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多孔碳气凝胶的储氢性能_沈军

合集下载

以水玻璃为源常压制备高保温二氧化硅气凝胶_沈军

以水玻璃为源常压制备高保温二氧化硅气凝胶_沈军

ρ=
M V
ρ为气凝胶样品密度 , M 为其质量 , V 为其堆积体
* 基金 项目 :国防军品配套资助项目(JPP T-115-292);上海市科委 科技攻关 计划资助项 目(055211010);上海市重 点实验室 资助
项目(07DZ 22302);上 海 市 晨光 计 划 资 助 项 目(2007CG 26);同 济 大 学 青 年 优 秀 人 才 培 养 行 动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水玻璃是由碱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硅结合而成的
可溶性碱金属硅酸盐 , 又称泡花碱 。 根据碱金属的种 类水玻璃可分为两类 :钠水玻璃和钾水玻璃 , 其分子式 分别为 N a2 O · nSiO 2 和 K 2 O · nSiO 2 。其中的系数 n 称为水玻璃模数 , 是水玻璃中氧化硅和碱金属氧化物
图 5 样品 2 、4 红外图谱
Fi g 2 P ho to graph of sam ple w it h H F as cat aly st
孔洞体积更大 。 这对 样品的性质具 有了决定性的意
两步 HN O 3-N aO H 催化法所制备样品较一步催 化法所制备样品各方面性能较佳 ;呈粉末状 , 骨架强度
义 :密度更小 , 热导率更低 。 从表 1 中可看出 , 一步催化法所 制备的样品 1 、2
图 3 HN O 3-N aO H 催化所得样品图 Fig 3 P hot og raph of sample w it h H NO3-N aOH as
cataly st s
气凝胶的内部结构为三维网状 , 因此内部固体网
络接触部分较小 , 固态传导的热量少 ;孔洞平均线度小
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 气体分子间碰撞传热极少 ;同
本文尝试使用了工业水玻璃作为硅源 , 在未经过 离子交 换 的 情 况 下 , 分 别 通 过 H F 一 步 催 化 法 与 H N O3-N aO H 两步催化法 , 常压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低 密度 、低热导率 、高效隔热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并对其进 行了性质表征和性能形成机理的讨论与研究 。

基于纳米技术的储氢材料研究和应用

基于纳米技术的储氢材料研究和应用

基于纳米技术的储氢材料研究和应用随着能源消耗的加速和环保意识的抬头,储氢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节能环保技术之一。

然而,当前还没有一种较为完美的储氢材料方式出现,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这一难题。

而基于纳米技术的储氢材料研究和应用便是最具安全、稳定性和储氢含量的新型材料,下文将介绍其特点和应用前景。

一、纳米技术储氢材料简介一般来说,储氢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压缩氢气储存方法、液态储氢方法及固态储氢方法。

而纳米技术储氢材料便属于以固态储氢为主的一种新型材料方式。

它采用了纳米晶和多孔材料的优势,可以特别有效地储存和释放氢气,拥有更大的储氢密度。

因此,纳米技术储氢材料的出现,将会极大地改变当前的储氢体系,推动未来产业的创新。

二、纳米技术储氢材料的特点纳米技术储氢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储氢量大与传统储氢方式相比,基于纳米技术的储氢材料储氢量较大,能够在相同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储存更多的氢气,为储氢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打下了基础。

2. 更加安全其特殊的纳米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氢气释放的压力和温度,提升储氢材料的安全性。

而固态储氢还可以避免液化和压缩气体对储存设备的污染和腐蚀问题,减轻了储氢周期负载的难度。

3. 操作简便纳米技术储氢材料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它可以使用相对简单和低成本的装置进行储氢,不需要过于复杂和昂贵的储氢设备。

这也为工业和民用储氢提供了更加便利和实用的选择。

三、纳米技术储氢材料的应用前景1. 汽车行业在当前汽车制造业中,探究替代燃料和减少尾气污染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而纳米技术储氢材料正是应用于这种新型能源的最有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

