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阀Cv值计算及口径选择
调节阀的计算选型

调节阀的计算选型调节阀的计算选型是指在选用调节阀时,通过对流经阀门介质的参数进行计算,确定阀门的流通能力,选择正确的阀门型式、规格等参数,包括公称通径,阀座直径,公称压力等,正确的计算选型是确保调节阀使用效果的重要环节。
1.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 1.1 流量系数符号:Cv —英制单位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60°F (15.6℃)的水,在16/in 2(7KPa)压降下,每分钟流过调节阀的美加仑数。
Kv —国际单位制(SI 制)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5~40℃的水,在105Pa 压降下,每小时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注:Cv ≈1.16 Kv1.2 不可压缩流体(液体)Kv 值计算公式式中:P 1—阀入口绝对压力KPa P 2—阀出口绝对压力KPaQ L —液体流量 m 3/h ρ—液体密度g/cm 3 F L —压力恢复系数,与调节阀阀型有关,附后 F F —流体临界压力比系数,C V FP P F /28.096.0-=P V —阀入口温度下,介质的饱和蒸汽压(绝对压力KPa ) P C —物质热力学临界压力(绝对压力KPa )注:如果需要,本公司可提供部分介质的P V 值和P C 值 1.2.2 高粘度液体Kv 值计算当液体粘度过高时,按一般液体公式计算出的Kv 值误差过大,必须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流量系数为R VF K V K ='式中:K ′V—修正后的流量系数 K V —不考虑粘度修正时计算的流量系数 F R —粘度修正系数 (FR 值从F R ~Rev 关系曲线图中确定)计算雷诺数Rev 公式如下:对于只有一个流路的调节阀,如单座阀、套筒阀、球阀等:VL L K F Q v 70700Re =对于有二个平行流路的调节阀,如双座阀,蝶阀,偏心旋转阀等:VL L K F VQ v 49490Re =式中:P 1—阀入口绝对压力KPa P 2—阀出口绝对压力KPaQg —气体流量 Nm 3/h G —气体比重(空气=1)t —气体温度℃ Z —高压气体(PN >10MPa )的压缩系数 注:当介质工作压力≤10MPa 时,Z=1;当介质工作压力>10MPa 时,Z >1,具体值查有关资料。
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与选择数据

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与选择数据表示调节阀流量系数的符号有C、Cv、Kv等,它们运算单位不一致,定义也有不一致。
C-工程单位制(MKS制)的流量系数,在国内长期使用。
其定义为:温度5-40℃的水,在1kgf/cm2(0.1MPa)压降下,1小时内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Cv-英制单位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60℃F(15.6℃)的水,在1b/in2(7kpa)压降下,每分钟流过调节阀的美加仑数。
Kv-国际单位制(SI制)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5-40℃的水,在10Pa (0.1MPa)压降下,1小时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注:C、Cv、Kv之间的关系为Cv=1.17Kv,Kv=1.01C国内调流量系数将由C系列变为Kv系列。
(1)Kv值计算公式(选自《调节阀口径计算指南》)①不可压缩流体(液体)(表1-1)Kv值计算公式与判别式(液体)低雷诺数修正:流经调节阀流体雷诺数Rev小于104时,其流量系数Kv需要用雷诺数修正系数修正,修正后的流量系数为:在求得雷诺数Rev值后可查曲线图得FR值。
