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罗马古典主义
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的总体特征

结合具体艺术作品谈希腊古典主义时期艺术的审美特点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的总体特征摘要:古希腊美学是西方美学的源头之一,从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三大时期: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早期,即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古典主义美学思想成熟期,即古希腊伯里克利时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定型化时期,即希腊化和古罗马时期。
它的总体特征主要在于: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全方位性古希腊罗马美学的体论色彩;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客体主义基调。
关键词: 古希腊罗马古典主义美学一、古希腊罗马美学的分期我们一般把古希腊罗马统括为西方历史的一个发展时期,这是因为,一方面古罗马与古希腊都是处在奴隶制社会的历史阶段上,另一方面古罗马社会是在古希腊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不过,由于地域和繁荣时期的不同,二者仍然是西方古代奴隶制社会的两大发展阶段。
从总体上看,古希腊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而古罗马社会是奴隶制社会的成熟和衰落时期。
从整个社会发展史来看,古希腊时代从公元前12世纪起至公元前2世纪(前146年罗马人攻占所有希腊城邦)止。
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奴隶制形成和巩固时期,其中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5世纪中,是雅典民主制时期。
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希腊化时期,奴隶制民主制开始衰落。
从公元前2世纪以后,奴隶制军事独裁帝国逐渐代替了共和国,奴隶制的中心转移到古罗马。
到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帝国达到鼎盛,形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从此奴隶制走向离散衰落,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西欧的奴隶制社会宣告结束而进入封建社会。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考察西方美学的起源———古希腊罗马美学,我们可以在上述总体分期基础上作如下的划分。
第一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古典主义美学早期,又可称为前苏格拉底时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第二版)PPT12

三、诗人的平庸不能容忍
他认为诗人避免平庸的最好方法是树立正确的创作态 度与重视技巧的锤炼。在创作态度上,贺拉斯强调诗 人一定要有创作最上乘作品的追求,并且能够听取别 人的建议与批评,能够下苦功夫反复琢磨修改自己的 作品。
B贺r拉u斯ce认M为c,E诗w人en要(避2免0平00庸),提还出需,具有压审力美是的“人一生 个或一 些态度对。体有威胁的事件,并引起身体或行为上的反应 ”
第二节 朗吉弩斯的文艺观
朗吉弩斯(约213-273)据传是罗马时期重要文论著作《论崇高 》的作者。《论崇高》这份文献16世纪才被人发现,成文年代 与作者尚无定论。从具体内容来看,《论崇高》是作者写给一位 叫作特仑天的罗马贵族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作者集中探讨了 如何才能使创作表现出崇高的风格。他所强调的“崇高”,主要 是指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诸如作品给予读者的强烈情感震撼 思想冲击,以及雄浑、庄严、激越的情感体验等。在与贺拉斯一 样重视艺术技巧的同时,朗吉弩斯更为注重对创作主体的思想境 界与创作激情的强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朗吉弩斯的思想开启 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先声。
二、诗人要给人益处和乐趣
在文艺创作中,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古希腊时代的 柏拉图虽注意到了文艺创作过程中的“迷狂”现象,但他又坚决反对诗人 表现感性情感。亚里士多德重视文艺的认知功能,特别强调了“理性”之 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认为文艺创作是“心之理性的生产”。从文艺创作 的实际情况来看,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见解都是存在片面性的。如果仅 就感性与理性的关系而言,贺拉斯的看法无疑更为辩证。他既重视感性情
第一节 贺拉斯的文艺观
贺拉斯 (前65-前8)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一个获 释奴隶家庭,他受到过很好的教育,所生活的时 代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贺拉斯是讽刺诗人和抒情诗人。他的文学观点集 中地体现在他写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论诗的一封 书信中。这封书信后来被1世纪的罗马修辞学家演 说家昆提利阿努斯命名为《诗艺》。
