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合集下载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现代桥梁工程领域,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作为一种创新且高效的结构形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体外预应力技术是指将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梁体的外部,通过转向块和锚固装置对梁体施加预应力。

与传统的体内预应力技术相比,体外预应力具有许多显著的特点。

首先,体外预应力筋的布置更加灵活。

它可以根据桥梁的受力特点和需要进行优化布置,从而更好地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例如,在大跨度桥梁中,可以通过增加体外预应力筋的数量和调整其布置位置,有效地控制桥梁的挠度和裂缝开展。

其次,体外预应力筋易于检查和更换。

由于其位于梁体外部,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

一旦发现预应力筋出现损伤或老化,能够及时进行更换,这大大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成本。

再者,体外预应力施工相对简便。

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在混凝土内部预留管道,减少了施工工序和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从结构性能方面来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它能够有效地减小梁体的自重,增加桥梁的跨越能力。

同时,由于预应力的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已经在各种类型的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公路桥梁方面,它被用于建造中小跨度的简支梁桥、连续梁桥等,为公路交通提供了安全、稳定的通行条件。

在城市桥梁中,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也因其美观、经济的特点而备受青睐。

例如,一些城市的人行天桥和高架桥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不仅满足了交通功能的需求,还与城市景观相融合。

然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设计方面,需要精确计算预应力筋的数量、布置位置以及张拉力等参数,以确保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和控制,包括预应力筋与管道之间的摩擦损失、锚具变形损失等。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体外预应力加固连续刚构桥研究

体外预应力加固连续刚构桥研究

体外预应力加固连续刚构桥研究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具有许多优点,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长期应用表明,国内外已建成的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主梁开裂和中跨跨中持续超下挠现象。

主梁开裂与中跨下挠之间相互耦合,对桥梁的安全与使用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体外预应力加固是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主要加固方法之一,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加固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主梁抗弯承载能力、增加主梁压应力储备以及改善中跨跨中下挠发展。

虽然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已被大量应用于桥梁加固项目中,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本文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梁体开裂和中跨下挠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了体外预应力的加固方法,并结合清泉寺嘉陵江特大桥的工程实例,对该桥的病害和成因、加固方案与加固监测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 (1)论述了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现状与问题,以及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的意义与作用。

(2)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梁体开裂与中跨下挠的问题,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阐述了体外预应力的加固体系与构造、体外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形式以及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计算理论与方法。

(4)结合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清泉寺嘉陵江特大桥的病害问题,分析梁体开裂以及中跨跨中下挠等病害的产生原因,并对加固过程中梁体的挠度、应力以及体外预应力张拉情况进行了监测。

(5)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整体以及局部模型,对体外预应力加固效果进行分析,对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与施工方法

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与施工方法

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与施工方法【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与施工方法。

在分别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详细介绍了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施工方法、加固效果评价、施工工艺优化以及加固后的监测与维护。

最后在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探讨了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对公路桥梁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意义和作用,为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方法、效果评价、监测与维护、工艺优化、发展趋势、影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对桥梁结构和预应力设计参数的分析与优化,探索了一些有效的施工方法和工艺优化方案。

针对不同类型和状态的桥梁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通过对加固施工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工程案例的评价分析,提出更加有效和可靠的加固方案。

希望能够为公路桥梁加固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该领域的技术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与施工方法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预应力加固技术提高公路桥梁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

具体目的包括:1.深入了解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的原理和工艺,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2.研究不同施工方法对加固效果的影响,优化施工工艺,提高加固质量和效果;3.评价加固后的公路桥梁结构性能和安全性,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4.探讨加固后的监测与维护策略,确保加固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通过研究公路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与施工方法,旨在提高公路桥梁的抗震能力和承载能力,推动公路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建设安全、高效、可持续的交通基础设施做出贡献。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估算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估算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损失估算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要确保这种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准确估算预应力损失至关重要。

预应力损失会直接影响结构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对其进行合理准确的估算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一、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概述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指将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构件的外部,通过锚具和转向块对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

与传统的体内预应力结构相比,体外预应力结构具有施工方便、预应力筋可更换、便于检测和维护等优点。

它适用于大跨度桥梁、工业厂房、高层建筑等多种工程结构。

二、预应力损失的分类预应力损失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摩擦损失摩擦损失是由于预应力筋在孔道中与孔壁之间的摩擦以及在转向块处的弯曲摩擦引起的。

摩擦系数的大小、预应力筋的长度、弯曲角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摩擦损失。

2、锚固损失锚固损失发生在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等情况下。

锚具的类型、质量以及施工工艺都会对锚固损失产生影响。

3、弹性压缩损失混凝土在预应力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压缩,从而导致预应力筋的应力降低,产生弹性压缩损失。

