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掌握肺癌脑转移的诊治
肺癌脑转移 诊断标准

肺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如果发生脑转移,需要区分是脑实质转移还是脑膜转移。
由于转移情况不同,患者的具体症状也有所区别。
一、脑实质转移:
1、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等主要症状,与此同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复视、视力减退、头晕、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常呈进行性加重;
2、精神症状:如性情改变、反应迟钝,多见于额叶肿瘤;
3、癫痫发作:如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局限性发作等,多见于额叶肿瘤、顶叶肿瘤等;
4、感觉障碍:两点辨别感觉、触觉障碍等,多见于顶叶转移瘤;
5、运动障碍:可出现肌力减退或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等症状;
6、失语症:患者可出现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症状,多见于优势大脑半球语言中枢区转移瘤;
7、视野损害:对侧同象限性视野缺损等症状,多因枕叶及顶叶深部肿瘤累及视辐射引起。
二、脑膜转移:
肺癌脑膜转移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如果是此种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精神认知障碍等不良症状。
肺癌脑膜转移治疗方案

肺癌脑膜转移治疗方案肺癌脑膜转移是指肺癌恶性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脑膜的过程。
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科学、全面的治疗方案对于肺癌脑膜转移患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肺癌脑膜转移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发现的肺癌脑膜转移病例,手术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切除转移病灶,减少恶性细胞对脑膜的侵袭,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手术前,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确定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并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密切的术后护理和恢复,以确保身体的康复。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肺癌脑膜转移的另一种常见治疗方法。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形式的辐射来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的目的。
放射治疗的具体方式包括外部放射治疗和内部放射治疗。
外部放射治疗是指将辐射源放置在患者体外的特定位置,通过机器产生的辐射束照射到患者体内的肿瘤组织。
内部放射治疗是指将辐射源直接放置在肿瘤组织内,使辐射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三、化学治疗化学治疗是通过使用抗癌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化学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药物的方式进行。
化学治疗可以通过杀死肿瘤细胞来控制病情,并减轻症状。
然而,化学治疗常常伴有一系列的副作用,例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因此,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肺癌脑膜转移治疗方法,它基于对特定癌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物进行靶向干预。
这些特定的分子标志物在肺癌脑膜转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靶向治疗可以针对这些标志物进行精确的治疗。
靶向治疗的药物通常与传统化学药物不同,因为它们能够针对特定的分子标志物,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伤。
然而,靶向治疗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肺癌脑膜转移治疗方法,它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
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

“脑”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脑转移瘤可与肺原发灶同时发现,亦可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进而发现肺原发灶。
因为肺癌脑转移是非常严重的病情,所以药代邮重点将其症状和治疗方案在本篇文章中详细进行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肺癌脑转移是患者常见的病症肺癌脑转移以肺腺癌和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约60%的脑转移是由肺癌转移所致。
小细胞肺癌在作出诊断时约有20%的患者已有脑转移,而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死亡病例尸检中脑转移发生率高达8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病程中约有30%左右发生脑转移,其中以大细胞未分化癌和腺癌较多见,鳞癌次之。
根据权威临床资料统计大约有40%的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
70%以上的脑转移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
肺癌脑转移的原因肺癌脑转移主要是由于脑血管与供应大脑的椎动脉、静动脉丛之间存在大量的吻合支,致使肺癌细胞可以不经肺毛细血管的过滤作用,直接经心脏、颈动脉至脑而发生血液转移。
