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体画的特点

合集下载

宋代院体花鸟画艺术特点刍议

宋代院体花鸟画艺术特点刍议
劲 、树 叶的簇簇 而动 以及乌 兽的动态刻 画都体 现 出 赵佶高超的绘画 写实技巧 。 另外 , 花鸟画深入 、 细致 的观察方法也体 现 了宋 代绘 画对所 表现 对象的客观 真实性 的追 求。例 如郭
二、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品
宋代 宫廷的花鸟 画家 创作态度一 丝不苟 ,非 常 重视对动植 物动 态 、 形状等 的研究观 察 , 他们描绘 的
花果草木 , 在形状 、 色泽 、 特点上追 求生动逼真 。作 品
大都设 色典 雅 , 造型端 庄 , 刻 画精工 富丽 , 作 品的艺 术特点都折射 出宋代宫廷贵族 的审美特 征。宋代院 体花 鸟画的代 表人物 主要有 赵估 、 黄居 案、 崔 白、 林
椿、 李 安忠等 。 黄居案精于 勾勒 ,表现 的是精工富丽 、宁静平 和、 细腻艳 丽的“ 黄家 富贵 ” 之风 , 代表 作 品有 《 山鹧
又如赵佶的杏花鹦鹉图一株盛开的杏花用淡墨勾勒后施白粉敷色渲染一只鹦鹉栖息在枝头鹦鹉的背部用重色渲染胸脯用笔点簇而成这种笔法让鹦鹉的绒毛有一种真实的质感画面中花的娇艳妩媚树干的挺劲树叶的簇簇而动以及乌兽的动态刻画都体现出赵佶高超的绘画写实技巧
宋代 院体 花 鸟 画艺术 特 点 刍议
◎鄢 彬 彬
( 黄河水利职业技 术学院 , 河 南 开封 4 7 5 0 0 4 ) “ 院体画 ” 是 中国画的一种 , 又称 “ 院体 ” “ 院画” ,

宋代 院体花 鸟画的艺术风格成 因
雁, 注重写生 , 精 于勾勒填彩 , 线条 劲利 如铁丝 , 设色
淡雅 , 在继承黄筌 、 徐熙两体 的基础上 另创 出一种清 雅疏秀的风格 , 代 表作 品《 双喜图》 。崔 白的艺术风格 对院体 花乌画的兴盛产生很大的影响。

宋代院体山水和文人山水的比较研究

宋代院体山水和文人山水的比较研究

宋代院体山水画与文人山水画的比较研究山水至宋代,兴旺的景象为前所未有。

它向着多方向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为多样。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上层建筑等多种因素的需要,使得院体画与文人画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院体画与文人画的思潮方兴未艾,必定会在宋代的画论之中有所反映。

而宋代画论反过来从理论上使院体画与文人画更加完善。

本文就将试着从宋代院体画与文人画在山水画方面入手,管窥和阐释两者的异同及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一.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提到宋代山水画必然要以院体画和文人画两大中国画系为中心来论述。

而这时的院体山水画与文人山水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完善。

所以很有必要先谈一谈院体画和文人画。

院体画,是指宫廷画家和由宫廷设置的画院画家的画。

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载:“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

汉明雅号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异,天下之奇异云集。

”但这只能算是后来宫廷设置画院的滥觞,正式的画院出现于五代的南唐和西蜀。

两宋时期,院体画形成完备的理论和形式。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宋代院体画题材内容的扩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绘画风格的演变亦是如此。

它不可能完全超越时代,另辟蹊径。

它既有代代相传的承袭关系,又有蜕变和新的发展。

这种发展又直接受制于那个时代的审美导向和审美观念。

我国绘画发展至宋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希望能够准确地描绘客观物象的阶段,是中国式的以“写真”为目的的阶段。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文人画发生在晋代,文人画兴盛于北宋,既有群体性、多样式的创作,所画出于自娱,不为庆赏。

