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高渗透率下智能配网的MAS实现方案

合集下载

Q011含微网的配电网电能质量多代理控制研究

Q011含微网的配电网电能质量多代理控制研究

“第25届中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含微网的配电网电能质量多代理控制研究吕志鹏,罗安,蒋雯倩,沈瑶(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82)摘 要:针对分布式电源、微网的并入对配网带来的消极影响,提出了一种含分布式电源、微网的配电网电能质量多代理控制系统结构,建立了以电能质量国家标准为控制目标,综合考虑线路短路容量、分布式电源及微网极限出力、电能质量校正装置容量为约束条件的配电网电能质量综合控制模型,由中央电能质量控制代理、高压电能质量校正代理、低压电能质量校正代理、分布式电源代理、低压微网控制代理、母线控制代理以及负荷代理组成。

通过对某110kV变电站进行电能质量改进的算例进行了多种工况的控制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模型与控制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配电网;分布式发电;微网;电能质量;多代理0 引言新兴的大电网与分布式发电(DG, Distributed Generation)相结合的模式被认为是节省投资,降低能耗,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实现科学用能的重要形式,分布式发电装机的形式是在配电网靠近用户侧接入一般不超过50MW的分布式电源,由分布式电源、配套储能装置、负荷以及电力电子转换装置等组成的可控的,高度自治运行的小型电力系统被称为微网。

对于含有分布式电源的县级供电企业来说,分布式发电可以综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可靠的能源。

但分布式发电引入配电系统后也会给配网的电能质量带来消极影响。

在县级供电企业中,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最末端直接与用户(尤其是居民用户)相连,本身的电能质量指标就比较落后,分布式发电引入配电系统后其电能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各种电能质量问题如电压跌落、闪变、短时供电中断、三相不平衡以及谐波等问题使得更易发生供电阻塞以及次生故障的发生。

也不能完全照搬传统配电网电能质量校正的主要形式如有源电力滤波器(APF)、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等来经济、高效的解决含分布式电源、微网的县级供电企业配电网电能质量的治理问题。

移动云MAS方案

移动云MAS方案

• MAS应用作为SI业务入驻到“兴业云”,需要在 BOSS中为SI开户、建立MAS业务,并在“兴业云” 中配置并发布MAS产品。 • MAS用户统一在“兴业云”中开户,需要在BOSS 中为企业开户,并在“兴业云”中配置用户信息。 • 用户可以在“兴业云”产品超市中浏览、订购MAS 应用,并在“企业工作台”中使用MAS应用。
• 通过在云主机上开设多个端口方式,实现 一台云主机承载多个MAS应用。目前已经 入驻约100家用户。企业只需要访问云主机 IP和端口号即可使用MAS应用,功能不变。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ISILICON SEMICONDUCTOR
Page 4
迁移方案阶段二:MAS入驻“兴业云”
› 成本回收周期长:以每月短信300元为例,一台服务器一般1-3万,若1万/300元/月=34月, 差不多需要三年左右时间(不计短信成本)才能收回硬件成本。 › 硬件维护困难:由于硬件部署在企业侧,移动运营商对于企业的使用以及硬件的维护都无 法监控。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ISILICON SEMICONDUCTOR Page 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ISILICON SEMICONDUCTOR
Page17.5 1:8080 用户名:User 密码:User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ISILICON SEMICONDUCT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ISILICON SEMICONDUCTOR
Page 5
“云MAS”建设现状
• 目前湖北省有MAS用户约5320家,包括华为 MAS和若雅等其它厂商设备。 • 旗天是华为MAS实施方,目前已有约100家入 驻云虚拟机。对于MAS集成企业内部应用系统 情况,由于用户应用都在纯内网环境,所以对 此类用户暂不进行迁移。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分析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分析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分析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 (3)1.3 研究方法 (4)2.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概述 (5)2.1 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概念 (6)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7)2.3 新型农村配电网的特点 (8)3.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技术 (9)3.1 智能传感器技术 (11)3.2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12)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14)3.4 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 (15)3.5 优化调度与管理技术 (16)4.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方案设计 (18)4.1 系统架构设计 (19)4.2 设备选型与配置 (21)4.3 软件设计与实现 (22)4.4 系统集成与测试 (24)5. 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施与应用 (25)5.1 实施过程与管理 (27)5.2 应用效果评估 (28)5.3 典型案例分析 (30)6. 总结与展望 (31)6.1 主要工作总结 (32)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34)6.3 进一步研究方向与建议 (35)1. 内容概览随着国家对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的重视和投入,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已成为农村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档旨在分析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现状、需求、技术挑战以及实施策略,为农村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首先,本文将对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明确改造的目标和价值。

