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及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培优(含解析)之⽂⾔⽂及详细答案⼀、中考语⽂⽂⾔⽂1.阅读下⾯⽂段,完成下⾯⼩题。

⽔陆草⽊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李唐来,世⼈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_______) (2)亭亭净植.(________)(3)陶后鲜.有闻(_______) (4)宜.乎众矣(_________)283.翻译下⾯的句⼦。

(1)予独爱莲之出於泥⽽不染,濯清涟⽽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远益清。

3.阅读下⾯链接材料,结合《爱莲说》,回答问题。

(链接)⽵似贤,何哉?⽵本固,固以树德,君⼦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性直,直以⽴⾝君⼦见其性,则思中⽴不倚者。

⽵⼼空,空似体道;君⼦见其⼼,则思应⽤虚受者。

⽵节贞,贞以⽴志;君⼦见其节,则思砥砺名⾏,夷险⼀致者。

夫如是,故君⼦⼈多树为庭实焉。

——⽩居易《养⽵记》为何周敦颐以“莲”为君⼦,⽽⽩居易以“⽵”为君⼦,请简要概括原因,并说说这两段⽂字都运⽤了什么表现⼿法。

4.花,是⼈们精神的寄托和象征,⼀个国家或⼀个城市往往以某种花作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重庆市推荐⼀种市花(莲花除外),并说明两点理由。

【答案】1.(1)多(2)竖⽴(3)少(4)应当2.(1)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不长枝,⾹⽓远播更加清⾹。

3.莲,喻⾼洁正直,清新淡泊的君⼦;⽵,喻坚贞不拔,刚直公正、谦虚处世的君⼦。

两段⽂字都运⽤了借物喻⼈(或托物⾔志)的表现⼿法。

4.⽰例:我推荐三⾓梅。

花⾊艳丽,扮靓城市,让城市光彩迷⼈;花叶繁茂,充满⽣机给⼈希望;花期长,⽣命⼒强,象征顽强拼搏的精神⼒量。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澄渊博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陆澄。

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

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敬服。

俭在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①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并夺物将去。

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②,单于以与苏武。

”子良后详视器底,有字仿佛可识,如澄所言。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九》)(注释)①隶事:引用典故。

②服匿:盛酒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王俭自.以博闻多识/自.非亭午夜分B.俭乃.敬服/乃.不知有汉C.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条/兴复.汉室D.如澄所言./卿言.多务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3.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陆澄的“渊博”体现在哪里。

【答案】1.D371.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3.①陆澄补充谈论了几百甚至上千条策略,都是王俭没有见识过的。

②能说出许多别人所不知道的典故。

③识别器皿并能够说出其来历。

【解析】1.A.自己/如果;B.于是,就/竟然;C.再,又/恢复;D.都是“说”。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根据句意:拿出衣箱、几案并夹杂着各种服饰,让学士们引用典故,谁引用典故多,就把这些物品赠送他,这些人各得一两件物品。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出巾箱几案杂服饰/令学士隶事/事多者与之/人人各得一两物。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回答小题。

(一)陆绩,三国时吴人也。

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

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

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

”术奇之,后常称说。

(二)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

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三)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①!” 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注释)①唯在诸君:意思是将老母托付给山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术令人出橘食.之(2)术奇.之(3)伯瑜有过.(4)同行者皆弃老弱走.2...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的“之”字,与“此孝子也,杀之不义”的“之”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B.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富贵不能淫》)C.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送东阳马生序》)D.善哉,善哉,子之.听夫!(《伯牙善鼓琴》)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2)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4.三则选文中,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答案】1.(1)给……吃;(2)认为……奇特;(3)过错;(4)跑,逃跑2.D3.(1)这个橘子味道甜美,我想要装在怀里带给母亲(尝尝)。