造成了肺癌脑转移的患者头疼、呕吐、视觉障碍以及性格、脾气改变可能为肺癌转移到脑部引起的颅内高压或脑神经受损所致。
肺癌脑转移早期症状从临床早期肺癌脑转移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或少数病人表现为对外周(人或物)不感兴趣,即谓“无欲状”,亦可表现为嗜睡等非典型症状,易临床诊断时容易被忽视;肺癌脑转移中晚期症状一、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二、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三、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四、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五、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六、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该表现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肺癌脑转移教学查房

目录
CONTENTS
• 肺癌脑转移概述 •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 肺癌脑转移的护理与康复 • 肺癌脑转移的预防与控制 • 肺癌脑转移的典型病例分享
01 肺癌脑转移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通过血液或 淋巴系统进入脑组织,并在脑内生长 和扩散的过程。
其他治疗方法
热疗
使用热能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冷冻治疗
使用低温冷冻技术杀死癌细胞或减缓其生长。
03 肺癌脑转移的护理与康复
CHAPTER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病菌滋 生,预防感染。
饮食护理
提供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食 物,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充足的 水分摄入。
基础护理
术后1个月复查脑部MRI,发现脑 转移,行全脑放疗联合化疗。
患者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等 不适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患者男性,58岁,因咳嗽、胸痛 就诊,CT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性病 变,脑部MRI检查未见异常。
随访2年,患者无复发转移,生活 自理。
病例二:药物治疗的疗效与副作用
患者女性,65岁,因头痛、呕吐就诊, CT检查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脑部 MRI检查发现多发转移灶。
诊断为原发性肺癌脑转移,行 转移灶切除术联合全脑放疗。
随访半年,患者病情恶化,生 活不能自理。
谢谢
THANKS
02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CHAPTER
药物治疗
靶向治疗
针对肺癌脑转移的特定 基因突变,使用特定的
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癌 细胞的方法,通过药物 调节免疫反应,增强抗
肺癌脑转移临床诊疗规范护理课件

肺癌脑转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癌脑转移是指肺癌细胞通过血 液或其他途径转移到脑组织,并 在脑内生长和扩散。
分类
肺癌脑转移可分为脑实质转移和 脑膜转移,其中脑实质转移更为 常见。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肺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进 入脑组织,并在脑内生长和扩散。
放疗与化疗
全脑放疗
通过高能射线照射整个脑部,杀 死癌细胞并抑制其生长。全脑放 疗通常作为肺癌脑转移的初始治
疗手段。
立体定向放疗
通过精确的定位和剂量控制,对脑 部的转移病灶进行高剂量照射,同 时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化疗联合放疗
在放疗的同时使用化疗药物,以提 高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
对于单发或多发局限的肺癌脑转 移病灶,可考虑进行手术切除, 以减轻肿瘤对脑组织的压迫,改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
免疫治疗
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化疗药物,杀死 癌细胞并抑制其生长。常见的肺癌脑 转移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卡铂、依托 泊苷等。
利用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通过免 疫检查点抑制剂或细胞免疫疗法等方 法进行治疗。
靶向治疗
针对肺癌脑转移的特定基因突变,使 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肺癌脑 转移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吉非替尼、厄 洛替尼、克唑替尼等。
肢体功能障碍护理
对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 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 能力训练。
康复护理
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计 划,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衣、洗漱、 进食等,提高生活质量。
肺癌脑转移的诊治课件

FIGURE. T1 weighted with
contrast (A) and T2 axial (B) MR images of the same patient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ow 12 months after radiosurgery. The patient has had a marked decrease in tumor size (A) and has minimal cerebral edema associated with the tumor location (B).