计算调节阀雷诺数Rev公式如下:关于只有一个流路的调节阀,如单座阀、套筒阀,球阀等:关于有五个平行流路调节阀,如双座阀、蝶阀、偏心施转阀等文字符号说明:P1--阀入口取压点测得的绝对压力,MPa;P2--阀出口取压点测得的绝对压力,MPa;△P--阀入口与出口间的压差,即(P1-P2),MPa;Pv--阀入口温度饱与蒸汽压(绝压),MPa;Pc--热力学临界压力(绝压),MPa;F F--液体临界压力比系数,F R--雷诺数系数,根据ReV值可计算出;F L--液体压力恢复系数QL--液体体积流量,m3/h P L--液体密度,Kg/cm3ν--运动粘度,10-5m2/s W L--液体质量流量,kg/h,②可压缩流体(气体、蒸汽)(表1-2)Kv值计算公式与判别式(气体、蒸气)表1-2文字符号说明:X-压差与入口绝对压力之比(△P/P1);X T-压差比系数;K-比热比;Qg-体积流量,Nm3/hWg-质量流量,Kg/h;P1-密度(P1,T1条件),Kg/m3T1-入口绝对温度,K;M-分子量;Z-压缩系数;Fg-压力恢复系数(气体);f(X,K)-压差比修正函数;P1-阀入口取压点测得的绝对压力,MPa;PN-标准状态密度(273K,1.0.13×102kPa),Kg/Nm3;③两相流(表1-3)Kv值计算公式(两相流)表1-3文字符号说明:C1=Cg/Cv(C1由制造厂提供);Cg--气体流理系数;Cv--液体流量系数;△P--压差,Psi;P1--阀入,Psia;G--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0);T--气体入口的绝对温度,°R(兰金氏度);d1--人口蒸汽的密度,Ib/ft3;Qscth--气体流量,scth(标准英尺寸3/小时);Qib/hr--蒸汽流量,Ib/hr。
调节阀的计算选型

调节阀的计算选型调节阀的计算选型是指在选用调节阀时,通过对流经阀门介质的参数进行计算,确定阀门的流通能力,选择正确的阀门型式、规格等参数,包括公称通径,阀座直径,公称压力等,正确的计算选型是确保调节阀使用效果的重要环节。
1. 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1.1流量系数C V – 英制单位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60°F(15.6°C)的水,在1 lb/in 2 (14kPa)压降下,每分钟流过调节阀的美加仑数。
K V – 国际单位制(SI 制)的流量系数,其定义为:温度5~40°C 的水,在105 Pa 压降下,每小时流过调节阀的立方米数。
注:C V ≈ 1.16 K V1.2 不可压缩流体(液体)K V 值计算公式1.2.1 一般液体的K V 值计算式中: P 1 : 阀入口绝对压力 [kPa] P 2 : 阀出口绝对压力 [kPa] Q L : 液体流量 [m 3/h] ρ : 液体密度 [g/cm 3]F L : 压力恢复系数,与调节阀阀型有关,附后F F : 流体临界压力比系数,CV F P PF 28.096.0-=P V : 阀入口温度下,介质的饱和蒸汽压 [kPa, 绝对压力] P C : 物质热力学临界压力 [kPa, 绝对压力kPa]1.2.2 高粘度液体K V 值计算当液体粘度过高时,按一般液体公式计算出的K V 值误差过大,必须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流量系数为:RVV F K K =' 式中:K V ' : 修正后的流量系数 K V : 不考虑粘度修正时计算的流量系数 F R粘度修正系数 (F R 值从F R ~Re[雷诺数]关系曲线图中确定)计算雷诺数Re 的公式如下:对于只有一个流路的调节阀,如单座阀、套筒阀、球阀等:VL L K F Q 70700Re =对于有二个平行流路的调节阀,如双座阀,蝶阀,偏心旋转阀等:VL L K F V Q 49490Re =1.3可压缩流体 - 气体的K V 值计算式中: P 1 : 阀入口绝对压力 [kPa] P 2 : 阀出口绝对压力 [kPa] Q G : 气体流量 [Nm 3/h]G : 气体比重 (空气=1)T : 气体温度 [°C]Z: 高压气体(PN > 10MPa)的压缩系数(当介质工作压力≤10MPa 时,Z=1;当介质工作压力>10MPa 时,Z>1,具体值查有关资料。
