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凸配教学设计备课讲稿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凹凸世界》

大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凹凸世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形与空间》,详细内容为认识凹凸,探索凹凸世界的奥秘。
通过观察、触摸、操作,让孩子感知凹凸的特征,培养其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了解凹凸的概念,认识凹凸形状,能够分辨生活中的凹凸现象。
2. 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运用凹凸形状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3. 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掌握凹凸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凹凸形状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凹凸现象,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凹凸形状卡片、PPT、实物展示(如硬币、纽扣等)。
学具:白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硬币、纽扣等实物,引导孩子观察、触摸,发现凹凸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使用PPT展示凹凸形状,讲解凹凸概念,让孩子认识凹凸形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a. 分组讨论,让孩子相互交流在生活中发现的凹凸现象。
b. 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白纸和凹凸形状卡片,引导孩子用剪刀沿边缘剪下形状,用胶棒粘贴在白纸上,创作出凹凸作品。
4. 课堂互动:展示孩子们的凹凸作品,邀请其他孩子评价、欣赏,互相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凹凸概念2. 凹凸形状示例3. 生活凹凸现象4. 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凹凸形状,创作一幅有趣的凹凸画。
2. 答案:孩子根据所学内容,自由发挥,创作出凹凸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其对凹凸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凹凸现象,并用画笔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b. 组织凹凸主题美术展览,展示孩子的创作成果,提高其美术素养。
c. 引导孩子尝试用其他材料(如橡皮泥、纸盘等)创作凹凸作品,丰富其创作手段。
大班科学教案凹凸游戏

大班科学教案凹凸游戏大班科学教案:凹凸游戏科学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实验和活动,幼儿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事物,触摸到自然界的奥秘,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凹凸游戏是一种非常有趣和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讨论如何设计一堂大班科学教案中的凹凸游戏,以促进幼儿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掌握凹凸概念;- 了解凹凸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凹凸物体:例如各种立体图形、玩具、水果等;- 白纸和铅笔;- 实验道具:如浮力平衡杯、电子天平等;- 游戏道具:例如小球、积木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一些图片或物体,向幼儿展示凹凸的概念,让幼儿猜测是什么东西、或者什么形状是凹凸的。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或物体,让他们描述凹凸的特点,并与凹凸无关的形状进行比较。
步骤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准备凹凸物体,如立方体和圆柱体。
2. 让幼儿触摸并描述物体的表面形状,引导幼儿发现凹凸的特点。
3. 给幼儿提供纸和铅笔,让他们描绘凹凸物体的轮廓,以加深对凹凸概念的理解。
4. 鼓励幼儿自己寻找周围的凹凸物体,并逐一描述它们的特点。
步骤三:游戏互动(20分钟)1. 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幼儿对凹凸的理解。
2. 让幼儿分为两组,每组站在对面的位置。
3. 给每组一些球和积木,让幼儿尝试将球或积木投掷到对方站立的区域内。
4. 观察幼儿的行为并提问,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些物体能够进入区域,有些物体却无法进入。
5. 引导幼儿讨论凹凸物体与投掷结果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应用拓展(15分钟)1. 呈现实际生活中关于凹凸的应用场景,如轮胎、杯子底部等。
2. 鼓励幼儿观察并解释这些应用是如何与凹凸形状相关的。
3. 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其他可能应用凹凸形状的场景,如为什么铅笔是圆柱体形状等。
步骤五:总结回顾(5分钟)1. 引导幼儿总结凹凸的特点和实际应用,帮助他们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概念。
大班科学教案凹凸面板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凹凸面板教案教案标题:大班科学教案-凹凸面板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凹凸面板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凹凸面板模型或图片2. 不同形状的凹凸面板3. 记录表格4. 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5. 书籍或视频资源,介绍凹凸面板的应用领域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使用图片或模型展示凹凸面板,向学生解释凹凸面板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凹凸面板的特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
