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网络时代的网络新闻的特征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传播媒介形式,进而衍生了网络新闻。呈现出反应快,针对性强,方式灵活的发展态势。而网络新闻与过去的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拉斯韦尔的5W模式来比较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上的异同,有助于全面了解网络新闻的特性,发展状况,创新性。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媒介自媒体

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1网络新闻的发展与趋势随着有“第四媒体”之称的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加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能力与精力采用新的技术,关注更多大众社会信息,网络新闻的发展也以涨潮般的速度迅速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

一、从拉斯韦尔“5W”模式看网络新闻传播特性(优势)

1、传播源(谁)(交互性)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在传统新闻中,

传播者一般是专门的传媒组织,机构,及其中的工作人员。而在网络新闻中,传播

者不再是单一的组织,集体,更多的大众也充当起了传播者的角色。大众不再是被

动的接受,而是可以参与,发布,成为一个个传播源。将之称为“自媒体”,“特指

以普泛化和自主化为特征的草根网民,以简易的电子化手段和数码技术为支撑,在

私人的独立空间内,无需经过专业编辑的过滤,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传递

和分享新闻信息或非新闻信息的新型媒体的总称。”2网络新闻编辑学如近年流行

的博客,播客,微博等都是自媒体类型。网络新闻不仅有专门传媒组织发布的新闻,

更有普通大众发布的个人信息,体现了网络时代下网络新闻的交互性。

2、传播通道(时效性、全球性)

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

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传统新闻大多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来发布新闻信息,优点在于把关人的作用,信息大多较真实,权威,报

纸和电视编辑时间较长,广播不能做到身临其境,只能凭听觉。而网络信息借助于

互联网的平台,真正做到了即时性,运用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相结合,基本

能做到在事件发生的最短时间内传递出信息,并且不限距离,是全世界都能看到新

闻,这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3、内容(范围广、选择性)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它具有综合性,公开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的特点,由

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并且受传播者的目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大众

诉求的方式,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新闻受到更多的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制

约,更多的宣传国家意志,很少考虑民众的诉求,再加上民众参与少,内容较单一。

而网络新闻因为传播源,传播渠道的改变,外在因素是媒体改变了传统思维,开始

关注更大多数人的诉求,站在民众的角度上思考,而民众也有了渠道去更多的参与

其中,所以网络新闻内容丰富,数量多。进而使民众有了选择性,可以随意选择自

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深度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

4、受众(多样性、交互性,自主性)

就是受传者,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是主动的信息接受者、信息再加工的传播者和传播活动的反馈源,在传播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新闻中,受众受到了一些制约,如不识字的不能读报等因素,而网络新闻的受众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去接受信息。因而涵盖了更多的受众。

包括了精英阶层,大众阶层,都可以从网络上自主的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再加上网络媒介的特点,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也可以是媒介组织。例如在微博上,有许多的问题都是普通民众先发现提出来的,媒介组织看到后才开始采取行动去挖掘、采访、仔细报道,从这个角度上看,受众和传播者的界定不再是那么一定,而是有了交互性。

5、效果(反馈性、有效性)

指传播者通过媒介发出的信息即传播内容传至受众,从而引起受众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传统新闻发布后,由于受到媒介的制约,不能及时反馈效果,从而无法判定传播活动的成功有效与否。对于下一次的传播活动的顺利进行没有实际效果,不能更正劣势。而网络新闻发布后,通过各种渠道,人们能同时接受并反馈,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不仅使传播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效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使民众有了能发表意见的场所,提高了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形成聚合力。

二、网络新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劣势)

1、真实性和可信度降低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新闻更要全面、准确、真实的报道新闻。但是在争夺

眼球的竞争中,一些网络新闻媒体或个人为了吸引受众,置正确的舆论导向于

不顾,将道听途说或假的信息编发上网,转发或引用虚假新闻和有害信息,误

导公众,混淆视听,不仅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也败坏了网络新闻的名声。这是

因为网络新闻的发布不再和传统新闻一样经过层层把关,有把关人的细心把关,相反因为信息源的增加,任何人和媒体都可以随意发布信息,造成大量信息缺

乏检验性,进而造成新闻失实,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这是网络新闻在发展过

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需要谨慎对待。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全面封

杀造假者,实行媒体问责制,建立媒体主编或责任编辑引咎辞职制,强化媒体

的把关意识,加强对编辑、记者的培训,提高其识别虚假新闻的能力,加强网

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旦发现虚假新闻,立即更正并尽量清除,以

防误导更多的人。3网络新闻产生失实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2、信息重复性和重量轻质

网络新闻由于新闻传播源范围广,所以新闻数量众多,但大多数的媒体由于缺

乏技术,资金的支持,制作技术还欠缺等因素,造成了信息的大量重复,再加

之一些媒体只是单纯的追求眼球利益,只求点击率,故没有重视信息的质量,

或者由于其它限制,形成了重量轻质的局面。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耗费了人

力,物力等资源,不利于网络新闻的长远发展。

3、著作权纠纷及个人隐私保护等法律问题增多

现行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中,没有涵盖互联网上流通的数字作品。由于网络

新闻内容浩如烟海以及把关人功能减弱,网络上充斥着内容芜杂、与公益无关

的隐私话题。所以,面对种种问题,加强宏观管理是当务之急。只有加强网络

新闻界的法律管理,才能提高网络新闻作品的品质,优化其传播效果。

网络新闻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不足之处,要力争改进。“对于自身的优势,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强化自身新闻传播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信息服务内容和各类网络服务项目,开掘有特色的信息服务,从而能在将来的网络新闻大战中处于不败之地。”4网络新闻现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歆.网络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网络传播》月刊.2007.3

