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LA指导下的高职高专校内英语测试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论TBLA及对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测试的启示

论TBLA及对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测试的启示

论TBLA及对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测试的启示[摘要]近年来,外语教学界提出了“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的新理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BLA)也随之流行起来,它以任务为核心,测试旨在评定应试者完成任务的表现。

然而,如何将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应用到具体的外语测试实践中,仍是国内测试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要]高职高专英语阅读测试语言测试语言测试是对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做出一个客观、科学的测量,受语言学、语言教学和心理测量学等的影响,语言测试的发展在此之前大致经历了科学前时期、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时期、社会语言学时期和交际语言测试时期。

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交际法不再像过去一样受人们热衷,及其自身过分关注意义而忽略了语言形式的不足,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开始受到重视和推崇,受此影响,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Task-based language assessment,简称TBLA)随之成为国外测试领域新的研究热点(Brindely,1994)。

对此,国内也有专家(韩宝成,2003)对“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成为语言测试的新进展”作了比较全面的理论综述和讨论。

一、从TBLT到TBLA我们考察语言测试的演变过程不能脱离语言教学的发展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成为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又一理论成果,备受人们推崇。

国家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Skehan(1998)提倡的语言学习认知法更使得任务型语言教学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它主张在交际的环境中,通过任务的合理设计和控制,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使注意力得到合理的分配,从而使语言兼顾准确性和流利性,达到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从而实现语言持续而平衡的发展。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三维分析

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测试三维分析
离 职离董 英i 应用雒 力i 三 维 分析 吾 li i l  ̄
口广西城市职业学院 李 霞
【 摘
要】以现行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 B级考试


B级考 试 试 题 结 构 概 述
( R T O Lvl 为依据 , 学 生维度、 P E C — eeB) 从 学校 维度和社会 维度 ,
查找 问题 ,寻求解决 和提高 的办法 。这样 ,成绩才 真正发挥 它
的作用。
也增大课堂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 。 2教 学 内容 的实用性 。P E C — ee B测试 的 内容给高 职 . R T O L vl 英语 教师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 仅要求教师具 备扎 实的语言基 础 知识 和实 际运 用能力 ,还要求 教师熟悉市场需要 及在工作层
分析 B级 考 试 的 反 拨 效 应 。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 B级 考试以 《 高职高专教 育英语课
程教学基本要求 ( 试行) 为依据 ,考试方式为笔试 ,包括 五大 》 部分 :听力理解 、词 汇和语法 、阅读 理解 、英 汉互译 和写作 。
【 关键词 】 高职高专 英语应用能力 测试 三维分析
【 中图分类号】G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 5—8921 )1 一120 0 09 8(02OC 02—3 4
测试 与教学有着 密切的联系 ,既可 以帮 助教 师了解学 生的
各部分的测试内容详见表 1 。
二 、 学 生 维 度分 析
( ) 一 B级测试对学生情感 态度的影响
三 、 学 校 维 度分 析 ( ) 测 试 对 课 堂教 学的 影 响 一 B级
任务型教学法 ,等等 。
3避 免测试 对英语学 习产生 消极 的影 响。 目前 高职英语 测 .

构建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测试体系一项基于TBLA的理论探析

构建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测试体系一项基于TBLA的理论探析

构建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测试体系———一项基于TBLA 的理论探析李志丹(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近年来,随着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TBLT )逐渐得到语言教学界的认可和热捧,任务型语言测试(Task-based Language Assessment ,简称TBLA )业已成为英语测试改革的方向。

本文从TBLA 的内涵入手,对当前高职院英语口语测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环节、实施环节、评价环节和反馈环节等四个方面对构建高职院校系统、科学的英语口语测试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使英语口语测试更好地反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促进高职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TBLA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测试体系【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534(2012)05-0122-03职业院校注重和突出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导向决定了培养高职生的实际操作和运用能力无疑成为高职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高职生的岗位能力是否达标需要通过科学的测试加以检验,这就需要构建一套即相对完整又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充分发挥测试功能和验证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测试体系。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早在2000年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就明确指出“语言测试在考核英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考核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1]”。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测试也应该围绕此目标来展开,而反应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英语口语自然是这种测试的重要指标。

