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起源

合集下载

徐姓的来源介绍

徐姓的来源介绍

徐姓的来源介绍徐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他姓改姓而来,徐若木为得姓始祖。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徐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徐姓的来源1.源出嬴姓。

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国说。

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所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山东南部郯城一带),“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语见《通志·氏族略》)。

2.源于子姓,以部落为氏。

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3.他姓改徐姓而来。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

另外,南京徐姓,大多为宋朝秦桧后代,因不耻于秦桧所为,均改为徐姓。

得姓始祖若木。

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地,建立了徐国。

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

适逢当时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万计。

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

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今葬于山东郯城县)。

徐姓繁衍播迁徐姓人最早繁衍于山东南部郯城至淮河流域一带,以古代徐国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

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中华徐姓始祖陵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始祖。

百家姓徐,徐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百家姓徐,徐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徐氏历史来源:「徐」源出;一:以国为氏。

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为东夷之一。

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中下游(今江苏省西北部和安徽省东北部)。

周初,以今江苏省泗洪县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吞并。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之后。

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

从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

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击败。

后又封徐偃王子宗为徐子。

春秋时,徐国被吴灭后,徐子的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

二:清代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改为徐氏,如徐元梦,为满洲正白旗人。

家族名人:徐偃王周穆王时徐国之子爵诸侯,以仁义治国,因得朱弓矢,以为天瑞,遂自称徐偃王。

江淮诸侯,从之者三十六国,穆王令楚伐之,偃王爱民不战,遂为楚败。

徐福秦时方士,字君房。

生卒年不详。

始皇闻东海祖洲有不死之药,遣福乘楼船,载童男女各三千人往求之,去而不返。

或作「徐市」。

徐敬业唐徐绩之孙,有勇名,屡从绩征伐,袭英国公爵,坐事贬柳州司马。

后与骆宾王等共讨武后,兵败,为其部下所杀。

徐达(1332~1385)字天德,明代濠州人。

助朱元璋起兵,屡立战功,率兵北定中原,入燕京,为开国功臣,官至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

死后追封中山王。

徐悲鸿(1892~1952)原名寿康,江苏宜兴人。

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校毕业。

历任北京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等职。

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义等国展览。

以改良国画,发扬中华艺术为终身事业。

工西画,善写动物,国画以马为最驰名,笔法简练明快,富有生气,能够融合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

着有中国画改良论、美与艺及画集。

徐志摩(1896~1931)原名章垿,以字行。

浙江海宁县人。

曾留学英美,以新诗、语体散文著名,风格瑰丽。

历任北京、东吴、中国各大学教授,为北京晨报诗刊及新月月刊主编。

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着有志摩的诗、自剖、巴黎鳞爪、翡冷翠的一夜等。

徐姓氏起源来历

徐姓氏起源来历

徐姓⽒起源来历徐姓⽒起源来历 徐姓,中华姓⽒之⼀,主要源⾃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

夏朝徐若⽊为徐姓始祖。

下⾯是⼩编为⼤家精⼼搜集的徐姓⽒起源、来历,供⼤家参考,希望⼤家喜欢。

姓⽒:徐 姓⽒祖宗:若⽊ 姓⽒起源: 徐⽒的姓⽒来源⽐较纯正,主要出⾃嬴姓。

是先帝⽞孙伯益之⼦若⽊的后裔。

相传陷帝有⼀个孙⼥叫⼥修,因⾷燕⼦蛋⽽怀有⼤业。

⼤业娶少典⽒⼥⼦⼥华为妻,⽣下了伯益。

伯益因辅佐⼤禹治⽔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姚⽒嫁给他,姚⼥后来⽣了两个⼉⼦,其中⼩⼉⼦叫若⽊因为他的⽗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徐国。

徐国历经了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存在的。

周穆王的时候传到了徐国的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不断强⼤。

当时周穆王喜欢云游四⽅⽽经常不问国家⼤事,诸侯埋怨他的很多,徐君偃于是产⽣了想要取代周穆王的野⼼。

他⾃称为徐偃王,率领各国联军向周国进军,周穆王知道这个消息后马上返回京城,调兵前去镇压。

徐偃王只好收兵⽽逃,他躲进了彭城⼀带的⼭中。

由于他得得民⼼,跟着他到了⼭中得百姓很多。

这座⼭后来就叫做徐⼭,徐州也因此⽽得名。

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宗于徐,称为“徐⼦”,继续管理徐国。

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从此⽇渐消退,周敬王⼋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姓⽒郡望: 1、东海郡:秦朝的时候置郡,治所在今天的⼭东境内。

