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徐国历史研究之现状
关于徐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徐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徐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起源于中国。
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徐氏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夏朝。
徐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很大,他们曾经是贵族、官僚和文化人士,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三国时期,徐氏家族的成员徐庶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为刘备出谋划策。
他被誉为“卧龙先生”,对刘备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庶的智谋和才华被后人称赞,成为了传世佳话。
在唐朝时期,徐氏家族的成员徐敬业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唐代最好的散文之一。
他的诗词才华被后人称赞,并且对唐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明清时期,徐氏家族在政治和商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地位。
许多徐氏家族成员出任朝廷高官,他们对幕府政权有重要影响。
同时,徐氏家族也在商业上积累了巨大财富,成为当时最富有的商人家族之一。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徐氏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减弱。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徐氏家族遭到了打击,家族财产被没收,成员也受到了迫害。
此后,徐氏家族逐渐边缘化,不再是社会上的重要力量。
但是,徐氏家族的血脉并没有断绝,他们的后裔仍然延续着这个姓氏。
如今,徐氏家族的后代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各种职业。
虽然不再拥有昔日的权势和地位,但他们仍然为家族的光荣历史感到自豪,并且秉承着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总而言之,徐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重要影响力的姓氏。
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其地位相对边缘化,但徐氏家族的血脉仍持续延续,并且他们对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持续传承。
古徐国历史变迁浅析

古徐国历史变迁浅析对古徐国的分封及演变,古代史载罕见,近年众说纷纭,听众难衷一是。
现在据多种资料,古徐国确实经历了漫长的至少十个分封建设阶段,并且提示我们,应全盘审视其事发背景和全部过程及其资料,不囿于某个时段或论点。
因为其一,中国断代工程于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研究成果《夏商周年表》,把中国纪年由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向前延伸了一千二百多年。
禹约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
禹在位时经历了由部落联盟长到夏国王的过渡阶段。
这是划时代地修正历史误载。
范文澜、郭沫若都曾明确指出,徐是夏商就已存在的旧国。
我们不少人的观点与此差距颇大。
其二,据中国历史地图册等资料,东夷部落区域在我国东方,北到辽河,南到长江,主要包括辽宁南部、河北东部、山东、河南东部、安徽、江苏。
据《说文?说凤》、《山海经?南次山经》等资料,东夷源于河北燕山一带,图腾为燕,后南迁山东泰山一带,图腾衍变为凤凰(伯益所定),善弓射飞鸟。
说东夷起源燕山有待考古确证,但东夷是凤凰的故乡,皋陶、伯益是东夷杰出的首领,是徐赵秦李黄等姓血缘祖先,都已形成共识。
其三,古代鲁南汶泗沂沭四水皆属淮支流,东夷、淮夷是后人依地域而分,实为一族,鲁南苏北实为一体,即便分而论之也要合二为一。
其四,考古学家徐自强考证,古夷文的创造和使用早于古汉文,已有一万年左右的发展史,至今仍在彝文中使用。
其五,山东马陵山地区出土的细石器在一万五千至一万年之间,晚于汶泗地区,与苏北地区细石器特征基本相同,与中国境内一万五千年之前的河南灵井等地的细石器却有一定的区别。
其六,徐国是东夷族的代表,它的发展很不一般,具有自己的特点:族群庞大,力量强悍,迁徙宽广,疆域广阔,立足多点,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这在各氏族发展史中堪称首屈一指。
所以对这些问题,既要从局部具体考证,又要从全局综合分析,才能获得较确切的共识。
徐国东边是大海,西边是夏商周三朝的统治势力。
夏的统治中心在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都阳城(登封东),其势力只到河南禹州,再东是黄河下游、淮水以北为禹治水区域。
古徐国略述

古徐国略述江苏邳州徐敦民上古时代,禹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徐州为其一。
此时,徐州非行政区划,而是自然地理区域。
今徐州人多知,相传尧时,封钱铿于彭,在徐西近郊,建有大彭氏国,其所在地故名彭城。
武丁灭彭,在今商邱,成王封微子启于宋,建立宋国,两国各统治八百余年。