正如Heaton 所言,“测试口语能力是语言测试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可是,除了在初级阶段测试模仿和重复能力,在所有阶段中尤其以测试口语能力为最难,因为这种技能太复杂,很难对此进行可信和客观地分析[2]”。

因此,构建科学的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测试体系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课题组以我院正在实施的“素能提升计划”①为依托,将时下流行的TBLA 语言测试模式和高职院校的口语测试结合起来,用其指导高职院校口语测试体系的构建,也为高职院校口语测试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基于语言习得理论的tblt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语言习得理论的tblt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语言习得理论的TBLT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吴蕙卿(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部江苏常州 213011)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中导入“语言习得”理论,采用TBLT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即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把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有序整合成科学序列,通过一连串的强化与实践,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水平。

关键词:高职英语;语言习得;TBLT模式英语作为人际交流工具,听、说、读、写缺一不可,应该全面发展,但按照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自然规律和我国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听、说、读、写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应有所侧重。

从纵向看:涉及口语技能的“听”与“说”应先于书面技能的“读”与“写”;从横向看:涉及输入性的“听”与“读”,应先于和多于表述性、理解性的“说”与“写”。

然而,听、说、读、写四个单项技能又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单项技能的提高都离不开其他三项技能的发展,任何一个单项技能的发展都能促进其他三项技能的提高。

因此,笔者旨在运用“语言习得”理论,尝试采用TBLT(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即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把学生的听、说、读、写活动有序整合成科学序列,通过一连串的“刺激—反应—模仿—强化”活动,使之提高英语实际应用水平。

一、“语言习得”理论概要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 D. Krashen)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掌握某一种语言所通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习得(acquisition),另外一种是学习(learning)。

所谓“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

高职公共英语测试模式改革与实用性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测试模式改革与实用性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测试模式改革与实用性研究作者:李洁来源:《知识文库》2019年第04期高职公共英语测试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存在诸多弊端,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了解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了公共英语测试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实施,以适应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 引言教—学—测是完整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和能力做出准确、恰当的评价,归结而言是为教学服务的。

好的测试模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具有激励作用;反之,不适合的测试模式会使学生对语言学习感到厌烦,甚至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语言的学习。

许多高职院校仍沿用期中(末)考试、阶段测试等传统的测试模式,这种以考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所提出的高职英语“能力为本、行动导向”的理念不相适应,高职公共英语测试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2 创新高职公共英语测试模式英语学习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应该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面的学习过程评价。

为避免单一评价模式的片面性,按照“实用为主”的指导原则,高职院校应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公共英语测试模式,使测试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过程项目化。

2.1 平时成绩此前,平时成绩评估内容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此三项内容占总评成绩的50%)。

除出勤一项外,其他内容比较主观,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表现往往仅包含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多限于课后纸质书面作业,有很大的局限性。

为更好地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纳入考核范围,平时成绩应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观点展示、上台演讲等)、课后任务(查阅文献资料、辩论、制作英语语法知识点PPT、分组讨论等),且比例调整为出勤10%,课堂表现15%,课后任务完成情况15%,共计40%。

2.2 期末成绩期末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由原来的50%,调整为60%。

任务型语言评估(TBLA)的原理、模式与开发

任务型语言评估(TBLA)的原理、模式与开发

任务型语言评估(TBLA)的原理、模式与开发刘会英【摘要】任务型语言评估(TBLA)测试为应试者设置了目标和情境取向的挑战,促使其调动认知技能、语言技能和学科领域相关知识完成任务.它有多种不同测试评估模式,包括直接系统参照性和直接表现参照性测试,基础能力和聚焦任务模式,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估等.TBLA的开发涉及课程和具体试卷设计两个层面,并需要分步骤进行.从整体上把握TBLA的发展脉络、理论根基及开发应用,可以弥合任务型语言教学与评估之间的沟壑,及时为教学反馈有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任务型语言学习的教学效果和促学价值.【期刊名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29)002【总页数】7页(P90-95,137)【关键词】任务;语言使用;评估模式;开发与设计【作者】刘会英【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广州 5104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4一、引言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缩写为TBLT)是1980年代逐渐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也是目前外语教学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设计。

