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本质、门类和鉴赏
大二艺术学概论知识点归纳

大二艺术学概论知识点归纳艺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艺术的本质、表现形式和作用。
大二艺术学概论是艺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对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艺术史及不同艺术门类的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艺术领域的知识和概念。
本文将对大二艺术学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1. 艺术的定义与特征艺术的定义是一个复杂而又广泛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对艺术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总体而言,艺术可以被理解为人类创造出的具有审美功能并能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有意义的作品。
艺术的特征包括创造性、表现性、审美性和传递性。
2. 艺术分类与门类艺术可以分为多个门类,包括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舞蹈、建筑等。
每个门类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此外,艺术还可以按照风格、时代、地域等进行分类。
3. 艺术史与艺术家艺术史研究的是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各个时期和地区的艺术特点和代表作品。
艺术家是创造艺术作品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技巧和才华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4.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艺术作品的创作受到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时代变化的影响。
同时,艺术也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传达社会情感、表达社会意识和塑造社会价值观。
5. 艺术欣赏与评论艺术欣赏是指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理解和评价的过程。
艺术评论则是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评价。
艺术欣赏和评论有助于培养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6. 艺术理论与批评艺术理论研究的是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对艺术的本质、创作方法和审美价值进行探讨。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批判,通过分析和评论来提升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水平。
7. 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艺术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为其提供专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培训。
艺术市场是指以艺术品为交易对象的市场,艺术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对艺术家的创作和艺术机构的运作都具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大二艺术学概论涵盖了艺术的定义、分类、艺术史、艺术家、艺术与社会、艺术欣赏与评论、艺术理论与批评以及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论述艺术的本质

论述艺术的本质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广泛而深奥的问题,充满了无数的讨论和争论。
在探讨艺术的本质时,人们常常会涉及到艺术的定义、艺术的目的以及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方面。
尽管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来思考和理解艺术的本质。
首先,艺术可以被视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形式。
无论是绘画、音乐、戏剧还是文学,艺术家都通过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思想和体验来创造艺术作品。
通过艺术,人们可以以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方式表达自己,并与观众产生共鸣。
艺术家通过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形式,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转化为可视、可听或可感知的形式。
其次,艺术是一种探索和思考的过程。
艺术家常常通过创作作品来探索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生的理解。
艺术能够启发人们思考和反思,挑战既有的观念和认知模式。
艺术作品可以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并引发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从而构建起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同时,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沟通方式。
艺术作品往往能够唤起观众强烈的感情和情感共鸣。
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惊讶,艺术作品可以通过形式和内容传达出强烈的情感体验,让观众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和宣泄。
艺术作品也具有某种力量,能够温暖、鼓舞和激励观众,甚至改变他们的生活。
此外,艺术还可以被视为一种审美的体验。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美的特征,通过形式、色彩、声音和结构等元素的组合,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观赏艺术作品可以让人们获得愉悦和满足感,并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
艺术的美可以是多样化的,因为不同的人对于美的理解和偏好是不同的。
无论是古典主义、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
最后,艺术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艺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积淀。
