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原创】最新最全的浙江大学研究生复试攻略

合集下载

浙大研究生复试内容

浙大研究生复试内容

浙大研究生复试内容浙江大学作为国内一流高校,其研究生复试内容严谨严谨,要求严格,内容涵盖多个方面。

研究生复试是选拔优秀研究生的重要环节,其内容通常包括学术能力测试、专业知识考察、外语能力评估、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浙江大学研究生复试内容的详细介绍。

学术能力测试是研究生复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考察考生的学术能力,学校可以初步了解考生的专业基础和潜在的研究潜力。

这部分内容通常包括专业课笔试和学术面试。

在专业课笔试中,考生需要回答一些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问题,考察其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而学术面试则是通过与导师或复试官的交流,评估考生的学术思维、观点表达能力和研究潜力。

外语能力评估也是研究生复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一流高校,浙江大学对研究生的外语能力要求较高。

外语能力评估通常包括英语笔试和口语面试。

通过英语笔试,学校可以初步了解考生的英语词汇量、语法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

而口语面试则考察考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外语能力评估是保证研究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综合素质评价也是研究生复试的重要环节。

除了学术能力和外语能力,学校还会通过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来评价其是否适合攻读研究生。

综合素质评价包括考生的科研实践、学术成果、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面的综合评价,学校可以了解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从而选拔出最优秀的研究生。

浙江大学研究生复试内容严谨严谨,内容全面,旨在选拔最优秀的研究生。

通过对学术能力、外语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学校可以全面了解考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选拔出最具潜力的研究生。

研究生复试内容也体现了浙江大学对研究生培养的高要求和严格标准,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浙江大学新闻传播经验

2022年浙江大学新闻传播经验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试经验先来说,目标和心态。

我也是从二本院校考上来的,考了360多,分数不高,但够用。

我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已经达到了自己在考研初期给自己设定的分数值。

在我看来,设定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很重要,最好是自己踮一踮能够到的那种,这样既不会使你懈怠,也不至于在后期影响你的心态(心态真的很重要)。

我的英语不太好,而浙大的英语分数线又比较高,所以一开始我的英语目标就是保60争65,能够上线就ok了,到了后期英语给我的压力也不算太大了。

考研思想准备一定要趁早做,因为你会发现从决定考研到真正付诸行动全心全意投入还有一段longlong的过渡时间。

如果已经下定决心考研了,那一定要心无杂念,好好开始复习了。

我在大学也属于闲不住的人,喜欢到处玩。

但是从2022年9月到12月,是推掉所有活动一门心思准备考试的。

有得必有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不能什么都想要,对吧。

考研主要时间安排:我从5月份开始背英语单词的,背了一个多月,6月中旬回家,浙大的同学带我去买了往年真题和参考书,又去电视台实习了一段时间,8月初回学校继续背单词并开始做英语阅读,9月份开始看专业课。

政治从11月开始做选择题,一般是抽个中午或晚饭后,穿插进行。

最后一个星期,狂背了肖4套,背了两遍。

建议大家专业课最好暑假就开始看,这是我的一个教训!实习神马的就先放一放,早点回学校。

浙大参考书多,而且像新闻学概论,传播学这种书看第一遍只能算是浏览,有个印象,需要慢慢抠。

9月份才开始看专业课的恶果是,到后面明显感觉时间不够,有点手忙脚乱的,压力变大。

专业课复习说说专业课学习,我感觉浙大专业课的题虽然很活,好在知识点还是比较忠于书本的,一般超纲的题目比较少,比较重视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所以一定要好好看书,把书上的内容吃透是重点。

邵培仁的《传播学》和邵志择的《新闻学概论》是这门专业的基础理论框架,也是重点。

传播学我是边看边做笔记的,碰到不懂的就去参考一下其它版本的传播学,像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

浙大研究生复试的面试流程

浙大研究生复试的面试流程

浙大研究生复试的面试流程(中英文实用版)**Zhejiang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Interview Process**The interview process for postgraduate studies at Zhejiang University i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candidate"s academic capabilities, research potential, and overall suitability for the program.浙江大学研究生的面试流程是一个全面的评估,旨在评估候选人的学术能力、研究潜力以及是否适合该计划。

