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超声研究
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诊断分析

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结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提高其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几年来经随访病理证实的80例132个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图像资料,分为良性组72个;恶性组96个,对两组淋巴结纵横比、内部血流分型进行比较。
结果良性组淋巴结纵横比≥2;恶性组淋巴结纵横比<2,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淋巴结血流以门型血流为主,恶性组学流以边缘型血流为主。
结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纵横比、内部血流分型是判断淋巴结良恶性的重要特征。
超声无创、便捷,可作为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肿大淋巴结,颈部,良恶性许多疾病均可引起颈部局部淋巴结的肿大。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迫切需要对肿大的淋巴结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其良恶性做出诊断。
活检或切除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但为有创、痛苦,不易接受。
本组回顾分析我院经随访病理证实的8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资料,旨在探讨分析彩超良恶性淋巴结的特征,提高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7年10月来我院门诊、体检彩超检出的肿大淋巴结80例患者,其中男子48例,女32例。
年龄18~81岁,平均(61.5±5.9)岁,其肿大淋巴结168个。
计数标准:淋巴结任一经线>0.5cm;淋巴结之间的粘连、融合计数1个。
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132个;经手术切除病理确诊的36例。
依据其结果分为良性组72个,包括实性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51个,结核性淋巴结21个;恶性组96个,包括转移性淋巴结58个,淋巴瘤36个。
二、仪器方法使用Philipsiu22,百胜Esaote MyLabTwic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7~13NHz。
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根据Hajek[1]淋巴结分区,缓慢连续扫查,行多切面扫查,计数肿大淋巴结个数,测量淋巴结纵径和横径,计算其纵横比,观察皮髓质结构,血流分布情况,对其血流进行分型:淋巴门型、中央型、边缘型、混合型[2]。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
一、淋巴结大小
淋巴结的大小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淋巴结的大小范围在2-5mm之间,若淋巴结体积超过此范围,则可判定为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的程度越高,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二、淋巴结形态
淋巴结的形态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呈椭圆形或圆形,边缘清晰,表面光滑。
若淋巴结出现不规则形状、边缘模糊或表面粗糙,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三、淋巴结结构
淋巴结的结构是超声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结构清晰,皮质和髓质界限清楚。
若淋巴结结构出现异常,如皮质和髓质界限模糊、结构紊乱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四、淋巴结回声
淋巴结的回声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回声均匀,皮质和髓质回声相似。
若淋巴结回声出现异常,如皮质回声增强或减弱、髓质回声减弱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五、淋巴结血流
淋巴结的血流也是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的淋巴结血流丰富,血流信号清晰。
若淋巴结血流出现异常,如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血流速度减慢等,则提示可能存在病变或感染。
综上所述,淋巴结超声诊断标准包括淋巴结大小、形态、结构、
回声和血流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判断出淋巴结是否存在病变或感染,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标准

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标准
嘿,咱今儿来说说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标准这事儿呀,听着好像挺专业,其实也能说得明白嘞!
