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老年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论文

合集下载

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论文

全膝关节置换术护理论文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52-02【摘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

总结了对5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肢的护理,主要内容: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调整心理状态以适应手术,指导功能锻炼为术后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做好患肢的护理。

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为主的疾患,其显著的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其发生与年龄、肥胖、关节损伤、遗传史等有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术后优良率大于90%,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及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开展全膝关节置换96例,其中男31例,女性65例,年龄42岁—84岁,平均年龄65岁,术后3d—5d均开始下床活动,平均住院15d。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前提。

全膝置换患肢大多为老年人,由于膝关节长期疼痛、功能障碍、对手术治疗的认识不足以及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常会出现焦虑、恐惧、孤独,针对这种心理状态,我们主动热情的接待、亲切自然地介绍病房环境,帮之患肢建立良好的病友关系,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鼓励家属多探视,增加病人的信心。

2.2 功能锻炼的指导:术前锻炼的目的是让患者了解康复的程序,掌握锻炼方法,为术后的功能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应加强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5—10s,每10次为一组,每天完成5—10组,患肢直腿抬高锻炼,要求足背背伸,膝关节伸直,直腿抬高,维持10s,每10次为一组,每日完成4—5组,此外,还应教会患者使用拐杖,为术后执拐行走作准备。

2.3 常规术前准备:协同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了解患者手术耐受性。

28例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体会82

28例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体会82

28例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双膝置换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以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选取我院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28例患者,所有患者给予有针对性综合护理,并随访6个月。

结果患者均可负重行走,膝关节活动度达到要求,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结论对实施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并制订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双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双膝关节置换是用假体关节来替代有功能障碍的膝关节,能够有效地矫正关节畸形,缓解关节疼痛,达到改善患膝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

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行双膝置换手术28例,对患者实施良好的综合护理,并采取针对性康复训练,随访6个月,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行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28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2±3.7)岁。

术前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均有不同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骨性关节炎22例。

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2.1.1 术前评估评估对患者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身体素质、身体情况、精神状态、神经系统功能、心血管功能、用药史、精神状态等,该评估结果将成为制定护理计划的依据。

2.1.2 心理护理心理的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治疗过程。

患者时常要承受膝关节疼痛、行走不便的身体痛苦,同时还要担心手术风险大,术后恢复差等精神折磨,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痛苦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2]。

因此要对其介绍成功的病例,交流经验,缓解其紧张心情,消除患者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

2.1.3 术前指导向患者讲解术后的正确体位,并告知患者选择正确体位能有效防止假体脱落及并发症,积极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会患者双臂扩胸运动、关节活动、咳痰方法等一些基本注意事项,训练患者选择双下肢平方仰卧位姿势入睡。

高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论文

高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论文

高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119-01【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了48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经验;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48例,平均住院25天,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全部痊愈出院。

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及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制动、伤口换药、并发症的预防及功能锻炼等方面护理,并做好出院指导,能有效减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卧床时间,确保手术的成功。

【关键词】人工膝围术期护理当今社会骨关节疾病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骨科临床上相当常见的关节病 ,是造成患者关节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

为了改善关节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非常确切的手术,也是种很安全的手术,而且技术也很成熟,现已成为治疗骨关节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膝关节置换的目的在于解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关节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住院期间精心的护理,对保证手术的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院于2007年7月至2009年1月行工全膝关节置换术48例,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2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45例。

男19例,女29例,年龄60~89岁,平均(71.1±10)岁,其中骨性关节炎 4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

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跛行及膝关节僵直、屈曲活动受限,平均住院25天。

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2.1 术前准备2.1.1 评估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术前遵医嘱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加强营养,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术前两周戒烟,以增强患者体质,提高组织修复和抗感染能力。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论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论文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444-01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接受全膝关节置换tka)的患者逐年增加。

美国每年约20多万患者进行tka。

根据全美骨科年会的报告,tka10年以上随访的成功率在90%以上。

目前tka的成功率很高,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不断提升,tka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膝关节病的方法。

而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也成为了护理工作中新的重点。

术后康复是影响膝关节置换疗效的重要因素。

我科于2010年7月份,首次开展一例膝关节置换术,通过系统的早期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术前护理1 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告知术前准备的重要位。

针对术前每位患者自身合并症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因疾病本身和长期服用抗类风湿药物而致肝肾功能不同程度损害及骨质疏松。

患者停用激素后,鼓励多食水果、蔬菜及含钙丰富的食物,多晒太阳,预防骨质疏松。

以图片、文字说明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向患者反复讲解手术前后需要配合的事项、麻醉及手术过程、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除患者外家属也必须参与健康教育,以保证康复计划的全面实施。

目标是患者掌握不同时期康复训练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从而调动患者的依从性。

患者因丧失劳动力,入院后除面临手术大的压力及费用高外,还要适应陌生环境,因而会有焦虑或抑郁情绪产生。

本组患者因有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低下,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交流、恐惧手术。

