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以及解题技巧总结
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大全

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大全一、电学部分:1、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1)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2)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2)、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2、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2)、若是电路符号图,则电流流过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的部分。
3、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2)、在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在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4、对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规律.(一)、若是串联电路:具体做法是:(1)、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情况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情况,在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据欧姆定律I=U/R,U一定判断出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即: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2)、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有三种情况:a、当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时,其示数不变;b、当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同;c、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反。
(二)、若是并联电路具体做法是:(1)、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没有滑动变阻器或开关,则滑片移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通断时,其示数不变.(2)、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则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或与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化相反;(3)、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
5、判断电路故障的技巧(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1)、若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开路。
(2)、若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有两种可能: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开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短路;若无示数,有故障,则可能是: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开路。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

初中物理力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力》①基本定义: 力就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就像你推桌子,你对桌子施加了力;或者地球吸引苹果,这也是一种力。
反正一个东西要是对另一个东西使了劲,那就是有力的作用了。
②重要程度: 在初中物理里,力可是个超级重要的概念。
它是电学、热学之外力学体系的基础。
很多其他知识都跟力有关系,像压强、浮力啥的。
要是力没学明白,后面那些就更迷糊了。
③前置知识: 那肯定得知道啥是物体吧,最起码得能分清不同的东西。
再就是得有一点距离、方向这些简单的概念。
④应用价值: 生活中到处都有力。
比如说汽车的发动机能让汽车跑起来,这就有力在起作用。
盖房子的时候,起重机吊起建筑材料,也是力的功劳。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 在初中物理的力学板块里面,力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一样重要。
好多力学知识是在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像后面讲的摩擦力、重力等,它们都是具体类型的力。
②关联知识: 跟力关系最近的,重力、弹力、摩擦力就不用说了,而且力还跟运动学紧密相关,知道力才能明白物体为啥会做加速、减速或者匀速运动。
③重难点分析: 重难点在于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概念有点抽象。
有时候很难确切指出力到底是从哪到哪,谁给谁施加的。
关键的点就是得紧扣物体对物体这个含义。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力这个知识点是必考的。
考查方式有各种各样的,比如直接让你判断物体有没有受力,或者给出一些情景,要你分析受力情况。
也会有一些填空题、选择题专门靠这个概念。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互动。
这里要强调的是必须是两个物体。
比如说,你拿球扔墙,球对墙有力的作用,墙对球也有力的作用。
不存在单独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这种事。
②特征分析: 力有三个主要特征,就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大小就好比你用力推桌子,用力大就是力的大小数值大;方向呢,如果往前推,方向就是朝前;作用点就是你手挨着桌子的那个地方。
这就跟射箭一样,箭的力量大小、射出的方向还有箭与弓接触的发射点都很重要。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及解题技巧力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是我们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初中阶段,力学知识点相对较多,学生常常在理解和应用上遇到困难。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分享一些解题技巧,希望对广大初中生有所帮助。
一、速度和加速度1. 速度 (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 时间2. 加速度 (a):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计算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始速度) / 时间解题技巧:- 在已知初速度、末速度和加速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公式 v = u + at 计算物体的位移。
- 注意速度、质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力是物体受到的推动或拖拽,质量越大,给定的力推动速度越小。
二、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和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
1. 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解题技巧:应用惯性定律时,需要分析物体所受的外力是否为零,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 第二定律 (力的作用效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
计算公式:力 (F) = 质量 (m) ×加速度 (a)解题技巧:当已知力和质量时,可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当已知力和加速度时,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
3. 第三定律 (作用-反作用):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相互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题技巧:在分析题目中出现的物体间相互作用时,要记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三、摩擦力和重力1.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进行相对运动时,由于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阻力。
解题技巧:根据题目给出的表面条件、力的大小等信息,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动摩擦力,并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计算公式:重力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常量,约为9.8 m/s²)解题技巧:在计算重力时,要注意质量的单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单位相匹配。
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归纳初中物理力学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力学的基本概念、物体的运动以及受力与平衡等内容。
解题是学习物理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将针对初中物理力学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力学解题。
一、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在解题之前,首先需要对力学的基本概念有所理解,如力、质量、速度、加速度等。
同时也要熟悉与之相关的公式,例如力的计算公式 F=ma,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v-u)/t等。
只有深刻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才能在解题过程中运用自如。
二、注意物体受力情况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物体所受的力的情况。
常见的物体受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需要正确分析物体所受的力的方向和大小。
对于平衡问题,要明确物体所受的各个方向力的合力为零,进而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进行解题。
三、合理运用图示和示意图初中物理力学解题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图示和示意图来理清思路。
