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法国文学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

19世纪法国文学作品
(原创版)
目录
1.19 世纪法国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2.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
3.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4.19 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19 世纪法国文学,也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欧洲文学史上的
一个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情感表达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变化。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代表作家有雨果、大仲马等。
现实主义文学则注重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等。
自然主义文学则强调科学精神和对社会现象的理性分析,代表作家有左拉、莫泊桑等。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是
雨果,他的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都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另外,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小说,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莫泊桑的《项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
19 世纪法国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深远。
它不仅丰富了欧洲文学的多样性,也影响了后来的世界文学。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品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第1页共1页。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之雨果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一)一:雨果兼谈巴尔扎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浪漫主义执牛耳之人,是法国的维克多·雨果(1802年——1885年),被誉为“法国的莎士比亚”。
镜子的两面构成完整的世界,浪漫主义、雨果是镜子的“里”;镜子的“外”面是批评现实主义,是巴尔扎克(1799年——1850年),巴氏比雨果早生三年,多体验人生疾苦,雨果晚巴氏五年死,死后入先贤祠,受全法国人民爱戴。
对比着说,雨果的人生处处是正确的,是镜中的完美,巴氏的人生处处是错误的,是境外的残缺。
我尤爱残缺的人生甚于完美的人生(此观点不适用于文学,只因福楼拜和卡夫卡我都挚爱),莱昂纳德·科恩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生命妊娠着文学,裂痕是破腹时的那道隐隐约约的痕迹。
所谓差异并非是说艺术分道扬镳,虽雨果与巴氏分属不同的门派,然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终究不过是文学史的把戏,伟大的作家的书写的皆不过是从生命中探究共性,从共性中发现特性的行为(凡艺术皆是如此,区别于表现的方式的不同而已)。
雨果与巴氏皆是著作等身的大文豪,前者《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后者更有恢弘瑰丽的《人间喜剧》,堪称伟大。
所谓的“正确”与“错误”,不过是其体验生活方式的别名。
但就其人生来说,雨果少年成名,诗文获奖,受文学前辈赏识,文学之路上春风得意马蹄奔疾,少年人的浪漫到底就是主义了;巴尔扎克的旅途艰难坎坷,既不可走马亦不可观花,生活慌张,文学匆忙,债台高筑的《人间喜剧》,望眼过去竟处处都是人间悲剧。
若不见此处,雨果与巴氏竟何其相似,两人皆是从小立志从事文学;巴尔扎克以秋毫之眼冷观世界,雨果虽居庙堂,仍心忧天下;两人亦崇拜拿破仑,视其为偶像。
只是前者成为了“文学的拿破仑”,后者成为了“法国的莎士比亚”。
“拿破仑”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和雨果一旦被并列起来就会引发对比(张国荣谭咏麟如是),后人揣测似的问着孰高孰低呢?我的观点是,一部作品创作完成后,便非作者主导了(T.S.艾略特用比作品还厚的注释来主导作品,不算高明),读者的审美能力和阅读期待决定着一部作品的表现厚度。
简析19世纪法国文学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简析19世纪法国文学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简析19世纪法国文学及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法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独放异彩,从中世纪的武功歌,骑士文学,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古文化,再到17世纪的古典主义,这些文学作品对世界文学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尤为突出的是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这个时期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向“现代性”转折的历史关键时刻,不同风格和气韵的文学同时并存和交错,使当时的法国文坛成为灿烂绚丽的自由创作园地,文学大师辈出,天才巨星云集。
而对于19世纪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动荡,中国从强大富足跌入丧权辱国的状态,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处在“救国”的焦虑之中,文学思潮经历“经世致用”,“学习西方”,“提倡人文精神”“通俗化”等思潮,这些文学思潮决定了19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向,19世纪中国思潮相当复杂,又互相渗透,一个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个思潮的共同作用,如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是经世致用和文学通俗化思潮的共同作用,正是这些思潮的相互交错,引发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
纵观19世纪法国文学思潮,主要有一下几种: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背景是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欧洲掀起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文学已不再是贵族玩赏的奢饰品,而成为人民大众的精神食粮,充满激情,表现理想,崇尚英雄的浪漫主义应运而生并成为主流。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有雨果的诗集《颂诗与长歌》《东方吟》小说《悲惨世界》,维尼的《古今诗稿》《命运集》,乔治桑的《康素埃洛》,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