我有个亲戚前阵子老觉得脖子那儿不得劲儿,一摸好像有个小疙瘩,可把他吓坏了,赶紧跑去医院做检查,就做了那个超声检查呢。
医生就跟他讲啦,这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呀,得看几个方面。
首先呢,就是看大小。
正常的淋巴结一般都比较小,要是超声上显示淋巴结的长径超过了一厘米,那可能就得留意啦,就好比说正常的淋巴结是个小豆子那么大,现在突然变成个大蚕豆那么大了,这就有点不太寻常咯。
然后呀,还得看形状。
正常的淋巴结一般是那种椭圆形的,就像个小橄榄似的,表面还挺光滑的。
要是超声里瞅见淋巴结变成那种不规则的形状啦,比如说疙里疙瘩的,或者一边大一边小很明显,这也可能是有问题的表现呀。
再有呢,就是看淋巴结的内部结构啦。
正常情况下,淋巴结里面的回声是比较均匀的,就像一碗水挺清澈的感觉。
要是超声里发现淋巴结里面的回声变得不均匀了,这儿亮一
块儿,那儿暗一块儿的,或者出现了那种囊性的改变,就好像里面长了个小水泡似的,这也得小心,说不定就是淋巴结肿大有啥毛病啦。
我那亲戚听医生这么一讲,心里七上八下的,就盼着检查结果能是好的。
好在最后查出来只是有点小炎症,吃了药就好啦。
所以说呀,这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标准还是挺重要的,要是自己摸着身上哪儿淋巴结好像不对劲了,可别不当回事儿,赶紧去医院瞅瞅哦,嘿嘿。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分析摘要目的:讨论颈部肿大淋巴结的特点,为临床提供诊断价值。
方法:对颈部肿大淋巴结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查。
结果:急性淋巴结炎56例,淋巴结核10例,转移性淋巴结肿大19例,淋巴瘤11例。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对颈部肿大淋巴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随着彩超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被检出,其鉴别诊断也显得的愈发重要。
资料与方法2010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患者96例,年龄3~78岁。
采用GE730超声诊断仪,7~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
检查前调整仪器,选择小器官状态。
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将标定的最大血流速度降低,以提高彩色血流的显示率。
方法:采用仰卧位,可颈后加枕垫,头后仰,或让患者头转向对侧,将探头直接放在颈部扫查,不要用力加压,以免图像变形、失真。
按淋巴结的分区重点检查。
淋巴结的分区采用Shah等1981年提出的方法:Ⅰ区包括颏下区和颌下区淋巴结,分布着1~14枚淋巴结。
Ⅱ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Ⅲ区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为颈内淋巴结的下区,为Ⅲ区向下的延续,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1/3,下界为锁骨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为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淋巴结,前界邻接Ⅱ、Ⅲ、Ⅳ区的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界,下界为锁骨。
Ⅳ区,为带状肌覆盖的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
上述淋巴结的分区方法为淋巴结的位置提供帮助,应按分区扫查,以免遗漏。
首先二维超声检查,沿颈部大血管的走向,采用横向和纵向等多方位扫查,取淋巴结的最大径及门部清晰的切面冻结测量,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大小,是长椭圆形还是圆形,有无分叶,包膜是否完整,皮髓质结构变化,有无液化、钙化,淋巴结之间有无融合。
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诊断研究

内蒙 占医 学 杂 志 I rMo g l aJ2 1 r n oi Me 00年 第 4 me a l 2卷 第 8期
= 一 一 =— 一 一 := ::— = =一 = 一 一 =
99 2
颈 部 淋 巴 结 结 核 的 超 声 诊 断 研 究
吴 岩 , 晓 艳, 李 申文凤
a n s i a e t e ie s nd o p o i e e f ci e r f r n e f r ci c l o t r . M e h ds W e r t o p c i ey g o tc r t h ds a e a t r v d fe tv e e e c o l a d co s ni to : e r s e tv l a l s d lmo nav e v h—no e u n iv.App a a c .Cie .M o o o o y.I t r a c o s d s a a tt e rn e ts r h lg n e n le h e .Ha d e s r n s .Lo iudna ng t i l— ta s e s lp o o to n u ta o d,i t g a e t h i ia e t r s r n v r a r p ri n o lr s un n e r t d wih c ln c lf a u e .Re uls : ec nsd r d t a lr s u d s t W o i e e h tu ta n o
超声弹性成像与高频彩超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对照研究

性生长 , 径 增 大更 明显 J 短 。炎 性 淋 巴 结因反应性增 生 , 皮髓 质均匀 增厚 , 巴 淋
窦 扩 张 , 性 肉芽 组 织 增 生 , 淋 巴结 形 炎 但 态 结 构 未 见 明显 改 变 ,/ L S值 ≥ 18 有 明 .,
件分析 。计量 资料 的均 ( X±S 表示 , ) 多
并 与 淋 巴 门部 血 流 未 连 续 , 点状 或 条 状 呈
摘
要 目的 : 讨 超 声 弹 性 成像 与 高频 探
彩 超 对 颈 部 淋 巴 结 疾 病 的 诊 断 价 值 。 方
法: 5 对 1例 患 者 8 7枚 淋 巴结 分 别进 行 超
分布 。③边缘 型血流 信号 位于淋 巴结 周 边, 呈条状 或树枝状 分布。④ 混合 型同时 显示两种 以上血流信号 , 用高频探 头对淋 巴结进行弹性成像检查 , 彩色 编码代表 不
巴瘤 比较 无 显著 性 差 异 , 结核 性 淋 巴结 有
界、 内部 回 声 与 周 边 组 织 的关 系 , 后 用 然
彩色多普勒观察淋 巴结 的血流分布情况 ,
确定血流分 型。① 淋 巴 门型显示 血流 信
号从淋 巴 门主 干血 管发 出 , 树 枝 状 分 呈 布 。② 中央型血流信号位于淋 巴结 中央 ,
分 别 为 7 .0 、8 0 % 、9 6 % , 频 7 1% 9 . 8 8 .O 高
彩 超 检 查 8 . 0 、 1 5 % 、 8 9 % 。 两 0 0 % 6 .0 6 .6
种 分 法 的 准 确 性 尚无 统 计 学 差 异 ( 0 P> .