未来,用纳米技术储氢材料储制氢燃料的汽车的研究和应用,无疑将有力促进整个汽车行业技术的升级和发展。

2. 能源存储行业能源存储是保障能源稳定性和优化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向。

而纳米技术储氢材料的出现,则可以为能源存储提供具有成本优势和储量优势的替代方案。

未来,纳米技术储氢材料应用于储能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也必将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应用。

用于储氢材料的碳/掺杂碳气凝胶研究

用于储氢材料的碳/掺杂碳气凝胶研究
维普资讯
第 4 卷第 5 2 期
20 年5 0 8 月



科 学
技 术
Vo1 4 NO 5 . 2, .
M a 00 y2 8
A t i om c Ene g i n e a d Te hn o r y Sce c n c ol gy
0U YANG n Lig,S EN u ,ZHOU i H Jn B n,H OU i— in , Jn qa g
MIYi i,ZHANG h— u ,W U a gmig —e j Zi a h Gu n - n
( h n tt t f S l t t y is Po lI siu eo oi S a ePh sc ,To g i i est d n j v riy,S a g a 0 0 2 Un h n h i2 0 9 ,Chn ) i a
i 8 / o h cia e a b n a r g l. Th e u td ma e il r h r c s 25 2m。 g f r t e a tv td c r o eo es e r s le t r s we e c a a - a
t rz d by e ie m e ns f t o n d o pto a o nir ge a s r i n, s a c nni e e ton ng l c r mir c py, t a mi so c os o r ns s i n e e t o ir c y a r y dif a to l c r n m c os op nd X- a fr c i n. I dd ton,a nc e s n t s f c r a n a ii n i r a e i he ura e a e a d m ir po e v l ef r t - pe a b e og l r t d. n c o r o um o he Pd do d c r on a r e s we e no e Ke r s: c r n e og l CO2 c i a i n; m e a — o d a b n e o l hy o n y wo d a bo a r e s; a tv to t ld pe c r o a r ges; dr ge

SiO_2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增强研究_唐浩云

SiO_2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增强研究_唐浩云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rengthening of silica aerogels
Tang Haoyun1 Shen Jun2 Yan Peng2 Zhou Bin2
(1.Schoo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Mechanics,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2.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Special Artificial Microstructur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
作 者 简 介 :唐 浩 云 (1992- ),男 ,本 科 生 ,主 要 从 事 复 合 材 料 力 学 特 性 的 研 究 。 联 系 人:沈军,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3期
唐浩云等:SiO2 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增强研究
· 89 ·
图 1 火 星 探 测 器 着 陆 器 中 气 凝 胶 的 应 用
Vol.42 No.3 ·88·
化 工 新 型 材 料 NEW CHEMICAL MATERIALS
第 42 卷 第 3 期 2014 年 3 月
SiO2 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增强研究
唐浩云1 沈 军2* 闫 彭2 周 斌2
(1.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 200092; 2.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 200092)
Abstract On condition that silicon concentration was kept at a constant level,mechanical strong silica aerogels were

气凝胶的15个吉尼斯记录

气凝胶的15个吉尼斯记录

气凝胶的15个吉尼斯记录(原创版)目录1.气凝胶的概述2.气凝胶的吉尼斯记录种类3.气凝胶的特点4.气凝胶的应用领域5.气凝胶的未来发展前景正文气凝胶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它具有低密度、高孔隙度、低热导率等优异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气凝胶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已经创造了 15 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记录。

1.气凝胶的概述气凝胶是一种由纳米级颗粒组成的多孔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低热导率和低密度。

气凝胶的主要成分是硅、氧、碳等元素,它具有很高的孔隙度,可以达到 90% 以上。

2.气凝胶的吉尼斯记录种类气凝胶目前保持着 15 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包括以下记录:(1) 最轻的固体材料:气凝胶的密度非常低,最低可以达到 0.16mg/cm3,因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

(2) 最高的孔隙度:气凝胶的孔隙度可以达到 90% 以上,因此具有非常好的绝热性能。

(3) 最低的热导率:气凝胶的热导率非常低,可以低至 0.013 W/m·K,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绝热材料。

