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螨腈总结报告
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豆角和土壤中的残留

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豆角和土壤中的残留虫螨腈和噻虫嗪是常见的杀虫剂,常被用于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侵害。
然而,这些化学物质也可能残留在食品和环境中,对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本文将探讨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豆角和土壤中的残留情况。
一、虫螨腈虫螨腈是一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杀虫剂。
这种化学物质通过阻止神经元的正常传递方式杀死昆虫。
在农业方面,它被广泛应用于保护各种作物。
虫螨腈可以有效地控制豆马斑和豆蚜等害虫,因此在豆角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
虫螨腈在豆角中残留的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使用的剂量、作物品种和气象条件等。
在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了豆角样品中虫螨腈的残留情况。
结果显示,在施用1.5 mL/L虫螨腈溶液后,豆角中虫螨腈的浓度为1.8 mg/kg。
这个浓度低于中国和欧盟对豆角中虫螨腈残留量的标准,因此可以认为豆角中的虫螨腈残留量是安全的。
虫螨腈的残留还会受到土壤的pH和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在土壤中,虫螨腈主要存在于有机质中,其残留时间较长。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虫螨腈的降解速率较慢,因此残留的时间也更长。
同时,土壤的pH也会影响虫螨腈的稳定性。
在pH值较低的酸性土壤中,虫螨腈的降解速度会变慢,因此残留的时间更长。
二、噻虫嗪噻虫嗪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是一种以作用于昆虫的神经元信号转导为基础的有机磷化合物。
噻虫嗪也可有效控制豆蚜的侵害,因此也常被用于豆角种植。
与虫螨腈不同的是,噻虫嗪的降解速度较快,一般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较短。
一项研究发现,在施用20 g/667 m2的噻虫嗪水分散粉剂后,豆角中噻虫嗪的浓度远低于中国的标准限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与豆角不同,噻虫嗪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较短,大部分在施用后30天内几乎降解完毕。
这是因为噻虫嗪在野外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从而大大降低其在土壤中的蓄积和毒害风险。
与虫螨腈相比,噻虫嗪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总结虫螨腈和噻虫嗪是常见的杀虫剂,在豆角种植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2%甲维虫螨腈第三方检测报告

12%甲维虫螨腈第三方检测报告
最近,我们完成了甲维虫螨腈第三方检测报告,对此做出以下评估。
经检测发现,平均百分比可做如下描述:甲维虫螨腈在试样中的平均百分比含量为12.1%,该结果符合ROHS认证要求。
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先进的x射线荧光光谱(XRF)技术,这种技术具有非常高的精度,而且可以测出低至10 ppm的元素含量。
检测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了ISO17294-1的要求,测量的试样质量可以满足ROHS、REACH和其他环保标准的要求。
也就是说,甲维虫螨腈含量在12.1%,符合ROHS要求,因此该产品可以安全使用。
此外,甲维虫螨腈第三方检测报告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生产过程,减少企业产品存在的环境争议,并遵守各种环保标准和法规的规定。
最后,我们发现甲维虫螨腈的平均含量为12.1%,符合ROHS认证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同时,甲维虫螨腈第三方检测报告还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生产流程,提高企业产品的环保性。