0 ) 结 论 : 性 成 像 与 高 频 彩 超 检 查 有 5。 弹 助 于 颈 部 肿 大 淋 巴结 良 恶性 的鉴 别 诊 断 , 两 种 方 法 联 合 应 用 可 提 高 对 淋 巴结 疾 病 的诊 断 价 值 。 关 键 词 弹 性 成 像 高 频 彩 超 颈 部 淋
探讨超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超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利用高频探头对100例患者的160个肿大淋巴结进行超声检查,并记录肿大淋巴结的形态特征﹑血流分布情况﹑纵横比(L/S)及在颈部各区的分布情况。
结果:病理证实160个肿大淋巴结肿中,良性淋巴结92个,其中反应性增生54个,淋巴结核38个,恶性淋巴结68个,其中恶性淋巴瘤23个,转移性淋巴结45个。
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结在其形态特征、内部回声、血流情况等方面各有其特征,淋巴结的纵横比(L/S)比值、在各区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虽然尚无一项特定指标能够提示淋巴结的良恶性,利用超声探查根据淋巴结形态学特征﹑血流分布情况﹑纵横比及在颈部各区的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超声;颈部;淋巴结;肿大【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083-02颈部淋巴结肿大在临床中非常多见,目前可用的检查方式虽多,但因淋巴结较小,CT及MRI难以观察其内部细节,故判断其良恶性不占优势,超声具有经济、简便、无创等优点,随着彩色多普勒的发展及高频超声的问世,超声在颈部淋巴结肿大方面能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诊断信息,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影像学诊断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1]。
本文通过对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进行颈部淋巴结手术切除或活检,且具有完整的超声检查结果100例患者,160个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 例,160个肿大淋巴结,均进行颈部淋巴结手术切除或活检,且具有完整的超声检查结果,其中男63例,女47例,年龄8~85岁,平均(46.7±21.4)岁。
采用高频线阵探头,扫查患者颌下、颏下、耳后、锁骨上窝及颈部大血管旁淋巴结,检测淋巴结的最大径定义为纵径(L),与此平面垂直的最大测径,定义为横径(s),计算其纵横比(L/S)。
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目的:分析良性淋巴结和恶性淋巴结的超声图像特征。
方法:回顾性58例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声像图资料。
结果:良性淋巴结病变多为椭圆形,纵横比>2,彩色能量多普勒示多数良性淋巴结见血流信呈中央型,淋巴结核血流信号多数是周边型和无血流信号型;恶性淋巴结肿大,近似圆形,纵横比2,本组淋巴结最大径约为39 mm×10 mm。
其中腋窝及腹股沟区炎性及反应性增生肿大的淋巴结内部回声多表现为髓质增宽、回声稍增强、皮质相对细窄、皮髓质回声均匀,但颈部肿大的淋巴结髓质较窄、回声增强,而皮质相对较宽,淋巴门均存在;化脓性淋巴结炎其淋巴结内局部可见无回声液化区和密集点状回声漂浮;结核性淋巴结肿大其淋巴结形态多呈圆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分布多不均匀,可见局部液化或钙化点,部分失去淋巴门结构;本组误诊病例中1例是淋巴结核,误诊为化脓性淋巴结炎,因为这两种疾病的淋巴结内均有可能出现液化的无回声区,所以有时声像图表现比较相似,需结合病史等其它资料相鉴别。
彩色能量多普勒显示除淋巴结核外,多数为中央型血流信号,可见分支状血流信号集中在门髓部,而淋巴结核血流信号多数是周边型和无血流信号型;脉冲多普勒示动脉主支收缩期峰值速度偏低,阻力指数约0.45~0.62。
恶性淋巴结肿大,多呈类圆形,纵横比<2,其中恶性淋巴瘤比转移性淋巴结肿大明显,本组淋巴结最大约为57 mm×32 mm。
