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网络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工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选型及网络协议的应用;3. 学会分析网络需求,制定合理的网络设计方案;4. 了解网络安全和稳定性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网络工程设计,包括网络拓扑图的绘制、设备选型和配置;2. 掌握网络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的基本方法;3.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撰写网络工程设计报告;4. 培养创新思维,能够对现有网络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4.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网络工程设计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网络工程设计任务,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工程设计基础理论:- 网络工程概述、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 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及标准;- 网络拓扑结构分类及特点。

2.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 网络设备选型(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传输介质及其特性(双绞线、光纤、无线等);-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3. 网络工程设计方法与步骤:- 网络需求分析;- 网络设计原则及方法;- 网络拓扑设计、IP地址规划;- 网络设备选型与配置;- 网络工程实施与测试。

4. 网络安全与稳定性:- 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 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配置;- 网络稳定性分析及优化方法。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H3C路由器基础)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H3C路由器基础)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实验名称_____H3C路由器基础______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___专业班级__ 网络一班_________学号3108001217学生姓名_______ 李亮 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张钢 _______2011 年12 月一.实验目的1.掌握H3C路由器的连接和基本配置方法。

2.理解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二.实验原理和拓扑图2.1 Telnet方式登录路由器的拓扑结构图图2.2 路由器端口IP地址配置测试三.实验内容1.路由器的外部接口识别。

2.各种连接线型号的识别。

3.路由器的用户配置接口(参见H3C Router Ref的入门2.1.1和2.1.2)3.1 通过Console口连接配置3.2 通过Telnet远程登录配置(两种登录方式都要做一次!)4.熟悉H3C路由器的命令行接口4.1 掌握命令行模式的基本使用方法(参见H3C Router Ref的入门2.2)4.2 掌握命令行视图(不同的视图有不同的光标提示符,参见H3C Router Ref 入门2.2.1)4.2 掌握命令行模式的快捷键使用方法5.熟悉Comware的基本配置(参见H3C Router Ref的入门第3章)5.1 基本配置(H3C Router Ref的入门3.1,特别注意3.1.6的用户级别切换里面的密码和权限设置)5.2 配置接口- 给指定的接口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相邻两台路由器用连接线连起来,两个端口分别配置相同网段的IP地址,用ping命令测试其连通性,使用如图2.2所示的网络图。

四.实验的结果及分析。

通过telnet方式登陆显示结果如下:实验中,我把R1与R2之间的网段地址更改为192.168.1.0/24 R1的s0/0接口地址为192.168.1.2,R2的s0/0接口地址为192.168.1.5。

在R1上配置如下:System-viewSystemname R1Int e0/0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0Quit在R2配置如下:System-viewSystemname R2Int e0/0Ip add 192.168.1.5 255.255.255.0Quit配置完毕用ping指令测试连通性:在连接R1的主机上,用命令行ping 192.168.1.5在连接R2的主机上,用命令行ping 192.168.1.2结果如下:五.实验心得体会这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实验,配置telnet和接口地址,测试连通性等都是书中最基本的,由于本实验的拓扑十分简单,只要熟悉相应的指令,即可轻松完成配置。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网络工程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网络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网络设备的功能、配置和应用,了解不同网络设备的适用场景。

3. 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常用网络协议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设备搭建和调试小型网络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故障的能力,提高网络管理技能。

3.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程知识进行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增强沟通与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尊重知识产权,遵循网络安全规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网络工程领域的综合实践课程,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对网络工程的系统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网络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工作,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中,注重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工程概述:介绍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使学生全面了解网络工程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一章 网络工程基础2. 网络设备与布线:讲解网络设备类型、功能、配置方法,以及网络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设备与布线技术3. 网络协议与应用:分析常用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场景,如TCP/IP、DHCP、DNS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协议与应用4. 网络设计与实施:阐述网络设计原则、步骤,以及网络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网络规划综合实验报告(3篇)