西汉时相当于今天的⼭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东枣庄、江苏灌南以北的地区;东魏及隋唐相当于今江苏东海县以东、淮⽔以北的地区。

2、⾼平郡:今泰始元年改⼭阳郡置郡,治所在今天⼭东巨野南部。

其后屡有迁居,其中北周时曾改⾼都郡置⾼平郡,治所在⾼都,相当于今天⼭西晋城、⾼平等地。

姓⽒堂号: 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称“铁⾯御史”。

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清如⽔。

徐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徐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徐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徐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根据《百家姓》的记载,徐姓是始祖为大禹的后裔,起源于上古时期。

徐姓在中国各朝代均有显赫的地位和贡献。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徐姓的历史和现状。

一、徐姓的历史徐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当时有一位名叫徐盈的大夫,他是夏禹的后代,是徐姓的始祖。

据《史记》记载,徐盈在商朝末年,曾经辅佐各地的诸侯一起起义,推翻商朝,建立了夏朝。

夏朝时期,徐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徐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也不断增加。

到了宋代,徐姓已经成为了中国南方的一个大姓,以江浙地区最为集中。

徐姓在宋代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被誉为“吴中之胄”。

明清时期,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徐姓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明代徐霞客是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以出版《徐霞客游记》而著名。

他在寻找祖庙的过程中,编写典籍,使得徐姓族人更加团结,并且加深了人们对徐姓的认识和了解。

二、徐姓的现状目前,徐姓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家族,据统计,徐姓在全国的人数已经超过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徐姓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地区分布比较集中。

江苏省的徐姓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13%,成为了全国徐姓的主要分支。

徐姓家族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近年来,徐姓家族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活力和创造力。

有很多著名的徐姓人物,如著名企业家徐翔、诗人徐志摩、科学家徐光宪等等,这些人的成就和贡献都为徐姓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的来说,徐姓是中国的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姓氏,其发展历程也代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徐姓家族在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不仅保留了传统文化,也积极创新,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姓的祖先在哪里

徐姓的祖先在哪里

徐姓的祖徐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1位,约有人口2158万,占全国人数的1.66%。

徐姓的起源主要有三种:其一,出自嬴姓,是颛顼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

夏禹时若木被封于徐(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建立徐国。

周穆王时传至32世孙徐君偃,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益强大。

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徐君偃就产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自称偃王,率各国联军向周进攻。

穆王得知,派出大军前去镇压。

徐君偃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主动收兵,弃国出走,躲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中。

结果徐国军队被楚国军队打败。

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徐偃王的儿子为徐子(即子爵),让他继续管理徐国。

公元前512年,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便以国为姓,史称徐氏正宗。

其二,说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第一族即为徐氏。

这支徐氏出自殷商都城(今河南省安阳市淇县),早于以国为氏的徐。

其三,源于他姓。

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其后代也称徐氏。

综上所述,徐姓的主要发源地在若木受封的徐国,即今天的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

寻根溯源先在哪里1.徐氏以国为姓之后,由今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安徽省泗县扩至今安徽省凤阳一带。

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家族了。

2.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尤以山东徐姓最为兴盛。

3.徐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时,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

4.宋末,徐姓人由今江西迁往福建。

5.元时,徐姓主要繁衍于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

6.清始,闽、鄂、台徐氏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到海外拓业,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远古时期,徐姓的始祖若木被封于徐国,即现在的江苏省泗洪县,这是徐姓的最早发源地。

至今这里仍存有古徐国的遗址。

虽然只剩下一片荒芜千年的古城墙,但仍是值得徐氏一族瞻仰的发祥之处。

据考证,古徐国旧址在泗洪县城头乡西南。

城头乡的名字就有“城墙一角”的意思。

徐姓发源地———远古时期的徐国迁徙分布寻根游线徐达墓在南京市钟山风景区内的板仓村附近,是明初诸功臣墓中保存较好的。

关于徐姓简单的研究报告

关于徐姓简单的研究报告

关于徐姓简单的研究报告
徐姓是中国的常见姓氏之一,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

以下是关于徐姓的简单研究报告:
1. 起源:徐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部落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5世纪的商朝时期。

