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教案

合集下载

第1课城市雕塑教案

第1课城市雕塑教案

第1课城市雕塑一、教材分析本课以大量风格种类不同的城市雕塑作为欣赏主题,使学生了解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以及思考雕塑与城市环境如何相融合,以此培养学生学会观看与判断城市雕塑之美。

教材以城市雕塑的现代性和传统性、装饰性和写实性、幽默性和述事性等多方面来揭示城市雕塑的形式语言特征,并以多材质的雕塑作品展现出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不同形态。

通过对雕塑人文内涵和艺术语言的认识与解读,提高学生对城市雕塑与环境艺术方面的审美品位。

二、学情分析初中美术欣赏课主要包括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审美形态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艺术中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能力;美感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形成敏锐的审美知觉和对美的欣赏与感悟能力。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分析事物的能力,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并具一定的造型能力,因此欣赏课不应止步于欣赏,而要把学生对于雕塑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认识加以升华,把艺术欣赏活动延展为艺术创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雕塑的各类风格以及与建筑的关系,加深其对现代城市雕塑发展意义的认识。

2.欣赏并解读经典城市雕塑,以此加强对于城市雕塑的审美。

3.学会观看与思考,体会城市环境艺术之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欣赏经典城市雕塑作品,对于城市雕塑的类型有基本了解,并对于城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难点:培养学生对于雕塑作品的审美与判断,学会观看,激发创意思维。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具:铅笔、马克笔等美术工具。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计用时2分钟)1.教师活动:欣赏电影剧照,提出问题:(1)为什么好莱坞的科幻片中常常出现类似的场景?(2)你能猜出以上雕塑所在的城市吗?2.学生活动:互相交流后给出自己的答案。

3.教师活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后导入新课《城市雕塑》。

【设计意图】通过对于电影场景的提问,引发学生对于雕塑与城市关系的思考。

有趣的城市雕塑幼儿教案

有趣的城市雕塑幼儿教案

有趣的城市雕塑幼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城市雕塑,了解城市雕塑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幼儿对城市雕塑的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创作自己的雕塑作品。

3. 提高幼儿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培养幼儿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城市雕塑:介绍城市雕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欣赏城市雕塑:展示不同城市和国家的经典雕塑作品,让幼儿进行欣赏和评价。

3. 创作雕塑作品: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废旧材料创作属于自己的雕塑作品。

4. 参观城市雕塑: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城市雕塑,了解城市文化。

5. 爱护公共财物:教育幼儿爱护城市雕塑,培养幼儿的公共道德意识。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城市雕塑的图片,让幼儿了解和欣赏不同风格和主题的雕塑作品。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述城市雕塑背后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城市雕塑的作用和文化价值。

3. 手工制作:利用废旧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雕塑作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实地参观: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城市雕塑,让幼儿亲身体验城市文化。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城市雕塑的图片和故事资料。

2. 准备废旧材料,如塑料瓶、纸板等,供幼儿创作雕塑作品使用。

3. 安排实地参观城市雕塑的时间和地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欣赏城市雕塑时的反应,了解他们对雕塑作品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2. 评价幼儿在创作雕塑作品时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调查幼儿在实地参观城市雕塑后的感受,了解他们对城市文化的认识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城市雕塑的图片,引发幼儿对城市雕塑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引导幼儿思考和回答。

2. 讲解城市雕塑:介绍城市雕塑的定义,讲解城市雕塑的特点和作用,如美观、艺术性、公共性等。

3. 欣赏城市雕塑:展示不同城市和国家的经典雕塑作品,让幼儿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问:“你们喜欢哪一件雕塑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

幼儿园中班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教案目标:通过观看城市雕像的图片,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观察力,启发幼儿对城市建筑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1.《城市雕像》的图片。

2.幼儿绘画用品,如纸张、颜料、刷子等。

3.幼儿教具,如玩具人物和车辆。

教学过程:一、引导讨论(10分钟)1.引入:教师出示城市雕像的图片,向幼儿展示并引导他们观察、欣赏。

2.观察与欣赏: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城市雕像的形状、颜色和细节等,并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3.问题引导: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一些问题,如城市雕像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城市雕像?城市雕像有什么特点?二、讲解说明(10分钟)1.解读:教师向幼儿简单解读城市雕像的作用和意义,让他们了解城市雕像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可以用来纪念英雄和重要事件。