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梳理,总结出当前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然后,分析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面临的技术挑战,如数据采集、传输与处理、智能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挑战,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推动新型农村配电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顺利进行。

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正处于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新阶段。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微电网技术在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

1242022年6月下 第12期 总第384期油气、地矿、电力设备管理与技术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引言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在能源不断枯竭以及环境保护压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微电网由于其自身因地制宜性、能够应用新能源、成本较低、污染相对较小,且运行模式高度灵活等诸多特点,在当前世界电气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持续增加,而智能电网已经成为当前应对气候恶化的重要对策。

借助智能电网建设的国家相关政策,微电网与主动电网在实际构建过程中,其工程的建设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步的对各类能够对物联网、智能电网以及相关储能技术作为实际支撑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予以构建。

微电网在实际构建过程中,会将分布性的多种分布式电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及优化,之后集中单点接入,主动电网将显著增加配电网以及用户的能量互动性。

同时,使得信息互动性得以增加。

文章对微电网在实际主动配电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微电网技术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1-3]。

1.对微电网相关概念进行分析1.1对概念进行分析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均开始对微电网进行研究。

每一个国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对微电网具有的定义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

我国微电网研究人员在实际研究中,与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对微电网进行如下定义。

电网的实际建设中,主要是指对该地区内分布式电源以及传统发电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会对周边运行电能供给属于特殊性的电网,与传统的电网进行比较,微电网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拥有独立运行的重要特征。

1.2对微电网在主动配电网中其接入的构造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构建较为独立且具有高度完整性的微电网接入结构,技术人员在建设过程中能够更为灵活的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应用,由此对实际的主动配电网进行管理,使得主动配电网在开展电力传输过程中,具有的额外能量消耗得到大幅度地降低。

智能微网方案

智能微网方案

智能微网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加,传统的中央电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智能微网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供应方案,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智能微网的概念、特点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1. 智能微网的概念智能微网是一种基于分布式能源资源的小型能源系统,由多个能源源、存储设备和负载之间相互连接所组成。

与传统的中央电网相比,智能微网具有自主调度、高效能源利用和高可靠性等特点。

智能微网通常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本地能源的有效管理和优化表现。

2. 智能微网的特点(1)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微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能源存储和管理:智能微网可以通过能源存储设备对能源进行储存和管理,实现能源的平衡和优化。

(3)智能调度和控制:智能微网借助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对能源进行精确的调度和控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供电质量。

(4)应急和备用能源:智能微网具备应急能源和备用能源功能,可以在电网故障或紧急情况下保持供电稳定性。

(5)与中央电网互联互通:智能微网与中央电网通过双向电力传输实现互联互通,保证了能源的互补和互助。

3. 智能微网的未来发展前景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不断下降,智能微网作为一种清洁、高效、智能的能源供应方案,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1)智能微网在城市能源供应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建设智能微网,可以实现城市能源的灵活调度、高效利用和低碳排放。

(2)智能微网在偏远地区和岛屿上的应用也具有巨大潜力。

由于这些地区的供电难度较大,传统电网很难实现全面覆盖,而智能微网通过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储存技术,可以为这些地区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

(3)智能微网可以为企业和工业园区提供可靠的能源供应,并能监控和优化能源使用情况,实现能源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升。

(4)智能微网在应急救灾和海外援助方面也具备重要的作用。

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40页 PPT)

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40页 PPT)
网调及各省调应每年编制一次本系统的低频减负荷方案,网调于每年元十二月份完成并下达各省调。各省调应在于次年二月一月完成方案的编制,并下达到各地区及厂站,要求于三月末完成实施。低频自动减负荷装置的运行管理,低频减负荷装置正常均应投入使用,不得自行退出。若低频减负荷装置因故停运,所在省调应及时向网调汇报。在系统频率降到该装置的启动值时,所在厂站值班人员应手动切除该装置所控制的线路负荷。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智能微电网
01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历 程
03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智能微电网技术
02
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1 硬件基础:电网和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2 软件基础:智能的控制技术,是指诊断电网状态,防止供电中断,改善电能质量扰动的装置和算法。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省调调管范围内发电机组一次调频功能的试验、监督和考核工作,由相应省调负责。第33条 全网频率二次调整主要由网调及其直调发电机组负责。西北电网第一调频厂由网调指定,一般由直调水电厂担任,网调其它直调水电厂以及AGC投频率调节模式的火电机组担任第二调频厂。西北电网的AGC控制策略和发电机组的AGC控制模式由网调确定。当网调直调发电机组AGC投入频率调节模式运行时,正常频率主要首先靠AGC来调整。
智能电网的功能
特征
传统电网
智能电网
激励/包括电力用户
电价不透明,缺少实时定价,选择很少
充分的电价信息,实时定价,有许多方案和电价可供选择
提供发电/储能
中央发电占优,少量分布式发电, 储能或可再生能源
大量“即插即用”的分布式电源补助中央发电(节能、环保)

