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检查操作规范
口腔颌面部X射线检查操作规范

口腔颌面部X射线检查操作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腔颌面部X射线摄影检查前准备、技术方法、程序及影像显示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受检者进行口腔颌面部X射线摄影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79 医疗照射放射防护基本要求WS/T 389 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X射线摄影 radiography以X射线作为载体,利用其穿透性和荧光作用对增感屏和(或)影像接收器系统进行曝光,以获取被照体信息影像的摄影方法。
3.2X射线影像接收器 X-ray image receptor直接或间接地把X线影像转换成可见影像的装置。
X线影像接收器也有称X线影像器,包括屏/片系统、储存磷光板(IP)、平板探测器、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等。
3.3X射线遮线筒 collimator根据X射线摄影部位的需求而制作的不同形态的X射线管遮线筒,以控制照射野。
3.4中心线 central ray,CR中心线是X线束中最中间的投影于摄影部分的射线。
中心线的投射方向、角度、射入点均影响着解剖部位的显示以及影像的放大与变形的程度。
3.5X射线摄影体位 radiographic positioning在X射线摄影中,为显示某一解剖部位或病变而进行的体位设计。
3.6听眶线 infraorbitomeatal line,IOML眶下缘与外耳孔上缘连线。
3.7听口线 cheilion-meatal line,CML口角与外耳孔上缘连线。
3.8听鼻线 acanthiomeatal line,AML鼻前嵴与外耳孔中点连线。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汉川市三医院(沉湖镇卫生)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X线透视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胸部疾患: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病变、肿瘤、结核等,纵隔心脏大血管病变、横隔或胸膜等疾病。
(2)腹部疾患: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
(3)四肢关节、骨骼病变,异物等。
【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危重患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
【检查方法与技术】(1)受检者去除体外金属异物。
(2)使用荧光屏,透视前医生进行“暗适应”,暗适应时间为15min左右。
(3)胸部或腹部透视先按序检查各部位,发现病灶后进一步重点观察,必要时转动体位,嘱患者呼吸观察横隔、病灶活动度。
(4)四肢关节整复、取异物等透视取最佳观察体位。
X线暗室技术操作规范一、暗室的设计与建筑要求(1)暗室的位置应选择在多台X线机的中间,并有足够的空间面积,同时注意远离其他放射源。
(2)室内除工作台和洗片机外,应保留一个小型手工洗片槽,以备洗片机故障后急用和清洗洗片机槽架等。
现在由于洗片机的大量应用,在暗室的构建时除设有防光通风窗外还应加设洗片机专用出风口及排水地漏,洗片机的排水管与地漏间尽量做到距离近、管线直、排水畅。
(3)暗室的照明应符合安全要求,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室温控制在15—25 ℃ 。
二、胶片和暗室的贮存保管(1)胶片的贮存:胶片是否合理贮存、妥善保管直接影响胶片质量。
环境应避免高温、潮湿、有害气体或放射性物质;胶片的叠放不宜重压,不然就可能会形成黑色树枝状或小草样静电阴影;密切留意胶片的有效期限。
对已启封的胶片要密闭放置,防止漏光。
受潮。
在拿取胶片时要保持手的清洁、干燥,以免造成伪影。
(2)暗盒的存放:带增感屏的暗盒的存放与胶片一样,也应避免潮湿、高温和过分于燥,以防增感屏的霉变和皲裂。
暗室应避免强光直射,以防增感屏过快老化,为此应做好保养工作。
三、套液的配制(1)在清洁过的10加仑桶内放人28L(14土3)℃的优质自来水,边搅拌边依次加人各瓶浓药液,待完全稳定后再搅拌2min使其混合均匀,加水至40L,盖上隔离盖备用。
口腔科X线机使用操作规程SCMC

口腔科X线机使用操作规程SCMC一、安全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并经过相关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口腔科X线机。
2.操作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设备,包括铅衣、手套、防护眼镜等。
3.在操作口腔科X线机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机器正常工作,如发现故障应立即报告。
4.操作过程中要保持设备周围的通道不被堵塞,以确保逃生通道的畅通。
5.操作人员不得私自调整设备的参数,如电压和曝光时间等。
二、防护措施1.患者在接受X线检查时,应穿戴好防护围裙、颈罩等防护装备。
2.检查区域以外的人员应远离放射源,若必须进入该区域,必须穿戴好防护装备。
3.检查区域应明显标识出放射区域,并设有警示标识,以提醒人员注意防护。
4.禁止儿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进入放射区域,以免受到辐射影响。
三、操作步骤1.准备工作a.检查设备及相关器材是否正常运行。
b.穿戴好防护设备。
c.患者提供相应的病史资料。
2.患者准备a.让患者解释检查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b.将患者安置在合适的位置,并确保患者舒适。
3.设备调整a.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检查部位,调整X线机的曝光参数。
b.根据需要固定或调整X线机的位置和角度。
4.拍摄操作a.通知患者合理的呼吸姿势,并告知他们要保持不动。
b.在保持患者稳定的情况下,按下曝光按钮进行拍摄。
c.在拍摄完成后,告知患者可以放松,并进行下一步操作。
5.数据保存和整理a.拍摄完成后,将数据保存在对应的患者档案中。
b.将设备恢复到待机模式,清理和整理好相应的器材。
四、质量控制1.定期对X线机进行校准和维修,确保其工作准确。
2.定期进行防护围裙的检查和更换,确保其防护性能。
3.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其操作技术。
4.定期进行设备的质量评估和质量控制,确保拍摄的质量。
五、事故处理1.如果发生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相关人员。