(2)以往的日子我挨母亲杖打经常感到疼痛,现在母亲老了,没有力气了,不能打疼我,因此我(伤心地)哭泣。

4.第一则故事中,陆绩的孝表现在幼年就懂得有好东西要给母亲分享;第二则故事中,伯瑜的孝表现在为母亲的年老体衰担心;第三则故事中,司马芝的孝表现在为照顾母亲而临危不惧、宁死不舍弃母亲。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

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①虏人过五千,移文②旁郡。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③两炬三头热火④,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救兵至,大惊,待旦将退。

范乃令军中褥食⑤,晨往赴之。

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

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①故事: 按旧例。

②移文:发文书。

③交缚:交叉捆绑。

④热火:点火。

⑤褥食:在睡垫上吃饭。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俄顷..斩首数百级(______)②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3.结合文章,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答案】1.随即、不久再、又2.小吏想要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范廉不肯,亲自率领将士抵抗。

3.结合文章。

足智多谋,勇敢自信。

【解析】1.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如“俄顷”作为生僻词的意思,要认真读懂语境大意。

而“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再、又”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檄”:公文。

“自”:亲自。

“拒”:抵抗。

385.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范廉有什么过人之处。

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是虚张声势,迷惑敌人。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培优易错试卷(含解析)之文言文附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

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慓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猷⑦均为名将。

(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⑧,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⑨。

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

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

②卫指挥佥事:官名。

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

④慓悍:矫捷勇猛。

⑤薮泽:湖泽。

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

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

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

⑨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下列断句有误的一项是()A.又以∕南方多薮泽B.审∕步伐便利C.继光为将∕号令严D.大猷老∕将务持重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通.经史大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B.乃因地形制.阵法增其旧制.C.赏罚信.愿陛下亲之而信.之D.名更出.大猷上不敢出.一言以复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B.实是欲界之.仙都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何陋之.有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答案】1.D2.A3.A4.请求招募三千人,把击刺的方法教给他们,交替使用长兵器和短兵器。

因此,戚继光的整支部队特别精良。

5.善于治军,果敢、刚毅,战功显赫等(写出两点即得满分)【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含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知识点过关培优训练∶文言文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______(2)神弗福.也______(3)望其旗靡.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面对原文内容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

B.本文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安排详略得当,使文章中心突出,情节紧凑。

C.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不专衣食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

D.文章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既把曹刿与“乡人”进行对比,也把曹刿与庄公进行对比,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答案】1.(1)目光短浅(2)赐福,保佑(3)倒下2.(1)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枯竭。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含解析)之文言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2)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本文开篇出人意料地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

这一有悖常理的论断,意在说明什么?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干里马须遇伯乐,才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答案】1.(1)通“饲”,喂(2)按照2.(1)只是埋没在仆役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槽枥之间。

(2)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4.示例:千里马固然需要被人发现,受到重视,才有机会展示才能成名。

如今,我们不能坐等机遇,更不能错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

一味地埋怨别人是不可取的,幻想一举成名是不现实的。

要努力学习,增长才干,也要抢抓机遇,这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

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为“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食”是通假字,同“饲”,意思是“喂养”。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文言文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石门阎正衡,字季蓉,少喜读书,所居僻陋,书不可得,从友人假得《文选》并注,读之数月,皆能记。

同里某翁家有《史记》,请借不许,请就其家读之又不许。

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乃许之。

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且读且写,数月乃毕。

苦下县寡陋,复游学长沙,好事者闻其名而访之,皆谢不见。

正衡喜抄书,九经、三史、老、庄、墨子、杜诗等莫不手抄。

为文章峭劲雄悍,略如半山老泉①,然不多作。

尝曰:“文以达理,理不足则气不充,修辞何为?吾学未至,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节选自《清代名人轶事》)(注)①半山老泉:“半山”“老泉”分别是王安石、苏洵的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媵人持汤.沃灌(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请借不许.(4)正衡朝食荷.薪携笔札往读之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B.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C.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D.翁所居少薪正衡/家有山场/请日馈肩薪27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十年内方当读书,四十后乃谋著作耳。