实验探究:1. 将不同形状的凹凸面板分发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触摸和观察来比较和分类这些面板。
2. 学生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包括凹凸面板的形状、特点和用途等。
3. 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凹凸面板的应用领域。
创意制作:1. 给学生提供彩色纸、剪刀和胶水等制作工具。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用彩色纸制作凹凸面板模型。
3.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形状和设计,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展示和分享:1. 学生展示和分享他们制作的凹凸面板模型,同时解释模型的特点和用途。
2. 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和交流,让他们思考如何改进和应用凹凸面板。
总结和评价:1.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凹凸面板的特点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凹凸面板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建筑设计、声学、光学等领域。
3.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他们对凹凸面板的理解和学习收获。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周围寻找和观察凹凸面板的实际应用,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制作一个凹凸面板展览或小册子,展示他们的观察和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和创意制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展示和分享中对凹凸面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评估学生对凹凸面板应用领域的思考和拓展能力。
大班凹凸世界教案4871

大班凹凸世界教案487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凹凸世界》教材第五章“形状的奥秘”,详细内容围绕平面几何图形的凹凸性质展开,重点探讨凸多边形的特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凹凸图形的定义,掌握凸多边形的特点及其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凹凸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凸多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凹凸图形的定义,凸多边形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凸多边形卡片。
2. 学具:学生用平板、几何画板软件、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凹凸图形,如蜂窝、足球、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凹凸图形的特点。
2. 教学新课(1)讲解凹凸图形的定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理解凹图形和凸图形的概念。
(2)探讨凸多边形的特性,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绘制凸多边形,发现其内在规律。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凸多边形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习题,巩固凹凸图形及凸多边形的相关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凹凸图形的定义2. 凸多边形的特性3. 凸多边形的判定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生活中的凹凸图形,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1)生活中的凹凸图形示例:蜂窝(凹)、足球(凸)、饼干(凹)等。
(2)图形判断:图①为凸多边形,因为任意两顶点间的线段均位于图形内部;图②为凹多边形,因为存在一对顶点间的线段位于图形外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凹凸图形的定义和凸多边形的特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凹凸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他们发现更多有趣的凹凸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凹凸拼图教案

凹凸拼图教案教案标题:凹凸拼图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凹凸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形状和空间关系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辨认凹凸拼图中的形状,并能够将其正确拼合。
2.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凹凸拼图的特点。
3. 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凹凸拼图任务。
教学准备:1. 凹凸拼图材料(包括不同形状的凹凸拼图块)2. 黑板、白板或投影仪3. 学生练习纸和铅笔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凹凸拼图块,并让他们描述每个形状的特点。
2. 利用投影仪或黑板上展示一些凹凸拼图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凹凸拼图的兴趣。