2.知识讲解:教师给幼儿讲解一些关于城市雕像的知识,如城市雕像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等。

三、游戏活动(20分钟)1.角色扮演:教师准备一些玩具人物和车辆,引导幼儿扮演城市建设者,在场景中模拟建造城市雕像的过程。

2.绘画创作:教师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纸和绘画用品,让他们自由发挥,画出自己理想中的城市雕像。

鼓励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融入自己所熟悉的元素。

四、总结归纳(5分钟)1.回顾: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再次讨论城市雕像的特点和意义。

2.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经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扩展活动:1.展览:教师组织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展览,并邀请其他年级的幼儿参观欣赏。

2.实地考察:带幼儿到附近的城市广场或公园,观察实际的城市雕像,并向他们讲解相关知识。

评估方式:1.观察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发言表达,了解他们对城市雕像的理解和认知水平。

2.评估幼儿的绘画作品,看是否能表达出自己对城市雕像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城市雕像的图片,培养了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游戏活动和绘画创作,激发了幼儿对城市建筑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

冀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城市雕塑》教案

冀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城市雕塑》教案

《城市雕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古今中外杰出的雕塑艺术作品,对城市雕塑这一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初步学习欣赏、分析城市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研究和对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欣赏评述城市雕塑作品活动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城市雕塑的基本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了解城市雕塑的艺术特色与环境的关系,能够用语言或书面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城市雕塑的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城市中的雕塑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关注美术,热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教材所提供的作品,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能够用语言或书面形式表达自己对城市雕塑的赏析。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在城市雕塑艺术欣赏方面的基本素养。

雕塑作品的语言:形式上的美感、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旺盛的生命力。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重点检查学生的用具与小组分组情况。

(课前1分钟)(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首先老师摆一个姿势,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摆的姿势像什么,给一个小提示,是美国纽约的一座雕塑。

学生:自由女神像。

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猜对了,看来同学们平时都有积累知识的好习惯,真棒。

2. 教师:请举例说说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哪里存在着雕塑?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课题16《城市雕塑》。

(三)引导启发,学习雕塑知识。

(3分钟)教师出示图片关于城市雕塑的知识,包括城市雕塑的概念、分类、作用、题材范围、形态(分为圆雕与浮雕)。

(设计思路:在分析城市雕塑的分类方面,我把教材给出的雕塑图片在这一环节进行分类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雕塑的分类、作用等。

)(四) 范例分析(5分钟)1.出示教材图片《庆丰收》,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总结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对城市雕塑进行分析。

(板书:作品题目、风格造型、材料、人文内涵)(设计思路: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作品,师生共同总结出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接下来学生讨论分析雕塑有相对指导意义。

【精品】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城市雕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

【精品】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城市雕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

【精品】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城市雕塑》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一、教学内容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第十二册第6课《城市的雕塑》。

二、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也是雕塑知识系列课程之城市雕塑。

是为装点城市环境而设立于室外的大型雕塑,包括一般文化景观雕塑和园林裝饰雕塑,主要作用是用于环境的装饰和美化,它既反映了城市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也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

三、学情分析城市雕塑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他们熟悉的题材,所以需要以最接近他们本土的雕塑为切入点。

六年级学生普遍没有连贯性的学习美术教材,立体造型能力较弱。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城市雕塑,并感受城市雕塑的艺术魅力和多元化的艺术风格。

了解三棱锥和三棱柱等基本元素的制作方法,通过制作立体的纸造型抽象雕塑作品,发展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探究、实践等方法,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原理设计制作一件造型新颖并有主题的抽象纸造型雕塑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城市雕塑对环境起到的美化和装饰作用,体验抽象造型的美感和乐趣,能够运用纸立体雕塑的方法抒发自己的创意和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城市雕塑的艺术魅力和多元化的艺术风格,学习用废旧纸盒或彩色卡纸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三棱锥和三棱柱的切割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造型新颖并有主题的纸造型抽象雕塑作品。

六、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示范。

学具准备:废旧小纸盒一个、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过程设计一、图片导入(一)课件出示“XX”雕塑图片,提问:你知道这座雕塑表示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XX”雕塑以…造型组合,表达关于…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勇气及共建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围绕学生熟悉的雕塑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城市雕塑教案

