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旅游发展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传统文化与产业结合的实例

传统文化与产业结合的实例

传统文化与产业结合的实例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文化资源,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灵魂和根基,是其文明的源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兴起,传统文化往往会受到冲击和变革。

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是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本文就传统文化与产业的结合进行探究,并以几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传统文化与产业结合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一、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旅游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髓,而旅游业是将这种精髓向外界传播的重要载体。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地挖掘和利用自己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吸引外来游客和提升国内游客的体验。

下面以中国的黄山和日本的京都为例,谈谈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

中国的黄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传统文化而闻名。

黄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其山水之间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学、书画、文化和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

日本的京都是一个充满传统风情的城市,它保存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传统。

京都以其独特的庙宇、神社和传统文化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京都的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使得京都成为了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也为当地的居民带来了经济效益。

二、传统文化与手工艺产业的结合手工艺产业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者。

传统手工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有文化资源,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传统手工艺产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因此,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产业的结合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以中国的景德镇瓷器和印度的手工纺织品为例,谈谈传统手工艺与现代产业的结合。

中国的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的瓷器产地,其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旅游资源评价.答案

旅游资源评价.答案

环境污染
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文物古迹的破坏分为有意和无意的两种行为。第一张 图片是对文物古迹的有意破坏,对此我们应予以谴责。第 二张图片是对文物古迹的无意破坏,因为人们的呼吸、汗 水等会对古迹造成损坏,对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 敦煌现在在旅游高峰时,就限制入窟的人数。
桂林和杭州两大旅游城市在接待境外游客方 面常常不相上下,有时桂林甚至超过杭州。 但在接待国内游客方面,杭州每年约为 2000万人次,而桂林只有600~700万人 次。请分析其原因。
(1)桂林和杭州的游览价值相近,境外游客比较富裕, 以航空交通方式旅行。桂林、杭州对他们来说,市场距 离差异小,故接待数量不相上下。 (2)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受经济条件和休闲 时间的影响,到杭州的经济距离短,到桂林的经济距离 长。 (3)国内旅客还不够富裕,大部分选择火车或汽车作为 旅行交通工具。桂林地处我国的西南部,交通不便;而 杭州地处东部沿海,交通发达。杭州的通达性比桂林好。
2、大气污染加重
活动:
• 旅游对莫高窟空气质量的影响 • 对敦煌莫高窟的实地监测表明:40名游客在同一个洞窟中 停留37分钟,洞窟中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含量都会发 生很大的变化。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达到正常值的6 倍以上。每位游客每小时呼出的水汽的67%(约21克水)、 二氧化碳52%(4.7升)在游客离开洞窟之后,仍然会长 时间停留在洞窟的空气中。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
到来,以及为
接待旅游者而
进行的各项服 务,必然冲击 当地正常的社 会秩序。
联系实际
• 请你联系当地实例,说明旅游开发对社会环境的 负面影响。
旅游开发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乡村或少数 民族地区的传统社区风貌、民俗文化被现代城市文化所取 代,民俗活动表演化、庸俗化。文物和地方特产的商业化 仿造,社区居民从事千篇一律的旅游纪念品销售,古老的 民间艺术和衣食习俗后继乏人而面临失传。又如真实的文 物古迹遭受破坏,仿古建筑泛滥。再如过多的游客、不文 明的旅游行为、过度的旅游地建设,造成旅游地过度城市 化和社会风气不健康,拥挤、污染、不安全和不稳定因素 增多。旅游开发不当,占用农田,迁走原住民,抬升旅游 地物价,破坏当地居民的谋生方式,带来当地居民难以接 受的生活方式;犯罪率上升等都会对社会环境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黄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黄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黄山景区旅游资源定性评价黄山景区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对黄山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定性评价。

首先,黄山的自然景观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自然风景而闻名于世。

山上奇松巧石林立,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和景点,如迎客松、卧狮石等。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黄山的云海景观,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在好天气的时候,云海蔚为壮观,宛如仙境一般。

此外,黄山温泉资源也十分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疗养价值,被誉为“东方瑞士”。

其次,黄山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黄山以世界文化遗产层出不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黄山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山古文献保护区。