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及数据选择

调节阀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及数据选择调节阀的流量系数(Cv)是指在给定的压差下,调节阀能够通过的流体的体积流量。
它是衡量调节阀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通常情况下,调节阀流量系数的计算公式为:Cv = Q / sqrt(ΔP)其中,Cv为流量系数,Q为流量,ΔP为压差。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流量系数对于调节阀的性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选择方法和公式。
1.流量系数计算公式:根据调节阀的使用场景和流体介质的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
常见的计算公式包括:- 标准流量系数公式:Cv = Q / sqrt(ΔP)- 输入流量系数公式:Cv = Q / sqrt(△h * g)- 出口流量系数公式:Cv = Q / sqrt(△z)2.流量系数选择方法:为了选择合适的流量系数,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流量需求:首先需要确定所需的流量范围,包括最小和最大流量。
-压差需求:根据流量要求和管道系统的特性,确定所需的压差范围。
-流体介质:不同的流体介质对调节阀的流量系数有不同的要求,例如气体和液体,不同的密度和黏度对流量系数具有影响。
-系统要求:根据系统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流量系数。
3.流量系数常用值:根据实际经验和行业标准,一些常用的流量系数值如下:-常规控制阀:Cv=0.01~10-高流量控制阀:Cv=10~50-小流量控制阀:Cv<0.01-紧急切断阀:Cv>504.其他因素的考虑:流量系数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调节阀的类型、阀座直径和开启程度等。
不同类型的调节阀可能需要不同的流量系数。
综上所述,在选择调节阀的流量系数时,需要根据流量需求、压差需求、流体介质和系统要求等因素进行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常见的流量系数计算公式和经验值来进行选择,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
CV值计算

Cv值计算公式在确定调节阀口径时,应根据已知的流体条件,先计算出所需要的Cv值(Kv值),然后在《调节阀选型样本》中的额定Cv值表中,选取合适的调节阀口径。
作为最普遍采用的Cv值计算公式是FCI所规定的。
其具体内容如下:1、Cv值的定义Cv值定义:阀处于全开状态,两端压差为1磅/英寸2(0.07kgf/cm2)的条件下,60°F(15.6℃)的清水,每分钟通过阀的美加仑数。
(Cv=1.17Kv Kv是我国调节阀流量系数的符号)2、液体的Cv值计算公式液体的Cv值计算公式是根据流体流过简单孔场合的理论流速(V= ,其中V:孔部分的理论流速;r:流体的比重;△P:流体的压差)而推导出适合Cv值定义的计算公式。
(英制)(公制)Cv=11.56Q …………………(1—1) Cv=1.17Q …………(1—2)式中Q:最大流量 m2/hr Q:最大流量 m2/hrG:比重(水=1) G:比重(水=1)P1:进口压力kPa·A P1:进口压力 kgf/cm2 AP2:出口压力kPa·A P2:出口压力 kgf/cm2 A 注:P1和P2为最大流量时的压力。
上述Cv值计算公式中的流相为紊流,即雷诺数较大时的场合成立。
但当雷诺数很小时,介质流相接近层流时需要进行修正。
对于粘度在20mm2/S以上的液体,需按下列顺序进行粘度修正。
(1mm2/S=1cst)1)粘度修正①、不考虑粘度影响,用公式(1—)或(1—2)求出Cv值。