外国文学史1:导论与古希腊罗马文学

导论
一、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 二、外方文学的历史传统
一 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
1、外国文学的分类 西方文学→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亚非文学 ★“东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有地理的、政治的、
文化的等不同层面的。
一 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
2、欧美文学的分期
古代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 →中世纪文学(476年-1640年)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人文主义) →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 →19世纪初期文学(浪漫主义) →19世纪中期文学(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后期文学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二)思想价值
从思想价值取向上看,西方文学是古代及中世纪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精 神的继承和发展。尽管西方文学思潮纷繁复杂,但人道主义精神却一以 贯之。
人道主义有世俗的人道主义和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之分。 世俗的人道主义,即非宗教的人道主义,起源于希腊。构成希腊文明 的重要方面之一的希腊文学,可以说是关于人的文学。希腊神话写的是 “神”,但却是高度“价格化”的,具有人类的生存欲求和思想感情。 希腊神话充满了追求光明、酷爱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统,其歌颂的英雄都是群体中最勇敢的人。因此, 希腊神话实际上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人话”。如阿喀琉斯、哈姆莱特、 《巨人传》,18世纪的启蒙主义为反对封建专政,提出了“自由、平等、 博爱”的战斗口号,实质上是把世俗的人道主义当作全人类的奋斗目标, 现代的萨特就提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在人被严重异化的 当代西方社会里,世俗的人道主义仍不失为一面战斗的旗帜,具有一定 的积极作用。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 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 人必须服从命运,但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做事,带有 个体本位意识。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 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为欧洲文学与文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4.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L4.1布瓦洛——书目摘要

文献资料库:书目摘要书目摘要:1.杨冬编选:?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目录:序言第一章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柏拉图第二节亚理斯多德第三节贺拉斯与朗吉弩斯第四节从普罗提诺到但丁第二章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第二节从布瓦洛到伏尔泰第三节卢梭与狄德罗第四节从德莱顿到约翰逊第五节莱辛第六节歌德与席勒第三章 19世纪前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史雷格尔兄弟第二节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第三节赫士列特、济慈和雪菜第四节斯达尔夫人第五节司汤达与雨果第六节黑格尔第七节爱伦坡与爱默生第八节别林斯基第四章 19世纪后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圣勃夫第二节泰纳第三节波德莱尔第四节阿诺德第五节佩特与王尔德第六节托尔斯泰第七节尼采第八节勃兰兑斯第五章 20世纪前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托斯艾略特第二节艾阿理查兹第三节弗雷利维斯第四节欧文白璧德第五节美国新批评派第六节克罗齐第七节弗洛伊德第八节卡尔荣格第九节普鲁斯特与瓦莱里第十节萨特第十一节俄国形式主义第十二节卢卡契第六章 20世纪后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雷纳韦勒克第二节诺思罗普弗莱……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内容提要:自希腊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历经两千余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批评传统。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更被人们称为“批评的时代〞,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纷至沓来,异彩纷呈。