**Initial Screening**An initial screening of applicants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ir application materials, including academic transcripts,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and research proposals.首先根据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包括学术成绩单、推荐信和研究提案。

**Technical Interview**Candidates who pass the initial screening proceed to a technical interview, which focuses on their knowledge of the field and ability to apply theoretical concepts to practical problems.通过初步筛选的候选人将进入技术面试,重点评估他们在该领域的知识和将理论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浙江大学 研究生初试及 复试书籍及要求

浙江大学  研究生初试及 复试书籍及要求

哲学原理参考书 家祥等箸,北京大学出 中西哲学史参考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 册,第一篇)冯契著, 中国哲学史只考先
010106▲ 010106▲美学
01 哲学美学 02 文艺美学
230 传媒 与国 际文 化学 院
5
哲学美学方向同上 文艺美学方向:①101 面试加笔试 ① 政治②201 英③706 中 笔试科目: ② ③ 外文学史④ 外文学史 ④ 808 文学 美学 评论与写作
020 光华 法学 院
21
①101 政治②201 英或 ② 202 俄或 203 日或 214 德或 215 法③701 法学 1.面试本专业综 基础课( 基础课 ( 含法理学和 合知识、 外语口语 民法学) 民法学) 802 法学专 2.外语听力 ④ 业基础课(A 类题<宪 业基础课 法学、行政法学、刑 法学>)
7
①101 政治②201 英或 ② 202 俄或 203 日或 214 德或 215 法③701 法学 1.面试本专业综 基础课( 含法理学和 基础课( 合知识、 外语口语 民法学) 民法学) 802 法学专 ④ 2.外语听力 业基础课(A 类题<宪 业基础课 法学、行政法学、刑 法学>)
法学基础课参考书 《法理学》 (面向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导论》孙笑侠、夏立安 版; 《民法》 (普通高等 王利明主编,中国人 助参考: 《民法概要》 社 2003 年版; 《法律思 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 法学专业基础课 《宪法》 (21 世纪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学》 (第二版)胡建淼 《刑法学》高铭暄、马 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 考生应试“法学专 选专业及研究方向之不 类题或 B 类题或 C 类题
010120▲★休闲学 010120▲★休闲学 ▲★

西医综合考研: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复试流程

西医综合考研: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复试流程

西医综合考研:浙江大学神经外科复试流程15年神外据说是小年,招七个,结果只有四个一志愿过线,剩下三个缺额,有八个同学参加调剂复试,争夺三个缺额。

复试时间地点:浙二
复试流程:笔试+面试(就一个下午进行)
笔试部分:就英语听力:一套英语四级听力,不知是哪年的真题还是一套模拟题,刨去听力听写。

面试部分:按大家现场交的评分细则的顺序,先交的垫底,后交的先进去复试,我是第一个交的,所以···
在一个很小的办公室里,五六位导师,进去先是一段英语自我介绍,貌似没有打断的情况出现,然后是导师提问,很随意的那种,但然也有跟专业有点关系的提问,比如我就被问及神外(他们称脑外)都管哪些病,由于我是调剂的,前一天下午参加肿瘤的复试,第二天下午就参加神外的调剂,书没咋的看,实习也不转神外,所以答得有点不全,一个老师说我神外的专业术语说得不好,然后闲聊了一下就出来了,感觉录取的希望都不大。