网络规划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企业、学校等组织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网络应用需求,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网络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网络规划的基本方法,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原则;2.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网络规划方法;3. 学会使用网络规划工具,如Packet Tracer等;4. 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Packet Tracer、路由器、交换机等;2. 实验软件:Packet Tracer、网络规划工具等;3. 实验资料:网络规划与设计教材、网络设备手册等。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任务:为某公司设计一个网络,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2. 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公司规模、部门分布、网络应用需求等,确定网络规模和性能要求;(2)网络拓扑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设备选型: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4)IP地址规划:规划网络IP地址,包括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5)配置网络设备:在Packet Tracer中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6)测试网络性能:测试网络性能,如带宽、延迟、丢包率等;(7)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2. 设备选型:核心层采用路由器,汇聚层采用三层交换机,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3. IP地址规划:采用私有IP地址规划,公网IP地址通过NAT转换;4. 网络连通性:通过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5. 网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背景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是一门基础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通过该实训,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网络拓扑设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次实训以构建一套基于局域网的网络为主要目标,通过搭建网络,实现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加强学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的操作能力。

二、实训过程与步骤1.实训环境的搭建为了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实训,首先需要搭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环境,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连接。

我们选用了模拟器软件Packet Tracer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添加相应的设备,并进行配置,构建了一套拓扑结构合理的实践环境。

2.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在实践环境中,我们首先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基本的配置和管理。

包括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域名服务器等网络参数,设置VLAN,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等。

这些操作既需要通过CLI命令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设备的WEB管理界面来实现。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CLI和WEB两种方式来学习和实践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3.网络拓扑的设计与实现在实践环境中,我们还需要对网络拓扑进行设计与实现。

通过合理的拓扑结构,可以实现数据的流通和通信的顺畅。

在设计拓扑时,需要考虑网络的层次划分、设备的选择与布线等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公司办公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亲自搭建了这个拓扑。

4.网络安全的实践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些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对网络进行了安全实践。

我们学习了许多网络攻击和防御的知识,并亲自进行了模拟攻击和防御,并通过分析攻击原理,提升了网络防护的能力。

三、实践收获和总结通过本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实践,我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了解了网络拓扑的设计与实现,也掌握了一些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理解网络架构和协议的工作机制。

2. 使学生了解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掌握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方法。

3. 引导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程知识设计、搭建和优化小型网络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设备进行配置和故障排查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网络安全知识进行网络防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网络技术的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对网络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验操作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网络工程中。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工程基础知识:包括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以及网络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网络工程基础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学习交换机、路由器等常用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掌握网络设备的管理技巧。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3. 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学习网络故障的分类、排查方法,以及解决故障的步骤和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4. 网络安全知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加密技术、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网络安全5. 网络工程设计:学习网络规划、设计原则,以及网络工程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工程设计6. 实践操作:结合以上理论知识,安排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网络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课题名称:校园网—接入层和汇聚层姓名:班级:带教老师:报告日期: 2013.12.9--2013.12.13电子信息学院目录一、综合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4)二、综合实验的内容 (5)2.1 校园网需求分析 (5)2.2校园网规划............................................................................... ...... 7 2.3网络技术指导与测试分析 ............................................................ 9 三、综合实验的步骤与方法 .. (17)3.1项目需求分析 .............................................................................17 3.2制定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目标方案 (17)四、综合实验的要点 ..................................... 18 五、小组分工 ........................................... 19 六、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19 七、问题 ............................................... 20 参考文献 (21)前言通过专业综合实验,使学生在掌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从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设计、施工、组建,到测试、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贯穿网络工程全过程所有实验任务。

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能够满足网络工程专业的“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的四年培养目标。

因此,专业综合实验对学生的网络工程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 (2)

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 (2)

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一、项目目的和背景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本次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世界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广泛,触及各个领域,例如互联网、局域网、数据中心等。

在信息化的今天,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本课程设计的意义非常重要。

二、项目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应用协议,并实现协议的编解码以及通信过程中的错误处理。