国内学者自1990年代末开始关注TBLT,引介相关理论并进行实践方面的探索(马笑岩、瞧秀梅,2011;程晓堂,2004)。

TBLT在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教学层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测试评估的研究。

已有文献显示,罗少茜等提出了基于任务的语言行为评价方案;夏纪梅从机会、能力和效果三方面确立了评价标准;程晓堂提出了基于任务的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马笑岩、瞧秀梅,2011)。

尽管学界对任务型语言评估(TBLA)的研究有所涉猎,但往往专注于某一方面的研究,缺乏整体性视域。

本文试图从TBLA 的内涵、缘起、基本原理、模式与开发方面系统梳理这一评估方法,旨在从整体上把握TBLA发展脉络、理论根基及开发应用,以弥合任务型语言教学与评估之间的沟壑,及时为教学反馈有用信息,更好地发挥TBLT的教学效果。

科研课题论文:高职英语课程考核多元评价模式探究

科研课题论文:高职英语课程考核多元评价模式探究

67250 职业教育论文高职英语课程考核多元评价模式探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教育部颁发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2],指出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重视学生语言实用能力的培养。

围绕《要求》和《纲要》,许多高职院校都对英语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教学改革。

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评价结构设置不合理,评价标准不具体,评价内容相对单一,评价过程流于形式等问题,导致无法真实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学习效果。

而我们的教学也无法真正摆脱传统语言教学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发展自身的潜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高职英语多元评价模式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多元评价是指采用多种途径,在非结构化的情景中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系列方法,是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的潜能、学业成就,以提供改造教学的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其“多元”体现在四个方面: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评价形式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多元化: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多元化,标准化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

多元评价的理论基础――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是美国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1993)年提出的。

Gardner 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拥有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反省、自然观察、存在九种智力。

智力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差异,而传统以言语-语言和逻辑-数理为核心的测试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基于“SPOC TBLT”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设计-精品教育文档

基于“SPOC TBLT”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设计-精品教育文档

基于“SPOC+TBLT”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设计一、TBTL适合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特点TBLT(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以二语习得和交际教学法相结合的产物,其核心在于交际任务,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欲望为动力,以“语言做事”来完成任务过程,以完成任务的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

[1]在TBLT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和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将任务载体将语言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针对性地设计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模拟生活或工作实际的情境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模仿、演示等合作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二、SPOC为TBLT提供网络学习环境支撑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不断深入发展,学校构建的SPOC平台,将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的教学结合起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为任务型教学提供了是一种新型的3A学习方式,即任何人在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使用任何通讯工具(Anydevice)都能进行学习的方式。

[2]这为SPOC和LBLT的教学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

LBLT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增强语言知识输入的理解性。

而SPOC则让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到现实的工作情景和课外生活中,通过课件,微视频以及微课作为媒介,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强调发展学生“做中学”的能力。

基于SPOC的TBLT高职教学模式,不仅能进一步突出TBLT教学方式的优势,而且能促使TBLT教学方式的自我革新,进而使学生获得更加自主灵活,丰富生动和即时互动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三、SPOC+TBLT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设计1.SPOC+TBLT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根据SPOC模式的特点,TBLT教学分为“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两个主要环节。