本书试图从一个中国学人的视角出发,系统描述从柏拉图到德里达的西方文学理论的开展轨迹,深入辨析各种理论问题。
在勾勒其开展脉络的同时,尤为注重对那些伟大批评家进行个案分析,使宏观研究建立在微观研究的坚实根底上。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21年版。
目录导论——研究西方文论与编写?西方文论史?的思考古代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主义〕导言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引言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3.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4.苏格拉底的摹仿说与功用说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摹仿说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3.灵感说第三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1.文艺本质论2.悲剧理论结语第二章罗马古典主义引言第一节贺拉斯的?诗艺?1.古典主义原那么2.理性主义倾向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那么4.诗的社会作用第二节朗加纳斯的?论崇高?1.崇高作品的特征2.崇高的来源3.崇高作品的创作与意象说4.崇高、天才与社会环境第三节普罗提诺的艺术理论1.神是美和艺术的来源2.对艺术美的观照凭心灵和理性3.对摹仿说的新解释结语第三章3.形式美、虚构与语象理论第二节阿伯拉对世俗文艺的肯定1.文艺不应做神学的奴婢2.情感是创作的动力并支配着对自然的描绘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文艺观1.摹仿自然即摹仿上帝的创造2.美与善、艺术与道德的区别3.?圣经?的象征意义结语第四章的小说理论2.维加的戏剧理论第三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1.锡德尼的?为诗辩护?2.莎士比亚论文艺创作结语第五章新古典主义引言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1.布瓦洛和路易十四时代2.?诗的艺术?的主要内容3.艾弗蒙与布瓦洛的古今之争第二节英国新古典主义1.屈雷顿及其?论剧体诗?2.蒲柏的?论批评?3.约翰生的“类型〞理论第三节德国新古典主义1.高特雪特与莱比锡学派2.温克尔曼的古典艺术理论结语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导言第六章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引言第一节法国启蒙主义文论1.伏尔泰文艺思想的二重性2.卢梭的“回到自然〞理论3.狄德罗的戏剧改革理论第二节德国启蒙主义文论1.莱辛的?拉奥孔?和?汉堡剧评?2.赫尔德的民族文学理论第三节意大利维柯的?新科学?1.人类历史开展与文学艺术的开展2.原始思维——想象的特征结语第七章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引言第一节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文艺理论1.对文学艺术理论有重要影响的美学思想2.文学艺术理论第二节席勒的?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诗的分类及其根据2.感伤的诗的类型3.历史的分类和风格的分类第三节歌德的艺术经验总结1.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2.文艺与时代:古典的与浪漫的3.文学的开展: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第四节黑格尔的艺术哲学1.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2.理想性格的主要特点3.艺术理想与艺术创造4.艺术开展的三种类型5.各门艺术的系统和诗论结语第八章浪漫主义引言第一节德国浪漫主义1.以史勒格尔兄弟为代表的耶拿派浪漫主义2.海涅?论浪漫派?中的文艺思想第二节英国浪漫主义1.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2.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3.济慈的“消极能力〞说4.雪莱与庇卡克的对峙第三节法国浪漫主义1.夏多勃里昂的“基督教诗意〞说2.史达尔夫人对南方文学、北方文学的划分3.雨果的美丑对照原那么……第九章现实主义第十章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第十一章唯美主义第十二章直觉主义第十三章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第十四章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第十五章俄国形式主义第十六章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艺理论第十七章英美“新批评〞第十八章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文化研究批评〕第十九章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第二十章解构主义第二十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十二章阐释一接受理论、读者反响批评第二十三章女权主义批评及性别批评理论第二十四章新历史主义批评第二十五章后殖民主义批评第二十六章“文化研究〞批评理论后记第二次修订后记内容提要:文论是"文学理论"的简称,主要包括对文学规律的总结,对具体作品的评判,对文学新潮的倡导,推动等方面的系统理论。