主体:1. 分发凹凸拼图材料给学生,并让他们自由探索和拼合凹凸拼图。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凹凸拼图的特点,例如形状的边缘、凹凸的深浅等。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凹凸拼图任务。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4. 引导学生总结凹凸拼图的规律和特点,并与他们分享其他学生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拓展活动:1. 给学生一些更复杂的凹凸拼图任务,挑战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凹凸拼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换,挑战彼此的拼图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完成的凹凸拼图任务,评估他们对形状和空间关系的理解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与凹凸拼图相关的活动,如凹凸拼图的应用、凹凸拼图的艺术创作等。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凹凸拼图的更多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活动难度。
2.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案《凹凸体锉后配》

教案《凹凸体锉后配》教案:凹凸体锉后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凹凸体的概念及锉后配技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凹凸体的概念及锉后配技法的学习与掌握。
2.难点:如何运用锉后配技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实物凹凸体模型、实践操作工具等。
2.教学材料:相关案例分析、教学PPT等。
四、教学过程:1.热身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凹凸体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对凹凸体了解多少?是否能给出一些例子?2.理论知识学习(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讲解凹凸体的概念及属性,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例如:教师:你们知道凹凸体是什么吗?学生:凹凸体是一种在表面有凹陷和凸出的物体。
教师:非常好,凹凸体的表面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凹凸体的表面不平整,有凹陷和凸出。
教师:很好,凹凸体还有什么特点?学生:凹凸体的表面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
通过这样的互动,培养学生对凹凸体的认知。
3.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锉后配技法的应用。
案例一:小明需要制作一件箱子,箱子的底部需要精确地与箱体配合。
请问,小明应该如何操作?案例二:小红正在制作一个零件,为了使其与机器配合得更好,她需要进行精确的调整。
请问,小红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全班讨论,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实践操作(30分钟):教师将实物凹凸体模型分发给每个学生,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可以利用锉刀和锉刀台来锉削凹凸体的表面,以达到锉后配的目的。
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和检查,确保学生正确掌握锉后配技法。
5.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概括凹凸体概念及锉后配技法的关键点。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写一份学习笔记,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思考凹凸体锉后配技法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的应用。
大班《怎么就凹凸了呢》科学教案

大班《怎么就凹凸了呢》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形状》,详细内容为“怎么就凹凸了呢”。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凹凸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凹凸形状,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凹凸特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凹凸的定义,能识别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凹凸形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凹凸概念的理解,凹凸形状的识别和描述。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凹凸特征,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凹凸形状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个凹凸形状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回答后,引出凹凸的概念。
2. 例题讲解出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凹凸形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讲解凹凸的定义,强调凹凸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拿出画纸和彩笔,画出自己认识的凹凸形状。
学生互相展示作品,用语言描述凹凸特征。
4.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凹凸定义2. 凹凸形状的识别与描述3. 凹凸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凹凸形状?答案:例如:硬币、瓶盖、螺丝、纽扣等。
2. 作业题目:用凹凸形状创作一幅画,并描述其凹凸特征。
答案: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凹凸形状的画,并描述其凹凸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凹凸概念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更多的凹凸形状,并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凹凸概念的理解,凹凸形状的识别和描述。