城市雕塑教案

城市雕塑教案城市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城市雕塑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并分析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类型的城市雕塑。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介绍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概念和作用。

2.观摩法:观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使学生体验城市雕塑的美感。

3.讨论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城市雕塑的作用和意义,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城市雕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对城市雕塑的认识。

2.学习新知识:教师介绍和讲解城市雕塑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3.观摩实例:带领学生观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雕塑,如雷峰塔、千佛山大佛等,让学生体验城市雕塑的美感。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城市雕塑的作用和意义,并做好记录。

5.学习设计技巧:教师讲解设计城市雕塑的一些技巧和要素,如雕塑造型、材料选择、位置布置等。

6.创作实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设计一座城市雕塑,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

7.展示作品:学生展示自己设计和制作的城市雕塑,并进行评选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判断其是否理解了城市雕塑的概念和作用。

2.评价学生的设计和制作作品,看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3.听取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带领学生到周边的城市或有名的景区观摩更多的城市雕塑。

2.组织学生在校内或校外开展城市雕塑巡展活动,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扩展学生的艺术创作,可以让学生设计并制作其他种类的雕塑作品,如动物雕塑、人物雕塑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创作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城市雕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材第四章《身边的雕塑艺术》,详细内容为城市雕像。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城市雕像,让他们了解和感受雕塑艺术的美。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和欣赏城市雕像的艺术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创造力。

3. 增进幼儿对城市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和表达城市雕像的特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感知城市雕像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城市雕像图片、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城市雕像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雕像?它们是什么样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城市雕像的特点、材质、造型等,引导幼儿欣赏和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用画纸、画笔描绘自己喜欢的一座城市雕像。

4. 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组讨论:你所知道的城市雕像背后的故事。

5. 创作环节(10分钟)幼儿利用彩泥制作自己心中的城市雕像。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同伴给予评价和鼓励。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寻找城市雕像,记录下它的特点及背后的故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城市雕像,让他们亲身体验雕塑艺术的美。

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创作城市雕像,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整体文档要求:包含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共八部分内容,2000字以内。

篇首标识: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中班艺术教案:城市雕塑

中班艺术教案:城市雕塑

1. 让学生了解城市雕塑的定义和特点,知道雕塑是一种艺术形式。

2. 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艺术,激发他们创作和设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城市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城市雕塑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城市雕塑与一般雕塑的区别。

2.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城市雕塑,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收集一些城市雕塑的图片或实物,准备投影仪等展示设备。

2. 准备一些关于城市雕塑的背景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一些城市雕塑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城市雕塑的魅力。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雕塑?你们觉得它们美吗?为什么?”2. 讲解:介绍城市雕塑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雕塑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3. 欣赏:组织学生欣赏一些著名的城市雕塑,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材质等方面进行评价。

提问:“这些雕塑有什么特点?你们喜欢哪一件?为什么?”4. 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身边的城市雕塑的认识,分享自己欣赏城市雕塑的心得。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雕塑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参观当地的一些著名雕塑,让学生亲身体验雕塑与环境的融合。

2. 邀请一位雕塑家或艺术工作者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雕塑创作的过程和技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城市雕塑的认识和欣赏水平。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调查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城市雕塑的了解程度。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雕塑创作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雕塑的乐趣。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城市雕塑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雕塑教案一、雕塑定义城市雕塑作品城市雕塑(Urban Sculpture ),立于城市公共场所中的雕塑作品。

它在高楼林立,道路纵横的城市中,起到缓解因建筑物集中而带来的拥挤、迫塞和呆板、单一的现象,有时也可在空旷的场地上起到增加平衡的作用。

城市雕塑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

它的出现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

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所,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

城市雕塑的题材范围较广,举凡与该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有关联者皆可创作并建立。

它主要是用于城市的装饰和美化。

由于它的出现而使城市的景观增加,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享受。

因此,城市雕塑的建立是非常严肃和慎重的,一般需要由行政部门如市政厅或国家政府下令,由其下属的有关美术或雕塑的组织具体负责筹划、实施,通过招标或专门邀请某位或某几位雕塑家进行创作完成。