1. 协议设计协议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以下的因素:•协议的功能•协议的消息格式•协议的数据包处理方式•协议的通信流程•协议的错误处理2. 编解码实现协议的编解码应该考虑到以下的因素:•消息格式的转换•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包•数据的校验和错误检测3. 通信模拟实现协议的通信过程需要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测试,需要考虑以下的因素:•模拟网络环境和通信效率•模拟数据包丢失和错误•协议的处理能力和容错能力三、实施计划1.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学生需要完成协议的设计、消息格式的定义、数据包处理方式的确定、通信流程的规划以及错误处理机制的设计等。

这个阶段的学习需要以理论为主,以文献资料和网上资料为主要来源。

2. 编码阶段在编码阶段,学生需要完成协议的编解码实现,编写协议的测试脚本和模拟程序等。

这个阶段需要以实践为主,进行实际的编程实现,并进行测试。

3. 测试阶段在测试阶段,学生需要进行协议的各种测试,测试数据包传输效率、数据包错误处理能力等。

测试结果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对协议的改进和优化。

四、参考文献•《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计算机网络 - 原理与实践》•《TCP 完全理解》以上的参考文献仅供学习使用,如果有更好的资料,可以自行查找和收集。

五、总结本次课程设计涉及到了计算机网络的很多方面,设计和实现一个协议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还需要很高的编程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报告系(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专业班级:网络11102班姓名:刘XX 学号:指导教师:邱林陈中举设计时间:xx、12、1610号端口)、vlan400(11-20号端口)并给vlan设置管理ip 三层交换机SW8:划分vlan500(1-10号端口)、vlan600(11-20号端口)并给vlan设置管理ip 将23、24端口设为trunk口,与SW10的23、24号端口做链路聚合。

二层交换机SW9:划分vlan100(1-10号端口)、vlan200(11-20号端口)二层交换机SW10:划分vlan500(1-10号端口)、vlan600(11-20号端口)将23、24端口设为trunk口,与SW8的23、24端口做链路聚合。

路由器R1、R4、R5、R6声明直连网段,给端口设置ip,并给s端口封装ppp 协议,做访问控制列表达到访问要求。

防火墙:做nat在一台pc 机上配置WEB服务器、FTP服务器、Email服务器。

2、拓扑设计3、物理设计根据园区网的拓扑结构特点、应用及面临的安全隐患,我们将通过路由器、防火墙、杀毒软件,实现网络安全隔离、网络监控措施、网络病毒的防范等安全需求,为园区构建统一、安全的网络。