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豆角和土壤中的残留

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豆角和土壤中的残留虫螨腈和噻虫嗪是常用的杀虫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多种害虫。
随着农药的大量使用,人们对农产品上农药残留的担忧也越来越大。
豆角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蔬菜,而土壤则是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农药残留在豆角和土壤中的情况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豆角和土壤中的残留进行分析,以期为人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虫螨腈和噻虫嗪是两种常见的农药,其化学结构与特性各不相同。
虫螨腈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主要用于杀灭蔬菜、果树等作物上的螨类害虫,对多种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噻虫嗪则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能够杀灭多种鞘翅目、直翅目和半翅目的害虫,对害虫的触杀效果较好。
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为了确保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不得不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而在使用这些农药的过程中,难免会导致农药残留的问题。
据统计,豆角是我国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较高的一种,而土壤是农药的主要施用对象,因此分析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豆角和土壤中的残留情况,对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虫螨腈和噻虫嗪在豆角和土壤中的残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物理性因素,如温度、湿度等。
气候温度和湿度对农药在土壤和农产品中的分解和迁移起着重要作用,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农药的分解降解,而寒冷干燥的环境则相对较长时间保持农药的残留。
其次是土壤的性质,如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迁移和降解,从而影响到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情况。
作物的生长与发育也会影响农药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情况,比如豆角的生长速度、叶片的表面积等都会对农药的残留造成影响。
最近的研究表明,豆角中虫螨腈和噻虫嗪的残留情况较为普遍。
在虫螨腈的残留状况方面,一些调研表明,豆角中虫螨腈的残留量普遍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的限量。
据了解,豆角在种植和采摘的过程中,农民普遍使用虫螨腈进行防治,但是在不合理的施药剂量和频次下,导致了豆角中虫螨腈的超标残留。
虫螨腈的功能主治及简介

虫螨腈的功能主治及简介简介虫螨腈(英文名:Moxidectin)是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属于驱虫螨酮类药物。
它是一种新一代的抗寄生虫药物,通过抑制寄生虫生长和繁殖来治疗感染。
虫螨腈具有高效、低毒、长效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动物体内的寄生虫感染。
功能主治虫螨腈具有广谱抗寄生虫作用,可治疗多种寄生虫感染症,对于以下一些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1.弓形虫感染:虫螨腈可有效防治和治疗猪、牛、羊等动物体内的弓形虫感染症,减少感染弓形虫带来的经济损失。
2.象皮螨病:虫螨腈具有抑制象皮螨生长和繁殖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和预防象皮螨病,保护动物体免受寄生虫感染。
