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规范(ppt 28页)
国民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理论(PPT 57页)

E(总支出=总需求)
IU < 0
45º
O
y1 y*
AE = y
IU > 0 AE
y*:均衡产出(AE=y)
y1:AE > y IU<0,非意愿存货↘
=> 增加产出
y2:AE < y IU>0,非意愿存货↗
=> 减少产出
y2 y(总产出=总供给)
1.3 投资=储蓄
• 总支出(总需求): E = c+i
4.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4.1 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4.2 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4. 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 基本假定
• 两部门(居民户和企业)经济
• 企业是自发投资,不考虑利率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
• 企业利润全部分配,没有折旧;
• 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 的影响。
• 可以得到:GDP=NI 又 c=+y
• 线性消费函数:
c = + y ( 0 < <1 )
2.1 消费与消费函数
• 对线性消费函数的说明
• c = + y ( 0 < <1 ) • 自发消费 • y 引致消费 • 边际消费倾向,该函数的斜率
• 消费是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45度线
45度线
cc
c=c(y)
• 由均衡等式: s+t=i+g
6.3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 整理后得到:
y
=
+
i+ 1-
g
-
t
6.4 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公共收入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原则.pptx

应付政府开支的需要而筹集稳定的财政资金。税收具 有强制性,它可以直接向居民或公司征收
日本的《现代经济学词典》:税收是国家或地方公
共团体为筹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资金,而按照法律 的规定,以货币的形式对私人的一种强制性课征
2. 特点
(1).税收是由政府来征收的.
1、课税主体称为纳税主体,它是指税法规 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 是纳税义务的法律承担者,只有在税法中 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才能确定向谁征税或 由谁来纳税,因此,纳税人亦是税法的基本 要素之一. 纳税人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
2、税收客体,它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标的物, 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的确定解决对纳税人 的什么征税的问题,它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 税的主要标志.在现代社会,税收的课税对象 主要包括商品,所得和财产三大类 。
优点: 政府所提供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可以 使社会成员的境况达到一种相对公平的状态. 不足:存在支付能力的测度问题.
7.1.3小结:线索和依循 1.研究公共支出的分配问题实质上为研究和确
立公共收入制度服务,或者说是公共收入的依据. 2.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同样作为政府发挥职能 的途径和手段.
作用:(1)确定课征范围 (2)区别不同课税并规定不同税名 (3)课税对象不一定是税源 (4)税源一般来自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
税收客体与税源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税 源是指税收课征的经济源泉。税源总是 以收入的形式存在的。从理论上讲,税 源与课税对象虽有密切联系,但不是同 一概念。征税对象是指对什么东西征税, 而税源则是指税收的价值源泉,两者是 有明显区别的。
平均税率与边际税率
★平均税率,指的是全部应征税额占课税对象数额的 比例.用公式表示:
宏观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

宏观经济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引言宏观经济管理学和财务知识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领域。
宏观经济管理学研究整体经济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的走势和变化。
而财务知识则涉及企业和个人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资金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管理学和财务知识两个角度对这两个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管理学分析宏观经济管理学是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学科。
在它的研究范畴中,主要包括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和货币供应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揭示经济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在宏观经济管理学中,有几个重要的理论框架需要特别关注。
首先是凯恩斯经济学,它强调总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其次是经济周期理论,它指出经济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最后,金融市场理论也是宏观经济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研究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为金融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财务知识分析财务知识是管理个人和企业财务的重要工具。
它包括财务规划、资金管理、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财务知识的核心在于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财务目标的最大化。
通过对财务知识的掌握,我们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个人或企业的资金,提高财务状况。
在财务知识中,有几个关键概念需要重点理解。
首先是资金管理,它包括资金的筹集、运用和监控。
合理的资金管理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其次是投资决策,投资是实现财务增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获取更好的投资回报。
最后是风险管理,财务风险是每个个人和企业都面临的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降低风险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的关联与相互作用宏观经济管理学和财务知识在实践中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财务知识培训ppt课件

