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心血管系统发生

合集下载

18岁的心率正常范围

18岁的心率正常范围

18岁的心率正常范围
18岁是一个年龄段,孩子们正处在从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此时的身体发育处于关键的发展期,其心率也随之而变化。

因此,对于18岁的青少年,其心率正常范围也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掌握心率正常范围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心血管系统紊乱的情况,以及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

一般来讲,18岁人的正常心率是60~100次/分钟,心律不齐的正常范围是60~160次/分钟,如果超过160次/分钟,则视为心律失常。

心率快于60次/分钟,则称为心率慢,此时应及时进行检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心电图异常。

同时,18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其心率范围较年长者要高,男性比女性略高。

而18岁以上的成年人,其心率范围大多为60~90次/分钟,超过90次/分钟也是不正常的,可能提示身体出现健康问题,需要及早检查。

此外,正常心率是不稳定的,有时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医生检查时发现心率异常,应反复检查观察变化,以排除或诊断疾病。

同时,青少年的心率往往还会随着他们的活动而发生变化。

当他们进行剧烈的运动时,其心率会明显上升,但也会随着他们活动的结束而慢慢降低,而且每天也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波动。

此外,18岁青少年如果在持续长时间内,比如熬夜加班,也会导致他们的心率异常,需要适当休息和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总之,18岁的心率正常范围是60~100次/分钟,有一定的波动,在任何紊乱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检查。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作息
习惯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以确保健康。

《心血管系统》PPT课件【18页】

《心血管系统》PPT课件【18页】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10
(二) 右心室
15
16
心的血管
(一)动脉(前面观和后面观)
1.左冠状动脉 (1)行程 (2)分支分布 1)前室间支 2)旋支
2.右冠状动脉 (1) 行程 (2) 分支分布
(二)心的静脉
1.心大静脉 2.心中静脉 3.心小静脉
17
心包
包裹心和出入心的 大血管根部的纤维 浆膜囊
纤维心包 浆膜心包
18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
Cardiovascular system
1
一、 心 heart
2
心的外形:前面观
后面观
一尖、 一底、两面、三缘、四沟
心尖: 位于心的左前下方
心底: 由左心方和小部分右心方组成
两面: 胸肋面 膈面
三缘: 左缘
右缘
下缘
四沟: 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
房室交点
3
心的位置
室上嵴 入口:右房室口
三尖瓣 乳头肌 腱索
出口:肺动脉口
动脉圆锥 肺动脉瓣
11
(三) 左心房 入口:肺静脉口 出口:左房室口
左心耳
12
(四) 左心室
入口:左房室口 二尖瓣
出口: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
13
14
四、心传导系
(一)组成
1.窦房结 2.结间束 3.房室结区 4.房室束(His束) 5.左束支 6.右束支 7. Purkinje纤维网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

系统解剖学考题及答案-心血管系统(一)填空题1、心血管系统由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所组成。

2、血管之间的吻合形式主要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1、血液循环2、大循环3、终动脉【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动、静脉间吻合(四)名词解释1、血液由心室射出后,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冠状窦口或肺静脉回流入心房,尔后又经心室射出的周而复始由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2、血液从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组织器官,经过组织器官内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各级静脉,最后经过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的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的过程,称为大循环。

该循环循流过程长,行经路程广,给全身组织器官带来丰富的营养和氧气,并将其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最终将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暗红色的静脉血。

3、终动脉:在体内某些部位,小动脉的分支与邻近动脉间无吻合,这些小动脉称终动脉。

终动脉一旦梗塞,其所供应区会出现缺血或坏死。

通常认为视网膜中央动脉就是终动脉,此外在肾和脾等器官内也存在有终动脉。

第二节心二、练习题(一)填空题1、右心房的入口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其出口称为 __________。

2、右心室的流入道称为__________,流出道称为__________,而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___;左心室的流入道称为__________,流出道称为__________,而流入道和流出道的分界标志是__________。

3、心的传导系统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其结间束包括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18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章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护