②、用公式(1—3),求出系数R。
③、由公式(1—4)、(1—5)或从粘度修正系数曲线上,求出系数R相对应的Cv值的修正系数F R。
④、用这个修正系数乘以第一步求出的Cv值。
⑤、然后从《调节阀选型样本》的Cv值表中,选取合适的调节阀口径。
R= …………………(1—3)Q:最大流量 m3/hrV:操作温度下液体动力粘度 mm2/sCv1:未修正过的Cv当R≤70时,其修正系数F R= ………………… …… ( 1—4)当R>70时,其修正系数F R=0.95+ …………………(1—5)2)闪蒸修正饱和温度或接近饱和温度的液体,当通过阀座时会出现压力降低,因而即使进口压力P1在进口温度下的饱和压力Pv以上,但阀座后的出口局部有可能降低到Pv以下。
调节阀Cv值计算及口径选择

提供一点调节阀选型设计时有关CV值的基础知识,大家共同分享。
阀门Cv值与开度是两个概念问题,国外喜欢叫Cv,国内习惯叫Kv,Kv表示的是阀门的流通能力,它的定义是: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的压差ΔP 为100KPa,流体重度r为1gf/cm3(即常温水)时,每小时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以m3/h或t/h计。
(例如一台Kv=50的调节阀,则表示当阀两端压差为100KPa时,每小时的水量为50m3/h。
)阀门开度是指阀门在调节的时候,阀芯(或阀板)改变流道节流面积时阀芯(或阀板)运动的位置,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关闭状态为0%,全开为1 00%。
对于蝶阀由时候厂家会提供Cv—开度曲线,这时候的Cv表示的是在不同开度时对应的阀门流通能力。
Cv 值Cv:20°C的水通过阀体的压力降为1bar时的流量Cv = 6.6Q ‧SG/√△P …………………………….( 1 )Q 流量公升/分SG 水密度1△P 阀体两端的压力差bar△P = SG 〔6.6Q /Cv 〕2Cv值愈大→流量愈大→表示阀体两端的阻力很小。
阀的选择:所选的阀,其Cv值一定要等于或大于其额定的Cv值。
影响Cv值得因素:*管子入口的口径太小*管子的长度*阀体的开口*乱流*离大小头口端太近*阀体入口的形状第一部分调节阀Cv值计算及口径选择二Cv值计算及口径选择流量系数Cv值是调节阀的重要参数,它反映调节阀的能力(容量),根据Cv值的大小来确定调节阀的公称通径。
Cv值的定义是:阀处于全开状态,两端压差为1磅/寸2的条件下,60℉(15.6℃)的清水,每分钟通过阀的美加仑数。
我国流量系数是按公制定义的。
符号为Kv,Kv与Cv的关系是Cv=1.17Kv。
1.液体介质计算:(英制)(公制)…………………….(1)……………(1′)式中Q=最大流量 gpm(美加仑/分)Q=最大流量m3/hG=比重(水=1)G=比重(水=1)P1=进口压力 psi P1=进口压力 100kpa(kgf/cm2)P2=出口压力 psi P2=出口压力 100kpa(kgf/cm2)ΔP=P1-P2注意:P1和P2为最大流量时的压力(1) 粘度修正液体粘度大于100SSU(塞波特秒)或者大于20CST(厘斯)即20mm2/s时,计算所要求的Cv值应按下列次序进行粘度修正。
调节阀口径和Cv值计算.doc

P1 P1 P1 时应用 代替△P,V2 应用 相对应的值。 2 2 2
公称通径的选择:
调节阀公称通径选择,是由最大 Cv 值、可调范围,以及调节阀有足够的调节余量,这几个因素来决 定的。 最大 Cv 值和最小 Cv 值是分别在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条件计算出的二个数值。
1、最大 Cv 值
鉴于额定 Cv 值有±20%、-10%的调节误差,建议等百分比阀在 90-95%开度内的值作为最大 Cv 值, 线性调节阀在 80~90%开度内的值作为最大 Cv 值。
气体计算公式
气体计算公式是把液体计算公式的比重,经过换算后得出的。这个比重是取进口一侧状态下的比重呢,还 是取出口一侧状态下的比重呢,还是取其两者平均值呢?实验证明。取平均值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验数值。 所以最近普通采用比重平均值来计算 Cv 值。 另外,气体在△P≥P1/2 状态时,气体的流速达到音速,流量会达到饱和状态。压差在增大,流量也不会增 加了。因此应分△P〈P1/2 和△P≥P2/2 两种情况加以讨论。 1.△P<