它是伴随着儒,道,佛三位一体化的玄学兴起和文人诗歌,文人书法艺术发展而兴起的绘画艺术,在创作思想上它摆脱了政教的束缚,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

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美学特征是什么

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美学特征是什么

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美学特征是什么院体画在宋朝最为鼎盛,宋朝前期各朝亦有一定数量的宫廷画师。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北宋院体画的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北宋院体画的特点宋代院体画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繁荣时期,同时为中国艺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微宗时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名声大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画家,为中国艺术文化遗产留下宝贵的财富,功不可没。

宋微宗不仅是位皇帝,而且还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和鉴赏家,是宋时艺术的引路者和开拓者,并使翰林画院成为朝野上下的热点。

可惜被奸贼所害,成了敌国的战俘。

宋微宗注重画家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古代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为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宋微宗把画院全面改观,这时期的院体画叫“宣和画”,以花鸟画为主,其特征是细腻准确,幽雅含蓄,富有诗情画意,以形写神的特点。

在技法和审美取向上都与当时文人相融合。

宋代院体画有了诗意的注入,立即有了灵魂,使画面体现生命力,活灵活现,让观众百看不厌。

为了充分表达诗的意境,翰林画家们在构图和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强调构图的完美性,叙事性的内容着眼在“事”,构图的'目的性是把情节展现清楚,就像一个人讲话一样要表达什么内容,不但要讲清楚,而且要有品味,有文化内涵。

以诗意的内容着眼在“意”,通过某种场景来传达如诗一般的意境,一幅画只有一个意境,那就是要有个中心点,表现的主题要明确,所以宋代院体画很讲究虚实、主次关系。

画面注重取舍,与立意无关的一律不要,并保留空白,留以想象。

看到宋代院体画,会感到清爽、干净,不纳闷,有韵味,这就是它耐看的特点。

宋代院体画代表人物黄家富贵、徐熙野逸徐、黄二体是指徐熙和黄筌的两种不同绘画风格,当时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谈到院体画务必提到他们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黄家代表西蜀宫廷画院工整华丽的一派,徐家代表江南院外潇洒清逸的一派,就绘画风格而论,没有高低之分,正如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评论的“二者犹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但从总的艺术水平及皇家审美标准而言,还是有差异的。

论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

论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

论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作者:张永志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第09期摘要:院体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画体,它成立于五代,盛于宋代,其自身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有一定的规律。

宫廷院体画的审美也有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对宫廷院体画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大众对宫廷院体画的理解。

关键词:院体画;审美;审美特征;美学特点院体画,又被称作为宫廷画院画家所作之画。

宫廷画院作为国家文化机构,里面供职的画师被称作宫廷画家,其绘画都有特定的要求,他们的绘画风格也相对统一,画面审美都有相似的审美取向,这些画家的作品都被后人称之为院体绘画。

院体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汉朝就有画室创建,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载:“汉武创秘阁以聚图书,汉明雅好丹青,别开画室……”这句画很明显就说明这时已经创立画室,但里面的画工不能算得上真正的宫廷画家,因为这画室并未以国家机构的名义存在。

在唐代,就建有翰林院,当时就有待诏,从事艺术创作,但是这时的翰林院也不能称作宫廷画院。

直到五代之时,国家才真正地设立宫廷画院,直至宋朝,宫廷绘画达到了顶峰,而在宋以后就逐渐衰退了。

作为中国绘画历史发展中的一颗明珠,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在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宫廷绘画自身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同时也形成了特定的审美特点,去指导一批艺术家进行绘画创作,从而为人类留下了一批宝贵的作品。

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格物象生,形似意真院体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五代与宋朝的院体绘画最具代表性,其审美特征,最能代表院体绘画的审美特征。

在这个时期,五代的黄荃,宋代的宋徽宗和这两位画家的绘画风格是院体绘画的最佳代表。

郭若虚在《国画见闻志》中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这里的“黄家”指的是画家黄荃与其两子,可见当时“黄家”在绘画艺术界影响之大。

