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12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第2讲 机械波课件(选修3-4)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高考 第2讲 机械波 课件

高中物理高考 第2讲 机械波 课件

定义
继续传播的现象
振动 08 __总__是__加__强____、某些区域的振动
总是减弱的现象
波偏离 09 _直__线___而传播 现象
到直线以外的空间
两列波叠加区域形成相互间隔的稳定的 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产生稳定的干 涉图样
内容
波的衍射
波的干涉
条件
明显发生的条件:缝、孔的宽度 充分条件:两列波的 12 _频__率___ 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 10 _相__差__ 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 __不__多__,或者 11 __比__波__长__更__小____ 同
解析
4.(多选)以下关于波的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当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当孔的大小比波长小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通常讲话产生的声波,经过尺寸为1 m左右的障碍物时会发生明显 的衍射现象 解析 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孔、缝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与波 长相比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A、B错误,C正确;通常讲话产生的声波 的波长与1 m相差不多,故D正确。
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第2讲 机械波
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
知识点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Ⅰ
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1)产生条件
①有 01 __波__源__; ②有 02 __介__质__,如空气、水、绳子等。
(2)传播特点 ①传播 03 __振__动__形__式____、能量和信息;
②介质中质点不 04 __随__波__迁__移____; 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起振方向都与波源 05 _相__同___。
知识点
波的干涉和衍射 Ⅰ
1.波的独立传播原理

高考一轮复习:12.2《机械波》ppt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12.2《机械波》ppt课件
为 1s,向 x 轴正方向传播。由题图 2 可知,该质点 1.25s 时刻在 x 轴上方,且振动方 D 向向下 ,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只有 D 选项。
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关闭
答案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机械波 21 -21-
考点三 机械波的多解问题
求解波速问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初末两时刻的波形确定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通式。 2.根据题设条件判断是唯一解还是多解。 3.根据波速公式 v= ������t 或 v=T=λf 求波速。
点的位移等于这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
第十二章
第二节
机械波 7 -7-

二 三
3.干涉 (1)定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 振动减弱,这种现象叫作波的干涉。 (2)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两列波的频率相同,两个
波源的相位差保持不变。
4.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的频率发生变化 的现象,叫作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靠近,观察者接收到的频 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减小。多普勒效应是所有波动 过程共有的特征。 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车辆行驶的速度;根据光 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行速度。
关闭
根据题意可知,波沿 x 轴正、负两方向传播,波形关于 y 轴对称,A、B 两项错误;在 关闭 t=0.6s=1.5T 时,波沿 x 轴正、 负方向传播了 1.5λ,由波源的起振方向沿 y 轴正方向 C ,此时离坐标原点 1.5λ 处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也为沿 y 轴正方向,C 项正确。 可知
解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答案
第十二章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机械波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机械波

振动强弱相 间的区 域.某些 两列波的 区域总是 频率相 同 加强,某
四、多普勒效应 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波的 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 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增大;如果二者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 率减小,多普勒效应是所有波动过程共有的特征.根据声波 的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车辆行驶的速度;根据光波的多普勒 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行速度.
4 纵波 , □ 的波叫纵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声波是最常见的________
地震所产生的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8
3.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质点只在各自的 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定向迁移.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 和频率相同,而且各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与波源开始振动的 方向相同, 即各质点的振动方式与波源的振动方式完全一致.
23
A.周期 C.波长
B.波速 D.频率
解析 由题中所给的波形图能够确定这列波的波长为 4 m,答案为 C. 答案 C
24
3.医院通过彩超对人体进行体检时,彩超机向人体内发 射频率已精确掌握的超声波,超声波经血液反射后被专用仪 器接收,然后通过反射波的频率变化就可知血液的流速.这 一技术主要体现了哪一种物理现象( A.共振 C.多普勒效应 )
28
解析 要使 A 振动起来,必须发生衍射,原来没使 A 振 动, 说明孔尺寸较大, 故减小孔的尺寸或使波长增大均可. 由 于波速 v 一定,要使波长增大,由 v=λf 知减小频率即可, 故 B、C 正确.
答案 BC
29
5.图①为一列简谐横波在 t=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 平衡位置为 x=1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为 x=4 m 处的 质点,图②为质点 Q 的振动图像,则(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2:12.2 机械波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优质课件2:12.2 机械波

