和严峻。
试论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试论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通信工程逐渐科学化和网络化发展,软交换技术属于下一代网络管控实体,发挥出有效性。
基于此,本文进行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应用和发展探究。
标签:软交换技术;通信工程;发展方向软交换技术建立在诸多技术、协议和设备网络的无缝交流,也是伸缩性好、业务开放的一种分布式软件系统。
软交换技术涵盖了诸多部分,通过软交换控制设备和信令网关、IP终端等组成。
当前软交换技术早就应用在通信工程里,例如固化网、移动网络通信等领域。
一、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里的应用(一)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通信系统里相较于程控系统,软交换技术自身的可靠性比较高,组网也更加灵活,同时性价比较高。
所以,这些年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通信系统更倾向于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充分满足了城市轨道通信系统的扁平化、综合业务等需求。
例如IP业务和TDM业务完成整合,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综合营运能力等提升。
系统组网方案设置、系统软件和中继设置等层面可以彰显出软交换技术的运用成效。
(1)系统组网计划设置是整个系统组往里,软交换设备就是中心,确保系统配置中心具备良好的综合接入设备,同时也配置网关设备。
只有如此才可以确保软交换系统完成各个职能。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一定要兼具语音调控、呼叫管控和视频通话等职能。
除此之外,也需要完成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互联,维护好工务电话系统设备。
(2)系统软件获得软交换技术的支持,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通信系统具备网络管理软件设置职能。
工务电话和软件质量实现高效连接,有效丰富了工务电话职能,对应的职能依次为单呼、组呼和群呼。
想要有效提高软交换技术具体运用成效,要求增添和企业相关的通讯录,将办公自动化、通信可视化等完成。
(3)在中继设置工作时,城市轨道交通电话通信系统里采用软交换技术更倾向于:市话中继、网内中继和无线通信系统中继等方面的设置等。
(二)应用在5G通信工程里现阶段网络化发展速度较快,针对通信网络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意味着通信网络系统发展空间较大。
中国电信-IMS与软交换网络-韦乐平共21页

19.10.2019Βιβλιοθήκη 5软交换的安全对策
网络组织和安全系统部署 划分内网,外网,隔离区;部署不同的防火墙和 认证系统;利用VPN、路由策略、访问地址控制 等实现内网的承载层隔离
信令协议 用户设备鉴权在信令协议中启动加密和鉴权机制 ,保证控制权,防止非法用户对业务的盗用或干扰
3GPP主要考虑移动接入,在R7考虑部分固定接 入问题,而TISPAN主要解决固定用户接入
3GPP IMS标准已经基本成熟并开始商用,主要 提供POC、IM、视频共享等多媒体业务。而 TISPAN 标准还处于研究阶段,商用很少,主 要集中在给企业客户提供IP CENTREX和公众客 户的VoIP第二线业务
19.10.2019
11
IMS用于固网的挑战
IMS用于固网的挑战:固网终端无SIM卡,需 有替代鉴权过程;固网宽带接入无安全机制 ,对IMS不安全。固网无移动空中接口的鉴权 ,IMS易受攻击,需安全策略;移动网空中资 源缺,需对SIP压缩,固网无此必要,可降低 对终端要求;固网必须的紧急呼叫,与现有 业务网络和终端的连接等需要有解决方案
7
移动和固网软交换比较和融合
相同点:都采用分层结构, SG互通功能相同 不同点:
协议:多数协议不同或扩展(BICC/SIP-I) 设备功能:固网没有移动性管理相关功能 组网:拓扑不同,ISUP和SIP,寻址路由不同 承载网QoS:移动接入有保证,固网复杂,难 安全性:R4公网IP地址,网元间通讯无NAT
3GPP策略:从下往上,技术驱动 TISPAN策略:从上往下,业务驱动 复杂、成本、有限的业务和应用、投资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路由原则
资源利用率
业务提供能力 路由原则
服务质量
•软交换网络内部的基本呼叫在软交换网内直接建 立,软交换网络与中国电信其它网络之间的基本 呼叫必须并且只能一次跨越两网互通点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网络现状
• PSTN与软交换网络为演进 关系,两网用户号码无法明显 区分,且目前尚无法提前感知 被叫用户类型。
扁平路由计划
•要求
• 不同类型用户之间的呼叫路 由策略不同
• 软交换网络到PSTN的路由遵循“就远入PSTN网”原则。 • PSTN到软交换网络的路由遵循“尽力而为的就近入软交换网络” 原则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省际软交换网络
大区内的一对软交换设备互为主备用
•上海 SS1
•上海 SS2
•主用 •备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上海
•福建
•浙江
•江西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省内软交换网络
广东、浙江
、安徽、陕西
……
北方、广
东、浙江……
• 固网智能化改造 • 长途分流
•DC1 TG
•DC1 TG
•AG/IAD
•软交换网络IP承载层面
•AG/IAD
•DC2 •省TG
•Tm
•LS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PSTN呼叫PSTN”
•DC1
•DC1 软交换
•DC1 软交换
•DC1
•省软交换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面
•省软交换
•DC2 •省TG
•DC1 TG
– 分级
ð 省内