微电网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在内蒙古电网中的使用展望 袁贵军

微电网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在内蒙古电网中的使用展望 袁贵军

微电网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在内蒙古电网中的使用展望袁贵军摘要:本文通过对微电网的描述分析具体讲解了微电网在内蒙古电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以及产生的效益以及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微电网;效益;展望一、微电网定义概念微电网作为未来配电系统中重要的接入形式之一,其产生源于分布式电源的发展,是未来解决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接入问题的可行手段之一,在传统配电网向主动配电网、智能化配电网的过渡阶段中也将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电力系统最早就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按行政区域划分的电网互联而形成大电网。

后来由于高可靠性负荷的需求,提出了微网的概念。

为了便于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进行运行控制,需要将分散的可再生能源组网接入。

微电网是以分布式发电技术为基础,结合终端用户电能质量管理和能量梯级利用所形成的模块化、分散式供电网络。

由各种分布式电源、储能单元、负荷以及监控和保护装置组成的集合;具有并网运行和孤岛(自主)运行2种模式,并能相互切换;可同时为用户提供电能和热能。

微电网的系统容量一般在数kW至数MW之间,电压等级在400V到10kV的范围之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与主网有公共连接点。

为了便于风光电源大规模的接入,微电网的电压等级及容量的边界也有较大的变化,国内外也出现了超过10kV以及百MW级的微电网。

二、微电网的成本效益分析微电网的运行规划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成本效益问题。

微电网的主体产权、运营方式不同,其成本效益的核算方法也不尽相同,而且会涉及一些复杂的现实问题,如并网与孤网运行、反送与弃风光、负荷和电源的灵活性资源应用等的权衡利弊的问题。

一般认为微电网的特征包括:一组互连的电源和负载,通常与主网单点互连(point of interest,POI),在与主网断开连接后通过电源调度、负荷控制和/或需求侧响应实现区域内的源荷平衡。

按照不同的商业模式,将微电网大致划分为4种类型:1)包含用户的公用微电网。

这是一种最直接的纵向一体化商业模式,它的经济性取决于微电网内的各类可用资源向区域外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与挑战在当今社会,电力作为支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能源,其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配电网应运而生,成为了电力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配电网通过融合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技术,实现了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和优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优质、可靠的电力服务。

然而,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一、智能配电网的关键技术(一)高级量测体系(AMI)高级量测体系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智能电表、通信网络和数据管理系统等。

智能电表能够实时测量用户的用电量、功率因数等信息,并通过通信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电力公司提供用户用电行为的详细洞察,从而实现更精准的负荷预测、需求响应管理和电费计量。

(二)分布式能源接入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分布式能源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在配电网中的接入比例不断增加。

为了实现分布式能源的高效接入和管理,需要采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策略和保护装置。

例如,通过逆变器将分布式能源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实现与电网的同步接入;采用智能控制策略,根据电网的负荷情况和分布式能源的出力情况,实时调整分布式能源的输出功率,以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

(三)智能变电站技术智能变电站是智能配电网的关键节点,它实现了对电力设备的智能化监测、控制和保护。

智能变电站采用先进的传感器、通信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能够实时获取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如温度、压力、绝缘性能等,并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

同时,智能变电站还具备灵活的拓扑结构和控制功能,能够实现电网的快速重构和自愈控制,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四)电力通信技术可靠、高速的通信网络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基础。

目前,电力通信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无线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等。

