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终版
国内外可行性研究现状

国内外可行性研究现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行性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可行性研究的现状进行概述,并分析其意义和应用。
一、可行性研究的定义和目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某项计划、项目或新兴工作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值得进行或推进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评估和判断相关方案的可行性,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等方面。
二、国内可行性研究现状1. 法律政策支持:我国将可行性研究纳入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相关法规和政策文件提出了可行性研究的要求和程序,为可行性研究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2. 研究机构建设:国内建立了许多可行性研究专门机构和研究机构,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和一系列研究方法和技术,为国内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和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持。
3. 可行性研究实践:在国内,可行性研究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项目、环保项目等。
通过可行性研究,可以有效降低项目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三、国外可行性研究现状1. 发达国家经验:在发达国家,可行性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和成熟的经验。
这些国家在制定法律政策、开展研究和实施项目过程中,注重可行性研究的全面评估,并将其纳入决策流程中。
2. 国际合作: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在可行性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它们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经验分享等方式,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新兴领域应用:在新兴领域如新能源、智能交通等方面,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应用更加广泛。
通过分析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项目的潜在问题和风险,为项目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可行性研究的意义和应用1. 降低风险:可行性研究可以对项目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策略,降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可行性研究,可以评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情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摘要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国内外在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探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整理,我们总结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重要成果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综述旨在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了解该领域的参考资料。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研究现状,对过去的研究进行综述是必不可少的。
国内外在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领域的前沿动态,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规划。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对国内外在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的综述和探讨,深入分析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成果,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创新点。
1.3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1. 部分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 部分二: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3. 部分三:发展趋势分析 4. 部分四:未来研究方向 5. 结论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国内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
我们将回顾过去几年的文献,总结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项目中,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了某种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他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制备这种物质,并通过测试验证了其性能。
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并为该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2.2 项目二这个项目探索了某个领域的新的研究课题,研究者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新的规律和趋势。
这项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2.3 项目三该项目是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研究者在国内某个领域开展了长期的研究工作。
他们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体系,逐步解决了该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这一项目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
3.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国外特定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分析。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范本)

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与范文毕业论文指之“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撰写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
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1. 在写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最重要的是对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
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
3. 最后简略介绍发展趋势。
三、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
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把握。
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3.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
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

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深,科学研究已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检视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分析差异,提出建议以实现合理的发展目标。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政府对科学研究关注加大,不仅投入越来越多的资金,而且改善科研环境,如支持科研人员外出深造的资金投入、建立更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等。