线上教学:对整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碎片化,通过SPOC平台原位展示。

课前,教师推送学生在课前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和在线完成的学习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 择 ( %) 5 s co 短 文 : 空 et nD i 填 主观 题 测 试 内容 (%) 5 P r I 汇及 at I词 语 法 结 构 c o 句 子 : 诃 观 题 ★ ! nA i 选 主 f5 3 %) 填空 (5 1 %) s c o B 句 子 : 项 et I i】 多 选 择 (0 ) 2% 客 观 题
在 一 定 的问 题 :
( ) 试 设 计 阶 段 一 测 首先 ,制 作 测 试 卷 的 教 师 对 于 测 试 的 目 的 及 要 测 量 的 构 念 不 够 明 确 。 高 职 高 专 的 测 试 主 要 是 期 中和 期 末 测 试 , 们作 为 学 业 / 它 成 绩 测 试 , 其 “目 的 是 根 据 教 学 大 纲 和 课 本 教 材 检 验 教 师 教 学 效 果 和学 生 的 学 习 成 效 ” ( 尊 民 , 0 2 2) 这 里 包 含 了 几 项 重 要 的 武 2 0 :3 内 容 : 学 大 纲 , 本 教 材 , 师 教 学 效 果 以 教 课 教 及 学 生 的 学 习成 效 。 教 师 在 设 计 测 试 时 , 要 综 合 考 虑 到 以 上 因 素 。 但 是 ,很 多 教 师 在 设 计 测 试 时 并 没 有 对 测 试 的 目 的 有 清 楚 的 概 念 , 法 正 确 地 回答 测 什 么 , 么 测 的 问题 , 无 怎 缺 乏 正 确 的 指 导 思 想 , 必 然 会 导 致 制 定 出 来 的试 题 缺 乏 信 度 与效 度 。 其 次 , 教 师 在 设 计 题 目 时 没 有 考 虑 目标 语言使 用域 ( L T u d ma , 应 试 者 在 非 测 o i n) 即 试 环 境 下 可 能 遇 到 的 一 系 列 具 体 的 语 言 使 用 任 务 。 比 如 翻 译 题 ,很 多 教 师 为 了 出 题 的 方 便 , 只 是 在 课 本 中 随 意 选 取 一 些 句 子 让 学 生 翻 译 ,而 这 些 句 子 很 多 并 不 具 备 交 际 特 征 , 在 实 际 语 言 使 用 任 务 中 基 本 上 不 适 用 , 学 生 虽 然 死 记 硬 背 记 了 下 来 ,但 是 由 于 无 法 在 实 际 交 际 中 使 用 , 很 快 便 会 遗 忘 。 这 样 的 翻 译 考 试 反 而 加 重 了 学 生 的 记 忆 负 担 ,造 成 负 面 的 影 响 , 加 深 了 学 生 对 英 语 学 习 的 恐 惧 心
作 者 简 介 : 刘 文 兰 , , 州 民航 职业 技 术学 院 。 研 究 生 , 师 , 事 பைடு நூலகம் 言 测 试 研 究 及 口笔 译 研 究 。 女 广 讲 从
4 9
第2 期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试 设 计 的 构 成 , 以 确 保 受 试 者 在 测 试 任 务 中 的 表 现 能 够 与 真 实 语 言 使 用 时 尽 可 能 地 一 致 ,使 测 试 的 分 数 能 够 最 大 限 度 地 为 测 试 目 的服 务 。因此 设 计 测试 时 应 考虑 测 试 的 目 的, 目标 语 言 使 用 域 ( L T U d ma 及 任 务 的 o i n) 类 型 , 受 试 者 的 情 况 , 要 测 量 的 构 念 ( o st C , 估 测 试 有 用 性 的 方 式 , 要 及 cntl ) 评 rc 需 可 用 的 资 源 ,并 对 其 使 刚 及 管 理 作 出 计 划 。 在 实 施 阶 段 首 先 需 要 详 细 说 明 测 试 中 包 含 的 测 试 任 务 , 以 及 测 试 任 务 如 何 应 于 实 际 测 试 的 蓝 } , 次 是 写 出 测 试 指 令 , 整 、 楚 冬 其 1 完 清 地 说 明 测 试 的 结 构 ,任 务 的 性 质 ,对 受 测 者 反 应 的 预 测 ,最 后 要 说 明 评 分 方 法 。 测 试 管 理 阶 段 包 括 实 施 考 试 , 收 集 反 馈 信 息 , 分 析 测试 成 绩 , 及 归 档 , 立 测 试 任 务题 库 。 