结合案例分析结果,提炼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启示,如如何制定合理 的财务战略、如何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如何加强风险管理等。
实战演练
01
模拟场景设计
设计一个模拟的企业财务管理 场景,包括企业背景、市场环 境、财务状况等信息,以供学 员进行实战演练。
02
角色扮演
学员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企 业高管、财务经理、投资顾问 等,根据模拟场景进行决策和 操作。
软件更新与升级
了解软件更新和升级的最新动 态,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
进行。
06
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经典案例分析: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分享
案例选择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财务管理案例,如某知名公司的财务战略、 投资决策、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
案例分析
对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分析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优势、劣势、机 会和威胁,总结经验教训。
介绍如何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财 务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 等。
02
03
04
风险应对策略
讨论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风险 应对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转 移等。
04
税务知识培训
纳税申报与缴纳流程
纳税申报
纳税申报是向税务机关报送税务 资料的过程,包括纳税人基本信 息、应纳税额等。
缴纳流程
企业或个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将税 款缴入国库,一般采用网上银行 转账等电子方式进行缴纳。
随着企业的发展,对财务知识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培训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 展需求。
增强企业竞争力
掌握财务知识有助于员工更好地参与企业决 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培训内容概述
财务基础知识
包括会计基础知识、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 率分析等。
经济学研究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材料

C: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政策可能会导致市场供求处于非
均衡状态。
Px
Sx
Px
P*x
E
Px
Dx
Qx
(9)如何表示各种社会经济心理因素变化对市场价格 的影响。(切记:某因素变化后一定是只影响市场供 给或市场需求,即只会移动其中一条曲线。)如:
Px
Sx
Sx
Px
E
Sx
E
E Dx
E
Dx
Dx
Qx
Qx
(10)如何表示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的大小?
A 当商品价格高低是商品质量高低的信号时,商 品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炫耀品、珍藏品可能也具 有此种特点。
Px
Dx
Qx
B 劳动力供给曲线具有向后弯曲的特性。
Px
Sl
Px
Qx
(8)如何表示商品价格在市场供求相互作用中形成?
A:市场供求相互作用形成商品的均衡价格。
B:市场价格偏离均衡价格会导致市场处于过剩或短缺状 态。但通过市场的自发调整,市场又会自动回到均衡状态。
•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0年1 2月上 午6时52 分20.1 2.2506: 52Dece mber 25, 2020
•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 年12月2 5日星 期五6时 52分59 秒06:5 2:5925 December 2020
•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6 时52分 59秒上 午6时5 2分06: 52:5920 .12.25
变量的水平
• 观察事物变化的规律特征,并与其他事物的变化进 行对比,观察它们之间的变化有何异同
国民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

国民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1. 引言国民经济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国民经济的组织、运行和管理的学科,而财务知识是指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一系列财务管理知识。
本文将对国民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进行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2. 国民经济管理学的概述国民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主要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管理问题。
它包括宏观经济管理、微观经济管理、产业经济管理、区域经济管理等方面,旨在实现国民经济的高效运行和良好发展。
3. 财务知识的重要性财务知识是指在经济管理中,处理和掌握财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它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预算、资本投资决策等方面的知识。
具备良好的财务知识可以帮助经理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
4. 国民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的关系国民经济管理学和财务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
国民经济管理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财务方面的决策和管理,而财务知识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了具体的工具和技能。
在国民经济管理学中,财务知识被广泛运用于财务分析、资金管理、项目决策等方面。
比如,在制定预算时,经理人员需要运用财务知识来进行资金的安排和分配,以实现经济目标的最大化。
另外,国民经济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往往需要依赖财务数据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只有掌握财务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财务报表,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5. 财务知识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5.1 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国民经济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在国民经济管理中,财务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从而确定正确的管理策略。
5.2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涉及到企业的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等方面。
财务知识可以提供对资金管理的指导,帮助经理人员合理安排资金,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5.3 项目决策在进行新项目决策时,财务知识可以提供对投资回报率、现金流量、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评估方法和技术。
宏观经济增长管理学及财务知识分析理论ehcw

r0
Y
M =k
h +k
r
IS1 IS2 Y
Y0 Y1
IS曲线垂直(d趋向于0),表明投资对利率不敏感,无任利率如何变化, 投资为一常数,故而不存在挤出效应 LM曲线水平(h趋向于∞),表明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从 而无法使利率发生变化(凯恩斯陷阱)
20
5.3 财政政策不变时,货币政策的效应
• 第九讲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 第十讲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 第十一讲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 第十二讲 宏观经济学在目前的争论和共识
1
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上一章分析了IS和LM曲线。由于在短期内, 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来自需求方面,所 以,IS-LM模型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 理论基础。
Y
=
1
A0 -
β
-
d 1- β
r
纵轴截距A0/d,横轴截距A0/(1-β)
斜率-(1-β)/d
26
5.3.3货币政策的效果度量
• 货币政策的乘数:是指在IS曲线不变时或商
品市场均衡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能使均
衡收入变动多少,用公式表示:
dY
1
dM
=
(1
h - β)d
+k
1
d
Y
=
1
-
(
β
α +e
- βT0
货币投机需求增加的情况下更大的利息率降低。
h大 r
LM1
r
A DC
LM2
B IS1
h小 A
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知识分析规划英文版egqx