高教版西方文论复习提纲

西方文论史古代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文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理论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天体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的内在和谐受外在和谐影响,内外相契合才能进入艺术欣赏状态。
2、赫拉克利特“对立和谐”理论首先提出“艺术模仿自然”3、德谟克利特模仿说对文艺和美的对象的研究,文艺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统一的人。
对作家艺术家主观条件的研究,十分注重作家、艺术家的天才、灵感、语言。
对文艺作品的社会效果的研究,“快乐说’4、苏格拉底模仿说和功用说“艺术模仿自然”强调通过描写眼睛姿态等外在的东西,表现人物“精神方面的特质”,即描绘出人物的“心境”、“品格”和“感情”。
判断美的标准就是“功用”的结论,有用即美,无用即丑第二节柏拉图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模仿说a理式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b文学艺术是理式模仿的模仿,三种床,照镜子,贬低诗人和艺术家。
c理式模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b模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3、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神灵附体、神灵感发,热情磅礴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灵感说的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神灵附体)、灵感的表现(狂迷)和获得灵感的过程(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c灵感说的矛盾与价值,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现象,看出了文艺创作与技艺制作的区别,揭示了艺术创造离不开现实美的触发,但又不停留在现实美的基础上。
第三节亚里士多德的《诗学》1、文艺本质论a文艺是人的行动的模仿b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c文艺求其相似但比原物更美2、悲剧理论a悲剧的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为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b悲剧情节和人物性格,悲剧六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容和歌曲,情节是悲剧的灵魂,性格占第二位。
《西方美学史》第二章 古罗马美学

三、艺术与心灵 普罗提诺继承了古希腊艺术在于模仿的思想,进而高扬心 灵。事实上,古希腊截然对立的两种模仿论,即柏拉图注 重精神和亚里士多德认可模仿的两个不同传统,一并长入 了普罗提诺的美学思想。就模仿本身而言,《九章集》第 五集第八章指出,我们不应当因艺术模仿自然世界的物体, 就看轻艺术,因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身就是更高精神的 模仿。
第一节
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 205 - 269 )是罗马 帝国的著名哲学家。他生于罗 马治下的埃及, 27 岁时赴亚历 山大,见识过很多名家,最后 投在安漠尼乌斯门下,潜心攻 研哲学。安漠尼乌斯是新柏拉 图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但是今 天我们只知道他是普罗提诺的 老师。 40 岁时普罗提诺移居罗 马, 50 岁后方始著述。逝世后, 他的学生波菲利把他的著作编 辑出版,共 54 篇,分成六卷, 每卷九章,合称《九章集》 (Enneads),至今保存完好。 有关普罗提诺的生平材料,大 都出自波菲利给《九章集》写 的序言部分。
一、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一词是 19 世纪学者发明的,指的 主要是普罗提诺和他的哲 学。也就是说,对中世纪 影响深远的柏拉图哲学 , 主要不是通过柏拉图本人 的对话,而是通过普罗提 诺等人的介绍和阐释,进 入基督教思想传统的。
“流溢说”
普洛提诺的哲学是一种“流溢说”,即万物从最高原则“太 一”流溢而下,而万物又唯“太一”是归。万事万物都有起 因,都是起因流溢下来的结果。所以从价值等级上看,果也 必然要逊色于因。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什么是真正的崇高?朗吉弩斯的回答是, 真正崇高的作品,应该是魅力经久不衰的作品。至于此种真 正崇高的诗文如何求得,《论崇高》从五个方面具体谈了崇 高风格的成形: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构思庄严伟大观念的 能力。其次是强烈的灵感激情。第三是辞格的适当形构,它 涉及两种辞格,一种是思想的辞格,一种是表达的辞格。第 四是高雅的言词,它又包括遣词造句、比喻的运用和语言的 雕凿。崇高的最后成因是高贵的优雅的结构,上面所有四者 终归于斯。作者认为,崇高的前两个成分大多数情况下是与 生俱来、可遇不可求的,换言之,它们来自天才。其余三者 属于技能。