这些文学作品在表达方式上,运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风情;在创作中,作家强调自己的主观世界,把想象和情感放在第一位;在艺术创作中,将人和自然间的和谐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浪漫主义是法国浪漫主义的传承本文由.cOM收集整理,中国有很多作家都受到法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比如郭沫若。
第八章 十九世纪后期文学(1):法国文学

羊脂球鼓足勇气对那棉纺厂厂主的太太打招呼,很 谦恭地轻轻说了一声“太太,早安。”对方只是极 其傲慢地点了点头,同时像一个贞洁的女人受到侮 辱似地朝她望了一眼。人人都仿佛很忙碌,并且离 她远远的,仿佛她的裙子里带来了什么疾病。后来 大家都急忙朝车子奔过去,把她丢在最后,她独自 一个人爬上车,一声不响地坐到前一段路程坐过的 位子上。
十九世纪后期 欧洲文学
社会状况
1870年的普法战争导致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 灭亡 普法战争改变了欧洲政治军事格局。法国受 到削弱,国际地位下降。普鲁士支配全德意 志,成为强国,开始在欧洲拥有优势。
普法战争是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 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
1871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 府,成立巴黎公社,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无产阶级专政。
车上这群“体面人”因为和一个妓女同车而觉得耻辱。 她们因为走的匆忙没有携带食品,只有羊脂球带着满满一篮 丰盛食物。 为充饥他们忍受着和一个妓女打交道的屈辱请求羊脂球给他 们一些吃的。 羊脂球慷慨大方地让他们享用他的东西。 晚上,车子到达多特小镇。这里被德国人占领着。 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睡觉,否则扣留全体旅客。遭到 羊脂球断然拒绝。
2、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生活 《项链》 《遗产》《珠宝》《我的叔叔于勒》 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人情世态和道德风尚
项
链
THE NECKLACE
小 说 舞会(戴)
的
偿清 情 节
请柬 借
赔 丢 (谈)
曲 线
3、农村生活 《穷鬼》《瞎子》《归来》 反映下层人民艰辛生活和命运 颂扬普通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和人性光芒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

关于现实主义的其它代表作品
法国:梅丽美《嘉尔曼》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
莫泊桑《羊脂球》项链等等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 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用客观实际或实 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 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 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 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三、在艺术创作中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的淋漓尽 致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文学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形成并获得 初步的发展,从三十到四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 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 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 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 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 高成就。此外,福楼拜、梅里美、左拉、莫泊桑、 都德、小仲马以及罗曼· 罗兰等人,都带着闪耀着批 判现实主义锋芒的小说涌上文坛,形成了十九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波澜壮阔的艺术洪流。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产生条件
特点: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 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寻求人的 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 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 境中的典型性格
产生的条件: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 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 了进一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 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 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 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

• 艺术特点:
–第一、追求艺术真实,强调客观真实反映 生活。 (“真实美学”) –第二、注重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第三、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 –第四、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尤为突 出,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达到高度成熟与 繁荣的程度。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 普罗斯佩尔·梅里美(1807—1870):具有浪漫主义艺
·
3.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 思想特点:
– 第一、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 描写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画面,具有深刻的社 会认识价值。 – 第二、以人道主义思想为武器,深刻揭露与 批判社会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提倡 社会改良。 – 第三、关注社会文明发展中人的生存处境问 题,深切表达出了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红与黑》( Le Rouge et le Noir )
• 小说内容:
于连 德· 瑞那市长夫人 玛蒂尔德
于连形象
• (1)于连是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 青年一代奋斗者的典型。 • (2)于连是一个摆脱了信仰主义的现代个人主 义者和相对主义者,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 形象,他经历了反抗——妥协——反抗的变化, 他的性格具有两面性:热情、反抗和虚伪、妥 协。 • (3)于连是人类奋斗的原型。
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高龙巴》(1840)、 《嘉尔曼》(歌剧《卡门》)(1845) 等。
• 小仲马(1824—1895):代表作《茶花女》(1848)。 • 都德(1840—1897):19世纪后期的一位带有自然主义
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1868)、 《周一故事集》(1873,《最后一课》)等。
在她身影完全消失以后,他的第二个想法是什么呢?她 说必须这两个字时用的那种命令口气冒犯了他。······“终 于我,”他大声叫起来,情绪激动得无法控制了,“我 这个可怜的农民得到一位贵妇人的爱情的表白!”“我 要把这封决定命运的信装在一个用火漆封好的小包里, · · · · · · 送到富凯那儿去。” “我要是让自己受到引诱,爱 上这个金黄头发、高个儿的玩偶,那才未免有点儿太傻 了。”“怎么!我被一个人家收留,作为对我受到的殷 勤接待的报答,作为他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亲切关怀的报 答,我印了一本小册子,公布在这个人家发生的事!我 攻击妇女们的荣誉!啊,无论如何不行,宁可让我们受 到捉弄!”(《红与黑》,司汤达著,郝运译,上海译文出版
第6章 19世纪法国文学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赏析》

雨果的生平与创作 —— 雨果和《悲惨世界》
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西方文学史上人道主义作家的著名代表,在诗歌、 戏剧、小说理论等方面硕果累累,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一生几乎经历了 19 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历史事 件。
雨果 1802 年 2 月 26 日生于贝尚松,他的父亲是拿破仑部下的将军,拥护共和。雨果曾跟随父亲游历意大利、西班牙并在 此接受小学教育。母亲信奉旧教,拥护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复辟后,雨果的父亲又宣誓效忠新统治者,雨果重返巴黎。雨果 青少年时期思想保守,成年后转向共和立场。1851 年因反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被迫流亡,在国外侨居 19 年。1870 年, 拿破仑三世倒台后,雨果结束了流浪生活,凯旋回国,受到巴黎人民的热烈欢迎。普法战争爆发后,雨果参加国民自卫军, 反对普鲁士入侵并捐赠大炮。此外,雨果还支持巴黎公社革命,保护被迫害的公社成员,开放作家的住宅作为避难所。 1885 年 5 月 22 日,雨果在巴黎病逝,享年 83 岁,法兰西举国致哀,200 万人为其送行,后被安葬在先贤祠。莫洛亚说: 一个国家把给帝王的荣誉给一位诗人,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830 年 2 月 25 日,雨果的剧作《欧那尼》首次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文学史上称之 为“《欧那尼》之战” 。《欧那尼》写的是 16 世纪西班牙的强盗欧那尼反抗国王的故事,表现了强烈的反 封建倾向。
雨果早期的小说受到当时通俗小说的影响,创作并不成熟,缺乏后期浪漫主义小说的磅礴气势和激昂情怀, 更侧重于情节的离奇性。《巴黎圣母院》(1831)是第一部兼具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长篇小说。故事情节 紧张激烈,人物形象鲜明夸张,巧妙地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正如他在美学论著《雨果论文学》中所写:“取一个在形体上丑怪得最 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在社会组 织的最低下最底层最被人轻蔑的一级上”,然后在这个人的内心世界中 植入一种天使般的色彩,通过美与丑的对比,“使这卑下的造物在你眼 前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 。可以说,雨果的 小说创作和他的美学理论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1、于连的性格特征
+ 反抗——妥协——反抗的心路变化:
初出茅庐:平民意识、自尊心 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与市长夫人关系 贝尚松神学院:野心虚伪路上的第一步 侯爵府秘书: 阴谋伪善的中心,仍保持一定清醒 监狱:反省、决裂
+ 双重人格: 反抗 & 妥协
自尊 & 自卑 雄心不已 & 野心勃勃 虚伪 & 正直
巴尔扎克的矛盾性
1、对金钱的既爱又恨:一生渴慕金钱、荣誉和地位 对金钱有着比别人更为深刻的理解
2、对贵夫人的追逐: “他那鬃鬣似的头发上厚厚的油泥,朽缺的牙齿,说话一快就唾星四射,
与他那总不刮的脸和总系不牢的鞋带,也都让人感到恶心。” “留神物色一下,是否能给我找到一个有财产的孀妇。并且替我吹嘘一
2)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A、追求艺术的真实,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艺术家不应该在作品中露面, 就像上帝在世界上一样,到处存在又到处不见。(福楼拜)
B、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C、具有内倾性与外倾性两种倾向:
内部心灵世界(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外部社会形态(巴尔扎克、狄更斯、果戈理等)
第十六讲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 现实主义文学
1)定 义 19C30S初形成,在整个中后期占欧美文坛统治地位 继承和发展文学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的传统
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学追求主观幻想和抽象抗议
立足于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
关注社会人生,对社会的丑恶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
——“批判现实主义”
巴尔扎克——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法国社会风俗史 注重从经济角度反映社会生活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幻灭》 梅 里 美——善于描写异国风情,表现反现代道德的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相互