面试每个人能有个五六分钟的样子。

复试心得:复试气氛还是很好的,提前还是联系一下导师吧,这样感觉胜算比较大,由于是调剂的,没怎么了解导师。

复试资料:用四六级英语练练听力,然后稍微看看有关神外的书籍,有时间去神外转转。

浙江大学材料系考研复试流程和初试经验教训总结

浙江大学材料系考研复试流程和初试经验教训总结

复试流程3月27号下午,复试笔试开始,大约1小时,考查形式为选择和判断。

前面有公共题,后面可以选做半导体试题、无机试题、金属试题。

(选择什么试题与将来报考哪个所没有关系)。

一小时后,在曹光彪大楼公告栏张贴成绩,话说在这一环节后很多名次靠前的都掉下来了,而且影响了后面的面试,因此这个笔试很重要,一定要当重头戏。

考查内容就是来自那些指定参考书,平时就要积累。

3月28日上午,所有人被分成十几组,每组10人,每组的同学是随机分配的,而且每组同学面试的次序是按姓氏来的,比较公平,克服了很多潜在不公平因素。

我有幸被大牛蒋建中老师面试,此人不拘小节。

问到的问题,大概有:递上六级证书,问我要成绩单,我说没带,就放过了(不然会按照本科科目问的)中文自我介绍翻译一段话,是有关材料的基本描述,翻译的一般,大概是看我六级成绩不错,放过了研究方法中的电子衍射的问题为什么金属和陶瓷掉地上,金属不碎,而陶瓷碎掉问到了SRTP中的问题,光催化的原理,用到的检测手段等下午两点,公布总成绩,先公布科学学位名单,然后公布专业学位名单(关于两种学位的选择,选择是在笔试结束,笔试成绩给出后,到时候会给一张表,自己选择参加科学组还是专业组的面试,如果选择科学组,即使被科学组刷掉,也可以重新与专业组的同学排名,但专业组的前5名直接录取,也就是说科学组被刷的同学可以与专业组非前5名的同学竞争专业学位)初试经验教训总结1、考研班报名问题自己当时报了一个高联政治全程和数学强化班,感觉利弊参半。

数学强化班是在暑假的8月中旬开始,大概一周时间,包括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

强化班主要是老师通过讲解部分真题或典型题目来串起知识点,还是比较有用的,而我七月份参加了专业实习,导致中间有一段时间没有复习,因此听课时很被动,我的强化班很大程度上是在向老师和周围同学学习,缩小差距,而这本应是个自我提炼的过程。

至于政治,我觉得还是报的有点亏,全程班师从暑假8月份开始上强化班,后来12月份又上冲刺班,最后还有一个点题班,其实越到后面才越有用,因为那时政治方面的信息比较充足,老师会把各个班的总结讲义合成一本,奉献给大家,建议报个冲刺加点题足矣。

PAG 规划特辑 浙大城乡规划考研复试理论复习攻略

PAG 规划特辑  浙大城乡规划考研复试理论复习攻略

对于还迷茫于城乡规划考研复试复习的同学,来一起看看复习攻略吧!1考题特点规划考研复试考题类型集中在“热点型考题+复合型考题”两大类,题目相对于初试更为灵活和考察学生的知识的拓展面、思路的逻辑性和论点的创新性。

考题数量一般在5-8题左右,每个题目相当于写一篇500-1000字小论文,每个题目可能来自不同的出题老师,因此其考题类型的分布不会重复和集中在同一领域。

既然是研究生选拔,自然注重学生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始终要牢记答题的逻辑最为重要,这对于规划这种社会科学来讲,建立自洽的逻辑体系论述清楚观点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观点本身的正确性。

2复习方法规划杂志:覆盖式复习看规划杂志需要做到看记结合,全覆盖式的初步了解近两年的规划动向。

建议看最近两年内出版的《规划师》、《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等杂志,尤其是前面两本相对来讲理解的难度不是特别高。

可向学校图书馆借阅或者网上买二手全年刊看。

就像看作文一样,事实证明多看是能够提升作文能力的。

同样的道理,翻阅杂志也能提升自己的答题能力,即使看不懂也没关系,关键是弄清文章写的逻辑而不是其中的技术细节。

并且,刻意尝试想象一下同样的文章选题,模拟一下你会如何写这篇文章,去思考思路框架如何构建等问题。

如果保持这样的状态坚持去看,带来的好处一是能够在离复试前的短时间内迅速了解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二是说不定就能在考场上灵光一闪,蹦出答题想法来。

▪导师论文:针对式复习看浙大老师近两年发表的论文(中国知网下),特别是某些出题老师(李王鸣、曹康、华晨、杨建军、韩昊英、饶传坤等老师)的论文可能会是考题的出处,因此掌握其最近几年论文发表的方向,并重点针对其发表的高影响力文章进行深入理解和记忆。

▪线上推文:浏览式复习微信公众号每天都有推送最新的规划研究和实践文章,充分利用闲暇或者碎片时间浏览手机微信规划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做到坚持每天看一篇推送文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浙大MBA复试经验分享——复试备考流程及要点提醒