赵佶作为宋朝的皇帝,酷爱绘画,这时的画院地位被提到了历史最高地位。

纵观他们的绘画风格,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们对物象描绘追求其形体的真实性,在气韵和神态上追求意趣横生的效果。

院体花鸟画与文人花鸟画

院体花鸟画与文人花鸟画

中国画以其描绘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还有花鸟,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花鸟画是成熟最迟的。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

但是从欣赏阶层和风格特点来区分的话也可以分为宫廷花鸟和文人花鸟。

文人画在南宋时期除了在理论上进一步展开讨论以外,在实践中也有令人瞩目的成就。

米友仁的“云山墨戏”,扬补之的墨梅,赵孟坚的水仙兰花都为世所重。

被称为“四君子”,时至今日仍被画家看重的梅、兰、竹、菊,在南宋时已基本成为文人画的固定题材。

两宋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堂饰壁务求华美,使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社会中上阶层需求及工艺装饰也促使花鸟画的发展和活跃。

北宋的花鸟画,如同山水画一样是在五代花鸟画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代著名的两大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都生活到宋代初年,其子孙黄居采、徐崇嗣等都擅长花鸟画,对宋代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特别是由黄筌、黄居采父子所开创的细笔勾勒彩的写生画法,在宋初100年间,被宫廷画院当成花鸟画的一种规范。

以后北宋的花鸟画家虽然不断有新人出现,如革新派花鸟画家崔白(11世纪),自称为“写生赵昌”的赵昌等人,在突破“院体”画题材的束缚等方面有所创造,但他们基本上还是保持着纯客观地描写。

现存崔白《双鸟戏兔图》和赵昌的《蝴蝶图》就是明显例证。

以院体画为代表的北宋花鸟画,能客观描写,注重写生。

由于愉悦统治者为目的,甚至连皇帝也亲自参加绘画创作,他们有极度的闲暇和优越的条件把追求细节的真实发展到了顶峰。

如宋徽宗即是北宋著名的花鸟画家。

他在控制宫廷画院的时候,要求画院的花鸟画家研究孔雀升墩是先举左脚还是右脚,月季花在不同时间要表现出花蕊、叶子不同的变化。

像这种细节真实的追求,便是皇家画院的重要审美标准。

北宋院体花鸟画的这种注重写生以至刻意追求细节真实的艺术风格,在整个宋代都是花鸟画的主流,同时,“院体”花鸟画的发展也对“文人”花鸟画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也是当时政体与绘画形成的必然。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李媛徐雷摘要:明朝,院体花鸟啟兴盛,其借鉴了宋代的绘画风格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该文概括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与艺术特点、,分析了时代发展对明代院体花鸟画产生的深远影响,以边景昭、孙隆、林良这三位明代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为例,论述了明代院体花鸟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性表现,剖析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及其由盛转衰的原因,希望有助于对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时代性的研究。

关键词:明代院体花鸟画时代性一、明代院体花鸟画概述1.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院体画,又称“院画”,指服从宫廷需求,并以君主个人审美思维为原则,随时代更替而动态发展的绘画。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审美意志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首先,相较于其他时期,院体花鸟画在明代初期出现较晚。

其次,宣德年间花鸟画全面复兴。

此时,明朝稳定与繁荣的社会背景,进一步推动了花鸟画的复兴进程。

最后,院体花鸟画在天顺年间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此期间,吸收了宣德年间浙派山水画法粗笔水墨形态的花鸟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明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明代院体花鸟画在继承传统唐宋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又有了崭新的突破。

从画面构图看,明代院体花鸟画摒弃了宋代的折枝构图方法,缩造了一种新的全景构图形式。

明代的全景式构图是以整体向局部收缩的模式,递进式地将画面展现出来。

从美学特征看,明代院体花鸟画一直弘扬皇权,为治国安邦发挥政教作用。

从表现技法看,一方面受到明代政治环境的影响,画师的地位已大不如宋朝,他们的绘画逐渐趋向于凌厉、沉重的风格,以此表达心中的不满。

另一方面,明宣宗、明宪宗时期的绘画,写意性明显高于传统的工笔性。

以此为契机,写意的明代院体绘画开始迅速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良与革新,院体花鸟画逐渐转变为文人花鸟画,并形成了明清写意花鸟的新潮流。