(1)通过一台路由器隔开外网与园区网,路由器中我们设置了防御外部的第一道屏障。

(2)通过防火墙隔离,在园区网络与外界连接处实施网络访问控制,地址转换。

(3)汇聚层的三台路由器中设置扩展访问控制列表,对内网中的vlan访问进行设置,使某些vlan能访问哪些资源,某些vlan不能访问哪些资源。

物理设备清单设备名称设备型号telnet登陆路由器R1DCR-260010、106、202、25420001路由器R4DCR-170010、106、202、25420004路由器R5DCR-170010、106、202、25420005路由器R6DCR-170010、106、202、25420006交换机SW7DCRS-5526S10、106、202、25420007交换机SW8DCRS-5526S10、106、202、25420008交换机SW9DCS-3926S10、106、202、25420009交换机SW10DCS-3926S10、106、202、254200104、IP设计端口IP子网掩码路由器R1f0/0192、168、254、91/28255、255、255、240S1/0192、168、254、81/30255、255、255、252S0/2192、168、254、84/30255、255、255、252S1/0192、168、254、89/30255、255、255、252路由器R4S0/21 92、168、254、82/30255、255、255、252F0/0、1192、168、40、1/25255、255、255、128F0/0、2192、168、40、129/25255、255、255、128路由器R5S0/21 92、168、254、85/30255、255、255、252F0/0192、168、42、1/25255、255、255、128路由器R6S0/21 92、168、254、90/30255、255、255、252F0/0192、168、45、1/24255、255、255、0VLANipVlan100Vlan200Vlan300Vlan400Vlan500Vlan600无管理ip无管理ip192、168、42、5192、168、43、5192、168、45、5192、168、44、5192、168、40、5-192、168、40、115/251 92、168、40、133-1 92、168、40、233/251 92、168、42、5-1 92、168、42、155/251 92、168、43、5-1 92、168、43、205/241 92、168、45、5-192、168、45、205/24192、168、44、5-192、168、44、105/255、路由设计五、设备安装调试[含代码]Sw20007配置SW20007(Config)#vlan300SW20007(Config-Vlan3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1-10SW20007(Config-Vlan300)#exiSW20007(Config)#int vlan300SW20007(Config-If-Vlan300)#ip address192、168、42、5255、255、255、128SW20007(Config-If-Vlan300)#noshutdownSW20007(Config-If-Vlan300)#exiSW20007(Config)#SW20007(Config)#vlan400SW2000 7(Config-Vlan4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11-20SW20007(Config-Vlan400)#exiSW20007(Config)#intvlan400SW20007(Config-If-Vlan400)#ip address192、168、43、5255、255、255、0SW20007(Config-If-Vlan400)#noshutdownSW20007(Config-If-Vlan400)#exiSW20007(Config)#SW20007_config#routerospf1SW20007_config_ospf_1#network192、168、42、0255、255、255、128 area2SW20007_config_ospf_1#network192、168、43、0255、255、255、0 area2SW20008配置SW20008(Config)#vlan500SW20008(Config-Vlan5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1-10SW20008(Config-Vlan500)#exiSW20008(Config)#intvlan500SW20008(Config-If-Vlan500)#ip address192、168、45、5255、255、255、0SW20008(Config-If-Vlan500)#noshutdownSW20008(Config-If-Vlan500)#exiSW20008(Config)#SW20008(Config)#vlan600SW2000 8(Config-Vlan6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11-20SW20008(Config-Vlan600)#exiSW20008(Config)#intvlan600SW20008(Config-If-Vlan600)#ip address192、168、44、5255、255、255、128SW20008(Config-If-Vlan600)#noshutdownSW20008(Config-If-Vlan600)#exiSW20008(Config)#SW20008(Config)#routerospf1SW20008(Config)#exitSW20008(Config)#intvlan500SW20008(Config-If-Vlan500)#ip ospf enablearea3SW20008(Config)#int vlan600SW20008(Config-If-Vlan600)#ip ospf enable area3做链路聚合SW20008(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23-24SW20008(Config-Port-Range)#switchport modetrunkSW20008(Config-Port-Range)#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SW20008(Config-Port-Range)#exiSW20008(Config)#port-group1SW20008(Config)#interface e0/0/23-24SW20008(Config-Port-Range)#port-group1 mode onSW20008(Config-Port-Range)#exiSW20008(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1SW20008(Config-If-Port-Channel1)#SW20009配置SW20009(Config)#vlan100SW20009(Config-Vlan1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1-10SW20009(Config-Vlan100)#exiSW20009(Config)#vlan200SW20009(Config-Vlan2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11-20SW20009(Config-Vlan200)#exiSW20009(Config)#interfaceethernet 0/0/24SW20009(Config-Ethernet0/0/24)#switchport mode trunkSW20009(Config-Ethernet0/0/24)#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SW20009(Config-Ethernet0/0/24)#exiSW20010配置SW20010(Config)#vlan500SW20010(Config-Vlan5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1-10SW20010(Config-Vlan500)#exiSW20010(Config)#vlan600SW20010(Config-Vlan600)#switchport interface ethernet 