18急危重症护理学-第四章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护
(3)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
第四节:神经系统功能监护
③植物状态: 病人对自身和外界的认知功能完全丧失, 呼之不应,有自发或反射性睁眼,存在吮 吸、咀嚼和吞咽等原始反射,有觉醒睡眠 周期,大小便失禁。
第四节:神经系统功能监护
常用监测指标和意义
(一)神经系统体征的监测
2.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 是对病人的意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观察和测定,按检查时病人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的情况 给予记分,总分最高分为15分,最低为3分。总分越低,表明意识障碍越重。
第四节:神经系统功能监护 常用监测指标和意义
(一)神经系统体征的监测
5.瞳孔的观察 (1)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称性:正常瞳孔呈圆形、居中、等大,直径为2-5mm。
①瞳孔缩小:指瞳孔直径小于2mm,如果直径小于1mm称为针尖样瞳孔。 单侧瞳孔缩小见于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双侧瞳孔缩小见于有机磷、吗啡、氯丙嗪等中毒;
表现为对外界环境的认识、记忆、思维、定向力、知觉、情感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异常改变。 意识障碍表现:觉醒度下降、意识内容变化; 判断意识障碍的方法:言语反应、痛觉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
第四节:神经系统功能监护
常用监测指标和意义
(一)神经系统体征的监测
1.意识状态监测: (1)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急诊科救护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功能监护 第三节:呼吸系统功能监护 第四节:神经系统功能监护 第五节:消化系统功能监护 第六节:泌尿系统功能监护 第七节:体液平衡监护
常用监测指标和意义
(一)神经系统体征的监测
第四节:神经系统功能监护
1.意识状态监测:最常用、最简单、最直观的观察。 意识:指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刺激做出应答反应的能力。 意识的内容:定向力、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正常的意识状态为意识清醒。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