2.对于因不正常操作导致的事故,要及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放射科X线乳腺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乳腺摄影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乳腺筛检性体检。
2 .临床怀疑有乳腺病变者(包括良性、恶性病变及炎症)。
【禁忌证】年轻妇女致密型乳腺做乳腺摄影检查效果不理想。
【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3 .使用专用乳腺摄影机及暗盒。
4 .清除病人胸部衣物。
5 .向病人解释清楚乳腺摄影时乳房压迫的目的,以便消除其顾虑。
【乳腺照片的标记】1.乳腺摄影照片的标记包括体位、方位和医院名称、病人的惟一标识号和检查日期。
6 .所有标记都应尽量远离被摄取的乳房。
【乳腺压迫】乳腺摄影要加压。
压迫的适当程度,应界于乳房实际可被压迫的最大限度和病人可忍受压力之间的平衡。
一、内外侧斜位(M1.o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站立于乳腺摄影机前。
7 .将乳腺机暗盒托盘平面调整到与水平面成呈30-600位,致使暗盒与胸大肌平行。
8 .X线束投射方向从乳房的上内侧射向下外侧。
9 .病人被检乳房侧的上臂抬高,肩部前旋,使乳腺及胸大肌尽可能靠近滤线栅的中心。
暗盒托盘的拐角放在胸大肌后面腋窝凹陷处,在背部肌肉的前方。
10 病人肩部放松,技师协助病人将胸大肌轻轻向前推移,使乳腺可移动的外侧缘更加明显。
同时,向上向外牵拉乳房,离开胸壁以避免组织影像的相互重叠。
11 开始压迫,直至有足够压力,并能保持乳房标准位置时为止。
12 最后向下牵拉腹部组织,以打开乳房下皮肤皱褶。
13 启动曝光钮曝光。
曝光完毕,释放压迫器。
14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1.为使乳腺压迫正确,在检查开始前,放射技师与病人间要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解释压迫会引起不适。
但不会疼痛,压迫会大大提高检查的质量。
15 乳腺摄影应在病人的乳房最不敏感期(即月经前期或月经期之外)进行。
二、头尾位(CC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对乳腺机站立,被检侧肩部放松、下垂,手置于腹部,以减少皮肤皱褶。
X线检查机操作规范

X线检查机操作规范为了确保X线检查机的安全运行和正常使用,以下是操作规范。
请所有操作人员严格遵守。
1.操作人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相关证书才能操作X线检查机。
未经培训和持证人员,禁止擅自操作该设备。
2.在操作之前,操作人员要检查X线检查机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如果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维修人员,并在设备正常恢复前禁止使用。
3.操作人员要定期检查X线检查机的电源线和连接线是否完好无损,并确保接地良好。
如发现线路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4.操作人员要在操作过程中佩戴防护设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服和手套等。
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6.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要遵守规定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不得随意操作或改变设备设置,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7.操作人员要掌握正确的设备放射线设置和剂量选择,以确保获得清晰的图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优先考虑患者的安全。
8.操作人员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询问和检查,了解其病史、与放射线有关的过敏反应或其他特殊情况,并调整设备设置和操作方式以便于患者的检查。
9.操作人员要保持设备的清洁和卫生。
定期进行设备的清洗和消毒,并确保各个部件正常运行。
10.所有操作人员要及时记录和报告设备的使用情况、维护情况和维修情况,并保留相关记录和报告材料。
11.在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随时注意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情况。
如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
12.操作人员要按照设备的规定,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并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以上就是X线检查机操作规范,希望所有操作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并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操作规范(1)X线检查操作基本原则1.检查前应去除相应检查部位影响X线穿透的衣、物,如发夹、金属饰物、钥匙、膏药和金属纽扣等,有条件者可换上专为受检者准备的衣服。
在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X线摄影检查时,必要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2)正确安放照片标记,标记应置于成像板的适当部位,避免与诊断范围内的信息重叠。
(3)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负荷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选用合适的焦点,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4)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应尽量缩小肢片距,如肢体与成像板不能贴近时,可适当增加焦-片距。
(5)呼吸的控制受检者的呼吸运动对摄片质量有较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1)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心脏、上臂、肩及颈部等部位的摄影。
2)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腹部及膈下肋骨的摄影。