据《姓氏考略》等史书记载,徐姓起
源于黄帝后裔的部落。

2. 分布:徐姓在中国分布广泛,尤其在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河南等地,人数较多。

此外,徐姓也在海外华人社区中相当常见。

3. 名人:徐姓有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现代名人。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徐福,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曾先后七次远航到西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世界航海先驱”。

此外,还有徐霞客、徐仲文、徐悲鸿等历史和现代名人。

4. 家族:徐姓有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家族,如徐氏、徐康明堂氏宗族等。

这些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

5. 各地徐氏:由于徐姓的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徐氏也会有一些特殊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例如,江苏徐州的徐氏传统习俗有“二十福”、河南扶沟的徐氏有“天子府”等。

总之,徐姓作为中国的常见姓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徐姓的起源、分布以及相关的名人和家族,我们可以更加了解中国的姓氏文化和家族传承。

徐姓起源

徐姓起源

徐姓来源徐姓,源出嬴姓。

相传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大禹遂分封其子若木于徐国(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夏、商、周三代为诸侯。

周穆王时有徐群偃,他聪明仁爱,颇得百姓拥护,国力日强。

当时周穆王喜欢巡游四海,往往一出去就是几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

后来徐群偃在挖河时挖出一副红色的弓箭,他以为这是天赐祥瑞,产生代周为天子的野心。

周围的诸侯听说他得了神弓神箭,也纷纷前来归附,于是他自称徐偃王,率领36国联军向周都进攻。

周穆王此时正在昆仑山上的西王母处作客,得到消息后连夜动身,由造父驾车,一日千里回到周都,点起大军前去镇压。

徐偃王没料到周穆王来得那么快,眼见一场血战就要发生,他不忍心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罢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徐州)一带的深山中。

这座山后来就叫徐山,徐州也因此得名。

周穆王打败徐偃王之后,因见他在当地很得人心,便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

公元前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徐子的后代为徐氏。

另外,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后代亦称徐氏。

望族居东海郡(今山东郯城东南)。

秦始皇时有方士徐福渡海访仙,三国时有名将徐晃、徐盛、文人有徐庶,唐代有名将徐茂功,五代有名画家徐熙、文学家徐谐、徐铉,明代有中山王徐达、文学家书画家徐渭、社会学家徐阶、科学家徐光启、旅行家徐霞客、政治家徐恺廷。

名人徐姓历史名人* 徐福:秦朝方士,相传他因到东海为秦始皇采长生不死药一去不返。

相传出海留居今日的日本而成为日本人的祖先。

* 徐霞客:明代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 徐达:明代将领,中书右丞相。

* 徐光启:明代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宗教人士。

* 徐世昌:清末、北洋政府官僚,北洋政府总统。

* 徐大椿:清朝医学家。

* 徐晃: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 徐敬业:唐朝将领。

* 徐渭: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 徐阶:中国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一代名相。

* 徐庶:三国时期著名谋士。

* 徐向前:开国十大元帅之一。

* 徐海东:开国大将。

* 徐寿:中国清朝化学与机械专家。

徐姓的历史起源

徐姓的历史起源

徐姓的历史起源
关于徐姓的历史起源
“徐”姓: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一位的大姓,人口约有6987千万多人,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66%。

徐姓的始祖,相传是东夷族部落首领伯益。

舜禅让地位给夏禹,到了晚年,夏禹曾竟要继承过去帝位禅让的优良传统,有意让位于素贞贤明的伯益,可是伯益却不肯接受,并且跑到箕山去躲了起来。

于是,夏雨后继无人,加上妻子启又很有贤名,受到诸侯的.爱戴,最后,只好传位于启,从而开创了帝位世代相袭的“家天下”局面。

伯益的贤德让夏禹感动不已,再加上其又有治水之功,禹变封他的儿子若木到徐这个地方建立徐国,西周时若木的三十二代孙徐偃王很有作为,因此后世徐姓子弟多视其为徐的鼻祖、以至于唐宋有“徐氏十望,其九皆本于偃王”的说法。

公元512年,徐国为吴国所灭。

亡国的徐人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徐姓开始正式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姓起源早期出自赢姓徐姓的起源,传有三种说法:一说出自赢姓,东夷少昊之后,以国为氏;二说出自子姓,商人之后;三说皇帝之后。