4、松弛损失预应力筋在长期的高应力状态下会发生松弛,导致应力逐渐减小,产生松弛损失。

松弛损失与预应力筋的类型、初始应力水平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5、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损失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和徐变,这会使预应力筋的应力产生损失。

收缩和徐变损失与混凝土的配合比、养护条件、加载龄期以及环境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影响预应力损失的因素1、材料性能包括预应力筋的种类、强度和弹性模量,以及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和收缩徐变特性等。

2、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的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张拉顺序、锚具安装质量、孔道灌浆质量等都会对预应力损失产生影响。

3、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从而影响预应力损失。

4、结构形式结构的跨度、截面尺寸、配筋率等因素也会对预应力损失产生一定的影响。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现代桥梁工程中,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体外预应力技术是指将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构件的外部,通过锚具和转向块对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

这种技术与传统的体内预应力技术相比,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

首先,体外预应力筋易于检查和维护。

由于预应力筋位于结构外部,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观察到其状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损伤或腐蚀,便于进行维修和更换,从而有效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相比之下,体内预应力筋被包裹在混凝土内部,一旦出现问题,检测和修复难度较大。

其次,体外预应力筋的布置更加灵活。

可以根据桥梁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灵活调整预应力筋的数量、位置和形状,从而更好地满足结构的受力需求。

这使得桥梁设计更加优化,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性能。

再者,体外预应力施工相对简便。

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在混凝土内部预留管道,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成本。

同时,也降低了由于管道压浆不密实等问题导致的预应力损失。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在受力性能方面也表现出色。

通过合理布置预应力筋,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开展,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

在正常使用阶段,能够减小结构的挠度,增加桥梁的刚度,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能够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保障桥梁的安全可靠。

然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也并非完美无缺。

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体外预应力筋的防护要求较高。

由于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温度变化、湿度、化学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采用高质量的防护涂层、设置防雨罩等。

另外,体外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协同工作性能相对较差。

在受力过程中,体外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变形协调不如体内预应力筋紧密,可能会导致预应力损失的增加。

为了减小这种影响,需要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合理设置转向块、加强锚固区的构造等。

桥梁工程中预应力体外索的施工技术

桥梁工程中预应力体外索的施工技术

桥梁工程中预应力体外索的施工技术摘要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我国桥梁建设中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尤其与预制节段施工技术紧密结合,可发挥集成优势,促进预制节段施工桥梁的发展。

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较为先进的预应力体外索的施工技术,体外索二次更换技术以及体外索的防护技术等体外预应力关键技术。

关键词桥梁工程;预应力体外索;技术1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优点①无需在混凝土内设置预应力管道,可使腹板厚度减薄从而减轻结构自重,并且梁体混凝土灌注无管道阻碍,混凝土浇筑质量易保证,从而可提高结构的耐久性;②可方便地检测预应力体外索的应力状态和防护效果,并且可进行体外索二次更换;③无制孔、压浆等工序,结合逐跨施工法及悬臂施工法,施工速度快,综合效益好;④简化了曲线预应力筋,预应力体外索与梁体接触更少,预应力传输更为简单,并且减少了摩阻损失;⑤体外预应力索用于既有桥梁加固,可明显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改善结构的受力性能,并且施工时对交通干扰较小,施工快捷,工期短。

2预应力体外索施工工艺1)施工工艺流程。

预应力体外索采用的防护系统不同,其具体施工流程略有差异。

下面以最常见的采用套管注环氧树脂浆防护法的预应力体外索施工为例,其具体工艺流程为:施工机具准备→转向器安装→橡胶封堵固定转向器→转向器与外套管间灌浆→预应力体外索穿索→张拉预应力体外索→索体与转向器间填充橡胶→锚头区预埋管内注环氧树脂浆→防松装置安装→防腐装置安装。

2)转向装置施工。

体外预应力索的转向装置是一种特殊构件,除锚固构件外,转向块是体外预应力索在跨内唯一与梁体有联系的构件,承担着体外索的转向任务,是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结构构造之一。