呼气后膈肌上升,使腹部体厚减薄,影像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曝光时慢而浅的呼吸动作,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而模糊,而被摄部位可较清楚地显示,如摄胸骨正位。
5)平静呼吸下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部分躯干等部位(6)滤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一般需加用滤线板或滤线器。
另外,骨肿瘤、慢性骨髓炎一般需加滤线板或滤线器。
(7)肢体摄影时,至少需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
(8)同时摄取肢体两个体位时,肢体同一端应置于成像板同一侧,以便比较。
(9)病骨摄影时,摄影视野适当加大,应包括病变的全部区域。
(10)骨关节摄影,必要时可两侧同时拍摄,以便于鉴别诊断。
(11)根据摄影部位、肢体厚度和设备条件,在满足临床和诊断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的曝光条件。
(12)床旁摄影只适用于不宜搬动的患者(如骨科牵引患者)和危重症抢救患者等。
二:x线摄影机操作流程(1)准备流程:为了保障系统操作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顺利登录以及文字报告打印机和胶片打印机的正常运行,系统启动必须严格按以下顺序操作:1)接通配电柜电源总闸;2)接通接线板电源;3)接通X线机控制器电源;4)接通电脑主机电源;5)开启技术工作站及其医生工作站;6)开启胶片打印机或文字报告打印机;7)系统处于正常开始状态。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X线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的特点与临床应用(一)X线检查的特点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的、无创伤的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病变的诊断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可直视人体内组织器官和病灶不仅可以看到诸如心、肺、骨骼、消化道等体内组织器官,还可以看到病变形态特点、位置、大小、毗邻关系等。
2.具有无创伤观察活体器官的功能X线检查能在不改变或破坏机体完整的情况下,对活体器官的形态与功能进行观察,对其解剖和生理进行研究。
如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道系统、胆道系统等的X线造影检查。
近年来,DSA›CT、CR、DR等数字X线检查的发展,更加拓展了X线检查的临床检查范围。
X线检查影像的全面数字化,将为医院的阁像管理与通讯传输系统(PACS)及远程会诊的实现做出贡献。
3.X线检查是有辐射损伤的检查方法X线检查必须遵循放射实践正当化和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一)X线检查的应用范围X线检查可以应用于人体的各个系统。
但其选择应考虑以下原则:①受检查部位应具有对比条件;②检查必须安全,不危及病人生命,不发生严重后果;③根据病情、临床需要及适应证选择最恰当的检查方法,采取最优首选检查制。
(三)X线检查的限度1.病变密度的限制如脓胸、血胸在X线检查中无法定性鉴别,密度一致。
2.病变反应时间的限制某些疾病症状早于X线征象的出现。
如大叶肺炎、急性骨髓炎等。
3.病变部位的限制多数位于体表部位或一般视诊所及的部位,如皮肤、外耳等,临床检查优于X线检查。
4.发育方面的限制人体某些部位的检查与年龄发育有关。
如鼻旁窦在新生儿尚未发育,无X线检查价值。
(四)X线检查方法X线检查方法分三大类,普通X线检查(透视与摄影)、X线造影检查和X线特殊检查。
1.X线透视检查优点是可转动病人体位,改变观察方向;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低;可立即得出结论。
缺点是影像对比度、清晰度差,难以分辨密度或厚度差异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或厚度较大的部位;缺乏客观记录也是重要缺点。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范篇一:放射科操作规程放射科操作规程一、开机前巡查机房、控制室、电源等,做好准备工作;开启通风设备,保持机房内良好的通风。
二、正确佩带个人剂量计。
三、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做好登记。
四、选择适宜工作条件实施投照。
透视时,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使用“高电压、低电流、厚滤过、小照射野、间歇式曝光”进行操作;在摄影时,根据不同的管电压更换附加铝过滤板,将照射野限制在实际需要的范围内,放射工作人员必须在屏蔽室内进行曝光。
五、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非投照部位进行屏蔽防护,其他人员不应留在机房内,如确需陪伴,均应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
六、根据放射影像专业知识及有关标准,做出临床诊断,出具诊断结果报告单。
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放射诊断设备异常情况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在查明原因,设备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并将故障和维修情况登记备查。
放射医、技师岗位职责一、放射医、技师应熟悉并遵守国家有关放射诊疗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做好自身及有关人群的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二、爱护放射诊疗设备,进行经常性保养,及时调整机房温、湿度,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各种仪器设备及附属用品使用完毕后必须归还原位。
三、放射医、技师应熟悉放射诊疗设备的性能及各部件的使用方法,业务技能熟练。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擅自更改设备的性能参数,避免工作的随意性。
四、进行放射诊疗操作前应事先告知受检者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扫描前仔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情及检查要求,合理选择胶片大小及投照条件,查对号码姓名,检查完后详细填写各有关项目,特检需记载造影剂名称,用量、反应及处理过程。