【答案】 CD 由波动图像知波长λ=8 m,由题意知周期T=0.04 s,则频率f= T1 =25 Hz,波速v= Tλ =200 m/s,波向x轴的正方向传播,选 项A错误。从t1时刻开始,经0.1 s质点P经过2.5个全振动,通过的路 程为 1 m,选项B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观察者和波源靠近时接 收到的频率升高,远离时接收到的频率降低,选项C正确。发生明 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波长或者跟波长相
【答案】 D 由波动图像可得,P、R两点相隔半个波长,所以 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加速度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只 有D对。
2.下列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B.当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波源自身的频率会变大 C.只要声源在运动,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就会变高 D.当声源相对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音调可能变高,也 可能变低
(4)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 4A ,位移 为零。 3.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 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 相同 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 表示。 (2)波速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 介质 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 由 波源 决定,等于 波源 的振动频率。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v=fλ 。
第十二章 机械振动与机械 波 光 电磁波与相对论
第2课时 机械波
知识梳理
【识记题组】
一、机械波 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 波源 ; 介质 。 2.机械波的特点 (1)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 形式 和 能量 ,质点只在各自 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 迁移 。 (2)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 波源 的振 动周期和频率相同。 (3)各质点开始振动(即起振)的方向均 相同 。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12第2节机械波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12第2节机械波课件高三全册物理课件
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
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14.6 m。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 关闭
1
根据题意信息可得
T= s=0.05 s,v=16 m/s,故波长为 λ=vT=0.8 m,
是(
)
20
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找 A.P、
diǎn)三
考点四
3.波的图像的信息(如图所示)
(1)直接读取振幅A和波长λ,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2)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的方向,并能比较其大小。
(3)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
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12/9/2021
第十页,共三十四页。
-10-
-11-
基础夯实
考点(kǎo
diǎn)三
考点四
规律总结“一分、一看、二找”巧解波的图像与振动图像综合类问题
1.分清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只要看清横坐标即可,横坐标是x则为波的图像,
横坐标是t则为振动图像。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位前的数量级。
3.找准波的图像对应的时刻。
4.找准振动图像对应的质点。
12/9/2021
4
依次类推,就形成了绳波。
第七页,共三十四页。
基础夯实
考点(kǎo
diǎn)一
考点(kǎo
diǎn)二
考点(kǎo
diǎn)三
考点四
波的传播与图像(师生共研)
1.波的形成
类别
波动
运动现象 波动是质点群联合起来表现出的周而复始的运动现象
介质中质点受到相邻质点的扰动而随之运动,并由近及

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第2节机械波课件

江苏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2章第2节机械波课件

02
细研考点·突破题型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1 波的形成与传播与波的图像 角度1 波的传播规律及波速公式的应用 1.(2023·南京模拟)研究人员发现大象也有自己的“语言”,某 研究小组录下野象“语言”交流时发出的声音,发现以3倍速度快 速播放录音时,能听到比正常播放时更多的声音。播放速度变为原 来的3倍时,则( ) A.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的3倍 B.播出声波的周期变为原来的3倍 C.播出声波的波速变成原来的3倍 D.播出声波的波长变为原来的3倍
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λ=vT=0.8×0.4 m=0.32 m,故D 正确。]
1234
角度3 根据波的图像、波的传播方向判定质点的振动方向 4.(2023·海州高级中学检测)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关于质点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时刻速度沿y轴正方向 B.该时刻加速度沿y轴正方向 C.此后14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 A D.此后12周期内沿 x 轴正方向迁移为12λ
3.(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 B.当波遇到障碍物时,一定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C.当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始终最大 D.当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时,就会发生多普勒效应现象
A [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 大,A正确;只有当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 长更小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错误;在干涉现象中,振 动加强点的位移可以最大,也可以最小,即为零,C错误;多普勒 效应是观察者与波源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频率会发生变化, 但波源的频率不变,D错误。]
个波长的距离,所以 v=Tλ=λf。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第2节 机械波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第2节 机械波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4