艺术作品向我们展现了过去的风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思想。
同时,艺术也具有创新的力量,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通过引入新的观念、形式和技术,开创出新的艺术风格和表达方式。
艺术基础知识

艺术基础知识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和起源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艺术本质第二节艺术的主要门类艺术类型的划分主要艺术门类第三节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意境和风格艺术流派与思潮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第四节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的过程艺术创作的方法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方式第五节艺术接受艺术接受的性质与社会环节艺术鉴赏艺术的社会功能第六节美术的主要理论与观点美术的概念及特点美术的性质美术的价值美术的主要类别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和起源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影子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国古典文学“文以载道说”。
(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的天才创造物,是“自由的艺术”,自由为艺术的精髓,这点上与游戏相通。
尼采《悲剧的诞生》,将日神精神的“梦”和酒神精神的“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3)模仿说和再现说: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其真实性甚至可以高于生活。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魔法的不仅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更有内在本质与规律;车尼尔雪夫斯基:“没事生活”。
认为艺术完全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
(4)情感表现说:艺术是用外在的材料表达艺术家的内心的情感。
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
(5)实践论: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
艺术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并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感性形式,并且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特殊的规律与独立的价值。
(艺术不是一种赏玩之物,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须。
它的存在形式在本质上不是为装饰消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艺术本质论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和宗教、哲学、文学一样是更远离物质经济的特殊的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和道德是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并和基础关系非常密切的意识
形态,属于前一类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的关系,艺术通过政治来作用于经济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道德影响艺术,艺术又反过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 道德观念 艺术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相互影响,特定历史条件下宗教支配艺术 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对艺术活动发生影响,艺术活动要反映和形
“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美术”这个专 门名词。当时,“美术”一次具有相当于整个艺术的涵义。例 如,蔡元培运用"美术"这个术语时,也还包括了诗歌和音乐; 鲁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释“美术”一词时写道:“美术为词……译自 英之爱忒。爱忒云者,原出希腊,其谊为艺。”
其后,中国的文艺界、教育界把"美术"和"艺术"的概念逐渐分离 开来,"艺术"是一切艺术门类的总称,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
1、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 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 艺术 宗教 哲学 上层建筑 政治 法律 道德
经济基础
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特殊性
它们不是都与经济基础处于相同的距离,并不是一
种平行的关系
它们在上层建筑中还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各以自 己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方式与经济基础发生关系 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影响关系也不都是一样的, 在作用和影响的程度和方式上也都存在差异
1.艺术是一种生产形态 从社会生产实践的角度看待和考察人类及人类的一切活动这一基本观点出发,马克思 把艺术等看作是人的有意识的、全面的生产活动的一种,认为艺术是生产的一种特殊