护士除了讲解有关疾病康复的内容外,还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心理学知识,及时发现与康复有关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和教育,消除其焦虑或抑郁情绪,保证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并积极配合功能锻炼,肌力及关节活动度训练。

2 功能训练指导:患者由于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软组织萎缩、粘连明显,伸膝装置纤维化,康复训练难度大,时间长,一般都需3~6个月。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摘要:目的总结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经验。

方法 2013年至2017年对15例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

结果术后7天下床活动者6例,术后9天下床活动者4例,术后10~12天下床活动者5例。

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是否得当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关节活动度锻炼及股四头肌、绳肌增强锻炼。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护理;康复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骨及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疾患,其显著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病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此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院2013年至2017年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15例,效果令人满意。

由于术后护理和术后的康复训练是否得当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3年2月~2017年12月共开展膝关节置换术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58~69岁,均为单侧膝关节,术后7天下床活动者6例,术后9天下床活动者4例,术后10~12天下床活动者5例。

因术后康复训练是较为痛苦的运动,患者及家属均能理解及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2 术后护理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因病人多为老年患者,心、脑、肾易受麻醉或手术刺激而发生病变,故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对手术预后有重要意义。

2.2 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性质、量及颜色,及早发现出血征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若切口肿胀明显伴静止痛和高热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2.3 观察并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适当给予止痛药物。

2.4 要注意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早期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一般无疼痛表现,故应严密观察肢体是否肿胀,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如有无浅静脉曲张、皮肤张力增大等。

2.5 做好尿管护理,预防泌尿系感染,嘱患者每日饮水1500~2500ml,保持尿管通畅,根据病情,术后第2天可拔除。

2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81

2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81

28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来我院接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患者28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挛缩度、HSS评分和疼痛程度,并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28 例患者治疗后的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屈曲挛缩度、HSS评分和疼痛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本组28 例患者中优者25例,良2例,尚可0 例,差0例,优良率 100 %。

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膝关节的运动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均具有积极作用,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置换术;疗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伤科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关节疾病[1],其患病机制非常复杂,一般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内外翻畸形,伸膝乏力等症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因此如何有效提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方法随之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人工关节置换术作为骨科常用的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中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基于此,我院选取2014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8 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从而进一步探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来我院接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患者28 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本组28 例患者中,男性12 例,女性16 例,年龄61~ 72 岁,平均(65.32±7.39)岁,单膝22 例,双膝3 例,所有患者均存在内翻畸形,18例存在不同程度膝关节曲屈挛缩畸形。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论文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论文

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论文
引言
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
退行性疾病。

术后护理对于恢复和术后的成功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
总结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要点
1. 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术后的伤口需要定期清洁和更换敷料,确保伤口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

2. 控制疼痛:术后常伴随疼痛,可通过口服镇痛药或静脉给药
来缓解疼痛。

合理控制疼痛对于患者的舒适和康复至关重要。

3. 康复锻炼:术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帮助患者恢复肌力和关
节功能。

锻炼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逐渐增加强度和范围。

4. 使用辅助工具:在术后的康复期间,可以使用助行器、手杖
或轮椅等辅助工具,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和提供支撑。

5. 饮食调理:术后应保证患者的饮食均衡,并遵循医生的饮食
建议,以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康复。

注意事项
1. 避免受伤:术后的膝关节需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运动、扭伤或跌倒等可能对关节造成损伤的活动。

2. 定期复诊:术后应定期复诊,及时跟进康复进展,随时向医生反馈病情和进展,并按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和护理。

3. 安全环境:在患者家中和康复建议设施提供安全环境,包括无障碍设施、防滑措施和安全护栏等,以避免患者摔倒和受伤。

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是患者恢复和康复的关键步骤。

通过保持伤口清洁和干燥、控制疼痛、进行康复锻炼、使用辅助工具和注意安全事项,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康复。

同时,定期复诊和提供安全环境也是重要的。

护理团队应与医生和患者密切合作,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

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护理论文

膝关节置换术病人护理论文

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77-01【关键词】:关节置换;膝关节;护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enn arthroplasty tka)是应用高科技手段制成人工膝关节假体替代病损的膝关节。

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病人晚期多有膝关节的破坏及严重畸形,部分病人关节发生纤维性或骨性强直于特殊体位,并伴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减轻疼痛,矫正关节畸形。

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30例,我们采取了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获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义乌市中心医院骨一科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30例中,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52~73岁,平均65.5岁。

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骨性关节炎27例;病程10~32年,平均15.6年。

术前所有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畸形、上下楼梯及正常行走功能有明显的限制。

术后所有病人膝关节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矫正畸形,上下楼梯及正常行走功能均得到恢复,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1.2结果本组病人术后14~25d出院,出院时伤口均愈合拆线。

无1例发生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

随访1年,所有病人对手术疗效主观评价满意,术后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能独立下地行走。

2护理2.1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为老年人,且病程长,由于长期受疾病疼痛的折磨,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相当一部分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值很高,同时又怕手术效果不理想,术后发生并发症而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