(4) 最长的使用寿命:气凝胶具有非常长的使用寿命,可以长达 20 年以上。

(5) 最高的吸附能力:气凝胶具有非常高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大量的气体和液体。

3.气凝胶的特点气凝胶具有以下特点:(1) 低密度:气凝胶的密度非常低,可以低至 0.16 mg/cm3。

(2) 高孔隙度:气凝胶的孔隙度可以达到 90% 以上。

(3) 低热导率:气凝胶的热导率非常低,可以低至 0.013 W/m·K。

(4) 耐高温:气凝胶可以耐受高温,最高可以达到 1200℃。

(5) 耐腐蚀:气凝胶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抵抗各种化学物质的侵蚀。

4.气凝胶的应用领域气凝胶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1) 绝热材料:气凝胶具有非常好的绝热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电等领域。

(2) 吸附材料:气凝胶具有非常高的吸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吸附气体和液体。

碳基材料在储氢方面研究进展

碳基材料在储氢方面研究进展
1 . 3多 壁 碳 米纤维 M WN T是多层同轴中空管状 石墨烯 卷曲而成 . 直径一般在几十纳 碳 纳米纤维( C N F ) 是 化学气相生 长碳纤维 的一种形式 . 是 近年 来 长度一般为微米或毫米量级。 M WN T具有很高的长径 比, 因而 为吸附储氢 而开发 的一 种材料 。由乙烯 、 氢气 以及 一氧化碳 的混 合 米 以下 , 物在特定的金属或合 金催 化剂表面经 高 ̄( 7 0 0 K 1 2  ̄ I - ) 分解而 得。纳 具有较好的吸附气体性能。 黄宛真等采用钴催化 裂解乙炔制备 的直径 约 2 0 3 0 n m 的碳 纳米 米碳纤 维具有分子 级细孔 , 内部具有 直径 大约 1 0 n m的 中空管 。 比表 在 氮气 中退 火和 K掺杂后 。 利用等 容压差法 在常温 、 1 2 M P a 下 测 面积大 。 大量氢 气可 以在纳 米碳纤 维 中凝聚 , 从 而可能 具有超 级储 管 . 得了 3 . 2 w t %的吸氢量 李雪松等采用 浮动催 化法制备 的多壁碳纳 米 氢能力 。 然后进行 2 2 0 0  ̄ C 热处理 . 测得 了处理后 的多壁碳纳米 管具 有 4 w t % F a n 等 采用 浮动 催化 法 . 以二 茂铁 为催 化剂 前驱 体 、 苯 为碳 源 管 . 制 备 的直径 约 8 0 n m 的气 相生 长 碳 纳米 纤 维 , 未 经 处理 , 在室温、 的储氢量 。 张雄伟等研究 了改性 的碳纳米管 的储氢性能 .实验结果表 明. 化 1 I M P a 下 测得 的吸氢 量可 达 1 2 w t % 自朔等 等对 碳纳 米纤 维 的储 其中经过混合 氢性 能进 行 了研究 . 他 们利 用气 相 流动催 化 法 和高 压 容积 法流 动 学 改性 和金属修饰均能 明显提高碳纳米管 的储氢性 能 . 2 0 化学处理并负载质量分数为 2 0 % N i 的碳纳米管 ,在常温 常 催化 法制 备 的碳纳 米纤 维 . 结果 显示 未 经任 何 处理 的 纳米 炭纤 维 酸和 H 压下 的氢气储 存的质量分数达到 2 . 5 5 %. 比未做任何 处理的碳纳米管 原始 样 品储 氢量 仅 为 0 . 7 w t %。 经过 适 当的表 面 处 理 . 在 室 温下 储 倍 。碳气凝胶 。 氢密 度可达 到 1 0 w t %。毛宗 强等采 用合适 的烃 源在 F e — C u 催化 剂 的储氢容量提高 了 7 新型纳米多孔碳 气 凝胶 材料 。具 有 纳 米级 孔 洞 ( 1 1 O O n m) 丰 颗粒 上气 相沉 积制 得 的纳米 炭纤 维 . 