肺癌脑转移的诊治
1
概述
. 脑转移瘤是成人颅内肿瘤最常见的肿瘤 . 发病率比原发肿瘤高10倍 . 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肿瘤发生播散,累及脑组织,形成转移
2
概述
. 20~40%出现脑转移 . 肺癌18~64%、乳癌2~21%、黑色素瘤3~16%、肾癌7%、结肠癌
2~11%等
↑ . 多种因素导致脑转移发病率 1.诊断技术提高
18
手术治疗
• 考虑病人PS、病理分类、转移瘤的位 置与数量 • 最适当的治疗手段仍有争议 • 单纯全脑照射和手术加全脑照射比较
19
手术治疗
• 原发瘤-影响术后生存的重要因素 •70%-全身恶化而非中枢系统 • 术前检查-CT ,ECT ,Marker。
20
手术治疗
• 手术适应症: • 原发灶已得到控制,颅内为单发转移灶, 全身状态尚好及年轻患者(KPS≥70)。 预计生存〉4个月。
CNS death rate, %
50
29
<0.005 0.26
Local recurrence at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

肺癌脑转移是 肺癌常见的转 移部位之一, 也是肺癌患者 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
肺癌脑转移的 症状包括头痛、 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癫
痫发作等。
肺癌脑转移的 诊断主要依靠 影像学检查, 如CT、MRI等。
肺癌脑转移的发病机制
肺癌细胞在大脑中形成转移 灶
转移灶的生长和扩散导致脑 部症状
肺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 统进入大脑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建议
早期发现:定期进行肺癌筛查,早期发现肺癌脑转移
规范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 放疗、化疗等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减轻心理压力
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护理:为患者提供家庭护理指导,提高家庭护理质量
放疗
放射治疗:通过 放射线照射肿瘤, 杀死肿瘤细胞
放射源:包括伽 马刀、质子刀、 重离子刀等
治疗效果:可以 有效控制肿瘤生 长,减轻症状
副作用:可能会 出现恶心、呕吐、 脱发等副作用
化疗
化疗药物:包括铂 类、紫杉醇、吉西 他滨等
化疗方案:根据患 者病情和身体状况 选择合适的化疗方 案
化疗效果:化疗可 以有效控制肿瘤生 长,延长患者生存 期
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根 据病情选择合 适的药物进行 治疗,如靶向 治疗、免疫治
疗等
心理支持:提 供心理支持和 辅导,帮助患 者调整心态, 积极面对疾病
生活方式调整: 改善生活习惯, 如戒烟、合理 饮食、适当运 动等,提高生
活质量
肺癌脑转移诊 治的专家建议
早期诊断和筛查的重要性
早期诊断和筛查是肺癌脑转移诊治的关键环节 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以减少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浪费 早期诊断和筛查可以促进肺癌脑转移的预防和早期治疗
肺癌脑转移的诊治

预后影响因素
肿瘤类型
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脑转移预 后不同,其中小细胞肺癌脑转
移预后较差。
转移部位
脑转移部位对预后也有影响, 如脑干、丘脑等关键部位的转 移预后较差。
转移数量
转移病灶的数量也会影响预后 ,多发脑转移的预后通常较差 。
全身状况
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 、肝肾功能等,也会影响肺癌
脑转移的预后。
保持营养均衡,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 白质的食物。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定期复查
复查内容
包括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复查频率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复查,如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诊。
复查机构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复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可靠。
谢谢观看
其他因素
遗传因素、免疫缺陷等也 可能与肺癌脑转移的发生 有关。
02
肺癌脑转移的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
肺癌脑转移患者可能会 出现头痛症状,通常表 现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
性加重。
恶心呕吐
头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 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
解质紊乱。
视力障碍
脑转移可能导致颅内压 升高,引起视神经乳头
水肿和视力模糊。
精神状态改变
05
肺癌脑转移的预防
高危人群的筛查
பைடு நூலகம்
高危人群定义
具有肺癌家族史、长期吸烟史、 职业暴露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
筛查手段
低剂量螺旋CT、MRI等影像学检 查,以及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