【2】蒋晓丽. 网络新闻编辑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

【3】王念秋. 网络新闻产生失实现象的原因及对策.开封大学学报.2007.3 【4】郑歆. 网络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网络传播》月刊.2007.3

2020考研专业课新闻传播学核心考点:网络新闻编辑

2020考研专业课新闻传播学核心考点:网络新闻编辑 编辑工作:新闻传播和出版机构中以他人原稿及材料为对象,依照实际需求和构想,汇集稿件,加以鉴别、整理和组织,使之符合传播目的的专业工作。 编辑职业: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一、网络编辑的特性: 1、非线性编辑:以数字化为基础的、多媒体和超文本的、网状的编辑; 2、高技术编辑:数字化技术、超文本技术、多媒体技术。 二、网络新闻编辑的职能: 1、强大的信息汇总职能;(要广泛搜集信息;要精心选择信息;要认真加工信息) 2、艰难的把关职能; 3、更巧妙的舆论导向职能; 网络新闻把关面临巨大的挑战: 1)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信息空间,因其传播主体的多元化和隐蔽性,使得把关者难辨真假,难辨是非; 2)从游戏规则来看,网络是信息的自由流动,本质上是排斥把关的; 3)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信息无限丰富,要对其把关十分困难; 4)网络传播信息的路径十分广泛,难以控制; 5)信息在网络上的流动基本上是无序的,而把关则是为了有序,二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网络新闻传播必然存有着把关现象: 1)传受互动机制导致把关:信息爆炸使人们希望得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而网络新闻真实性和公信力较低,这些问题要由把关人来解决; 2)政治经济机制要求把关:符合法律、符合经济利益原则; 3)媒介自律机制导致把关: 网络新闻编辑应成为信息提供者、信息引路人、信息规范者和监督者。 如何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引导舆论: 1) 利用各种适合网络特点的编辑手段引导舆论:使用时间和空间手段来评价新闻事件(刷新和编排);使用稿件集合的合力指向表达编辑意图;使用多媒体形式凸显编辑意图;在网页中以特殊手段形成强势(图片、字体颜色) 2) 利用言论功能来引导舆论:配发评论等 3) 利用交互式手段来引导舆论:论坛、聊天等 三、网络新闻编辑的原则: 1、整合性原则; 2、策划性原则; 3、美学性原则。 网络新闻编辑如何把握整合性原则: 1)处理好质和量、长和短、快和慢、抢和压的关系; 2)从真实性、新鲜性、全面性和平衡性几个方面对新闻实行筛选; 3)对新闻实行纠错; 4)对同类事件、某一时段的新闻、同一时间的新闻实行综合; 5)标题必须是一行实题,简洁明了,求新求活,富有内涵,当日最重要的新闻标题要做特殊处理,网页内的标题比主页标题标出更多更完整的信息。