转向装置设在箱梁里面,有横隔板式、肋板式、转向块式3种形式。

以最常采用的转向块式转向装置为例,转向块布置在箱梁腹板和底板相交的位置,通过特别设计的钢筋与箱梁顶板、底板连成整体。

张拉体外索时,转向块与腹板和底板相连的部分会产生较大的剪力和应力集中,局部应力比较大,因此转向块的施工质量须引起高度重视。

桥梁上部结构加固技术—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桥梁上部结构加固技术—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7.5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3. 体外预应力的优缺点 与传统预应力体系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简化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仅在锚固处和转向处 与结构相连,减小摩阻损失,提高预应力使用效率 预应力布置灵活,根据桥梁病害可以全桥加固也可 以进行局部加固 锚固构件尺寸小,自重增加少,可有效的大幅提高 结构承载能力。 与原结构无粘结,应力变化值小,对结构受力有利
承载极限状态下体外预应力结构的抗弯能力小于有粘结 和无粘结预应力结构
体外预应力结构在极限状态下可能因延性不足而产生没 有预兆的失效
7.5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3. 体外预应力的优缺点 体外预应力结构亦有其自身的缺陷:
体外索布置在截面外,防腐、保护相对较困难,易受外 界影响
锚固及转向区域容易产生应力集中,局部应力大,对锚 固施工要求高
7.5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体外预应力筋的锚固系统
可更换体外预应力筋的锚具,有钢 绞线束无法放松和可放松两种类型。 若不预留能够再次张拉的长度,钢 绞线束是无法放松的
7.5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体外预应力筋的转向装置
• 体外预应力筋的转向装置由转向结构构造及转向器组成 • 转向结构构造为混凝土结构的一个特殊部分。转向器为直接支
7.5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二、体外预应力系统构造
• 钢管外护套较贵且本身有防 腐的问题,故采用较少;
• HDPE 管已被大量应用,但 其与钢管的连接处必须保证 密封性能良好
7.5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二、体外预应力系统构造
• 为便于预应力筋内穿、检查、 检测及更换钢绞线,外护套 应做成可伸缩式的构造,并 在各伸缩段的连接部位具有 良好强度与密封性
体外索可调可换,便于使用期间进行维护
7.5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

路桥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工程应用

路桥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工程应用

路桥施工中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工程应用发布时间:2021-05-17T13:10:05.03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2月第4期作者:张志伟[导读] 当前,我国一些公路桥梁工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容量已不能满足当前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这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张志伟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00摘要:当前,我国一些公路桥梁工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容量已不能满足当前对交通运输的需求,这对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为此,我国有关的高速公路和桥梁建设人员必须在道路和桥梁建设中大力应用体外预应力技术,以增加道路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强度,并确保车辆和行人安全地通过道路桥梁。

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与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人民生计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基础项目。

体外预应力方法可以进一步加固桥梁,这对于保证桥梁质量和稳定运行非常重要。

它可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延长使用寿命,也为我国的快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路桥施工;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应用引言我国的交通流量和道路网络的扩展都在增加,从而导致对公路和桥梁通行能力的需求增加。

交通流量的显着增加将导致道路和桥梁运营的负荷需求增加。

道路网络的不断扩展将导致在地质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建设一些路桥项目,因此原有的路桥建设技术将存在问题。

为了在应用过程中确保路桥的安全,必须在路桥施工中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以确保路桥的机械承载能力。

1.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1.1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概述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将预应力钢筋添加到桥梁混凝土的外部,通过拉伸预应力钢筋,对钢筋进行预应力处理,并利用预应力产生的反向弯矩来补偿桥梁的预应力。

减少桥梁本身的压力,从而增加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并加固了桥梁。

在安装预应力钢筋时,必须注意不要将预应力钢筋粘附到混凝土上,以免在拉伸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施加应力。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是加固桥梁局部结构和整体结构的关键技术。

在桥梁加固过程中使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不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额外影响,并且可以显着提高桥梁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研究现状浅析
摘要:本文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试验研究、全过程分析方法及简化计算方法研究三个方面分别综述,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国内研究;国外研究
1 前言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自出现以来,围绕着这种结构开展的研究,除针对体外预应力系统之外,主要集中在模型试验、全过程分析方法及简化计算方法三个方面。

这些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深入,20世纪80中期至90年中期相关问题的研究达到了高潮。

下面就试验研究、全过程分析方法及简化计算方法研究三个方面分别综述。

2 试验研究方面
2.1 国外主要试验
综合国外文献资料,法国、美国、西班牙、新加坡等一些国家,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l)法国cebtp的试验
法国是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最早的国家,法国建筑与土木工程试验研究中心是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研究机构。

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中的foure等采用试验方法,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剪切破坏机理和节段接缝脱开后
的剪切强度等进行研究。

这些试验的成果己成为许多国家和学者验证理论分析方法的依据之一。

(2)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试验
美国也是很早开展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的国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是一个代表性的研究机构。

该校macgregor 和hindi等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一个1/4缩尺的节段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箱形截面)模型和12根节段式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方法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剪切破坏机理和节段接缝开展后的抗剪强度等进行研究。

1/4缩尺的节段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弯曲性能的试验成果、节段式梁剪切性能的试验成果,均为许多国家和学者验证理论分析方法的依据之一。

(3)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的试验
西班牙是一个较早进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的国家,西班牙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是一个代表性的研究机构。