转移性淋巴结早期结构尚正常,晚期结构破坏,失去正常形态,淋巴门结构消失或髓质变细;本组1例转移性淋巴结误诊为良性淋巴结,因其在转移的早期,淋巴结内部结构尚未被完全破坏,所以声像图类似良性淋巴结。
恶性淋巴瘤者表现为多个部位淋巴结的肿大,大部分表现为多个淋巴结相互融合,以腹膜后淋巴结为著,其内部结构破坏,髓质消失,皮质回声减低;彩色能量多普勒显示转移性淋巴结血流信号多为周边型或中央型,恶性淋巴瘤血流分布较乱,在淋巴结中央或周边可见血流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进展全网发布:2011-06-23 21:03 发表者:李燕(访问人次:1560)淋巴结为人体内周围淋巴器官之一,属于网状内皮系统,有滤过淋巴的作用。
在人体的颈部、腋窝、腹股沟区、皮下组织等都有分布 [1] ,这些部位的淋巴结位置比较表浅。
全身及局部感染、结核、淋巴瘤和转移癌等都可以表现为淋巴结肿大。
以往触诊是诊断淋巴结病变的主要手段,但常常不能判断出淋巴结的大小、性质,更不论其被膜外生长情况以及与血管间的相互关系。
1988 年S olbiati等采用高频超声显示正常浅表淋巴结的皮质、髓质和门部,并且提出了正常和异常淋巴结的诊断及鉴别方法。
随着超声仪器的不断改进,图象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淋巴结的认知亦越来越多。
一般认为,二维超声对判断淋巴结的性质及对良恶性鉴别有一定意义。
近年来,文献中又有了关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像及三维超声应用于淋巴结诊断的报道,对浅表淋巴结的诊断和鉴别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 淋巴结的二维超声成像二维超声对淋巴结应用是最早而广泛的,正常淋巴结 [2] 大小在2~5m m之间,其形态学结构类似肾脏,周围的低回声为皮质,大部分呈向心宽阔型,小部分呈狭窄型,中间的高回声团为淋巴结门。
彩色多普勒检查淋巴结内一般无血流信号,偶尔在淋巴门处可见少量的血流信号,但其RI通常>0.6,但<0.8,PI<1.6。
对于淋巴结的诊断,一般通过对淋巴结二维表现及纵横比即L/S来表达。
淋巴结门和皮质同为超声形态学指标,通过对淋巴结门和皮质的改变进行分析,也是淋巴结诊断及鉴别的重要线索之一 [3] 。
有研究显示,淋巴结门分为三种类型: (1) 宽阔型,淋巴结门的形态与淋巴结一致在长轴切面呈椭圆形;(2) 狭窄型,淋巴结门呈裂缝样改变;(3) 缺少型,淋巴结中心的高回声带消失。
正常、反应性肿大的淋巴结的淋巴门以宽阔型多见,淋巴瘤或转移性淋巴结的淋巴结门多呈狭窄或缺失型,结核性淋巴结门则多呈不全或缺失样改变,与恶性淋巴结不易鉴别。
恶性淋巴结的皮质则有特征性的偏心性增宽 [4,5] 。
Rubaltelli [6] 研究认为,淋巴结内线状强回声结构是淋巴结内髓窦聚合所致,常见于良性淋巴结肿大。
Vassallo [7] 等研究认为,因恶性肿瘤较早侵犯淋巴结门部髓质,加上非均匀浸润作用,致使转移性淋巴结内部结构破坏。
由于髓窦消失、缺乏、失常,用高分辨力超声观察肿大淋巴结内部结构回声的改变,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淋巴结肿大。
根据材料分析,L/T 在2.3~2.7之间多为非特异性肿大淋巴结;L/T在1.8~2.3之间多为淋巴结结核;L/T<1.7 多为恶性淋巴结。
结合病理分析,认为不同病因所致的肿大淋巴结L/T比值与其组织特性有关,通常认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肿大时,皮髓质均匀性生长,体积增大但形状保持不变,仍呈椭圆形(L/T≥2) ,而门部居中;而恶性淋巴结呈膨胀性生长,由于肿块效应,短径增大显著,故趋于圆形(L/T<2) ,其中85%恶性淋巴结内部回声结构失常,可见到髓质回声消失或变形移位,皮质非均匀性增宽,门部偏心等征象 [3] 。
若以L/T<1.7,超声诊断恶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84.6% ,特异性60.4%;若L/T 提高到1.5 ,则敏感性降至62.8% ,特异性升至85.4% ,敏感性低,特异性高,易漏诊。
Vassall [8] 等根据L/S比值、淋巴门形状及淋巴结皮质厚度等几方面超声表现综合判断淋巴结的良恶性,他认为82%L/S< 2的结节;81%无淋巴门及70%偏心性皮质增宽的淋巴结为恶性,而72%L/S> 2且淋巴门增宽的结节及91%皮质较薄的淋巴节为良性,所以综合考虑几项因素对诊断是有帮助的,仅以一项指标作为鉴别良恶性标准是不充分的。
