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病很危险加强预防是关键
蜱虫的致病原因与预防措施

河北 林业 科技
21 年 1 01 0月
蜱 虫的致病原 因与预 防措施
董泽峰 , , 侯军铭 齐岱 亭 , , 齐海华 2刘 菲
(. 1 沧州市林业局 , 河北 沧州 0 1 0 ;. 市职业技术学院 , 6 0 12沧州 河北 沧州 0 10 ) 6 0 1
摘要 : 针对近几年暴发的因蜱虫叮咬而引起的粒细胞无形体病, 已引起公众特别是林区群众的广泛关注和不安, 该
皮为若虫 。 硬蜱若 虫只 1 , 期 软蜱若虫经过 16  ̄ 期不等 。 若
虫有 足 4对 , 无生殖孔 。 再到宿主身上吸血 , 落地后再经 1 ~ 4 周蜕皮而为成虫 。 雄蜱一生可交配数次 。 硬蜱完成一代生 活史所需时间由 2 个月至 3 不等 ; a 多数软蜱需 0 a . 。 5
侧为须肢 , 4 由 节组成 , 4 第 节短小 , 嵌出于第 3 节端部腹
面小凹陷内。 躯体呈袋状 , 大多褐色 , 两侧对称 。 雄蜱盾板几 乎覆盖着整个背面 , 雌蜱的盾板则仅 占体 背前部的一部分 , 有的蜱在盾板后缘形成不 同花饰称为缘垛 。 腹面有足 4 , 对 每足 6 , 节 即基节、 转节 、 股节、 胫节 、 后跗节和跗节。 基节上
颚基背面有 1 对孔 区, 有感觉及分泌体液帮助产卵的功能 。
螯肢 1 , 对 从颚基背面中央伸 出, 是重要 的刺割器。口下板
1 , 于螯肢腹 面, 块 位 与螯肢合拢时形成 口腔。 口 下板腹面
1 栖 息 场所 及 传播 方 式 - 3
虫体椭 圆形 , 未吸血时腹背 扁平 , 背面稍隆起 , 虫 成
体长 2 lm 饱血后胀大如赤豆或蓖麻籽状 , ~ O m; 大者可长达
硬蜱多生活在森林 、 灌木丛、 阔的牧场 、 开 草原、 山地 的泥土中等; 软蜱多栖息 于家畜的圈舍、 野生动物 的洞穴、
寄生虫论文 蜱的防治

蜱的防治摘要:蜱是动物体表常见的寄生虫,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可叮咬人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
蜱的危害直接表现为被叮咬动物骚动不安和伤口感染而导致的生产性能下降,大量寄生时,蜱分泌的毒素可引起动物麻痹,造成蜱瘫。
此外,蜱是莱姆病、斑疹热、泰勒虫病和无浆体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
蜱及蜱传病给人类健康和动物生产带来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和兽医学界倍加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以蜱的病原和天敌为重点,对蜱进行介绍和预防,对国外蜱的生物防方法进行概述。
关键词:蜱虫预防生物防治2010年9月8日,河南省信阳市卫生局疾控专家介绍,正在当地传播的疑似无形体病,目前尚无法从根源上预防。
国内有12个省份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
卫生部专家介绍,蜱虫叮咬是目前无形体病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
除了无形体病,蜱虫还可以传播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和莱姆病等,这些病症状有部分类似之处,也给蜱虫传疾病的早期诊断增加了难度。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
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
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仅存于非洲)。
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蜱(pí)也叫壁虱,俗称草扒子、狗鳖、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狗豆子、牛鳖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读音)等。
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或寄宿于牲畜等动物皮毛间。
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也有极细如米粒的;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大的可达指甲盖大。
2024年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三篇)

2024年蜱虫叮咬后的症状、预防■蜱虫叮咬人后症状蜱虫叮咬人后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蜱虫与无形体病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最早于xx年在国外被发现。
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据专家介绍,无形体病是人兽共患病,上世纪9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都有过报道。
由于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别难度很大,xx年将病原体定名为无形体。
所谓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传播途径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
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传染途径疑为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
但南京鼓楼医院专家告诉记者,该院接触到24例患者中,无人传人感染。
■蜱虫危害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皮肤里钻,钻到大脑就完了。
蜱虫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
若不及时取出: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怎样预防和治疗蜱虫叮咬1、一旦被蜱虫叮咬皮肤时,怎么办?千万不可用手强行拔除。
正确的方法是,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的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松口。
同时,赶紧就医。
2、蜱虫将头钻入皮肤内时头有倒勾越拉越紧,自行取出容易将头留在皮肤内继续感染。
再去医院取头极为麻烦。
3、被虫子咬不能立刻打死虫子。
4、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可给予抗组胺药和皮质激素。
发现蜱咬热及蜱麻痹时除支持疗法外,作相应的对症处理,及时抢救。
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