该校aparicio教授及其博士生ramos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完成的6根整体式和节段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箱形截面)弯曲及弯剪试验、2根整体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箱形截面)弯曲试验,虽然数量不多但试验梁的长度相对较大、内容较丰富。

该项试验研究为西班牙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规范的编制,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4)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试验
新加坡也是一个较早进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的国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一个代表性的研究机构。

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该校tan教授等以13根整体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t形截面)为对象,完成了针对体外预应力钢束转向构造、体外预应力钢束相关参数的弯曲性能试验,以及以混凝土强度、剪切钢筋及剪跨比为参数的剪切性能试验。

试验成果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学者验证理论分析方法的依据之一。

其它有关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的文献还有不少,但上述试验均有一定特点与创新。

2.2 国内主要试验
综合国内文献资料,福州大学、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一些院校,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l)福州大学的试验
20世纪80年后期至90年代初期,福州大学的房贞政副教授以福州洪塘大桥为背景,完成了4根整体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模型试验。

该试验以普通钢筋配置率为主要参数,对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弯曲性能,包括塑性铰与结构内力重分布等进行了研究。

这是国内针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最早的、研究内容较多的一次试验。

(2)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的试验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是我国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的主要单位,该院助理研究员牛斌在20世纪90年代初,完成了10根整体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t形截面)的弯曲性能试验,得到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较完整的试验数据,为同步进行的数值模拟分析和简化计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也成为国内其它单位验证理论分析方法的依据之一。

(3)西南交通大学的试验
20世纪90年代末,西南交通大学的赵人达教授、博士生李方元完成了4根整体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t形截面)试验。

试验重点对采用高强混凝土的体外预应力连续梁的结构行为进行研究,其中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内力重分布、体外预应力钢束的极限应力增量及高强混凝土的抗裂性等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成果。

(4)同济大学的试验
同济大学是目前我国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的最主要单位。

2001年下半年起,混凝土桥梁研究室以科技部和交通部项目为依托,以我国公路桥梁三车道常用箱形截面和跨径的两种简支和连续结构为原型,完成了18根整体式和节段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弯曲试验、27根整体式和节段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剪切试验(尚有计划的20根梁待试验)、3根整体式和节段式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弯曲试验。

该试验是针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
梁的规模最大、全面的系列试验,其中节段式简支梁的抗剪性能试验、节段式连续梁的弯曲性能试验,都是国内首次进行的试验,不少研究内容也是国外没有进行的。

3 国内外试验对比
法国和美国是进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系列试验研究最早的国家,多年来已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绝大部分问题进行了研究。

随后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的国家也做出了不少贡献。

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建立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方法己编入有关国家规范。

我国开始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系列试验研究晚于国外先进国家,但由于众多院校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

自从我国科技部和交通部设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有关研究项目后,同济大学在约3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近50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为我国建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方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研究资料。

对比国内外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试验研究成果,国外在节段式梁的接缝局部受力机理、体外预应力钢束转向和锚固构造局部受力方面的试验研究,都是国内没有深入涉及的内容。

但是,国内(同济大学)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整体性能,尤其是节段式梁的剪切性能试验研究方面的系统性、完整性较强,国外则因每个试验的试件数量、参数一般较少而存在缺陷。

4 结论
综合国内外有关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成果,尽管几十次试验进行了成百根梁的试验,但从结构体系、构造及施工方法等方面考虑仍存在如下不足:
(l)整体式梁试验多、节段式梁试验少
试验梁大多数为整体式,节段式很少,而剪切试验梁采用节段式则更少。

然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则多数与节段施工工艺相结合,节段式梁特有的力学性能和接缝局部的受力及变形机理都是没有充分研究的问题。

(2)弯曲试验多、剪切试验少
常见的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都为弯曲性能试验,针对剪切性能的试验不常见、数量少,而针对节段式梁的剪切试验则更少。

但实事上,人们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弯曲性能的认识远多于剪切性能,加上一些因素,如接缝、体内外预应力配比等,对剪切性能的影响很复杂,试验研究工作远没有完成。

(3)简支梁试验多、连续梁试验少
在所有试验梁中,大多数为简支梁,很少是连续梁,个别为悬臂梁,但实际上体外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发展的主流。

少量的试验及理论研究表明,连续梁进入承载力极限状态后在内力重分布、弯曲与剪切破坏机理等方面还有许多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foure b, hoang l h,martins p, et al . flexural behavour of extem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monolithic or made of precast segments. external prestressing in structures,afpc,1993:163-174
[2]macgregor r j,kreger m e,breen j 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a three-span extemally post- tensioned segmental box girder bridge model. external prestressing in bridge,aci sp-120,1990:315-338
[3]房贞政.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试验研究.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2(6):87-91
[4]牛斌.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弯曲性能分析.土木工程学报,1999,32(4):37-44
[5]王彤.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建筑大学,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