2. 实践情景引入: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凹凸形状,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
1 《凹凸件的锉配》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一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凹凸件的锉配》,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小结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学情分析本期授课班级为我校模具制造专业二年级学生,将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两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学资源分析教学资源分析要从说学材、说辅助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所处地位四个方面进行。
1、说学材本节课所用学材为我校编写的《钳工一体化工作页》。
阐述工作页特点2、辅助教学资源有辅助教材、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分别进行解释3、教学内容本学习任务时《钳工一体化工作页》中的第三个项目4、本学习任务地位本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阐述承上启下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分析学习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阐述每个目标的具体内容,讲明原因。
四、教学重、难点及化解方法1、教学重点:工艺尺寸链的概念及计算教学难点:加工过程中对称度的控制及测量方法2、化解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控制、评价反馈。
五、教学过程1、班前教育进行班前教育的目的就是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2、获取信息、制定计划1)任务描述通过一个真实工作情景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纸分析主要分析图纸中新出现的几何公差及尺寸链的知识。
3)讲授新出现的理论知识针对图纸分析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知识进行讲解。
4)学生分小组讨论工艺路线目的: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必须把新学的理论知识考虑在工艺编排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实施过程1)教师现场演示重在通过教师的演示,强调学生在加工凹凸件中注意的问题:安全操作规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2)小组代表演示通过学生的演示过程,在其中发现问题,现场讲解加工中易出现的错误。
4、过程控制将从领取毛坯,选取工量具、学生加工凹凸配合件、学生按要求对工件进行检测三个方面进行控制,阐述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凹凸体工件的锉配加工【课题】本项目主要学习锉配凹凸体,锉配凹凸体项目教学具有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测量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所以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典型课题。
通过本次任务训练掌握凹凸体对称度的检测方法,了解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加工具有对称度要求的工件,明确配合件的加工工艺安排。
【课时】6课时(240分钟)【设计理念】凹凸配(盲配)是钳工教学中一项难度较大的训练技能,是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钳工课题。
为了突显“边学边练,学练结合”的新教学理念,同时也为了真正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边训练边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实际工作中锉削发挥的作用,配合任务驱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围绕要完成的任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本任务主要学习对称度的概念,掌握对称度的检测方法,理解对称度误差对配合精度的影响和配合件加工工艺。
【设计亮点】将模具钳工加工场景场景引入钳工车间课堂教学,配合任务驱动与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的角色,在任务的驱动下,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教”“为什么要学?”“为什么要练?”的先进教学理念。
【内容简析】锉配凹凸体”是钳工工艺学难度较大的一个教学内容。
锉配凹凸体项目教学具有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测量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所以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典型课题。
本课题的难点在于尺寸和形位公差的控制,特别是对称度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加工质量不易保证,以至出现部分学生对锉配操作失去信心,对以后的实习教学影响较大。
要想完成好本次任务,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逐步提高锉配技能,使学生通过本次任务训练,能够基本掌握综合锉配件的加工方法。
【学情简析】针对职高二年级学生的特点,理解力不强,但动手能力比较强,又是高考的班级,故本堂课是以“激趣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让学生真正手动、脑动、手脑合一这一目的。
在本章学习之前,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划线、锯割、锉削、测量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要求。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凸凹体配锉削加工工艺、掌握对称形体工件的划线、测量方法,进一步提高测量的正确性、掌握误差对凹凸盲配的影响,会分析、解决锉配中的问题;2.能力目标:在任务的驱动下,能够独立完成对凹凸配(盲配)工件的加工操作。