而知道在彭城之东,曾建有徐国的人,九为数不多了。
《史记》、《左传》、《韩非子》、《东夷传》……等各类史籍,对徐国记载甚少。
徐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应占有一席之地,但史籍记载仅只鳞片爪。
洋洋一部《史记》,对徐之记述,仅寥寥数语,然多纰缪。
对著名之国君——徐偃王,仅提到“徐偃王作乱”。
查阅当今史料,对徐也说不出所然,仍是一片模糊。
由于史书之谬误,徐国被埋没了数千年之久。
为填补徐国历史之空白,还历史之真实面貌,参阅有关徐氏资料,拙作芜文,敬陈于后。
一、徐氏受姓之由来今幸珍藏,并拜览“徐氏族谱”卷首,颇感详实。
谱牒历史悠久,从黄帝开始,至唐朝止,世事清晰。
徐族为古老姓氏之一,有近四千二百年之历史,据谱载与黄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徐氏先祖,皋陶、伯益、伯夷父子三人,辅助尧、舜、禹三世酋长。
“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
舜时,咸成厥功,封禹主司空,可光大帝业。
皋陶主大理,调解民事纠纷,民皆服判决。
伯夷主礼义,能上下谦和。
伯益主虞,山林湖泊得以开发……安抚四方,众夷皆服。
尧末舜初,洪水肆虐,浩浩荡荡,怀山襄陵,下民为忧。
“禹乃逐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付土……”。
禹治水采用疏导之法,引洪入江河,再导百川入海,先后费功十三年,洪水方得控制,水患解除。
禹治水认真,四处奔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早已千古颂扬,受民之爱戴。
益佐禹治水建功,赐益赢氏,封嬴邑侯。
伯益,名大费号伯益,有称益为黄帝七世孙,或九世孙。
按谱牒系十一世孙,未知孰是。
然黄帝至伯益四百余年,其世数应从多者,前贤考究不敢遗忘。
神秘消失的古国(二):徐国

神秘消失的古国(二):徐国徐,是一个姓,也曾是一个国。
在遥远的上古时代,据说有位品行高洁的先贤带领百姓开创了徐国。
这个古国存续了1500余年。
在它毁灭后,一群后裔以国为姓,永世纪念昔日家国的辉煌。
徐,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个姓氏。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徐”这个姓氏起源于一个古老的国家——徐国。
说起徐国,首先要说到大禹。
大禹奉舜帝之命治理洪水,立下大功,得以继承舜的帝位。
在他治水的过程中,东夷族领袖伯益的支持是功不可没的。
正因为如此,大禹晚年也许是出于公心,也许是迫于舆论,准备禅位给伯益。
可伯益淡于权位,主动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自己隐居于箕山之北。
根据《史记%26amp;#8226;夏本纪》的记载,禹一开始准备禅位给皋陶,但是皋陶早早就去世了,而后禹就准备禅位给伯益,但启依靠武力夺位,建立了夏朝。
启子承父业,带来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改革,禅让制变成了世袭制,“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进入“父传子,家天下”的奴隶社会。
这不但改变了历史,而且改变了伯益所代表的东夷族诸多部落的命运。
大在公元前2170年(夏启六年),为了永绝后患,夏启将伯益杀掉了。
为笼络人心,夏启一面以重礼安葬伯益,一面将伯益的次子若木封于徐(山东中部、南部,郯城一带),这就是徐国的创始。
夏朝期间,徐国国君大多贤明有为,徐国不断发展。
夏朝对徐国不敢大意,经常进行征伐,掠夺财富和人丁,以削弱徐国的实力。
这就引起后来徐国国君后羿、寒浞与夏的斗争。
到了商代,徐国受征伐的情况大大减少了,徐国人在这种相对比较安定的环境中刀耕火种,在黄海地区创造出了灿烂文化。
到了商末,特别是周朝前期,徐国力量强盛起来,甚至超过以前任何一个时期。
从周公旦开始,周成王、周康王几代中,西周和徐的战争是最频繁的。
徐国参与了以武庚为首的商殷残余贵族的叛乱,抵制周公的东征。
徐国的驹王起兵直接攻周一直打到黄河边上,徐的后人为“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而自豪。
鲁侯伯禽(周公旦的儿子)经常不断地与徐国磨擦,《尚书费誓》载:鲁与徐戎、淮夷有过激烈的战争,鲁国受到威胁很大,以至一度不敢打开国都的东门。
关于徐姓的历史和现状调查报告作文优秀

关于徐姓的历史和现状调查报告作文优秀回答1:Report on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Xu SurnameIntroduction:The Xu surnam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urnames in China. In this report, we will explore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Xu surname.History:The Xu surname has a long history that dates back to the Zhou dynasty (1046–256 BC).