四大门户网站传播特点与比较

四大门户网站传播特点与比较 关键字: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传播 摘要:无论是在传播的广度还是深度上,互联网代表了人类在传播技术领域发展的最高成就在中国,门户网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网站类型,门户网站在网站建设和产品拓展上极力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几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被集成到了门户网站上。通过对门户网站的探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四大门户网站简介 (一)、门户网站含义 门户网站(Portal Web,Directindustry Web),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服务、目录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 (二)、四大门户网站 新浪 新浪公司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网络媒体公司。新浪通过门户网站新浪网、移动门户手机新浪网和社交网络服务及微博客服务新浪微博组成的数字媒体网络,帮助广大用户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获得专业媒体和用户自生成的多媒体内容(UGC)并与友人进行兴趣分享。 搜狐 搜狐公司是2008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是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是中文世界最强劲的互联网品牌。 网易 网易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及其它技术方面,网易始终保持国内业界的领先地位。网易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网易利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实现“网聚人的力量”。 腾讯 腾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e10683936.html,)是中国浏览量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是腾讯公司推出的集新闻信息、互动社区、娱乐产品和基础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门户网站。 二、四大门户网站传播界面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2009-07-16 10:18:45 在21世纪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我国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特别是那些没有新闻发布权的商业网站,网络新闻专题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在受众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是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可资利用的丰富资源,以“集装箱”的方式,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进行快速、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经过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在选题、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1.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特点 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制作出一个成功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至关重要。现在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别: 一是重大突发事件专题报道,即难以准确预测而突然爆发的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①。比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地震这一事件一经证实,我国各大网站都立刻组织了新闻报道。其中新浪网更是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迅速组成专题“四川地震”,从消息、图文到背景资料等多个角度对地震进行了报道,并随时更新新闻信息,在当日20时将专题补充为“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并在专题中补充了更多的图文、视频资料,使受众能够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震区事态发展的最新状况,凸显了网络新闻专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报道优势和速度优势。 二是对于一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的专题报道。比如新浪网对我国每年的“两会”专题报道、国庆专题报道、“春运”专题报道,对国外的诺贝尔奖专题报道、奥斯卡颁奖专题报道等等。这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都是受众比较关心的事件,现在也逐渐成为网络新闻专题的上佳选题。 三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报道。即那些引起群众普遍关注,广泛议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亟待解决的问题②。这些问题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之下,比如说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2.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方式特点 在我国的各大新闻网站中,“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信息传播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媒体新闻专题独有的报道方式。它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新闻信息产品品质要求的逐步提升,进一步凸显其传播优势,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主流新闻报道形式③。它将网络媒介“海量”的事实性信息集萃、“多角度”的意见性信息呈现和“即时”的反馈性信息传递这些特点充分利用起来,给了网络受众更多的全新的选择。 比如,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刚发射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网络时代的网络新闻的特征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传播媒介形式,进而衍生了网络新闻。呈现出反应快,针对性强,方式灵活的发展态势。而网络新闻与过去的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拉斯韦尔的5W模式来比较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上的异同,有助于全面了解网络新闻的特性,发展状况,创新性。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媒介自媒体 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1网络新闻的发展与趋势随着有“第四媒体”之称的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加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能力与精力采用新的技术,关注更多大众社会信息,网络新闻的发展也以涨潮般的速度迅速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 一、从拉斯韦尔“5W”模式看网络新闻传播特性(优势) 1、传播源(谁)(交互性)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在传统新闻中, 传播者一般是专门的传媒组织,机构,及其中的工作人员。而在网络新闻中,传播 者不再是单一的组织,集体,更多的大众也充当起了传播者的角色。大众不再是被 动的接受,而是可以参与,发布,成为一个个传播源。将之称为“自媒体”,“特指 以普泛化和自主化为特征的草根网民,以简易的电子化手段和数码技术为支撑,在 私人的独立空间内,无需经过专业编辑的过滤,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传递 和分享新闻信息或非新闻信息的新型媒体的总称。”2网络新闻编辑学如近年流行 的博客,播客,微博等都是自媒体类型。网络新闻不仅有专门传媒组织发布的新闻, 更有普通大众发布的个人信息,体现了网络时代下网络新闻的交互性。 2、传播通道(时效性、全球性) 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 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传统新闻大多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来发布新闻信息,优点在于把关人的作用,信息大多较真实,权威,报 纸和电视编辑时间较长,广播不能做到身临其境,只能凭听觉。而网络信息借助于 互联网的平台,真正做到了即时性,运用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相结合,基本 能做到在事件发生的最短时间内传递出信息,并且不限距离,是全世界都能看到新 闻,这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3、内容(范围广、选择性)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它具有综合性,公开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的特点,由 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并且受传播者的目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大众 诉求的方式,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新闻受到更多的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制 约,更多的宣传国家意志,很少考虑民众的诉求,再加上民众参与少,内容较单一。 而网络新闻因为传播源,传播渠道的改变,外在因素是媒体改变了传统思维,开始 关注更大多数人的诉求,站在民众的角度上思考,而民众也有了渠道去更多的参与 其中,所以网络新闻内容丰富,数量多。进而使民众有了选择性,可以随意选择自 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深度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