艺术鉴赏 课件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经验为重要教学内容的弊端,而这些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同样是由于音乐教育对感性体验的巨大依赖所致。因此,音乐艺术的 科学发展之路如果不能认清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 音乐教育的内容与教学手段恐怕只能止步于感性体验与个性经验等难以 达成共识的难题面前。 ( 一 ) 音乐感性逻辑的理性表现 音乐语言的非语义性和音响的非物质化形态对于自然科学中强调实证的认识手段存在较大的研究难度,但音乐的形式结构大量 存在对立统一原则、对称平衡、黄金分割等现象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音乐的形式结构特点在人类的感性认知与具有共性的理性 逻辑中一定存在对应的联系渠道,为此笔者提出了感性逻辑的概念。音乐的感性逻辑就是指人在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知过程中 所存在的人的主观意志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并存的特殊现象。这个认知过程在音乐的创作、表演、欣赏三个 阶段由于都有人的主观性参与,因此感性逻辑也存在于音乐成型的整个过程。 ( 二 ) 音乐形式美的实证 由于感性逻辑的最终目标都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印象,因此从音乐的形式美转变为人的感性认知美,或者在人的感性认知美中所 对应的作品的形式结构特征则成为感性逻辑获得实证的重要途径。在音乐的发展逻辑中,不论是对立还是统一,倍增数列呈现 给我们的一个首要形式就是对称,由此也就引出本文所涉及的第二个核心问题——形式美。不论是音乐本体的细部分析 还是 宏观布局的整体观照,以对称平衡为代表的音乐形式美都有大量的实证存在,这些形式美的背后隐含的逻辑规律是否是音乐感 性逻辑的一种表现形式呢? 从感性逻辑层层递进的演变形式已然能看出:数理逻辑不过是其发展逻辑的一种概括形式,因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第一节 音乐艺术概述 第二节 音乐艺术鉴赏方法 第三节 音乐艺术经典作品鉴赏
第二章 音乐鉴赏
第一节 音乐艺术概述
第一章 艺术概论

3、艺术的审美是内容美和形 式美的统一。 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 内容,是二者的有机统一。每种艺 术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美。艺术贵 在创新,随着艺术时间的不断发展 ,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的变化和 发展。
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和 建筑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的 形式美法则渐渐被扬弃,现代 建筑师们反对在艺术形式美上 的整齐划一,提倡建筑艺术形 式美德探索和创新。
1、中国画
中国画历史悠久,其绘制材料主要是 “文房四宝”、绢帛和中国画颜料。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纸分两类 :一类是以树皮为 原料的皮纸类,一 类是以竹皮为原料 的竹纸类。笔分羊 毫、狼毫、兔毫等。 墨分油烟墨和松烟 墨两类。
中国画的颜料分 为矿物色和植物色两 大类。矿物色包括朱 砂、石青、石绿、金 粉等;植物色包括花 青、藤黄、胭脂等。
中国国家大剧建筑屋面呈半椭圆形,由具有 柔和色调和光泽的钛金属覆盖,前后两侧有两个 类似三角形的玻璃墙切面,整个建筑漂浮于人造 水面之上,行人需从一条80米长的水下通道进入 演出大厅。它暗含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乎 想象 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 态出现,体现了设计师的 奇特构思与主体性。
中国画首先强调的是 “笔墨”。所谓“笔”, 是指勾、勒、皴、点等运 用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 并且中国画以线条为主。 所谓“墨”,指中国画以 墨代色,运用烘、染、泼、 积等技法,使墨色产生丰 富细腻的深浅变化,即所 谓的“墨分五彩”,独具 魅力。
中国画构图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 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包括全景式、分段 式、分层式),自由灵动。并与诗文、 书法、篆刻结合,形成特有的形式美。
例如,2008年中国的奥运会场馆“鸟巢 ”震惊世界。这座外观全由钢材制成,耗资 数十亿元的建筑,刻意追求造型美,设计十 分独特。它凝聚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愿与祝福 ,被视为近年来建筑界的奇迹与杰出代表。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第一节艺术的起源一、模仿说▪德利谟克特说:“在许多重要事情上,我们是模仿禽兽,做禽兽的小学生的。
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
”二、游戏说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斯宾塞又进一步发挥和补充了“游戏说”。
斯宾塞强调,“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它并不是维持生活所必需的活动过程,而是为了消耗肌体中积聚的过剩精力,并在自由地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三、巫术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逐渐兴起四、表现说▪汉代《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苏珊·朗格提出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符号五、劳动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既不单纯是一种本能,也不仅仅是为了纯粹实用的目的,而是两者的结合。
“劳动说”就是这种学说的一种表现。
三、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的发展并不是线性均速发展的,在有的时期可能发展迅猛,而也有的时期则停滞不前,这即是艺术发展的不平衡艺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
有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和较少约束的思想氛围给艺术家提供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背景和自由的创作空间,从而出现某些艺术的繁荣。
艺术发展的不均衡在艺术内部表现为不同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
四、继承与创新对艺术发展的重要性艺术发展除了与时代、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因素有关外,还有其自身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等内部的原因。
就艺术发展的总体而言,继承与创新、吸收与借鉴是艺术发展的主要方法,而且许多艺术门类的发展常常是多种方法并用。
从继承的方式看,后代艺术对于前代艺术的继承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从艺术创新角度看,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内部因素,没有创新因素的艺术是没有活力的。
第八章 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

唐代书画理论家张彦远对艺术功能的 阐释是“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 “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 之馨香,宣物莫大子言,存形莫善于 画”(《历代名画记》)。 我国80年代出版的一些艺术原理教科 书中,强调 “健全人格”,“推进两 个文明建设”等,都是从艺术的教育 功能出发的。
