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学设计连篇
四年级教案设计语文(通用6篇)

四年级教案设计语文(通用6篇)四年级教案设计语文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
(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
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二、初读课文1、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正音。
(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一、二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
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四年级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精选7篇)

四年级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精选7篇)四年级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当老师表扬你时你什么心情呀?(很快乐、很高兴)但有一种快乐,不但表现在脸上,而且表现在心灵的感应,如春风拂过,涟漪荡开,这种快乐便是给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请同学们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谁给予了谁?)2.同学们的问题很好,前阵子有个小朋友到老师家做客,老师给他一根芝麻糖,他脸上便笑成了一朵花。
这时来了个比他小的小妹妹,也盯上了那根芝麻糖,我让他分一半给小妹妹,你们猜怎么样?学生说。
3.是的,这个小朋友还小不懂道理,怎么说他也不乐意把得到的东西送出去。
看来我们的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说起来容易,真正懂得他的意义是不简单的。
课文中的保罗也是如此。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这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1.板书课题:24给予是快乐的读题目,读准字音2.解释题意:“给予”这里是指能够帮助别人,为别人付出劳动,作出奉献。
“给予是快乐的”就是助人为乐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范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生词。
2.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课文(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在生字上注音,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注意读准其中的前鼻音和三拼音。
(2)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炫耀圣诞节轿车兜一圈(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2)指导讲这个故事,对于其讲的不完整的地方,其它同学待其讲完后给予补充。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优秀6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优秀6篇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读书记号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2、学会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理解7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成语故事,知道成语的比喻含义。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运用读书记号。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为什么能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成语故事中概括出比喻意义。
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能运用读书记号预习课文。
2、通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3、讲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学习“学习提示”。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理解“之”。
2、故事中的“鸟”是哪一种鸟?三、检查预习情况。
1、比较“羸”与“赢”,“嘣”与“崩”。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四、学习课文。
1、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
“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很多人都知道他。
2、默读第一段,做读书记号,讨论思考题。
(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边飞边鸣。
这只大雁有什么特点?与平时你们知道的大雁有什么不同?(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忙往上飞,拍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为什么一听到“嘣”的声响,忙往上飞?为什么飞了两下就直掉下来?指导朗读。
3、学习第二段。
(1)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2)带着问题自学第二段,做好读书记号。
(3)要求学生用上“因为……所以……”展开讨论。
(4)更羸的本事到底大在哪里?他不但箭术炉火纯青,更是熟悉动物的生活习性和规律。
他能从大雁的飞行速度推断它的健康状况;从大雁的声声鸣叫推断它的快乐忧伤,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不愧是有名的。
射箭能手。
第2课时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结合课文,看图想象,复述《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1、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出更羸、魏王的不同语气。
四年级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四年级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四年级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精选篇1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四年级学生经过低、中年级的自然学习,对自然科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
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
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学生基本情况:1、可喜之处: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三、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年级教案设计(通用6篇)

四年级教案设计(通用6篇)四年级教案设计篇1教材简说:《乡下人家》一课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教学目标:1、认识“檐”、“饰”等5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能随*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画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具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师生共同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板书预设:21乡下人家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所描述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初步感知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对比说话,谈话导入1、说说城市生活诸多不足。
你们羡慕怎样的生活?2、春游体验农家生活,你们快乐吗?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4、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乡下人家在示作者眼中是什么?出示:乡下人家是。
2024年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案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一等奖四篇(实用精彩12篇

2024年四年级语文教育教学案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一等奖四篇(实用精彩12篇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案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案例篇一《我的菜园》教学目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品读曼德拉在狱中不懈的斗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文章中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受曼德拉为了追求自由而倾注毕生心血,努力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_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2、学生交流3、是的,囚徒的生活是艰苦的,是痛苦的!读读课文一、二两节,你也能体会到曼德拉作为一个囚徒他这种艰苦的日子吗?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7、交流:洗洗衣物------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
10、教师:虽然这样的慰藉是很少的,但是作者还是“想方设法”找寻,能使生活充实“一些”,从中你却感受到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啊?11、板书:乐观向上、积极1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一)1、是啊!曼德拉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菜园情有独钟的人。
2、曼德拉对菜园的情有独钟是课文第六小节描写的,请一个学生朗读第六节,其他学生思考,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作者对菜园的情有独钟?3、朗读4、交流:(亲密接触)读好这句话5、是的,作者对菜园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刚到罗本岛,他就要求_允许他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
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8篇)