通过绘制物体所受的力的方向、大小等,有助于理解问题和找出解题的关键点。
图示和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分析力的作用和物体的运动情况。
四、关注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阅读题目,关注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涉及到物体的质量、速度、加速度等,也可能涉及到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
只有准确理解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题。
五、灵活运用物理定律和公式初中物理力学解题中,物理定律和公式是解题的基石。
在解题时,我们要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定律,结合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导和计算。
对于特定类型的题目,还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物理公式进行计算,例如位移公式、功率公式等。
六、注意数值的单位和精度在解题过程中,要格外注意数值的单位和精度。
特别是在进行计算时,要确保始终使用统一的单位进行计算,以避免单位转换错误。
同时,对于题目中给出的数值,也要注意保留合适的小数位数,避免计算误差。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与学习方法初中的物理力学部分知识可以说是中学物理学习的最最重要的基础了,因为这部分的知识不单贯穿初中学习,同样贯穿到高中与大学的学习,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力学超详细知识点总结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⑶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Ⅱ 变速运动: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三、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惯性、摩擦力和力的合成等内容。
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惯性。
这条定律指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
(2)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这个定律指出了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它都必然会对其他物体施加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条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外力作用时才改变的特性。
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用于解释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的摩擦阻力,它是由于不同物体表面之间的不平整程度和粗糙程度导致的。
摩擦力不仅会使物体受到阻挠,还会使物体加速度减小或变为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知识可以计算物体在受到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4.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合成力是指代替这些力的一个力,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力的合成原理可以通过向量或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二、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杠杆的相关知识。
1.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分析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受力分析中,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以及物体本身所施加的反作用力。
2.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所满足的条件。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矢量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这就是说,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应该为零,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3. 杠杆原理杠杆是利用力矩平衡来达到工程目的的一种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与解题思路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与解题思路物理力学作为基础学科,是初中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原理,是理解自然界运动现象的基础。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给出解题思路。
力的概念与特性力是物体发生运动或形状变化的原因。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可以通过添加矢量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N)。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多个力的合矢量的长度。
分解力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力。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力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是指在平衡状态下,力的力矩相互平衡。
杠杆分为1级、2级和3级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求解未知力或杠杆的长度。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秒(kg·m/s)。
冲量等于力的作用时间,可以表示为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冲量的大小等于力乘以时间。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它的单位是米/秒(m/s)。
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单位是米/秒²(m/s²)。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常数。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如果受力平衡,则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恒定速度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的核心定律之一,它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F=ma,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例如,如果物体A对物体B施加了一个力,那么物体B对物体A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过程中由于接触面粗糙程度而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之分。
静摩擦力是物体尚未发生相对滑动时的阻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已经发生相对滑动时的阻力。
中考物理力学学习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力学学习方法归纳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力学的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物理力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一、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力学的学习离不开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首先,要掌握质点、力、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定义,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力学公式,例如“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等等。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力学原理。
二、掌握力学原理三、注意力学思维方法力学问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在解题时,可以采用“问题分析—关键词提取—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选择合适的公式—计算求解”的方法。
首先,仔细分析题目,提取出问题的关键词,帮助理解问题和确定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通过问题分析,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求解。
最后,进行计算必要的数值计算,回答问题。
四、多做习题和解析题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掌握力学的关键在于多做习题和解析题。
通过做习题和解析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力学知识。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同时,也要注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的总结,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复习和总结六、参加实验和实践活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对力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在学习力学时,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物理实验活动,亲自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力学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力学的理解和兴趣。
七、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力学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和解题技巧,在解决力学问题时,还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思维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分析问题、查漏补缺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中考物理力学学习方法主要包括理解基本概念和公式、掌握力学原理、注意力学思维方法、多做习题和解析题、复习和总结、参加实验和实践活动、注重思维能力培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以及解题技巧总结