网络新闻写作的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0683936.html, 网络新闻写作的特点 作者:张芳 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5期 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机制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传统的新闻写作方式提出尖锐的挑战,认真研究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性,掌握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技巧,对于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增加网络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建造引导读者向深层信息进入的第一航标:精心制作新闻标题。目前,新闻媒体网站为增大信息容量,通常采用新闻标题集中组合的引导式版面布局。在这样的版面结构下,最先呈现于受众眼前的是由大量新闻标题组成的链动集群,每条新闻的深层内容往往需要通过点击标题的链接才能索取。因此,新闻标题在网络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了。 为此,网络新闻标题制作应达到以下的标准:一是要清晰准确地说明一个新闻事实;二是要突出一条新闻中最为重要的新闻因素;三是要强调一条新闻中最新的变动;四是要揭示新闻中最为本质的变动意义。 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要求或许不能同时在一个新闻标题中实现,但是在一个新闻标题中,这四个要求被实现的成分越多,其新闻标题的质量就越高。在制作网络新闻标题中有两点特别需要注意:首先,不要使用卖弄的、夸张的、过分渲染的词汇制作标题,因为在快速阅读中,这类标题难以让读者准确地了解新闻的真实内容,甚至会让读者不得其解。其次,不要使用隐喻、暗喻、比喻在标题中“标新立异”,因为这样的标题可能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障碍,形成对读者的误导。 让新闻适合于扫描式阅读:想方设法突出重点新闻要素。网上读者阅读新闻的主要方式为扫描式阅读,在这种阅读方式下,要想保证读者能够容易、清晰、准确地捕捉新闻的核心内容,在写作上就要做到:先将重要新闻因素用最清晰的文字描述出来,再就是要对重要新闻因素进行合理排列。为此,以下几点在为网络写作新闻时需要特别注意:第一,注意要让关键词语突出出来,避免去强调整个句子或者是一个段落,因为扫描状态中的眼睛一次只能掠视两三个词。第二,注意用一个段落描述一个主要的内容,用另一个段落去描述另一个内容。读者的注意力是跳跃的,甚至经常会进行超越段落的跳跃,因此他们很难在一个段落中同时注意到两个重点。第三,要注意用最重要的事实或者是观察的结论作为这一页新闻的开始,在处理文字较长的新闻时,应该为它写一个简短的概要。第四,要高度简洁地表述最为重要的事实。尽可能在网页的第一视觉区域完成对最重要的新闻事实的概括与描述。第五,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无论是写作一篇新闻还是处理之中的一个段落,都要遵循重要者为先的原则。第六,要想方设法让读者感到你提供的信息对他们有用。读者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并且充满了怀疑态度与批判精神,他们是为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才去访问你的网站。 准确、简洁、突出——这三个要求在新闻主体的构造过程中需要同时完成。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分析讲解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分析 信息时代,我们一定程度生活在传媒建构的世界中,这种环境控制着我们的生活状态,例如公众对新闻信息的依赖,便是一种无形的控制。某个新闻节目几点几分开始,昨天我看了,可能今天、明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会按时坐下来看;报纸某个版面有较好的新闻评论,几次感觉对胃口,便会日复一日地每天在相对固定时间等着送上门的报纸。这便是公众新闻期待意识的典型表现。中央电视台春晚虽然是娱乐节目,也造成了每年一次的观众对节目的期待。这是一种以由于大众传媒连续性出版和播出造成的传播现象、一种由传媒建构的想象。 新闻传播的职业化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促使新闻播报的时间形态不断调试,适应并同时创造着多样的公众对新闻的期待。 新闻生产的特点及影响 现代新闻传播业因社会需要而诞生。这个行业一旦形成,反过来也会扩大社会需求,从而造就更多对这个行业依附的人群。新闻业是怎样造就人们对其依附的,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新闻传播业的工作特征,导致受众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传媒的依赖。下面我们将从时间与新闻叙事关系、新闻仪式传播论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1.时间与新闻:通过建构公众的时间观念来建构公众的预期心理 谈到新闻特性问题时,大家会不约而同地将“时效”视为最重要的特性。过时新闻只有历史资料价值,不会有大量受众。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和事实几乎同步发生,传播的手段越来越先进,过去我们所说的“抢新闻”现象,现在正面临消亡。新的竞争局面不是“抢新闻”,而是谁能对新闻的阐释更接近科学、更合理,这成为传媒竞争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方面。 新闻传播“时效”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定时”(通常对于日报来说是24小时周期)—“即时” (第一时间报道)—“实时”(对事实的同步报道)—“全时”(随时报道)。①而公众新闻期待意识的形成和变化,与新闻信息发布的定时机制密切相关。新闻传媒强调其产品的定期发布,不但能提升受众对时间的预期评估,也能增加新闻传媒组织、受众、消息来源三者间的互动。传媒的新闻报道进入到即时、实时甚或全时阶段,公众的新闻期待意识变得相对模糊、弱化。 某一类新闻节目的长期开设、定时播出,会逐渐培养观众的收视习惯,即定时与节目“约会” 的行为。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天晨间6:30的“新闻与报纸摘要”、中央电视台中午12时的“新闻30分”、晚间19时的“新闻联播”、夜间22时的“晚间新闻报道”,皆已成为许多观众起床、锻炼、吃饭、午休、睡觉的时间参照标准。日本传播学者藤竹晓亦曾提及日本相似现象。在日本,所谓“正时”,是指时钟长针指向12的时候就进行新闻广播,这已经形成了所谓的“新闻习惯”。这表明,“正时”时刻至少在日本具有“新闻时间”的意义。② 相较于孤立、零散地将耳目置于某个特殊节目,电视节目编排对日常生活时间安排产生的影响更大也更隐蔽。塞瓦斯通(R.Silverstone)具体而微地分析了家庭主妇收看肥皂剧的情况:“节目和时间表是一个片段,电视节目表与肥皂剧的连贯性是破碎的,但它们自身的叙述性结构,共同为每一天的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及问题浅析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及问题浅析 摘要:近几年来,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它在新闻传播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种种高科技特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划时代的革命性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变革,也必将对使用者在文化层面上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我们在看到它的闪光之处的同时,也应该深入分析网络新闻传播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新闻冲击特点问题 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在中国日渐普及,有关网络传播新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它的出现给传播领域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今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互联网获取各种信息,网络传播正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人们影响的方式,同时也向传统媒体发起了挑战。 1、网络新闻媒体与我国传统媒体存在的新闻文化的种种冲击 网络在我国传播领域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闻上网势在必行。也有许多新闻单位在这方面有所行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新闻的网络传播也给我国的新闻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从深一层次来看,由网络自身“个人”化特性,而给我国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闻文化带来的冲击显得尤为显著。网络的介入,使我国新闻文化“集体主义”的精神面临着冲击。 1.1“小众化”的网络新闻传播 网络对于我国来讲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其从业者和使用者也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年轻化态势。据调查我国上网者有85%是年轻人,整个电脑业的从业者中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也是有目共睹的。从主观上来讲,网络作为新事物符合了年轻人的心理特点,以及作为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丰富信息和感官上的刺激,满足了年轻人成长阶段的特殊需要。从客观上来讲,计算机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领域,对它的掌握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年轻人的教育满足了这一需要。从网络传播内容的角度看,网上新闻文风活泼,文字精练,信息内容新鲜前卫,冲击力强,节奏强劲,处处体现出了迎合年轻人口味的特点。传播内容与主要受众相互影响,这一趋势不可避免地使受众群体在年龄上产生了分化。 同时,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其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日新月异。能够掌握多少计算机知识,决定着人在网上获得信息的能力,这也决定着人分析、利用和掌握信息的能力,也将使得网络的受众产生多层次的分化。 另外,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每个受众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发表意见,即传播信息“个人化”。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整个网络就是一个超大容量的信息超市,受众对信息实施自选,而非像以前那样必须接收传统媒体的信息套餐。在网上,信息消费也是“个人化”的。 导致受众分化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传播内容针对性程度、区域化倾向的日益加强等等,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相反的“小众化”特征显而易见。这与我国曾有过的,全国人民长期只拥有“两报一刊”的历史相比,显然是另一个极端。受众群体的分化,对我国以“集体主义”为特征的新闻文化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1.2 难以整合的网络新闻文化观 在互联网上对不同文化(除了主导语言以外)没有明显的歧视性,东西方文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特点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教育特点 匡文波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及最为发达的国家。在美国,网络新闻的重要性已经仅次于电视。美国报纸协会2006年10月发布最新调查报告指出,尽管美国各大报读者数下降,但2006年上半年,上网浏览报纸网站的读者人数平均增长了31%。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每月访问报纸网站用户达到5550万人,高出2005年的4220万人,2006上半年,新闻网站的阅读人数则增长了52%。调查还发现,网络对年轻读者群特别有吸引力,报纸网站的读者群中,25-34岁的读者增长最多,高达15%,而18-24岁的用户也增长了10%,《华盛顿邮报》网站 25-34岁读者更是大幅增长60%左右。美国高度发达的网络新闻业为其网络新闻传播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新闻传播是必修课程 网络已经迅速成长为一个重要的新闻获取渠道,哥伦比亚大学这一传统媒体学术大本营敞开胸怀拥抱网络媒体,这是一个重大变化,反映了目前正在不断增长的网络新闻及其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全美新闻传播教育界的肯定。此外,美国网络新闻奖(Online Journalism Awards)始于2000年,每年一次,迄今为止已举行六届。由美国网络新闻协会(Online News Association)联合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南加州大学安纳堡传播学院共同主办,旨在表彰在网络新闻报道做出突出贡献的网站。在此环境下,美国网络新闻传播已经成为所有新闻传播高校的必修课程。 尽管美国网络新闻传播的课程名称并不统一,但其教学内容却比较一致。主要包括:网络新闻传播定义、特征,从互联网收集信息进行报道的方式与特点,网络新闻写作,网络新闻编辑,网络中的新闻摄影学,相关伦理问题,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图像与动画的应用;网络新闻报道中音频与视频信息的应用与处理;新闻网站设计,网络新闻受众分析;网络新闻法规、案例分析等。 课程名称多样 美国网络新闻传播课程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美国高校新闻传播学中开设的Online Journalism。当时授课内容是新闻类与学术类数据库的检索,及计算机辅助报道。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了网站设计、网页制作等内容。 但是,Online一词的本义是联机、在线。根据美国《桌面型计算机百科全书》(Computer desktop encyclopedia,2003版)的解释,虽然人们现在可以将与因特网(Internet,也译为互联网)相连接称为Online,但是Online也可以指一个外围设备(如打印机)与计算机相连。但是人们所称的“网络新闻传播”中的“网络”一词无疑是指因特网。可见,将“Online Journalism”与“网络新闻传播”或“网络新闻学”等同起来并不准确。 因此,出现了Web Journalism、Digital Journalism等新名称,但是并没有引起教育界与学术界的共鸣。因为,Digital(本意是“数字的”,此处也可以指“数字媒体”)一词的内涵与外延超出了因特网。而且随着数字电视的兴起,Digital Journalism是否也应该将数字电视纳入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范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及传播方式