粘度修正
液体粘度大于 100SSU(赛波特秒) ,或者大于 20CST(厘斯) ,计算所要求的 Cv 值应按下列次序进行粘 度修正。 1、不考虑粘度影响,用公式(1)或(1')求出 Cv。 2、用公式(A)和(B)或者用公式(A')和(B'),求出系数 R。 3、从粘度修正曲线上,求出系数 R 相对应的 Cv 的修正系数。 4、用这个修正系数乘以第一步求出的 Cv。 5、然后,从 Cv 值一览表上,选取合适的调节阀口径。
调节阀口径和 Cv 值计算
决定调节阀口径应根据已知的流体条件,计算出必要的 Cv 值,然后再根据调节阀的额定 Cv 值,选取 合适的调节阀口径。
Cv 值计算公式
调节阀口径和Cv值计算

2、用公式(A)和(B)或者用公式(A')和(B'),求出系数R 。
3、从粘度修正曲线上,求出系数R 相对应的Cv 的修正系数。
4、用这个修正系数乘以第一步求出的Cv 。
5、然后,从Cv 值一览表上,选取合适的调节阀口径。
系数R 的计算公式(英制)(公制)R=McsCv Q ·10000……(A )R=McsCv Q ·44000……(A ')R=MssuCv Q ·46500……(B ) R=MssuCv Q ·204600……(B ')式中Q=最大流量 gpm Q=最大流量 m 3/hMcs=进口温度下液体运动粘度系数cst Cv=无修正过的CvMssu=进口温度下液体粘度SSU(赛波特秒)备注:液体粘度≥200SSU,使用公式(B)或(B')计算,粘度小于200SSU,请把SSU 粘度单位换算成cst 粘度单位,再用公式(A )或(A')计算。
闪蒸修正热力学认为:当饱和温度的热水或者接近饱和温度的热水,流经调节阀节流口压力会降低,调节阀出口处流出的水中可能会有水蒸气。
在这流动条件下,液体流动的基本定律就不再是正确的。
所以,计算调节阀口径的传统方法也就不适用。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出所要求的Cv 值,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T <2.8 ℃(5°F) △Pc=0.06 ×P 1......(C)△T >2.8 ℃(5°F)△Pc=0.9(P 1-Ps)......(D) 式中:△T=在进口压力下的液体饱和温度与进口温度之差 △Pc=计算流量用的允许压差 (kgf/cm2) P 1=进口绝对压力(kgf/cm2 abs) Ps=进口温度下液体的绝对饱和压力 (kgf/cm2 abs)(2)只有当公式(C )或(D)计算出的△Pc 小于调节阀上的实际压差△P 时,公式(1)或(1')必须用△Pc,而不准用△P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2=绝对出口压力 Psia
P2=绝对出口压力 100Kpa(kgf/cm2)
△P= P1—P2
Psia
△P= P1—P2
100Kpa(kgf/cm2)
Cv——未修正的 Cv
Mssu——进口温度下液体粘度 SSU(塞波特秒)
备注:液体粘度≥200SSU,使用公式(3)或(3′)计算,粘度<200SSU,请把 SSU 粘度单位换算成 CST 粘度单位,再用公式
(2)或(2′)计算。
(2)闪蒸修正
当饱和温度或接近饱和温度的液体,在流经调节阀节流口时,由于流速加快,液体压力下降,液体内部会产生瞬间快速蒸发。即
阀的选择: 所选的阀,其 Cv 值一定要等于或大于其额定的 Cv 值。
影响 Cv 值得因素: *
管子入口的口径太小 *
管子的长度 *
阀体的开口 * 乱流 *
离大小头口端太近 *
阀体入口的形状 第一部分
调节阀Cv 值计算及口径选择 二 Cv 值计算及口径选择
流量系数 Cv 值是调节阀的重要参数,它反映调节阀的能力(容量),根据 Cv 值的大小来确定调节阀的公称通径。Cv 值的定义 是:阀处于全开状态,两端压差为 1 磅/寸 2 的条件下,60℉(15.6℃)的清水,每分钟通过阀的美加仑数。我国流量系数是按公制
(1)
△P< 时
…………(6) …(6′)