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古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黄山还有众多的古建筑和庙宇遗址,如慈光阁、玉屏楼等,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雕刻而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

而且,黄山还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民俗文化,比如"黛螺贝雕"和"绣球社火"等,都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再次,黄山的旅游配套设施非常完善。

景区内有多家星级酒店和度假村,提供了高品质的住宿和休闲环境。

同时,黄山还有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场所,如山地自行车、滑草等,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游玩方式,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此外,黄山的交通非常便利,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如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使得游客能够轻松到达景区。

总的来说,黄山景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且旅游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是一处具有很高旅游价值的地方。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国际游客,都能在这里享受到宜人的环境和丰富的旅游体验。

黄山旅游营销策划方案的swot分析

黄山旅游营销策划方案的swot分析

黄山旅游营销策划方案的swot分析一、背景和目标:黄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黄山需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划方案来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本文将对黄山旅游营销策划方案进行SWOT分析,以揭示其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黄山旅游的SWOT分析如下:二、优势:1. 自然风光:黄山以其奇特的岩峰、秀丽的云海和壮丽的日出闻名于世。

这种独特的自然景观让黄山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2. 历史文化:黄山不仅有迷人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黄山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如古老的寺庙、古代的石刻和传统的村落等。

3. 交通便利:黄山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火车和飞机。

这让黄山成为游客们轻松到达的目的地。

4. 旅游设施:黄山拥有一系列的旅游设施,如酒店、旅馆、餐馆和购物中心等。

这些设施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5. 政府支持:黄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享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优惠。

这为黄山的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劣势:1.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由于黄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一些旅游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这导致了环境破坏和旅游体验质量下降等问题。

2. 价格竞争:黄山附近有许多其他旅游景点和城市,它们与黄山竞争游客。

这使黄山陷入了价格竞争,难以提高利润率。

3. 游客流量高峰:黄山在旅游旺季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导致人流量过大,给环境和旅游设施带来压力。

这也会影响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四、机会:1. 旅游市场增长: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和人们对旅游的兴趣增加,黄山面临着巨大的机会。

它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2. 文化旅游发展:随着人们对文化与自然的旅游需求增加,黄山可以进一步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文化爱好者。

3. 旅游品牌建设:黄山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宣传和形象塑造来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

《黄山奇石》教案设计

《黄山奇石》教案设计

《黄山奇石》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背景知识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黄山奇石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黄山奇石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黄山奇石的种类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形态和特点。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黄山奇石形成的原因和种类。

1.4 教学活动:展示黄山奇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形态和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黄山奇石形成的原因和种类,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章:黄山奇石的种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种类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黄山奇石的种类:飞来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黄山奇石的特点:形状独特、纹理清晰、色彩斑斓等。

2.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黄山奇石的各类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讲解介绍:对黄山奇石的种类和特点进行详细讲解。

2.4 教学活动:展示黄山奇石的各类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对黄山奇石的种类和特点进行讲解介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黄山奇石的形成原因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黄山奇石的形成原因:地质变化、风雨侵蚀等。

黄山奇石的形成过程:岩石形成、风化剥蚀、雕刻塑造等。

3.3 教学方法:讲解介绍:对黄山奇石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进行详细讲解。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黄山奇石的形成过程。

3.4 教学活动:对黄山奇石的形成原因和形成过程进行讲解介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黄山奇石的形成过程。

第四章:黄山奇石的文化价值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文化价值。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4.2 教学内容:黄山奇石的文化价值:历史传说、诗词绘画等。

黄山奇石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4.3 教学方法:讲解介绍:对黄山奇石的文化价值进行详细讲解。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在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山旅游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山周围,景观簇拥,风格各异,犹如众星拱月。

有风光秀丽的太平湖、“山水画廊”新安江、保持原始风貌的国家级“牯牛降”和省级“清凉峰”两处自然保护区以及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

3.品牌优势显着。

黄山是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早已家喻户晓。

徽商文化也被看做是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

黄山市政府也积极通过广告、旅游节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知名度。

4.消费市场广阔。

安徽位于中国中部,黄山位于安徽南部,向北毗邻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向南有经济实力强大的珠三角地区。