心血管系统疾病-1_真题-无答案

心血管系统疾病-1_真题-无答案

心血管系统疾病-1(总分50,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下列哪种成分不是粥样斑块内通常具有的A.苏丹Ⅲ染色阳性物质B.中性粒细胞C.纤维组织增生伴有透明变D.泡沫细胞E.无定形坏死物质2. 关于高血压病脑出血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以基底节内囊部多见B.内囊处豆纹动脉与大脑中动脉呈直角分支,受血压冲击易破裂C.小动脉痉挛,可引起漏出性出血D.脑出血原因都是内囊区小动脉痉挛引起E.微动脉瘤破裂3. 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病理变化不包括A.脂纹B.纤维斑块C.粥样斑块D.细动脉玻璃样变E.斑块内出血4.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叙述中下列哪项正确A.中膜平滑肌细胞迁入内膜形成泡沫细胞B.平滑肌细胞产生胶原C.纤维帽形成D.钙化E.以上都不是5. 风湿病心脏受累时,马氏斑常见于何处A.右房前壁B.左房后壁C.右房后壁D.左房前壁E.左室后壁6.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发生在A.细动脉内膜B.动脉内膜C.微动脉内膜D.大、中型动脉内膜E.小动脉内膜7. 下列哪项不是高血压时脑部的病理变化A.脑水肿B.脑软化C.脑出血D.脑凝固性坏死E.视网膜渗出出血8.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病变多位于主动脉各分支开口处B.可引起夹层动脉瘤C.胸主动脉病变最重D.病变可继发钙化、出血E.可继发血栓形成9. 高血压病最严重的病变是A.左心室肥大B.颗粒性固缩肾C.脑软化D.脑出血E.视网膜出血10. 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原因哪项除外A.饮食中含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动物脂肪过多B.糖尿病C.高血压D.甲状腺机能亢进E.吸烟11. 缓进型高血压病最有特征性的动脉病变是A.动脉粥样硬化B.动脉中层钙化C.细动脉透明变性D.细动脉纤维素样变性E.小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增生12. 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淋巴细胞浸润B.浆液渗出C.AschOff小体D.纤维素样坏死E.粘液样变性13. 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中下述哪种最少见A.脑血栓形成和梗死B.腹主动脉瘤C.心瓣膜病D.冠状动脉血栓形成E.冠状动脉内出血14.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中联合瓣膜病变常发生于A.二尖瓣和三尖瓣B.尖瓣和主动脉瓣C.三尖瓣和主动脉瓣D.三尖瓣和肺动脉瓣E.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15. 下列哪项是恶性高血压病的肾脏特征性病变A.肾小球纤维化B.肾细动脉壁纤维蛋白样坏死C.肾小叶间动脉内膜增厚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E.肾小管上皮变性16. 脑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是A.大脑中动脉B.大脑前动脉C.大脑后动脉D.颈内动脉起始部E.基底动脉17.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变的表现,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瓣膜增厚变硬B.瓣膜短缩C.瓣叶间粘连D.腱索增粗变短E.瓣膜断裂,穿孔18. 在风湿病中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胶原纤维的纤维素样变性B.风湿小结C.心肌变性坏死D.心外膜纤维素渗出E.心瓣膜纤维组织增生19. 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引起A.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B.瘢痕性固缩肾C.大红肾D.脓肿肾E.大白肾20. 下列哪项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病理变化A.动脉内皮细胞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B.细动脉痉挛、增厚C.中膜平滑肌细胞受压萎缩D.纤维帽下见黄色粥糜样物质E.可见胆固醇结晶21. 风湿性心肌炎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的病变是A.心肌变性、坏死B.纤维素大量渗出C.心肌间质水肿D.心肌血管扩张和充血E.心肌间质血管旁阿少夫小体形成22. 心肌梗死病理变化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梗死后6小时内有肉眼可见变化B.心肌纤维有凝固性坏死改变C.梗死灶外周有充血、出血带D.心肌细胞有空泡变E.边缘出现肉芽组织23. 关于主动脉关闭不全的描述哪项错误A.左心肥大扩张B.右心肥大扩张C.主动脉瓣区收缩期杂音D.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E.脉压增大24. 关于高血压病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常引起左心肥大B.可导致心力衰竭C.可引起小动脉硬化性萎缩肾D.脑出血为常见致死原因E.常引起下肢坏疽25. 