2 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对淋巴结的血流分析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完善的诊断信息。
1995年Tschammler 对173 例浅表淋巴结进行研究,提出了恶性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表现及其分类,即无血管型、血管移位型、中央血管紊乱型和周边型,他发现良性淋巴结无一例出现上述类型,同时认为CDFI对于鉴别反应增生性和恶性淋巴结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3%、86%和89%。
良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分布在没有淋巴结门的淋巴结中心及周边,而血管类型的不同完全取决于结节内的病理性质及其病变程度。
正常淋巴结的血供丰富,小动脉由淋巴结门进入1~3 条,分布于皮质、髓质,呈正常的树枝状血流分布;结核性淋巴结于增殖可见血流信号,当坏死液化时,血流信号则会减少或消失,淋巴结周边可见包绕的血流信号;淋巴瘤的血流信号是所有淋巴结中血流最为丰富的,不仅在淋巴结的周围而且在淋巴结的中央均可见到彩色血流,另一个特征是,与转移性和反应性淋巴结相比几乎都是高灌注 [2] 。
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信号主要为周边型,当淋巴结>3cm时,周边的血流信号常被误诊为中心型血流,但这种肿大的淋巴结中心型血流是不可靠的 [9]。
Tschammler等 [10] 对恶性淋巴结的血管结构特征归纳为:血管移位;血管迷行;局灶性无灌注;边缘血管。
具备这四项恶性血管标准之一者可判定为恶性淋巴结,目前这一诊断标准已得到广泛的认同。
肿大淋巴结内的血流灌注特点表明:良、恶性肿大淋巴结两者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及分布不同,前者淋巴结内血流多呈根枝状规则分布;而后者淋巴结周边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形状多为条状弧形、半圆形或间断半圆形,并随淋巴结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
转移性淋巴结中央血流的出现率高于淋巴瘤。
结核性淋巴结、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边缘血流的出现率皆高于反应性淋巴结;结核性淋巴结和淋巴瘤之间、结核性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之间、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之间边缘血流出现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明淋巴结中央和(或)边缘出现血流分布是淋巴结恶性病变的重要特征,而淋巴门出现血流分布是良性淋巴结的重要特征,但前者不能用来排除结核性淋巴结,后者不能用来排除淋巴瘤。
若以周边型血流信号为标准,CDF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1.4%、83.5%和86.9%。
高性能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能显示直径2mm以下的细小血管及2~3cm/s的低流速、低流量的血流,可用于评价病灶内的血供特点 [11] 。
3 淋巴结的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显像CDPI 是多普勒另一种显示技术,图像的获得只是与流动的血细胞的多少有关,可以显示较大角度甚至直角的管内血流,具有很高的血流敏感性,因此他对良恶性淋巴结内血流的检出率均高于CDFI。
Giovagnorio [11] 等曾报道105个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超声研究,淋巴结内血流检出率,CDFI为76 %,CDPI为100 %。
4 淋巴结的频谱型脉冲多普勒检测对淋巴结内的血流进行频谱测定,在淋巴结的定性上也能为临床提供更为丰富的诊断信息。
良性淋巴结频谱呈低速低阻血流,但高于正常淋巴结血流速度,与淋巴结肿大程度成正比。