②艺术的认识功能 艺术帮助人类认识了自身,认识 了自然,认识了社会,认识了历史。 孔子论诗的作用时说:“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阳 货》)。 如果没有地下挖掘的一件件艺术 品,人类的经济史、科技史乃至文化 史,将无法撰写。优秀的艺术作品总 是反映着时代的精神和该时代人们的 精神面貌。
列夫· 托尔斯泰 《艺术论》中 说:“真正的艺 术产生的原因是那想表达的日积月累的感情 的内心要求,正像对母亲来说,怀胎的原因 是因为爱情一样。伪造的艺术产生的原因是 利欲,正像卖淫一样”,“真正的艺术不需 要装饰,好比一位钟情于丈夫的妻子不需要 打扮一样。伪造的艺术好比是一个妓女,她 必须经常浓妆艳抹”,“真正的艺术作品只 偶尔在艺术家的心灵中产生,那是从他经历 的生活得来的果实,正像母亲的怀胎一样。 然而,伪造的艺术可以由师傅和艺徒们连续 不断地制造出来,只要有消费者”。从这个 意义说,艺术的力量是生命的力量,真诚追 求生命的人才能够懂得艺术,也才能够创造 艺术。
艺术家在生活面前,有着异乎常 人的洞察体悟情感的能力。他的感受, 既敏锐又迅速,既热烈又深刻,既特 殊又细致。他的生活经历,有异乎常 人的大起大落、大悲大痛、大彻大悟, 他的生命张力被拉向了极致。生命与 生活、主体心灵与客观世界两强相遇, 才有可能诞生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 艺术凝聚了艺术家的个性、艺术家的 生命体验、艺术家对世界的认识。是 否以真诚的态度拥抱生活,这是区分 真假艺术家的试金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隶书: 雄浑豪放—汉 : 草书: 章草和行草,自由飞动—汉、 魏、晋—王羲之、章旭、怀 素—狂草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楷书: 正楷(正书) —字形方正,笔画率直, 整齐端庄,风格古雅—魏、 晋、唐—颜真卿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五、艺术鉴赏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1、艺术的认识作用 诗经—认识两三千年前奴隶社会 生活 情景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有关圣 经和基督教知识 马王堆汉墓帛画—早期封建社会 文化信仰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敦煌艺术家画—全面认识从十六 国到宋元各个历史时代的社会 生活 原始岩画和壁画—了解原始社会 的狩猎和农牧生活 书法—认识文字产生、起源和衍 变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唐之前 魏晋艺术—表现人格和心灵— 艺术突出特征 诗 —陶渊明、谢灵运 书法—王羲之、王献之 绘画—顾恺之、陆探微 音乐—稽康
心灵以及相应的表现 —梵高 柏拉图 康德 —西方艺术本质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3、形式学说 艺术最重要的是其形式 英国克莱夫.贝尔—艺术具有 意味的形式 美国苏珊.朗格—艺术是创造 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 形式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振奋人的作用 团结人的作用
针贬时弊的作用
认识事务的作用
维护社会信念作用
维护道德价值作用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唐、张彦远:
以教化助人伦、穷神变
鲁迅:
怡人性情、涵养人的神思
艺术
对人类的行为不具有实际的
约束力 艺术的作用 其实是一种“无用之用”
艺术活动 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三部分或三个环节 共同构成 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艺术作品 是一个有待实现其价值和意义 的对象 艺术接受和艺术鉴赏 是艺术返回社会的 必由之路
因而 艺术鉴赏 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 不可或却的 重要环节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1、艺术消费 ①艺术消费和艺术鉴赏 艺术消费:现代大众日常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性产品消费 艺术消费: 普遍存在的社会性 消费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一、艺术的界定 三种模式——艺术本质观念 1、再现学说 艺术从根本上就是对世界的再现 和模仿 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表现 基本的艺术本质观 中国艺术—西方艺术 一条连贯的理论线索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2、表现学说 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 主观情感—《毛诗序》论“在 心为志,发言为诗” 春秋时 “诗言志” 创作中的决定作用—个性抒 发—个性、性情、生命感情 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唐之后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 物质媒介 技术手段 (电子媒介、印刷媒介) 中介性环节—艺术市场或文化 市场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2、艺术鉴赏 ①、艺术鉴赏发生条件 必须具备可供鉴赏的艺术作品 高的艺术质量 丰富的思想内涵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规定和 制约 艺术生产规定艺术消费 —对 象、方式 艺术消费制约艺术生产 —生 产方式和规模、生产目的和动 力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术传播媒介—社会途径和
传播环节 中介者—艺术评论家、艺 术史家(直接鉴赏者、介绍 者、阐释者) 中介体制 —博物馆、电影 院、书店
艺术的本质、门类和鉴赏
第一讲
严欣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不同目的---纪念雕塑 装饰性雕塑 园林广场雕塑 架上雕塑 造型形式—圆雕 浮雕 透雕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3、表现艺术 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 (音响、人体) 直接抒发人的内在感情 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 类别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①音乐艺术
声乐:男声(高、中、低) 女声(高、中、低) 童声—歌唱特点 器乐:弦乐、 管乐、 弹拨乐、 打乐 —演奏种类和方法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2 、艺术的教育作用