疣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常见部位是A.二尖瓣的心室面B.尖瓣的闭锁缘C.二尖瓣的游离缘D.尖瓣的腱索处E.左室乳头肌腱索附着处26. 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哪项正确A.瓣膜赘生物粘连牢固B.瓣膜赘生物中早期有细菌C.受累瓣膜以三尖瓣多见D.受累瓣膜以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多见E.赘生物易脱落27. 二尖瓣狭窄导致的变化哪项错误A.左心室肥大扩张B.右心室肥大扩张C.左心房肥大扩张D.右心房肥大扩张E.肺淤血水肿2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特点是A.斑块呈新月形,血管腔偏心性狭窄B.可合并出血C.可发生粥样溃疡D.有三期病变E.血管腔狭窄29. 有可能造成大出血的动脉粥样硬化复合病变是A.血管腔狭窄B.动脉瘤C.粥瘤性溃疡D.附壁血栓形成E.斑块破裂30. 肾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病变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B.病变可累及叶间动脉C.常引起高血压D.不会引起肾梗死E.可以引起肾梗死31. 心肌梗死最常发生的部位在A.室间隔后1/3B.左心室后壁C.右心室前壁D.左心室前壁E.左心室侧壁32. 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变是A.增生性细小动脉炎B.细小动脉的纤维素样坏死C.细小动脉痉挛D.肉芽肿性小动脉炎E.细动脉玻璃样变性33. 下列哪项不是心肌梗死的合并症A.心脏破裂B.室壁瘤C.附壁血栓形成D.急性心包炎E.虎斑心34. 引起亚急性感染性的心内膜炎的最常见病原菌是A.草绿色链球菌B.感冒病毒C.衣原体D.立克次体E.腺病毒35.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B.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C.健存肾小球代偿肥大D.肾体积小,重量轻,皮质变薄E.肾体积小,皮质变厚,髓质变薄36. 风湿性心脏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A.二尖瓣B.三尖瓣C.主动脉瓣D.肺动脉瓣E.尖瓣和主动脉瓣37. 单纯性二尖瓣狭窄的病变不伴有A.左心房肥厚B.左心房扩张C.右心室肥厚D.左心室肥厚E.心脏呈梨形3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累及的冠状动脉分支是A.左旋支动脉B.左前降支动脉C.左主干动脉D.右主干动脉E.右旋支动脉39. 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常见的联合瓣膜损伤是A.二尖瓣、三尖瓣及主动脉瓣B.二尖瓣与三尖瓣C.二尖瓣与主动脉瓣D.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E.主动脉瓣与三尖瓣40. 下列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哪项错误A.瓣膜赘生物中含细菌B.赘生物质脆易脱落C.赘生物呈白色透明串珠状D.心内膜可发生溃疡E.瓣膜内偶见风湿小体41. 活动性风湿性心脏病时,阿少夫小体常见部位是A.心内膜下B.心外膜内C.心瓣膜内D.心肌间质E.心肌传导系统42.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好发于原先受损伤的瓣膜,最常见下列哪一种情况A.风湿性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受损的瓣膜B.先心病受损的瓣膜C.梅毒性主动脉炎受累的主动脉瓣膜D.动脉粥样硬化受累的主动脉瓣膜E.无损伤的瓣膜43. 高血压心脏病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心肌肥大,心腔不扩大称向心性肥大B.心肌肥大,心腔不扩大称离心性肥大C.心肌肥大,心腔扩大称离心性肥大D.病人可有心衰体征E.镜检,心肌细胞变粗,变长44.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下列病变哪项是错误的A.脾脏肿大B.皮肤环形红斑C.皮肤粘膜出血点D.心瓣膜赘生物E.肾梗死45. 下列关于风湿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提法是A.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B.发病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C.以心脏受累的后果最严重D.风湿性关节炎常可导致关节畸形E.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46. 有关风湿病基本病理变化的描述哪项是错的A.心脏组织细胞,吞噬纤维素样坏死,形成阿少夫细胞B.典型病变有变质、渗出、增生等变化C.典型风湿小体提示有风湿活动D.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阳性E.风湿细胞即风湿小体47.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B.中性粒细胞C.细菌菌落D.纤维蛋白E.肉芽组织48. 急性风湿病最常见致死原因是A.风湿性心内膜炎B.风湿性心肌炎C.风湿性心外膜炎D.风湿性动脉炎E.风湿性冠状动脉炎49. 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器官是A.肺B.肝C.肾D.脑E.脾50. 动脉粥样硬化最好发生的部位是A.主动脉B.冠状动脉C.肾动脉D.脑动脉E.四肢动脉。