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上

333教育综合之外国教育史(上)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外国教育史》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1、斯巴达教育的特点斯巴达是古希腊最大的农业城邦,地处内陆地区,与外界交往极不方便。
作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实行专制的贵族统治,而且经常与其他城邦发生战斗。
因此,斯巴达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为特征的教育制度,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富有勇武精神和爱国精神、善于持久战斗的武士。
教育在斯巴达被当做国家的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
分为三个阶段:一、实行严格的新生儿体格检查。
检查合格才允许抚育,不合格的弃于荒野;二、受国家严格监督的家庭教育。
儿童在7岁以前由父母代替国家抚养,由母亲负责教育,主要是使儿童有健康的身体、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斯巴达人的思想品德,为7岁以后打基础;三、公共教育。
7~18岁,男女儿童分别在国家教育场所接受体育和军事训练。
具体呢荣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掷铁饼、标枪、摔跤。
教育方法实践练习。
18~20岁,进入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在此期间,青年要参加秘密服役,不重视阅读和书写技能的培养。
斯巴达教育是片面的、野蛮的,但又是成功的,因为培养出来的人都是非常勇敢的,能够为城邦英勇作战,甚至牺牲在战场上。
2、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1)智者的教育活动智者原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后来到公元前五世纪被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团体,没有统一的哲学基础和政治见解,共同的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怀疑主义。
他们的出现在教育思想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表明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教育工作开始职业化,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贵发话,有利于教育的进步,由于智者的出现,希腊思想才真正成型。
(2)教育贡献他们对古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非门第作为唯一的条件,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扩大了受教育的内容范围;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使七艺中的前三艺确立(文法、修辞、辩证法);关心政治、道德问题,把系统的道德政治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丰富了教育内容。
(完整word)西方文论课件

古罗马古典主义文论关于古罗马:公元前753年,罗慕洛在台伯河畔建立了罗马城,开创了古罗马的王政时代;至公元476年,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在日尔曼民族铁骑的逼迫下退位,古罗马时期宣告结束.罗马是一个很奇特的国家,其军事实力相当强大,由于集体主义和尚武精神的存在,全盛时期的罗马帝国的版图横跨了亚欧大陆;在政治上罗马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民主的民族国家;但罗马的文化却是一个纯粹的舶来品,几乎全部脱胎于古希腊。
古罗马的文艺创作情况:古罗马奴隶制的全盛时期:罗马神话是把罗马神的名字和古希腊神话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的;罗马的第一位诗人安德罗尼库斯是俘虏的希腊奴隶;罗马史上重要的剧作家-—普劳图斯和泰伦斯的作品也是模仿希腊米南德的新喜剧。
罗马共和时期的黄金时代: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的创作都是从古希腊的神话、史诗、抒情诗中汲取养分,进行改造和创新的。
第一节贺拉斯及其《诗艺》贺拉斯是奥古斯都的宫廷诗人,也是古典主义的奠基人.《诗艺》是西方诗人谈诗的第一部著作,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一个模仿,提出了罗马帝国的文艺法则,其主要观点包括:1、古典主义原则--从总的方向上为罗马文艺立法承袭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提出文艺模仿古典的原则,主张全面向古希腊的艺术家学习,创造表现罗马奴隶主上流社会人物的军功伟业和高贵性,创造无愧于罗马大帝国的光辉艺术。
题材上要求既要从荷马史诗中取材,又要描写罗马祖先的光辉业绩;语言上既主张向古希腊的诗人学习,又鼓励诗人敢于创新。