0/0/11-20SW20010(Config-Vlan600)#exi做链路聚合SW20010 (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23-24SW20010 (Config-Port-Range)#switchport mode trunkSW20010 (Config-Port-Range)#switchport trunk allowed vlan allSW20010 (Config-Port-Range)#exiSW20010 (Config)#port-group2SW20010 (Config)#interface e0/0/23-24SW20010 (Config-Port-Range)#port-group2 mode onSW20010 (Config-Port-Range)#exiSW20010 (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2SW20010 (Config-If-Port-Channel2)#R20004配置单臂路由pppR20004_config#int f0/0、1R20004_config_f0/0、1#encap dot1q100R20004_config_f0/0、1#ip address192、168、40、1255、255、128R20004_config_f0/0、1#exitR20004_config#int f0/0、2R20004_config_f0/0、2#encapdot1q200R20004_config_f0/0、2#ip address192、168、40、129255、255、255、128R20004_config_f0/0、2#exitR20004_config#int s0/2R20004_config_s0/2#ip address192、168、254、82255、255、255、252R20004_config_s0/2#encapsulationpppR20004_config_s0/2#physical-layerspeed64000R20004_config_s0/2#noshutdownR20004_config_s0/2#exit申明网段R20004_config#router ospf1R20004_config_ospf_1#network168、254、80255、255、255、252 area 0R20004_config_ospf_1#network192、168、40、0255、255、255、128 area1R20004_config_ospf_1#network192、168、40、128255、255、255、128 area1R20004_config_ospf_1#exit路由汇聚R20004_config#router ospf1R20004_config_ospf_1#area1 range192、168、55、255、255、0R20004_config_ospf_1# exit访问控制列表R20004_config#ip access-listextended101R20004_config_ext_nacl#permit ospf any anyR20004_config_ext_nacl# deny192、168、40、0255、255、255、128192、168、40、128255、255、255、128 R20004_config_ext_nacl#permit ip anyanyR20004_config_ext_nacl#exitR20004_config#ip access-list extended102R20004_config_ext_nacl#permit ospf any anyR20004_config_ext_nacl#deny168、40、128255、255、255、128192、168、40、0255、255、255、128R20004_config_ext_nacl#permit ip anyanyR20004_config_ext_nacl#exitR20004_config#int f0/0、1R20004_config_f0/0、1#ip access-group101inR20004_config_f0/0、1#exitR20004_config#int f0/0、2R20004_config_f0/0、2#ip access-group102inR20004_config_f0/0、2#exitR5配置R20005_config#interface s0/2R20005_config_s0/2#ip address192、168、254、85255、255、252R20005_config_s0/2#encapsulationpppR20005_config_s0/2#physical-layerspeed64000R20005_config_s0/2#noshutdownR20005_config#interface f0/0R20005_config_f0/0#ip address192、168、42、1255、255、255、128R20005_config_f0/0#noshutdownR20005_config#routerospf1R20005_config_ospf_1#network192、168、254、84255、255、255、252 area 0R20005_config_ospf_1#network192、142、0255、255、255、0 area2路由汇聚R20005_config#routerospf1R20005_config_ospf_1#area2 range192、168、42、0255、255、254、0R20005_config_ospf_1# exitR6 配置R20006_config#interface s0/2R20006_config_s0/2#ip address192、168、254、90255、255、255、252R20006_config_s0/2#encapsulationpppR20006_config_s0/2#physical-layerspeed64000R20006_config_s0/2#noshutdownR20006_config#interface f0/0R20006_config_f0/0#ip address192、168、45、1255、255、255、0R20006_config_f0/0#noshutdownR20006_config#routerospf1R20006_config_ospf_1#network192、168、254、88255、255、255、252 area 0R20006_config_ospf_1#network192、168、44、0255、255、254、0 area3R1配置R20001_config#interfaces0/2R20001_config_s0/2#ip address192、168、254、81255、255、255、252R20001_config_s0/2#encapsulationpppR20001_config_s0/2#physical-layerspeed64000R20001_config_s0/2#noshutdownR20001_config#interface s0/3R20001_config_s0/3#ip address192、168、254、86255、255、255、252R20001_config_s0/3#encapsulationpppR20001_config_s0/3#physical-layerspeed64000R20001_config_s0/3#noshutdownR20001_config#interface s1/0R20001_config_s1/0#ip address168、254、89255、255、255、252R20001_config_s1/0#encapsulation pppR20001_config_s1/0#physical-layerspeed64000R20001_config_s1/0#noshutdownR20001_config#routerospf1R20001_config_ospf_1#network192、168、254、81255、255、255、252 area 0R20001_config_ospf_1#network192、168、254、84255、255、255、252 area 0R20001_config_ospf_1#network168、254、89255、255、255、252 area 0六、实验小结[提示:一定不能缺少]最后说明,带[]的仅为提示,不要写在报告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