循环系统的发生

循环系统的发生

(1)循环系统的发生丁一王峰心血管系统是在胚胎第3周,即胚胎已不能仅靠物质弥散方式来获得营养时发生的,约在第3周末开始血液循环,这样心血管系统成为胚胎发生中功能活动最早的系统,使胚胎能有效地获得养料和排出废物。

心血管系统由中胚层分化而来(自然注:在原始演化上,心脏仍然站位于中),首先形成的是原始心血管系统,在此基础上经过生长、合并、新生和萎缩等改建过程而逐渐完善。

这种复杂的变化过程受何种因素控制,目前仍不清楚,但与遗传和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血流速度与方向、血流压力的变化等有一定的关系。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l.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发生人胚胎第15~16天,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内的间充质细胞密集成团,称血岛(bloodisland)。

血岛中含成血-血管细胞(hemangioblast),其中部分细胞变扁,分化为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由成血管细胞围成的管道即原始血管;部分成血-血管细胞分化为原始血细胞(primitivebloodcell),即造血干细胞。

内皮管道不断以出芽的方式向外延伸,与相邻血岛形成的内皮管道相互融合通连,逐渐形成一个丛状分布的内皮管网。

与此同时,在体蒂和绒毛膜的中胚层内也以同样的方式形成内皮管网。

在胚胎第18~20天,胚体各处的间充质内出现裂隙,裂隙周围的间充质细胞变扁,围成内皮管,它们同样以出芽的方式与邻近的内皮管融合通连,形成胚体内的内皮管网。

胚胎第3周末,胚体内和胚体外的内皮管网经过体蒂相互通连,在胚体内外的间充质中形成一个弥散的内皮管网,造血干细胞进入胚体内,胚胎的早期血液循环即告建立。

一部分内皮管网由于相互融合及血液汇流而增粗,另一部分则因血流减少而萎缩或消失,逐渐形成原始的血循环系统。

此时的血管在结构上尚无法区分动脉和静脉,它们的命名根据它们将来的归属以及与心脏发生的关系。

以后,内皮管的周围间充质细胞密集,分化形成中膜和外膜,演化出动脉和静脉的结构。

2.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原始心血管系统(primitive cardiovascularsystem)左右对称,由心管、原始动脉系统和原始静脉系统组成。