2、理性主义倾向——从目标上为罗马文艺立法贺拉斯说:“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A 承认诗人的天才有天资的因素,更强调苦学和训练B 认为诗人应该从古希腊哲学家那里吸取思想材料,要有对国家、对朋友尽责的道德感,要懂关于元老、法官的职责及战场上将领的作用等知识,他才能正确的进行文艺创作--指出艺术模仿生活是通过作家主体判断的模仿,揭示了主体创作的重要作用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从内容到形式上为罗马文艺立法合式:要求在艺术上做到协调一致、妥帖得体,恰到好处,叫人感到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罗马文字
罗马人使用的文字是拉丁文,拉丁文是由居住在台 伯河畔的拉丁姆平原上的拉丁人首先创造出来的,属于 字母文字。 拉丁字母表是由希腊字母的分支伊达拉里亚字母表 发展而来,而它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2世纪叙 利亚和巴勒斯坦通用的北闪米特字母(腓尼基文字)。 最初,罗马人从26个字母的伊达拉里亚字母表中借 用了21个字母。公元前1世纪,随着罗马对希腊的征服, Y、z两个字母被吸收进拉丁字母表。 J、v两个字母是 中世纪时发明的,此前,书写时用I、u代替;最后,从 罗曼语增加w,这样就形成了与现代英语字母相同的26 个字母的拉丁字母表。
下页
第二讲 罗马古典主义
一、主题阐释 二、罗马历史概况 三、罗马文字文学简介 四、文艺理论 五、思考题及阅读书目
为什么不称“罗马文学理论” 而称“罗马古典主义”?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向古 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范的 文艺主张。后来17世纪法国的布瓦洛等提倡 法国的文艺要向古希腊古罗马文艺看齐的主 张,西方文学史上称为“新古典主义”。西 方语文中“古典”一词源于拉丁文classicus, 意即“第一流的”、“最上乘的”。
下页
下页
(二)罗马文学
在国际罗马文学界,罗马文学的发展被分为五 个时期,而在中国,传统上分为三个时期,即共和 国时期、黄金时代(帝国前期)和白银时代(帝国中晚 期)。
文学种类:神话、诗史、诗歌、小说、散文、 戏剧等。 罗马文学的特征:1、精神方面,是个性的张扬,
自我的放纵,对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 他们已经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2、艺术精神强调的是 社会责任、政治责任、道德责任,它充满了理性的光辉 和集体主义精神,它具有一种严肃性、克制性。
返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古罗马历史简介: 古罗马历史简介:
(一)古罗马的诞生 (二)古罗马的发展概况
(一)古罗马的诞生
公元前753年4月21日是罗马城奠基之日 (古罗马人习惯将这一天定为纪元) 。罗慕 洛(Romulus)和弟弟勒莫(Remus)杀死仇人 阿穆留斯后不愿再住在阿尔巴·隆伽城,决定 要在他们幸存的地方重建一座城 ,但为了以 谁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兄弟俩发生了争执,罗 慕洛一气之下杀了弟弟,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 这座城——罗马。从此也就开始了罗马的王政 时期。
返回
3、崇高作品的创作与意象说 、
要创作崇高的作品,诗人首先要确立伟大的目标。 要创作崇高的作品,诗人首先要确立伟大的目标。 第一,要做大自然的竞赛者。 第一,要做大自然的竞赛者。朗加纳斯说:“它生了我们, 把我们生在这宇宙间,犹如将我们放在某种伟大的竞赛场中, 要我们既做它的丰功伟绩的观众,又做它的雄心勃勃、力争上 游的竞赛者;它一开始就在我们的灵魂中植有一种所向无敌的。 对于一切伟大事物、一切比我们自己更神圣的事物的热爱。因 此,即使整个世界,作为人类思维的飞翔领域。还是不够宽广, 人的心灵还常常超过整个空间的边缘。”(《西方文论选》上 卷,129页) 第二,做过去伟大的诗人和作家的竞赛者。 第二,做过去伟大的诗人和作家的竞赛者。朗加纳斯认为, 引向崇高的另一条道路是“摹仿过去伟大的诗人和作家,并且 同他们竞赛。” ( 《西方文论选》上卷, 127页)
返回 下页
返回
“罗马诗学之父”思尼乌斯(公元前239-169 年)出生于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的一个贵族家 庭,从小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被称为“半个希 腊人”。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摹仿荷马史诗 而作的一部《年代记》,全书据说达18卷之多, 现仅存600余行。它叙述了从特洛伊毁灭至他生 活时代的罗马历史。 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年)出生于意大利北 部曼图亚附近的乡村。他的代表作有《埃涅阿斯 记》(这是一部关于罗马民族光荣历史的史诗, 是一部关于寻找家园和建立家园的史诗,是一部 关于爱情与战争、责任与使命、领袖与民族命运 的史诗。
返回
(二)古罗马的发展概况
史学家一般认为,古罗马是在半岛中部,亚 平宁以西,台伯河(下游)以南的拉丁姆地区的 七座山岗上建起来的。这七座较大山丘是:帕拉 丁山(Palatine),靠近台伯河是面积最大的;卡 匹托尔(Capitoline),北部悬崖峭壁;阿芬了 (Aventine);奎里那尔(Quirinal),维米那尔 (Viminal);厄斯奎林[Esquiline)和凯里乌斯。 这里从远古就有人类居住。在罗慕洛建城时这里 主要居住的是伊达拉里亚人。台伯河口产盐,古 代两岸居民沿河下行到海边取盐,形成一条盐道。 这里成为重要渡口和货物集散地。
返回
1、古典主义原则 、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罗马的文艺要向 古希腊的文艺学习,以古希腊的文艺为典 范的文艺主张。 贺拉斯说: “你与其别出心裁写些人 所不知、人所不曾用过的题材,不如把特 洛亚的诗篇改编成戏剧。从公共的产业里, 你可以得到私人的权益的。” 学习写诗 “应当日日夜夜把玩希腊的范例”。