在 室温 下 的到 的储 氢 量也 能 富、 孔洞 率 高 ( > 8 0 %) 、 比表 面 积大 ( 4 O O 一 3 2 0 0 m Z / g ) 、 易成型 、 结 构 达到 9 . 9 9 w t %。 易掺 杂 等优 良特 性 . 是 一 种 很有 潜 力 和竞 争 力 的 多孔 吸 附 J a m e s 等利用不同方法对碳纳米纤维进行活化 .结果表明 .利用 可 控 、 K O H活化得到的碳纤维的 比表面积 比利用 c 0 : 进行活化 的大 。 但 是 储 氢材 料 。 K a b b o u r 等 人首次研 究 了碳 气凝胶 的氢 吸附性 质 .通 过 问苯二 储 氢量并没有随着 比表面积的增大 而增加 . 这说 明碳纳 米纤 维对氢的 酚 和甲醛在 产生有机 凝胶 的稀 溶液 中发生溶胶 一 凝 胶聚合 .然后 在 氢 吸附同时存在是物理吸附和化学 吸附 O : 气 氛下进行高温 ( 9 5 0 %) 活化 制备 了碳气凝 胶 。 结果显示 比表面 V i c e n t e 等对碳纳米纤 维的类 型及活化对储氢能力的影响 。 结 果 C 2 0 0 m 2 / g 的气 凝胶 在 7 7 K的储氢 量为 5 . 3 w t %.接 近于 活性 表 明, 在l M P a 、 7 7 K条件下 。 经活化处理的片状 的碳纳米纤维的储氢能 积 高达 3 并 且吸 附量 与 比表 面 积呈线 性关 系 . 即 比表 面积每 增 力( 2 2 2 w ) 比经同样方法处理的带状碳纳米纤维的储氢能力( O  ̄ 1 w t %) 炭 的最大值 . 0 0 m 2 / g , 氢气 吸附 量会增加 l %。 因此 可 以通过提 高碳气 凝胶 比 要高 ; 在I M P a 、 7 7 K条件 下 , 活化处理 后的碳纳米 纤维储 氢能力未处 加 5 o 2 气体对碳 气凝胶 活化 来 理的4 . 5 倍 。这说 明碳纳米纤维 的储氢 能力 与其种类 有关 . 活化可 以 表面积来 提高其储氢 量。袁秋月等采用 c 优化碳 气凝胶结 构 . 并研 究 了不同活化 温度对碳 气凝 胶微结 构和 储 提高碳纳米纤维储 氢能力 氢性能 的影响 。结果表 明在一定温度下 进行 C O 活化 可有效改进 碳 1 . 2 单 壁碳纳米管( S WN T ) 使 比表 面积提 高 2倍 以上 . 从 而 获得 较高 的氢 吸 单壁纳米碳 管是 纳米碳管的一种极 限状态 .具有 独特的结构特 气凝胶 的微 结构 . 征, 单壁纳米碳管具有 纳米 尺度的 中空孔道 . 被认为是一 种极具潜质 附量。 杨 曦等则研究 了超低密度碳气 凝胶 的储氢 性能 . 结 果表明 . 低 密 的储气材料。 0 1 5 n m的碳 纳米粒子 以单链珍珠链 状连接组 D i l l o n 等第一 次进 行 了单 壁碳 纳米 管( s w N , r ) 的储 氢研 究 。 并推 度碳气凝胶是 由粒径 1 比表 面积达 1 7 8 3 . 7 m  ̄ / g , 氢吸附测试 发现 , 此低 密 算得出 , 单壁碳 纳米管在室温下 的储 氢量为 5 - l O w t %。Ⅱ u等利用含 成的三维 网络结构 , . 4 w t % 铁、 钴、 镍 及硫化铁 的碳棒 . 通 过半连续 氢气 电弧放电方 法制备 出大 度碳气凝胶 常压下在液氮温度 时吸氢量可达 4 量且管 径均匀 ( ^ . 1 . 8 i r m) 的S WN T s 。 该材 料 能在室 温下 储存 氢气 , 结 2 . 结 束 语 能源、 资源和环 境危机 日益严重 的今天 。 开发新 能源 已受 到人们 果 显示在 2 9 8 K。 1 0 1 2 M P a 的条件下 . 储氢量 可达 4 . 2 w t %。 其结 果在 国际上 引起 了广泛关注 。Y e 等测得在 8 0 K、 1 2 M P n的条件下纯 度为 重视 。 氢能就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能源。 探讨高效节能 的制氢方 9 8 %的单 壁碳纳米 管的储 氢质量 分数高 达 8 . 2 5 %。H e b e n等的研 究 法和研制经济适用 的储氢材料是十分必要 的 碳纳米材料吸附储氢结