连接、又相互穿插和彼此渗透的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浪漫主义时期,囊括了十九世纪 整个上半叶。第二阶段是帕尔纳斯流派倡导 下的现代派文学时期。第三阶段是写实主义 和自然主义时期
19世纪法国文学流派组成
现实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 早期象征主义文学
代表作品
《高老头》 主人公: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巴尔扎 克在《高老头》中写了20余人。其中有贵族、金融家、退休 商人、公寓老板娘、大学生、潜逃苦役犯、被父亲抛弃的少 女、寡妇、老小姐、小公务员、仆人等。他们代表了巴黎社 会的上层和下层) 《欧也妮· 葛朗台》 主人公:葛朗台(欧也妮爸 ) 欧也妮(父亲决定了她的爱 情,很悲惨 ) 夏尔(欧的堂弟与恋人 ) 代格拉森(欧也妮的追求者,是个笨蛋,最后去了欧也妮, 最后死了 )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产生条件
特点:以人道主义为武器,研究社会,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对社会历 史现象作出了广阔的再现和深刻的批判,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寻求人的 心灵自由,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 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 境中公于连个人奋 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 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展 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 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 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 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 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 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 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 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它不 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 治小说”
关于现实主义的其它代表作品
法国:梅丽美《嘉尔曼》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左拉《卢贡-马卡尔家族》
莫泊桑《羊脂球》项链等等
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 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 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 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 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 小说中的反叛者吉普赛女郎爱斯美 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 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 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 贵族军人弗比斯身上看到的则是残 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 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 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 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 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普赛 女郎爱丝美拉达。面目丑陋、心地 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 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 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 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 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于司汤达
司汤达名为“斯丹达尔”(司汤 达是笔名),原名亨利· 贝尔,是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他的一生不到六十年, 并且在文学上的起步很晚,三十 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 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 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故事, 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 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 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誉为最 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 之一。代表著作为《红与黑》 (1830年)、《巴马修道院》 (1839年)。
“巴黎圣母院”的精彩片段
走近主人公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 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形的嘴,小小的左眼为棕红色眉毛所塞,右眼 则完全消失在一个大瘤子之下,横七竖八的牙齿缺一块掉一块,跟墙垛 子似的,长着老茧的嘴巴上有一颗大牙践踏着,伸出来好像是大象的长 牙,下巴劈裂,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这一切表现出的一种神态,混合着狡 狯,惊愕,忧伤…… 她身材不高,可苗条的身段挺拔,显得修长,所以他仿佛觉得她个儿很 高。她肤色棕褐,但可以猜想到,白天里看上去,大概像安达卢西亚姑 娘和罗马姑娘那样有着美丽的金色光泽。她那纤秀的小脚,也是安达卢 西亚人的样子,穿在优雅的鞋子里整个显得贴紧而又自如。她在一张随 便垫在她脚下的旧波斯地毯上翩翩舞着,旋转着,涡旋着;每次一旋转, 她那张容光焕发的脸蛋儿从您面前闪过,那双乌亮的大眼睛就向您投过 来闪电般的目光。
父子档——大仲马与小仲马