五、增强防护意识,开展放射诊疗工作时,尽量使用小照射野,对换者敏感部位进行必要的防护。
六、对病人热情耐心,检查中随时注意病人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止检查并及时处理;对陪护人员应事先告知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和提供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爱护设备及室内设施,及时整理机房,清洁设备,保持室内整洁,下班前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x线检查操作规范
篇一:x线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一、x线机的使用原则(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及其使用规格表。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外界电压不可超过额定电压的正负10%,频率波动范围不可
超过正负1hz。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
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件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旋钮固定。
(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
后方可投入使用。
二、x线摄影步骤(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照其他位置,如切线位、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如金属饰物、膏药。
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
投照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闭路平片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4)选择胶片尺寸:应按患者检查部位的大小及临床要求选择胶片的尺寸。
根据投照方式、要求范围,胶片应放置于适当位置。
(5)安放照片标记:照片标记应包括摄片日
期、x线片号、左右。
标记应放在暗盒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范围之内。
(6)摆位置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查目的,按标准位置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
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
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置是否包括要求投照肢体范围。
(7)测量肢体厚度。
(8)训练呼吸动作;在位置前根据要求做好呼气、吸气或屏气动作的训练,要求患者完全使用。
(9)选择焦片距:按部位要求选择好管与胶片的距离。
(10)选择曝光条件:根据投照
部位、体厚、生理和机器条件,选择最佳kV、ma及时间。
(11)曝光:以上步骤完成后,再校正控制各曝光条件是否有错,然后曝光。
在曝光过程中,密切注意各仪表工作情况。
(12)曝光结束后操作者签名,特殊检查体位应做记录。
x线摄影检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第一节四肢x线摄影[适应证]1、外伤。
2、感染。
3、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先天性畸形。
5.关节病变。
6、骨骼生长障碍。
7、全身性骨疾患。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2、肱尺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
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170.[质控要点]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位置;2、中心线垂直肱骨骨内外踝中点下1英寸。
(二)肘关节一侧位[操作方法及程序]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
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1、照片影像包括肱骨下段和心、桡骨上段。
2、为以上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
形致密影;2、鹰嘴呈切线投影
,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3、桡骨头与尺骨突呈三角形迭显示[质控要点]1、前臂与上臂成90度弯曲,且在同一平面放置;2、掌呈半握拳,腕关节呈侧位;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篇二: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
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臵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
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臵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
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臵: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臵投照,如遇特殊病例,
可根据患者情况加照其他位臵,如切线、轴位等。
3.摄影前的准备:去掉一切影响x线穿透力的物质,有条件者换上专为患者准备的衣服,投照下腹部、脊柱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4.选择胶片尺寸:根据投照方式,要求范围,胶片应放臵于适当位臵。
5.安放照片标记:标记应放在暗合的适当部位,不可摆在诊断范围之内。
6.摆位臵对中心线:依照部位及检查目的,按标准位臵摆好体位,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根据要求将中心线对准被摄部位,并校对胶片位臵,是否包括要求投照的肢体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