对第一种说法,出自赢姓,已得到普遍承认,众多家谱和有关史书秉持此说。

对第二种说法,出自子姓的,虽无史可考,但一些古文有载,如《左传》说周公之子伯禽分封于鲁,同时分封的还有“殷氏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而率其宗氏,辑其分族”。

所说的殷氏六族中的徐氏,是来源于商人子姓,还是来源于赢姓,已无可考。

不过有两点可以确认:一是商人也是出于东夷集团,子姓徐氏与嬴姓徐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二是到商朝末年,商人子姓中已经有徐氏了。

对第三种说法,出自皇帝之后,早在宋朝《通志·氏族略》中有记载,但到底出自十四姓中哪一姓没有明确简明。

虽然承认徐氏之先是伯益之后,但或认为伯益是皇帝的九世孙,或认为伯益是皇帝的六世系。

不过,从已有的资料和古代的发展规律来看,似乎不应该这么简单得出结论。

我们从血缘上清理传承世系,就应当从中国古代氏族、家族的形成开始。

早在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

即:西部和中央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

东夷集团是以鸟为图腾的部落群体。

居住在这里的人,自然以鸟肉为食,以鸟羽为衣,处处依赖鸟类作为主要生活来源,最后发展到以崇拜鸟为图腾。

随着对鸟之图腾的崇拜强化,逐步开始以鸟为氏族、部落,再慢慢发展成姓氏。

少昊和少皋、少皓,名“挚”。

其母女(又名黄娥),夜梦流星入怀而有孕生少昊。

少昊长大后,初为氏族首领,后为东夷部落联盟首领。

东夷部落群体,先以玄鸟(燕)为氏族部落图腾。

后大联盟首领就位时有凤鸟来朝,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为图腾,并将所辖部族以鸟命名,共分二十四个氏族,逐渐形成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

少昊是远古五帝之一,在位八十四年,东夷部落集团有很大的发展,与炎黄集团建立密切往来。

他收养了皇帝后裔xx及其部落,并决定自己去世后由xx当首领。

少昊去世后,xx(号高阳)继位。

Xx 在位七十八年。

近百岁去世。

Xx之孙女女修,传说是从树上坠落下的鸟蛋拾起吞入腹中而孕一男孩名大业。

实际上,是女修招赘一名东夷男子而生婴,大业的母系是炎黄氏族,父系则是东夷氏族。

大业成人后,娶西羌族少典女子为妻,生一子名皋陶。

皋陶乃是远祖皋陶,亦名繇、皋繇、咎繇,字庭坚,赐姓偃。

皋陶为东夷部落首领,后在尧舜时管理刑法司法,在农业方面发明————等农具,还参与大禹的治水工程,积极推荐大禹登舜位,担当原华夏部落联盟首领。

皋陶去世后,禹把英、六等小王国,只有长子大费(即伯益)与他长期共同辅佐舜和禹,被舜赐为赢姓,担当少昊遗留下来的赢姓部落首领。

自此之后,他的兄弟继承了偃姓。

而赢姓及所产生的姓氏如秦、徐、赵、黄等则奉伯益为血缘始祖,其后裔留居山东南部,或淮河中下流域,或远迁西北。

伯益。

也被写作伯翳、柏翳、化益,或只称益。

这是因为伯就有老大的意思。

因他辅佐舜禹有功,被封于费,因而又叫大费、贯侯。

由于原少昊的赢姓氏族是以鸟为图腾,伯益被赐赢姓后,自然也就以凤鸟为图腾,成为赢姓正统,所产生的姓氏均奉伯益为始祖,其弟仲甄继承偃姓向南发展,所诞生的姓氏都奉皋陶为血缘始祖。

在大禹治水中,伯益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总结过去经验教训,改“堵”为“凿”,引流而下,治水成功。

大禹向舜为伯益请功,舜将本氏族姚姓女子嫁给伯益为妻,后生两子即大廉、若木。

禹继舜位后,为感谢皋陶、伯益所做贡献,即授他以管理政务之任,有传位给他的意思。

不久皋陶死后,禹即分别分封皋陶后裔于英、六两国(今湖北英山、安徽六安一带),又拔用伯益当政。

禹在位十年,在巡视诸侯守地会稽时崩逝,便把天下交给了伯益。

但伯益不愿为帝,三年丧事毕,又将权力让给了禹的儿子启,自己避居今河南萁山。

若木则是始祖夏启帝继位后,念伯益助父治水,执政有功,封伯益长子大廉(恩成)于陆(今山东德平县东北之陆乡),又于夏启九年即公元前2128年,封伯益次子若木为子爵(爵分为公、侯、伯、子、男爵五级,均称诸侯),封地在今江苏西北部、安徽东北部泗水一带,此地宽舒,故称徐。