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the Xu surname originated from the state of Xu, which was located in present-day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the Han dynasty (206 BC–220 AD), the Xu surname became more widespread, and many Xu families migrated to other parts of China.During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D), the Xu surname became even more prevalent, and many famous Xu scholars and officials emerged. One of the most famous Xu scholars was Xu Shen, whowas a renowned lexicographer and the author of the Shuowen Jiezi, the first Chinese dictionary.Current Status: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in 2019, the Xu surname is the 11th most common surname in China, with over 23 million people using the surname. The majority of Xu families are located in Jiangsu, Anhui, Zhejiang, and Henan provinces.Many famous people with the Xu surname hav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various fields. For example, Xu Beihong was a famous painter, Xu Guangqi was a renowned mathematician and astronomer, and Xu Xiake was a famous geographer and explorer.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Xu surnam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significant presence in China. Many Xu families have made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to various fields, and the Xu surname is still widely used today.中文回答:关于徐姓的历史和现状调查报告简介:徐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徐氏的现状研究报告

徐氏的现状研究报告徐氏的现状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徐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姓氏,源于春秋时期的徐国。
自古以来,徐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徐氏的现状也在不断变化。
二、徐氏社会地位和家族传承徐氏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早在宋代,徐氏就有很多著名的进士、科举状元和文人墨客,为徐氏的声望和家族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来临,徐氏的家族传承和社会地位逐渐减弱。
现如今,徐氏家族传承的现状并不乐观。
徐氏家族的人数较少,大多数子孙后代在教育上的投入和成就较低,对家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也有限。
徐氏家族需要加强家族教育,传承家族的优秀传统,提升家族的社会地位。
三、徐氏职业分布和经济状况根据调查数据,徐氏的职业分布较为广泛,涵盖了各行各业。
主要有政府官员、企业家、医生、律师、教师、艺术家等职业。
不过,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徐氏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等传统行业。
总体来说,徐氏的经济状况有一定的差距。
在大城市,徐氏家庭的经济实力较强,享受着较高的生活水平。
但是,在农村和小城市,一些徐氏家庭面临着贫困和发展困境。
因此,徐氏需要加强家族成员的经济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整个家族的经济状况。
四、徐氏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传承徐氏在中国社会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徐氏是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徐氏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作为名族,徐氏的家族文化传承也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徐氏的家族文化传承面临一定的挑战。
年轻一代对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了解较少,传统价值观逐渐被现代化价值观冲击,导致部分家族文化的丧失和衰落。
因此,徐氏需要加强家族文化传承的力度,提升家族的社会影响力。
五、对策建议1. 加强家族教育:徐氏家族应该加强对家族成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家族后代的教育水平和传统文化修养。
2. 发展创业能力:徐氏家族成员应该积极发展创业能力,提升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3. 加强家族组织建设:建立徐氏家族组织,加强成员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推动家族的发展。