浙大MBA复试经验分享——复试备考流程及要点提醒

浙大MBA复试经验分享——复试备考流程及要点提醒最近身边有很多小伙伴都在咨询关于复试的问题,趁着今天有空把我的复试准备过程按照时间线梳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联考结束后,趁着考完印象还深刻,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估分(辅导班或者小红书、知乎上都是可以找到答案的),如果估的分数差不多能过所报考专业的复试线,那么我们就要开始准备复试了,我是报的辅导班学习,所以关于所有的复试节奏和时间点,以及各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正常来说:1月上旬,辅导班开了材料撰写课程,所以1月份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复试需要的材料整理出来,根据老师课上所说的以及我自己的亲身感受,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关于简历撰写的意见,供大家参考:1、简历尽量写在一张A4纸上。

2、关于个人经历时间这一块要采取倒序的形式。

3、每份工作不超过6条,每条长度不超过3行。

4、工作要分为职责和业绩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5、善用数字,在体现亮点方面数字的作用往往大于文字的效果。

6、再写经历的时候要体现成长,比如在基础岗位上你积累了什么技能,在第一次换工作岗位的时候,有了什么成长,以此类推,在最近一份工作上,责任最大,处理的问题越来越负责,带领的团队也越来越大的一个故事。

等等......每年2月中下旬会出成绩,再等半个多月左右的时间出国家线和复试线,浙大MBA项目复试一般都安排在3月中下旬进行,早一些时间会在中旬就组织面试,复试后一个星期就知道自己是被拟录取了。

复试是属于学校行为,每所学校复试形式不同,而且根据院校特色喜欢的学生也都是不相同的,所以要多了解自己报考院校的特色,一般从校训上也可以看出学校喜欢哪方面的人才,比如浙大的校训是“求是创新”,所以浙大倾向哪方面的人才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了。

2月份易考还会上历年真题解析课程和英语真题解析课程,在这期间我也把他们发的资料上一些比较常见的真题做个总结,然后自己也梳理了几个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根据老师课上所教的技巧,先自己整理了一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在前面1、本文由王道论坛所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本文介绍的东西大多基于个人经验,由于条件限制以及经验匮乏,所说所谈均属一家之言,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

各位学弟学妹,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复习准备,大家终于走进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在经过一个多月漫长而焦虑的等待之后,大家终于拿到了自己的分数。

想必此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虽然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浙江大学复试的方方面面,但请允许我在开头对于成绩考的并不是很理想的同学说一些话。

我想说,考研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你在过去半年,一年,甚至数年内的学习情况与努力程度,更不能代表你的自身实力,当然更不可能仅仅因为考研失败而影响你未来的前途。

决定考研成绩的因素有方方面面,也许你缺少了一些运气,也许你的目标定的偏高,也许你受复习的环境影响。

如果今年考研失败了,请你不要沮丧,不要懊悔,既然无法回到过去,不如好好地规划一下未来。

是选择调剂,还是重新来过,还是选择工作,还是选择其他的出路。

读研并非适合每一个人,也许这一次小小的挫折会让你更快的迎来下一次的成功!对于考的不错的同学,有一部分考的很高的同学,这一部分同学也不要过于大意,以往每年都有一些高分的同学因为机试没有做出一道题而与浙大无缘,所以,即使分数考的很高,也不要麻痹大意。

对于考的一般的同学,有些同学感觉自己的成绩在分数线附近徘徊,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可能只比分数线高出十几二十分,而听以往同学说复试要刷掉一小半的人,所以也是提心吊胆,无心复习。

我想说的是,对于这一部分同学,拿到分数离拿到学校录取线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你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杂念,更不能有放任自己,复试听天由命,全凭运气的想法。

这段时间是你们最需要抓紧,最需要付出的时间,要全力以赴地去准备机试,不要因为心忧分数而影响效率。

下面便开始介绍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复试录取的方方面面。

一、录取名额根据往年的情况,在查到分数后,有些同学会从学院拿到考研的分数统计表,发布到网上。

如果今年还有这样的统计名单,大家要理性看待一些,去年这份名单是把计算机专业考研同学的分数都给罗列在一起,里面包括了数字媒体,强军计划等同学的考研成绩,他们有的试卷跟我不一样,有的有额外的加分,录取时是分开录取的,不会占用我们的名额。