初为若木封邑,商时置徐国。

因伯益被舜帝赐为“赢“姓,因此徐、陆二地也分别有南、北赢姓之说。

当时夏朝规定:“侯者有国,大夫有家”,因此徐地也就称为徐国。

若木为徐国第一代国君,亦为徐氏开山始祖。

关于徐姓始祖问题。

有的追溯甚远,说皇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昌意生xx,xx生大临,大临生岩(配女修),岩生大业,大业生伯益,伯益生大廉和若木。

考古学家徐自强一再强调说:“探索徐氏之血缘关系,最早也只能溯源至伯益时期,以若木时期最为适宜。

如果溯源至皇帝则无根据,根本无血统可言,这是今之编纂族谱者应努力避免的”。

赞成徐自强的观点,“寻根问祖”至若木为好,再往上连,困难很多。

其一,有不少资料介绍,女修为颟x的孙女,因吞食燕子蛋生大业。

其二,南宋淳熙乙已(1185)年由西山蔡元定作序修订的《徐氏族谱》也记述:“按,伯益公以前荒藐难稽,史传互异,罔所适从,而皋陶生伯益尤史书未载,出于杂记,今不敢漫宗,故谱碟自伯益始。

伯益,名大费,佐禹平水土,封赢邑侯,娶姚氏女生二子。

长子大廉,封陆氏后为赢;次子若木,夏仲康封徐国君”,其后裔以国为姓,若木作始祖是天经地义的。

徐姓启于偃王若木为徐姓始祖,已成不争的事实。

那么“徐姓起于何时,仍然众说纷纭,主要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自若木被封赏到“徐”地,徐姓即已开始。

第二种说法,徐姓始于商时徐国的建立。

第三种说法,徐国被吴打败后,其后裔以国为姓。

第四种说法,徐姓起于“偃”。

最后这第四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其理由:一是从32世徐偃王到44世章禹亡国,中间相隔而来12代,从现在掌握的资料看,“偃”在世时已得徐姓,并称徐偃王,如果徐姓再从国君章禹亡国后计算,是否相隔时间太长;二是舜帝赐皋陶为“赢”姓,如若木被被封徐地后即改为徐姓,似乎不太可能;三是据中华文化大博览》中“姓氏起源”介绍,徐偃王担任国君时期是公元前1101—947年,以国、以郡、以爵、以吉德、以地名等定姓的有35种之多。

因此徐偃王当政时国人得姓徐,应该是可信的。

历史学家王大良在《寻根万年中华》中也称,徐偃王为“徐”氏得姓始祖。

徐国始末若木受封建立徐国史记,夏启继位以后,杀害了伯益,东夷氏族部落不服。

启帝为安定民心,以伯益辅禹治水有功,封伯益长子大廉为陆,为北方赢国之说。

夏启九年,又封伯益次子若木于徐,下x僮地,方圆五百里,地处泗、淮之间,其势宽舒,徐、舒也,故作这一地域为徐,为南方赢国之说。

若木被封于徐,成为徐的群侯,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强大。

形成一个较大的诸侯国。

所处地域,今江苏徐州、山东允州、安徽宿县、泗县下x,历史上属于东夷活动地区,实际上是继承大业被封“瀛”的广大地域。

那是,夏统治力量薄弱,东夷部落不太服夏的统治,部落首领若木恃其父在舜时就受命为少昊祭祀者,在时机到来之际,遂自立在王建立徐国,为徐国第一代国君,国人以国为姓,若木为徐氏得姓始祖。

若木部落,在山东曲阜一带,繁衍人口,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并不断地向外扩散,与藤县异姓“薛”等友好相处,由于同姓之郯族、莒国等联合共谋发展。