亚历山大· 仲马,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 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主要为小说和剧作。大仲马信 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 终于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代表作: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亚历山大· 小仲马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阿斯达大队委时 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 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 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 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巴尔扎克
奥诺雷· 巴尔扎克,法国小说家,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 德· 父。生于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者家庭。1816年入法律学 校学习,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毅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但 是第一部作品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却完全失败。尔后 他与人合作从事滑稽小说和神怪小说的创作,曾一度弃文从 商和经营企业,出版名著丛书等,均告失败。商业和企业上 的失败使他债台高筑,拖累终身,但也为他日后创作打下了 厚实的生活基础。1829年发表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出 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第一步。1831年出版的《驴皮记》使他声 名大震。他要使自己成为文学事业上的拿破仑,在30至40年 代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大量作品。一生创作甚丰,写出了91 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但由于早期的债务和写作的艰 辛,终因劳累过度于1850年8月18日与世长辞。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的文学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形成并获得 初步的发展,从三十到四十年代,批判现实主义继 浪漫主义之后,成为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 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司汤达以小说《红 与黑》为这种文艺思潮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创作 的《人间喜剧》,成了批判现实主义力所能及的最 高成就。此外,福楼拜、梅里美、左拉、莫泊桑、 都德、小仲马以及罗曼· 罗兰等人,都带着闪耀着批 判现实主义锋芒的小说涌上文坛,形成了十九世纪 批判现实主义波澜壮阔的艺术洪流。
关于雨果
维克多· 雨果(1802—1885)是 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大作家及政 治活动家。他以《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文 学名著蜚声世界文坛,然而他的 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文学界。在法 国19世纪的几次大革命中,他都 是倍受人民爱戴的领导者。1885 年,雨果逝世后,法国政府为他 举行国葬,有200万人自发参加 葬礼,人们都用“万人空巷”来 形容当时的盛况。在法国历史上, 既得到官方最隆重的纪念,又得 到平民最沉痛的悼念,雨果是作 家中唯一的一个。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 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用客观实际或实 践来束缚自己的思想,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位。 二、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上,采用具有强烈感情 色彩的体裁,运用夸张,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 满异常的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 三、在艺术创作中将人与自然地和谐体现的淋漓尽 致
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并占据如此重要的地 位,一方面是由于因其所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一方面是由于 他自身的表现。法国浪漫主义产生较晚经过了法国革命的动 荡、帝国的战争以及路易十八统治的衰微之后,新的一代突 然崛起。他们从政治生涯、军事冒险和民政管理转向了文学 改革和艺术创新。于是对于艺术自由的狂热占据了所有的心 灵,艺术成了至高无上的东西,这种对艺术的膜拜产生了光 芒四射、鲜艳夺目的文学,一种迷恋于热情奔放的法国浪漫 主义文学。从其自身的表现来分析,法国文学作品数量教大, 且重要作家代表都有多篇不朽之作,其中以雨果的成就最为 瞩目,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远的影响。
产生的条件:1830年法国爆发"七月革命",从此,法国资产阶级取得了 统治地位;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 了进一步巩固。这两大政治事件,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欧 洲各国在英、法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下,相继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 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这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文学, 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描述的是一个美丽,浪漫但又悲惨的爱情故 事.丑聋人卡西莫多被巴黎圣母院的神父克洛德收养,做撞 钟人,外貌正经的克克洛德神父自从遇见美丽的吉普赛少女 爱斯梅拉达后,被其美色所诱而神魂颠倒,指使卡西莫多强 行掳走爱斯梅拉达,途中被非必斯骑兵上尉队长所救,爱斯 梅拉达因而爱上了福比斯。但福比斯生性风流,被怀恨在心 的克罗德刺杀。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令她被判死刑,行刑 时,卡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救走并藏身于圣母院中,乞丐群 众为救爱斯梅拉达而冲入教堂,误与卡西莫多大战,爱斯梅 拉达被由克罗德带领的军队冲入圣母院所杀,最后卡西莫多 多愤然将克洛德从教堂顶楼摔落地下,最后卡西莫多抚着爱 斯梅拉达的尸体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