通过这些措施,科研人员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度都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政府的远景感、支持度也越来越高,从地方政府出台的科研专项项目和国家级的科技发展战略文件可以看出,科学研究在政府看来具有重要性。
从海外来看,西方国家以及发达国家的科学研究发展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与国内相比,海外科学研究的投入更多,科学研究领域也更加成熟,如美国、德国等国家拥有众多世界一流大学,科学研究水平高,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国家发展。
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科技政策更加开放和灵活,支持外国科研人员为国家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就我们看到的国内外科学研究现状而言,有必要提出几点建议,以达成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平衡发展:首先,要不断完善科学研究体系,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进一步优化科研环境,建立更适合科学研究的环境政策;其次,要加大对科学研究投入,加大科学研究的支持,鼓励更多科研人员和团队的参与;第三,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门槛要低,规则要宽松,支持国外科研人员就近参与我国的科学研究,以促进国内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从国内外科学研究现状来看,政府在支持和投入方面均有所增加,但发达国家仍占有明显优势,应实施上述措施,以保持国内外科学研究的平衡发展,实现科学研究的全面进步。
总之,深入推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是推动发展的根本所在。
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并在国内外建立完善的科学研究体系,促进科学研究的整体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研究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水平和发展趋势、应用前景:
目前国内机械于主要用于机床加工、铸锻、热处理等方面,数量、品种、性能方面都不能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所以,在国内主要是逐步扩大应用范围,重点发展铸造、热处理方面的机械手,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作业条件,在应用专用机械手的同时,相应的发展通用机械手,有条件的还要研制示教式机械手、计算机控制机械手和组合机械手等。
同时要提高速度,减少冲击,正确定位,以便更好的发挥机械手的作用。
此外还应大力研究伺服型、记忆再现型,以及具有触觉、视觉等性能的机械手,并考虑与计算机连用,逐步成为整个机械制造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
国外机械手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应用较多,发展也很快。
目前主要用于机床、横锻压力机的上下料,以及点焊、喷漆等作业,它可按照事先指定的作业程序来完成规定的操作。
国外机械手的发展趋势是大力研制具有某种智能的机械手。
使它具有一定的传感能力,能反馈外界条件的变化,作相应的变更。
如位置发生稍许偏差时,即能更正并自行检测,重点是研究视觉功能和触觉功能。
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目前世界高端工业机械手均有高精化,高速化,多轴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
定位精度可以满足微米及亚微米级要求,运行速度可以达到3M/S,量新产品达到6轴,负载2KG的产品系统总重已突破100KG。
更重要的是将机械手、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制造单元相结合,从而根本改变目前机械制造系统的人工操作状态。
同时,随着机械手的小型化和微型化,其应用领域将会突破传统的机械领域,而向着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及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科研工作者们在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首先,国内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在算法研究、数据处理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生物医学领域,我国在基因编辑、干细胞研究和人工智能诊断等方面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此外,我国还在新能源、环境保护和航天航空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国外的研究现状。
欧美国家在科研领域一直处于世界前沿地位。
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研究机构在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发现。
在人文社科领域,欧洲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一直是国际学术界的研究中心。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还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绿色能源等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究资源。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领域,我国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例如,在某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另外,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大投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原创性科研成果的培养。
总之,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各有所长。
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
但同时也需要看到,我国在某些领域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1、研究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
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
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
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
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在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在不断探索新的领域,以期能够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国内,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的研究备受关注。
其中,人工智能的研究尤为突出。
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可以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让计算机具有类似人类的思维能力。
在医疗、金融、交通等领域,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它们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数据和信息,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在国外,科技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其中,生物技术的研究备受关注。
生物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体的特性进行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它可以用于医疗、农业、环保等领域。
此外,新能源也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
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们可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总的来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都非常丰富多彩。
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在不断深入,为人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相信,在科技的推动下,人类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技术发展历程基本与国际上同步。