活性炭在储氢领域的应用探究

活性炭在储氢领域的应用探究

活性炭在储氢领域的应用探究王业贵【摘要】活性炭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氢气能源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小型设备中高效地存储氢气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可以使得交通工具等更加节能轻便.本文通过对于活性炭的发展以及储氢方案的分析,对于活性炭在储氢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力求为活性炭储氢的创新提供思路.【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26-27)【关键词】活性炭;储氢技术;创新应用【作者】王业贵【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江西 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活性炭是一种加工成具有小的低体积孔的碳形式,其增加可用于吸附或化学反应的表面积,活化能力有时用活性来表示。

由于其高的微孔性,仅1克活性炭具有超过3000m2(32,000平方英尺)的表面积,这是通过气体吸附测定的。

足以用于实验或其他用途的活化水平可以仅从高表面积获得,然而,进一步的化学处理通常增强吸附性能。

活性炭通常来源于木炭,有时被用作生物炭。

源自煤和焦炭的那些分别称为活性炭和活性焦炭。

碳吸附在现场和工业过程中从空气或水流中除去污染物有许多应用,例如:清洗地下水、修复饮用水、过滤空气、净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在早期实施安全饮用水法案期间,EPA官员制定了一项规定,要求饮用水处理系统使用颗粒活性炭。

但是,由于其高成本,这样的规则在全国各地的供水行业遇到了强烈的反对,该机构搁置了这个规定。

活性炭也用于测量空气中的气体浓度,正在进行研究以测试各种活性炭储存天然气和氢气的能力。

多孔材料用作不同类型气体的海绵,气体通过范德华力被吸引到碳材料,一些碳已经能够实现5-10kJ / mol的结合能。

这些值已经达到了美国能源部颁发的标准,但可惜的是,这个结果依旧没有被其它的人从理论上或实验上证明,对于纳米纤维吸附储氢的计算机模拟也不能解释这个现象。

在目前的计算机模拟中主要考虑的是氢的物理吸附储存,而Wang和Johnson证明,即使存在化学吸附,也不可能实现这个吸附量。

下载文档 -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下载文档 -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