二、影响明代院体花鸟画发展的时代性特征1.绘画的时代性绘画的时代性指在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发展进程中的绘画创作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

宋代院体画的特点

宋代院体画的特点

宋代院体画的特点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宋代院体画呀!这宋代院体画那可真是艺术宝库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呢!
你瞧那线条,哎呀妈呀,精细得就跟那发丝儿似的,根根分明,勾勒出的人物、花鸟、山水,那叫一个栩栩如生!这就好比一个大厨做菜,每一刀都恰到好处,不多一分不少一毫。

再看看那色彩,哇塞,鲜艳又和谐,浓淡相宜。

就好像春天里那五彩斑斓的花朵,各自绽放却又相互映衬,美不胜收哇!画家们对色彩的把握简直绝了,让人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

宋代院体画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注重细节。

画个鸟吧,那羽毛都能一根根数得清楚;画朵花吧,那花瓣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这像不像我们做事,得细致入微,不能马虎呀?这要是不仔细,能画出这么精妙的画来吗?
还有啊,宋代院体画的构图也是相当讲究。

该疏的疏,该密的密,有张有弛,就跟那音乐的节奏似的。

你说神奇不神奇?
咱再打个比方,宋代院体画就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舞台剧。

线条是舞台的框架,色彩是华丽的服装,细节是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构图就是整个剧情的编排。

这所有的元素加在一起,才能呈现出这么完美的艺术作品。

想想看,要是没有这些特点,宋代院体画还能有那么大的魅力吗?还能流传至今让我们欣赏赞叹吗?反正我觉得不行!这宋代院体画啊,就是那个时代的艺术高峰,让后人只能仰望,难以超越。

咱可得好好欣赏,好好品味,别辜负了老祖宗留下来的这宝贵财富呀!这就是我对宋代院体画特点的理解,你们觉得呢?。

史前美术史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 2. 黑陶 3. 灰陶 4. 红陶 5

史前美术史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彩陶 2. 黑陶 3. 灰陶 4. 红陶 5

史前美术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彩陶2. 黑陶3. 灰陶4. 红陶5.岩画二.填空题1.原始是时代的美术内别大致有_______、_____ 、_____ 、____ 以及建筑和编织工艺等。

2.原始美术具有______特征。

3.艺术起源说有以下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季节变化的符号说”、“投射说”等。

4.仰韶文化彩陶的早、中、晚期分别以______类型、________类型和________类型为代表。

5.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家窑遗址出土彩陶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等。

6.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原始时代“击石附石,为兽率舞”的形象反映。

7.彩陶纹饰的描绘手法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果说彩陶是以其____和___的有机结合而光彩夺目的话,那黑陶则是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取胜。

9.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黑陶的基本特征,它给人以____、____ 的审美感受。

10.原始黑陶以据今四千年左右的___________文化类型为代表。

11.目前发现最早的玉器是 ______________七八千年前原始村落遗址中的一批玉器。

12.我国重要的岩画有内蒙____岩画、江苏_____________岩画、广西花山崖岩画、云南泡源盐画、四川____岩画、新疆____岩画等。

13.迄今已发现的我国绘画最早的实物资料是甘肃_______________仰韶文化时期居址的地画。

14.美术学的三大学科有——、——、——。

15.自觉审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

16.原始时代美术类别主要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体画的特点
什么是院体画呢?院体画是指宫廷画家和由宫廷设置的画院画家的画。

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

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的绘画,也有以此来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仿效南宋画院风格的作品。