(2) △P> 时
………….(7)
……(7′)
式中
Q=标准状态下最大流量 ft3/h
Q=标准状态下最大流量 m3/h
G=比重(空气=1)
G=比重(空气=1)
T=流体温度
℉
T=流体温度
℃
P1=绝对进口压力 Psia
P1=绝对进口压力 100Kpa(kgf/cm2)
Cv 值 Cv: 20°C 的水通过阀体的压力降为 1bar 时的流量
Cv = 6.6Q ‧ SG/√△P …………………………….( 1 ) Q 流量
公升/分 SG 水密度 1
△P 阀体两端的压力差 bar
△P = SG 〔 6.6Q / Cv 〕2
Cv 值愈大→流量愈大→ 表示阀体两端的阻力很小。
提供一点调节阀选型设计时有关 CV 值的基础知识,大家共同分享。 阀门 Cv 值与开度是两个概念问题,国外喜欢叫 Cv,国内习惯叫 Kv,Kv 表示的是阀门的流通能力,它的定义是:当调节阀全开,阀两端的压差 ΔP 为 100KPa,流体重度 r 为 1gf/cm3(即常温水)时,每小时流经调节阀的流量数,以 m3/h 或 t/h 计。(例如一台 Kv=50 的调节阀,则表示当阀两 端压差为 100KPa 时,每小时的水量为 50m3/h。) 阀门开度是指阀门在调节的时候,阀芯(或阀板)改变流道节流面积时阀芯(或阀板)运动的位置,一般用百分比表示,关闭状态为 0%,全开为 1 00%。 对于蝶阀由时候厂家会提供 Cv—开度曲线,这时候的 Cv 表示的是在不同开度时对应的阀门流通能力。
液体会产生大量蒸气。在这种情况小,仍然采用原液体流动的基本定律(公式)计算就不正确了,必须进行(压差)修正。修正方法
如下:
△T<2.8℃(5℉)
△Pc=0.06P1 …………………..(4)
△T>2.8℃(5℉)
△Pc=0.9(P1-Ps)……………
(5)
式中
△T=在进口压力下的液体饱和温度与进口温度之差
ΔP=P1-P2 注意:P1 和 P2 为最大流量时的压力
(1) 粘度修正 液体粘度大于 100SSU(塞波特秒)或者大于 20CST(厘斯)即 20mm2/s 时,计算所要求的 Cv 值应按下列次序进行粘度修正。
1) 不考虑粘度影响,用公式(1)或(1′)求出 Cv
2) 用公式(2)和(3)或者公式(2′)和(3′),求出系数 R。
定义的。符号为 Kv,Kv 与 Cv 的关系是 Cv=1.17Kv。 1.液体介质计算:
(英制) (公制)
…………………….(1)
……………(1′)
式中 Q=最大流量 gpm(美加仑/分)
G=比重(水=1) P1=进口压力 psi P2=出口压力 psi
Q=最大流量 m3/h G=比重(水=1)
P1=进口压力 100kpa(kgf/cm2) P2=出口压力 100kpa(kgf/cm2)
阀门上的流量数据 Cv 值
液流: Q=Cv*sqr(△P/s) or △P=s*(Q/Cv) ^2
在此:Q = 液流量(每分钟加仑数) △P = 通过阀门的压降(psi)
S = 介质的具体重 这个方程式适用于湍流和粘性接近于水的液体。 (Cv 是指介质温度为 60 o F 的水,通过阀门产生 1.0 psi 压降时的每分钟流量。)(这时水的具体重力是 1。) 警告 此表所包含的流体流量系数是计算值。 因此,它们是近似值, 不能用于非常重要的流量和压降计算中。 对于要求非常精确的流量测量和检测,必须对本样本中所提到的任何阀门具体操作。 当阀门开启小于 45° 时,建议不要采用球阀充当节流功能。
△Pc=计算流量用的允许压差 100kpa(kgf/cm2) abs Ps=进口温度下液体的绝对饱和压力 100kpa(kgf/cm2) abs 只有当公式(4)或(5)计算出的△Pc 小于调节阀上的实际压差△P 时,公式(1)或(1′)必须用△Pc,而不准用△P。
2.气体(一般气体)介质计算 如果已知标准状态,即 760mmHg(14.7psia)和 15.6℃(60℉)条件下的最大流量,下列公式不需经过修正,可直接计算。
3) 从图 2-1 粘度修正曲线上,求出系数 R 相对应的 Cv 的修正系数。
4) 用这个修正系数乘上第一步求出的 Cv。
5) 然后,从 Cv 值一览表)
……………….(2′)
(3′)
式中
Q=最大流量 gpm
Q=最大流量
m3/h
Mcs——进口温度下液体运动粘度系数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