62 工作探讨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及传播方式 ■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融媒体中心:王艳 【摘要】在当前新闻媒体行业发展过程中,新闻传播也得以较快发展,在为人们提供新闻服务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对新闻传播加强研究,实现其更好发展也就十分必要。在目前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特点及传播方式均有较大改变,使新闻传播受到很大影响。本文就网络时代下如何改变新闻传播特点及传播方式,为新闻传播提供理想的支持与基础,实现新闻传播更好发展。【关键词】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特点;传播方式 随着当前网络时代不断深入发展,社会上很多领域都受到网络技术的影响,而新闻媒体行业的表现更加明显,使得新闻媒体行业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明显变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传播特点及传播方式均发生很大程度上的变化,从而使得新闻传播整体发生明显改变,作为新时期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应当对新闻传播特点及传播方式加强认识及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进行新闻传播,满足新闻服务需求。1.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特点 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中的各个方面都发生较大程度变化,新闻传播特点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目前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而言,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新闻传播具有更加广泛的来源。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关新闻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广泛,不但能够对报纸及电视中的相关新闻内容进行转载,并且一些数字文本也能够转变成为网络新闻。另外,在当前网络新闻传播中,网民也扮演着不同角色,这些网民不但是网络受众,同时也是新闻事件的传播人员,当前大部分网络中均具备进行信息交流的开放性平台,网民也就能够在网站上进行新闻事件的上传,使其他人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更好了解,也能够进行评论,使新闻传播速度更快,并且传播渠道更广泛。 其次,新闻传播具有更快的更新速度。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在当前新闻传播过程中,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及时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并且能够快速收集各种新闻信息,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实现新闻信息的快速更新,相比于以往的新闻传播,在更新速度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传播速 度的更新对新闻传播影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再次,新闻传播中真假新闻共存。对于网络时代新闻传播而言,相比于传统新闻传播,由于其审核流程相对比较简单,并且审核标准不够严格,也就导致新闻真实性有待于考察,需要新闻受众认真地进行辨别。同时,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人们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新闻上传,在这一过程中不必提供个人信息,因而即便发布虚假新闻,对于发布者也不会造成影响,这种情况的存在也就导致虚假新闻越来越多,最终使新闻传播受到影响。 最后,新闻传播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在目前网络时代背景下,对于新闻传播而言,有些新闻通过规模较大的网站进行发布之后,可产生十分广泛的影响,若受众对于新闻事件的反应比较激烈,则会产生更广泛影响,并且由于网络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这种影响也会快速扩大,最终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广,这对于新闻传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种特点也会为虚假新闻传播提供方便。 2.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方式 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过程中,不但新闻传播特点发生变化,新闻传播方式也有较大变化。就当前新闻传播实际情况而言,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分别为新闻社区、即时通讯以及机器新闻等,下面详细进行分析。2.1 新闻社区传播形式 在当前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新闻社区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新闻社区传播方式而言,其主要就是通过专业途径获取新闻信息相关题材,并且需要在特定网站上进行新闻发布,目前比较典型的就是人民日报、搜狐新闻