徐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徐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四川大学姓名:孔令远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指导教师:彭裕商20020101考占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孔令远指导教师彭裕商教授本文主要利用近年来江苏邳州九女墩徐国二}j族墓群的出土材料,以及梁王城、鹅鸭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调查材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和当地民间传说,论证了邳州九女墩大墓群为徐围王族墓群,梁_]_:城、鹅鸭城遗址为春秋中、晚期徐国的都城遗址,证明史书和地方志中天于备秋时期徐人曾在汉彭城武原县一带活动的记载是真实的。
本文还参照有相对纪年的具铭徐器,对徐圈金文和徐困青铜器作了较为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并作了初步的分期、断代工作,对部分典型徐器作了初步的考证,并通过与邳州九女墩大墓群所出器物的对照,对绍兴306墓、丹徒北山顶春秋墓等国别有争议的墓葬进行了讨论,认为它们应为徐人墓葬,还对《余冉钲铖》、《唐又巢钟》、《王予婴次炉》等国别有争议的青铜器进行了考证,通过与典型徐国铜器在器物形制、纹饰和铭文风格等方面进行拿面比较,得出它们应为徐国铜器的结论。
本文还对徐国青铜器中所包含的多种文化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又联系徐淮一带有关新石器时代及夏、商、周遗址,对徐文化的渊源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初步分析了徐文化的特征,认为徐文化是指,商周时期淮海一带的徐人在当地夷人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华夏、蛮越、戎狄等文化的精华而创造的具有鲜明地域风格和时代特点的文化。
最后对徐舒关系及徐偃王的传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邳州九女墩封土墓金文青铜器文化因素春秋时期徐国AnArchae0109icalStudyOnXuStateSpeciality:Archaeology&MuseologyPh.DCandidate:KongLingyuanAdvisor:Prof.PensYushangAbstract:ThisdissertationmainlybasedonthearchaeologymaterialswhichwereunearthedfromseveralJiunudunmounds.Liangwangcheng&gyachengsitesinPizhouCity,JiangsuProvince.Alargenumberofritualbronzesandmusicalinstruments.potteryvessels,jadesandsLoneartifactswereunearthedfromJiunudunmoundXuking’’sthelightNo.2,No.3,andothersAmongthesetreasuresknobbedbel】s7’sbear…thegrandson”,…thetheGongkinggrandson”andotherinscriptions.InofreleventhistoricalrecordsandmaterialremainsthepresentpaperarguesthatJiunuduntombs,Liangwangcheng&EyachengsiteswerealiconcernedwithactivitiesoftheXupeopleinthevicinityduringtheSpringandAutumnperiod,andthatthetomb—ownersmusthavebelongedtotheroyalaristocracyoftheXuState.Thentheauthormakesasystemicandthoroughstudyoftheinscriptions,typesTheauthorputsforwardsomenewanddecorationsofXuStatebronzesauthorbelievesthattheviews.ThebronzecultureoftheXuStateinthelateSpringandrichcultura】connotations.Forexample,thebronzefrommanyAutumnperiodpessessedMoundNo.3atJiunuduncontainelementsofancultures.Intype,thereswing—chainedpotarethethethedingtripodwithinvertedvesseIsdish—shapedcover.thecommenlyseenonandincovered出口stemmedcontemDoraneousvestjgesareCentralPlainsandOiandLuStatesOntheotherhandamongthefindstheTangofisdins,z蛐vase.dragon—head—shapedcontemporaneoushetripodgravesand/ouAnotherpottypecharacteristieofbronzetombsoftheWuandYueobjecttheanimal—head洲ngpreviouslyyieldedmainlyfromisatheterritoryofancientShutypiea]oftheXuState,suchethniegroup.Moreover,thereasbatchofbronzesthechime—bellsdecoratewithwinged—animal—shapedscrolls.ear一]ess1eg一1esstraywashingbasin,burnerstyle,oneInthecanseewiththebaseRongtheonapost—shapedringfoot.IndecorativeDiculLuresandthecharacteristjcsXu,andofXuelementsoftheauthorscussesandend,thedianalysestheneworiginculture,healsorelationshipbetweenShuandwayexplainsthelegendofXuYanwanginaofPizhouinscriptionsonbronzesbronzesAutumnperiodXuStateKeywords:JiunudunmoundsSpringand刖吾在今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商周时期曾存在过一个徐国,文献中称徐方或徐戎、徐夷,相传是少吴氏后裔所建立的国家。
关于徐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徐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对徐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徐氏起源自中国古代的姓氏系统,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和地域迁徙,形成了独特的族群特征和文化精神。
本文从徐氏的起源、分布、人口、姓氏文化和现状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深入探讨徐氏在中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起源徐氏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当时的徐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显著王国,其宗族王弋之风光壮丽。
据《元和姓纂》记载,当时的徐国地处于今天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市的地区。
徐国封地的徐城就是徐氏的起源地。
二、分布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和地域迁徙,徐氏已经遍布全球,尤以中国内地最为集中。
据《现代汉语词典》记载,徐氏是中国姓氏排名前三十名的姓氏之一。
目前,中国各地的徐氏分布相对集中,以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和四川等省市为主。
三、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住户口数量和城乡人口数》数据,中国徐氏的总人口约有945.5万人,居于姓氏排名第22位。
徐氏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江苏等地,占全国徐氏总人口的近一半。
四、姓氏文化徐氏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姓氏,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名,还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徐氏的姓氏文化包括对祖先的敬仰、对家族的忠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
此外,徐氏还有着许多著名的家族文化,例如徐氏书院、徐氏银行、徐氏故居等,这些都体现了徐氏族人的文化自信和家族精神。
五、现状如今,徐氏族人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徐氏族人都有着突出的贡献和影响。
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卓越的企业家精神,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徐氏族人正在继承和弘扬徐氏姓氏文化,为推动中国的社会和文化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论: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徐氏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姓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
他们不仅是中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祖国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徐国历史研究之现状徐炳仁徐永志华夏大地,古有徐国。
徐州为古九州之一,得名于徐方(丁山《禹贡·九州通考》)。
徐方是徐州地区一个著名的古国,若木是徐氏之始祖,也是徐国第一代国君。
若木的父亲伯益辅佐帝舜管理山陵、沼泽、草木,调驯鸟兽,并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为赢姓。
伯益的赢姓后裔后来分衍出徐、黄、马、赵、秦、江等10多个姓氏,俱尊伯益为血缘始祖。
伯益最早发明了水井,并著有《山海经》。
大禹即位后,下旨传位于伯益。
大禹去世后,伯益不肯即帝位,让大禹的儿子启继承帝位,为夏启。
伯益去世后,夏启封伯益的次子若木于徐,为徐国第一代国君。
所辖区域在山东、江苏、安徽的接壤处,以徐州为中心,以后又扩展。
区域最大时,北达山东南部,南到长江以北,西至济水,东临大海。
比现在的苏、鲁、豫、皖接壤的淮海经济区还要大一些。
古徐国历经夏、商、周3个朝代,直到春秋末期,公元前512年被吴国所灭。
徐国子民,播散于天南海北,融入华夏各民族大家庭之中。
古徐国前后历经44代国君,1649年。