常考的密度测量
(1)、液体的密度测量一般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被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往量筒内倒一些,并测出其体积V;
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
D、则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m1-m2)/V。
中考物理实验题答题技巧
特别注意:若用天平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一些待测液体,并测出烧杯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测其体积,因烧杯上会沾有一部分液体,造成所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值偏大。
(2)、固体密度的一般测量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m;
B、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测出其体积V1;
C、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并测出水与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D、则被测固体的密度:ρ固=m/V2-V1
特别注意:对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测量时,应在第三步的“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后面加上“用细铁棒把待测物体压入水中”
2
天平使用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1)、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偏大;砝码生锈,则测量值偏小;
(2)、游码没有归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没有调节平衡,指针偏右时:则测量值偏小;指针偏左时,则测量值偏大。
3
天平使用技巧: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
(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
a、调节原则是: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指针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线上;指针运动时,看它在分度盘中央线两端摆动幅度是否一样。
(4)、测: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天平右盘加减砝码(加减砝码原则: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注意:当左码右物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6)、收:称完后,把被测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4
判断空、实心球的方法:(已铁球为例)
(1)、比较密度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求出球的密度。
ρ球=m 球/V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实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空心。
(2)、比较体积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质量的实心铁球的体积,V铁=m 球/ρ铁。
若V球=V铁,则该球是实心;若V球V铁,则则该球是空心。
(3)、比较质量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体积的实心铁球的质量,m铁=ρ铁x V球,若m铁=m球,则该球是实心;若m铁m球,则则该球是空心。
5
利用天平和容器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1)、用天平测出空容器的质m1。
(2)、用天平测出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3)、将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出,装满待测液体,并用天平测出容器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3。
(4)、则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容=(m3-m1/m2-m1)ρ水。
(V容=m2-m1/ρ水)。
6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平均密度的计算公式是:ρ混=m混/V 混=m1+m2/(V1+V2).7在求混合物质的含量问题时:必须把握m总=m1+m2和V总=V1+V2,列方程来解。
8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技巧:
(1)、选定一个参照物。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3)、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静止的。
9
换算单位的技巧:
(1)、大单位化小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乘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m3换算dm3 4.6 m3=4.6x103=4.6x103 dm3
(2)、小单位化大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除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23cm=?m 23cm=23/100=0.23m=2.3x10-1m
10
平均速度的几种特殊求法:
(1)、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路程的平均速度
V=2V1V2/V1+V2;
(2)、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时间的平均速度
V=(V1+V2)/2
(3)、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
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车长+桥长/总时间.
11
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
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什么。
如:256.346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
34.567d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12
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先看两物体原来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2)、再看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所以出现了什么情况。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与灰尘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用手拍打衣服后,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从衣服中分离出来了。
13
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区分的技巧:
关键看:两个力是作用在几个物体上了。
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了。
14
弹簧测力计在所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
(1)、测力计受力静止时,它的两端都受到力的作用,但测力计示数只表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2)、弹簧的伸长是各个部分都在伸长,若弹簧断了,去掉断的部分,剩余部分受到同样大小的力伸长的长度比原来的要短,因此测量值偏小。
(3)、把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重力的和,物体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的自身重力。
15
判断液面升降的技巧:
情况一、
1、从水中把物体捞到船上时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ρ水时:则水面上升。
(2)、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2、从船上把物体扔到水里时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ρ水时:则水面下降。
(2)、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情况二、一块冰浮在液面上,当冰全部融化后,液面变化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上升。
2、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不变。
3、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下降。
16
判断物体具有那种能的技巧:
(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关键看物体是否在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物体相对与参考面是否有高度。
(3)、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关键看物体有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17
月球上的特点:
(1)、无大气。
(2)、无磁场。
(3)、弱重力。
(4)、昼夜温差大。
18
在太空和月球上不能做的事有:
(1)、指南针不能使用。
(2)、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降落。
(3)、内燃机不能工作。
(4)、不能看到流星。
(5)、人不能面对面直接交谈。
19
在月球上会发生的事有:
(1)、可以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2)、人可以举起比自己重的物体。
(3)、人可以在上面用笔写字。
(4)、在月球上的机器不需要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5)、在上面看天空是黑色的。
20
宇航服具有的特点:
(1)、供氧 (2)、耐压 (3)、密闭
(4)、保暖 (5)、抗射线。
21
为什么火箭用液氢做燃料?
(1)、氢的热值高。
(2)、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3)、液态氢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节约空间,以便于储存更多的燃料。
22
火箭的整流罩应具备的特点:(1)、熔点高 (2)、隔热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