3.瘰螨病:虫螨腈对瘰螨寄生虫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可用于瘰螨病的治疗和预防。
4.赤螨病:虫螨腈能有效地控制和消灭家禽体内的赤螨,防止其大量繁殖带来的危害。
5.引螨病:虫螨腈对引螨具有很强的杀虫作用,可用于治疗和预防引螨病。
6.疥螨病:虫螨腈对疥螨有很强的驱杀作用,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疥螨病。
7.纹螨病:虫螨腈对纹螨具有杀虫作用,可有效治疗和预防纹螨病。
8.数种其他螨虫感染:虫螨腈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一些螨虫感染,如鸽螨病、皮肤螨病等。
虫螨腈可以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使用,如口服、注射、涂抹等,具体的使用方法需根据动物种类和感染情况来决定。
虫螨腈的剂量也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一般由兽医根据动物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剂量。
注意事项在使用虫螨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前请严格按照兽医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私自增减剂量或中断治疗。
2.使用药物时请确保动物正常进食,并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3.使用虫螨腈时,需要注意过敏反应。
如果动物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红、肿胀等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就医。
4.对于孕妇和哺乳期的动物,请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虫螨腈。
5.使用虫螨腈后,需要保持动物环境的清洁,减少寄生虫再次感染的风险。
结论虫螨腈作为一种广谱抗寄生虫药物,具有治疗多种寄生虫感染症的功能。
50%虫螨腈·丁醚脲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4 试验结果 表明 ,0 . 1 5 %虫螨腈 ・ 丁醚脲悬 浮剂对甘 蓝小菜蛾具 有 防治效果好 、 持效期长 、 对蔬 菜安全并可兼治蚜 虫等害虫的特点 , 可以 大面积推广使用 。 4 由于长期单一使用菊酯类等农药 防治小 菜蛾 , 其已产生了较 . 2 对 强的抗性 ,而供试药剂综合 了虫螨腈 和丁醚脲的特点 ,起到了增效作 用, 同时延缓 了害虫对两种单剂组分抗性 的产生 , 可以作 为防治小菜蛾
科技信息
专题论述
5 %虫 螨 腈 ・ 醚脲 悬 浮剂 0 丁 盼 治甘 蓝 小 菜 蛾 田 间 药效 试 验 报 告
农科院农药研 究开发中心 李金华
[ 摘 要]o 虫螨腈・ 5% 丁醚脲 悬浮剂 12 克 / 顷、8. 克 / 1. 5 公 17 5 公顷、6 .克 / 22 5 公顷 药后 1 天平均防效分别 为 4 . % 5 . % 6 . %, 3 7 、9 1 、5 5 7 4 1
1 . 验地 基 本情 况 3试
对 防治效果采用“ MR ” D T 法进行方差分析 。 3结 果 与 分 析 . 31 . 防治效果 由试验结果表可以看出,供试药剂有效成分 125克 , 顷、8 . 1. 公 175 克 / 顷 、6 . / 顷药后 1天平 均 防效 分 别为 4 .7 5 .1 公 2 25克 公 37 %、94 %、 6 . %, 51 药效都较差 , 5 说明其药效缓慢 , 击倒速度不快 , 比对照药剂丁 但 醚脲快 ;药后 3 天的平均防效分别为 6 . %、4 3 8 . %,药后 7 9 5 8 . %、8 3 0 7 9 天 的平均 防效分别为 6 . %、9 9%、 .1 9 3 8. 5 7 9 7 %,可看出其防治效果三 3 天达到正常较高水平 , 7天后 防效仍较 高 , 且 因此 , 三天后防效突出 , 持 效期长达 7天以上。对照药剂 1 %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 6 0 0克 / 公顷 和 5 %丁醚脲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 3 5克 / 顷药后 1 37天的平均 0 7 公 、、 防效分别为 8 .2 9 .6 8 .7 09 %、25 %、91%和 3 . %、36 %、1 4 1%虫 41 5 .8 9 . %,0 6 2 螨腈悬浮剂击倒速度快 ,速效性好 ,0 5 %丁醚脲可湿性粉剂药效缓 慢 , 但持效期长 , 二者以一定 比例混合后 , 提高 了击倒 速度 , 延长了持效期 , 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 对药后 1 3 、 天 的防效进行方差分 析, 果表明供试 药剂三 天、 天 7 结 不 同剂量处理 间 , 高剂量 处理间无差异 , 中、 但二 者与低剂量处理相 比 差异显著。 32对 甘蓝 的影 响 . 在整个试验 观察过程 中, 没发现 5 %虫螨腈 ・ 0 丁醚脲 悬浮剂各处理 对甘蓝产生药 害现象 , 对甘蓝安全 。 4小 结 .