徐人的足迹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浙江、江西、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福建、黑龙江、辽宁及海外等地区。
古徐国在漫长的兴衰更替中,创造了极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正统思想的左右,徐国一直未能得到公平待遇,甚至被人为地加以抹杀。
如《史记》就绝口不提杂家议论的“徐偃王仁义”种种迹象,只说一句:“徐偃王谋反”简单地了结此事。
徐偃王谋反的冤案延续了几千年,直到二十世纪初,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考古学的蓬勃兴起,徐器和器铭文字的出现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深入到历史研究领域。
《韩非子·五蠹》和《淮南子·人间训》都记载:“徐偃王服国三十六(或三十二)”。
《后汉书·东夷传》载:“徐夷潜号,及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
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
由此可见,徐国在西周时期也是一个泱泱大国。
徐国和西周战争频繁,叛服无定,应是考察西周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地下文物的不断被发现,徐国才渐渐“露出水面”,引起了考古专家和历史学家的注意。
根据有关资料,郭沫若大约是首先肯定徐国历史和徐文化作用的学者之一。
从1930年以后至2002年,如下研究文章或专著产生了较大影响:1943年,徐旭生出版《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一书,其中有比较系统地叙述徐国的有关资料,作出丰富的史实考证。
1960年,《安徽史学》3期登了龚维英《徐偃王年代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赣、浙、皖、苏等省相继出土著有铭文的徐器,又一次掀起徐文化、徐国史的研究潮流。
1981年,齐鲁书社出版李白凤《东夷杂考》。
1983年,《南京博物院集刊》第6辑载贺云翔《徐国史初探》。
1984年《安徽史学》2期载何光岳《徐族的源流与南迁》。
1984年《文史》第十二期载顾颉刚遗著《徐和淮夷的迁、留》。
1985年,《考古与文物》1期载刘广和《徐国汤鼎铭文试释》。
1986年,《中国史研究》3期载顾孟武《有关淮夷的几个几问题》。
1986年,《安徽史学》6期载贺云翔《徐国史研究综述》。
1988年,《安徽大学学报》载崔恒升《关于徐国几个问题的辩证》。
1990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李世源《古徐国小史》。
1991年,《文物研究》第七辑载万全文《徐国青铜器略论》。
1995年,《东南文化》1期载王辉《徐国铜器铭文零释》。
1996年,《历史研究》4期载李修松《徐夷迁徙考》。
1999年,《考古》11期载谷建祥、魏宜辉《邳州九女墩所出编钟》。
2002年,中国文联出版出版徐永生《徐国史研究》。
正统观念的典籍文献认为:从黄帝开始,到尧舜禹、夏商周是一条直线。
在一些古史研究中往往容易受“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不良传统影响,对先秦史中许多曾在历史上起过作用,或作出过一定贡献的中小国家、历史人物以正统的眼光来斜视,不去收集资料进行研究。
对于古徐国史研究,同样困难重重。
徐国是个战败国,不入正史,古书记载少,而且说法也不一致,出土文物也不多,因而研究人员极少。
在徐州最早研究古徐国史的是徐州师范大学地理系罗其湘教授。
他于1984年去赣榆县搞地名普查时,发现徐福村是秦代著名方士徐福的故乡(出生地)。
于1984年月18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论文,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以后又发表了《徐福故国---徐国》等系列论文及出版专著。
罗其湘教授在论文中写道:“在我国东方徐淮地区,有一个曾经强盛一时的古老方国--徐国。
她的祖先是东夷部族中一个重要成员---徐夷。
《尚书·禹贡》:‘海岱及淮惟徐州’中的徐州之名,就是导源于徐国的。
丁山先生《禹贡·九州通考》说:‘徐州得名于徐方’(徐方即徐国)是很正确的。
”他又据徐史和徐族谱牒资料的考证和记载,徐福乃春秋时代徐国君主徐偃王的29代孙。
因此他考证:徐国是徐福的故国,徐福村是徐福的故里。
罗其湘教授对古徐国史的考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为后世留存了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
然而,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大多数机关、企业介绍徐州历史,仍然是:“徐州古称彭城,乃渊源于大彭氏国。
”直到2004年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成立后,从而把研究古徐国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2004年3月26日,经徐炳仁同志提议,在徐州市政协高之均副主席的指导下,开始筹备成立“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
于2004年1 1月20日召开成立大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300多人;香港北海集团董事局主席徐展堂、台湾“世界徐氏宗亲总会”理事长徐鸿进、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局长徐静、《中华徐氏通谱》编委会、《徐氏古今文化大观》编委会、天津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江西景德镇徐明柳、山东临沂市及重庆市等研究会发来了贺电、贺信、贺词、贺联祝贺。