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作者:史文军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9年第12期摘要:蜱虫的侵袭可以使动物发生感染,造成兽皮和乳房损伤,引起中毒、麻痹,最重要的是易受到多种病原体感染。
所以,蜱虫防控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宿主免受刺激及病理损害,防控还可阻止蜱虫的扩散,可阻止蜱虫传播到非感染地区。
现介绍家畜蜱虫病的防控措施,包括轮牧与生物防控、化学药物防控、使用疫苗和其他防控策略。
关键词:家畜;蜱虫;感染;防控中图分类号:S85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2-0118-011 轮牧与生物防控轮牧与生物防控可以直接阻断蜱的自生和寄生阶段。
多数自生阶段的硬蜱和软蜱对环境有特殊要求,并且局限于宿主生活的生态环境。
破坏蜱栖息环境可以减少蜱的数量,清除墙壁缝隙和鸟类栖息地,可有效地减少软蜱的数量,因软蜱自生阶段栖息于以上地方。
也可用排除交替宿主或排除某一生命周期的特殊阶段宿主的方法,有效减少蜱的种群,尤其对控制三宿主的硬蜱推荐使用此方法,如非洲扇头蜱、希伯来花蜱、红润硬蜱、欧洲东南部和亚洲的璃眼蜱。
在澳大利亚,已采用轮牧来控制单宿主硬蜱中的扇头蜱。
此方法可适用于其他种类的硬蜱。
轮数的时间取决于自生幼虫的生活时期。
但是此方法很少应用于多宿主硬蜱和其他软蜱,因其不采食的阶段时间跨度很长。
蜱的天敌有鸟类、啮齿类、蚂蚁类及蜘蛛类,对减少自生阶段的蜱可以发挥较大作用。
在西半球,火蚂蚁是一种值得注意的蜱虫捕食者。
亚洲和非洲瘤牛和桑格牛在与硬蜱首次接触即可产生抵抗力,相比之下欧洲土种牛易感。
用抗蜱瘤牛与其他品种杂交可以作为一种控蜱的方法。
澳大利亚引进瘤牛,已经使微小牛蜱得到了有效控制。
饲养具有抗蜱的品种牛已经成为非洲和美洲的一种重要方法。
在非洲,有一种以攻击性蜱虫为食的牛椋鸟,可减少硬蜱感染家畜和野生偶蹄类动物。
2 化学药物防控使用杀螨剂可杀死环境中自生阶段的蜱或在宿主身上寄生的蜱。
在美国西部地区,用某些植物喷雾杀螨剂来防控蜱虫,以此来减少对人类的攻击。
蜱虫危害及防治

蜱虫危害及防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幼儿游戏、教育资料、幼儿管理、计划总结、家园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nursery school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children's gam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hild management, plan summary, home educatio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蜱虫危害及防治直接危害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奶牛四种蜱虫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治疗

奶牛四种蜱虫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治疗奶牛是重要的畜牧业产物,然而,蜱虫病却是奶牛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
奶牛蜱虫病的发生会导致牛体内蜱虫寄生,严重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和产奶量。
为此,本文将从奶牛四种蜱虫病的症状、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四种蜱虫病的概述1. 犬蜱病犬蜱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和山区,蜱虫带菌后,感染人和动物,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寄生病。
奶牛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乏力、呼吸急促、眼部发炎等。
2. 贺登病贺登病可分为急性贺登病和慢性贺登病。
急性贺登病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病死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体温上升、黏膜苍白等。
慢性贺登病主要表现为消瘦、腹泻、呼吸急促、免疫力下降等。
3. 立克次体病立克次体病是由体内寄生在细胞内的立克次体属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
奶牛患立克次体病主要表现为消瘦、发热、精神不振、泌乳量减少等。
4. 真菌病真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奶牛患真菌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病变、局部脱毛、出现癣状皮损等。
二、鉴别诊断犬蜱病和贺登病的临床症状类似,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乏力等。
鉴别应从以下方面入手:(1)体温:贺登病体温上升至40℃以上,而犬蜱病体温则在38.5℃左右。
(2)病程:贺登病病程较长,发病后1-2月才会出现恶化,而犬蜱病则发病迅速,病情加重较快。
(1)牛眼:立克次体病患牛眼部发炎明显,犬蜱病则无。
(2)泌乳量:立克次体病患牛泌乳量明显减少,而犬蜱病泌乳量减少不明显。
三、治疗蜱虫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
1. 预防(1)环境卫生:保持牛舍清洁卫生,消灭蚊蝇虫病,杜绝蜱虫寄生。
(2)防止蜱虫叮咬:定期为牛进行驱虫,勤查看牛身上是否有蜱虫寄生。
2. 药物治疗(1)犬蜱病:可使用头孢克洛、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治疗。
如出现病程长、难治性等情况,则应按病原体病毒进行治疗。
(2)贺登病:可使用青霉素、克拉霉素等抗生素。
如病情恶化、重症等,则应采用血清治疗。
蜱虫致病危害与预防对策