虫螨腈

虫螨腈作用机理:虫螨腈是一种杀虫剂前体,其本身对昆虫无毒杀作用。
昆虫取食或接触溴虫腈后在昆虫体内,虫螨腈在多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具体杀虫活性化合物,其靶标是昆虫体细胞中的线粒体。
使细胞合成因缺少能量而停止生命功能,打药后害虫活动变弱,出现斑点,颜色发生变化,活动停止,昏迷,瘫软,最终导致死亡。
制剂特点:第一,除尽杀虫谱广,经大田多年试验及实际应用表明,对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目中的70多种害虫都有极好的防效,尤其对蔬菜抗性害虫中的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美洲斑潜蝇、豆野螟、蓟马、红蜘蛛等特效。
第二,除尽属仿生农药,毒性低,杀虫速度快,用药1小时即可杀灭害虫,当天防效即达85%以上。
第三,击破抗性,除尽作用机理独特,与其它杀虫剂作用机理不同,无交互抗性,对抗药性严重的害虫同样高效。
特别对有机磷、氨基甲酸脂、菊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和螨类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持效期特别长,在防治抗性害虫上可控制15—20天,防治红蜘蛛残效期长达35天,可彻底解除菜农“三天一遍药”的劳苦。
第五,适用范围广,可用于蔬菜、果树、观赏植物等,可广泛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柑桔、葡萄和大豆等多种作物上的害虫和螨类,药效比灭多威、乙酰甲胺磷等常规药剂高4-16倍。
也可用于防治白蚁。
第六,渗透性强,叶面喷雾,有效成份可渗透至叶背,杀虫更为彻底。
第七,环保型产品,除尽为天然筛选的吡咯类物质,对人体及牲畜十分安全。
尤其适合在出口产品、高品质产品使用。
第八,经过近两年的示范推广,全国各大城市将溴虫睛选定为无公害蔬菜的首选农药。
第九,除尽虽然一次用药投入较高,但因杀虫谱广,防治彻底,控制时间长,按每亩累计成本仍比用其他杀虫剂合算。
使用方法:溴虫腈有一定的杀卵作用,结合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建议在害虫的产孵高峰,或卵孵高峰喷雾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由于溴虫腈在植物体内具有良好的局部传导性,可以从叶片的一面渗透传导至另一面,故对害虫取食的叶片的背面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虫螨腈

基本信息名称:溴虫腈俗名:除尽;虫螨腈CAS号:122453-73-0分子式:C15H11BrClF3N2O分子量:437.2物理性状:白色结晶作用机理溴虫腈是一种杀虫剂前体,其本身对昆虫无毒杀作用。
昆虫取食或接触溴虫腈后在昆虫体内,溴虫腈在多功能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具体杀虫活性化合物,其靶标是昆虫体细胞中的线粒体。
使细胞合成因缺少能量而停止生命功能,打药后害虫活动变弱,出现斑点,颜色发生变化,活动停止,昏迷,瘫软,最终导致死亡。
制剂特点第一,除尽杀虫谱广,经大田多年试验及实际应用表明,对鳞翅目、同翅目、鞘翅目等目中的70多种害虫都有极好的防效,尤其对蔬菜抗性害虫中的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美洲斑潜蝇、豆野螟、蓟马、红蜘蛛等特效。
第二,除尽属仿生农药,毒性低,杀虫速度快,用药1小时即可杀灭害虫,当天防效即达85%以上。
第三,击破抗性,除尽作用机理独特,与其它杀虫剂作用机理不同,无交互抗性,对抗药性严重的害虫同样高效。
特别对有机磷、氨基甲酸脂、菊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类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害虫和螨类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持效期特别长,在防治抗性害虫上可控制15—20天,防治红蜘蛛残效期长达35天,可彻底解除菜农“三天一遍药”的劳苦。