速度是相同的.
第十二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二、波的图像 1.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
○24 ________;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 位置的○25 ________,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 线即为波的图像,简谐波的图像是○26 ________(或余弦)
第十二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21 不变 ○22 v=fλ ○23 介质 ○24 平衡位置 ○25 位移 ○26 正弦 ○27 某一 ○28 各个 ○29 位移 ○30 互相加强 ○31 互相消弱 ○32 相差不多 ○33 更小
第十二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一、波的形成及传播特征的理解 规律方法 深入、透彻地理解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特征是解决 关于波的各类问题的基础,而对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特 征的理解要从下面几点掌握:
第十二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3)产生过程:介质的质点间存在④________,某一 质点(波源)的振动.会带动它后面的质点开始振动,后面 质点起振的时刻要比前面质点⑤________,这样依次带 动,使介质中的质点先后振动起来,振动这种⑥________ 就在介质中传播出去,形成机械波.但要注意:波传播 的只是⑦________和振动能量.每个质点只在自己的平 衡位置附近⑧________,并不能⑨________.
第十二章 第2节
高考调研
高三物理(新课标版)
(2)频率 f:波的频率由⑳________决定,在传播过程 中,只要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则无论在什么介质中传
播,波的频率都○21 ________.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12章-第2讲机械波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件 第12章-第2讲机械波

波的特性
波的衍射 明显条件:障碍物或孔 的 ______ 尺寸 比波长小或相 差不多 波能够 ___________ 或 绕过障碍物 孔继续向前传播
现 象
2.多普勒效应
考点一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一、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判断
图 12- 2-2 1.若已知某时刻 A 点振动方向向上,则波向 x 轴负方向传 播. 2.若已知波向 x 轴正方向传播,则该时刻 B 点向上振动.
图 12-2- 4 (多选)(2013· 天津高考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 该直线上 平衡位置相距 9 m 的 a、 b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 12-2-4 所 示,下列描述该波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
【解析】
根据振动图象、波动规律解决问题.
1 3 根据 yt 图象可知, a、 b 两质点的距离为 nλ+ λ 或 nλ+ λ, 4 4 1 3 即 nλ+ λ= 9 m 或 nλ+ λ= 9 m(n= 0,1,2,3, …)解得波长 λ= 4 4 36 36 m 或 λ= m. 即该波的波长 λ= 36 m、 7.2 m、 4 m… 4n+ 1 4n+3 36 36 或 λ= 12 m、 m、 m…,选项 A、B、C、D 的波长分别为 7 11 4 m、8 m、12 m、16 m,故选项 A、C 正确,选项 B、D 错误.
【解析】
根据波动与振动的关系分析波的图象.
1 根据波的传播的周期性, t= 0.6 s 时的波形是波源振动 1 个 2 周期形成的,此时波源在坐标原点从平衡位置向 y 轴负方向振 动,由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的关系知选项 C 正确.
【答案】
C
考点二
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对比应用 振动图象 波动图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2013·天津高考](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平衡位置相距 9 m 的 a、b 两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该波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解析 根据 y-t 图象可知,a、b 两质点的距离为 nλ+14λ 或 nλ+34λ,即 nλ+14λ=9 m 或 nλ+34λ=9 m(n =0,1,2,3,…)解得波长 λ=4n3+6 1 m 或 λ=4n3+6 3 m。
3.[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关系]用手握住较长软绳的一端连续上下抖动,形成一列简谐横波。某一时刻 的波形如图所示,绳上 a、b 两质点均处于波峰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 B.a、b 两点振动开始时刻相差半个周期 C.b 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 a 点多一次 D.b 点完成全振动次数比 a 点少一次 解析 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A 错误。波在一个周期内向前传播的距离为一个波 长,a 点比 b 点早振动一个周期,完成全振动的次数也比 b 点多一次,故 B、C 错误,D 正确。
二、对点激活 1.[机械波的特点](多选)一振动周期为 T、振幅为 A、位于 x=0 点的波源从平衡位置沿 y 轴正向开始 做简谐振动。该波源产生的一维简谐横波沿 x 轴正向传播,波速为 v,传播过程中无能量损失。一段时间 后,该振动传播至某质点 P,关于质点 P 振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幅一定为 A B.周期一定为 T C.速度的最大值一定为 v D.开始振动的方向沿 y 轴向上或向下取决于它离波源的距离 E.若 P 点与波源距离 s=vT,则质点 P 的位移与波源的相同 解析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把波源的信息传播出去了,即把波源的振动周期、振幅、开始振动的方 向等信息都传播出去,各质点的振动周期、振幅、开始振动的方向均与波源相同,故 D 错误,A、B 正确。 波的传播速度和质点的振动速度是两回事,故 C 错误。当 P 点与波源距离 s=vT 时,即 P 点与波源相差 一个波长,两质点的振动情况完全一样,故 E 正确。
2.[波的图象] 如图所示,是一列沿着 x 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这列波的周 期 T=2.0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的波速 v=2.0 m/s B.在 t=0 时,x=0.5 m 处的质点速度为零 C.经过 2.0 s,这列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 0.8 m D.在 t=0.3 s 时,x=0.5 m 处的质点的运动方向为 y 轴正方向
(4)应用 ①直接读取 振幅 A 和波长 λ ,以及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②确定某时刻各质点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 ,并能比较大小。 ③结合波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或由各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的传播方向。
2.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 (1)波长 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 相同 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2)波速 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 介质 本身的性质决定。 (3)频率 f:由波源决定,等于波源的 振动频率 。 (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
2.机械波的分类
分 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 形状
类 播方向的关系
横 垂直