第20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第20章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第20章心血管系统的发生(答案)(看答案点此处) (返回目录)一、选择题(一)A型题1.原始血细胞来自A. 卵黄囊的内胚层B. 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C. 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D. 羊膜的胚外中胚层E. 羊膜的外胚层2.人早期胚胎血液循环开始于A.第3周末B.第4周末C.第5周末D.第8周末E.第3月末3.关于原始心脏的发生,错误的是A.发生于口咽膜前面的生心区B.生心区属于中胚层C.该区细胞密集形成生心板D.生心板中央变空,形成一条居中的心管E.发育过程中心管由围心腔的腹侧转至其背侧4.心管上的4个膨大从头端至尾端依次是A.心室、心球、心房、静脉窦B.静脉窦、心球、心房、心室C.心室、心房、心球、静脉窦D.心球、心室、心房、静脉窦E.心房、静脉窦、心室、心球5.心内膜垫A.发生于动脉干和心球内B.是心肌膜增生形成的隆起C.背、腹心内膜垫彼此相向生长并融合D.将原始心房分隔为左、右心房E.参与动脉干的分隔6.心房分隔时,原发孔A.由原发隔上端吸收而成B.与继发孔交错重叠C.由继发隔形成的瓣膜覆盖D.持续存在,至出生后才封闭E.由原发隔游离缘与心内膜垫组织融合而封闭7.室间孔位于A.室间隔肌部与室间隔膜部之间B.室间隔膜部与心内膜垫之间C.室间隔肌部与心内膜垫之间D.室间隔膜部与动脉球嵴之间E.室间隔肌部与动脉球嵴之间8.参与膜性室间隔形成的结构有A.第1隔和第2隔B.心内膜垫和动脉球嵴C.半月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D.房室瓣基部未分化的结缔组织E.心球和心房的结缔组织9.动脉球嵴分隔A.左、右肺动脉B.肺动脉和主动脉C.心房和静脉窦D.心室和主动脉E.心房和心室10.关于主肺动脉隔的发育哪项是错误的?A.来自动脉干和心球的心内膜下组织B.起初为一对纵行的嵴C.以后左、右嵴在中线愈合,形成主肺动脉隔D.主肺动脉隔垂直下行E.将动脉干和心球分隔成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11.动脉导管来自A.左侧未退化的背主动脉B.左侧第6弓动脉近侧段C.右侧第6弓动脉近侧段D.左侧第6弓动脉远侧段E.右侧第6弓动脉远侧段12.导致法洛四联症的主要原因是A.肺动脉狭窄B.室间隔膜部缺损C.动脉球嵴偏位D.主动脉骑跨E.右心房肥大13.动脉导管的功能性关闭和解剖关闭分别是在A.出生后3月和1年左右B.出生后1年和2年左右C.出生后即刻和3月左右D.出生前和出生后6月左右E.出生前1月和出生后1年左右14.脐带内有A.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混合血的脐静脉B.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富氧血的脐静脉C.一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两条含富氧血的脐静脉D.两条含缺氧血的脐动脉和一条含缺氧血的脐静脉E.一条含富氧血的脐动脉和两条含缺氧血的脐静脉15.房间隔上的卵圆孔A.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B.在原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下端,右侧被继发隔覆盖C.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右侧被原发隔覆盖D.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上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E.在继发隔上,位于继发孔的下端,左侧被原发隔覆盖16.胎儿心脏内的压力A.右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左心房B.左心房内的压力大于右心房C.左、右心房压力相近D.右心室压力最低E.以上均不对17.原始血管的卵黄静脉和脐静脉A.均开口于心球B.均开口于心房C.均开口静脉窦D.前者开口于心房,后者开口于静脉窦E.前者开口于静脉窦,后者开口于心房18.心脏内部分隔为4腔发生于胚胎的A. 第4~7周B. 第8~10周C. 第10~12周D. 第12~14周E. 第14~16周19.胎儿血循环的特点之一是A. 动、静脉血液严格分流B. 主动脉血液可流入肺动脉C. 右心房血液可流入左心房D. 左心房血液可流入右心房E. 脐动脉血氧含量最高20.胎儿出生后血循环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卵圆孔关闭B.动脉导管闭锁C.脐动、静脉萎缩D.肺开始呼吸E.左、右心房不再相通(二)B型题A.主动脉肺动脉隔偏位B.卵圆孔未闭C.脐静脉腹腔内部分闭锁D.背、腹心内膜垫融合E.第1隔和第2隔融合21.房间隔缺损22.法洛四联症23.肝圆韧带24.左、右房室孔形成25.左、右心房完全分隔A.心球的远侧段B.心球的近侧段C.心管上的心室D.心管上的心房E.静脉窦的右角26.形成动脉干27.形成右心房的光滑部28.形成原始右心室29.形成原始左心室30.形成左、右心耳(三)X型题31.参与心房分隔的结构有A.第1隔B.第2隔C.心球嵴D.动脉干嵴E.心内膜垫32.与室间隔发生有关的是A.心室底壁的肌组织B.心内膜垫C.心球嵴D.第1隔E.第2隔33.参与左、右心房形成的结构包括A.原始心房B.上腔静脉C.下腔静脉D.肺静脉E.静脉窦右角34.原始血液循环中,开口于静脉窦左、右角的是A.原始心房B.静脉导管C.脐静脉D.总主静脉E.卵黄静脉35.胎儿血液循环中含氧量较高的是A.上腔静脉B.静脉导管C.下腔静脉D.主动脉弓E.肺静脉36.卵圆孔的解剖关闭A.在出生时立即完成B.在出生后1年左右完成C.与左心房压力增高、右心房压力降低有关D.是继发隔与心内膜垫愈合的结果E.是继发隔与卵圆孔瓣愈合的结果37.正常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是A.脐静脉闭锁变成静脉韧带B.静脉导管闭锁变成肝圆韧带C.卵圆孔封闭,在房间隔右侧遗留卵圆窝D.动脉导管闭锁变成动脉韧带E.脐动脉闭锁变成脐外侧韧带38.房间隔缺损的原因有A.卵圆孔瓣有穿孔B.心内膜垫发育不全,原发孔未闭C.原发隔上部吸收过多,继发孔过大D.继发隔发育不全,卵圆孔过大E.原发隔和继发隔未发育完全39.法洛四联症包括A.肺动脉狭窄、右心室肥大B.肺静脉狭窄、右心房肥大C.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D.主动脉狭窄、左心室肥大E.主动脉骑跨、房间隔缺损40.胎儿左心房的血液来自A.静脉窦B.右心房C.肺静脉D.上腔静脉E.下腔静脉41.关于静脉窦的演变正确的是A.分为左、右两个角B.左角逐渐萎缩,近侧段成为冠状窦C.左角远侧段变成左房斜静脉的根部D.右角逐渐变大,收集体循环的血液E.右角最后并入右心房二、名词解释1.血岛2.心管3.球室袢4.心内膜垫5.卵圆孔6.静脉导管7.动脉导管8.法洛四联症三、问答题1.试述心脏外形的演变过程。