光纤通信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性强等优点,适用于骨干通信网络;无线通信如 5G 通信技术,具有部署灵活、覆盖范围广等特点,适用于终端设备的通信;电力线载波通信则利用电力线路作为通信介质,无需额外铺设通信线路,具有成本低、易于实现等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i u e rd. rb t d gi Ke y wor ds:m ulia nt s s e ;s ar srbut d grd;s ar ir rd t- ge y t m m tdit i e i m t m c og i
0 引 言
随着 经 济 、 会 的发 展 , 电能质 量 的要 求不 社 对
断 提 高 , 时 , 环境 因素 以及 能 源 限制 , 同 受 越来 越
多 的分 布式 电源 将 被 应 用 于 配 电系 统 , 加 了 电 增
集信 息 化 、 自动 化 于一体 的供 电网络 , 对用 户 和节 点 进行 实 时监控 , 而对 电网加 以改 造 , 网络 更 继 使 加 经济 、 靠 、 可 环保 … 。
L a l Z U H n n , G O C u n xn , J N i a IY ni , HO e ̄u u U h agi I GX n n A f
( .C l g f l tcl n ier g Z ei gU i r t,H n zo 0 7 hn ; 1 o eeo e r a E gnei , hj n nv sy a gh u3 2 ,C ia l E ci n a ei 1 0 2 u a lc i A t e orso dC nr , hn sa4 0 0 ,C ia .H nnE etc t mp r r p n et C a gh 10 7 hn ) r e C e e
无功优化 。
I plm e a i n o a tDit i utd rd Ba e n m e nt to fSm r srb e G i s d o M AS wih ih ner to o ir g i t H g Pe t a in fM c o rd
Ab t a t o s t f h e n ff x be i fr t n ma a e n n t e s r d sr u e r t ih s r c :T ai y t e d ma d o l i l n omai n g me ti h ma t i i td g i wi h g s e o tb d h
c n r n h c o r a e n MAS w se t b ih d,ami g a h ae,e o o c la d sa l p rt n o i— e te a d t e mir g i b s d o d a sa l e s i n t e sf t c n mia n t b eo e ai fd s o
p ner to fmir g r a s he flr e s ae i o m ain c mmun c t n b s d o AS u i g plto m s i e tai n o co id, c me o a g c l nfr to o i ai a e n M o sn af r wa n— to uc d. Th o rd e e c mm u c to y fAg n s n af r r e e t d. On t e o nd to fc mm u i ain nia in wa s o e t a d plto ms we e pr s n e h fu a in o o n c to b t e ma tmi r g i nd d srb e rd,t e a c ie t e o n o ma in ma g me tboh i he diti td e we n s r c o rd a itiutd g i h r h tcur f if r to na e n t n t srbu e
2 湖 南 电力调 度通 信 中心 ,湖 南 长 沙 .

4 00 ) 10 7
要 :为满足微 网高渗透 率下智 能配 网灵活 多变 的分布式 信息 管理需 求 , 出 提
李 彦 柳 ( 9 7 ) 18一 , , 士 研究 生 , 硕 研
基于 MA S的智能配 网广 域跨 平台信息交 互方 案。介绍 了单个 智能 体 的体 系结 构和多 智能体系统平 台内和多平 台间 的通信 机制 , 以智 能微 网与智能配 网间 的信息 交互 为 并 切入点 , 以智能配网安全 、 稳定 、 济运行为 目标 , 经 设计 了基 于多智 能体系统 的智能配 网 控制 中心 以及智 能微网的信息管理架构 。
开 发越 来越 受 到人们 的重视 。
近 年来 , 欧洲 和北美 形成 了强 大 的研 究体 系 ,
进 行 了一 系 列 Itl r 、 r Wi 、ma r nei i G i s S r G i Gd d e t d等
项 目的研究 。智 能 电 网 尚无 统 一 定 义 , 是 一 个 它

智能电 网与智能 电器 ・
低压 电器 ( 00 o 6 21N1 )
微 渗 率 下 智 能 配 网 的 网高 透 MAS实 现 方 案 米
李 彦柳 ’ 周 恒俊 郭 创新 ’ 姜新 凡 , , , ( . 江 大学 电气工程 学院 ,浙 江 杭 州 3 0 2 1浙 I 0 7; q
关 键 词 :多智 能 体 系统 : 能 配 网 ; 能微 网 智 智 中 图分 类 号 : M 7 : T 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5 1 2 1 ) 6 T 2 P3 3 0 15 3 ( 0 0 1 —
00 6 29
究 方 向 为 智 能 信 息 系 统 在 电 力 系 统 中 的 应 用 、 力 系 统 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