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8篇〕四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8篇〕四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3、联络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化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才能。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
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
歌颂母亲是永久的话题。
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
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根底)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
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
如今,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一)体悟难过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
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
”(师板书“难过”)3、激疑:儿子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竟然不理解母亲,是因为他的心中没有母亲?是这样的吗?(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化理解母亲的形象)4、学生交流。
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如今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通用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通用8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通用8篇)】,供你选择借鉴。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设计篇1知识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词语。
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读文讨论,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长城录像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0__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吗?对,是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播放录像,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过渡:文中又是怎么评价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那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1 《观潮》教学设计东华镇中心完小:董仕芳学习目标:1.学习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宽阔、薄雾、笼罩、沸腾”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3、4段落。
3.有边读这想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祖国山河之美,热爱自然景观。
学习重点:背诵第3、4段,想象潮来时的景象,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
积累词句。
学习难点:抓住重点句想象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学习准备:1.收集有关钱塘江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学习单元导语。
课件出示单元导语,学生自读后说说获得哪些信息。
2•揭示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导学活动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活动任务:自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活动流程:1•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勾画生字词。
2•课件出示生字词,小组轮流读。
3•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活动二:初识观潮活动任务: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出来,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小声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活动三:走进观潮活动任务:读了课文,你对钱塘江大潮有什么感受?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三呈现出来,全班齐读。
2•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组内讨论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5•梳理提升:师生梳理提升(天下奇观)活动四:品味观潮活动任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各有什么景象?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四呈现出来,指名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组内讨论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提升并引导品读相关句子(段落。
)(品读2、3、4、5自然段)活动五:领会表达方法活动任务:探究“作者在描写观潮时运用了哪些方法?”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五呈现出来,指名读一读。
2•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3•小组讨论:组内讨论交流。
4•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温馨提示: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运用哪些修辞方法、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等)5•梳理提升:师生梳理提升,品读相关句子。
(1)课文结构特点:总分关系。
(2)按时间顺序描写。
(3)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品读第2、3、4、5自然段)头脑风暴:钱塘江给你什么印象?三、导结1•课堂小结四、板书一(1)天下奇观总二(2)潮来前1 观潮三(3、4)潮来时分(时间顺序)四(5)潮过后(1)按一定顺序,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潮来前:风平浪静人山人海观潮潮来时:齐头并进山崩地裂(远—近)潮来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2﹡雅鲁藏布大峡谷东华镇中心完小高自美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2、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
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
二、导学活动一:初识雅鲁藏布大峡谷活动任务: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活动流程:1. 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
2. 小组讨论:把自主学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 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4. 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活动二:走进雅鲁藏布大峡谷活动任务: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那一部分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最深?为什么?活动流程:1.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
3.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4.梳理提升:师生梳理提升并板书。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奇异”)活动三:品雅鲁藏布大峡谷活动任务:你觉得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奇吗?神奇在哪里?1.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3.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
4.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奇异: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山异(热带雨林、冰川)生物的多样性)文中多处出现“从……到……”的句式,有什么作用吗?更让人感到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的很神奇,如神来之笔。
头脑风暴:通过以上学习,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什么了解?作业设计:1.形近字组词玛()脉()滔()码()泳()稻()2. 根据意思选择词语。
(1)、不允许提出问题。
(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3)、很少有人去的荒僻的地方。
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长:504千米最深:平均深底2268,最深处达6009米水:千姿百态景色奇山:神来之笔异壮丽同一坡面有九个垂直自然带生物多样性有各种动植物3 鸟的天堂中心完小顾俊梅学习目标:1、学会三个生字:荡、桨、暇。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的课件。
学习活动设计:(本课教学要以读为主,读读、议议、读读,在读中进一步感受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一、激情导入: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二、导学活动一:初读感知活动任务: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活动流程:1、自主学习:①小组内细读课文,根据拼音读准生字。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不懂的地方同桌交流或做上记号。
③思考: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2、小组讨论自学情况:①交流不会读的词句及不懂的词语。
②讨论这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3、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4.梳理提升:教师引导梳理“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5.学习生字:(1)小组内轮读生字。
(2)小组展示读。
(3)字音,字形辩析。
(4)指导学生书写。
活动二:理清课文顺序活动任务:想想鸟的天堂指什么?作者去了几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活动流程:1、听范读课文,思考问题.(范读)2、听完后找出重点段落读一读,并把自己的感受在文中做批注。
3、小组讨论交流读后感受。
4、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5、师生共同梳理提升。
活动三:领会表达方法活动任务:描写大榕树及鸟儿热闹的景象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活动流程: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读后感受。
3、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4、师生共同梳理提升。
活动四:头脑风暴活动任务: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三•导结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
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
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4 * 《火烧云》教学设计东华镇中心完小张兴珍学习活动目标1、会认生字词。
檀盈凶庙惚镇静梨黄紫檀色百合色葡萄灰茄子紫金灿灿笑盈盈恍恍惚惚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想象火烧云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学习重点: 品读、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
学习难点; 体会学作者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变化的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学生观察晚霞的变化,可以画下来。
搜集有关火烧云的资料。
2、建议:读一遍书,画出生字、生词;查工具书,用铅笔在书上写出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自己喜欢的段落前做记号。
3、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谈话交流,问题导入 1、谈话钱塘江大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像一幅幅画,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让我们把视线转向空中,去欣赏作者笔下美丽的晚霞。
板书课题。
2、交流(1)读题目,请说出看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导学活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任务: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活动流程:1. 明确任务:2. 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勾画生字词。
3. 小组讨论:二、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小提示;围绕课题,找关键句子。
2、交流预设::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
火烧云下去了。
你感受到了什么?抓住关键词。
生成:三、品读课文,交流收获1、课文从三个方面写火烧云的。
你最喜欢哪些内容。
预设;火烧云的变化。
生成;2、仔细地读你喜欢的段落,边读边想象眼前可能出现的画面,3、交流预设:学生交流观察晚霞的变化情况。
播放课件(颜色)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形态)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
生成;4、背诵展示要求: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看谁的感情最丰富。
看谁展示得又多,又正确。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1、总结课文请你总结课文。
预设:可以参考: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的?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生成:2、课外延伸预设:写朝霞或晚霞美景。
积累好词佳句。
写家乡奇特景物:如云台山等。
可以仿照本课的写法。
生成:板书设计:4 火烧云上来烧变化颜色多奇妙形态快下去快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学习活动方案东华镇中心小学张丽华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我的发现,养成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习惯。
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了解一些谚语,能够熟读成诵。
3.通过阅读对联,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节奏,体验句子的对称美。
教学重难点: 1. 培养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的能力;2.引导学生发现对联中上下联的对偶关系;一、导入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间的联系,这节课我就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句子你中发现了什么?二、导学活动一:学习“我的发现”活动任务:思考对话中向我们介绍了哪种读书方法?活动流程:1、自主学习:同桌合作读对话,边读边思考问题;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把这种读书方法应用在读书实践中?3、展示分享:小组代表全班展示分享。