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使得安徽的旅游城市的吸引辐射范围较广。

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打造休闲度假城市和休闲会议城市,也很大程度地增加其吸引力。

二、劣势(Weakness)分析1.交通不便。

黄山市多山区。

多山伴随着的是交通的不便。

现今黄山的交通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旅游高峰期,铁路、公路和航空仍然存在着运载量不足的情况。

2.旅游的配套设施不足。

配套设施齐全与否是判断一个旅游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

黄山市的旅游配套设施虽然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环境承载量、经济、消费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配套设施仍然无法全部满足旅游的需要。

3.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

黄山市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有着一定的欠缺。

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客流量的加大,导致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度提高和破坏度加强;二是许多旅游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对其保护存在着一定的技术、资金难度。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1.政策层面的高屋建瓴。

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黄山经济发展中将以旅游经济为中心。

黄山市政府积极采取政策和经济优惠进行招商投资,并鼓- 3 -克服威胁。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

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

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一、引言风景名胜区是指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历史遗迹等特色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开发这些风景名胜区,对其进行功能分区是必要的。

功能分区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求,将整个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赋予不同的功能。

本文将讨论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的重要性、划分原则和常见的功能分区类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二、功能分区的重要性1.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对风景名胜区进行功能分区,可以使管理者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不同的功能分区可以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和规定,以便更好地保护和维护各个景点和设施。

同时,通过细化管理职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层面上的繁琐事务。

2. 提升游客体验功能分区可以根据游客需求和兴趣爱好来划定不同的活动空间。

比如,将观光路线与休闲娱乐设施分开,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同时,功能分区也可以根据景点的特点来进行划分,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风景名胜区的独特魅力。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功能分区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

通过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限制开发和人类干预的范围,保护自然环境的完整性和原始性。

同时,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域的开发利用方式,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促进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功能分区的划分原则1. 特色与需求功能分区应根据风景名胜区所具有的特色和游客需求来进行划定。

例如,如果某个风景名胜区以山水画廊闻名,那么可以将其划分为观光区、拍摄区、休闲娱乐区等;如果某个风景名胜区以历史遗迹为主要特色,那么可以将其划分为文化遗址保护区、博物馆展示区、体验活动区等。

2. 空间布局与连通性功能分区应考虑到各个区域之间的空间布局和连通性。

不同的功能区域应该合理布置,使游客能够便捷地在各个区域之间移动。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交通、道路和设施配套等问题。

3. 保护与开发功能分区应平衡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一方面要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另一方面要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黄山记》教案设计

《黄山记》教案设计

《黄山记》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黄山记》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激发学生对黄山自然景观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黄山记》的作者徐霞客及其旅行经历。

简述《黄山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为何要学习《黄山记》。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黄山的美景,引发学生对黄山的兴趣。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徐霞客的生平和旅行写作背景。

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方式。

2.2 教学内容介绍徐霞客的生平及其旅行写作的特点。

分析徐霞客在《黄山记》中对黄山景观的描写和表达。

2.3 教学方法通过资料查询或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徐霞客的生平和旅行写作。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黄山景观的观察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文本解析3.1 教学目标深入理解《黄山记》中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

3.2 教学内容分析《黄山记》中的主要情节和描写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黄山景观的观察和感受。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或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4.2 教学内容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黄山记》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4.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表达。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激发学生对黄山旅游和自然保护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提出黄山旅游和自然保护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5.3 教学方法通过问题引导法,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展示黄山旅游和自然保护的相关资料,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第六章:黄山景观与文化6.1 教学目标了解黄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山旅游发展实例分析
关于黄山的季节性和索道建设分析黄山四季皆景,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黄山拥有其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黄山旅游都有重要地位。

以黄山旅游为例分析旅游的季节性以及索道的建设两方面问题。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平方公里。

年均降雨量毫米,年均气温8℃,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2006年元月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名山的旅游资源特点是遍在性、共性大个性强,而其重游率的大
小取决于它的旅游功能。