浙大计算机学院的复试按照1.5:1的比例进行选拔,也就是说,150个进入复试的同学中有100名能够被计算机学院最终录取。

往年论坛上总会有一些同学说复试刷人很多,比例甚至超过 1.5:1。

希望大家不要过于焦虑,我记得去年拿到分数后有同学根据往年录取比例统计并分析得出复试最终录取130+人,事实上,最终被计算机学院录取的有160+人。

除了这个名额之外,没有能够被计算机学院录取为硕士的同学仍有如下一些选择(根据去年的情况):①浙江大学专业硕士,②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好像是这个学校,有点记不清了),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联合培养,④浙江大学软件学院。

下面简单得介绍一下这四个选择(因为我去年没有考虑这四个,所以了解的也不多,信息有误,还请见谅。

具体情况到时候老师为进行介绍,想具体了解地也可以主动咨询老师)。

关于专业硕士,专业硕士是国家近些年要求大学开设的一类,与学术型硕士相区分,旨在培养与企业要求相接轨的人才。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专业硕士与学术性硕士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①去年学术型硕士免学费,专业型硕士学费1W/年。

②专业硕士不占导师名额,这意味着你可以选择你想进入的实验室,因为不占导师名额,所以一般导师都不会拒绝。

③专业型硕士一般情况下不能够申请硕博连读。

④10届的专业型硕士学校每月发的生活费略少。

⑤目前来说,计算机学院的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在培养方面没有区别。

关于联培,主要是指在第一年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进行课程学习,一年后进入联合培养学校的导师的实验室进行学习。

最后发的毕业证书是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毕业证书。

关于软件学院,这个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学费2W/年,第一年进行课程学习,第二年到单位进行实习。

好处是可以尽快参与实习,可以提前一年毕业。

目前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大家对于软件学院普遍存在着“低一级别”的看法,但软件学院的就业情况,未来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就比计算机学院差,自己的实力还是主导因素。

所以究进是否选择调剂软件学院大家自己斟酌。

去年的这四个调剂方式是自己选填的,如果四个都不愿意就都不填,如果愿意调剂,就根据愿意调剂的次序进行选择,比如可以只选择①,也可以选择①④,也可以选择①④②③。

到时候学校会根据分数的高低,按照个人意愿进行调剂。

去年①②③这三项分别都有10个左右的名额,④项名额较多。

出去这四项调剂之外,有的导师有军工项目的,可以跟导师联系,这个也不占用录取名额。

往年还有直博的名额,直博生占用的是博士的名额,不占用硕士的名额,去年直博生名额在保研时便已用满了,因此也就没有这一项调剂。

但去年在计划内的160多个同学中,可以选择硕博连读,选择硕博连读不会给录取的时候额外加分,也就是说,有些同学成绩一般,会考虑是不是选择了硕博连读能够增加录取的几率,我想提醒的是,硕博连读不会影响最终的录取,只是选择了硕博连读的同学如果被录取为硕士后,就必须遵从自己之前的选择。

但很多实验室的博导都希望学生能够读博,所以在联系导师的时候导师会跟你进行沟通,如果有意向的话就可以选择硕博连读。

硕博连读和直博生的区别是:①直博生占用博士生名额,硕博连读的同学占用的是硕士名额;②直博生第一年开始便享受博士生待遇,主要指生活费,实验室津贴。

③直博生理论上学制5年,且中途不可放弃;硕博连读生的学制以及中途是否可以放弃不是很了解。

在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以上都是2010年录取的一些情况,对于2011年的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之所以写这些是为了让大家提前了解一下,有所准备。

二、学院复试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录取是很公开很透明的,每年都会根据大家的初试复试成绩进行计算得出总分,根据总成绩的高低划线录取。

具体的计算方式是这样的:总成绩= 初试成绩/ 5 * 65% + 复试成绩* 35%。

复试成绩= 机试* 25% + 面试* 75%。

复试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的不予录取。

下面根据这个公式做一下简单的分析,初试成绩满分是500分,除以5后是100分,机试和面试的总分都是100分。

从表面上看,初试成绩和面试成绩对总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而实际上,初试的成绩大家的分数相差可能比较大,拿去年为例,分数线是315分,最高分是400+,大家之间的差距也都比较大,初试相差20分,那么体现在最终总成绩上的差距是20 / 5 * 65% = 2.6分。