第五,适用范围广,可用于蔬菜、果树、观赏植物等,可广泛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柑桔、葡萄和大豆等多种作物上的害虫和螨类,药效比灭多威、乙酰甲胺磷等常规药剂高4-16倍。
也可用于防治白蚁。
第六,渗透性强,叶面喷雾,有效成份可渗透至叶背,杀虫更为彻底。
第七,环保型产品,除尽为天然筛选的吡咯类物质,对人体及牲畜十分安全。
尤其适合在出口产品、高品质产品使用。
第八,经过近两年的示范推广,全国各大城市将溴虫睛选定为无公害蔬菜的首选农药。
第九,除尽虽然一次用药投入较高,但因杀虫谱广,防治彻底,控制时间长,按每亩累计成本仍比用其他杀虫剂合算。
使用方法:溴虫腈有一定的杀卵作用,结合害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建议在害虫的产孵高峰,或卵孵高峰喷雾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2%甲维·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

12%甲维·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12%甲维·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的结果。
试验在上海市青浦区的某农业基地进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草地贪夜蛾为试验对象。
试验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而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分别使用5%和12%的甲维·虫螨腈进行防治。
试验期为15天,每天对草地贪夜蛾的数量进行记录。
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对照组的草地贪夜蛾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最终数量达到了128只。
而低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的草地贪夜蛾数量却是出现了明显的下降,最终数量分别为69只和47只。
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低浓度组的草地贪夜蛾死亡率为46.09%,而高浓度组的草地贪夜蛾死亡率为62.50%。
可以看出,随着甲维·虫螨腈浓度的提高,草地贪夜蛾的死亡率也会显著提高。
除此之外,试验还观察了甲维·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产卵数量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高浓度组中草地贪夜蛾的产卵数量明显低于低浓度组和对照组。
综上所述,12%甲维·虫螨腈对草地贪夜蛾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在适当的浓度下使用该药剂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危害,减少其数量和产卵数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甲维·虫螨腈是一种优良的低毒、高效的防治药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值得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螨腈对不同防治对象室内活性及剂型间差异总结虫螨腈(chlorfenapyr)是经天然抗生素改造的合成芳基吡咯类化合物,高效广谱,具有胃毒和一定的触杀作用及内吸活性。
在作物上有中等持效,对钻蛀、刺吸和咀嚼式害虫以及螨类的防效优异,具有新的作用方式,且与其它杀虫剂无交互抗性,对抗性害虫防效卓越,对作物安全。
据16 种作物上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其对35 种害虫害螨达到实际应用满意的防治水平,包括叶螨属、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及鳞翅目,试验剂量0.1037~0.1500 kg/ hm2 。
虫螨腈获中国专利授权(CN88106516.1), 已进入我国市场,登记用于蔬菜害虫防治。
该专利于2008年7月28日到期。
2003年溴虫腈产品在全球农药市场的销售额已达到1亿美元左右。
从2006年开始,生测组开始进行虫螨腈对不同防治对象的活性测定和剂型间的对比试验。
主要通过虫螨腈和主要杀虫剂对不同防治对象的室内活性比较。
了解虫螨腈的应用前景;通过不同剂型的比较,了解制剂对虫螨腈室内毒力的影响。
以下为生测组的试验结果。
1、不同防治对象试验结果:1.1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采用波特喷雾法,对朱砂叶螨成虫进行触杀毒力试验。