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城市雕塑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如道路、桥梁、广场、车站、码头、戏院、公园、绿地、政府机关等处,它既可以单独存在,又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在一起。

后者一般是作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如高楼、厅堂等公共建筑上的浮雕装饰,和立于街心或广场上的纪念碑等,因此又需要和建筑师合作完成。

城市雕塑的题材范围较广,举凡与该城市的地理特征、历史沿革、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等有关联者皆可创作并建立,有的甚至与此无关者,但能起到美化城市给人以审美价值者也可以采用。

优秀的城市雕塑可以被人们视为该城市的市标。

二、形式城市雕塑在形式上有圆雕、浮雕,或独立一处,或附属于建筑物;或置于大庭广众之中,或隐于林荫小路之上。

在材料上有石雕、水泥、铜雕及其他金属材料。

城市雕塑一般都形体高大,气势恢宏,具有纪念意义,但亦有点缀场景,形体较小者。

前者多建在广场、车站、政府机关等重要的公共场所,后者多散置于公园、公共绿地、林荫道等处。

三、悠久历史城市雕塑在西方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迭而中断。

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文艺复兴及17、18、19世纪,直到20世纪,几乎遍及各国的大小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及其文化的重要组成。

在中国,虽然秦始皇下令收缴天下兵器,运至都城咸阳销毁,并铸成12个各重24万斤的大铜人,排列在阿房宫殿前,但并不似西方那样自觉将其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

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也未出现类似西方的城市雕塑。

直到20世纪上半叶才在一些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城市,如上海、天津、成都、广州、重庆等地建立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雕塑。

5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雕塑在许多大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不乏优秀之作。

在城市雕塑创作十分活跃的情况下,80年代初成立了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负责全国城市雕塑的规划、筹备、协调及创作工作,从此中国的城市雕塑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文化内涵作为文化的构成部分,城市艺术代表了这个城市、这个地区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

一些城市中的优秀城雕作品以永久性的可视形象使每个进入所在环境的人都沉浸在浓重的文化氛围之中,感受到城市艺术气息和城市的脉搏。

1.历史性城市雕塑正如我们史书上的插图,记载了不同时代的历史和文明。

历史上不同年代的雕塑都记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条件,状况与精神追求,看不同时代的雕塑就像读不同年代的教科书,每个时代都给人以不同的思考和借鉴。

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历史传统。

而在每一座城市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厚的人文历史与典故。

2.人文性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发展的自身规律。

它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人口状况等方面决定了某特有的文化氛围。

城市的文化氛围在某些程度上决定了其城市雕塑的基本状况。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美国首都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她是美国独立纪念时法国送给美国的礼物。

伫立于曼哈顿的自由女神像,不仅仅是美国独立的象征,更是美国国家的象征。

女神手中握着的火炬与法典都是与美国文化、国情有着紧密联系的。

伫立于各个城市的城市雕塑,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而建立,它的存在,还体现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城市的文化建设。

3. 地域性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决定了城市雕塑的形式与特征。

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环境背景决定雕塑的内容和形态。

比如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统治广场宽阔的喷水池,池中央矗立着白色大理石海神像,海神像基座和水池边上还布置着一座青铜铸造的小塑像作陪衬,形成广场的重要景观。

海神像垂直的形象与它背后高耸的建筑角部的线条呼应,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如同是这空间的转轴,雕像造成了有趣的视角错觉,因为它明亮的色和自然的形,使人的视线集中,并有助于缓和美第奇宫墙角高而锐利的线条。

4.时代性每个时代都有其历史的,独特的时代特征。

是和当时的经济,文化,宗教,军事,人民的追求分不开的。

同时在不同的时代里,艺术的演变与成就也是不一样的。

雕塑艺术就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不同时代的风貌与格调。

雕塑风格的演变与丰富同时也是时代演变的产物。

在丹麦的哥本哈根,1908 年建成的作为城市标志的《杰芬喷泉》,而成为哥本哈根的象征。

然而当1913 年根据安徒生的童话创作而成的《美人鱼》诞生之后,《杰芬喷泉》就逐渐为人们所淡忘了,《美人鱼》逐步代替了《杰芬喷泉》而成为哥本哈根,甚至是丹麦的标志了。