院体画创作主要以服务宫廷贵族为主旨,题材以道释、山水、花鸟为多见,其作品大都造型准确,法度严谨,刻画细腻,设色富丽堂皇,某些作品也带有萎靡的倾向。

两宋画院的许多画家的作品成为院体画之典范,如北宋画院中以黄居案为代表的“黄家富贵”的宫廷花乌画风,南宋画院中以马远、夏圭为代表的“马一角”、“夏半边”的山水画风,都对后世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巨大影响。

画院画家有许多来自民间,与民间有相当的联系和交流,吸收民间的绘画成果也为院体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两宋时期,院体画形成完备的理论和形式。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


我国唐代已设徐诏、供奉等。

五代时,西蜀、南唐设置画院。

宋代设翰林图画院,选优秀画家,为皇室宫廷服务。

历代画院里所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大都是要求用笔设色,工整细致、富丽堂皇,构图严谨,色彩灿烂,有的有较强的装饰性,称之为院体画。

宋代院体画不仅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繁荣时期,同时为中国艺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宋微宗时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名声大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画家,为中国艺术文化遗产留下宝贵的财富,功不可没。

宋微宗不仅是位皇帝,而且还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和鉴赏家,是宋时艺术的引路者和开拓者,并使翰林画院成为朝野上下的热点。

可惜被奸贼所害,成了敌国的战俘。

宋微宗注重画家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古代美术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为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宋微宗把画院全面改观,这时期的院体画叫“宣和画”,以花鸟画为主,其特征是细腻准确,幽雅含蓄,富有诗情画意,以形写神的特点。

在技法和审美取向上都与当时文人相融合。

宋代院体画有了诗意的注入,立即有了灵魂,使画面体现生命力,活灵活现,让观众百看不厌。

为了充分表达诗的意境,翰林画家们在构图和技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

强调构图的完美性,叙事性的内容着眼在“事”,构图的目的性是把情节展现清楚,就像一个人讲话一样要表达什么内容,不但要讲清楚,而且要有品味,有文化内涵。

以诗意的内容着眼“意”,通过某种场景来传达如诗一般的意境,一幅画只有一个意境,那就是要有个中心点,表现的主题要明确,所以宋代院体画很讲究虚实、主次关系。

画面注重取舍,与立意无关的一律不要,并保留空白,留以想象。

看到宋代院体画,会感到清爽、干净,不纳闷,有韵味,这就是它耐看的特点。

院体画的画家大多是以“俸供”为目的的专业画家,所以在艺术形式上,以定型化,样式化,命体化,装饰化为主要特征。

院体山水画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物体的仔细观察。

正如滕固所说的,“无论北宋“院体”抑或南宋“院体”山
水,皆不离精工二字,即反映了皇室文化的要求和旨趣,也是其设院置学,授画的必然。

,院体山水画重色气,重色韵,非常讲究用笔,构图,设色浓丽而精于雕饰。

“笔格遒劲”,“着色严禁”所形成的“体格高雅,彩绘清润”之审美特征,在以李唐,刘松年,赵伯骕等人表现得淋漓尽致。

《书画记》记载其《万松宫阙图》云:“画群松与壑内,两边斗立方块俊峰,左低而右高,左有流水下松壑而出,右有流水下宫阙而出,下段石坡结尾斧劈皴,上段风顶盖用侧笔直皴,画法清润,结构重妙。

院体画家大多注重写生,写生就要师造化,师造化则必须深入地观察自然,观察自然要由外及内,即从外面观察,从内在孕育。

他们不仅对,一木,一石,一山,一水不仅有深切的体验,而且能够在所画对象的形态上取其意。

院体山水画中水墨苍劲一派的代表人物马远和夏圭,形成了画院山水的另一艺术特征——“精妙之笔,清刚之气”。

他们的最大特点是偏重用笔。

用墨如用笔,山,石,木皆见骨,骨中见韵,可见造型用笔都非常地讲究。

文人山水画区别于院体山水画的又一艺术特征就是在造型上求“简”。

郭若虚说:“笔越简而气越壮,景越少而意越长”,表达了对形象简约的颂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