综述与专论 | Summarize and reviews452018.11·0 引言如果蜱虫的背面有盾板即为硬蜱,没有盾板即为软蜱。
蜱虫吸血之后体长会变长,最长能达到10 cm 。
吸血之后雌雄蜱虫即可交配,雌蜱虫受精之后会爬行到树根等处的缝隙产卵。
硬蜱大多都生活在森林或灌木丛中,软蜱大多都栖息在野生动物的洞穴及栖息地的缝隙中,蜱虫的寄主大多数都是脊椎动物,由于蜱虫寄生在家禽上之后很容易感染到人类,近几年蜱虫伤人的事件频发,对林区作业的职员与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 致病危害1.1 直接危害蜱虫会寄生在动物的体表,通过吸血损伤动物的皮肤,动物被叮咬之后会出现痛痒感[1],由于经常摩擦或抓挠皮肤就会导致寄生的部位出血或是出现发炎的现象。
如果蜱虫大量吸食其寄主的血液,就会导致寄主贫血、发育不良等问题;如果寄生在动物的后肢,就会导致动物后肢麻痹。
蜱虫在吸食脊椎动物血液的同时会分泌出唾液,唾液就像蚊子一样带有大量的病菌和毒素,蜱虫释放的毒素主要是为了抑制神经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的释放,生物体内的这种物质一旦被抑制就会出现“蜱瘫痪”,在动物被叮咬5~7 d 之后就会出现步态不稳、四肢无力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快就会蔓延扩大至上行性发展,被叮咬后的患病动物虽然麻痹部位仍然能够对刺激作出反应[2],但是它的前肢及后肢都不能够自行活动,这种瘫痪和人们日常所说的由于缺钙引起的瘫痪完全不同,这种瘫痪补足适量的钙以后没有产生治疗的效果,只有在去除寄生的蜱虫后才能够慢慢恢复,这种“蜱瘫痪”的病例曾出现在东北与山西等地方。
1.2 传播疾病1.2.1 森林脑炎森林脑炎的病毒可以在全沟硬蜱体内长期保存,可以经由蜱虫的受精卵传至到第三、四代,携带这种病毒的3.2 加强羊群养殖观察,做好统计和记录工作 在常见的几种羊病中,由于一些羊病很难被养殖人员发现,会造成治疗的延误。
因此,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仔细的观察羊群中每个羊行为上的变化,并对一些特例作出记录。
蜱和蜱传播疾病预防常识

蜱和蜱传播疾病预防常识一、蜱的特点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草扒子、狗豆子等,是寄生在家畜、鼠类等体表的虫子。
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
我国中原地区常见的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等。
它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不吸血时,小的才干瘪绿豆般大小,吸饱血液后,有饱满的黄豆大小。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条腿,而幼蜱只有6条腿。
春秋季是蜱的活动高峰,夏天较活跃,冬天基本不活动。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游离动物体后附着在草上,可叮人、吸血。
雌虫吸饱血膨胀后形状如同蓖麻籽。
二、蜱及蜱传疾病的危害蜱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是蜱可传播多种疾病。
已知蜱可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17种回归热螺旋体、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如森林脑炎、出血热、莱姆病、Q热、蜱传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病、野兔热、无形体病等。
蜱能长时间保存病原体,并经卵传递,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蜱传疾病在我国相对较为常见,多发生在3~11月,有较明显的地域性。
其中,森林脑炎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四川、河北、新疆、云南等省和自治区也有病例发生;蜱媒回归热流行于我国新疆地区;莱姆病分布广泛,我国已证实有20省、市、自治区有本病流行,毗邻本市的江苏省和浙江省都报道在蜱中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DNA片段;Q热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证实有Q热存在,在流行区发现微小牛蜱、亚东璃眼蜱和铃头血蜱自然感染Q热;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又称西伯利亚蜱传斑疹伤寒)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黑龙江。
此外,蜱还能传播细菌性疾病,如鼠疫、布氏杆菌病、野兔热(土拉杆菌病)。
三、临床表现1、皮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水疱或淤斑,中央有虫咬的痕迹。
有时可发现蜱。
2、自觉症状:瘙痒或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