徐之松 外国哲学 陈欢 职业技术教育学
刘日明 柏拉图“灵魂不死”学说的解读 徐朔 引导教学法在职业学校中的应用研究
罗凤兰 职业技术教育学 余晓磊 国际法学 陆路 董昕 国际法学 国际法学
颜明忠 建筑业农民工MES模块化课程培训模式的研究 高旭军 国际经济中企业并购引发的垄断问题研究 高旭军 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第三方制度研究 高旭军 中国公司德国证券市场上市规则研究 高旭军 WTO框架下的中欧汽车零部件贸易纠纷 高旭军 中德企业跨国破产制度比较研究 高旭军 论国际保理中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高旭军 我国再保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黄自萍 弹性波方程的数值模拟 边保军 利率互换定价及对互换中介机构主要风险的模拟分析 陈宇光 半导体量子线中自旋极化电子输运的理论研究 顾牡 顾牡 X射线激发发射谱仪的研制与衰减时间谱仪的改进 第一性原理研究钽酸盐发光材料的电子性质与光学性 质
朱基千 P2O5含量对氟化镓铟玻璃热学及光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刘琳 浦鸿汀 阻燃剂BPS的合成及其在尼龙中的应用研究 二氧化硅中空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质子交换膜中的应用 研究
浦鸿汀 聚脲气相沉积聚合研究 浦鸿汀 5-乙烯基四唑类聚合物质子导电材料的研究 张雄 张雄 张雄 张雄 张雄 水泥基材料用竹纤维制备工艺及其性能的研究 高性能补偿收缩水泥基灌浆料的研制 新型低密度油井水泥浆体的研制 建筑节能用相变材料的应用研究 混凝土凝结时间调控外加剂及其机理研究
叶伟宏 车辆工程 张健 车辆工程
余卓平 汽车悬架橡胶衬套半经验参数化模型研究 余卓平 四轮轮边驱动电动车横摆角速度估计方法研究
程晓懿 车辆工程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8
强激O2 通气速率为60mL/min。 1.3 钯 掺 杂 碳 气 凝 胶 的 制 备 钯掺杂碳气凝胶的制备主 要 是 在 溶 胶-凝 胶 过 程 之 中,用 过 渡 金 属 盐 直 接 代 替 碳 酸 钠 作 为 催 化 剂 来 实 施 的。钯掺杂碳气凝胶的制备采用了与上述纯碳气凝胶相同的制备工 艺 ,只 是 在 制 备 过 程 中 以 氯 化 钯(M)取 代 碳酸钠作为催化剂。氯化钯是一种强 酸 弱 碱 盐,它 的 水 溶 液 是 酸 性 的,对 RF 的 溶 胶-凝 胶 过 程 同 样 起 着 催 化 作用。我们采用间苯二酚与氯化钯的物质的量比 R′来表示掺杂的程度,另外为了便于研究掺杂物对碳气凝胶 微 结 构 的 影 响 ,实 验 过 程 中 将 反 应 物 的 质 量 分 数 固 定 为 30% 。 1.4 碳 气 凝 胶 的 性 能 表 征 及 结 构 测 试 采 用 称 重 法 测 量 具 有 规 则 外 形 的 气 凝 胶 样 品 密 度 ;用 比 表 面 积 和 孔 径 分 布 测 试 仪 测 试 碳/掺 杂 碳 气 凝 胶 样 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用扫描电镜观测样品微观结构;用透射电镜(TEM)、X 射线衍射(XRD)仪测试掺杂 碳气凝胶的掺杂状态。氢吸附测试采用的是英国 HIDEN 公司的 HTP1-S。
* 收稿日期:2010-04-21; 修订日期:2010-11-10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青 年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50802064);上 海 市 科 委 资 助 项 目 (0952nm700,10520706800) 作 者 简 介 :沈 军 (1967— ),男 ,博 士 ,教 授 ,从 事 纳 米 多 孔 材 料 方 面 的 研 究 ;shenjj@online.sh.cn。
表1 不同物质的量比 R 碳气凝胶的微结构参数 Table 1 Micro-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carbon aerogels in different resorcinol-sodium carbonate molar ratio
sample
specific surface area/ (m2 ·g-1 )