网络时代新闻媒体传播手段分析

网络时代新闻媒体传播手段分析 网络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逐渐习惯用网络去了解社会、探索世界。新闻媒体作为网络空间里的重要角色,其内容得到了公众的重视,其传播手段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网络对新闻媒体传播的影响 1.互联网满足了公众内心的需求,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 如今,公众逐渐接受并习惯在网络上对某些热点问题或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想法。传统的关注事件的模式是针对报纸或电视、广播中的信息与邻里朋友进行沟通与交流,只是一味地用“语言”去实现。而网络时代,公众在对事件进行评论后,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或主张用相关的资料或视频来表达,非常便利地满足了公众的内心需求,使公众得以及时获取信息、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在对事件进行关注并及时进行评论表达想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起新闻媒体传播手段的更新。他们更加习惯方便快捷的传播手段,因为他们更加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 2.微博方便快捷,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

当今社会,一个不起眼的事件也有可能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成为社会各个阶层关心的热点问题。微博为人们打开了新的视野,为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在微博上,每个发言者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通过协调,可以形成具有代表性并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民意。甚至,网民可以通过微博这个高效传播载体,发起实际生活中的维权行动。微博发挥了桥梁作用,方便了群众与政府的沟通交流。 新闻媒体原有传播手段导致的不足 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新闻媒体传播手段显得刻板单调,已经无法适应部分人群的需要,往往使传播效果不甚明显。 1.内容空泛,让受众觉得无趣 一些新闻媒体的内容过于空泛和枯燥,所以,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让受众觉得无趣,无法吸引受众的眼球,使受众对新闻内容失去了信心,渐渐转移视线,削弱了新闻媒体的影响力。 2.形式单一,受众易产生审美疲劳 新闻媒体的内容形式单一、老套,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渐渐产生厌烦情绪。特别是在新闻内容的安排上严重不合理,不能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方式来吸引受众。

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与发展演化特点 3

南京邮电大学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基于Web的信息管理》 课程大作业 题目: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与发展演化特点报告 院系名称: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B101117 学号:B10111733 姓名:周亮

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与发展演化特点报告实验项目名称: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与发展演化特点 实验目的:基于微博平台跟踪某一(某些)虚假信息的传播,分析网络虚假信息的传播特征与发展演化特点。 虚假信息:就是不真实的信息。网络虚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被传传播者加以增删和修改的再创作,使一个虚假信息出现多个版本。这叫做虚假信息的变异特征。口传虚假常因记忆缺失或错误及口误等客观原因出现变异现象,而网络虚假信息因复制的方便,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网络虚假信息的变异往往是因传播者出于某种主观动机对原始版本加以改变而形成。 在网络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过去被排拒在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如今可堂而皇之的公开传播。由于英特网的传播特点,虚假信息的发展达到了极致。无论从复制的速度和规模来看,谣网络虚假信息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其杀伤力也更为强大。网络匿名、自由和交互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不必显示任何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使得躲藏在网络背后的芸芸众生,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和法律的顾忌,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垃圾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进行倾泄,于是,网络成了虚假信息丛生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出现的虚假信息呈现出传播速度加快、社会影响增大和社会危害加重等新迹象。究其原因,与当今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网络信息传播发达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因此,网络时代虚假信息的传播情况,与过去相比又有不少新的特征:虚假信息借网络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在网络没有发展起来的年代。虚假信息传播的范围是比较有限的,尤其是非全国发行的报刊和地方电台、电视台。即便它们刊播了虚假信息,其传播范围往往只在一定区域内,即使有一些人际间传播,其速度也相对缓慢。而在网络时代,任何传统媒体上刊播的虚假信息,总会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如一度传得沸沸扬扬的“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事件,由江西省某电视台于2007年7月15日播