48小时LC50为3.01ppm;大大优于专业杀螨剂哒螨灵(LC50:12.08ppm)、甲氰(LC50:6.93ppm)、炔螨特(LC50:43.52ppm)、三唑锡(LC50:18.40ppm);活性只低于阿维(LC50:0.058ppm)和唑螨酯(LC50:0.57ppm)。
采用波特喷雾法,对朱砂叶螨卵进行室内毒力试验。
虫螨腈与吡螨胺、螺螨酯、联苯菊酯一起为第二梯队,100ppm杀卵效果≥90%。
活性低于专业杀卵剂噻螨酮、四螨嗪、哒螨灵和唑螨酯4个药剂,10ppm杀卵效果≥90%。
优于其它常用杀虫杀螨剂药剂。
1.2 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采用小枝条喷雾法,对砂糖桔上的全爪螨进行田间小试对比试验。
常用含量药剂使用500倍处理,10%虫螨腈SC7天结果防效为69.03%,与15%哒螨灵EC、15%丁醚脲EC、20%喹硫磷EC、40%辛硫磷EC相当;防效低于20%螨危SC、20%三唑锡SC、73%炔螨特EC、1.8%阿维菌素EC、40%丙溴磷EC(防效≥90%以上)。
1.3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ata (Fabricius))采用浸虫浸叶法,对跳甲成虫进行药剂试验,各常用含量药剂应用500倍处理,10%虫螨腈EC处理死亡率为81.36%,与5%丁烯氟虫腈EC、35%硫丹EC、20%哒嗪硫磷EC相若。
活性高于2.5%多杀菌素SC、25%茚虫威SC、40%马拉硫磷EC等其它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药剂;活性低于20%仲丁威EC、5%氟虫腈EC和20%喹硫磷EC 等有机磷(死亡率为95%-100%)。
1.4斑喙丽金龟(Adoretus tenuimaculatus Waterhouse)采用浸叶法,对斑喙丽金龟成虫进行药剂试验,各常用含量药剂应用500倍处理,10%虫螨腈EC处理死亡率为100%,与25%茚虫威SC、20%甲奈威EC、40%硫双威SC、35%硫丹EC、40%毒死蜱EC相若(死亡率95-100%)。
活性远高于5%氟虫腈EC(13.13%)、2.5%多杀菌素SC(8.68%)1%甲维盐EC(0%)、1.8%阿维菌素EC(0%)和其它有机磷、菊酯等药剂(0-40%)。
1.5豇豆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Trybom))采用浸花瓣胃毒处理,对花蓟马成虫进行药剂试验,虫螨腈室内活性为11.67ppm,高于毒死蜱(23.75ppm)、硫丹(95.50ppm)、阿维(157.18ppm)和其它有机磷、菊酯和氨基早酸酯药剂;远高于常用药剂吡虫啉(700.33ppm)和啶虫脒(892.94ppm);活性只低于甲维盐(0.54ppm)、氟虫腈(1.49ppm)和丁烯氟虫腈(3.72ppm)。
1.6菜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试验采用浸虫浸叶法,对蚜虫成蚜进行药剂试验,各常用含量药剂应用1000倍处理。
10%虫螨腈EC处理48小时死亡率为93.24%,与10%异丙威EC、1%甲维盐EC、40%马拉硫磷EC、20%乙酰甲胺磷EC、10%甲氰EC相若(90%-95%)。
死亡率高于5%啶虫脒SL、5%吡虫啉EC、10%甲奈威EC、20%仲丁威EC、20%氯氰EC 等(60%-80%)。
低于4.5%高氯EC、2.5%功夫EC、2.5%溴氰EC、20%氰戊EC、40%丙溴磷、40%二嗪磷EC、40%硫丹EC、10%联苯EC、40%毒死蜱EC(98-100%)。
1.7麦二叉蚜(T oxoptera graminum)试验采用浸虫浸叶法,对蚜虫成蚜进行药剂试验,各常用含量药剂应用1000倍处理。
10%虫螨腈EC处理24小时死亡率为46.02%,与1%甲维盐EC、5%氟虫腈ME、20%甲奈威EC、3%吡虫啉EC、3%啶虫脒SL相若(30-60%)。
远低于常用40%毒死蜱EC、40%丙溴磷EC等有机磷;4.5%高氯EC、2.5%功夫EC等菊酯和50%仲丁威EC等(95-100%)。
1.8枣绿盲蝽(Lygus pratensis L)试验采用浸叶法,对绿盲蝽进行药剂试验,各常用含量药剂应用2000倍处理。
10%虫螨腈EC处理48小时死亡率为58.71%,与1%甲维盐EC、5%吡虫啉ME、4.5%高氯EC、40%辛硫磷EC、40%毒死蜱EC、20%氰戊EC相若(40-60%)。
远低于5%氟虫腈EC、5%丁烯氟虫腈EC、78%敌敌畏EC、40%马拉硫磷EC(100%)。
高于4.5%高氯、2.5%溴氰EC、2.5%功夫EC等菊酯类农药(≤20%)。
1.9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试验采用浸虫浸叶法,对小菜蛾三龄幼虫进行药剂试验,各常用含量药剂应用500倍处理。