形象与观念—不是干巴巴的说 教 感染熏陶—教育和影响 以情感人—强烈的感染性 潜移默化—心灵净化 寓教于乐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3、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高 级形式) 美的享受—审美价值 精神上的陶冶 愉悦、休息—感官刺激、生 理刺激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术消费:物质消费、精神消 费两重性 艺术消费:进行精神消费的基 础和前提 夸示式消费或展示式消费—炫 耀社会地位金钱财富、装点门 面或附庸风雅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②艺术生产 艺术传播 艺术消费 在技术社会的大众传播媒介 的作用下 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之间形 成了一种辩证互动关系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术鉴赏者是一种审美在创造 活动 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是艺术 创造 接受者鉴赏艺术作品,也是需 要创造性的解读阐释和延伸艺 术作—再创造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3、艺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过程 就是鉴赏者在期待视野的引导 下 在接受动机的支配下 在特定的心境下 展开对艺术作品的具体接受和 欣赏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娱乐—心理上情感的满足
康德: 非功利性情感 先秦《乐记》阐释: “乐者乐也”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四、艺术的主要门类
1、造型艺术 ①静态视觉艺术 ②一定审美价值的再现性空间 艺术
物质材料: 绘画—颜料、纸、 布、绢 雕塑—木、石、泥、铜 空间中: 线条、色彩、形体、塑造一 定的物质形态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声乐: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通俗唱法 —音乐类型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器乐:独奏 齐一 重一 交响乐协奏曲 组曲 —体裁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声乐:独唱、 齐唱、 重唱、 合唱、 伴唱 —形式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②舞蹈艺术 芭蕾舞—天鹅湖、 睡美人、 吉赛儿、 红色娘子军 现代舞
必须要有能够感受艺术美的艺 术鉴赏者 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能够感受 艺术美的主观条件-艺术鉴赏 才能发生 具备起码的生活体验、文化知 识、思想水平 具备感知、想象理解艺术美的 修养和能力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必须建立起一种审美的适应关 系 建立情感交流的通道-艺术作 品和鉴赏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4、语言艺术
以语言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 反映社会生活、 表现思想感情的艺术 —文学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四分法: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文学 二分法:有韵 无韵
三大类: 教育类 抒情类 戏剧类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①小说: 长篇 中篇 短篇
4、其它: 情感学说 无意识学说 形象学说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1、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能动的表现人的主观能动 性) 艺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不能脱离人的社会生活
毛泽东: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 源泉完全是从何而来呢?作 为观念形式的文学作品,都 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 脑中反映的产物。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术是一般社会意识—与道
德、宗教、哲学—决定于经 济基础 莱辛:美是造型艺术的最 高法则 艺术反映现实美—生活美、 自然美—艺术创造美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三.艺术的社会作用和功能
三大功能 —真 善 美 有机统一
孔子: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 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 之名。 (论语、阳货)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术又不仅是生活本身 而是人对生活的一种反映
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和认识
体现了人的精神力量
艺术比生活—更高、更强烈、
更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 更普遍性 带有艺术家—创造性、主观 思想感情、审美色彩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2、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式 艺术是一种意识形式 艺术是一种审美艺术形式—非 功利性或无利害性—审美趣味 康德: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 于它不涉及利害计较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②、艺术鉴赏的性质 艺术鉴赏是通过调动感知、想 象、情感、理解、评判等一系 列心理功能去把握艺术形象, 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 飞跃的审美活动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精神的愉悦和满足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艺术鉴赏 —感知、情感、想象、 联想、理解心理机能活跃 —畅快的障碍状态 —精神上的自由、超 脱 、愉悦、满足 —审美享受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5、实用艺术 功利性与审美性有机统一的空间艺术 ①建筑艺术类: 民用建筑—住宅 工业建筑—厂房 教育建筑—学校图书馆 公共建筑—大会堂 娱乐建筑—电影院、运动场 宗教建筑—庙宇、教堂 纪念建筑—纪念碑、陵墓
艺 术 鉴 赏 与 艺 术 修 养
②园林艺术: 欧洲园林—法国园林 意大利园林 阿拉伯园林—泰姬陵 东方园林 —苏州园林、颐和园 ③工艺美术: 观赏类 实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