筛查频率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筛查,如有异 常症状应及时就诊。
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肺癌发生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掌握肺癌脑转移的诊治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
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2个月。
合理优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地改善生活质量。
为什么脑转移癌最易发生在大脑半球约80%的脑转移癌发生在大脑半球,最常见灰白质交界处,是因为肿瘤细胞是通过血流进入脑内,而血流系统如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系统的血管在此处发生改变,血管变窄变小,使肿瘤细胞容易滞留。
小脑转移占15%,脑干转移占5%。
不同的病理类型转移率?在非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肺腺癌、鳞癌及大细胞癌发生脑转移的风险分别为11%、6%及12%。
肺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明显增加了脑转移的发生率,且与突变位点无关。
小细胞肺癌(SCLC)首次就诊时脑转移发生率为10%,诊疗过程中为40%-50%,存活2年以上的患者脑转移达60%-80%。
临床表现无需多说,但要注意脑膜转移的临床要点脑实质转移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症状体征。
脑膜转移的临床表现:①脑实质受累及脑膜刺激表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精神状态改变、意识朦胧、认知障碍、癫痫发作和肢体活动障碍等;
②颅神经受累表现:常见的受累脑神经有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等,表现为视力下降、复视、面部麻木、味觉和听觉异常、吞咽和发音困难等;
③颅内压增高表现和脑积水压迫脑组织引起的进行性脑功
能障碍表现(智力障碍、步行障碍、尿失禁)等;
④如同时伴有脊膜播散则还可出现脊髓和脊神经根刺激表现,如神经根性疼痛、节段性感觉缺损、肢体麻木、感觉性共济失调、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等。
肺癌脑转移都需要哪些辅助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目前脑转移首选的影像检查。
头颅MRI平扫典型脑转移瘤可见T1中低、T2中高异常信号,病灶周围水肿,增强扫描后可见较明显强化。
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平扫时脑转移瘤多表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为高密度灶;典型脑转移瘤在增强CT 上强化明显,周围可见水肿。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 C T):正常脑组织对18F -脱氧葡萄糖(18F-FDG)呈高摄取,故PET-CT对脑转移瘤、尤其是小的脑转移灶不敏感,应结合头颅MRI或增强CT扫描增加检出率。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可行脑脊液压力检测,收集脑脊液并完善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胞学病理诊断检查。
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CEA、细胞角蛋白片段19、鳞状上皮
细胞癌抗原等,SCLC可有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肌酸激酶BB以及嗜铬蛋白A(CgA)。
分子病理检测:EGFR基因突变和ALK融合基因等的检测。
非小细胞肺癌的总治疗原则?对于无症状脑转移患者,可先行全身治疗:①EGFR 突变者:推荐EGFR-TKIs一线治疗,A 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推荐克唑替尼一线治疗;②EGFR突变阴性、ALK融合基因阴性及未知并伴有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应行全身化疗。
对于有症状脑转移而颅外病灶稳定的患者,应积极行局部治疗。
(见后文)小细胞肺癌的总治疗原则?对于初治无症状的SCLC脑转移患者,可先行全身化疗后再行WBRT;
有症状的SCLC脑转移患者,应积极行WBRT。
之前接受过WBRT的复发患者再次进行WBRT要谨慎评估。
手术治疗:非外科医生,一笔带过手术治疗在NSCLC 脑转移中的应用较为受限。
1) 脑内单发、部位适合、易于切除且肿瘤或水肿占位效应重,或存在脑积水的患者适宜手术切除。
2) 多发脑转移瘤手术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
3) 肿瘤最大径>3 cm 者宜首选手术,肿瘤最大径<5 mm 且位于脑深部( 丘脑、脑干等) 者宜首选放疗或化疗; 肿瘤最大径介于1 ~3 cm 者应综合评估全身状况、手术风险等而选择是否行手术治疗。
4) 位于脑干、丘脑、基底核的脑转移瘤原则上不首选手术。
最熟悉的,地位逐渐下降的----全脑放疗WBRT(全脑放疗)可以缓解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肿瘤局部控制情况。
受剂量限制,难以根治颅内病变,约1/3脑转移患者WBRT 后颅内病变未控,50%脑转移患者死于颅内病变进展。
就医条件许可、随诊方便的NSCLC脑转移患者,应尽可能推迟WBRT,留待作为挽救治疗手段。