我们热情接待病人,介绍主管医师和主管护士,介绍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

术前由责任护士针对病人的病情、性别、职业、文化层次、经济情况的不同和老年人自身的年龄特点讲解手术的方法和必要性,让病人了解通过手术可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和消除膝关节疼痛,同时,将在他们之前手术病人成功的经验,膝关节活动度改善后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的具体事例告诉他们,使他们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消除疑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例老年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6-0226-02
人工膝关节置换(tka)多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骨性关节炎(oa),或其他类型的关节炎导致的膝关节疼痛、畸形和活动受限并严重影响生活的病例,而老年人上述病例较多,特别是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较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不仅能解除关节疼痛,而且能明显改善关节的活动能力,进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对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有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2000年7月-2010年7月,本科共完成老年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28例、28膝,其中男性18例、18膝,女性10例、10膝,年龄在65~86岁之间,术前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2 护理体会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以往相同手术的成功病例,与家属一起给予鼓励和支持,以消除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紧张心理,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治疗。

教育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认识到早治疗、早手术的重要性。

提供与病区内同类型患者交流的机会,增强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护士在同患
者进行交流时要言语亲切、称呼恰当、态度和蔼,说话速度要放慢,必要时重复2遍,甚至3遍,直至患者理解为止。

2. 1. 2 加强饮食指导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胃肠道功能减退,
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术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致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

因此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应适当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钙、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

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

对纳差、进食少的患者,采用静脉补充营养的方法来改善全身状况,对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术前给予纠正,针对各种并发病做好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

2. 1. 3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指导:每日清晨做深呼吸,深咳嗽数次,吸烟者戒烟,指导病人学会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同时也要指导病人家属学会辅助病人咳痰的方法,以预防肺部感染。

此外还要训练病人在床上正确使用便器,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

2. 1. 4 肢体及关节功能锻炼指导:因老年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

为预防并发症,入院时就要教会患者在床上的各种锻炼方法。

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能耐受的床上活动,例如在牵引床的帮助下进行上肢的主动活动;自己每小时做抬臀活动1次;主动活动踝关节每小时10次;间断进行下肢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

2. 2 术后护理
2. 2. 1 保持正确的体位:术后患肢用软枕略抬高,保持外展30°
中立位
2. 2. 2 病情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术程长,易引起并发症,所以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 1h引流量超过100ml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并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

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力较差,要及时采用药物止痛措施,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如血压升高、血糖增高、心率加快甚至胸闷、气促等,注意药量不可过大。

2. 2. 3 并发症的预防:(1)预防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重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关节病残,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有感染可切开清创引流。

(2)预防压疮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并按摩局部;大小便后要擦干局部,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无渣屑。

(3)防止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家属轻拍背部以助排痰,液粘稠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次;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4)其他: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有无栓塞性静脉炎的征象,观察远端感觉及运动功能情况。

2.2.4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常常抱有抵触情绪,应反复给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和必要性,告诉病人拖延康复训练将会使手术毫无意义,以增强患者主动训练的信心。

2. 2. 5 功能锻炼有规律地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膝关节的力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尤其在对老年高危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其认识到只有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手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患者的积极配合。

术日麻醉清醒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等长运动,进行股四头肌、胫前肌的收缩以增强肌肉力量,如患肢踝关节尽量背伸,每次保持5s后放松,每小时10次;此外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cpm锻炼,设定屈曲范围70度-100度。

如果没有cpm,术后第二天即开始屈曲90度锻炼。

总之,不管采用上述那一种方法,术后第二天上午要鼓励病人床上活动,骨水泥固定者7天后扶拐或使用步行器下地行走。

2. 3 出院指导
2. 3. 1 指导患者按出院前的功能训练方法,坚持在床上或站立的情况下进行功能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

2. 3. 2 术后3~6周可逐渐恢复大多数且轻微的日常活动,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运动。

注意安全,防止摔倒。

行动时要使健侧承受大部分力量,每天行走100m以上,穿平跟低帮的鞋,鞋不能太软。

病人活动时应扶拐或使用步行器至少4-6周,逐渐增加活动量,这样有助于假体部位的骨组织适应新的应力变化或者有助于骨长入。

6周后,病人可换用手杖,酌情继续增加活动量,一般术后10-12周逐步增加正常活动。

2. 3. 3 复诊时间为出院后1个月,但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3 小结
因老年人身体大部分器官机能都有所退化,术中及术后风险较大,故要完善术前检查,器官功能太差及有原发疾病的要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

待一般情况好转,无手术禁忌后,方可安排手术。

预防术后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后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此外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从思想上接受术后康复训练,且在行动上能积极配合。

参考文献
[1]王玲,戚晏,牟静.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9,12(20):2054
[2]李荣英.舒适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12(22):2250-2251
[3]贾爱玲,李兵晖,贾翠玲.康复训练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12(24):2477 [4]孙明英,孙明娟,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65例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15(2):33-34
作者单位:621000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