机试大家之间的差距可能就更大了,因为机试满分100分,只有5道题,所以一道题目就可能产生二三十分的差距。

机试相差30分,那么体现在总成绩上的差距是30 * 25% * 35% = 2.625。

而从以往的面试情况来看,大家之间的分数都差不多,差距很小。

面试相差5分,体现在总成绩上的差距是5 * 75% * 35% = 1.3125。

所以,影响学院录取的主要因素是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

初试成绩已定,对于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要多花一些时间在机试的准备上面,以争取机试取得高分。

三、学院机试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机试安排在机房进行,根据去年和前年的情况,不可以带电子资料和纸质资料。

使用浙大内部的OJ系统,只支持C语言和C++语言,不支持java等语言。

机试题目共5道,题目为中文,分数由高到低(比如30, 25, 20, 15, 10),难度由浅入深。

有的同学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简单的题目反而分数高,难的题目反而分数低呢,我想这是尽量控制大家分数差距的一种措施,因为大家基础不同,所以通过制定这样的分数可以尽量缩小大家之间的分差。

有些同学在本科学习期间就曾经做过acm相关的练习,有些同学在初试结束之后就开始准备机试,有些同学可能还没有怎么开始正式的练习。

机试到底需要花多长时间准备,该如何准备呢。

下面仅简单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

PS:我是小菜鸟,acm老手可以自动忽略本节,进入下一话题。

我本科时没有做过acm相关的练习,初试之后因为感觉复试无望也没有准备,拿到成绩后才开始准备机试,准备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历年的真题做了两遍,牙签学姐总结的文档后面的练习题挑着大部分做了一遍,所有的这些题都在杭电OJ上A过。

这样的水平基本可以应付复试的要求。

当然,我的初试成绩在去年进入复试的同学中处于中上等的样子,如果成绩一般的同学,需要在机试上有更高的追求,花更多的功夫。

我个人感觉机试的题目有四个特点:一是题目简单,机试的题目都是很简单的程序题,不需要用到面向对象编程,只是简单的过程化编程即可,具体的难度可能连acm练习题中的水题的标准都算不上,所以没有acm经验的同学大可不必担心。

二是题型固定,每年机试的题目类型都比较固定,A+B,字符串,图论中的两个常用算法,搜索,动态规划。

具体请参见王道论坛牙签学姐总结的机试手册,我去年就是完全按照那个小册子里面的真题和练习题进行练习的。

这几种题型,除了动态规划较难之外(动态规划也不是每年都出,而且有些动态规划的题目也可以用其他方法解决),其他题型都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真题掌握。

三是A 通不易。

这一点我们在准备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得到,就是往往我们的程序能够把样例跑通,但一提交运行就容易出错,所以在练习时就要多加小心,考虑的尽可能的全面。

四是根据历史经验,机试的题目难度总是一年偏难,一年偏简单。

比如大家在练习时就能发现08年的机试题目就比较难,09年的很简单,10年的机试题目又是比较难,11年……你懂得。

当然啦,第四点仅是个人猜测,没有任何根据。

机试应该怎么准备呢?前面已经提及了一些。

我觉得机试的准备主要“以真题为纲,以练习为主”。

机试的练习一般在杭电OJ上进行,因为里面收录了一些浙江大学复试的真题,而且里面的题目相比ZOJ,POJ而言要简单一些。

王道论坛上牙签学姐总结的机试文档非常好,里面把每年的真题进行了分类,每一题都给出了答案,并且最后还收录了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供练习用,练习题也进行了分类。

没有接触过acm的同学可以先看文档最后面练习题中的简单题,通过这些题熟悉OJ的操作,熟悉一下编码。

熟悉了之后便回到真题中来,根据文档中的分类,一项一项各个击破。

真题完成一遍之后,可以选择练习题中的题目进行练习,最后,再把真题按照年份按照每年的题目顺序进行一遍模拟练习。

有些同学在论坛里问机试需不需要看一些算法书,有些同学推荐了算法导论,编程珠玑。

我个人的看法是没必要。

因为前面说了,题目较简单,而且题型固定,所以练习真题是最好的准备方法。

在这些题型中,动态规划比较难以理解,可以随便找一本比较浅显的算法书来看看。

动态规划题目出的很少,有些年都没有涉及,即便涉及了,往往也在倒数后两题中,分值很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