凹凸相间;有 波峰、波谷
纵 在同一条直线上 波
疏密相间;有 密部、疏部
举例 绳波等 弹簧波、声波等
知识点 2 横波的图象 波速、波长和频率(周期)的关系 Ⅱ 1.横波的图象 (1)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 平衡位置 ,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 平衡位置 的位移。 (3)图象
选考部分
选修3-4
第12章 机械振动 机械波
1 机械波 横波和纵波 Ⅰ 1.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 (1)产生条件 ①有 波源 。 ②有 介质 ,如空气、水、绳子等。 (2)传播特点 ①传播 振动形式 、能量和信息。 ②质点不 随波迁移 。 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振幅、起振方向等都与波源 相同 。
现象
的空间
增大和减小的图样
产生条件
缝、孔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 或者 比波长小
两列波的 频率 相同
相同点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2.多普勒效应 (1)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 相对运动 ,使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 频率 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多普勒效 应。 (2)注意:波源的频率 不变 ,只是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如果二者相互接近,观察者接 收到的频率 变大 ;如果二者相互远离,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变小 。 (3)应用:利用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车辆行驶的速度;利用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 相对地球的运行速度。
解析 由于波的波长为 1 m,周期为 2.0 s,故这列波的波速 v=21.0ms=0.5 m/s,故 A 错误;由于 x= 0.5 m 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故该质点的速度最大,B 错误;经过 2.0 s,这列波沿 x 轴正方向传播一个 波长,即 1 m,故 C 错误;在 t=0.3 s 时,x=0.5 m 处的质点正在沿 y 轴正方向运动,还没到达最高点, 故 D 正确。
①v= λf ;②v=Tλ。
知识点 3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Ⅰ
1.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比较
内容
波的衍射
波的干涉
波可以绕过 障碍物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某些区域的振 继续传播的现
定义
幅 增 大,某些区域的振幅减小的现


波偏离 直线 而传播到直线传播以外 两列波叠加区域形成相互间隔的振幅
双基夯实
一、思维辨析 1.在水平方向传播的波为横波。( × ) 2.在机械波中各质点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 ) 3.通过波的图象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 ) 4.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 ) 5.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振幅的 4 倍。( × ) 6.波速表示介质中质点振动的快慢。( × ) 7.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 × ) 8.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 √ ) 9.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