18-离子通道药物

18-离子通道药物

第四篇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药理学第十八章离子通道药物离子通道是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其结构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亲水性孔道,对特定离子选择性通透,其功能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基础。

药物通过改变离子通道对离子的通透作用,对细胞电生理活动产生影响,并进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或药理效应。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调节离子通道的药物主要是钙通道阻滞药、钠通道阻滞药、钾通道调控剂,它们分类如下: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抗癫痫药:苯妥英钠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奎尼丁、利多卡因、普罗帕PAAs):维拉帕米、加洛帕米卓类(BTZs):地尔硫卓DHPs):硝苯地平、尼莫地平磺酰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索他洛尔、多非利特科研工具药无机离子:Cs+、Ba2+有机化合物:TEA、4-AP多种毒素:蝎毒、蛇毒、蜂毒苯并吡喃类:克罗卡林吡啶类:尼可地尔嘧啶类:米诺地尔氰胍类:吡那地尔苯并噻二嗪类:二氮嗪硫代甲酰胺类:RP258911,4-二氢吡啶类:niguldipine一、钙通道及其阻滞药 1.电压依赖钙通道表18-1 电压依赖钙通道的分类、特性及阻滞剂L 肌肉,神经 长 高 较大 维拉帕米, DHPs, C a 2+ T 心脏,神经 短 低,迅速失活小 氟桂嗪, sFTX,.Ni 2+ N 神经 短 高 ω-CTX-GVIA, C d 2+ P 小脑浦氏细胞 长 高 ω-CTX-MVIIC ω-Aga-IVAQ 小脑颗粒细胞R神经注:DHPs :二氢吡啶类;sFTX :合成的蜘蛛毒素;ω-CTX :ω-芋螺毒素;Aga-IVA : 一种蜘蛛毒素表18-2 L-型钙通道阻滞药的作用机制2.受体调控钙通道表18-3 受体调控钙通道的分类、分布及激动剂Ryanodine 受体 (RYR )RY 1:骨骼肌RYR RY 2:心肌RYR RY 3:脑RYR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脑、内分泌细胞、肝和成纤维细胞咖啡因 外钙内流 [Ca 2+]i ↑IP 3受体 (IP 3Rs )IP 3R 1* IP 3R 2 IP 3R 3心肌传导组织 心肌闰盘组织IP 3注:*三种亚型中的主要Ca 2+释放通道维拉帕米 地尔硫卓L-型钙通道 细胞膜内侧 与激活态钙通道结合→促使通道转化为失活态与失活态或静息态通道结合→阻止通道向激活态转化 维拉帕米作用具有频率依赖性硝苯地平 L-型钙通道 细胞膜外侧与失活态通道结合→↑失活后恢复时间 电压依赖性→血管选择性(尤其病变血管)3. 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图18-1 钙通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的应用和不良反应4. 钙通道阻滞药的临床常规用药原则表18-4钙通道阻滞药的临床常规用药原则 疾病首选药物高血压重:二氢吡啶类中、轻: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并发冠心病 硝苯地平 并发快速型心律失常 维拉帕米 心绞痛变异性心绞痛 硝苯地平 不稳定型心绞痛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较好硝苯地平宜合用β-受体阻断药 室上性心动过速 维拉帕米脑血管疾病 尼莫地平 氟桂利嗪二. 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的分类及阻滞剂三. 钾通道的分类、特点及调节药物表18-5 钾通道的分类、特点及调节药物电压依赖钾通道外向延迟整流钾通道(I K ): ① 快速延迟整流钾通道(I Kr ) ② 缓慢延迟整流钾通道(I Ks ) ③ 超快速延迟整流钾通道(I Kur )①I Kr 与膜复极相关②I Ks 主要参与3相复极 ③I Kur 是心房复极重要电流 钾通道阻滞药: 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I Kr起搏电流(I f )非特异性阳离子电流 超极化激活时间依赖性的内向整流电流 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普系统的起搏电流之一 道(K Ca)中电导K Ca (IK Ca )生理意义不清低电导K Ca (SK Ca )内向整流钾通道(K IR ))ATP 敏感钾通道(IKATP )调节代谢分布于骨骼肌、心血管平滑肌、胰腺β细胞、神经细胞、内分泌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 参与心肌缺血预适应 参与胰岛素分泌I KATP 开放药:↓血压;磺酰脲类降糖药↓I KATP 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己生病了(哈尔滨医科大学 龚冬梅 乔国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一、选择题(单选题)
1.人胚最早的造血场所是 D
A肝 B骨髓 C脾和淋巴结 D卵黄囊 E尿囊
2.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D
A羊膜腔壁上的胚外中胚层 B卵黄囊壁上的内胚层 C胚体内间充质D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 E羊膜上皮
3.生心区是指 B
A口咽膜头端的内胚层 B口咽膜头端的中胚层
C脊索腹侧的胚内中胚层 D口咽膜头端的外胚层 E口咽膜腹侧的内胚层4.人胚首先出现血岛是在 D
A胚体内的间充质 B胚盘内胚层 C肝脏
D卵黄囊胚外中胚层 E卵黄囊内胚层
5.心脏发生于 B
A外胚层 B中胚层
C内胚层 D胚外中胚层 E中胚层和内胚层
6.早期心管首先出现三个膨大,从头端向尾端依次为 B
A心球、心房、心室 B心球、心室、心房 C心房、心室、心球D心房、心球、心室 E心室、心房、心球
7.第二房间隔形成的孔是 C
A第一房间孔 B第二房间孔 C卵圆孔 D房室孔 E室间孔
9.法洛四联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A动脉干与心球分隔不均 B肺动脉狭窄 C主动脉狭窄
D膜性室间隔缺损 E房间隔缺损
二、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发生于胚胎第(3)周,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2.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出现许多细胞团,称为(血岛),其周边的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中央的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

3.房间隔缺损最常见的为(卵圆孔未闭);室间隔缺损多见的为(室间隔膜部缺损)。

4.法洛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

三、名词解释
1.血岛
2. 卵圆孔
3. 室间孔
4. 法洛四联症
四、论述题
1.简述心房的分隔过程及常见的畸形。

2. 简述心室的分隔过程及常见的畸形。

3. 简述法洛四联症的构成及其形成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