从1990年起,全国酶工程会议和中日酶工程学术会议都将生物传感器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研讨,大大促进了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和人才队伍的发展[1]。
1990年,我国第一个生物传感器专著《生物传感技术原理与应用》出版,奠定了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基础。
2005年,国家“十五”重点图书《生物传感器》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对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2008 年,第十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大会(The World Congress on Biosensors)在中国召开,标志着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对此,英国Cranfield大学的生物传感器资深专家Turner博士[2]指出,近几年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表现尤为突出,这不仅表现在研究论文的高产量,也表现在论文的高质量上。
据生物传感器领域最具权威的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 杂志的统计数据[3]表明,2008年中国第一次取代了美国成为该杂志发表数量最多的一个国家。
近十年来,有关酶电极的研究论文发表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我国在该领域发表的论文在国际期刊的数量显著增加[4]。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研制出了一批生物传感器分析仪器,最早的是葡萄糖分析仪,以后陆续研制成功BOD、乳酸、谷氨酸、SPR生物传感分析仪器及多指标血液分析、发酵在线检测等系列产品[5]。
其中商品化产品主要是手持式血糖仪和SBA酶电极分析仪。
手持式血糖测试仪于1994年诞生,国内约有16家生产企业[6]。
我国的一些研究组已经专注于这项工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覃柳等人目前研究一八通道的电化学蛋白芯片,该电极阵列采用硅作为衬底,由再在硅衬底表面通过氧化工艺沉积二氧化硅作为绝缘层。
在制作金电极阵列溅射金靶之前进行Ti-W靶的共溅射,形成与硅片结合紧密的Ti-W 膜,然后再溅射形成金膜。
该芯片可以同时对多种病毒进行测定[7]。
朱婷[8]等人研究了阵列式CMOS细胞电信号传感芯片,该芯片集成了6×6单元有源传感阵列、模拟多路选择器、输出缓冲器、参考源和数字控制电路,实现了传感电路和后端信号处理电路的单片化集成。
传感单元面积为60 Lm×60 Lm,包含15 Lm×15 Lm的传感电极和有源预处理电路,线性放大幅值范围100 LV~25 mV 的微小信号,电压增益为40 dB。
张国林等[9]采用乙基纤维素和乙炔黑导电复合材料制备固定化葡萄糖酶电极。
结果表明:用环己烷洗去石蜡的导电复合材料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粒状结构,有利于酶催化反应。
利用普鲁士蓝(PB)膜修饰的铂盘葡萄糖电极能有效消除抗坏血酸、尿酸的干扰[10]。
蔡新霞等[ 11] 将锇氧化还原聚合物与辣根过氧化酶共价交联修饰薄膜金电极,使用戊二醛交联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得葡萄糖传感器。
该传感器在-0 .1V(vs .Ag AgCl)电位下,背景电流小于
1 nA , 检出限为1 μM ,小于400 μM范围内灵敏度为2900 (nA μmol L)(相关系数R =0 .998), 实现了低浓度葡萄糖的测定, 为发展高灵敏度、低检测限、高稳定性的无创血糖检测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1.2国外研究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Clark和Lyon提出生物传感器(Biosensor)的设想开始,生物传感器的发展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
生物传感器是传感器的一种,它是一门由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成长起来的高新技术, 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及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价值,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研发了可用于检测肿瘤蛋白以及耐药性MASA细菌的微型生物传感器。
该系统利用一个回旋装置来检测,类似导航系统和气袋的原理。
振荡晶片的大小类似于一颗尘埃尺寸,有望可使医生诊断和监测常见类型的肿瘤,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苏格兰Intermediary Technology Institutes计划投资1亿2千万英镑发展“生物传感器平台(Biosensor Platform)”——一种治疗诊断技术。
作为将诊断和治疗疾病结合在一起的新兴疗法,能够在诊断的同时,提出适合不同病人的治疗方案,可以降低疾病诊断和医学临床的费用与复杂性,同时具备提供疾病发展和药品疗效成果的能力。
目前该技术已被使用在某些乳癌的治疗上,只需在事前做些特殊的测试,即可根据结果决定适合的疗程。
这个技术更被医学界视为未来疾病疗程的主流。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使用GeneFluidics开发的新型生物传感器来鉴定引起感染的特定革兰氏阴性菌,该结果表明利用微型电化学传感器芯片已经可以用于人临床样本的细菌检查。
GeneFluidics' 16-sensor上的芯片包被了UCLA设计的特异的遗传探针。
临床样本直接加到芯片上,然后其电化学信号被多通道阅读器获取。
根据传感器上信号的变化来判断尿路感染的细菌种类。
从样品收集到结果仅需45分钟。
比传统方法(需要2天时间)大大缩短。
生物传感器检测方法使得医生无需等待就可以给出治疗方案。
国外的Michael [12]等在最近研制出了可以同时测量多种的电极微阵列,这个电极微阵列将八个面积为0.78 mm2的氧化铱电极、铱辅助电极和Ag-AgCl参比电极同时设计在同一玻璃的底片上,通过对电极进行化学修饰,该电极实现了对山羊的IgG、老鼠的IgG、人类的IgG和鸡的IgY 的同步检测,检出限为3 ng/mL。
这电极有非常好的精确度,可以和单一的ELISAs相媲美,能满足经济的、节省的、大批量的检测的需要。
法国的Arkhypova等人研制了可用于检测自然水体中的有毒物质的集成生物传感器,这种生物传感器集生物成分固定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为一体的新型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水体中的有毒金属和杀虫剂进行定量和半定量分析,检出限达到了10 μM。
欧美国家陆续投入惊人巨资研究生物传感器,不难预见,这个当今全球医学检
测和快速分析技术(EMERGING RAPID ASSAY TECHNOLOGIES)的热点领域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罗宏,刘劲,邓刚.生物传感器在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M]医疗设备信息.2006.11.第21卷11期
[2]林泉,彭承琳,宋文强.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7,4(4):19-22.
[3]鲁然.生物传感器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M].当代医学.2009年8月第15卷第24期总第179期
[4]武宝利,张国梅,高春光,双少敏.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第24卷第7期.
[5]史建国,李一苇,张先恩. 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山东科学.第28卷第1 期
[6]李一苇,陈燕,马耀宏,等.基于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脱氢酶传感器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4,42(5):759-765.
[7]覃柳,刘仲明,邹小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第24卷第1期.
[8]朱婷,朱大中,施朝霞. 阵列式CMOS细胞电信号传感芯片[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RESEARCH & PRO GRESS O F SSE), 2005,25(4):507- 512.
[9]张国林,潘献华,阚锦晴.导电复合材料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研究[ J] .物理化学学报, 2003, 19(6):533-537.
[10]王荣,郭晓明,吴霞琴,章宗穰.基于普鲁士蓝(PB)膜修饰铂电极的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1, 13 (4):380-382 .
[ 11] 刘红敏, 刘春秀, 姜利英, 刘剑, 杨庆德, 郭宗慧, 王利, 蔡新霞.锇聚合物修饰的低浓度葡萄糖传感器制备与响应特性研究[ J] .传感技术学报, 2008, 21(2):215-218 .
[12]Michael S, Wilson,Weiyan Nie. Electrochemial Multianalyte Immunoassays Using an Array- Based Sensor[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0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