10%虫螨腈EC处理48小时死亡率为76.52%,与24%螺螨酯SC、5%虱螨脲EC、5%氟啶脲EC相当(65-90%);低于5%丁烯氟虫氰EC、25%丁醚脲EC、15%茚虫威SC、1%甲维盐ME、2.5%多杀菌素SC(以上为药剂处理死亡率为100%),5%氟铃脲EC、1.8%阿维菌素EC、5%氟虫腈EC(以上为药剂处理死亡率为90-97%);高于一般的有机磷、菊酯类和氨基早酸酯类药剂(≤30%)。
1.10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采用浸叶碟法胃毒处理,对甜菜夜蛾三龄幼虫进行药剂试验,虫螨腈10ppm处理48小时死亡率为100%,1ppm≤50%;与氟铃脲和氟啶脲相当。
高于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和多杀菌素(100ppm死亡率>80%,10ppm 死亡率6.7-58.3%);更显著高于毒死蜱等有机磷药剂;低于甲维盐(1ppm死亡率>95%)和虱螨脲(1ppm 死亡率75.0%、10ppm死亡率>90%)。
1.11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采用浸叶碟法胃毒处理,对斜纹夜蛾三龄幼虫进行药剂试验,虫螨腈10ppm 处理48小时死亡率为100%,2ppm≤50%;与氟铃脲、虱螨脲和氟啶脲相当。
高于茚虫威(10ppm 死亡率60-80%);更显著高于毒死蜱、菊酯等药剂(100ppm 50%-95%)和多杀菌素(50PPm,87%);低于甲维盐(0.1ppm死亡率>95%)1.12 稻纵卷叶螟(Chaphalocrocis medina)采用浸叶法胃毒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四龄幼虫进行药剂试验,10%虫螨腈EC 活性较高,48小时死亡率(1500倍>80%,3000倍为50-70%);高于5%氟虫腈EC(1500倍>80%,3000倍为10-30%);更显著高于毒死蜱、辛硫磷等有机磷药剂和其它常用药剂(600倍处理≤70%);低于1%甲维盐ME(3000倍>70%)。
2、不同剂型间(EC、ME、EW、SC)比较试验结果:2、1小菜蛾试验结果:各剂型虫螨腈对小菜蛾触杀作用以EC、ME、EW效果较明显,剂型间差距不大。
SC效果较差,明显较以上各剂型效果差。
胃毒作用以ME较果最好,其它虫螨腈EC、EW、SC效果相差不大。
SC对小菜蛾明显以胃毒作用为主。
2、2斜纹夜蛾试验结果:各剂型虫螨腈对斜纹夜蛾触杀作用以ME效果最明显,EC次之。
EW、SC效果较差,明显较以上各剂型效果差。
各剂型虫螨腈对斜纹夜蛾的胃毒作用均很好,48小时差异性不大。
但24小时来说以EC和ME 效果最明显,表明其胃毒速效性较佳。
虫螨腈对斜纹夜蛾以胃毒为主。
也有较好的触杀作用。
其中EC、ME的触杀、胃毒效果均表现较好。
SC、EW相对较差。
2、3甜菜夜蛾试验结果:各剂型虫螨腈对甜菜夜蛾的胃毒作用较果很好,10000处理可以达80%左右,虫螨腈EC、ME、EW、EC效果较明显,优于SC和对照药除尽。
虫螨腈对甜菜夜蛾有很好的胃毒作用。
明显优于其触杀作用。
EC、ME、EW表现优于SC。
2.4跳甲试验结果:各剂型虫螨腈对跳甲触杀作用以EC、ME效果较明显,剂型间差距不大。
EW、SC效果较差,明显较以上各剂型效果差。
各剂型虫螨腈对跳甲的胃毒作用以EW、SC较果较好,其它虫螨腈EC、ME效果稍差于EW、SC。
综合上面结果可以看到:虫螨腈是一个杀虫谱广的药剂,对多种害虫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对鳞翅目(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稻纵卷)、螨类(叶螨)、鞘翅目(斑喙丽金龟)、缨翅目(蓟马)活性很高,是防治该对象药剂中排靠前的药剂;对鳞翅目(小菜蛾)、鞘翅目(跳甲)也有较高活性,属于防治该对象中上水平的药剂。
对同翅目(蚜虫)、半翅目(盲蝽蟓)属中等水平的药剂。
从中可以看出虫螨腈的广谱性,对蔬菜、果树上的不同目的主要害虫均有良好的活性。
虫螨腈可以做成多种剂型,ME、EC、SC、EW均已有成熟配方,其中ME的速效性快,触杀毒力相对较高。
胃毒作用除SC对某些害虫较差外,制剂间活性相差不大。
但由于持效性在实验中得不到体现,因此,SC剂型的耐雨水冲刷、持效性长的特点也没体现。
就农民需求及环保需要来看,ME、EW、SC均是有很好前途的剂型。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ME及EC对蔬菜幼苗及茶叶等作物嫩叶有药害,药害较SC明显,主要表现为褪绿,严重时灼伤。
不同作物及应用时期推广时需进行一定的药害试验。
虫螨腈已在31个国家获得登记,其中在16个国家登记在棉花上。
在美国,1994 年起用于棉花害虫防治。
2001 年美国EPA 同意溴虫腈登记用于温室蔬菜和花卉等作物, EPA 还批准溴虫腈作为试验用药,用于防治白蚁及其它侵害木材或木质制品的害虫。
在日本溴虫腈由三菱化学公司开发用于蔬菜、茶树和果树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