(同济大学 波耳固体物理研究所,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摘 要: 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原料,采用溶胶-凝 胶 工 艺,结 合 高 温 碳 化 和 溶 剂 替 换 常 压 干 燥 技 术 ,制 备 了碳气凝胶。通过改变间苯二酚与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比 和 反 应 物 间 苯 二 酚 与 甲 醛 的 质 量 分 数 ,实 现 对 碳 气 凝 胶孔洞结构的控制。制备了钯掺杂碳气凝胶。以透射电 镜、X 射 线 衍 射 谱 证 实 了 钯 元 素 以 纳 米 单 质 颗 粒 形 式 存在于碳气凝胶的骨架结构中。对掺杂碳气凝胶进行了活化工艺的后处理,成功提高了比表面积有2倍 之 多, 获得了比表面积为1 273m2/g的钯掺杂碳气凝胶。氢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活化 工 艺 所 得 的 碳 气 凝 胶 样 品(3 212m2/g)在92K,3.5 MPa条件下的饱和储氢质量分数为3%,此样品在303K,3.2 MPa时的储氢质 量分数为0.84%。对钯掺杂碳气凝胶的常温(303K)氢 吸 附 测 试 表 明,掺 杂 后 碳 气 凝 胶 的 总 储 氢 质 量 分 数 下 降 了 ,但 单 位 比 表 面 积 的 储 氢 质 量 分 数 提 高 了 。 关 键 词 : 碳 气 凝 胶 ; 吸 附 储 氢 ; 气 体 吸 附 法 ; 气 体 活 化 ; 金 属 掺 杂 中 图 分 类 号 : O48 文 献 标 志 码 : A doi:10.3788/HPLPB20112306.1517
第6期
沈 军等:纳米多孔碳气凝胶的储氢性能
1519
Fig.1 TEM patterns of Pd-doped carbon aerogels 图1 钯掺杂碳气凝胶的 TEM 照片
峰,这是碳气 凝 胶 骨 架 中 石 墨 微 晶 的 峰 。 [4] 与 曲 线 a相
比,曲线 b 也出现了这两个峰,另外,在曲线 b 中 还 出 现
近年来,随着资源日益减少,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我国经济可持 续 发 展 的 战 略 国 策,寻 找 洁 净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已经迫在眉睫。氢能以其热值高、无污 染、来 源 丰 富 等 优 点,越 来 越 受到人们的重视,被称为21世纪的理想能源。氢能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的、储 量 非 常 丰 富 而 且 高 效 的 含 能体能源,是21世纪解决化石能源危机和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的绿色能源。要实现 氢 能 的 利 用,氢 的 储 运 是 目 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新型纳米多 孔 碳 气 凝 胶 材 料,具 有 纳 米 级 孔 洞(1~100nm)丰 富、孔 洞 率 高 (>80%)、 比表面积大(400~3 200m2/g)、易成型、结构可控、易掺 杂 等 优 良 特 性,是 一 种 很 有 潜 力 和 竞 争 力 的 多 孔 吸 附 储氢材料。作为一种惯性约束聚变(ICF)研 究 的 重 要 靶 材 料,碳 气 凝 胶 用 于 低 温 吸 附 氘、氚 燃 料,作 为 多 层 靶 的填充材料用于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研究等 。 [1] 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技术,以 间 苯 二 酚、甲 醛 为 主 要 原 料, 通 过 常 压 干 燥 和 活 化 工 艺 ,制 备 了 高 比 表 面 积 纯 或 掺 钯 碳 气 凝 胶 ,进 行 了 结 构 表 征 并 研 究 了 其 吸 氢 行 为 。
2 结 果 与 讨 论