淋巴瘤及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峰值速度及RI、PI均大于良性淋巴结,通常呈高阻抗型,阻力指数均明显大于各种良性淋巴结疾病,且淋巴瘤的Vmax值在各类淋巴结病变中最高,亦为恶性淋巴结的特征之一。
Chang [12] 等认为肿瘤的血管管腔较粗,管壁厚,缺少肌层,有杂乱的吻合及动静脉短路,故恶性淋巴结的血流为高速低阻(RI≤0.6);而Hoss 等认为恶性淋巴结R I波动在0.69~0.88 ,PI波动在1.28~2.34 。
Vmax 、Vmin 在良、恶性肿大淋巴结中有交叉,而恶性肿大淋巴结的RI、PI 均高于良性。
另有报道指出转移性淋巴结的血流阻力还有一个特点 [13] ,即在同一结节内,通过分析最高和最低血流阻力值,可发现血流阻力的差异较大,PI的差异为0.25;而在良性淋巴结病PI的差异则为0.094,5 淋巴结的灰阶血流显像目前临床所用的B/W、CDFI、CDPI等,虽然可以获得病灶形态学改变及血流动力变化,但均不能同时清晰显示血流、血管壁结构及周围软组织。
若想对血流特点进行全面检测,则需对二维图像和彩色血流分别观测。
据黄翠萍报道 [14] ,采用数字编码技术的B-flow所显示的图像具有以下优点:增强了血细胞的反射信号,抑制组织噪音,直接形成血管内血细胞的信号。
血流、血管及周围组织同时成像,其帧频和分辨率分别达到了彩色模式的3倍和4倍,并且直接的显示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无血流外溢;此外,B-flow 不依赖于扫描角度、无需调节如取样包大小、壁滤波彩色阔值等复杂的血流控制指标,无混叠,不用彩色取样框,全屏显示血管的分布及血流状态,因而有很大的优越性。
将B-flow 应用于淋巴结的血供分析,将会成为临床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上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6 三维显像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随着超声诊断在临床的深入应用,进一步要求更全面、更直观、形象的显示人体的脏器结构。
计算机技术和图象处理技术发展,三维超声更加成熟,一些实用的系统开始记入临床研究应用。
三维成像提供直观的立体信息,对于重建的三维图,除了可以显示组织的立体形态及结构外,还可以先是该组织的剖面结构和任意结构细节,也可以绘出脏器的三维自然分界面,有利于提高诊断水平;同时与二维成像系统相比,三维成像系统还可以更客观的显示整体结构和任意解剖细节,对病灶和某一解剖结构的定位更加准确,有助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外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近年又出现了容积成像及实时三维成像,使得三维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但是三维成像提高了组织空间分辨率的同时降低了密度分辨率,因此国外应用三维技术进行实质器官的诊断很少。
7 淋巴结的组织声学造影显像随着超声造影的逐步应用,组织声学造影已成为超声医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而且将成为超声诊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将超声微泡造影剂经血管注入体内,以达到血管和实质脏器的良好显像效果。
近来,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经皮注射超声造影剂微泡可以进入淋巴管道,主要是通过淋巴结内皮细胞间隙或胞吞吐作用。
一般来说,小的微粒比大的微粒更容易进入。
大于400nm的微粒95%以上都滞留在注射部位,而粒径小于400nm 的微粒有74%的被吸收。
而那些2μm~3μm 的微泡,特别是那些软壳的能变形的微泡可进入淋巴管道。
超声波对微泡很敏感,能检测到淋巴管对其的吸收情况。
国内张家庭等报道对4 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经外周静脉注射造影剂进行实时超声造影,获得了相同类似的快上慢下型时间-强度曲线形态。
应用超声造影分析评价淋巴结的血流灌注,能获得更多淋巴结血流灌注的信息,应用这一新技术结合高频超声对肿大淋巴结结构的声像图观察,将有助于淋巴结的良恶性的鉴别,对临床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