3.情感目标:运用本地模具加工为主要产业的特色,告诉学生锉配加工在模具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求新的精神、让学生明白学有用武之地,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重点难点】重点:尺寸链计算、误差对凹凸盲配的影响难点:尺寸和配合精度的保证【重点、难点剖析】作为以掌握技能为主的钳工课程在进行本任务学习之前,学生虽已具有一定的划线、锯割、锉削、测量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要,但是把这些所有的知识技能联合运用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的结晶-凹凸配(盲配),顺利完成任务,难度还是很大的,这是本次任务重点;但考虑到这是本课程训练的第一个盲配件,一些常规操作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凹凸配训练的是各种技能的组合,学生非常有兴趣乐于尝试,怎样让学生保持对新知识久盛不衰的探索欲望、激发兴趣,把尺寸、对称度的控制和配合精度的保证方法融入进去是本次任务的难点。
【教学方法及策略】采用引导式、启发式、共同学习式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三步走:1、激发兴趣;2、共同学习;3、修成正果(完成加工)【教学平台与资源】工具:锉刀、手锯、钻头等。
量具:常用量具。
原材料:60×70×8(Q235)设备:台虎钳、钻床图纸:附图(每人1张)【课前准备】1、课前进行安全教育,包括课堂纪律安全教育和工量具使用安全教育,确保整个任务过程安全、顺利。
2、点名,检查着装、劳保用品及安全措施等。
【教学过程】Ⅰ、课程导入【与钳工相关视频】(约5’)同学们,对我们前面的已完成划线、锉削、锯割、錾削、钻孔的技能训练,通过视频学习,我想问下同学们我们钳工能做出工件进行装配吗?你们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吗?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快步入主题Ⅱ、教学过程【边讲边练、师生互动】(约200’)“同学们,如上图所示,请大家根据图纸特征和尺寸分析一下我们这次任务图纸有何特征?应该如何加工?”“再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实先加工凸件好呢还是先加工凹件好呢?为什么?”然后开始对凸件进行尺寸分析,工艺分析:“师:同学们,通过对凸件尺寸分析,我们知道30这个尺寸对于工件中心对称平面有对称度要求,那么我们要如何加工凸件才能保证相对于工件中心对称平面的对称度要求呢?”加工工艺安排:师:经过同学们仔细讨论认真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锉配时,由于外表面容易达到较高的精度,所以一般先加工凸件,后加工凹件。
大家的想法很正确,老师也是这么想的。
提示给学生:“根据图纸特征,我们不难看出,本次任务是凹凸配的加工,然后中间锯缝,最后再让凹件和凸件配合起来”。
然后开始讲述凸件加工工艺安排和注意事项一、凸件加工加工凸面时,我们只能先去一垂直角,待加工至所需的尺寸公差后才能去掉另一角,因为要保证工件的对称度要求,采用间接测量法保证。
然后结合图纸,按照划线锯去工件的另一角,利用上述的方法讲述,以求于达到图纸要求,实现凸件加工完毕。
尺寸测量控制方法:1、深度尺寸 mm的间接控制由于测量手段限制,深度尺寸不能直接测量保证精度,需要采用间接测量法。
外形尺寸mm已加工成形,以L表示其具体尺寸。
通过控制尺寸L1(易于测量),间接保证深度尺寸L2的精度。
L1的极限尺寸需要计算获得。
根据图上图7可得L1=L-L2,根据L2公差,可得L1max=L-14.98mmL1min= L-15mm式中 L------外形尺寸L1-----过测量控制的尺寸L2-----间接控制的深度尺寸2、对称度的间接控制(1)、先去除一个角如右图所示,先去除一个角,控制尺寸X1。
其数值将影响尺寸mm,并同时保证对称度公差。
X1计算如下:X1=X/2+X2/2±ΔX1max =X/2+X2 max /2+Δ= X/2+15.01mmX1min =X/2+X2 min /2- Δ= X/2+15mm式中 X--------已加工出外形尺寸(定值)(mm)X1-------需控制尺寸(mm)X2-------凸台尺寸(mm)Δ--------对称度公差的一半(mm)(2)、再去除第二角如图所示,计算工艺尺寸X2。
X2应符合尺寸公差。
二、凹件加工1、凹件的加工,虽然尺寸精度没有凸件高,但是凹件加工去除中间材料没有凸件加工两边除料难得多,为此凹件加工去料可采用以下方法:(1)、钻排孔法:先根据划线进行钻孔,两个工艺孔,技术要求与注意事项与加工凸件相同。
其次是钻排孔,钻排孔时要求孔与孔要相切,否则取余料进行锉削时阻力较大,用时较多。
(2)、锯削方法:如右图细线(锯路)所示,可采用锯削由两端顶部向中间底部开锯,待锯开之后再反向锯削,重复锯削,直至去除材料。
2、凹件尺寸控制,,同样通过间接控制15mm尺寸(与凸台15mm间接尺寸一致)来保证;凹形面两侧面,通过间接控制30mm尺寸(此处尺寸控制在60mm实际尺寸的一半减去30凸台实际尺寸的一半再减去间隙值的范围内)来保证。
Ⅲ、教学评价结【自评、互评】(约15’)序号检测内容配分检测结果学生评分教师评分备注1 1x52 1x43 1x44 1x45 1x46 1x47 1x58 4x29 4x210 4x211 配合3处3x812 文明生产违纪一项扣20分合计自评:每位同学填写“学生自评表”,随作业一起交上。
互评:从学生上交的作业中进行个别点评,让学生自己谈任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给学生以反馈。
Ⅳ、总结(约5’)1、讲评凹凸盲配加工情况。
2)讲评本次任务实施情况:纪律方面、进度方面、存在问题Ⅳ、教学反思1、给ɡěi树sh ù 治zh ì 病b ìn ɡ一y ì 棵k ē 老l ǎo树sh ù 生sh ēn ɡ了le病b ìn ɡ,有y ǒu些xi ē叶y è子zi黄hu án ɡ了le。
一y í个ɡè医y ī生shen ɡ 飞f ēi来l ái,落lu ò在z ài树sh ù 上sh àn ɡ。
他t ā用y òn ɡ 嘴zu ǐ这zh è里l ǐ敲qi āo 敲qi āo,那n à里l ǐ敲qi āo 敲qi āo,找zh ǎo到d ào了le生sh ēn ɡ 虫ch ón ɡ子zi的de地d ì方f ɑn ɡ,就ji ù 啄zhu ó一y í个ɡè洞d òn ɡ。
他t ā伸sh ēn 进j ìn 长ch án ɡ 舌sh é头tou,把b ǎ虫ch ón ɡ子zi一y í个ɡè一yi个ɡè地d ì钩ɡōu出ch ū来l ái吃ch ī。
吃ch ī完w án 虫ch ón ɡ子zi,张zh ān ɡ开k āi翅ch ì 膀b ǎn ɡ 飞f ēi走z ǒu了le。
老l ǎo树sh ù的de病b ìn ɡ 让r àn ɡ医y ī生shen ɡ 治zh ì好h ǎo了le,这zh è个ɡe医y ī生shen ɡ 就ji ù是sh ì 啄zhu ó木m ù鸟ni 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