2.1 碳 气 凝 胶 的 微 结 构 控 制 多 孔 固 体 吸 附 储 氢 特 性 与 其 比 表 面 积、孔 径 分 布 等 微 结 构 参 数 有 密 切 关 系,比 表 面 积 越 大,微 孔(直 径 2 nm 以下)体积越高,氢分子可吸附的材料面积就越大,其储氢质量分数也越大。因此,本工作研究原料配 比 对 碳气凝胶微结构的控制作用。 物质的量比 R 代表着催化剂的用量,在 RF 有 机 凝 胶 形 成 时 的 溶 胶-凝 胶 反 应 过 程 中,对 凝 胶 的 微 结 构 起 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表1为质量分数相同(w=30%)、物质的量比 R 不 同 的 情 况 下,碳 气 凝 胶 的 微 结 构 参 数。 从表1可以看到微孔对比表面积的影 响 显 著,微 孔 体 积 增 加 有 助 于 提 高 比 表 面 积。 另 外,随 着 物 质 的 量 比 R 的增加,碳气凝胶的孔洞结构逐渐向微孔比率增加的方向变化。当物质的量比 R=1 800 时,微 孔 占 总 孔 比 率 达到了89%,此时碳气凝胶已接近为全微孔的多孔材料。其原因是物质的量比 R 逐渐增大造成样品的总孔体 积 减 少 ,而 微 孔 体 积 变 化 较 小 ,即 介 孔 (2~100nm)体 积 逐 渐 减 少 。 因此,通过控制物质的量比 R 可以 实 现 对 碳 气 凝 胶 孔 结 构 和 总 孔 体 积 的 有 效 控 制,同 时 保 持 其 比 表 面 积 稳 定 在 500~1 000 m2/g 的 范 围 内 。
第 23 卷 第 6 期 2011 年 6 月
强激光与粒子束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Vol.23,No.6 Jun.,2011
文 章 编 号 : 1001-4322(2011)06-1517-06
纳米多孔碳气凝胶的储氢性能*
沈 军 , 刘 念 平 , 欧 阳 玲 , 周 斌 , 吴 广 明 , 倪 星 元 , 张 志 华
* CA-200-30:R=200,w=30%
2.2 钯 掺 杂 碳 气 凝 胶 据文献报道[2],目前用于物理吸附储氢的材料都不能满足美国能源部的技术要求 ,解决这一矛盾的关 键 在 于材料的掺杂改性而不仅是结构优化。而金属掺杂物质能使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从 而 使 得 更 多 的 氢 能 进 入 到材料的孔洞结构中,以提高材料的储氢能力 。 [3] 由于金属钯与氢有很强的亲和力,且对氢分子的分解具 有 催 化 作 用 ,因 此 ,本 实 验 选 择 钯 元 素 作 为 碳 气 凝 胶 的 掺 杂 元 素 。 2.2.1 钯掺杂碳气凝胶的 TEM 和 XRD 测试 图1所示为物质的量比 R′=50的钯掺杂碳气凝胶的 TEM 明场和暗场照片。由图 1 可看到,在碳气凝胶 的骨架结构中均匀分散着粒径约为20nm 的颗粒物。 为进一步确定掺杂物质在样品中的存在状态,对上述掺杂以及对应未掺杂样品进行了 XRD 测试分析,获 得的 XRD 图谱如图2所示。图中a为纯碳气凝胶样品,b为对应掺杂样品。曲线a在2θ=22°和44°有2 个宽
micropore volume/ (cm3·g-1)
0.283 0.278 0.328 0.248 0.244 0.239
(Vmic/Vtot)/ %
20 19 50 53 55 89
average pore diameter/nm
9.17 9.14 3.34 3.16 3.09 1.83
1 实 验
1.1 碳 气 凝 胶 的 制 备 将间苯二酚(R)和甲醛(F)以1∶2的物质的量比混合,加入去离子水(GB 6682—92,三 级 水)作 为 溶 剂 用 以调节反应物(R,F)的质量分数(w=30%~50%),加 入 碳 酸 钠 (C)作 为 催 化 剂,并 以 间 苯 二 酚 和 碳 酸 钠 的 物 质的量比 R 作为催化剂用量的度量。充分搅拌混合液15min,然后将混合液移至密闭容器内,在30 ℃下维持 1d,接着升温至50 ℃放置1d,然后至90 ℃放置3d,最后生成间苯二酚-甲醛(RF)有机湿凝胶。 将该湿凝胶 在丙酮中浸泡3d(温度50 ℃),且每24h更换1次丙酮,以将有机湿凝胶中的水替换完全。将替换 过 的 有 机 湿凝胶在常温常压下干燥3~4d,即得 RF 有机 气 凝 胶。 在 氮 气 保 护 下,将 RF 有 机 气 凝 胶 由 室 温 升 到 1 050 ℃ ,并 维 持 4h,使 有 机 气 凝 胶 均 匀 碳 化 为 碳 气 凝 胶 (CAs),最 后 再 降 至 室 温 。 1.2 碳 气 凝 胶 的 活 化 将制备好的碳气凝胶在一定速率持续通入 CO2 的 气 氛 下,缓 慢 升 温 至 设 定 的 活 化 温 度,然 后 在 预 设 的 活 化时间内维持此温度,使 CO2 与碳气凝胶进行活化反应。活化反应完成后,再以缓慢速率 降 温 到室 温,取 出活 化样品。在此活化过程中,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及 CO2 的通气速率是整个活化工艺的关键 参 数,对碳 气凝 胶 的 微结构控制至关重要。本工作通过对活化工艺的优化,获得的优化活化工艺是:活化温度为1 040 ℃,活化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