4.甲乙两文都表现人物的勤奋好学,但写法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1)热水(2)破(3)答应,同意(4)肩负,扛2.B3.(1)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2)十年以内正应该读书,四十年后才考虑写文章罢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援少时,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遂之北地田牧。

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有畜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

闻隗嚣好士,往从.之。

嚣甚敬重,与决筹策。

(选自《资治通鉴》)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家用不足辞.其兄况/蒙辞.以军中多务B.遂之.北地田牧/能以径寸之.木C.穷当益.坚/益.慕圣贤之道D.闻隗嚣好士,往从.之/客从.外来,与坐谈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结合选文,说说隗嚣为什么敬重马援。

【答案】1.C2.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

3.因为马援(1)志向坚定(或常常对宾客说“穷当益坚”等);(2)赈施钱财(或分送财产给亲友故旧)。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

本题是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辞:辞别/推辞;B.之:去,到/的;C.益:更加/更加;D.从:投奔,跟从/由,自。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

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

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

本句中可借助句意、句子结构来断,这是三个主谓句,第一个“汝大才当晚成”,且“大才”和“当晚成”是两个连续谓语,中间应该断开;第二个是“良工不示人以朴”;第三个是“(你)且从所好”。

依此分析断开即可。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描写马援美好品质的句子分析即可。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写他志向坚定;“‘凡殖财产,贵其能赈施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于亲旧”写他赈施钱财。

这些都是隗嚣敬重马援的原因。

参考译文:马援年轻时,因家庭贫困,辞别哥哥马况,准备到边郡一带种田放牧。

马况说:“你是大器晚成的人,能工巧匠不把未雕琢的玉石拿给人看。

权且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于是马援到北地种田放牧。

他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立志,穷困的时候应当更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更雄壮。

”后来,他拥有数千头牲畜,数万斛粮食。

不久又叹息说:“增长财富,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赈济施舍,否则的话,不过是守财奴罢了!”于是把全部家产分送给亲友故旧。

得知隗嚣礼贤下士,就去投奔他。

隗嚣十分敬重马援,让他参与筹划决策。

2.陈子经①,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②,雷忽震其几。

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

”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

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於卿,乃比朕于篡③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史贵直笔④,不可易.也。

”遂惊寤。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有删节)(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

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

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

④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子经因昼寝.(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可易.也(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3.这个故事借梦境塑造了陈子经怎样的形象?【答案】1.睡觉改变2.陛下想要臣死,臣立刻就死罢了3.正直,秉笔直书,无所避忌的大无畏精神【解析】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作者:董乃斌、黄霖等年代:当代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注意识记“寝(睡觉)、易(改变)”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欲”,想要;“即”,立刻。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

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

根据文中“史贵直笔,不可易也”的意思“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不可以改变”可知陈子经是一个正直,秉笔直书,具有无所避忌的大无畏精神的人。

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

然不若武昌黄鹤楼。

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

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注:①杰:高大。

②殊:差别。

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4.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答案】1.B2.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3.看到阴惨可怖的景致,联想到自己身在异乡、人生坎坷,于是心生悲情。

(意思对即可。

)4.第一问:用滕王阁、黄鹤楼层层铺垫,衬托岳用楼。

(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语段(二)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

语段(一)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

(意思对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B选项中的“浊浪排空”中的“排空”是冲向天空。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予”我;“胜状”,美好景色;“一”,全。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全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回的即可。

结合“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分析: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

“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

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

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故而生“悲”。

264.本题考查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

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结合“总之又不如岳州岳阳楼。

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分析。

对用了对比或衬托的写法,突出了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

而《岳阳楼记》是借景抒情。

借美景抒发自己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主旨。

【点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

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

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

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节选自《智囊》)(注释)①: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者名廉官。

②府治:府衙。

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

④砾:小石,碎石。

⑤亟:急速,赶快。

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文卷悉.烬悉:(2)喝使归舍.舍: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1.(1)全,都(2)房舍,住宅2.这木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3.沈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

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