– 扁平
路由计划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扁平”和“分级”的比较
•SIP终端
•中继网关
•PSTN
•中继网关
•SIP终端
•SIP终端
•中继网关
•PSTN长途
•IP长途
•中继网关
•PSTN终端
•“分级”可简单理解为各类用户之间的媒体 流,端到端经过多段不必要的TDM/IP虚中继 的转接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 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
思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21年3月4日星期四
目录 ð 软交换网络现状 ð 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 ð 后期演进和发展思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省际软交换网络
•解决省际长途网交换机容量压力以及单节点问题
浙江、江
苏、福建、江
西、广西……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 增值应用
• 端局/接入
北方、北
京、上海……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ð 大区制 ð 本地网制
省内软交换网组网模式
•MRS •应用服务器 • MCU
•网管系统
•SS
•SS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本地网1
•本地网2
•省内其它本地 /区域软交换
•DC2 •GW •Tm TG
•IAD、AG、TG/SG
• 区域1
•……
•本地网1
•本地网2
•IAD、AG、TG/SG
• 区域n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SHLR与软交换覆盖区的关系
ð SHLR覆盖区域与软交换覆盖区域统一
– 本地网制 – 大区制
ð SHLR以本地网为单位设置,软交换设备按大区制设置
•SHLR
•AG/IAD
•就远入PSTN网
•未就远入PSTN 网
•DC2 •省TG
•Tm •LS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软交换呼叫软交换”
•DC1
•DC1 软交换
•DC1 软交换
•DC1
•省软交换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面
•省软交换
•DC2 •省TG
•Tm
•Tm
•LS
•LS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DC1 TG
•AG/IAD
•软交换网络IP承载层面
•AG/IAD
•DC2 •省TG
•LS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LS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PSTN 软交换
•DC1
•省软交换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面
•省软交换
•DC2 •省TG
•DC1 TG
•DC1 TG
•软交换网络IP承载层面
•AG/IAD
•DC2 •省TG
•LS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实施“扁平”路由的必要条件
软交换设备之间的互通和IP承载网的互通
•DC1 软交换
•DC1 软交换
•省软交换
•省软交换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面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软交换呼叫PSTN”
•DC1
•DC1 软交换
•DC1 软交换
•DC1
•省软交换
•软交换网络控制层面
•省软交换
•DC2 •省TG
•Tm
•Tm
•LS
•LS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DC1 TG
•DC1 TG
•AG/IAD
•软交换网络IP承载层面
•郑州
•北京
•石家庄
•天津
•太原
•哈尔滨
•济南
•长春
•西安
•郑州
•北京
•沈阳
•兰州 •银川
•呼和浩特 •上海 •杭州
•西宁 •乌鲁木齐
•西安
•上海
•南昌 •福州
•成都 •重庆 •拉萨
•成都
•南京
•南京 •合肥
•昆明
•贵阳
•武汉 •长沙 •邵阳
•武汉
•广州
•广州 •海口 •南宁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SS
•MAP+
•SHLR •……
•SHLR
•MAP+
•MAP+ •SS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目录 ð 软交换网络现状 ð 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 ð 后期演进和发展思路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ð 省际
•省软交换
•省软交换
•DC2
•省TG
•Tm
•Tm
•LS
•LS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DC1 TG
•DC1 TG
•AG/IAD
•软交换网络IP承载层面
•AG/IAD
•DC2 •省TG
•Tm
•Tm
•LS
•LS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现状网络组织及后续发展思路
近期软交换网络组织
•全国业务平台
•DC1 软交换
•DC1平面软交换扁平网络
•DC1 软交换
•省业务平台
•省业务平台
•DC1 TG
•省软交换
•DC2 TG
•SHLR •DC1
•DC2 •GW •MS/SSP
•本地网 •LS •LS •… •LS
•AG/IA D
•省软交换覆盖到C3本地网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DC1 TG •DC1
•区域/本地软交换 •SH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