以 建 自 B c ma ah n在 19 9 0年 提 出 “ 际 语 言 能 交 力 ” 语 言 观 以 来 , 语 言 测 试 的 开 发 与 设 计 展 现 了 全 新 的 面 貌 ,在 此 背 景 下 , 基 于 任 务 的 语 言 测 试 ( B A) 为 了 英 语 测 试 改 革 的 一 TL 成 种方 向。以实用 的真实交 际任务 为内容 , 以 全 面准 确 地 测 量 受 试 者 的真 实 语 言 能 力 为 目 标 ,兼 顾 效 度 与 信 度 , 成 为 了 前 测 试 发 展 的趋 势 。 三 、 职 高 专 院 校 棱 内 英 语 测 试 基 本 情 况 高 目前 高 职 院 校 英 语 教 学 测 试 方 法 仍 较 为 普 遍 地 存 在 忽 视 学 生 和 社 会 实 际 需 求 的 问 题 , 表 现 在 考 试 内 容 与 实 际 语 言 使 用 任 务 无 关 ,考 试 题 型 的 选 择 优 先 考 虑 信 度 而 忽 略 效 度 ,对 学 生 实 际 的 语 言交 际 能 力 的 培 养 与 考 查 往往 不 被 重 视 。下 面 以J 州 民 航 学 院 期 末 测 试 情 况 为 例 管 窥 高 职 高 专 院 校 校 内 英 语 测 试基本情况 。
情况
这 些 题 目 传 统 上 被 视 为 是 主 观 题 , 但 是 通 过 对 题 目 内 容 的 分 析 , 以 判 断 出 它 们 很 多 还 是 属 于 可
客观题 的范 畴 。
四 、 果 与 讨 论 结
表 1是 比 较 有 代 表 性 的 高 职 高 专 校 内 测 试情况 , 过进 一步分析 , 们可 以发现 , 通 我 高 职 高 专 校 内 测 试 的 各 个 阶 段 均 不 同 程 度 地 存
Pr I 翻 译 at V 巾译 英 (0 1%) (5 1%) 英 泽 中 (%) 5
主 观题 t 主观 题 ★
阅卷 教 师 同 时 阅 卷 ,每 位 教 师 独 立 负 责 某 些 班 级 的所 有 阅卷 任 务
考试反馈 获得 学生的期 末成绩 ,平均 分及 分数段 分布
表 1广 州 民 航 学 院 校 内 英 语 期 末 测 试 情 况 出卷形 式 教 师分 别 出题 , 其 中 份作 为 考试 卷 各 抽取 测 试形 式 笔试 Sc o 短 对 话 : 客 观题 et nA i 多 项 选择 (%) 5 Sco et nB长 对 活 : 客观 题 i 多 Pr a I 听 力 选 择 ( %) t 项 5 (0 2%) Sc o 短 文 : 项 et nC i 多 客观 题
21 年 0i
第2 期
高等职业教育
21 ・ ・ 0 IN 2 O
TL B A指 导 下 的 高职 高 专校 内英 语 测 试 模 式分 析
刘 文 兰
摘 要 : 随 着语 言测 试 理论 的发 展 , 于任 务 的语 言测 试( B A 成 为 了英语 测 试改 革 的一种 方 向。 基 T L) 本 文根 据 B c ma ah n和 P l r 出的基 于任务 的语 言测试 的要 求 , 当前 高职 高专 院校 内英语 测 试存 在 的 a me 提 对 问题 进 行 了分析 , 对如 何 建构 高职 高 专更 为 系统 、 学 的校 内英语 测 试体 系 , 测试 对 英语 语 言 的教 与 并 科 使 学 产 生 良好 的反 拔作 用提 出了建议 。 关键 词 : 基 于任务 的语 言测 试 ; 高职 高 专 ; 内英 语 测试 ; 试模 式 校 测 深 刻 的变 化 。语 言测 试 的发 展 大 致 经 历 了科 学 前 ( rs e t c 时 期 、 结 构 主 义 法 (h pec ni ) i f i te s u trlt apo c t c as p rah) 时 期 、 综 合 法 (h r u i te it rt e p rah ( 期 、 交 际 法 语 言 测 试 ne a v apoc g i 时 (h o te c mmu i t e p rah) 时 期 。 ( a n, nc i apoc av Het o 2 0 : 5 4) 十 年 代 开 始 , 于 任 务 的 语 言 0 0 1 —2 九 基 教 学 受 到 了 人 们 的 重 视 , 在 交 际 法 语 言 测 试 的 基 础 上 ,基 于 任 务 的 语 言 测 试 (a —b sd tk a s e l g a e a es n ) 为 了 研 究 热 点 。 韩 宝 成 , a u g s s n s me t 成 (