WBRT的适应证包括:①NSCLC脑转移患者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失败后的挽救治疗;
②多于3个病灶的NSCLC脑转移患者的初始治疗,联合SRS 局部加量;
③NSCLC脑转移患者颅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④对广泛脑膜转移的肺癌患者综合应用WBRT与椎管内化疗,对有脊膜转移的肺癌患者可行全脑全脊髓放疗;
⑤广泛期SCLC伴有脑转移的患者,无论是否有症状,也无论转移病灶多少,均可行WBRT,SCLC发生脑转移时WBRT 通常是首选治疗手段,主要原因是多发脑转移的发生概率高;
⑥SCLC患者之前接受过脑预防照射者,之后出现多发脑转移时,可慎重再次选择WBRT。
放疗剂量:总体共识为30 Gy/10 f和4 0 Gy/2 0 f。
NCCN指南中加入37.5Gy/15 f的分割方式。
对预后差的脑转移患者如多发、老年患者可考虑予以20
Gy/5 f的短疗程WBRT分割方案。
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剂量和分割方式为全脑40 Gy/2 Gy/20 f、全脊髓36 Gy/1.8 Gy/20 f。
WBRT导致的神经认知功能损伤与照射诱导海马结构损伤有关。
将海马区最大剂量限制在9 Gy-16 Gy,可降低神经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率。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逐渐成为脑转移瘤的重要手段SRT在脑转移的治疗包括:SRS、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和大分割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
SRS为单次剂量或者2-5分次的SRT。
SRS具有定位精确、剂量集中、损伤相对较小等优点,能够很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控制局部肿瘤进展,缓解神经系统症状,且对神经认知功能影响小,已逐渐成为脑转移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SRT/FSRT治疗的主要适应证:①单发直径4 cm-5 cm以下的转移瘤(SCLC除外)的初程治疗;②≤4个转移灶的初程治疗;③WBRT失败后的挽救治疗;④颅内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⑤既往接受SRS治疗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且影像学认为肿瘤复发而不是坏死,可再次考虑SRS;⑥局限的脑膜转移灶WBRT基础上的局部加量治疗。
对于1-4个病灶的脑转移瘤,单纯SRT比单纯
WBRT具有生存优势,且能更好地保留认知功能。
多项研究表明,5个以上甚至10个以上的转移病灶应用SRT 作为初程治疗亦可达到不劣于寡转移灶的局部控制率(DCR)。
国内外研究提出的高危因素有:大于4个转移灶、颅外疾病未控、转移灶体积大于6 cm3以及原发灶诊断和脑转移诊断时间小于60个月等,推荐对于高危患者行SRT联合WBRT,反之则行单纯SRT。
对于大体积病灶(通常为>3 cm),单次的SRS难以达到良好的局部控制,且治疗毒性明显提高,建议采用FSRT。
FSRT的单次剂量建议3.5 Gy-4 Gy,总剂量52.5 Gy-60 Gy。
对于体积巨大的病灶,可采用分段放疗的模式,给予4
0Gy-50 Gy剂量后休息1个月-2个月,待肿瘤缩小后再进行补量。
术后行术区局部调强适形放疗(对术区较大者)或FSRT治疗非常必要,尤其对于一般状况良好和颅外疾病控制的预后较好的患者。
肺癌脑转移化疗有效吗?既往研究认为,化疗药物可能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对颅内转移灶的治疗效果有限。
但目前的研究表明,发生脑转移时血脑屏障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对于化疗药物有一定的通透性。
非小细胞肺癌:以顺铂、卡铂为主的铂类药物为基础,联合
第三代细胞毒类药物可给NSCLC脑转移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对NSCLC脑转移患者的颅内病灶也有控制作用。
替莫唑胺是一种新型的咪唑四嗪类烷化剂,可在人体内转化成有活性的烷化剂前体,能透过血脑屏障,对于控制NSCLC 脑转移有较好的疗效。
替莫唑胺(或联合其他化疗药物)与WBRT序贯或同步应用,尤其是同步应用,可提高颅内转移灶的DCR。
小细胞肺癌:对于初治的SCLC脑转移患者,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长春新碱、顺铂/依托泊苷/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阿霉素/依托泊苷三个化疗方案均具有一定疗效。
含铂的足叶乙甙或伊立替康二药方案是SCLC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
鞘内注射给药途径包括:经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射化疗药物和经Ommaya储液囊行脑室内化疗。
鞘内注射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塞替派。
分子靶向治疗如何?EGFR-TKIs
EGFR-TKI 一线治疗EGFR 突变的晚期NSCLC 的疗效优于化疗,且不良反应小,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代表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
吉非替尼治疗可显著延迟脑转移患者至放疗时间。
EGFR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的患者较EGFR 21号外显子L858R突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