其后。

势力渐大,向西北推进到今河北徐水一带,向西南推进到今徐州一线,向东推进到今郯城地区。

以“徐族”之名,发展了东夷人的势力与文化。

故在今郯城有以“豹公墩”为地域之徐族始祖陵的传说。

徐氏是山东中南与东南部之大族,是以最早的东夷人太旦、少旦炎帝、蚩尤等古族的连续发展而形成的,与夏朝势力并行俱进发展。

同时,与其他东夷人一起,参与后羿、寒浞与夏太康等王的争斗,后在夏少康中兴中又展开新的争斗,最后直到夏桀之亡。

在夏400多年,山东地区一直是东夷人所创造的岳石文化之天下。

在上古时代即氏产生的早期阶段,氏是从国来的,即“以国为氏”,姓表示血统而示女系,氏表示宗族而示男系,性以别婚姻,氏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夏封若木于徐,为夏朝诸侯国之一,若木以国为姓,生有四子,即长子征国,继承徐氏;次子终,为黄氏;三子季胜,为马氏;四子简,为赵氏。

四子分别为徐、黄、马、赵之始祖。

徐国,建都瀛洲(今郯城),在夏仲康年间,约公元2000年前,最初的势力范围主要在今费县、平邑、沂水、营县、莒南、临沂、郯城、临沭、州等地。

夏自建朝以后一直不很稳固,这使徐国能够存在和发展有一定因素,还有徐为夏帝所封,且有商部落相隔,于徐国相对平安无事。

考究历史,一般徐氏住过的地方,都有带“徐”字的地名,如今河北玉田县徐无山、亦作徐吾山,汉时曾建国徐无县。

河北大城县古时曾亦称“徐州”,民国改徐水县。

山西榆次县有徐水、徐谷、徐沟等镇,屯留县西北有余吾。

内蒙古乌拉特旗的吾水,唐朝在哪里建余吾州。

河南温县有徐堡,嵩血县有三涂山。

山东平阳县有徐关,留舒城,又称留徐城等。

在夏朝时期,夏帝柕征东海,徐国被受封夏之爵。

夏孔甲帝,“好鬼神,事谣乱,夏后氏德衷,诸侯叛之”。

至夏末桀代蒙山,徐国反复,后裔汤起兵伐桀灭夏兴商。

夏初,商王朝与东部各国部落关系密切。

到商仲丁时期,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在仲丁王君时,东部夷族作乱,王令兵征之,自是夷人或服或叛三百余年。

到武丁王君时,朝政衰败,东夷寝宫,遂分迁淮岱,渐居中土。

此时徐国及东部方国部落,由东向西南部地区推进。

或在此时徐国已南迁江淮一带,或在此时徐国已西扩近奄国(今山东曲阜一带)。

徐国强盛诞为偃王商朝后期,徐国等东部夷族方国称“人方”或“尸方”逐渐强大,震动商朝末期帝乙。

帝辛(殷纣王),多次对徐国在内的东夷诸国征伐,东夷诸国奋起反抗,大大消耗商的军力和实力。

据《中国史稿》载:商朝末年,江、淮之间的夷人又强盛起来武乙时分迁淮岱、渐局中土,威胁商朝的后方,商朝不得不集中兵力对待来犯的夷人。

帝乙时,帝对岛夷。

淮夷多次讨伐。

通过商末两世帝的用兵,东部诸方国建立了以徐国为首的商人六族的统治,这“六族”即徐氏、条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围勺氏。

西周建立第二年,周武王死,其子周成王即位,因成王年幼,其弟周旦公(周公)辅政,武王帝管权,蔡叔不满。

武庚乘机与管、蔡串通联合东夷族徐、奄、薄姑、熊、盈等国发动对夏战争,周公出兵征战,经过三年战斗,平定了叛乱,杀死管叔,流放蔡叔。

周朝势力进入东方,并封微子臣在商丘建立宋国,伯禽建立鲁国,将东“六族”作为鲁国的种族奴隶。

不久,“鲁侯伯禽宅曲阜,徐、戎并兴,东郊不开”。

徐国是周初东夷诸侯强国,虽经周公东征打击,但在周公之子伯禽就封鲁之后仍然举兵反抗,并使鲁国“东郊不开”,给鲁国造成很大威胁。

鲁侯伯禽率兵伐徐,在费地作“费誓”,后击败徐、淮夷,徐戎、淮夷被迫南迁淮水南北。

以徐国为首的淮夷,在周公东征和伯禽以后至周末宣王时,不断发生战争。

周康王时,徐夷复兴,带领九夷进攻宗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