网络传播的特点

网络传播的特点 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主要从技术层面加以描述,这一观察角度是否妥贴,本文对此提出质疑,以待商榷。传播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从传播的本质出发,本文就传播的异质性特点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传播;网络传播;互联网; 一、网络传播特点描述现状综述及其评价 当前,关于网络传播特点的描述,择其大端约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即,(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2)空前的强时效性;(3)多媒体功能;(4)高度的交互性与易检性;(5)传播环境的个性化。从传播的本质观察,这一观点似乎不无值得商榷之处。 ▲特点概述: (1)信息的海量性和开放性: 每一个网民,当其步入网络领域的起始,就被置于一个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具有超大储存能力的计算机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技术使人人都可成为发布信息的信息源,无数的信息源就像涓涓细流汇集成信息的海洋。在网上什么样的信息,从圣诞老人的住处到核武器的制作,可以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如199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就曾以此来驳斥美国指责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的《考克斯报告》。赵启正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近年来,在国际互联网上随时可以看到美国从早期的MK-1到最新装备的核弹头W88的性能数据。他让工作人员接通互联网进行现场演示,中外记者看到,美国煞有介事地污蔑中国“窃取”的“绝密”情报,原来可以从国际互联网上信手拈来。网络传播内容的海量性还取决于计算机提供的强大的搜索功能,如你可以在单位或在家里,轻松地检索到包括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等世界上600多个国家图书馆和400多个专业机构的馆藏目录,以及各种专业数据库和商业数据库的数据资料、各种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社会政治信息等。网络传播这种海量性和开放性的完美结合,大大拓展了人们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范围,真正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各种信息和不同文化通过互联网交流、沟通、对话、碰撞、互相融合和取长补短,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整合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2)空前的强时效性: 任何传播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时效性是网络传播最突出的特点。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方面虽然做了很多的改进,如尽可能缩短报纸的采写、编辑、印刷和发行的时间,电视上开办24小时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等等,但传统媒体作为专业的传播机构,必须由专业人士来运作,采集、制作和发布信息的成本较高,且有一套较为复杂的流程,因此要做到随时随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实时报道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网络传播具有方便快捷,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生的事件,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将“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出去,实现“我见即你见”。互联网的运用,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人们能够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围世界发生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帮助人们消除对事物认识的种种不确定性。它不但极大减少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而且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3)多媒体功能: 互联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多媒体的综合性的信息平台。所谓多媒体,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声音、静态图像、视频动态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介形态综合一体化,使之成为逻辑连接,并能对其压缩、编码、编辑、加工处理、存储和展示的信息产品。换句形象

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基本规律

第二部分理论基点----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基本规律网络新闻以网络为传播平台。一方面,网络传播的特点势必影响着网络新闻编采特点;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在编采过程中也要时时刻刻注重网络传播的特点,只有这样网络新闻才能更好地发扬技术带来的优势,才能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新闻形式,有独立存在的理由与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本部分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的分析、以及网络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工作的对比研究,探索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开放式规律。以下各部分的论述都将建立于这一基本规律之上。 一、网络传播特点分析关于网络传播的特点,目前存在多种解说。 例如:有将网络媒体特点归结为:1)超越时空限制;2)海量信息;3)多媒体;4)交互性;5)小众化(实质上强调的是个性化服务);[1]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传播主体多元化;2)传播方式多媒体;3)传播关系的交互性;4)信息接收的个人化和主动化;5)信息传播的快捷性;6)传播内容的广泛性;7)传播环境的全球化;[2] 还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交互性;2)海量性;3)即时性;4)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5)媒体个人化;[3] 将散见于各报章、论著中的表述归结起来,尽管各方表述在选取词汇与着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网络传播的基本特点方面,大家还是有一定的共识。简言之,就是普遍承认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用“逻辑拓朴结构”(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的方法)分析,传统媒体的逻辑拓朴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其特点是1)中心节点: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传播中的唯一信息来源;2)单向流动: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点“受者”流动;3)终端点彼此孤立,没有联系;4)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信息,单向传诸终端点。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形成了“我传你受”的传播定势。网络媒体基于完全不同的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朴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其特点为:1)拓朴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采用这种逻辑拓朴结构的网络传播本身就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这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4]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其次,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3)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