5. 启迪性从对雕塑的观围,想像出雕塑师当时的思想活动,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在有限的空间内,塑造人们精神的无限空间。

黑格尔认为:雕刻与建筑一样,是“就建筑单纯的感性物质的东西按照它的物质的占空间大形式来塑造形象。

”“雕刻则把精神本身(这种自觉的目的性和独立自足性)表现于在本质上适宜于表现精神个性的肉体形象,而且使精神和肉体这两方面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于观照者的眼前。

”6. 纪念性交流性纪年性是城市雕塑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刻画与表现,重现了当时的历史的英雄人物及时代精神。

交流性是使人产生亲近感,还起着使人同自然进行交流的某种媒介作用。

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区域雕塑的展现可以起到文化交流,和人际交流的作用。

我国最长的城市雕塑群——《舜耕》在浙江省上虞市建成。

这座长65 米、宽 6 米、最高处 26.4 米的巨型大象雕塑群占地 25 亩,由我国著名美术家韩美林构思,并组织助手在 11000 吨花岗岩石材中雕制而成。

史载,与黄帝齐名的我国远古“五帝”之一的大舜最后在浙江上虞居住,披星戴月“躬耕畎田”不已。

大象感其恩德,远道前来助其耕地。

雕塑的建成,引来了大量的游客,给城市文化交流和经济交流,带来了很多机会。

7. 象征性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城市雕塑则是以其雕塑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其所在城市及所在环境的特征。

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只要我们一提到自由女神,马上会联想到美国。

是雕塑的特定的文化和时代背景-即美国的独立战争的胜利,使自由女神成为美国的标志。

五、现代城市雕塑的类型城市中的室内外雕塑以及城市外的纪念地、游览区、陵墓、桥梁、交通干线,以及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的大型室内外雕塑都属于城市雕塑,也可以称之为”公共雕塑”。

在日本和美国等国家,还称之为景观雕塑、环境雕塑。

城市雕塑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某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发展领域。

世界各地的商业街区、企业区、居民社区、旅游风景区、机场、码头等等,各种雕塑景观调节着建筑空间的气氛。

除了一定数量的大型纪念性雕塑外,更多的是中小型的城市雕塑,它们位于城市的各个部位,一部分雕塑景观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但多数的雕塑景观是独具魅力的创作。

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着城市的文化精神世界。

1.纪念性的城市雕塑纪念性雕塑景观是城市雕塑景观的骨干和代表,是各国度、各时代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的化身和体现。

他们表彰和讴歌着那些在历史上对国家和民族做出重大贡献和业绩的人物,铭刻和纪念那些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从内涵上,表达了当时的统治阶层的观念和思想,渗透着时代的气息和脉搏。

他们往往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比如城市中最主要的广场或是预备纪念的对象有关的地方。

而且还有进行纪念性公众活动的足够空间。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

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

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

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

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

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

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

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

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2.主题性的城市雕塑主体性的城市雕塑主要反映历史和时代的潮流、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它们往往以形象的语言,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揭示出某个特定环境和建筑物的主题。

它们也有很丰富的思想内涵,比较大的体量,也需要在所处的环境空间中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位置,发挥统率和聚焦的作用。

如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特大型综合性景观。

总投资达数亿元,总占地面积近万亩。

红军长征博览城由红军长征主题公园、国防科技教育园、民兵(青少年)军事训练基地三大部分组成。

长征主题公园建有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以及红军长征途中的雪山、草地等40余处反映长征中的重要会议、重大事件和重大战役的景点。

也是主题性雕塑景观设计运用最为经典的。

横店红军长征博览城已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国防教育活动基地、国防宣传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3.装饰性的城市雕塑城市雕塑作品中占了大多数的是装饰性的作品。

这类作品并不刻意要求有特定的主题和内容,主要的发挥着装饰和美化环境的效应。

装饰性的城市雕塑,题材内容可以广泛构思,情调可以轻松活泼,风格可以自由多样。

它们的尺度可大可小,大部分都从属于环境和建筑,成为整体环境中的点缀和亮点。

如情趣雕塑景观设计巧妙的被应用于各种环境中,给人奇妙的感受。

这些趣味横生的雕塑景观设计,巧妙地和环境融为一体,以雕塑的形式带来无数遐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