黄山是以旅游观光为主,并且其四季差异大,导致景观四季差异也大,其景观是每时每刻每地都不同,景观千变万化,因此,黄山旅游的重游率是很高的。

但是,无论其重游率有多高,黄山旅游业存在其季节性。

以下是黄山在2002年到2010年每年6月和12月酒店业和旅游服务业的收入时务业间02-06 38,630,900 46,468,000 02-12 108,541,100 126,148,500 03-06 15,820,343 13,818,310 03-12 74,261,862 50,780,976 04-06 51,051,770 30,276,760 04-12 129,779,978 90,560,052 酒店服务业时务间05-06 71,716,812 54,408,997 05-12 166,700,773 143,828,901 06-06 79,129,292 74,383,020 06-12 188,755,924 185,437,290 07-06 99,198,583 72,941,073 07-12 254,388,024 239,235,029 酒店服务业时间务08-06 109,663,010 96,218,030 08-12 272,882,201
234,231,822 10-06 160,051,242 143,557,235 10-12 319,785,087 289,829,913 酒店服务从上表可以看出,黄山酒店业和旅游服务业的收入在每年的12月份较高,6月份较低。

这就从侧面反映出,黄山每年在12月份接受的游客量远多于6月份。

以上只是从收入方面进行的间接分析,跟直观的,可以查询黄山不同季度接待的游客量进行分析。

黄山的季节性不但表现在月与月或季度之间,还表现在周间或日间差异。

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十一黄金周”及大大小小的节假日都是黄山旅游的高峰期,即旺季。

于淡旺季的存在,便要求旅游地要特别注意淡旺季调节和旺季的安全措施。

淡旺季的调节对于游客方面,可以采取加大宣传、降低旅游相关费用等方法以降低淡旺季间的差异。

黄山季季皆景,时时异景,变幻无穷,因此,就景观来说是没有季节衰退的。

淡季或平季只要加大宣传和适当降低价格便足以吸引大量游客,从
而达到降低淡旺季差距的效果。

而对于员工来说,在淡季可以对一部分员工进行培训,为更好的技能和为游客服务做准备。

进行旅游的六大要素是:食、住、行、游、购、娱。

食、住、行是进行游、购、娱的基础,而行是一个旅游地能否进行旅游开发的重要因素。

“行”又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外部的交通即该景点的可进入性。

内部交通就是该景点的内部交通,一般来说,可进入性好就可以形成旅游,内部交通影响不是很大。

在大多数景区内没有特殊的交通工具,进入景区便可徒步旅游,但对于有些景区,在其内部还设有专门的交通工具,比如:旅游巴士、小型旅游火车、索道等。

对于索道的建设一直都有争议,学术界学者反对索道的建设,而商业界和政府部门则支持索道的建设。

对此,我个人是支持索道建设的。

虽然说,在一定的意义上影响了景观的原生形象,造成一定的不美观,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游客无法近距离的接触美
景,那么,再美的景观也都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

对此,我们可以对以下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001年-2010年每年12月黄山旅游索道收入时间2001年收入101,027,800 时间收入2002年-2010年每年六月黄山旅游索道收入时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07年225,521,720 2002年102,943,700 2003年76,494,713 2004年153,093,826 2005年164,454,024 2006年183,868,6502001年-2010年每年12月黄山旅游索道收入2008年269,542,253 2009年28,388 2010年331,465,850 收入41,870,500 19,609,131 53,315,544 59,390,650 77,444,760 96,607,621 105,262,722 157,186,300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12月份还是6月份,黄山旅游在索道方面的收入在整体上是增加的。

这也很直观的反映出索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交通存在于景区
内是有其必要性的。

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从旅游者们也在之间的接受索道的存在。

当然,在进行旅游规划设计时也应该充分考虑索道建设给旅游景点带来的损失,要遵循索道建设的经济原则、与景观相协调原则等,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

黄山是国际级的旅游景点,以上只提到了两个小的方面,它的各方面都将影广泛,因此,对黄山旅游的建设、规划以及宣传等都要做好全方面的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