返回
返回
1、崇高作品的特征
第一,“崇高的语言对听众的效果不是说服,而是狂喜。 第一 一切使人惊叹的东西无往而不使仅仅讲得有理、说得悦耳的东 西黯然失色。”(《西方文论选》上卷,122页)崇高的作品 崇高的作品 给人的感受,不是一般的愉悦,不是被说服,而是惊叹、 给人的感受,不是一般的愉悦,不是被说服,而是惊叹、是 狂喜。 狂喜。 第二,“相信或不相信,惯常可以自己作主;而崇高却起 第二 着横扫千军、不可抗拒的作用;它会操纵一切读者,不论其愿 从与否。”( 《西方文论选》上卷, 124页) 第三,“如果这个作品,是不同凡响,无懈可击,难于忽 第三 视,或者简直不容忽视。如果它又顽强而持久地占住我们的记 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我们确是已经碰上了真正的崇高 了。一般讲来,凡是大家所永远喜爱的东西,就是崇高的真正 好榜样。”( 《西方文论选》上卷, 124页)崇高作品的感染力, 具有永久性,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2、理性主义倾向 、
贺拉斯说:“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 和源泉。苏格拉底的文章能够给你提供材料; 有了材料,文字也就毫不勉强地跟随而至。 如果一个人懂得他对于他的国家和朋友的责 任是什么,懂得怎样去爱父兄、爱宾客,懂 得元老和法官的职务是什么,派往战场的将 领的作用是什么,那么他一定也懂得怎样把 这些人物写得合情合理。”(亚里斯多德:《诗学诗
下页
下页
西方史学家习惯将罗马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西方史学家习惯将罗马历史分为三个时期:
王政时期(公元前510年共和制建立之前),罗慕路斯, 王政时期 即成为罗马的开山之祖,登位称王起,开始了七王执政的 王政时期(公元前753一前510年)。这段时期大约就是罗马 的氏族社会晚期。 共和时期(公元前510年至公元前44年凯撒被元老刺 共和时期 杀),平民建立了平民会议,可以选举保民官,以否决元 老院不利于平民的决定。 帝国时期(自奥古斯都上台至公元476年)。屋大维是 帝国时期 凯撒的养子,他继位后被元老院尊为“奥古斯都” 。罗 马帝国的“帝国”含义,更侧重于“地广民多”,即地跨 欧、亚、非三洲的大国。
返回
1、朗加纳斯生平简介
卡修斯·朗加纳斯(Casius Longinus,约213— 273)又译朗吉弩斯。古罗马时期希腊学者、哲学 家、政治家和修辞学家。 这位帕尔迈拉人是阿曼 纽·萨卡斯的学生,也就是说,他是新柏拉图主义 者普洛丁的同窗。他担任叙利亚女土芝诺比亚的 谏议大臣,曾劝女土脱离罗马帝国的结盟。《论 崇高》这部著作长期被埋没。10世纪拜占庭在编 辑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手稿的附记中首次披 露了它。
“小说之父”阿普列乌斯(公 元125-180年),他的代表作《金 驴记》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 小说描写了一个希腊少年路克优斯 由于迷恋巫术,误服魔药,变为一 头毛驴,开始受苦受难,阅尽人间 奇闻轶事,最后被埃及女神伊西丝 所救,复为人形。
返回
“拉丁散文泰斗文”西塞罗(公元 前106-43年)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哲学家、 政治家、演说家、散文家和拉丁语言 大师。他的作品具备了罗马文学的所 有优点,是罗马散文的典范。代表作 有《三论》(《论老年》、《论友 谊》、《论责任》)。
返回
4、诗的社会作用
根据对古希腊诗歌作用的认识,贺拉斯提出 自己对文艺作用的看法:“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 人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 时对生活有帮助。”这也就是说,诗既要给人快 感和乐趣,又要增加人的知识、对生活有所帮助, 二者缺一不可。因此,贺拉斯提出了“寓教于乐” 的主张,这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和认识教 育作用的关系。
1、贺拉斯生平及著作简介
贺拉斯( Horatius,Flaccus Qintus前65-前8)古 贺拉斯 罗马诗人,文艺批评家。生于意大利南部阿普利亚边境小 镇维努西亚(今维诺萨)。约公元前52~前50年左右到罗 马求学,后去雅典深造。公元前44年凯撒遇刺后,雅典成 了共和派活动的中心,贺拉斯应募参加了共和派军队,并 被委任为军团指挥。公元前42年共和派军队被击败,贺拉 斯自称“弃盾而逃”。后来他趁大赦机会返回罗马,做一 小官并开始写作。公元前39年,经诗人维吉尔的介绍,他 参加了奥古斯都的亲信麦刻那斯的文学集团。他写了许多 诗歌,留存至今的有《讽刺传集》二卷、《长短句》一卷、 《歌集》四卷、《世纪之歌》一首。作品主要歌颂罗马帝 国的统治,宣扬希腊哲学家伊壁坞鲁追求享乐而无损国家 利益的伦理观。他的文学观点和美学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在 他的晚期作品《诗艺》中。
艺》(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154页) 返回
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 、艺术创作的“合式”
他在《诗艺》一开头就运用比喻说:“如果画家作 了这样一幅画像:上面是美女的头,长在马颈上,四肢 是由各种动物的肢体拼凑起来的,四肢上又覆盖着各色 羽毛,下面长着一条又黑又丑的鱼尾巴,朋友们,如果 你们有缘看见这幅图画能不捧腹大笑么?” 贺拉斯对“合式”原则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人物的性格要与年龄相符;再现古代作品中 的人物,要描写人们熟知的性格特征。 第二、人物语言要符合各人的身份和遭遇。 第三、高贵的内容与优雅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