网络新闻传播知识点汇总

简答题:一、二章 几个概念: 1、网络媒体:由报刊社、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传统新闻机构创办的媒体网站和从事新闻传播的商业网站,以及其他发布新闻信息的各种网站。 2、网络媒体的主体:传统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的新闻中心。 3、网络新闻传播:主要指网络媒体通过互联网而进行的新闻传播活动。 4、网络新闻事业:是网络新闻传播的专门化、职业化形态。 网络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对网络新闻事业的研究 第一章网络新闻传播的历程 第一节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 互联网的本质:将若干LAN(局域网)和WAN(广域网)连成一个大而合一的全球计算机网络。 传播媒介,即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承载、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 当计算机(电脑)将信息技术、媒体技术和通讯技术等结合起来形成国际互联网(Internet)时,有人指出,网络化的个人电脑的出现,标志着一场媒介革命的来临。 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媒介形成——万维网(World Wide Web) 计算机网络:将各自独立的计算机处理节点通过线路连接成为计算机系统。 二、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互联网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1、略具雏形的ARPANET阶段(1969年—1986年) 2、在科研教育中发展的NSFNET阶段(1986年—1992年) 3、在商业化运作中飞跃的互联网阶段(1992年以来) 4、Web 2.0 兴起(2004以来) 三、互联网的功能和应用 (一)互联网媒体的技术特征: 具备信息源、渠道、接受终端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高效功能。 包括多媒体、超文本、分组交换、同步传播和交互性五个方面。 (二)网络媒体的功能: 1、多媒体功能 2、信息检索功能 3、超链接功能 此外还包括媒介数据库服务、用户反馈、用户参与新闻报道等功能。 (三)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电子邮件、万维网、在线聊天、网上论坛、博客、维基、微博

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基本规律

第二部分理论基点---- 网络传播特点与网络新闻编辑基本规律网络新闻以网络为 传播平台. 一方面, 网络传播地特点势必影响着网络新闻编采特点;另一方面,网络新闻在编采过程中 也要时时刻刻注重网络传播地特点,只有这样网络新闻才能更好地发扬技术带来地优势, 才能有别于 传统媒体地新闻形式, 有独立存在地理由与持续发展地可能性. 本部分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地分析、以及网络编辑与传统媒体编辑工作地对比研究, 探索网络新闻编辑地基本规律开放式规律. 以下各部分地论述都将建立于这一基本规律之上. 一、网络传播特点分析关于网络传播地特点, 目前存在多种解说. 例如:有将网络媒体特点归结为:1)超越时空限制;2)海量信息;3)多媒体;4>交互性;5)小众化<实质上强调地是个性化服务);[1] 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传播主体多元化;2)传播方式多媒体;3)传播关系地交互性;4)信息接收地个人化和主动化;5)信息传播地快捷性;6 )传播内容地广泛性;7)传播环境地全球化;[2] 还有将网络传播特点归结为:1)交互性;2 )海量性;3)即时性;4>超文本信息检索方式;5)媒体个人化;[3] b5E2RGbCAP 将散见于各报章、论著中地表述归结起来, 尽管各方表述在选取词汇与着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网络传播地基本特点方面, 大家还是有一定地共识.简言之,就是普遍承认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地特点: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 p1EanqFDPw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 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地信息渠道. 用“逻辑拓朴结构” <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地方法)分析, 传统媒体地逻辑拓朴 结构是星型结构, 即中心制作, 四面传输. 其特点是1)中心节点: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传播中地唯一信息来源;2)单向流动: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点“受者”流动;3)终端点彼此孤立, 没有联系; 4)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信息, 单向传诸终端点. 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自己地判断决定什么样地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 形成了“我传你受”地传播定势.网络媒体基于完全不同地一个平等交流地信息平台.网络传播地逻辑拓朴结构是环形分布式地,其特点为:1)拓朴结构中无中心节点, 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地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地, 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4)任意两点间地交流路径不只一条.采用这种逻辑拓朴结构地网络传播本身就具有双向交流地特点, 这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 双向交流地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4] DXDiTa9E3d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地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 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地数据

网络传播的特性分析

网络传播的特性分析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③。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④。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网络传播的特性 1,互动性,交互性互动性可以说是网络上信息发布的低门槛和信息传播方式灵活性而带来的直接结果,事实上,互动性不仅仅体现在传——受双方交流的增强,还体现在整个信息形成过程的改变。在一个真正的互动的环境中,信息不再是依赖于某一方发出,而是在双方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也可以这样说,网络上不再有信息传播控制者,而只存在信息传播参与者。交互性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的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用户可以获取他们认为有用得信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一言堂”,网络媒体能够实现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互动.它使话语权不再是某个机构或个人的特权,而是将其外延扩大到了大众.任何一个网络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者.改变了传统媒体你说我听的方式网民在网络新闻和网络聊天室有很大的言论自由度.不仅可以参加讨论,而且也可自己发布新闻.信息传播能在传者和受者之间呈现交替互动的形式. 2,海量性,内容丰富性对于纸质媒体,信息是以纸为载体,需要印刷、排版、发行及成本等诸多问题。而广播和电视也需要把信息量精确到几十秒、几秒时间。而网络传播不同,存储数字信息的是硬盘,可以不限量的储存和传播信息,运行各种信息数据库使读者可以对信息随时进行检索。海量性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网络传播实现了地域上的全球覆盖(这是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的);其二、网络传播实现了信息的海量存储(这是时间上与空间上的开放性导致的-----网络传播可以横向容纳世界各地的所有信息,巨大的数据库可以纵向容纳历史信息);其三、网络传播中信息存储的质的多样性(网络传播中的信息可以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存储,这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结果)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其次,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3,多媒体化,立体化多媒体的传播手段,是网络媒体的一大表现特点.网络媒体不仅能够显示文本信息,而且能够显示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使得网络媒体的表现形态走向立体式. 网络传播实现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组合的多媒体传播,这正是技术开放性带来的直接成果。技术的开放增强了网络本身的容纳力,技术的开放延伸并调动了人类的各个感觉系统。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