引 言
在 英 语 教 学 中 , 英 语 测 试 是 教 师 和 教 “ 学 管 理 者 系 统 地 获 取 学 生 个 体 发 展 和 教 学 反 馈 信 息 的 重 要 手 段 ”( 坚 林 , 0 0: 7 。 陈 2 0 1 5) 科 学 的 测 试 能 为 教 学 改 革 和 语 言 学 习 起 到 良 好 的 反 拨 作 用 ,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必 要 保 是
证 。
高 职 高 专 英 语 教 学 的 目 的 是 培 养 学 生 在 2 0 :5 0 3 3 2) 实 际 工 作 中 运 用 英 语 进 行 交 际 的 能 力 。 语 言 “ 于 任 务 的 语 言 测 试 ” 的核 心 是 “ 基 任 测 试 也 应 该 围 绕 教 学 目标 来 进 行 。 《 职 高 务 ”。 用 语 言 学 家 普 遍 认 为 语 言 任 务 有 以 下 高 应 专 教 育 英 语 课 程 教 学 基 本 要 求 》( 下 简 称 特 点 : 特 定 的 情 景 , 目标 为 导 向 以 及 语 言 以 有 以 《 本 要 求 》 指 出 “ 言 测 试 在 考 核 英 语 知 使 用 者 积 极 参 与 。 根 据 语 言 任 务 的 特 点 , 基 就 语 识 的 同 时 , 着 重 考 核 学 生 实 际 运 用 语 言 的 B c ma 和 P l r提 出 了 “ 言 使 用 任 务 ” 应 ah n a me 语 能力 ” 。但 是 , 前 的 高 职 高 专 的 英 语 测 试 在 (ag ae ue tk) 并 将 其 定 义 为 “ 特 定 场 目 1 ug s a , n s 在 设计 、 施 、 理 等过程 缺乏科 学 的操作 , 实 管 使 景 下 人 们 运 用 语 言 实 现 某 一 特 定 目标 或 目 的 得 测 试 结 果 难 以 真 正 有 效 、 观 、 学 地 反 的 活 动 ”。 ( 9 9: 4) 言 的 使 用 就 是 解 决 一 客 科 19 4 语 映 学 生 的 英 语 实 际 应 用 能 力 , 映 英 语 教 学 系 列 相 关 的 语 言 使 用 任 务 。 而 语 言 测 试 则 是 反 情 况 。 因 此 , 建 与 高 职 高 专 英 语 培 养 目 标 通 过 设 计 特 定 的 场 景 , 过 测 试 , 察 了 解 受 构 通 观 相 适 应 , 重 培 养 学 生 英 语 实 际 应 用 能 力 的 测 者 运 用 语 言 实 现 特 定 目 标 的 情 况 , 并 由 此 注 英语测试模式对 高职院校来说 十分必要 。 对 受 测 者 的 语 言 能 力 作 出 判 断 。 B cma ah n和 P me ( bd 4 指 出 , 达 到 上 述 目 的 , 语 言 l a r Ii :5) 为 “ 二 、 于 任 务 的 语 言 测 试 基 测 试 应 包 含 语 言 使 用 任 务 ” 并 强 调 , 设 计 。 “ 测 试 的 关 键 ,就 在 于 在 测 试 时 使 用 语 言 使 用 语 言 测 试 是 一 门 跨 学 科 的 综 合 性 科 学 , 任 务 特 征 相 一 致 的 任 务 ” 。 随 着 语 言 学 、 言 教 学 法 、 理 测 量 学 等 理 语 心 他 们 (bd:6 2) 测 试 分 为 设 计 、 施 Ii 8 —9 将 实 论 的 发 展 , 们 对 语 言 测 试 的 认 识 也 发 生 了 和 管 理 三 个 阶 段 。 设 计 阶 段 , 具 体 描 述 测 人 在 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