江西景德镇陶瓷厂一位工程师还将亲手制作的大型陶瓷工艺捏雕《九月菊》带到徐州,以示庆贺。
研究会成立后,《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徐州电视台》、《新华网》、《彭城晚报》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接着又编辑、印发7期《徐文化研究》资料同全国各地交流。
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中国国家图书馆分馆副馆长、研究馆员、考古学家徐自强,天津南开大学教授徐建华,徐州市原教育局局长朱浩熙,徐州市著名评论家、文史专家田秉锷等人撰写数十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从而使“徐国研究”蓬勃兴起。
丁爱华的《徐州称谓的由来》,田秉锷的《徐州溯源》,徐永生的《徐国历史研究》,朱浩熙的《徐偃王》,徐建华的《徐姓起源》,罗其湘的《徐福故国一徐国》,徐自强的《文明的起源与古氏族的形成》,徐炳仁的《徐国初探》,蒋岚宇的《徐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徐偃王“失国”原因初探、再探、三探》,徐存耀的《对徐族来龙去脉的探讨》,徐祗湘《徐族的起源和迁徙情况》,徐继达的《以史为鉴兴我家邦》,徐承钦的《徐姓·徐国·徐文化》,徐建维的《古徐国始末简述》等论文,通过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宣传,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徐州得名于徐方、古徐国。
古徐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国家。
经过夏、商、周两千多年,徐文化都交织着各主流文化,以十分耀眼的光辉照耀着华夏大地。
从已经出土的“徐子氽鼎”、“沉儿钟”、“徐王鼎”、“徐王义梵”、“徐偃侯旨铭”、“徐伯鬲”、“青铜编钟”、“石编磬”等许多徐器,还有已被发现的几十个徐文化遗址,也都有力地说明了古徐国的存在和绵延,同时又证明它又是讲究“礼”“乐”的东方文明之邦。
我们还可以从孔子学说与徐文化的关系中看出徐文化的绵延。
孔子学说的中心是“仁”,而早于400多年的徐偃王就是倡导推行仁义的君主。
《韩非子·五蠢》日:“(偃王)行仁义,制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淮南子·人间训》日:“昔徐偃王好行仁义。
”《后汉书·东夷列传》日:“偃王处潢池之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这些史书记载都说明,远远早于孔子之前,东夷古徐国就已经施行仁义了。
孔子因受“尊王攮夷”正统思想的影响,而不承认罢了。
另外,徐文化还为汉文化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徐国历经1649年,在44代国君中,第32代徐偃王时是鼎盛期与西周抗衡。
徐国历史研究会徐炳仁会长专门撰写了《徐偃王传奇》一书,以补文史资料的不足,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徐州市徐国历史研究会成立二年多来,先后接待了四川的徐鸿章、徐鸿杰,台湾的徐荣泰,北京的徐永干,天津的徐建华,扬州的徐高义,安徽的徐继达、徐敬宾、徐英先、徐承钦,山东郯城的徐绍贵,平邑的徐斌,福建的徐根水、徐谦富等学者、来宾80余人次。
还组织外出考察、交流,曾参加福建省徐文化研讨会,还参加中国·赣榆第六届徐福节,去邳州市,到山东郯城等地考察学术交流6次。
召开各种形式的徐文化座谈会20余次;办《徐文化研究》内部刊物7期,共发表论文、文章近60篇,取得了一些成果。
目前,徐文化研究正方兴未艾,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全国部分省市先后成立了民间徐文化研究组织:如山东、湖南、安徽、福建、四川、重庆、台湾、广东、浙江、江西等地成立了徐文化研究会、古徐国研究会、徐氏宗亲会,台湾还成立了《世界徐氏宗亲总会》等组织,古徐国研究队伍日益扩大,研究内容进一步拓展,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的研究正在形成。
近几年来,全国徐氏纷纷到徐州来寻根问祖、进行学术交流,局面发展,令人欣喜。
徐州是唯一存留原名的古九州之一,徐州是徐文化的直接继承者。
以徐州为中心的鲁南、苏北是徐姓、徐国的发祥地,古徐国文化遗址多,如徐州“偃王行仁义北走武原山(徐山)”、挂剑台,邳州“梁王城”、郯城“徐氏祖莹豹公墩”,赣榆“徐福故里”等,这些都是古徐国文化的瑰宝。
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徐国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高之均曾在2005年5月6日召开的“徐国历史研究会工作会议”上指出:《徐文化研究》填补了徐州一个空白,很有意义。
历史在徐州演绎了许多故事,要从古籍中、文物上认真挖掘整理,深入研究。
要加强对外宣传,让海内外都知道,在徐州有“徐文化研究”和“彭祖文化研究”,使之更好地为建设“三个文明”服务!古徐国是夏、商、周时期活动在现今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一个文明古国,它虽然消失了,但它创造的灿烂文化却几经流传,影响着中国和世界的广大地区。
海外部分研究太平洋历史文化的学者认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东夷古徐国是太平洋文化的发祥地,美洲的母体文化奥尔梅克文化即由古徐国文化演化而来。
我国老一辈史学家范文澜、郭沫若、考古学家尹焕章等,以及后来的几代人,都曾对古徐国的历史进行过不懈的探讨。
但由于先秦文献记载很少,出土文物有限,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