Figure 11.4 - The IS-LM Diagram
17
Copyright © 2002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IS-LM Equilibrium
• Example (assume that is constant at 3%)
11
Copyright © 2002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Figure 11.2 - Money Demand Varies as Total Income Y Varies
12
Copyright © 2002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 money demand is proportional to total nominal income (PY)
– money demand has a time trend, the result of slow changes in the banking sector 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of money demanded is equal to the
money supply
10
Copyright © 2002 b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LM Curve
• Because the demand for money depends on the level of real GDP, if the money stock is constant, the equilibrium nominal interest rate will vary whenever real GDP vari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nstead firms increase/decrease output in response to demand shift = flat AS curve in the short run
[Insert Figure 5-6 here]
5-13
AS and the Price Adjustment Mechanism
P t1P t[1(YY*)](1)
• If output is above potential (Y>Y*), prices will increase and be higher next period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DP and potential GDP, Y-Y*, is called the output gap
[Insert Figure 5-6 here]
5-14
AS and the Price Adjustment Mechanism
[Insert Figure 5-2 here]
• Increase in AD increase in P and Y
• Decrease in AD decrease in P and Y
• Increase in AS decrease in P and increase in Y
• Decrease in AS increase in P and decrease in Y
1. The slope of the AS curve
2. The slope of the AD curve
3. The extent of the shift of AS/AD
[Insert Figure 5-3 here]
Figure 5-3 shows the result of an adverse AS shock: AS Y, P
Long run version of the AS curve
[Insert Figure 5-4 here]
5-8
Classical Supply Curve
• Y* grows over time as the economy accumulates resources and technology improves AS curve moves to the right
Short run version of the AS curve
5-11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and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 Taken literally, the classical model implies that there is no 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everyone who wants to work is employed
AS and AD
• Aggregate supply curve describes, for each given price level, the quantity of output firms are willing to supply
• Upward sloping since firms are willing to supply more output at higher prices
[Insert Figure 5-4 here, again]
5-10
Keynesian Supply Curve
• Intellectual genesis of the Keynesian AS curve is found in the Great Depression, when it seemed firms could increase production without increasing P by putting idle K and N to work
• Aggregate demand curve shows the combinations of the price level and the level of output at which the goods and money markets are simultaneously in equilibrium
• In reality there is some unemployment due to frictions in the labor market (Ex. Someone is always moving and looking for a new job)
• The unemployment rate associated with the full employment level of output is the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5-7
Classical Supply Curve
• The classical supply curve is vertical, indicating that the same amount of goods will be supplied, regardless of price [Figure 5-4 (b)]
• Downward sloping since higher prices reduce the value of the money supply, which reduces the demand for output
• Intersection of AS and AD curves determines the equilibrium level of output and price level
宏观经济管理学与财务 知识分析规范(ppt 28页)
Chapter 5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
• Item • Item • Item • Etc.
McGraw-Hill/Irwin Macroeconomics, 10e
© 2008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5ed-.2
• Based up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abor market is in equilibrium with full employment of the labor force
• The level of output corresponding to full employment of the labor force = potential GDP, Y*
• If output is below potential (Y<Y*), prices will fall and be lower next period
• Prices will continue to rise/fall over time until Y=Y*
• Today’s price equals tomorrow’s iif output equals potential (ignoring price expectations)
• Since unemployment exists, firms can obtain any amount of labor at the going wage rate
• Since average cost of production does not change as output changes, firms willing to supply as much as is demanded at the existing price level
Figure 5-2 illustrates an increase in AD resulting from an increase in money supply.
5-6
AS, AD, and Equilibrium
The amount of the increase/decrease in P and Y after a shift in either aggregate supply or aggregate demand depends on:
illustrated as a vertical line since graphed in terms of the price level
5-9
Keynesian Supply Curve
• The Keynesian supply curve is horizontal, indicating firms will supply whatever amount of goods is demanded at the existing price level [Figure 5-4 (a)]
5-4
AS, AD, and Equilibrium
• AS and AD intersect at point E [Insert Figure 5-1 here] in Figure 5-1
Equilibrium: AS = AD
• Equilibrium output is Y0 • Observed level of output in the economy at particular point in time
• 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is the rate of unemployment arising from normal labor market frictions that exist when the labor market is in equilibr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